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时候中国开始有明星的
应该是20世纪初,电影兴起。
介绍几位那时的明星。
问碧空星光几度 寻心中百年梦影
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繁华与萧条交织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一部写也写不完的传奇;他们是胶片的情人、银幕的伴侣;他们的面孔,浓墨重彩地浮现在过去100年的电影菲林中,并且在未来能够想见的100年里,仍将颠倒众生——他们,就是百年银河星汉中最耀眼的百颗星,读者心中最完美见证百年光影的名字。
本报年度特别策划,囊括中国电影100年的大型专题报道“谁有资格代表中国电影百年”,今日尘埃落定。以下是我们严格按照票选结果,统计出的读者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国电影百年的100名电影人。
1、郑正秋:
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
他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的编导者,最早倡导电影应成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他编导的影片,开拓了一种以通俗家庭情节剧为核心的中国社会片模式。
2、黎民伟:
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中国电影之父。
黎民伟是香港电影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第一人,被视为“香港电影之父”。他拍摄的《庄子试妻》不仅是最早的香港电影,还成为首部出口海外的中国影片,开创了电影输出的先河。
3、孙瑜:
系统接受西方电影教育的“中国第一人”。
孙瑜曾被誉为“电影诗人”,是中国早期电影中罕见的一位作者型导演。他拍摄的《故都春梦》、《野草闲花》等多部影片,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新的审美方式,使中国电影开始引起知识界的注意。
4、阮玲玉:
中国默片时代的无冕“影后”。
《野草闲花》中,她唱出中国电影第一声;她的《神女》成为中国默片时代最高峰;“全能演员”、“中国的嘉宝”,这些美誉都属于她。阮玲玉已成为一个象征,凝固了一个有关艺人尤其是女星与坊间流言的永恒话题。
5、金焰:
中国最早的“电影皇帝”。
上世纪30年代,“电影皇帝”金焰是市民眼中的完美偶像。与当时影坛上“油头滑脑”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金焰在银幕上塑造的青年才俊,堪称当时青年人心目中的理想。
6、费穆:
被长久遗忘的电影大师,“人文电影”的开拓者。
费穆是导演中的学者,最早提出“中国电影只能表现自己的民族风格”。从《城市之夜》到《小城之春》,费穆以其中国式的电影思维方式和观念手法,为人文电影的后继者勾画出一张明晰的蓝图。
7、胡蝶:
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明星。
从默片到有声片,由普通话片到粤语片,胡蝶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她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明星制的正式形成。
8、袁牧之:
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天赋的“千面人”。
作为戏剧明星,他曾被誉为“舞台千面人”;作为电影艺术家,他集编、导、演于一身,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他还曾出任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厂——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9、王人美:
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
她是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一部《渔光曲》让观众记住了饰演渔家女“小猫”的女演员王人美,健康活泼、青春焕发的形象一反当时充斥银幕的“病态美”。
10、赵丹:
最早集明星与演员于一身的表演大师,代表了中国男演员的高峰。
赵丹是中国电影的一张经典面孔,真正的演技派大家。在表演上,他强调个人体验,借用戏曲、国画等传统文化观念表现角色,反对教条地学习挪用西方表演理论,为中国表演理论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依据。
11、周璇:
旧上海的文化商标,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娱乐巨星,罕见的传奇偶像。
短暂的一生中,周璇出演过数十部影片,录制了200多首歌曲,堪称横跨歌影两界的天后。她算不上演技超凡的大师级人物,却以其自身特有的气质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也为银幕上的中国女性形象提供了一个审美上的经典范本。
12、吴楚帆:
华南影帝,方法演技派大师。
由1935年从影,至50年代拍粤语片,吴楚帆在每个时代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堪称方法演技派大师。
13、白光:
电影史上的“一代妖姬”,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
白光擅演风骚妖媚的坏女人,号称“一代妖姬”、“传奇女子”。她还是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与众不同的低音歌喉,在燕语莺声的三四十年代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夺目而迷人。
14、上官云珠:
中国第一位性格演员。
“情于中,形于外”,上官云珠戏路宽广,敢于尝试各种角色,还都演得准确传神。
