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2018进口分账电影

2018进口分账电影

发布时间:2022-05-23 21:15:45

『壹』 进口分账电影的票房分账比例是怎样的呢包括制片、发行、院线、影院。谢谢

大概是这样的 具体不清楚
好莱坞制片方 能拿到票房的百分之25
院线和影院能拿到百分之57左右吧
剩下的百分之18是发行方的 也就是中影和华夏的 因为在中国只有他们能发行好莱坞分账片
院线和影院的分成不清楚 应该是影院占大头

『贰』 分账片的分账片类型

普通分账片:配额约20部采用分账形式的普通进口影片。
特种分账片:2012年中国在原来每年引进美国电影配额约20部的基础上增加14部3D或IMAX电影,所谓“特种”,即针对3D和IMAX电影的引进。特种分账片和普通分账片的最明显区别,就在于这部影片是否引进了2D版本。

『叁』 什么是分账片

顾名思义就是一部大片在别的国家放映票房收入按分成分配。
比如美国大片在中国放映,(版权不卖给中国,以增加他的收入)他会以分账的形式向中国引进,这样票房成绩所取得的利润他会拿较多的比例!

产生背景情况:
1994年,为改变电影市场的萧条局面,时任中影公司总经理的吴孟辰向电影局提议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以发行的收入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电影事业。当年年底,广电部电影局批准了这个建议,提出每年可以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于是有人将这10部影片称为“10部大片”,大片的名称也因此而流传开来。参照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为了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进口大片的制片方还承担了宣传的费用。尽管这样的分账比例似乎对制片方较为不利,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国外尤其是美国制片方依旧从中国的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肆』 分账片的分账片意义

中国的电影市场在逐渐发展,从2012年起,增加了14部电影超级大片的引进,分帐片达到34部,我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非常大,但这可以激发中国电影人创作生产的内在动力。而中国电影想要走出去,未来的发展战略是要多参与美国项目,参与国际化的电影制作和运作。即使我们暂时赚不到很多钱,也可以学到国际的管理经验,吸纳大量的优秀人才。
1994年11月中旬,由中影集团公司进口,第一部与外商采用票房分账形式发行的美国华纳公司影片《亡命天涯》在上海、天津、北京、郑州、重庆、广州6个城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首轮放映,观众人次达139万,以2500万人民币的收入创造了进口大片的第一个票房奇迹。
这部由哈里森·福特主演的影片在政策的护佑下进入电影院,为当时已门可罗雀的电影院找回了人气。观众被影片中那花了150万美元拍摄的,一辆飞驰的火车撞翻了一辆囚车的镜头惊得目瞪口呆。据说当该场面出现时,大部分观众都下意识地抓牢了座位扶手,可见观众对此类大制作影片的新鲜感。影片中的一幕幕惊险场面也让国内观众终于看到了好莱坞式的特技效果和戏剧张力。随后,一批代表着当时最高艺术、最新技术水平的影片相继进入中国。人们纷纷涌入影院,看《真实的谎言》里的人怎么飞出去,看《生死时速》里的飞车。一部动画片《狮子王》,在中国就创下了1400万元的票房,而一部国产片的票房要达到100万元都相当困难。
