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好莱坞是如何统治内地电影市场半边天的
截止12月27日,2017年内地共有89部引进片上映,相比去年数量基本持平,其中引进片总票房预计为259.6亿,占比47.3%,国产片总票房为288.7亿,占比为52.7%。2017年国产片依然在票房整体占比上略胜一筹。
单片方面,《速度与激情8》依然强悍,成为今年唯一一部票房超20亿的进口片。“速激”系列以简单粗暴又炫目的特效,成为最受中国观众喜爱的系列片之一。
2017年好莱坞“六大”的竞争十分激烈,哪家公司不进步或者进步太小,都意味着退步。今年迪士尼以内地总票房46.13亿登顶冠军宝座,相比去年61.5亿有所缩水,不过仍稳居榜首,票房最高的单片是《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11.05亿元。
今年批片表现尤其凶猛,其中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票房大爆,获得了12亿元的分账票房,迈入10亿票房俱乐部,远超去年批片冠军《惊天魔盗团2》6.3亿票房,小语种批片《天才枪手》和《看不见的客人》,也有突破性的2.49亿和1.58亿分账票房。
迪士尼524亿美元收购福斯,好莱坞“六大”从此变“五大”2017年底,好莱坞最重要的新闻是“六大”变“五大”,迪士尼以524亿美元的大手笔收购21世纪福斯部分资产后,20世纪福斯影业也归于迪士尼,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每年都会有十来部甚至几十部由迪士尼或福斯出品的电影面世。
现在《X战警》、《神奇四侠》、《死侍》版权都回归迪士尼了,迪士尼CEO鲍勃艾格曾透露相关角色会加入漫威电影宇宙。目前还有很多未定名的漫威电影,可以展望一下,再加上《星球大战》和《阿凡达》两大王牌,以及迪士尼的各种童话改编真人新片、大热动画续集等,到时候稳坐票房宝座的迪士尼,票房预计会再创新高吧!
目前中国每年会上映进口分账大片为34部(其中20部为普通分账,14部为特种分账,主要是3D和IMAX电影),制片方的分账比例为25%。2018年是否会有更多引进片入局?分账比例是否会有新的变化,“好莱虎”会更加来势凶猛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注:票房数据截至2017年12月27日;票房多为不包含服务费的分账票房,单位未特别注明者皆为人民币。
第一名:迪士尼
年度票房:46.13亿元(分账票房)
最卖座影片:《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11.05亿(分账票房)
年度回放:一直发挥稳定的迪士尼,2017年在内地上映的电影总票房达46.13亿元(分账票房)。迪士尼今年在内地共上映7部电影,数量比去年少一部,累计总票房比去年的61.5亿略有缩水,不过仍在好莱坞六大公司中稳居票房榜首。
2017年迪士尼在内地票房最好的前三名分别是《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分账票房11.05亿,其次是仍在上映中的动画片《寻梦环游记》10.36亿元;以及《雷神3:诸神黄昏》,分账票房为6.94亿元。
今年的两部漫威大作,在内地票房都表现平平,没有单片破10亿的电影:其中《雷神3:诸神黄昏》6.94亿元,《银河护卫队2》6.46亿元,反观2016年上映的《美国队长3:内战》还拿下了超过12亿的票房,几乎是《银护2》的两倍了。看来中国观众对于套路满满的超级英雄大片,似乎有些“审美疲劳”了。
迪士尼一直以来的热卖王牌“星战”系列电影,在中国的票房也总是不太理想。2017年年初上映的《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内地票房4.5亿元,全球票房高达10.56亿美元(69.2亿元)。2017年年底在北美上映的《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截止12月27日在全球已经狂揽7.9亿美元,不知道这部电影18年年初在内地上映会表现如何。
2018展望:2017年迪士尼收购21世纪福斯部分资产后,20世纪福斯影业也归于迪士尼,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每年都会有十来部甚至几十部由迪士尼或福斯出品的电影面世,《X战警》《神奇四侠》《死侍》的版权都已回归迪士尼。本来就是“票房霸主”的迪士尼有了福斯的助力,势必如虎添翼,继续稳居票房排行榜首位。
2018年迪士尼有望引进内地的分账片包括:“星球大战8”《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漫威超级英雄大片《黑豹》、漫威续集大作《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以及漫威首部浪漫喜剧片《蚁人与黄蜂女》,还有包括动画片《无敌破坏王2》、皮克斯出品的《超人总动员2》、以及有可能引进的《星球大战外传:韩索罗》。
