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7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解析参考书,复试线345分
我今年考上的,初试第五名,我感觉17年北大行管真题有两个特点,第一就是对社会调查方法考察的多了,第二就是对热点结合的考察的多了。以下是我复习的时候看过的书。专业一:《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张国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萧鸣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公共管理学》,李国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人才测评与选拔》,萧鸣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袁方,北京大学出版社《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考研解析》,团结出版社,2013年版综合二:《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行政法学》,罗豪才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2章重点)《行政法与社会科学》,包万超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包老师课件和题库)《比较政治经济学》,朱天飚,北京大学出版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袁荫裳,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❷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电影创作理论与历史考研考哪些内容
1、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电影学专业的电影创作理论与历史考研考: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701)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学术型)
(833)电影文化与创作综论
2、北京电影学院官网查看硕士专业目录即可了解。
❸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研究生考题
去年北京电影学院动画考题是
2012年北京电影学院BFA研究生考试动画专业考研试题
专业一
《鲨鱼的报恩》
一位年轻的渔夫出于好心放生了一只鲨鱼,这只鲨鱼为了报恩,成天围着渔夫转,这很让渔夫开心,可也让他忧心,因为鲨鱼的关系,小鱼都被吓走了,他总是捕不到鱼……
要求:在三小时内,用学校发的A4纸画分镜,不少于15格分镜,上色不限。将故事完整的讲好,要有结局。
专业二
请将全景图画在图纸的左侧,文字写在图纸的右侧。
在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答:
一、《小马王》
要求:
1、画一幅全景图,展现马和一位主要角色的动态造型,必须上色。
2、用800左右个字来分析此片的2D与3D结合的镜头。
二、《驯龙高手》
1画一幅全景图,展现龙和一位主要角色的动态造型,必须上色。
2用800左右各字来分析龙和维京人人物在设计和制作方面的难处。
三、《马达加斯加》
1、画一幅全景图,展现片中两位主要角色的动态造型,必须上色。
2、用800左右个子来分析片中CG技术三个方面的应用。
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下张默然动画培训中心的张老师
他会很细致的解答你的疑问的,张老师的联系方式网上搜索一下就有
祝今年顺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加油!!
❹ 北京大学历年历史考研参考书籍历年真题
这里有一份最全的考研历年真题资料分享给你
链接:https://pan..com/s/14ylWPSQM-tRqjLKKDeHRRQ
通过不断研究和学习历年真题,为考生冲刺阶段复习提分指点迷津,做真题,做历年真题集,对照考纲查缺补漏,提高实战素养,制定做题策略,规划方向;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❺ 求北京大学北大考研专业课资料清单
2023年最新考研专业课大合集网络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IUttnfoJ9Aq4ICg5GM7zDQ
提取码:1234
简介:2023年最新考研专业课,包括理工科、艺术、体育、管理、计算机、外语、医药等专业,讲义、视频大合集。
❻ 我想要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文学系、广导文常真题
v...
❼ 北京大学电影学研究生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艺术学院正在筹建之中)现设3个本科专业、3个硕士专业和1个博士专业,即影视编导本科专业,艺术学专业辅修本科,文化艺术管理专业本科;艺术学专业硕士点、电影学专业硕士点、美术学专业硕士点;艺术学专业博士点。此外,艺术学系还从1998年起,陆续开始文化艺术管理、古代艺术品鉴定、文化经纪人、媒介经营管理、美术管理等方向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艺术学系将依托北京大学雄厚的人文学科优势,力争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宽口径、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于1997年4月宣告成立,这标志着北大艺术教育和艺术学研究在北大揭开了一页新的历史篇章。
艺术学系设四个教研室: 艺术学教研室、美术学教研室、音乐学教研室、影视学教研室。 设有四个研究所:文化产业研究所、书法研究所、京昆艺术研究所、戏剧研究所、电视研究中心等。
艺术学系还设有数字影像实验室、苹果电脑实验室和图书音像资料室。目前,艺术学系建设成一座较大规模的图书音像资料馆,国内最大的数字电影研究资料库。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还负责管理和辅导北京大学学生艺术团的工作。北大学生艺术团包括学生合唱团、学生管弦乐团、学生舞蹈团、学生民乐团等,近年来曾多次应邀出访美国、西班牙、新加坡等国并在国际比赛中获奖。艺术学习将努力把北京大学艺术团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声誉的大学生艺术团体,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并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艺术学系还先后聘请一批海内外著名的学者和艺术家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北大艺术学系致力于以下互相联系的四项目标:一, 向全体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使他们具有较丰富的艺术知识,同时具有较高的趣味、格调和鉴赏力,从而成为有相当艺术修养的人才;