15、舒绣文: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配音演员。
从配音小角色摸爬滚打到“四大名旦”之一,似乎她甫一出现在银幕上,就反射了太强烈的性格光彩。性格之美、风韵之美、愉悦之美……人们评点那个年代的舒绣文用尽了华美之辞。
16、陶金:
第一个饰演周萍的演员。
陶金一生,在表演和导演领域中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导演的戏曲片富有特色和新意,尤以《十五贯》最负盛名,该剧曾以“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而名扬全国。
17、白杨:
战后中国影坛最有声望的女星之一。
在中国电影史上,白杨一直是具有传统美德的中国贤妻良母式妇女形象的典型。除了演电影,她还是40年代中国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她表演生命的最高峰,当是在由鲁迅作品改编的电影《祝福》中饰演的祥林嫂。
18、秦怡:
银幕上东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
素有“东方维纳斯”之誉的秦怡,上世纪30年代就被称为抗战大后方话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走上银幕后又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为单调年代里动人的亮色。
19、王丹凤:
50年代引领社会风潮的美丽“护士”。
初登银幕,便人称“小周璇”,她曾是40年代上海滩风光一时的女明星。1957年她又留下了经典的《护士日记》,只因这个名叫简素华的护士太美丽,一度令不少男士以护士为择妻的第一选择。
20、英若诚:
20世纪后半叶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一个品牌和瑰宝。
表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文化官员—英若诚堪称一位“奇才奇艺”的艺术家。在电影《白求恩》中饰演的翻译大获成功,他一生塑造了无数个人物,其中许多已成为我国戏剧表演史上的典范;此外,他在戏剧翻译领域更取得了无可替代的成就。
21、于是之:
北京人艺艺术风格和具有中国气派的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
于是之被公认为一位自然本色、含蓄深沉而又富有诗意的平民艺术家。以他为首的北京人艺同仁参与拍摄的话剧电影《茶馆》等,在世界剧坛为中国的表演艺术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22、石挥:
最有君王气质的表演“鬼才”。
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上,并不缺少循规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挥这样“离经叛道”的鬼才却屈指可数。曾是叱咤舞台的“话剧皇帝”,他自导、自演的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影片《我这一辈子》,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被称做“平民史诗”。
23、崔嵬:
独具中国“血性”和豪迈之气的电影人,中国电影史上一员巨匠。
作为演员,老舍赞他是与金山、赵丹齐名的中国最优秀男演员。作为导演,他是大气磅礴的巨匠,在“北影四大帅”中也独占鳌头。
24、任剑辉:
有“戏迷情人”之称的粤剧名伶,香港怀旧文化中不断被重复塑造的人物。
作为香港20世纪最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任剑辉20岁便女扮男装反串文武生,比真男子更来得风流倜傥,口口声声称她为“戏迷情人”的几乎全是痴迷的女人。
她不只称雄舞台,还称雄银幕,一生参演粤剧电影300部,前后40年无人能及,成为香港有史以来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员。
25、于洋:
铁打钢铸的中国硬汉的银幕代言人,影迷心目中永远的的“虎胆英雄”。
从演员到导演,从剧团团长到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从演电影到拍电影,从拍电影到审电影,于洋的一生可以说是新中国电影史的缩影。
26、于蓝:
中国电影中革命妇女形象序列的缔造者。
于蓝所塑造的中国革命妇女形象,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物序列。尤其是对“江姐”的演绎让她达到了表演事业的顶峰,从某种意义上说,于蓝就是江姐的代名词。
27、田华:
新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缩影。
在50年代人的心目中,田华和白毛女已经成为一种记忆的符号,深刻地印在了脑海中。她艺术的高峰期,也是“十七年”“主旋律”电影从观念到实践的一个缩影。
28、葛存壮:
北影“反一号”,中国电影史上“五大坏蛋”之一。
葛存壮演了一辈子反派戏,演技已臻炉火纯青,却从没获得过任何奖项。他与陈强、陈述、方化和刘江被戏称为中国影坛的“五大坏蛋”,堪称无冕之王,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9、张瑞芳:
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喜剧形象——“李双双”。
张瑞芳曾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双双”,让她达到电影演艺事业巅峰。
30、冯(吉吉):
50年代人心中深埋的时代偶像。他天生就有一种儒雅和倜傥,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潇洒气质,是一代人心中深埋的偶像。他出演的角色中,《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羊城暗哨》中的侦察员王练、《桃花扇》中的侯朝宗,尤其深入人心。