《亡命天涯》以电影的方式让国人开了眼界,使国人对世界电影有了新的认识——原来电影是可以这样拍的。眼花缭乱的特技、飞车、爆炸、枪战场面不断冲击我们的视觉,相比一些国内影片的舒缓、内敛,好莱坞影片更富于激情和速度,而这正是我们从未接触过的。从此,“大片”的概念在国人心中扎下了根,而这一概念在电影界人士那里有一个更专业化的名词——“分账大片”。
“分账大片”,英文表述为 box office spilit,直译便是“票房的撕扯”。“分账发行”,即电影版权所有者不卖断发行权,而是委托中介机构代理发行,并事先商定比例,按影片的票房收入分成,以使制片方、发行机构和放映单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个新名词是为激活中国电影市场而被中国官方和电影业界引进的。十四年师夷长技,中国电影市场确实如当初期许的那样起死回生,应当说,“分账大片”功不可没。
在《亡命天涯》之前,没有一部进口影片被称为“大片”。事实上,从1949年到1976年间,中国一直有进口影片上映,但除了影片交换等非商业性发行之外,就是“买断”发行,用来“买断”国外影片的通行价格是2万美元。
以这样的价格买进的影片,自然只会是三四流的影片。北京新影联院线发言人高军回忆说:那个时候很多电影从业人员都私下认为,中国观众是世界电影的“二等公民”。
改变国内电影市场困局的转机便出现在1994年。为改变电影市场的持续萧条,时任中影公司总经理的吴孟辰向电影局提议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以发行的收入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电影事业。当年年底,广电部电影局批准了这个建议,提出每年可以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基本表现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影片。这十部影片当时就叫“两个基本”进口影片。
当时,《亡命天涯》在北京的上映还经历了一些波折,这其中涉及到利益关系方的激辩和争论,不过最终这一“首部进口分账大片”还是在1994年11月12日得以复映。有意思的是,当天的电影海报上还写有“改革年代,激烈论争,电影市场,风险上映”的宣传语。这一景象构成了一种最独特的时代记忆。
长远来看,同台竞争对国内的电影业利大于弊:竞争可以促使国内电影人在电影制作理念和制作水准方面有所提高,为保证资金回收,国内制片企业势必加速拓展海外市场以及票房以外的收入,比如版权收入以及电影衍生品的收入,改变完全依赖电影票房回收的不利局面。尤其是一直被视为电影业毒瘤的盗版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将不得不重拳出击,以确保制片方的版权收益;将进一步促使电影人,乃至整个电影业对观众和市场的重视;更为激烈的竞争将打破垄断,使更多的企业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与此同时,与好莱坞电影企业的合作,也可以让国内电影人在更高层面放眼全球观众和市场。
中国电影的每一次飞跃必然是体制改革和政策不断放开的结果。因此,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候重新来谈引进“分账大片”,无疑更有深刻地社会意义。“分账大片”的引进令中国电影市场起死回生,大片的轮番轰炸及其宣传效应将观众重新拉回了久违的电影院,让电影重新回归到人们的生活和娱乐方式当中。“分账大片”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将步履维艰的国产片推向了更为尴尬的境遇,但却培育了中国观众,更从方方面面激活了中国电影市场。终于,中国式大片和中国电影的总体竞争力也在“重压”下杀出了一条血路。

