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国电影分级制度是怎样的
01 韩国电影分级制度是分为5个等级:全民、12岁以上、15岁以上、18岁以上可以观看和限制放映。韩国于1998年建立电影分级制度,每部电影的等级由民间组成的"影像物等级委员会"进行评级。
韩国上映的电影分级由文化体育观光部附属的特殊法人影像委员会监管。分为全部可以观看,12岁以上可以观看,15岁以上可以观看,青少年不能观看及限制级5个等级。每部电影的等级都按照主题,煽动性,暴力性,台词,恐怖,药物,模仿危险这七条为参考标准进行分级。
韩国电影之所以分等级是由于在1980年后期,韩国的民主化运动在各个领域开展起来,其中也包括电影界。很多电影界人士想要争取电影表达自由。长山串鹰的电影人柳寅泽与洪基善,根据光州事件创作了电影《啊!梦之国》。这部电影没有经过审查就在韩国上映。因此被当局拘留起诉。
柳寅泽与洪基善在1991年向宪法法院提出申诉。此事件一直拖到了1996年10月4日才做出了判定,韩国宪法法院对该诉讼请求事件作出了:电影作为思想和观点的表现手段,应当以依据宪法中的表达自由而得到保障。电影事前审查机构“公演伦理委员会”,属于宪法禁止的机构应判为违宪。
宪法裁判所的判决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应,电影审查机构“公演伦理委员会”先后更名为“韩国公演艺术振兴协议会”和“影像物等级委员会”。从此之后通过行政力对个人创作物的删除措施被取缔,转化为根据年龄分级观看影片。金大中总统于一九九八年正式推行韩国电影分级制度。
2. 如何评价韩国电影
上世纪80年代末,韩国电影废除了电影审查制度后,韩国电影开启了辉煌。政策、人才、资本力量以及特有的民族性格,都是电影起飞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近十年,韩国电影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电影的重要力量,每年都会有较好又卖座的电影上映。韩国电影充分借鉴了好莱坞电影类型片的手法,同时注入了很强的民族性。爱情,动作,悬疑等类型玩的越来越纯属,尤其是犯罪类型的电影,等是我的最爱,审查制度的废止,让题材的禁区越来越少。
是国内电影人水平不够吗?我觉得不见得。辛苦拍的电影,结果不让上映?你干吗?很多电影之所以好看,很大程度上是人家的立意比咱们好,很多题材中国不敢拍!
我们的电影往往在处理人物性格变化上太生硬,拿最近的《盗墓笔记》来说,结尾那个十恶不赦的大boss,被鹿晗三言两语就说服成乖乖小绵羊,简直是令人发指的粗糙!
3. 韩国的电影审查制度是怎样的
作者:胡杨
链接:http://www.hu.com/question/21683537/answer/1915252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韩国于1998年建立电影分级制度。规定电影分为5个等级:全民、12岁以上、15岁以上、18岁以上可以观看和限制放映。每部电影的等级由民间组成的"影像物等级委员会"进行评级。另外,对于网上的色情资讯,年龄限制提高至19岁或以下不能观览。这种分类只出现于不能在戏院上映,而只能以录像带或影碟发行的电影。——维基网络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观众是看不到韩国电影的,在今日,或许观众和电影研究者对近十年来的韩国电影相当熟悉,但是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产生隔膜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我们需要《韩国电影史》这样一本书的原因。它的功能简单明确,以编年史的线路来梳理韩国电影,向韩国以外的读者介绍韩国电影(书的幕后推手是“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你大致可以看出此书的官方色彩)。但这本书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实际编撰者有三十余位,从而在编年体的框架内有自由跳跃的写作方式,这种方式或许使书的结构存在某种混乱,却也能让韩国电影史有了前后响应的连贯性。