B. 如何给苹果cms网站程序安装吉吉影音播放器达到用户观看电影不需要下载播放器的目的,谢谢!
网站后台换一个在线播放器就可以了 不要用吉吉影音的资源
C. 彝族话。吉吉达 是什么意思
吉祥的意思
D. 生活中,是不是不主动联系你的人,肯定不爱你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喜欢给对方找很多借口,比如他比较内向,他性格比较被动,他工作比较忙等等,唯独不愿意承认一个事实:他根本不喜欢你。
在电影《触不到的恋人》 中有句台词说得很对:“世界上有三样东西是不能隐藏的,咳嗽,贫穷和爱”。
一个人即使再忙,如果他心里有你,也会在吃饭、上厕所的时候,抽出一分钟的时间,给你打个电话,发个信息,因为他要告诉你:“我一直都在”。
不联系,只是因为不在意。
等你遇到了那个真正爱你的人,你会发现,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很舒服,没有等待,没有猜忌,有的只是安心和幸福。
王尔德曾经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找一个相爱的人,就是爱自己的终极方式。
E. 为什么说陶吉吉是台湾的音乐教父
确切的说应该是叫台湾”R&B音乐教父”,这样比较准确!台湾音乐教父应该是陈升,罗大佑,李宗盛,这些人比较有分量.不过都不一定!每个人的领域都作出自己的巨大贡献了!
陶喆的意义在于为中国乐坛带来了R&B音乐,而真正发扬光大的应该是周杰伦.周杰伦的R&B并不比陶喆纯正,但是创造了”中国凤”风格,融合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带来了华语乐坛的R&B风潮,影响甚巨...
不论如何,不能磨灭的是陶喆带来R&B音乐到中国的事实!
称之为台湾”R&B音乐教父”也不为过.
新音乐教父陶喆 一路走来
一、崭露头角
1997年。他从幕后跳到台前、从一个知名音乐制作人转型成为一个歌手。他扛着R&B的大旗,在中国台湾刮起了第一阵R&B飓风。这个在美国长大的中国男孩,年纪轻轻却凭借着自己首屈一指的音乐制作实力在台湾乐坛崭露头角;这个英文名叫DAVID的男孩,从未接受过任何正统的音乐教育却凭借着自己的天分、凭借着自己一首首音乐创作,推动了华语乐坛乃至亚洲第一波音乐新浪潮。所以,人们将他誉为“华语乐坛新音乐教父”。
二、大施拳脚
1999年。在美国埋首了2年的他,带着自己的第二张专辑《I’m OK》卷土重来。他回到了中国台湾、他回到了华语乐坛、他重新拾起了那个曾经属于他的R&B大旗,在华语乐坛开始大施拳脚、大放异彩。在唱片行业的运作慢慢走向商业化的时候、在华语乐坛慢慢走向低糜的时候,他却毅然的抛弃了商业,他坚持做着属于自己而不一味迎合市场的音乐。他对音乐的这般执着的确不曾愧对“音乐教父”这个称号。他继续巩固着自己在华语乐坛的地位,继续吹着他自己带起来的R&B风。
三、营造经典
2002年。3年的沉寂。在唱片公司老板的急切催促下、在歌迷千呼万唤下,他的第三张专辑《黑色柳丁》终于浮出水面。橙色的柳丁为什么变成了黑色?这个本该和谐的社会为什么充满了那么多的犯罪和战争?听过这专辑你一定会知道答案。这是他一张十分厚重的专辑,之所以厚重,并不是因为专辑的曲风包罗万象,而是专辑更多的体现了他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他对世界最直白的看法。象前2张专辑一样,大师级的他还是包办了整张专辑歌曲的创作和概念的设计。毕竟是“音乐教父”,无论是在专辑音乐性还是制作水平甚至他本人的歌唱技巧都绝对是当今华语坛没有其他人可以比拟的。我相信:他这张不朽的经典在以后的十年或者二十年内都未必有人能够超越,如果有人,那么也只可能是“音乐教父”他自己。
四、沉淀发酵
2003年。他签约世界5大唱片公司之一的EMI,成为EMI台湾分公司的当家一哥。一路走来,不管多少的坎坷和风雨,他都一步一个脚印。在华语乐坛,他稳稳当当地打下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回顾自己出道6年来的所有作品,身为EMI台湾分公司音乐总监的他精挑细选了一些自己往年的代表歌曲,推出了一张叫《乐之路》的精选辑。可喜的是这张专辑有5首以前专辑没有的新歌(相当于出了半张专辑),同时也收录了一些关于他歌曲制作方面的宝贵的录音资料。
《11号产房》
同年。他拍摄了一部属于自己也属于广大乐迷的音乐纪录片《11号产房》,记叙和反映了他在创作和制作专辑《黑色柳丁》时的一些过程和情绪。这也应该是华语乐坛第一部记录音乐制作过程和音乐人生活的电影。
《Soul power 》