『伍』 关于进口电影的运营流程(阿凡达花了多少钱)

不用直接花钱,是按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来分配票房
目前进口分账大片票房分配的比例为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
也就是说全国电影院卖出去的票加起来的钱美国制片公司拿35%,中影集团拿17%,电影院拿48%

『陆』 如何看待此次贺岁档电影票房分账比例调整,对电影市场有什么影响

引进分账片促使国产影片实行分账制,随着制片成本急剧上升,制片分账比例十年增加10个百分点,导致制发放分账比例矛盾纷争不断,发行、院线公司夹在中间盈利有限,影院终端因片源温饱不均盈亏无常,期待制定符合国情的分账比例规则,理顺制发放三者关系,促进中国电影产业健康有序持续高速发展。
2011年国产片贺岁档,《金陵十三钗》出品人、新画面董事长张伟平要求与院线的分账比例,从原定的43%提高到45%,因而引发八大院线联合抵制的风波。经电影局相关领导出面调解后,制片方与院线“灵活商议”的分账比例:即《金陵十三钗》制片方(含联合发行方中影、华夏公司)与院线公司的分账比例,在取得的票房收入中,前5亿元按45:55分账,超过5亿元部分按41:59分账。从调解协商结果看,至少在5亿元票房内,可以说是基本实现张伟平的目标;而5亿元之后的院线、影院所得比例比原定惯例57%提高到59%,从表面上看是向院线、影院让利两个百分点,但目的是调动院线、影院多排场次的积极性。然而分账比例多少可由制片、发行、院线、影院协商解决,而票房收入只能让市场说话——观众用钱包投票。最终《金陵十三钗》在国内并未能达到收10亿元票房目标,在首轮城市主流院线市场只收6亿元左右;在国外已上映的国家和地区,票房收入也难超《英雄》,至于全球票房能否达到10亿元人民币,也要待到五月份全球公映结束才能有结论。面对这一成绩,不仅喊出“10亿元”票房目标的制片方不满意,不少电影专业人士更是痛惜2011年年底的贺岁档 “不给力”。事实上制发放分账比例矛盾纷争不断,早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理顺电影市场上制作、发行、放映三方的关系,一直是中国电影体制改革的头等问题。
制片分账比例不断提高
难抵急剧上升制片成本
1949年至改革开放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产影片长期实行由中影公司统购统销,按行政区域划分从中央到省、市、县(区),再到影院的发行放映网络,既谈不上市场竞争,也难合理分配利润。在20世纪80年代改为按拷贝结算分配:即70%上缴中影,30%留给省级发行公司;省公司将所得利润的20%上缴地方财政,80%用于发行放映的再建设,简称“二八政策”;国产影片仍由中影公司按90万元/1部统一收购,发行好坏与制片厂无关,尽管后来统购价有所上浮,但仍难抵消急剧上升的制片成本。
1993年1月,广电部(现为广电总局)颁发《关于当前深化电影发行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旨在打破由中影公司统购统销的市场格局。1994年8月,广电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决定,自1995年起由中影公司每年以国际通行的分账发行的方式进口10部 “进口分账片”,入世后增加到20部,按照制片、发行、放映三方35:17:48的比例分账。这个比例与美国的分账比例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在美国拷贝制作费用和用于发行的宣传费是由发行方承担,而在中国这些费用全由制片方负责。引进分账片,使中国电影界及整个电影市场仿佛在一夜间被唤醒,一场变革浪潮席卷而至,对中国电影市场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更多的是在于中国电影人对电影观念的改变:促使国产影片实行分账制,实现电影制发放市场化运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中国电影分账制规定:在每100元票房中,首先要上激5%的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和3.3%的营业税,剩余部分制、发、放三方再进行按比例分账。
1995年,《红樱桃》参照美国进口分账片的比例标准实行分账之后,大多数国产影片都以分账方式发行放映。为鼓励多放国产影片,当时制片方所得的票房收入只占33%,甚至有些制片方为能让影片进入市场,自愿降低到30%以下的都有。随着制片成本的加大和票房回收难度加剧,制片方亟需提高分账比以减轻投资压力,致使分成比例也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制片方从最初的35%提高到37%,这一比例还要返回两个百分点给影院作为宣传费用,所以实际上制片方最后拿到的比例是33%-35%。
2002年,国产大片《英雄》树立了一座“国产片分账史”里程碑。按当时行情制片方的分账比例平均为35%,《英雄》制片方史无前例地向院线争取到40%的分账比例,此后一般国产影片的分账比例提高到37%左右。到《十面埋伏》将分成比例提高至41%,《满城尽戴黄金甲》再将分账比例提高到42%……《金陵十三钗》又在一般国产大片原则上不低于43%的基础上提高到45%。新画面老总张伟平借张艺谋导演的品牌价值,铸造了一个分账比例神话——从35%到45%,十年间制片方分账所得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从而一次次改写了分账比例行业规则。不过能拿到41%以上比例的只有极少数国产商业大片,大部分国产影片分账比例都在38%-40%之间浮动,有些为进入市场的中低成本影片甚至低于36%的都有。

『柒』 好莱坞是如何统治内地电影市场半边天的

截止12月27日,2017年内地共有89部引进片上映,相比去年数量基本持平,其中引进片总票房预计为259.6亿,占比47.3%,国产片总票房为288.7亿,占比为52.7%。2017年国产片依然在票房整体占比上略胜一筹。

单片方面,《速度与激情8》依然强悍,成为今年唯一一部票房超20亿的进口片。“速激”系列以简单粗暴又炫目的特效,成为最受中国观众喜爱的系列片之一。

2017年好莱坞“六大”的竞争十分激烈,哪家公司不进步或者进步太小,都意味着退步。今年迪士尼以内地总票房46.13亿登顶冠军宝座,相比去年61.5亿有所缩水,不过仍稳居榜首,票房最高的单片是《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11.05亿元。

今年批片表现尤其凶猛,其中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票房大爆,获得了12亿元的分账票房,迈入10亿票房俱乐部,远超去年批片冠军《惊天魔盗团2》6.3亿票房,小语种批片《天才枪手》和《看不见的客人》,也有突破性的2.49亿和1.58亿分账票房。