第二名:环球
年度票房:43.09亿元(分账票房)
最卖座影片:《速度与激情8》25.18亿元(分账票房)
年度回放:2017年环球出品的电影在内地市场共拿下43.09亿元分账票房,排名第二位,和2016年排名一样同为亚军,比去年累计的24.14亿元票房增长明显。
2017年环球最大的功臣当属《速度与激情8》了,该片在中国拿下25.18亿元票房,全球斩获12.35亿美元(80.9亿元)票房,同时《速8》也打破了前作《速7》在内地的票房纪录,成为中国内地新晋引进片票房冠军。
此外,动画电影《神偷奶爸3》票房表现不错,内地获得9.72亿元分账票房,是该系列的历史最高成绩。“小黄人”今年在全球拿下10.3亿美元(67.69亿元)票房,这也让环球成为今年唯一有两个系列的单片全球都破10亿的公司。
环球影业斥资1.25亿美元打造的《新木乃伊》,在上映后遭遇了北美票房滑铁卢的尴尬局面,被寄予对抗DC漫威厚望的“黑暗宇宙”出师不利。该片全球票房报收4.09亿美元,内地票房5.86亿人民币(分账票房)占比21.8%,北美票房8000万美元占比19.6%,看来内地观众比北美观众对于主演“阿汤哥”更为宽容。
环球影业今年还有很多恐怖/惊悚片,并没有引进中国,包括《忌日快乐》、《逃出绝命镇》等片,由畅销书改编的《五十度黑》也收获了3.8亿美元的票房,当然,这部电影同样不可能引进。
2018展望:2018年环球有望引进内地的分账片包括:续集电影《侏罗纪世界2》,该片的前作《侏罗纪世界》2015年在内地上映曾获得14亿元票房,由原班人马回归打造。
以及:梅姨、布鲁斯南、阿曼达齐聚的《妈妈咪呀2:再次出发!》,“高司令”主演的传记片《登月第一人》,照明娱乐出品的动画片《圣诞怪杰》,以及奇幻片《掠食城市:致命引擎》,还有“憨豆”续集电影《憨豆特工3》等等。
第三名:派拉蒙
年度票房:28.03亿(分账票房)
最卖座影片:《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14.62亿(分账票房)
年度回放:《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全球票房6.05亿创下系列最差今年在“六大”中排名第三的派拉蒙,年度票房28.03亿,比去年的第五名上升了两位,整体票房也比去年的9.43亿大幅增长。
不过对于派拉蒙来说,今年的票房成绩实在是难说“满意”,因为今年他们拿出了手中的绝对王牌《变形金刚5》,但却发现这张王牌不再那么好用了。
《变形金刚5》投资高达2.17亿美元,北美票房1.3亿美元、全球票房6.05亿美元,创下该系列的最差成绩。该片的内地分账票房为14.62亿人民币,占比全球票房高达36.8%,相比北美观众的冷淡,显然还是中国观众更为买账。
派拉蒙2017年的另外一部新片《极限特工:终极回归》,由范迪塞尔搭档甄子丹主演,在中国市场大受追捧,该片全球票房3.46亿美元,其中内地分账票房10.5亿人民币,占比高达46.3%,北美票房4489万美元,仅占13%,在今年进口分账大片中,《极限特工3》是中国票房占比全球票房高达46%,妥妥的是被中国观众“拯救”了。
除了《变形金刚5》和《极限特工3》内地票房双双破10亿外,派拉蒙的其他新片在中国的票房就马马虎虎了。由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攻壳机动队》内地分账票房1.9亿元,科幻大片《降临》内地分账票房1亿元。
2018展望:明年派拉蒙有望引进内地的分账片包括:由阿汤哥搭档西蒙佩吉主演的《碟中谍6》;变形金刚新版衍生片《大黄蜂》;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动作冒险片《湮灭》;由章子怡领衔主演的《科洛弗档案3》(《上帝粒子》)。
第四名:索尼
年度票房:25.16亿(分账票房)
内地最卖座影片:《生化危机:终章》10.33亿元(分账票房)
年度回放:索尼2017年累计内地总分账票房超过25亿元,在好莱坞“六大”中排名第四位,比去年前进了两位。单片最高的《生化危机:终章》内地分账票房10.33亿元,女神米拉乔沃维奇宝刀未老,中国观众对这部电影十分欢迎,内地票房占比全球票房高达50%。
《生化危机:终章》票房归到索尼的成绩单里,是因为其商业模式比较特殊,是索尼与国内该片的宣发方狮鼠影业合作,在内地的票房归属是索尼影业。
2017年索尼排名第二的电影是《蜘蛛侠:英雄归来》,分账票房7.27亿元。汤姆赫兰德版本的小蜘蛛,让不少内地观众觉得新意十足。第三名则是由“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主演的《太空旅客》,内地分账票房2.94亿,全球累计票房3.03亿美元(19.86亿元)。
2018展望:“巨石强森”主演的新版《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定档2018年1月12日在内地公映,今天强森与星云已经亲自来到北京,为影片的宣传增添满满的荷尔蒙气息。改编自童话经典的真人+CG电影《比得兔》,有望在中国上映。