同年。他,这个在音乐圈极具口碑的音乐人,踏上了香港红馆的体育场,开起了一场名为“Soul power”(灵魂深处的力量)的演唱会。其实,与其说这是一场并不华丽的演唱会倒不如说这是是一场盛世空前的音乐会。他说:“演唱会不需要太多的花俏、不需要太多的舞台设计,但它必须有音乐性、有含义。”而到场观看“Soul power”的香港明星更是个个大牌,在音乐领域有:张学友、陈奕迅、古巨基、TWINS……在影坛更有:洪金宝、杨紫琼、李若彤……可见“音乐教父”的影响力之大。在演唱会的末尾,他唱起了那首自己创作于1993年的歌曲《爱很简单》,他说:“不要记得我唱得很好,或者band(乐队)很好,或者sound(音响)很好,要记得是今天的气氛,是full of love(充满爱)。That’s what I want everybody to remember(这是我想让大家记住的)。这个世界上,that’s what we need,more love(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爱)。
五、功成名就
2005年。他冷不丁地甩出了一张叫《太平盛世》的专辑。这个名字对这个不太平的世界来说,显然有一定的讽刺意味,“音乐教父”还是宣扬着他想说的“大爱”。论唱片的含金量和制作水准,身为“教父”的他绝对是做得最好的,《David Tao》《I’m OK》《黑色柳丁》张张如此、每一次都让其他人望尘莫及。也同以往一样,这张专辑横扫了各个大小颁奖典礼夺得了无数桂冠,他可谓是功成名就了。可能,这张专辑是他在内地最为人所知道的一张专集吧。当《就是爱你》《爱我还是他》《Susan说》迷漫在校园、充斥在学校广播的时候,当《就是爱你》《爱我还是他》《Susan说》被传遍大街小巷的时候,我又感觉到异样的可惜。居然有很多很多的人不知道那些属于他的原来的成就、居然鲜少有人知道他那张被我视为经典的专辑——《黑色柳丁》。 也许是那张《黑色柳丁》让我产生了听觉或者审美上的疲劳,我不是非常的喜欢《太平盛世》,但这并不意味着:“音乐教父”没有进步。论音乐性《太》却不如《黑》,但从《太平盛世》中歌曲《鬼》和《孙子兵法》传达的思想来看的话,《太》似乎比《黑》更加沉重,透过歌曲本身《太》更有意义,社会责任感在《太》中有了更多的表现。音乐不一定要多么多么的好听,歌词不一定要多么多么的诗情画意,但歌曲一定要有对社会、对世界的关怀。这大概就是身为“音乐教父”的他所说的“音乐的soul(灵魂)”吧。
《Love can 》
2006年。《太平盛世》的风光只是一个句点,他迈开了新的步子,奔上了新的旅程。一场名为“Love can就是爱你音乐惊奇之旅”的世界巡回演唱会拉开了序幕。从首站上海、到北京、到台湾、到新加坡,“音乐教父”的这次演唱会都是场场爆满,反响热烈。征服千千万万歌迷的并不仅仅是他那些曾经感动了一批人的歌曲、他那些不停变换的演唱技巧,更多的是一种“Love”、一种“大爱”。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个“就是爱你”的“华语乐坛新音乐教父”告诉人们:这个世界需要多一点爱、Love can改变世界。
F.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中国电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问碧空星光几度 寻心中百年梦影 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繁华与萧条交织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一部写也写不完的传奇;他们是胶片的情人、银幕的伴侣;他们的面孔,浓墨重彩地浮现在过去100年的电影菲林中,并且在未来能够想见的100年里,仍将颠倒众生——他们,就是百年银河星汉中最耀眼的百颗星,读者心中最完美见证百年光影的名字。 本报年度特别策划,囊括中国电影100年的大型专题报道“谁有资格代表中国电影百年”,今日尘埃落定。以下是我们严格按照票选结果,统计出的读者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国电影百年的100名电影人。 1、郑正秋: 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 他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的编导者,最早倡导电影应成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他编导的影片,开拓了一种以通俗家庭情节剧为核心的中国社会片模式。 2、黎民伟: 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中国电影之父。 黎民伟是香港电影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第一人,被视为“香港电影之父”。他拍摄的《庄子试妻》不仅是最早的香港电影,还成为首部出口海外的中国影片,开创了电影输出的先河。 3、孙瑜: 系统接受西方电影教育的“中国第一人”。 孙瑜曾被誉为“电影诗人”,是中国早期电影中罕见的一位作者型导演。他拍摄的《故都春梦》、《野草闲花》等多部影片,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新的审美方式,使中国电影开始引起知识界的注意。 