迪士尼524亿美元收购福斯,好莱坞“六大”从此变“五大”2017年底,好莱坞最重要的新闻是“六大”变“五大”,迪士尼以524亿美元的大手笔收购21世纪福斯部分资产后,20世纪福斯影业也归于迪士尼,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每年都会有十来部甚至几十部由迪士尼或福斯出品的电影面世。

现在《X战警》、《神奇四侠》、《死侍》版权都回归迪士尼了,迪士尼CEO鲍勃艾格曾透露相关角色会加入漫威电影宇宙。目前还有很多未定名的漫威电影,可以展望一下,再加上《星球大战》和《阿凡达》两大王牌,以及迪士尼的各种童话改编真人新片、大热动画续集等,到时候稳坐票房宝座的迪士尼,票房预计会再创新高吧!

目前中国每年会上映进口分账大片为34部(其中20部为普通分账,14部为特种分账,主要是3D和IMAX电影),制片方的分账比例为25%。2018年是否会有更多引进片入局?分账比例是否会有新的变化,“好莱虎”会更加来势凶猛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注:票房数据截至2017年12月27日;票房多为不包含服务费的分账票房,单位未特别注明者皆为人民币。

第一名:迪士尼

年度票房:46.13亿元(分账票房)

最卖座影片:《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11.05亿(分账票房)

年度回放:一直发挥稳定的迪士尼,2017年在内地上映的电影总票房达46.13亿元(分账票房)。迪士尼今年在内地共上映7部电影,数量比去年少一部,累计总票房比去年的61.5亿略有缩水,不过仍在好莱坞六大公司中稳居票房榜首。

2017年迪士尼在内地票房最好的前三名分别是《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分账票房11.05亿,其次是仍在上映中的动画片《寻梦环游记》10.36亿元;以及《雷神3:诸神黄昏》,分账票房为6.94亿元。

今年的两部漫威大作,在内地票房都表现平平,没有单片破10亿的电影:其中《雷神3:诸神黄昏》6.94亿元,《银河护卫队2》6.46亿元,反观2016年上映的《美国队长3:内战》还拿下了超过12亿的票房,几乎是《银护2》的两倍了。看来中国观众对于套路满满的超级英雄大片,似乎有些“审美疲劳”了。

迪士尼一直以来的热卖王牌“星战”系列电影,在中国的票房也总是不太理想。2017年年初上映的《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内地票房4.5亿元,全球票房高达10.56亿美元(69.2亿元)。2017年年底在北美上映的《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截止12月27日在全球已经狂揽7.9亿美元,不知道这部电影18年年初在内地上映会表现如何。

2018展望:2017年迪士尼收购21世纪福斯部分资产后,20世纪福斯影业也归于迪士尼,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每年都会有十来部甚至几十部由迪士尼或福斯出品的电影面世,《X战警》《神奇四侠》《死侍》的版权都已回归迪士尼。本来就是“票房霸主”的迪士尼有了福斯的助力,势必如虎添翼,继续稳居票房排行榜首位。

2018年迪士尼有望引进内地的分账片包括:“星球大战8”《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漫威超级英雄大片《黑豹》、漫威续集大作《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以及漫威首部浪漫喜剧片《蚁人与黄蜂女》,还有包括动画片《无敌破坏王2》、皮克斯出品的《超人总动员2》、以及有可能引进的《星球大战外传:韩索罗》。

第二名:环球

年度票房:43.09亿元(分账票房)

最卖座影片:《速度与激情8》25.18亿元(分账票房)

年度回放:2017年环球出品的电影在内地市场共拿下43.09亿元分账票房,排名第二位,和2016年排名一样同为亚军,比去年累计的24.14亿元票房增长明显。

2017年环球最大的功臣当属《速度与激情8》了,该片在中国拿下25.18亿元票房,全球斩获12.35亿美元(80.9亿元)票房,同时《速8》也打破了前作《速7》在内地的票房纪录,成为中国内地新晋引进片票房冠军。

此外,动画电影《神偷奶爸3》票房表现不错,内地获得9.72亿元分账票房,是该系列的历史最高成绩。“小黄人”今年在全球拿下10.3亿美元(67.69亿元)票房,这也让环球成为今年唯一有两个系列的单片全球都破10亿的公司。