此外还有动画片《精灵旅社3》,以及史前电影《阿尔法》。索尼打造的蜘蛛侠系列衍生独立电影《毒液》由汤姆哈迪主演,它完全独立于汤姆赫兰德领衔的“蜘蛛侠”电影宇宙,将是一部外传电影,能否引进中国目前还不确定。
第五名:福斯
年度票房:23.18亿(分账票房)
最卖座影片:《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6.94亿元(分账票房)
年度回放:今年二十世纪福斯共有5部电影在内地上映,累计分账票房23.18亿元,和去年的19.4亿相比,福斯的年度票房成绩明明进步了,但排位却比去年的第三位后退了两位。因为2017年“六大”的竞争异常激烈,俗话说“不进则退”,但如果你进步得没有别人快,也相当于还是退步。
福斯今年的新片票房表现还算稳定,遗憾的是没有在内地票房大爆发的新片。《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以6.94亿元分账票房排在首位,但这个“第一”却连今年的引进片前十位都进不去,相当遗憾。
休杰克曼最后一部“金刚狼”电影《金刚狼3:殊死一战》,在上映时意外地受到同档期的《一条狗的使命》票房大爆的影响,在内地最终收获6.79亿分账票房。
《王牌特工2:黄金圈》2017年福斯的新片表现普遍中规中矩:《王牌特工2:黄金圈》内地分账票房4.43亿,不如2015年上映的前作《王牌特工:特工学院》票房4.85亿。
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异形:契约》,内地票房仅为2.89亿,内地观众对这类的恐怖科幻类的电影接受度实在有限。该片投资9700万美元,全球票房仅2.32亿美元,由于票房整体不给力,最近频繁传出《异形:契约》将不会再拍续集的消息。
2018展望:从“六大”变成“五大”,20世纪福斯抱上了迪士尼的大腿,好莱坞电影市场的格局全面改写。
2018年福斯有望引进内地的分账片包括:颁奖季热门电影《三块广告牌》、动画电影《公牛历险记》、休杰克曼主演歌舞片《马戏之王》(和博纳合作);好莱坞“跑男团”回归的《移动迷宫3:死亡解药》,韦斯安德森的动画新作《犬之岛》。
当然还有大家最为熟悉的“X战警”系列新片,包括《X战警:新变种人》、《X战警:黑凤凰》。此外,福斯还有男主角又萌又贱的R级片《死侍2》、由“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主演的惊悚片《红雀》等等新片,能否引进拭目以待。
第六名:华纳兄弟
年度票房:20.31亿(分账票房)
最卖座影片:《正义联盟》6.46亿(分账票房)
年度回放:今年华纳兄弟以20.31亿内地分钟票房位列第六名,比去年的16.18亿增长得不算多。华纳兄弟今年共在内地上映了6部新片,其中改编自DC漫画的超级英雄集结大作《正义联盟》,凭借6.46亿元的分账票房排名首位,吸金能力并未达到预期。
《神奇女侠》在内地分账获得5.72亿元票房,排名第二。相比去年上映的《蝙蝠侠大战超人》6.19亿,DC宇宙在内地的单片票房几乎没太大变化。
今年《神奇女侠》在全球范围内狂揽8.21亿美元(53.8亿元),成为史上最吸金的初代超级英雄。但内地观众似乎对“神奇女侠”并不是特别狂热,内地票房仅占该片全球票房的10%。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华纳兄弟有三部新片,全球票房口碑都表现出色,但内地观众不太买账。诺兰导演的大作《敦刻尔克》堪称今年的口碑扛鼎之作,遗憾的是在内地票房仅收3.16亿元,占比全球票房9%。
动画电影《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全球票房为3.1亿美元(20.3亿元),烂番茄新鲜度91%,但该片在内地仅收3900万元。
今年华纳兄弟制作的中小成本恐怖片《小丑回魂》,狂揽6.94亿美元票房成为年度票房黑马,不过这部电影并未引进中国内地。
2018展望:华纳有望引进内地的分账片包括新版《古墓丽影:源起之战》;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科幻新片《头号玩家》;“神奇动物”续集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格林德沃之罪》。此外还有大家关注的DC宇宙新作《海王》,这部将由温子仁执导;以及动画电影《雪怪大冒险》等等
批片大爆发首次迎来10亿+新片
从印度片《摔跤吧!爸爸》到泰国片《天才枪手》、西班牙片《看不见的客人》,2017年众多高质量的非好莱坞批片,终于开始在内地占据主权,从口碑到票房全面征服了中国观众。
2017年内地市场批片创纪录地达到近70部,2017批片累计票房突破50亿元。其中《摔跤吧!爸爸》电影票房大爆,获得12亿元分账票房,迈入10亿票房俱乐部,远超去年批片冠军《惊天魔盗团2》6.3亿票房。