如果我们全面审视这本电影史,会发现一个名曰“审查”的幽灵一直居住其间,是这本书的许多撰写者都很难规避的一个问题。这个“幽灵”具有非常强烈的政治色彩,一直影随身动,紧跟韩国的政治时局变化。电影初传入朝鲜半岛时,朝鲜王朝根本就没有什么审查的概念,最多派个警察去看场子,因为“众多观众聚集在黑暗场所,难免会发生点小摩擦”。随着日本对朝鲜的殖民入侵,电影审查制度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种审查很明显是为了限制民主主义言论的表达,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更是在韩国强化了电影审查,在1940年制定了“韩国映画令”,把“亵渎皇室尊严和损害帝国威信”作为法令的基础。此时对于拍摄电影的限制完全是一种政治上的需要,是对确立日本“宗主国”地位的意识的强调,如果我们把目光从朝鲜拉回到日本,就会看出两处审查政策的不同,黑泽明在他的《蛤蟆的油》里曾经说过:“我认为,那时内务省的检查官们一个个全是神经不健全者。他们都是迫害妄想狂,都有虐待狂、受虐狂和色情狂的性格特征……他们把外国电影里的接吻镜头全部剪掉,凡是女人光着脚或露膝的画面,也一律剪掉。”他所要争取的自由表达显然与韩国的电影创作者们是有区别的。到1948年韩国政府成立,审查依旧阴魂不错,军人掌握政权时期,审查只是换了个基调而已,“不许攻击政府”肯定是必需的,反共意识形态更是审查者的普遍共识。军政府搞出了事前审查制度,并且为此不惜在1962年修改了宪法,以保证这种审查制度不违宪。
当然,如同任何一种丑陋的制度一样,苛刻的、自利性质的政府审查行为不会永远存在。从1984年开始,韩国政府开始废除事前审查制度,政治钳制大为减少。令人意想不到然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是,审查的松绑带来的是一股色情影片的热潮。这或许也是重视保护青少年的中国广电部门迟迟不愿意推行电影分级制度的一个原因。而韩国的电影分级制度在1996年开始推行,这一回宪法没有扮演绊脚石的角色,宪法裁判所多次认为电影振兴委员会推行的分级制度所含有的对电影的分级审查是违反宪法的,甚至认为给电影分级的机构都是“属于宪法禁止的审查机关”。
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审查与人类的自由表达权利一直是相生相伴的,分级制度并非审查的完全终结,之所以在分级制度确立后,韩国电影的题材呈现多元化的格局,过去不能碰的敏感问题也出现了重大突破,完全在于创作人员的自由表达权得到了放大。过去的审查制度(无论是日占时期还是军政府统治时期)充满黑箱操作,并且还有恶法保护,它不仅让一部电影无法上映,成为了禁片,而且事前审查制让许多电影创作早早就胎死腹中,连拍摄都不可能。分级制度同样也保证了观众的选择权利,一个文明社会的成年公民有权利选择他想观看的任何电影,对青少年的保护并不意味着对成年人意志的限制与践踏。当然,任何“好”的制度不可能一日促成。韩国电影审查制度不仅依附于电影工业本身,更多的是韩国政局的缩影,当军人政府下台之日,电影的蓬勃发展已经势不可挡。第一部给韩国电影带来国际声誉的《生死谍变》,直接触及了韩国与朝鲜之间的间谍战,这种题材的开发在过去是不可想像的,电影不仅在韩国本土取得了票房成功,而且还打开了韩片在日本与香港的市场,成为了韩国电影兴起的标志。不仅南北问题不再成为禁区(《义兄弟》也受惠于此),而且韩国电影创作者也有了可以反思自己国家的历史问题的可能,无论这种尝试是否成功。李沧东和奉俊昊都在自己的电影中对光州事件做了微妙的表达,而金志勋导演的《华丽的假期》更是直接展示了光州事件中政府军队对民众的镇压。审查的松绑让电影的类型创作有了巨大的空间,韩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恐怖片生产的大国,这在过去是无法想像的,金知云的《蔷花红莲》甚至让好莱坞买去了改编权。林常树导演的《那时候那些人》将朴正熙总统被刺事件加以戏剧化,结果引起了轩然大波,汉城地方法院要求电影删除开头和结尾的片断,引起了电影公司的不满,做出了在判决之前提前公映的举动,这次对电影的干涉与审查没有多大关系(否则影片决无上映的可能),而是影片涉及的事主亲属告到了法院。像这样的争议反而是一种进步,所有问题可以公开讨论,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黑箱操作,无声无息。