环球影业斥资1.25亿美元打造的《新木乃伊》,在上映后遭遇了北美票房滑铁卢的尴尬局面,被寄予对抗DC漫威厚望的“黑暗宇宙”出师不利。该片全球票房报收4.09亿美元,内地票房5.86亿人民币(分账票房)占比21.8%,北美票房8000万美元占比19.6%,看来内地观众比北美观众对于主演“阿汤哥”更为宽容。

环球影业今年还有很多恐怖/惊悚片,并没有引进中国,包括《忌日快乐》、《逃出绝命镇》等片,由畅销书改编的《五十度黑》也收获了3.8亿美元的票房,当然,这部电影同样不可能引进。

2018展望:2018年环球有望引进内地的分账片包括:续集电影《侏罗纪世界2》,该片的前作《侏罗纪世界》2015年在内地上映曾获得14亿元票房,由原班人马回归打造。

以及:梅姨、布鲁斯南、阿曼达齐聚的《妈妈咪呀2:再次出发!》,“高司令”主演的传记片《登月第一人》,照明娱乐出品的动画片《圣诞怪杰》,以及奇幻片《掠食城市:致命引擎》,还有“憨豆”续集电影《憨豆特工3》等等。

第三名:派拉蒙

年度票房:28.03亿(分账票房)

最卖座影片:《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14.62亿(分账票房)

年度回放:《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全球票房6.05亿创下系列最差今年在“六大”中排名第三的派拉蒙,年度票房28.03亿,比去年的第五名上升了两位,整体票房也比去年的9.43亿大幅增长。

不过对于派拉蒙来说,今年的票房成绩实在是难说“满意”,因为今年他们拿出了手中的绝对王牌《变形金刚5》,但却发现这张王牌不再那么好用了。

《变形金刚5》投资高达2.17亿美元,北美票房1.3亿美元、全球票房6.05亿美元,创下该系列的最差成绩。该片的内地分账票房为14.62亿人民币,占比全球票房高达36.8%,相比北美观众的冷淡,显然还是中国观众更为买账。

派拉蒙2017年的另外一部新片《极限特工:终极回归》,由范迪塞尔搭档甄子丹主演,在中国市场大受追捧,该片全球票房3.46亿美元,其中内地分账票房10.5亿人民币,占比高达46.3%,北美票房4489万美元,仅占13%,在今年进口分账大片中,《极限特工3》是中国票房占比全球票房高达46%,妥妥的是被中国观众“拯救”了。

除了《变形金刚5》和《极限特工3》内地票房双双破10亿外,派拉蒙的其他新片在中国的票房就马马虎虎了。由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攻壳机动队》内地分账票房1.9亿元,科幻大片《降临》内地分账票房1亿元。

2018展望:明年派拉蒙有望引进内地的分账片包括:由阿汤哥搭档西蒙佩吉主演的《碟中谍6》;变形金刚新版衍生片《大黄蜂》;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动作冒险片《湮灭》;由章子怡领衔主演的《科洛弗档案3》(《上帝粒子》)。

第四名:索尼

年度票房:25.16亿(分账票房)

内地最卖座影片:《生化危机:终章》10.33亿元(分账票房)

年度回放:索尼2017年累计内地总分账票房超过25亿元,在好莱坞“六大”中排名第四位,比去年前进了两位。单片最高的《生化危机:终章》内地分账票房10.33亿元,女神米拉乔沃维奇宝刀未老,中国观众对这部电影十分欢迎,内地票房占比全球票房高达50%。

《生化危机:终章》票房归到索尼的成绩单里,是因为其商业模式比较特殊,是索尼与国内该片的宣发方狮鼠影业合作,在内地的票房归属是索尼影业。

2017年索尼排名第二的电影是《蜘蛛侠:英雄归来》,分账票房7.27亿元。汤姆赫兰德版本的小蜘蛛,让不少内地观众觉得新意十足。第三名则是由“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主演的《太空旅客》,内地分账票房2.94亿,全球累计票房3.03亿美元(19.86亿元)。

2018展望:“巨石强森”主演的新版《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定档2018年1月12日在内地公映,今天强森与星云已经亲自来到北京,为影片的宣传增添满满的荷尔蒙气息。改编自童话经典的真人+CG电影《比得兔》,有望在中国上映。