4、阮玲玉: 中国默片时代的无冕“影后”。 《野草闲花》中,她唱出中国电影第一声;她的《神女》成为中国默片时代最高峰;“全能演员”、“中国的嘉宝”,这些美誉都属于她。阮玲玉已成为一个象征,凝固了一个有关艺人尤其是女星与坊间流言的永恒话题。 5、金焰: 中国最早的“电影皇帝”。 上世纪30年代,“电影皇帝”金焰是市民眼中的完美偶像。与当时影坛上“油头滑脑”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金焰在银幕上塑造的青年才俊,堪称当时青年人心目中的理想。 6、费穆: 被长久遗忘的电影大师,“人文电影”的开拓者。 费穆是导演中的学者,最早提出“中国电影只能表现自己的民族风格”。从《城市之夜》到《小城之春》,费穆以其中国式的电影思维方式和观念手法,为人文电影的后继者勾画出一张明晰的蓝图。 7、胡蝶: 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明星。 从默片到有声片,由普通话片到粤语片,胡蝶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她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明星制的正式形成。 8、袁牧之: 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天赋的“千面人”。 作为戏剧明星,他曾被誉为“舞台千面人”;作为电影艺术家,他集编、导、演于一身,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他还曾出任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厂——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9、王人美: 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 她是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一部《渔光曲》让观众记住了饰演渔家女“小猫”的女演员王人美,健康活泼、青春焕发的形象一反当时充斥银幕的“病态美”。 10、赵丹: 最早集明星与演员于一身的表演大师,代表了中国男演员的高峰。 赵丹是中国电影的一张经典面孔,真正的演技派大家。在表演上,他强调个人体验,借用戏曲、国画等传统文化观念表现角色,反对教条地学习挪用西方表演理论,为中国表演理论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依据。 11、周璇: 旧上海的文化商标,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娱乐巨星,罕见的传奇偶像。 短暂的一生中,周璇出演过数十部影片,录制了200多首歌曲,堪称横跨歌影两界的天后。她算不上演技超凡的大师级人物,却以其自身特有的气质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也为银幕上的中国女性形象提供了一个审美上的经典范本。 12、吴楚帆: 华南影帝,方法演技派大师。 由1935年从影,至50年代拍粤语片,吴楚帆在每个时代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堪称方法演技派大师。 13、白光: 电影史上的“一代妖姬”,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 白光擅演风骚妖媚的坏女人,号称“一代妖姬”、“传奇女子”。她还是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与众不同的低音歌喉,在燕语莺声的三四十年代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夺目而迷人。 14、上官云珠: 中国第一位性格演员。 “情于中,形于外”,上官云珠戏路宽广,敢于尝试各种角色,还都演得准确传神。 15、舒绣文: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配音演员。 从配音小角色摸爬滚打到“四大名旦”之一,似乎她甫一出现在银幕上,就反射了太强烈的性格光彩。性格之美、风韵之美、愉悦之美……人们评点那个年代的舒绣文用尽了华美之辞。 16、陶金: 第一个饰演周萍的演员。 陶金一生,在表演和导演领域中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导演的戏曲片富有特色和新意,尤以《十五贯》最负盛名,该剧曾以“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而名扬全国。 