❶ 《星际特工》北美票房扑街后中国国内票房如何
《星际特工》耗资2.1亿美元,成为法国影史上投资最高的电影,同时也是迄今为止投资最高的一部非好莱坞电影。总共有2734组特效镜头,超过3000种外星生物,由维塔数码、工业光魔、Rodeo FX三家世界顶级的视效技术团队联手打造,光是电影的制作团队,就有2000多人。然而7月份在北美等地区上映,《星际特工》却惨遭口碑、票房双扑街。
《星际特工》可以说是今年暑期票房最大的票房灾难了,不知道遭中国能不能再抢救下,尽管目前位居票房第一,不知道后面票房会不会赶超国产片。
哎,wuli亦凡是否成为这部电影的救星,就看粉丝了。
❷ 如何看待全球风暴北美扑街国内大热的现象
比灾难更可怕的平庸
文/梦里诗书
天灾人祸的科幻构思,《全球风暴》的核心却并没有放在对自然以尊重崇敬的角度上,其只是上演了一场已经被老调重弹多年的美国救世界。而从视觉观感来看,电影同样也未能拿出与“全球”相匹的震撼,几场特效大戏的作用只是如同定时闹钟般令人不至于在这个拖沓冗长的故事中昏昏欲睡。
当《后天》《2012》这些灾难大片已是珠玉在前,摆在《全球风暴》的难题就是电影要找到一个将“风暴”搬上银幕的理由。而这次电影所体现的灾难,并不在只是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力,融入了未来科幻人类可以控制天气和政治阴谋元素的想法,其实本尚算中肯,但当电影开始不久,你便会发现这部电影所做的就是一面在创造令人尴尬的逻辑漏洞,一面就是在为自己自吹自擂于美国的主旋律。
作为曾参与《独立日》系列编剧制作的导演迪安·德夫林,他其实希望令口味单一的灾难片变的更具层次感,可是当科幻、政治、动作,当然还有此类电影必配的家庭同灾难组合在一起时,这种预想却并没有能得到一个有效的组织,使之真正能给人带来一定思考的深度。《全球风暴》只是对其所罗列的几点皆如蜻蜓点水般的泛泛而谈,这种深度的欠缺也令电影所能给人的只剩下了特效的爆米花。
不可否认,虽然这场《全球风暴》在剧情和叙事上槽点满满,但在灾难电影的制作水平上,依旧还是值得肯定的,不过如若你对其期望的是如同《2012》般的震撼,那么《全球风暴》可能就并不那么尽如人意了。在我个人看来,《全球风暴》特显占比和《末日崩塌》是不分上下的,当然电影除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打卡,宇宙太空站的自毁过程也算扣人心弦的一章。
真金白银砸出来的特效使《全球风暴》固然不至于沦为一部彻头彻尾的烂片,但对于这部电影而言,比灾难更可怕的其实并非电影所指的“人祸”,而是其无为的平庸。
❸ 如何评价2016年上映的游戏王剧场版 THE DARK SIDE OF DIMENSIONS
虽然大陆不会上映,目前也没片源
不过我有朋友在霓虹已经看过了,评价就是:特效可以,剧情糟糕,决斗也不咋样
纯粹卖个情怀
当然,看票房也就知道了。
剧场版票房之前终于是总票房10亿日元(日本,台湾,香港,澳门,韩国这些地方总和,我记不大清楚泰国有没有算上),折合美元七百多万。
这票房嘛……
扑到姥姥家去了
日本票房第一的是190亿日元,游戏王剧场版只是人家将近二十分之一,而且第一那个八月份上映的,游戏王四月份上映的,这差距……
估计K婊下一次,是没心思再一味舔初代了,K社是商人,这票房惨成这样。也难怪17年3月份就不得不发售DVD了,因为根本没钱可赚。
所以也就不用太过于期待剧场版了,冲情怀可以,剧情……
我是不报多少希望
如果可以在大陆上映的话,看着送卡的份上我会去花一百多看看。
这次剧场版的成绩,一大半依赖于送卡,送的卡是亚白龙。没亚白龙,票房请减一半。
❹ 《环太平洋》动画新作又扑街,这是一部什么题材的影片