此外还有动画片《精灵旅社3》,以及史前电影《阿尔法》。索尼打造的蜘蛛侠系列衍生独立电影《毒液》由汤姆哈迪主演,它完全独立于汤姆赫兰德领衔的“蜘蛛侠”电影宇宙,将是一部外传电影,能否引进中国目前还不确定。

第五名:福斯

年度票房:23.18亿(分账票房)

最卖座影片:《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6.94亿元(分账票房)

年度回放:今年二十世纪福斯共有5部电影在内地上映,累计分账票房23.18亿元,和去年的19.4亿相比,福斯的年度票房成绩明明进步了,但排位却比去年的第三位后退了两位。因为2017年“六大”的竞争异常激烈,俗话说“不进则退”,但如果你进步得没有别人快,也相当于还是退步。

福斯今年的新片票房表现还算稳定,遗憾的是没有在内地票房大爆发的新片。《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以6.94亿元分账票房排在首位,但这个“第一”却连今年的引进片前十位都进不去,相当遗憾。

休杰克曼最后一部“金刚狼”电影《金刚狼3:殊死一战》,在上映时意外地受到同档期的《一条狗的使命》票房大爆的影响,在内地最终收获6.79亿分账票房。

《王牌特工2:黄金圈》2017年福斯的新片表现普遍中规中矩:《王牌特工2:黄金圈》内地分账票房4.43亿,不如2015年上映的前作《王牌特工:特工学院》票房4.85亿。

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异形:契约》,内地票房仅为2.89亿,内地观众对这类的恐怖科幻类的电影接受度实在有限。该片投资9700万美元,全球票房仅2.32亿美元,由于票房整体不给力,最近频繁传出《异形:契约》将不会再拍续集的消息。

2018展望:从“六大”变成“五大”,20世纪福斯抱上了迪士尼的大腿,好莱坞电影市场的格局全面改写。

2018年福斯有望引进内地的分账片包括:颁奖季热门电影《三块广告牌》、动画电影《公牛历险记》、休杰克曼主演歌舞片《马戏之王》(和博纳合作);好莱坞“跑男团”回归的《移动迷宫3:死亡解药》,韦斯安德森的动画新作《犬之岛》。

当然还有大家最为熟悉的“X战警”系列新片,包括《X战警:新变种人》、《X战警:黑凤凰》。此外,福斯还有男主角又萌又贱的R级片《死侍2》、由“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主演的惊悚片《红雀》等等新片,能否引进拭目以待。

第六名:华纳兄弟

年度票房:20.31亿(分账票房)

最卖座影片:《正义联盟》6.46亿(分账票房)

年度回放:今年华纳兄弟以20.31亿内地分钟票房位列第六名,比去年的16.18亿增长得不算多。华纳兄弟今年共在内地上映了6部新片,其中改编自DC漫画的超级英雄集结大作《正义联盟》,凭借6.46亿元的分账票房排名首位,吸金能力并未达到预期。

《神奇女侠》在内地分账获得5.72亿元票房,排名第二。相比去年上映的《蝙蝠侠大战超人》6.19亿,DC宇宙在内地的单片票房几乎没太大变化。

今年《神奇女侠》在全球范围内狂揽8.21亿美元(53.8亿元),成为史上最吸金的初代超级英雄。但内地观众似乎对“神奇女侠”并不是特别狂热,内地票房仅占该片全球票房的10%。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华纳兄弟有三部新片,全球票房口碑都表现出色,但内地观众不太买账。诺兰导演的大作《敦刻尔克》堪称今年的口碑扛鼎之作,遗憾的是在内地票房仅收3.16亿元,占比全球票房9%。

动画电影《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全球票房为3.1亿美元(20.3亿元),烂番茄新鲜度91%,但该片在内地仅收3900万元。

今年华纳兄弟制作的中小成本恐怖片《小丑回魂》,狂揽6.94亿美元票房成为年度票房黑马,不过这部电影并未引进中国内地。

2018展望:华纳有望引进内地的分账片包括新版《古墓丽影:源起之战》;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科幻新片《头号玩家》;“神奇动物”续集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格林德沃之罪》。此外还有大家关注的DC宇宙新作《海王》,这部将由温子仁执导;以及动画电影《雪怪大冒险》等等