17、白杨: 战后中国影坛最有声望的女星之一。 在中国电影史上,白杨一直是具有传统美德的中国贤妻良母式妇女形象的典型。除了演电影,她还是40年代中国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她表演生命的最高峰,当是在由鲁迅作品改编的电影《祝福》中饰演的祥林嫂。 18、秦怡: 银幕上东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 素有“东方维纳斯”之誉的秦怡,上世纪30年代就被称为抗战大后方话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走上银幕后又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为单调年代里动人的亮色。 19、王丹凤: 50年代引领社会风潮的美丽“护士”。 初登银幕,便人称“小周璇”,她曾是40年代上海滩风光一时的女明星。1957年她又留下了经典的《护士日记》,只因这个名叫简素华的护士太美丽,一度令不少男士以护士为择妻的第一选择。 20、英若诚: 20世纪后半叶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一个品牌和瑰宝。 表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文化官员—英若诚堪称一位“奇才奇艺”的艺术家。在电影《白求恩》中饰演的翻译大获成功,他一生塑造了无数个人物,其中许多已成为我国戏剧表演史上的典范;此外,他在戏剧翻译领域更取得了无可替代的成就。 21、于是之: 北京人艺艺术风格和具有中国气派的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 于是之被公认为一位自然本色、含蓄深沉而又富有诗意的平民艺术家。以他为首的北京人艺同仁参与拍摄的话剧电影《茶馆》等,在世界剧坛为中国的表演艺术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22、石挥: 最有君王气质的表演“鬼才”。 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上,并不缺少循规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挥这样“离经叛道”的鬼才却屈指可数。曾是叱咤舞台的“话剧皇帝”,他自导、自演的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影片《我这一辈子》,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被称做“平民史诗”。 23、崔嵬: 独具中国“血性”和豪迈之气的电影人,中国电影史上一员巨匠。 作为演员,老舍赞他是与金山、赵丹齐名的中国最优秀男演员。作为导演,他是大气磅礴的巨匠,在“北影四大帅”中也独占鳌头。 24、任剑辉: 有“戏迷情人”之称的粤剧名伶,香港怀旧文化中不断被重复塑造的人物。 作为香港20世纪最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任剑辉20岁便女扮男装反串文武生,比真男子更来得风流倜傥,口口声声称她为“戏迷情人”的几乎全是痴迷的女人。 她不只称雄舞台,还称雄银幕,一生参演粤剧电影300部,前后40年无人能及,成为香港有史以来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员。 25、于洋: 铁打钢铸的中国硬汉的银幕代言人,影迷心目中永远的的“虎胆英雄”。 从演员到导演,从剧团团长到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从演电影到拍电影,从拍电影到审电影,于洋的一生可以说是新中国电影史的缩影。 26、于蓝: 中国电影中革命妇女形象序列的缔造者。 于蓝所塑造的中国革命妇女形象,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物序列。尤其是对“江姐”的演绎让她达到了表演事业的顶峰,从某种意义上说,于蓝就是江姐的代名词。 27、田华: 新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缩影。 在50年代人的心目中,田华和白毛女已经成为一种记忆的符号,深刻地印在了脑海中。她艺术的高峰期,也是“十七年”“主旋律”电影从观念到实践的一个缩影。 28、葛存壮: 北影“反一号”,中国电影史上“五大坏蛋”之一。 葛存壮演了一辈子反派戏,演技已臻炉火纯青,却从没获得过任何奖项。他与陈强、陈述、方化和刘江被戏称为中国影坛的“五大坏蛋”,堪称无冕之王,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9、张瑞芳: 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喜剧形象——“李双双”。 