环太平洋是一部有关机甲动作和怪兽的影片,这部电影最早在2013年上映,由曾经获得过奥斯卡奖的导演执导。这部电影在刚开始上映的时候,在北美票房预了,但是由于国内观众比较吃机甲科幻风,这一套因此环太平洋迅速打入国内市场,并且还衍生出了一些盗版作品,比如环大西洋。在尝到甜头之后,导演迅速准备第2部环太平洋:雷霆再起,但是这一次却没有当初第1步的反响那么好。在今年3月,网飞又发布了环太平洋的动画版,但是此次动画口碑彻底扑街,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首先电影版的科幻特效是当初俘获众多内地观众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初还太平洋在北美口碑扑街,但是在国内却能打开一片市场,这是因为当时环太平洋的科幻特效极其引人注目,这为他在国内积累了不少观众缘。而动画版的环太平洋特效却显得没有那么出众,至少与当初的电影版相比,还差了几个档次。
❺ 《毒液2》北美口碑扑街,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对于《毒液2》北美口碑扑街这个事,严格意义上分析,这并不代表《毒液2》真的不好看,因为现在这个口碑扑街的现状是因为美国那边的影评人点评而导致的,但是,影评人的评价标准与一般民众的标准是有所区别的,所以,我们还是要相对比较理智的看待这个问题。
因此,我个人觉得,对于《毒液2》成品如何,我们可以先抛下所谓的北美口碑,只有亲身去观影之后,才能得出更真实的答案,那就是这部电影到底是不是适合你自己。
❻ 科幻灾难片《月球陨落》口碑扑街,这部影片除了特效之外还有哪些看点
好莱坞大型科幻灾难片《月球陨落》在北美市场票房惨淡,在中国市场评分也不是很高,甚至可以说是口碑扑街,看完影片的我认为,这部电影除了特效之外,也还是有很多值得一看的东西的。
一、对于月球存在的想象。在《月球陨落》当中,月球是由远古人类所遗留下的科技高度发达的产物,它承载了人类最后的生命希望来到了太阳系,帮助地球上的人类能够重新活下来。月球是一个大型巨构体,内部结构精密,不仅有着远古人类留存下来的文明产物,还有着那些人类所留下来的意识,能够帮助人类与邪恶AI进行对抗。这种巨大的脑洞让这部电影本身就很有看点,以宏大的故事背景展开的剧情很是好看。
❼ 《星际特工》的票房扑街了吗
近日,上映的一部电影,投资2.1亿美元,平均每秒烧钱18万的超级大片《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在北美遭遇了口碑票房双扑街。
如此规模的电影,在票房上必然承担着不小的压力。然而7月份在北美等地区上映,《星际特工》却惨遭口碑、票房双扑街。尽管今年暑期档北美市场整体表现都比较低靡,但《星际特工》390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截止到8月24号)依旧可以称得上是血扑了。
截止到中国上映前,《星际特工》全球累计票房仅1.3亿。据TNABO北美票房榜吧报道,《星际特工》只要达到3亿美元就会拍续集,起码要达到4亿美元以上的票房才能保证亏损不严重。
现在来看靠北美等国家是无望了,只能指望全球第二大“票仓”的中国,要实现3亿美元的续集目标,在中国至少要收获10亿人民币的票房才能保障。
❽ 为什么魔兽电影会在美国扑街而在中国大卖
北美电影票房惨淡 《魔兽》为啥在中国大卖
根据游戏改编的《魔兽》电影先后在中国、美国这两个全球最大电影市场上映后,口碑与票房产生了巨大差异:中国上映四天票房逼近10亿人民币(目前累计票房已超11亿),粉丝的激情刷爆朋友圈;而在北美,《魔兽》不仅媒体评价低,上映首周末仅取得2436万美元票房,折合人民币1.6亿元。美媒纳闷的是:“怎么在中国卖得这么好?”