二, 培养一批艺术教育、艺术评论、艺术实践和艺术研究的专门人才(包括一批艺术研究的高级人才),这些人才应在理论基础、专业训练、综合素质等三个方面都达到较高要求;
三, 积极组织基础艺术理论、各门类艺术、比较艺术和美育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国际水准和中国特色的艺术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 通过面向社会的艺术教育、艺术评论,以及在艺术产业、艺术科技、广告产业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最快将于年内成立,初期计划包括美术系、音乐系、影视艺术系、文化管理系四个系和戏剧研究所、书法艺术研究所、影视研究所等。
现有专业:本科(影视编导、艺术学、音乐学、文化艺术管理)
硕士(艺术学、电影学、美术学)
艺术硕士(MFA)
博士(艺术学)
可预计即将开设:本科(音乐表演、艺术设计)
硕士(戏剧戏曲学、设计艺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博士(电影学、 广播电视艺术学)
目前,艺术学院有电影学博士生导师1名:彭吉象 [教授],硕士生导师5名.影视学教研室 (主任:陈旭光 教授) 陈旭光 [教授] 俞 虹 [教授] 李道新 [副教授] 陈 宇 [副教授] 邱章红 [讲师] 陈宇[讲师]
彭吉象 教授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书记 副系主任
博士研究生指导导师
学术职务: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高教美育研究常务副会长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分会副会长
中国高教影视学会副会长
开设主要课程:
艺术概论、影视鉴赏、中国艺术精神、
美学原理、影视美学
当前主要工作领域:
1. 主编"影视艺术丛书"(首批共10本),其中包括本人撰写的《影视美学》(35万字),以及由国内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撰写的《影视社会学》,《影视心理学》,《影视文化学》,《影视语言学》,《影视批评学》,《影视艺术传播学》等,此套丛书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1年末开始陆续出版.
2. 研究课题《艺术学原理》拟在本人原来主编的《中国艺术学》(80万字)与《艺术学概论》(30万字)的基础上,努力用现代观念来阐述中国艺术传统理论,运用打通学科、打通中西、打通古今的研究方法来进行。
3. 承担中央电视台研究课题“电视综艺节目研究”。
4.本人目前正在同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组织一套影视艺术译丛,其中包括本人带领2000级影视专业研究生共同翻译的〈Film Art >(第五版),该书是美国著名大学均采用的电影教材,而且是美国影视专业学生必修课的指定教科书。该书将于2001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时发行的还将有另外两本著作《电影文化》、《电影简史》等。
研究课题:
1. 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艺术学》,本人为课题负责人。该项目在"八五"期间全国艺术科研10个重点项目中名列第二位,研究成果为《中国艺术学》,本人主编,5位教授共同撰写,历时5年完成,共80万字。
2 .中央电视台研究课题《电视综艺节目研究》。
主要学术获奖情况:
1 .《中国艺术学》(本人主编,高教出版社于97年12月出版,80万字)1998年获"中国图书奖";1999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1999年获全国文科最高奖,即第一届国家社科基金优秀项目成果二等奖。
2 .《影视鉴赏》(本人主编,高教出版社98年7月出版,30万字)1998年被列为国家级"九五"重点教材。1998年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普通高校美育与艺术教育重点教材(共四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岚清同志为这套重点教材写序,倡导高校普及美育与艺术教育。1999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第一批重点教材(共41本)之一。2001年先后被北京市评为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及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3.《电影银幕世界的魅力》(北大出版社1991年版)和《艺术学概论》(北大出版社1994年版)分别获得北京大学第四届与第六届科研成果奖。
主要学术著作:
1. 《中国艺术学》,主编,高教出版社97年12月出版,80万字。
2. 《影视鉴赏》,主编,高教出版社98年7月出版,30万字。
3. 《电影银幕世界的魅力》,彭吉象著,北大出版社91年版,25万字。
4.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高教出版社2002年版,35万字。
5. 《影视美学》,彭吉象著,北大出版社2001年版,35万字。
主要学术论文:
1. 《散文诗电影的美学特色》,载《电影艺术》,1985年第7期
2. 《惊险片段的美学追求》,载《当代电影》1988年第3期
3. 《走向跨文化研究的比较艺术学》,载《文艺研究》1998年第2期
4. 《中国戏曲与日本能乐美学特性比较略论》,载《文艺研究》2000年第4期
5. 《跨文化交流中的华语电影》,载《电影艺术》2000年第1期,《北京日报》2001年2月18日转载摘要,《新华文摘》2001年第5期转载
6.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影视艺术》,载《现代传播》2001年第2期
7. 《中华民族影视艺术与WTO》,载《电影创作》2001年第3期
李道新 副教授 博士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指导导师
开设主要课程:
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批评
主要研究领域:
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批评、中国电影文化、中国电影传播
主要学术获奖情况:
《中国电影批评史(1897-2000)》(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64万字)2004年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主要教学获奖情况:
2003年获北京大学十佳教师称号。
主要学术著作(均为独立署名):
1. 《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71万字。
2. 《中国电影的史学建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27万字。
3. 《中国电影批评史(1897-2000)》,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版,64万字。
4. 《影视批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4万字。
5. 《中国电影史(1937-1945)》,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3万字。
6. 《波德莱尔是怎样读书写作的》,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34万字。
主要学术论文(均为独立署名):
1. 《消费逻辑的建立与贺岁电影的进路》,《文艺研究》2005年第5期。
2. 《以光影追寻光明——沈浮早期电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义》,《当代电影》2005年第3期。
3. 《沦陷时期的上海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历史叙述》,《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4. 《建构中国电影文化史》《当代电影》2005年第1期。
5. 《意识形态氛围与中国恐怖电影的不可预期》,《电影新作》2004年第5期。
6. 《电影学术:无人喝彩的尴尬与渴望超越的焦虑》,《中华读书报》2004年8月11日。
7. 《电影启蒙与启蒙电影--郑正秋电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义》,《当代电影》2004年第2期。
8. 《作为类型的中国早期喜剧片》(上、下),《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3期(连载)。
9. 《新中国喜剧电影的历史境遇及其观念转型》,《电影艺术》2003年第6期。
10. 《女性意识及其艰难浮现--影片<跆拳道>文化阐释》,《当代电影》2003年第6期。
11. 《市场经济呼唤重构中国电影类型生态》(记者专访),《中国文化报》2003年8月26日。
12. 《从中国电影的类型传统看当前中国电影的发展机缘》,《文艺报》2003年7月17日。
13. 《心灵探询与价值重建--影片<和你在一起>的文化读解》,《当代电影》2003年第2期。
14. 《中国早期电影史:类型研究的引入与垦拓》,《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15. 《第四代导演的历史意识及其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独特地位》(上、下),《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版》2003年第1期、2002年第6期(连载)。
16. 《为生而死与向死而生--对侯孝贤影片<童年往事>的一种读解》,《电影新作》2002年第6期。
17. 《中国早期电影里的父亲形象及其文化含义》,《电影艺术》2002年第6期。
18. 《物恋悲剧与生存困境--影片<寻枪>的文化读解》,《电影艺术》2002年第3期。
19. 《历史·文化与个体·尘世--夏钢影片<玻璃是透明的>评析》,《当代电影》2002年第1期。
20. 《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独特处境及历史命运》,《当代电影》2001年第6期。
21. 《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22. 《王家卫电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义》,《当代电影》2001年第3期。
23. 《选择与坚持:早期现实主义电影批评》,《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第1期。
24. 《作为类型的中国早期歌唱片》,《当代电影》2000年第6期。
25. 《电影理论与电影史视野里的中国电影批评》,《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26. 《中国早期电影里的都市形象及其文化含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6期。
27. 《当代中国电影:现实主义50年》(上、下),《电影艺术》1999年第5、6期(连载)。
28. 《建构中国电影批评史》,《电影艺术》1998年第4期。
❽ 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生考试历年真题
要考北大中文系的当代文学,首先当然是要弄清楚当代文学教研室都有哪些老
师喽,尤其是哪些老师可以带研究生,还要进一步搞清爽他们各有什么花 绣腿或是真
枪实弹,然后选一个你比较喜欢、感觉比较对路的老师,必要的时候,不妨与他/她见上
一面,请他/她为你提些建议,或者随便聊一聊也是蛮好的。
当然,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却也需要你自己的一些储备性工作,那就是真的要对学
科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与北大路子相关的——有所了解,而这些工作也不仅是为了见
龙颜一面,这本身就是除英语、政治之外的复习要求。
要考当代文学,看书上首先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肯定
是非看不可的啦,但要注意的是,要想从这本书中看到考试要填空或选择的那些零零角角,恐怕还是不大容易的,事实上,关于那些作家作品年代主人公或是情节什么的,大可以找来一本当代文学辞典,还是这个来的方便的多呢。而看这本《文学史》时,最重要的就是找出它的文学史叙事理念,它的路数与复旦那本《文学史教程》有何不同,又孰优孰劣,也可以参照1999及2000年有关这两种文学史教材的论争文章——这个在当年的学术刊物(《文学评论》、《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卷》等——附带说一句,通过这些刊物了解学术动态对考研的同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上就可见到,钱理群怎么说的,李扬是怎么说的,曹文轩又是怎么说的……也不妨再想一想它的路数还有何不大稳妥之处,当代文学这块的反思往往也是以此为根基的。看专业书最重要的就是勤思考嘛。