批片大爆发首次迎来10亿+新片

从印度片《摔跤吧!爸爸》到泰国片《天才枪手》、西班牙片《看不见的客人》,2017年众多高质量的非好莱坞批片,终于开始在内地占据主权,从口碑到票房全面征服了中国观众。

2017年内地市场批片创纪录地达到近70部,2017批片累计票房突破50亿元。其中《摔跤吧!爸爸》电影票房大爆,获得12亿元分账票房,迈入10亿票房俱乐部,远超去年批片冠军《惊天魔盗团2》6.3亿票房。

此前引进批片主要聚焦好莱坞B级片和日韩电影,但今年的批片市场更加聚焦“小语种”,版图也扩张到了更远的地方。西班牙烧脑神作《看不见的客人》和泰国青春片《天才枪手》在内地市场都广受欢迎,分别获得1.58亿和2.49亿分账票房,创下了该国电影在中国票房的历史纪录。

今年日韩批片表现一般,日本动画排名票房首位的《哆啦A梦: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内地分账票房1.37亿元,远低于去年的日本动画《你的名字》内地票房5.77亿元。受宏观政策影响,在今年的内地市场上,韩国电影仍然是集体缺席。

让电影遇见生活,尽在影视生活第一站

『捌』 麻辣甜心电影高清在线观看 麻辣甜心高清迅雷下载

麻辣甜心电影高清在线观看 麻辣甜心高清迅雷下载
http://to56tv.blog.163.com/blog/static/171471125201082383018209好
綦美,芭莎服装公司的设计员,因不服总监“水蛇腰”的专业水平,所以经常与其发生争执,可“水蛇腰”是总经理的小姨子,所以其饱受欺辱。丹妮,试金石传媒公司栏目部的外景主持人,曾反抗上司“闲猪手”骚扰而得罪过其,所以丹尼经常被愚弄,但鉴于“闲猪手”在公司的势力,其也只好敢怒不敢言。奈青,<<派>>时尚杂志的记者,在念大学时拒绝过师哥“歪眼镜”的追求,可后来“歪眼镜”却成了她的上司,所以其怀恨在心,总是在公司难为奈青,奈青只好自认倒霉。 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三个女孩来到迪厅狂舞,等到一落座,三人才知道原来她们都在同一栋楼里上班,不舞不相识的三个女孩聊起工作,感慨同命相连,但是在相互交流的启发之中,三个女孩不由计上心来,她们觉得不应该向恶势力低头,而是应该勇敢的去面对他们,这样,才能赢得属于自己的生活.于是,三人决定联手向她们的上司发起挑战。 女孩们精心布局,联合出击,”水蛇腰””闲猪手””歪眼镜”遭到了重创.”水蛇腰”拙劣的业务水平在公司的高层面前暴露;”闲猪手”无耻的性骚扰行为也遭到了公司高管的严厉批评;”歪眼镜”企图要把杂志做成一本低俗的八卦杂志也遭到了董事会的否决.旗开得胜,女孩们举杯庆祝.可就在这个时候,她们的秘密却被“水蛇腰”“闲猪手”“歪眼镜”给发现了。于是,三人狼狈为奸,密谋起一场阴谋诡计……

2010年暑期档的电影市场,在6-8月的三个月内,胶、数拷贝合发大规模上映、从数字院线上映及从局部地区进入市场的中外影片多达60部,仍有十多部计划入市,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期入市的影片。可以说是历年入市新片最多、竞争最激烈、票房收入最为火爆的一年。比2009年同期的34部增加26部。其中国产影片48部,进口影片12部,分别占80%和20 %。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城市主流院线可统计票房约23.3亿元,创历年之最;比上年同期的17.3亿元,增加6亿元,增加34.68%。其中,国产影片为157550万元,占67.62%;进口片75450万元,占32.38%。今年暑期档的电影市场最大的亮点是国产影片唱主角票房占七成,各月票房均创暑期档新高, 12周票房过亿4周超2亿,新院线新影院成为新的票房增长点。

月票房:

逐月递增 八月增近五成

2010年6-8月,全国可统计票房高达23.3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7.3亿元增加6亿元,增长30%以上;观众人数682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的5600万人次增加1220万人次,增长22%。虽然今年暑期档遭遇四年一次的世界杯足球赛分流观众,以及慑于《唐山大地震》的威力,不少中外大片都提前或推迟上映,但无论是票房收入还是观众人数都创历年之最,城市主流院线各月可统计票房均创历史新高。