《魔兽》游戏风靡
粉丝看电影狂欢
很多中国《魔兽》迷纷纷表示:去看的不是电影,而是自己的青春。看《魔兽》已成为中国魔兽粉丝们的集体狂欢,这股热潮与去年《星战7》在欧美引发的狂潮是一回事,都是因为情怀。
但为何《魔兽》在北美就没能引发如此高的关注呢?这主要与文化背景有关。在《魔兽》游戏推出的时候,中国游戏迷们并没有太多其他同等水平的游戏可选择。《魔兽》游戏在2010年前在美国销售还算火,但后来更新换代的线上游戏层出不穷。可以说,在很多美国人眼中,《魔兽》电影姗姗来迟,早已过气。有数据显示,2011年起,中国玩这款游戏的人数远超北美。
档期没对手
来点营销就哄抢
很多美国观众提起游戏改编电影,都会有“烂片”的预判。无论是《超级玛丽》《古墓丽影》还是《生化危机》,大部分都口碑不佳。大部分北美影评人都不玩游戏,在他们看来,游戏改编的电影还不如漫画改编电影有意思。
中国的电影市场在最近几年才突然蓬勃发展起来,大部分观众还处于“起哄”看电影状态。因此当一部电影营销手段激烈、朋友间谈论多时就最容易火爆。另一方面,在北美影院里,《魔兽》与《招魂2》和《惊天魔盗团2》同期上映,还要与前一周上映的其他大片抢票房。在中国端午节档期,几乎不存在与《魔兽》观众群重合的有力竞争者。
金主卖力宣传
保证高排片率
《魔兽》的投资者中包括多家中国公司,从制作、引进、排片到营销都有中国大公司的支持。比如其制作公司传奇影业不久前以35亿美元被万达集团收购。多家影院在黄金时段几乎排满了《魔兽》,其全国排片率一度高达80%,观众根本别无它选。
很多中国网友都曾表示不相信媒体、影评人和外国人的看法,但其实大家就算没有受媒体影响,依然在受身边人的影响。因此社交网络营销还是很奏效的。打开朋友圈都是《魔兽》的讨论,很难不让人对它产生兴趣。然而,《魔兽》在美国人的社交平台上远没有产生这样的效应。
❾ 好莱坞大片《夏日友情天》为何扑街了
《夏日友情天》在北美直接投放流媒体发行,全球票房目前只有海外市场的2273万美元,不过本片在口碑上获得不错反响,烂番茄新鲜度91%,Metacritic也打出71的高分,《芝加哥太阳报》评论“皮克斯动画带来一个华丽而又可爱的成人幻想,充满滑稽的笑声、温馨的家庭时刻和恒远的友谊。”
一生挚友阿尔贝托故事取材于导演11岁结识的一生挚友阿尔贝托,对方充满热情,给予了他追梦的勇气:“我那时很害羞、胆小,而他是个到处乱跑的淘气包…那些无尽的夏天真的是我们友情的代名词。”直到现在,卡萨罗萨与阿尔贝托还依旧保持着联系,时不时互相问候一下。如今的阿尔贝托已经成为了一名战斗机飞行员,上校军衔,事业成功。对于这部动画电影,阿尔贝托回应道:希望能把自己的形象做得帅气一点。
❿ 《阿丽塔:战斗天使》北美票房扑街,原因是口碑不好、剧情老套、除了特效一无是处,大家有同感吗
谢邀
好莱坞大片现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各种特效满天飞的爆米花电影,观众看个视觉效果,至于看完有什么感觉,你只会说,我靠,打的老激烈了。比如《环太平洋》、《变形金刚》这种,我看了两遍我都不知道讲的啥,就知道打怪兽狠猛。另一种就是看完让你思想有所悸动,会让你的价值观有所触动,比如《银翼杀手》、《攻壳机动队》这种。
《阿丽塔》作为日本漫画《铳梦》改变电影就是第二种,前面有《攻壳机动队》票房的扑街,《阿丽塔》票房扑街也就我意料之中。这样的电影根本不适合主流导演来主导,更适合昆汀、罗格里格斯之类得鬼才导演来指导。本身内容就偏哲学,包涵大量的隐喻。如果用好莱坞流水线来生产你连文化壁垒都无法突破,更何况一部高度风格化的日本漫画。
《阿丽塔》和《攻壳》说明了一个真理,日本的自我审视的哲学思辨是非常深的。你可以截取一个内容来创作一部电影如《核客帝国》,甚至你可以通篇复制如《盗梦空间》。但你千万不要去改编日本漫画,文化壁垒太高了。阿丽塔和草薙素子的成长内核是一样的即"什么是我,我是什么",改编之后全变成了美少女打小怪兽的故事,尬得不忍直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