另外,洪子诚的《当代文学概说》(广西教育出版社)也是必读书之一哦,尤其是洪老师那篇序,可看为他的自白篇,而另一篇真情独白则是他的《1956:百花时代》(《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文艺出版社)的后记了,当然这后一本书自身也是满重要的。除此之外,象洪老师较为早期的著作《中国当代文学的艺术问题》啦,《中国当代新诗史》啦什么的,也还是看看为好。
关于具体的文本,虽然可以借助于辞典,但当然还是要读原作,否则碰到问答题你的发挥从何而起呢?还有就是也可以看看华中师范大学的那套《中国当代文学》,比较详细。或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北京大学出版社)等等。
关于历次批判,可以看一下朱寨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这本书好就好在勾画详细,大批判、小批判林林总总,至于其中的观点则比较陈旧,不过却也可以与时下的观点对照着来看,很多问题就在比较中出来了。
另外,北大中文系当代文学教研室的其他老师的成名作或代表作或最新力作也要看看哦~~~比如“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丛书(谢冕、李扬编,时代文艺出版社)中的几本:李扬《抗争宿命之路》、韩毓海《锁链上的花环》、张颐武《在边缘处探索》等等。
关于关于女性文学这块儿,可以看一下戴锦华和孟悦的《浮出历史地表》、陈顺馨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等等。
八、九十年代的,可以看看谢冕、张颐武的《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和戴锦华的《隐型书写》。
另外还有,一些当代文学领域的牛人(北大之外的“牛”、台港的“牛”或海外的“牛”)的书还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陈思和(《鸡鸣风雨》,《陈思和自选集》等)、王晓明(《刺丛里的求索》等)、黄子平(《灰阑中的叙述》,《沉思的老树的精灵》等)、许子东(《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当代小说阅读笔记》)、汪晖(《汪晖选集》,《无地彷徨》等)、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李欧梵(《徘徊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刘禾(《语际书写》)什么的,明白各家各派的看家路数方能百战不殆。
而王晓明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三卷本,东方出版中心)和《批评空间的开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东方出版中心)等论文集编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书。
大体上也就是这些了,不过这也是一些要做的最基本的工作,另外还可以通过这些书上的注释去发现一些也是比较重要的书或观点,想出自己的东西,答题时不要慌,在史实明晰扎实的基础上,新新理论尽可用之,自我观点尽可发挥之,但要注意言之有理、有据,叙述要清晰,逻辑要紧密。
❾ 2017年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真题分析
从题型上分析。专业一部分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还是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主,常规题型填空、判断、选择,涉及到现代汉语的语音部分的现代汉语的概念、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轻声、国际音标、语音流变等;如,选择题中的“香味儿”一词中,“味儿”的实际发音按国际音标应该写作什么?在16年北大的题型中是没有涉及到国际音标的考察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还是要全面复习的复习,切不可完全参考去年题型抱侥幸心理去钻空子;汉字的造字法、词汇中的词义、结构等;语法中涉及到的考点也很细,像词性、重点“把”字句、复句、句法成分、语义指向等方面;如,选择题中“她看了我一眼”中“眼”属于什么词?答案为C.“量词”在勤思的北大模拟三试卷中第26题完全押中;修辞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❿ 电影《1921》走进北大唤起青春共鸣,这部电影是讲述什么故事的
据媒体报道,将于7月1日上映的电影《1921》于2021年5月13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首场发布会,电影主创团队走进北京大学,与北大师生同塑建党初心。此消息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网民们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部分网民认为正是五四运动,让我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北京大学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五四运动的主阵地;又有部分网民认为,北京大学素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标榜,在北京大学的身上,我们正可以看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拼搏以及醒悟。而《1921》这部电影主要是讲述什么样的故事呢?以下笔者来讲一下。
一、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重要时间节点上世纪20年代,其实那是一个迷茫的时期,在君主立宪道路被否定之后,中国能否走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了摆在无数人面前的一个问题,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标志着中国从此拥有了一条新的道路,而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逐渐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走向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