此前引进批片主要聚焦好莱坞B级片和日韩电影,但今年的批片市场更加聚焦“小语种”,版图也扩张到了更远的地方。西班牙烧脑神作《看不见的客人》和泰国青春片《天才枪手》在内地市场都广受欢迎,分别获得1.58亿和2.49亿分账票房,创下了该国电影在中国票房的历史纪录。
今年日韩批片表现一般,日本动画排名票房首位的《哆啦A梦: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内地分账票房1.37亿元,远低于去年的日本动画《你的名字》内地票房5.77亿元。受宏观政策影响,在今年的内地市场上,韩国电影仍然是集体缺席。
让电影遇见生活,尽在影视生活第一站
② 分账片的介绍
分账片即电影版权所有者不卖断发行权,而是委托中介机构代理发行,并事先商定比例,按影片的票房收入分成,以使制片方、发行机构和放映单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目前好莱坞片方能够在中国内地拿到的票房分成是总票房的25%。1994年开始,中国内地每年引进10部海外分账大片,加入WTO之后增加到20部。2012年之后再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14部特种分账片,所谓“特种”,即针对3D和IMAX电影的引进。特种分账片和普通分账片的最明显区别,就在于这部影片是否引进了2D版本。
③ 分账片的分账片意义
中国的电影市场在逐渐发展,从2012年起,增加了14部电影超级大片的引进,分帐片达到34部,我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非常大,但这可以激发中国电影人创作生产的内在动力。而中国电影想要走出去,未来的发展战略是要多参与美国项目,参与国际化的电影制作和运作。即使我们暂时赚不到很多钱,也可以学到国际的管理经验,吸纳大量的优秀人才。
1994年11月中旬,由中影集团公司进口,第一部与外商采用票房分账形式发行的美国华纳公司影片《亡命天涯》在上海、天津、北京、郑州、重庆、广州6个城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首轮放映,观众人次达139万,以2500万人民币的收入创造了进口大片的第一个票房奇迹。
这部由哈里森·福特主演的影片在政策的护佑下进入电影院,为当时已门可罗雀的电影院找回了人气。观众被影片中那花了150万美元拍摄的,一辆飞驰的火车撞翻了一辆囚车的镜头惊得目瞪口呆。据说当该场面出现时,大部分观众都下意识地抓牢了座位扶手,可见观众对此类大制作影片的新鲜感。影片中的一幕幕惊险场面也让国内观众终于看到了好莱坞式的特技效果和戏剧张力。随后,一批代表着当时最高艺术、最新技术水平的影片相继进入中国。人们纷纷涌入影院,看《真实的谎言》里的人怎么飞出去,看《生死时速》里的飞车。一部动画片《狮子王》,在中国就创下了1400万元的票房,而一部国产片的票房要达到100万元都相当困难。
《亡命天涯》以电影的方式让国人开了眼界,使国人对世界电影有了新的认识——原来电影是可以这样拍的。眼花缭乱的特技、飞车、爆炸、枪战场面不断冲击我们的视觉,相比一些国内影片的舒缓、内敛,好莱坞影片更富于激情和速度,而这正是我们从未接触过的。从此,“大片”的概念在国人心中扎下了根,而这一概念在电影界人士那里有一个更专业化的名词——“分账大片”。
“分账大片”,英文表述为 box office spilit,直译便是“票房的撕扯”。“分账发行”,即电影版权所有者不卖断发行权,而是委托中介机构代理发行,并事先商定比例,按影片的票房收入分成,以使制片方、发行机构和放映单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个新名词是为激活中国电影市场而被中国官方和电影业界引进的。十四年师夷长技,中国电影市场确实如当初期许的那样起死回生,应当说,“分账大片”功不可没。
在《亡命天涯》之前,没有一部进口影片被称为“大片”。事实上,从1949年到1976年间,中国一直有进口影片上映,但除了影片交换等非商业性发行之外,就是“买断”发行,用来“买断”国外影片的通行价格是2万美元。
以这样的价格买进的影片,自然只会是三四流的影片。北京新影联院线发言人高军回忆说:那个时候很多电影从业人员都私下认为,中国观众是世界电影的“二等公民”。
改变国内电影市场困局的转机便出现在1994年。为改变电影市场的持续萧条,时任中影公司总经理的吴孟辰向电影局提议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以发行的收入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电影事业。当年年底,广电部电影局批准了这个建议,提出每年可以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基本表现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影片。这十部影片当时就叫“两个基本”进口影片。
