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三度嫌疑人好看吗 剧情扣人心弦是否被引入惹期待
最近日本电影《第三度嫌疑人》即将在国内正式上映,而这部电影自从开拍之际就备受关注,并且这部电影目前也已经获得了很多的奖项,并且也获得了奥斯卡的认定,获得了很多的荣誉。那《第三度嫌疑人搜此》好看吗?电影的剧情究竟怎么样呢?
《第三度嫌疑人》剧照
电影《第三度嫌疑人》是由日本著名导演是枝裕和执导的,电影主演是日本知名演员福山雅治、广濑铃和役所广司三人主演的。该影片在日本上映之后,三周内观影的人数就达到八十多万人次。并且该影片还入围了第七十四届威尼斯电影单元的汪袜主竞赛单元,还在两周前举行的第四十一届日本电影学院颁奖典礼上拿下了六项大奖,其中包含了最佳影片、最佳都暗影、最佳女配角、最佳编剧和最佳剪辑,要知道日本电影学院在日本被世陵迅称之为“日本的奥斯卡”。
《第三度嫌疑人》剧照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由福山雅治扮演的律师重盛为了由役所广司所扮演的一个有着犯罪前科的杀人犯做辩护。由于杀人犯三隅每次说的供述都是不一样的,重盛就开始怀疑他可能不是真凶,可能案件另有蹊跷。这个时候由广濑铃所扮演的被害人女儿咲江的出现让整个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第三度嫌疑人》剧照
该影片看点十足,里面包含了目前日本大热的法律和制度还有食品造假这两个话题。在电影中无论是嫌疑犯、律师、妈妈或者是被害人女儿每一个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心理变化都非常的细腻。日本一线演员福山雅治和广濑铃等人的演技是非常好的,给观众演绎了一场迷雾重重的电影。
B. 跪求《第三度嫌疑人(2017)》百度云免费高清资源在线观看,是枝裕和导演的
链接: https://pan..com/s/13VOX2IAtAfEx67YkASFMpA
C. 两大名导是枝裕和、朴赞郁戛纳红毯同框,两人分别有什作品
日韩两位大导是枝裕和、朴赞郁分别凭借《掮客》《分手的决心》同台竞技,引发了业界及国内影迷的极大关注。《分手的决心》是朴赞郁自《小姐》入围2016年戛纳主竞赛之后的再度回归,更是汤唯继《色戒》《武侠》《地球最后的夜晚》之后“四入”戛纳。
D. 第三度嫌疑人在线或百度云
《第三度嫌疑人》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if26w-ysdW2rqnB-9O0XJA
简介:《第三度嫌疑人》是由枝裕和执导,福山雅治主演,役所广司、广濑铃共演,于2017年9月5日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映。
该片讲述了精英律师重盛为30年前就有前科的杀人犯辩护,做好败诉的心理准备后,他却在与当事人接触过程中发现他动机不足,怀疑他不是真凶。
E. 第三度嫌疑人最后凶手是谁 影片结局是什么意思
没有真相的真相
文/梦里诗书
如果单将《第三度嫌疑人》作为一部犯罪悬疑片来看,其无视逻辑的展开不得不说是极为糟糕的,但身为导演的是枝裕和只是为电影假借了一件悬疑的外衣,伴随着剧情三度反转,越发耐人寻味的内核,在法律与人性关系的探讨中对社会现实的写照,逐渐被乎哪模糊的真相反而打破了电影本自悬疑的格局。
电影第一时间,是枝裕和通过现场的回溯其实就已然为观众抛出了这起杀人事件的真凶,然而正是通过在律师重盛面前供认不讳的犯罪嫌疑人三隅,为何杀人这一切口的深入,一个越发复杂的剧情架构逐渐显现,电影伊始时自然是三隅为了偷取钱包杀害了食品厂厂长,而接踵而至的反转则是指认厂长妻子是主谋的翻供,最后则是完全否认于罪行的彻底翻供,在这样一个主线故事之下,电影又暗藏了如过江之鲫的包袱。
透过这些包袱巧妙的安插,在《第三度嫌疑人》中所谓的真相其实早已没有了正义可言,从被害人食品厂厂长来说,随着剧情推进一个伪造食品标签,还性侵亲生女儿的兽父形象逐渐清晰了起来,而厂长的妻子更是对厂长的行径心知肚明,至于三隅,他同样背负了曾经杀人,却因为大环境影响逃过一死的原罪,而律师 、 检察官 、 法官三者同样也都只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审视于这场案件所谓的真相。