2010年6-8月的票房收入呈现逐月递增的走势,而2009年同期则是橄榄形走势,这都与是否有入市大片相关。 六月,不仅要与四年一次的足球世界杯赛争夺观众,还遭遇“大片荒”的双重打击,致使6月成为今年开市以来票房最低、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最小的月份。因为下旬长达20天世界杯赛,聚焦了众多媒体和球迷的关注,整个6月虽然入市新片20多部,但大多是中小影片,致使出现前所未有的大片“恐慌症”。除月中入市、仅在1000块左右3D数字银幕上映的《玩具总动员3》跨过7月取得过亿票房外,在世界杯开赛初期入市的《谍海风云》等影片的票房收入均在5000万元左右;《超蛙战士之初露锋芒》、《特工的特别任务》、《志明与春娇》等11部中外影片,票房收入均在1000万元以下。去年同期《变形金刚2》、《终结者2018》两部进口分账大片,分别为6月贡献了2.12亿元、1.08亿元;今年相对应的《玩具总动员3》、《罗宾汉》,分别在6月取得9000万元、4500万元。

七月,虽然世界杯决赛仍占1/3的时间,但《唐伯虎点秋香2》、《危情谍战》等中外影片不再避世界杯。在全国规模发行新片有18部,较去年同期的10部增长80%。其中,国产片15部,比去年同期增长114%;这对提升7月国产片的市场占有率功不可没。月初有《枪王之王》,月底有《唐山大地震》2部过亿票房的国产大片入市,致使月票房快速反弹至8.7亿元高位。亦由于《唐山大地震》、《枪王之王》两国产大片合力为7月贡献了5亿元票房,以及《嘻游记》、《七小罗汉》等片,使全月国产影片市场份额高达82.4%。1日上市的《枪王之王》,虽然同样要与世界杯决赛争夺观众,但凭借影片的品质和良好口碑,首映10天取得8450万元,全月票房收入1.27亿元;6日,当月唯一一部进口分账大片《危情谍战》入市,在前后两部卖座国产大片夹击中,取得9000多万元票房;22日《唐山大地震》震撼上映,开市就打破多项国产影片市场纪录,首周进账1.8亿元,上映10天就为7月贡献了3.8亿元票房。中小国产影片同样成绩斐然,除《唐伯虎点秋香2》、《嘻游记》、《七小罗汉》取得2000-6000万元之间的票房外,《长江七号爱地球》、《无人驾驶》、《出水芙蓉》等片,也分别取得700-2000万元左右的票房。

『玖』 什么叫进口分账大片

何谓进口大片?

1994年,为改变电影市场的萧条局面,时任中影公司总经理的吴孟辰向电影局提议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以发行的收入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电影事业。当年年底,广电部电影局批准了这个建议,提出每年可以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于是有人将这10部影片称为“10部大片”,大片的名称也因此而流传开来。参照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为了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进口大片的制片方还承担了宣传的费用。尽管这样的分账比例似乎对制片方较为不利,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国外尤其是美国制片方依旧从中国的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1994年11月12日,由哈里森-福特主演、华纳出品的《亡命天涯》作为首部进口分账大片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郑州、广州等六大城市率先公映,并以2500万人民币的票房佳绩在全国创造了大片的第一个消费奇迹。

阅读全文

与2018进口分账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成龙影院今晚3d电影 浏览:697
爱情电影大全免费搞笑电影 浏览:495
看电影用英文怎么说简称 浏览:4
万达电影院卡 浏览:826
王力宏丝绸之路电影节 浏览:413
万家丽电影院 浏览:369
东升哪个电影院 浏览:39
香港十大病毒电影排行榜 浏览:473
80s电影网电脑版下载 浏览:73
人与动画电影 浏览:565
3D电影院一共12排哪排最好 浏览:595
欧美电影fro 浏览:902
爱国电影写一篇150字的观后感怎么写 浏览:201
2017最热动画片电影 浏览:191
永康曹园万福电影院 浏览:477
琼瑶风格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426
16岁学生爱上老师是什么电影 浏览:561
大陆2018经典电影 浏览:907
香港十大喜剧电影 浏览:916
四川卫视的电影大全 浏览: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