当时,《亡命天涯》在北京的上映还经历了一些波折,这其中涉及到利益关系方的激辩和争论,不过最终这一“首部进口分账大片”还是在1994年11月12日得以复映。有意思的是,当天的电影海报上还写有“改革年代,激烈论争,电影市场,风险上映”的宣传语。这一景象构成了一种最独特的时代记忆。
长远来看,同台竞争对国内的电影业利大于弊:竞争可以促使国内电影人在电影制作理念和制作水准方面有所提高,为保证资金回收,国内制片企业势必加速拓展海外市场以及票房以外的收入,比如版权收入以及电影衍生品的收入,改变完全依赖电影票房回收的不利局面。尤其是一直被视为电影业毒瘤的盗版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将不得不重拳出击,以确保制片方的版权收益;将进一步促使电影人,乃至整个电影业对观众和市场的重视;更为激烈的竞争将打破垄断,使更多的企业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与此同时,与好莱坞电影企业的合作,也可以让国内电影人在更高层面放眼全球观众和市场。
中国电影的每一次飞跃必然是体制改革和政策不断放开的结果。因此,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候重新来谈引进“分账大片”,无疑更有深刻地社会意义。“分账大片”的引进令中国电影市场起死回生,大片的轮番轰炸及其宣传效应将观众重新拉回了久违的电影院,让电影重新回归到人们的生活和娱乐方式当中。“分账大片”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将步履维艰的国产片推向了更为尴尬的境遇,但却培育了中国观众,更从方方面面激活了中国电影市场。终于,中国式大片和中国电影的总体竞争力也在“重压”下杀出了一条血路。
④ 什么叫进口分账大片
何谓进口大片?
1994年,为改变电影市场的萧条局面,时任中影公司总经理的吴孟辰向电影局提议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以发行的收入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电影事业。当年年底,广电部电影局批准了这个建议,提出每年可以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于是有人将这10部影片称为“10部大片”,大片的名称也因此而流传开来。参照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为了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进口大片的制片方还承担了宣传的费用。尽管这样的分账比例似乎对制片方较为不利,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国外尤其是美国制片方依旧从中国的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1994年11月12日,由哈里森-福特主演、华纳出品的《亡命天涯》作为首部进口分账大片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郑州、广州等六大城市率先公映,并以2500万人民币的票房佳绩在全国创造了大片的第一个消费奇迹。
⑤ 什么是分账片
顾名思义就是一部大片在别的国家放映票房收入按分成分配。
比如美国大片在中国放映,(版权不卖给中国,以增加他的收入)他会以分账的形式向中国引进,这样票房成绩所取得的利润他会拿较多的比例!
产生背景情况:
1994年,为改变电影市场的萧条局面,时任中影公司总经理的吴孟辰向电影局提议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以发行的收入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电影事业。当年年底,广电部电影局批准了这个建议,提出每年可以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于是有人将这10部影片称为“10部大片”,大片的名称也因此而流传开来。参照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为了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进口大片的制片方还承担了宣传的费用。尽管这样的分账比例似乎对制片方较为不利,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国外尤其是美国制片方依旧从中国的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⑥ 特种片,买断片还有分账片三种电影引进类型哪种相对来说更好看一点!