张瑞芳曾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双双”,让她达到电影演艺事业巅峰。 30、冯(吉吉): 50年代人心中深埋的时代偶像。他天生就有一种儒雅和倜傥,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潇洒气质,是一代人心中深埋的偶像。他出演的角色中,《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羊城暗哨》中的侦察员王练、《桃花扇》中的侯朝宗,尤其深入人心。 31、谢晋: 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集大成者。 谢晋的电影,曾制造了一个“当代中国人集体审美”的辉煌历程。自《女篮五号》开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被视为一个时期的电影标志。虽然在整个中国电影史的代际序列上,谢晋被归为“第三代”,但实际上他已完成了对时代的超越。 32、孙道临: 影坛常青树,中国配音史上成就最高的演员之一。 有人说他是一位诗人,有人说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演员,也有人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还有人称他为诗歌朗诵家和配音演员,而更多的人称他为艺坛上的一棵常青树。 33、王心刚: 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军人”。 王心刚在银幕上诠释了一个又一个完美的中国军人,“第一军人”的地位至今无人逾越。“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曾经是中国大地上流传甚广的口头禅。在人们对男人这个概念还很笼统的年代,他就已经提供了最佳的范本。 34、程之: 独一无二的“南方特务”。 从艺五十年,他以善演反派角色著称,被观众戏称作“南方特务”;他还是一位优秀的配音演员,许多经典名片都留下了他极富魅力的声音;他的相声水平和京剧功底,也是有口皆碑。 35、王晓棠: 中国电影界惟一一位女将军,60年代的中国女性美的标志。 她曾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也是我国电影界惟一的一位女将军。她曾给当年的影坛带去一种揉合着刚强、灵秀、野性而率直的美,在那个年代,王晓棠就是中国女性美的象征。 36、谢芳: 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银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气质特殊的一位女演员,虽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浓浓的书卷气和小资情调却难以掩饰。《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谢芳为我们留下了那个年代里最经典的三部影片。 37、李默然: 新中国第一代话剧大师,电影史上有限的几位能自成一体,且成就卓越的表演艺术家。 在银幕与舞台上,李默然扮演的几乎全是清一色的英雄,尤以邓世昌著称。他的表演自成一格,兼收并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某些原则和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特长,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内在美。 38、庞学勤: 60年代的“长影”头牌小生。 明月皎夜光,中国影坛上曾经有个庞学勤。他曾是为数不多的几位英俊小生之一,英姿勃发,锐气逼人,当之无愧的“22大明星”之一,风度翩翩的明星照遍及全国。 39、李翰祥: 奠定香港电影观念的大师级人物。 在香港电影史中,李翰祥是一个不知从何说起的人物。他和朱石麟、胡金铨等一批内地到港的电影人一道,为香港传统电影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一生开拓多个电影类型,黄梅调电影、清宫片、风月片、喜剧片。他在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发行股票,一生奔走于内地、香港、台湾之间,无意中促进了三地之间电影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40、夏梦: 普通话片罕见的全能演员,东方的奥黛丽·赫本。 夏梦号称“长城大公主”,有“上帝的杰作”之美誉,是普通话片罕见的全能演员。