韩国电影在21世纪的飞跃,从苛刻审查转向分级制度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我们看完《韩国电影史》,就会明白书的编者序中的那句话的分量,当人们探究韩国电影何以成功时,作者的回答是———“旧制度和审查,首先必须废除”。
4. 韩国电影从什么时候开始风生水起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以前韩国跟中国一样,有相当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并且没有引用电影分级机制,严重制约了电影人的创作空间和热情。1988年后,韩国废除审查制度,引进电影分级体制,放开好莱坞电影的配额,允许好莱坞大公司在韩国设立发行公司。韩国电影人创作热潮突然井喷,不论从制作水平上还是市场反应上,都获得了极大的进步,把中国电影远远的抛在了身后。
所以,我们不要排斥像《小时代》或《爸爸去哪儿》这类的“非电影”的电影的投拍——政策放宽,烂片拍多了,自然也会出好片。
5. 《玉子》韩国分级12禁,电影分级禁止为了什么
电影分级的真正意义在于保护未成年和言论自由的一个平衡。
当然国内市场现在实行的是电影审查制度,对于需要公映和发行的电影,由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对于不当内容进行删减。过于恶略的拒绝公映。造成了很多电影被剪得支离破碎,故事情节的不完整和不够真实。很多人提出,审查是剪刀,分级是标尺。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影分级是为了保护创作者的权益和自由,同时也是避免未成年人遭受视觉污染的一个方法。
6. 为什么韩国可以随便拍黑政附的电影
因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韩国废除了电影审查制度,这给了导演很大的发挥空间,导致韩国电影与韩国电视剧成了两种东西
7. 韩国的电影审查制度是怎样的
韩国电影一开始的审查是由日本侵略者制定的,意在通过文化更好的控制和奴役朝鲜半岛,全力宣扬殖民统治,扼杀反抗侵略的苗头。主要内容是1922年的《兴行和兴行场取缔规则》,1926年的《活动写真和映画检阅规则》,1936年的《活动写真和映画取缔规则》,1940年的《朝鲜映画令》。1961年到1997年是韩国的军政府执政时期,朴正熙时代,四次修订《电影法》(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电影法是搜集日本侵占韩国时所制定的电影审查而拼凑成的,这种法律的奴役性可想而知。),对于电影内容严格控制,以反共,维新为“政治正确”。而全斗焕时代,《电影法》依旧严格把控电影内容,检查重心由“性”和“暴力”转化为对社会矛盾的揭露,对于反映别国社会矛盾政治压迫的电影是可以上映的,而涉及本国则一概pass。卢泰愚时代也是老样子。1997年韩国民主时代到来,金大中竞选总统成功,1997年釜山电影节金大中公开承诺 “给予支援,不干涉”的原则下,废除电影审查。2000年电影振兴法修订,确定以年龄阶段分级。套用网上有人说的一句话,韩国有改变法律的电影,中国有改变电影的制度。韩国电影里对于政府警察政治家的批判很大,《熔炉》《追击者》等等都是这样。这样的影片在中国会被杀掉无数次了。1997年废除电影审查,积极开展电影振兴政策。1999年成立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电影被选为重点扶持对象。2000年取消了电影审查机构,由影像物等级委员会负责电影上映等级的分类审核。于此,韩国电影法发生了重大改革,废除审查制度,确立电影分级制。
8. 韩国电影的审定
韩国非官方性质的最高电影主管机构,其主要资金来源含电影票税收及政府预算,每年约有4200万美元的预算。振兴委员会下设秘书处、汉城综合影城和韩国电影学院3个主要单位,其下再分成9个委员会,主要执掌有政策拟订、振兴产业、辅助金审核执行、人才培育、教育研究和国内外行销推广等业务。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以协调政府和电影人之间的矛盾而威望大涨,韩国独立导演金东园、赵成丰因为放映电影《红色》被抓,正是其出面协调才得以出狱并促成了韩国取消电影审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