特种片多数是3D,IMAX之类的片种,多为视效突出的大片;
买断片多数是国外二三流作品(指没有一线明星导演以及大制作成品的电影),由中国公司买断版权在国内上映,而且在国内上映日期比国外晚个半年一年甚至几年;
分账片每年有特定的配额数量引进限制,多数是好莱坞的大制作,由中外共同分享票房提成,上映日期不能比国外晚超过半年。
简言之,多数人肯定是喜欢看分账片和特种片(意味着大片),文青也有比较喜欢看买断片有一定的独特观点。
⑦ 如何看待此次贺岁档电影票房分账比例调整,对电影市场有什么影响
引进分账片促使国产影片实行分账制,随着制片成本急剧上升,制片分账比例十年增加10个百分点,导致制发放分账比例矛盾纷争不断,发行、院线公司夹在中间盈利有限,影院终端因片源温饱不均盈亏无常,期待制定符合国情的分账比例规则,理顺制发放三者关系,促进中国电影产业健康有序持续高速发展。
2011年国产片贺岁档,《金陵十三钗》出品人、新画面董事长张伟平要求与院线的分账比例,从原定的43%提高到45%,因而引发八大院线联合抵制的风波。经电影局相关领导出面调解后,制片方与院线“灵活商议”的分账比例:即《金陵十三钗》制片方(含联合发行方中影、华夏公司)与院线公司的分账比例,在取得的票房收入中,前5亿元按45:55分账,超过5亿元部分按41:59分账。从调解协商结果看,至少在5亿元票房内,可以说是基本实现张伟平的目标;而5亿元之后的院线、影院所得比例比原定惯例57%提高到59%,从表面上看是向院线、影院让利两个百分点,但目的是调动院线、影院多排场次的积极性。然而分账比例多少可由制片、发行、院线、影院协商解决,而票房收入只能让市场说话——观众用钱包投票。最终《金陵十三钗》在国内并未能达到收10亿元票房目标,在首轮城市主流院线市场只收6亿元左右;在国外已上映的国家和地区,票房收入也难超《英雄》,至于全球票房能否达到10亿元人民币,也要待到五月份全球公映结束才能有结论。面对这一成绩,不仅喊出“10亿元”票房目标的制片方不满意,不少电影专业人士更是痛惜2011年年底的贺岁档 “不给力”。事实上制发放分账比例矛盾纷争不断,早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理顺电影市场上制作、发行、放映三方的关系,一直是中国电影体制改革的头等问题。
制片分账比例不断提高
难抵急剧上升制片成本
1949年至改革开放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产影片长期实行由中影公司统购统销,按行政区域划分从中央到省、市、县(区),再到影院的发行放映网络,既谈不上市场竞争,也难合理分配利润。在20世纪80年代改为按拷贝结算分配:即70%上缴中影,30%留给省级发行公司;省公司将所得利润的20%上缴地方财政,80%用于发行放映的再建设,简称“二八政策”;国产影片仍由中影公司按90万元/1部统一收购,发行好坏与制片厂无关,尽管后来统购价有所上浮,但仍难抵消急剧上升的制片成本。
1993年1月,广电部(现为广电总局)颁发《关于当前深化电影发行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旨在打破由中影公司统购统销的市场格局。1994年8月,广电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决定,自1995年起由中影公司每年以国际通行的分账发行的方式进口10部 “进口分账片”,入世后增加到20部,按照制片、发行、放映三方35:17:48的比例分账。这个比例与美国的分账比例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在美国拷贝制作费用和用于发行的宣传费是由发行方承担,而在中国这些费用全由制片方负责。引进分账片,使中国电影界及整个电影市场仿佛在一夜间被唤醒,一场变革浪潮席卷而至,对中国电影市场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更多的是在于中国电影人对电影观念的改变:促使国产影片实行分账制,实现电影制发放市场化运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中国电影分账制规定:在每100元票房中,首先要上激5%的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和3.3%的营业税,剩余部分制、发、放三方再进行按比例分账。
1995年,《红樱桃》参照美国进口分账片的比例标准实行分账之后,大多数国产影片都以分账方式发行放映。为鼓励多放国产影片,当时制片方所得的票房收入只占33%,甚至有些制片方为能让影片进入市场,自愿降低到30%以下的都有。随着制片成本的加大和票房回收难度加剧,制片方亟需提高分账比以减轻投资压力,致使分成比例也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制片方从最初的35%提高到37%,这一比例还要返回两个百分点给影院作为宣传费用,所以实际上制片方最后拿到的比例是33%-35%。