其气质神韵独步影坛,后继乏人,在老一辈影迷心中,夏梦是香港惟一可与奥黛丽·赫本相比的女星,息影多年仍让人赞叹不已。 41、黄宗洛: 中国演艺界的龙套大师。 粉墨一生,龙套为本。黄宗洛是艺坛黄氏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是影视戏三栖表演艺术家。他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已有一百个,自诩为“百丑图”。他以演配角为乐事,有“小角色之王”、“龙套大师”的美称。 42、林黛: 迄今为止、惟一的四届亚洲影后。 她曾经创下蝉联四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纪录,至今无人能及。她的电影在港台和海外具有深远影响,如今香港仍每年举办林黛电影周。她的气质高贵大方,被称为香港电影永远的女神。 43、胡金铨: 新武侠电影宗师,开创了文人式武侠电影类型。 在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中,像胡金铨这样高度风格化类型的电影大家,屈指可数。他是第一个把武侠电影当作艺术来做的导演,其作品重现了中国山水画中的抒情意境,开创出具有强烈诗化韵味的作者式、文人式武侠电影类型。 44、张彻: 第一个将中国电影贴上“雄性”标签的导演,开创暴力美学及阳刚派武侠电影。 张氏作品是当之无愧的雄性电影始祖,1967年,正是他导演的《独臂刀》,带来了武侠电影史上的第二个黄金年代,以阳刚风格一举挽救了香港电影的阴柔局面。“张家班”的出现,更使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结帮组派”的电影人。 45、凌波: 戏曲片第一反串影后。 在华语片历史上,凌波绝对称得上传奇人物。她是香港黄梅调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戏曲片第一反串影后。当年凌波以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访台,万人空巷,三十里人潮夹道相迎,造就了轰动一时的影界盛事。 46、卢燕: 第一代圆梦好莱坞的华裔女影星,中美电影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卢燕的身上,沉淀着中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她的表演能够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质,有生活、有深度,被公认为是好莱坞最具艺术修养的华裔演员。 47、狄龙: 香港功夫片巨星,大名鼎鼎的“三条龙”之一。 他所树立的大侠“味道”与“风范”,至今无人能出其右。人称“标准大侠”的狄龙,六七十年代曾是邵氏首席小生、一代武侠红星,“邵氏”的盛世也是狄龙的黄金期;八十年代成功转型后,他的侠义豪情更成为香港江湖片的一张标签。 48、李小龙: 叩开西方大门的第一位武者,中国武术和精神的象征。 李小龙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绝响。他像彗星一样开启了真功夫的电影时代,真正将中国武术的神话带到了世界影坛,不会再有第二个集哲人、武者、画师、明星于一身的卓然不群的李小龙了。他的电影打破了导演中心制,形成了以明星中心制订制剧本、配合宣传、动员票房的电影生产模式。 49、甄珍: 台湾第一代玉女明星,70年代文艺片首席女星。 甄珍自1973年起出演了一系列琼瑶剧,成功架构起第一代琼瑶女郎柔弱优美的角色气质,红遍东南亚,成为1970年代文艺片首席女星。 50、达式常: 银幕上的儒雅之星,70年代的大众情人。 在银幕上,达式常留给人们的总是亲和的笑容、从容的风度。看腻了浓眉大眼、虎背熊腰的“高、大、全”式人物,人们开始欣赏起达式常所代表的温文尔雅、书生潇洒。谁能详细介绍一下中国电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G. 吉吉影音是不是病毒
吉吉影音不是病毒。吉吉影音是一款基于准视频点播内核的、多功能、个性化的播放器软件。集成了全新播放引擎,不但支持自主研发的准视频点播技术;而且还是免费的 BT 点播软件,用户只需通过1分钟的缓冲即可直接观看丰富的BT影视节目。PC版于2014年9月19日正式发布,同时与快播相比,流畅度进一步完善。
支持Rmvb、Wmv、Asf、Avi、Mpg、Mp4、3GP等400多种格式。独创的网络即时流接收播放技术,支持BT种子文件的直接播放。支持P2P流媒体播放时的任意拖拽,支持网络数据流的控制。高效的NAT和防火墙穿透能力,帮助内网用户加快传输速度。支持DHT网络,当连接不到Tracker服务器时也能获取到数据。使用多线程技术接收并整合流媒体数据,以达到最快速播放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