2002年,国产大片《英雄》树立了一座“国产片分账史”里程碑。按当时行情制片方的分账比例平均为35%,《英雄》制片方史无前例地向院线争取到40%的分账比例,此后一般国产影片的分账比例提高到37%左右。到《十面埋伏》将分成比例提高至41%,《满城尽戴黄金甲》再将分账比例提高到42%……《金陵十三钗》又在一般国产大片原则上不低于43%的基础上提高到45%。新画面老总张伟平借张艺谋导演的品牌价值,铸造了一个分账比例神话——从35%到45%,十年间制片方分账所得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从而一次次改写了分账比例行业规则。不过能拿到41%以上比例的只有极少数国产商业大片,大部分国产影片分账比例都在38%-40%之间浮动,有些为进入市场的中低成本影片甚至低于36%的都有。
⑧ 求一部电影的名字
内地最早引进的分账大片之一——生死时速(SPEED),基诺里维斯和桑德拉布洛克主演,两人的成名作,还有一部续集就只剩桑德拉布洛克一个人演了
⑨ 中国引进多少美国部电影,都是那些影片
中影集团公司每年引进20部进口分账影片
中国引进的第一部【进口分账影片】为1994年 哈里森·福特的【亡命天涯】
⑩ 具体问一下电影分账制
分区:
第一区(Region1):美国、加拿大、东太平洋岛屿
第二区(Region2):日本、西欧、北欧、埃及、南非、中东
第三区(Region3):台湾、香港、南韩、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
第四区(Region4):澳洲,纽西兰,中南美洲,南太平洋岛屿
第五区(Region5):俄罗斯、蒙古、印度半岛、中亚、东欧、北韩、北非、西北亚一带等
第六区(Region6):中国大陆
分级:美国的MPAA,它的全称为“The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即“美国电影协会”,总部设在加利福利(Encino,California )。这个组织成立于1922年,最初是作为电影工业的一个交易组织而出现的。如今它涉足的领域不仅有在影院上映的电影,还有电视`家庭摄影(home video)以及未来有可能会出现的其他传送系统领域。
MPAA在洛杉玑和华盛顿为它的成员服务。它的委员会的主要成员由也是MPAA的会员的美国最大的七家电影和电视传媒巨头的主席和总裁共同担任。他们是:
.迪斯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
.索尼声像(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
.Metro-Goldwyn-Mayer Inc.;
.派拉蒙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
.21世纪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
.环球影像(Universal Studios, Inc)
.华纳兄弟(Warner Bros. )
MPAA制定的影视作品的分级制度如下:
·G级: (GENERAL AUDIENCES All ages admitted.)大众级,所有年龄均可观看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内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
·PG级:( 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普通级, 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有些镜头可能让而用产生不适感.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
·PG-13级:(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 )普通级,但不适于13岁以下儿童.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该级别的电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回游吸毒镜头和脏话;
·R级:(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lt guardian.) 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承认陪同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
·NC-17级: (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 )17岁或者以下不可观看 17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坚决被禁止观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爱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
另补充几种特殊的分级:
· NR OR U:NR是属于未经定级的电影,而U是针对1968年以前的电影定的级。
· M,X OR P:这一级中的电影基本上不适合在大院线里公映,都属于限制类的。
可见,电影的分级制度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儿童和青少年的。但是有时候,在商业利益面前,电影分级制度无能为力。很多片商不顾电影分级制度,一昧向青少年观众推销暴力`色情电影。而且有时候,色情与非色情,色情与情色,就象东郭至今也没能够弄得很清楚一样,它的界定有时候也有一定的难度。
“艺术无禁忌”,但是艺术的界限又在哪里?引起争议的也有很多。例如《比利·艾利略》是一部艺术水平很高的影片,讲述一个很有芭蕾舞天赋的11岁男孩的故事。但MPAA给它的评级是R级,而不是PC-13级。可见到敏感的R级和PG-13级的时候,片子本身的艺术性也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在这个肉欲横流的社会,有认真的为艺术而做的电影和导演,但很多也是纯粹是为了金钱的驱动。
电影分级制度并不能说是100%的精确,但是它至少提供了一个可以有些秩序的标准和参考。
英国电影分级制度
· “U”级:普通级——适合所有观众。在此级节目中只能偶尔使用“damn”(该死)、“hell”(见鬼、混蛋)这类轻微的咒骂语言,极少使用其他温和的咒骂语言;
· “Uc”级:特别适合儿童观看;
· “PG”级:家长指导级;
· “12”级:适合12岁以上是成人观看;
· “15”级:适合15岁以上是成人观看;
· “18”级:适合18岁以上是成人观看。
加拿大电影分级制度
一、无条件容许何年龄人士观看:
“普通”级(General)——适合所有年龄人士观看。
“家长指导”级(Parental Guidance)——容许所有年龄人士观看,但主题及内容不一定适合所有儿童,宜在家长指导下观看。
二、有条件容许儿童青少年观看:
“十四·陪看”级(14 Accompaniment)——任何十四岁以下的观众必须在成人陪伴下才能观看;并向家长提出警示:映片可能包含暴力、粗俗语言或性爱相关内容。
“十八·陪看”级(18 Accompaniment)——任何十八岁以下的观众必须在成人陪伴下才能观看;并向家长强烈提出警示:映片可能包含显而易见的暴力、频密的粗俗语言、性爱行为或可怖内容。
三、绝对不容许儿童及青少年观看:
“限制”级(Restricted)——只容许十八岁或以上人士观看。映片可能包含显而易见的性爱或暴力内容;但分级当局对这一类映片仍有正面看法,认为可能在艺术、历史、政治、教育或科学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成人”级(Alt)——只容许十八岁或以上人士观看。映片可能包含显而易见的性爱或暴力内容;分级当局对此并无表达正面看法,但认为尚可为社会大众所容忍。
法国电影分级制度
法国电影作品分级委员会希望从形式上摆脱任何审查理念的束缚,将宗旨定位在发展经济、保护儿童上。为此,制订了3种等级:禁止不满12岁儿童观看的影片;禁止不满16岁青少年观看的影片和众所周知的X级影片。此外,还有TP级,即所有人可以观看的影片和TP+avert级,为大众可看,但要警惕某些内容。
新加坡电影分级制度
G级为普通级,其中再分为适合所有年龄的电影和需要家长从旁指导的PG级电影。NC16级为16岁以下不宜,《拯救雷恩大兵》因包含太多粗俗语言而于1998年成为第一部列入这一级的电影。R(A)级为限制级(艺术)电影,只供21岁以上的成人观赏。
伊朗电影分级制度
伊朗的电影审查制度分为四个步骤:第一,剧本必须通过审查。第二,申报演员和剧组人员名单,申请拍摄许可。第三,完成后的样片送审,来决定影片的命运,通过,要修改还是被禁。最后,导演制片人申报银幕许可,影片被分为A,B,C三级以决定电影的发行渠道和宣传方式。
伊朗的电影分级是与欧美电影分级不同的,它与电影内容无关,A,B,C的级数是电影质量的分级。因而A级电影可以在官方的电视台上发布广告,在最好的院线最佳时间上映。C级则被禁止在电视上播广告,也只有较差的,少量有限的影院在非高峰时间播放。所以通过多层的审查,电影法律决定了影片的内容及市场。
附:香港电影分级制度
· 第Ⅰ级:适合任何年龄的人观看;
· 第Ⅱ级:儿童不宜观看;其中:
· 第ⅡA级:儿童不宜——在内容和处理手法上不适合儿童观看;影片可能使用轻微不良用语和少量裸体、性暴力及恐怖内容,建议有家长指导;
·第ⅡB级:青少年及儿童不宜——观众应预期影片内容不适合成分的程度较第ⅡA级强烈;强烈建议家长给予指导;影片可能有一些粗卑用语及性相关的主语词;可含蓄地描述性行为及在情欲场面中出现裸体;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内容;
· 第Ⅲ级:只准18岁(含)以上年龄的人观看。
附:台湾电影分级制度
普遍级(普级):一般观众皆可观赏。
保护级(护级):未满六岁之儿童不得观赏;六岁以上未满十二岁之儿童须由父母、师长或成年亲友陪伴辅导观赏。
辅导级(辅级):未满十二岁之儿童不得观赏;十二岁以上未满十八岁之少年须由父母或师长注意辅导观赏。
限制级(限级):未满十八岁之儿童及青少年不得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