由此我们从中可以揣测出电影悬疑之下更深层次的深意,三隅的最终目的,并不是逃脱死罪,而是希望通过死罪从而获得真正的救赎,在杀人出狱后的三隅,不仅背负着罪孽,始终无法得到社会的接纳,唯一的亲人女儿也不愿相见,而只有从事着伪造食品标签,谋取利益的食品厂厂长给了他工作,但这份工作的罪恶感和厂长的兽性,最终使绝望的三隅再一次举起了屠刀,从渴望速死的认罪,到不认罪反而能得偿所愿的死刑,其实都是三隅渴望得到最终救赎的手段。
在电影中十字图文,金丝雀和十字路口都成为了导演暗示这滑轮一点的手法,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从自我思维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探寻真相,寻找正义。然而包括观众在内的所有人其实都深陷于了是枝裕和所营造的这场人性迷局之中,都把三隅当作了自己的“容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感觉电影难以揣摩的根本原因,是枝裕和透过极为客观的上帝视角,透过不断的反转,电影所接近的并不是真相本身,而是每个人在十字路口的抉择,什么是真相,什么又是正义,电影用法律与人性的冲突抛出了这一问题,却并没有给观众以一个标准的答案。
《第三度嫌疑人》是一部晦涩的作品,他更是是枝裕和又有一次的自我突破,对人物心理极为出色的掌控,令人在没有真相的结局中,找到了人性的信顷信真相。
F. 怎么评价电影《第三度嫌疑人》
有幸在昨天的日本电影周开幕式上看了这部颇受争议的《第三度嫌疑人》,起初在豆瓣上看到6.6的评分后心凉了好一阵儿,因为,在我心里是枝导演是为8.5分以上的电影而生的。
很多时候会在想存不存在真正自由的选择,存不存真正的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很多事情都没有选择,每个人都是没有被征得同意就来到了这个世界,没有被征得同意就被带离这个世界。”所以,片尾曲响起的一刹那,每个观影人都像站在十字路口的重盛律师,然后摸一摸脸……
G. 日本悬疑片, 你看过多少 有没有相关的影视百度网盘资源
相关影片有:[第三度嫌疑人][2017][悬疑 / 犯罪][日本] 了不起的亡灵 ステキな金_り [2011][喜剧][日本] 《鬼来电2》网络云-在线观看-超清BD1080P|日语中字(2005) 如月疑云 恶魔蛙男 临渊而立 金色梦乡 [祈祷落幕时][2018][剧情][日本] 网络网盘资源高清免费下载在线观看
[第三度嫌疑人][2017][悬疑 / 犯罪][日本] 链接: https://pan..com/s/1mkzihXWULziqNfM9LpN7yg
了不起的亡灵 ステキな金_り [2011][喜剧][日本] 链接: https://pan..com/s/1M_dMnT092qdBkr7qVFUkTg
《鬼来电2》网络云-在线观看-超清BD1080P|日语中字(2005) 链接: https://pan..com/s/1FS8wY5G1iNS7ibtw5sptog
如月疑云 链接: https://pan..com/s/1zO05eYEVpphAuTh0jq1UtQ
恶魔蛙男 链接: https://pan..com/s/1MxzurfPWobFaGDexaoEXJQ
临渊而立 链接: https://pan..com/s/1eFmYqdBfZIlyp0ufOBi_LA
金色梦乡 链接: https://pan..com/s/1qY8CfblJ9R9qGmmg7rbsNA
[祈祷落幕时][2018][剧情][日本] 链接: https://pan..com/s/1N2MqkLefCRu8n9XwrHrbQA
H. 第三度嫌疑人工厂主是谁杀的
日本悬疑电影《第三度嫌疑备悄人》讲述了一个律师接受委托为被害人辩护,从来随着事情的发展,另一个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的故事。电影在2017年的时候在日本本土上映,如今大陆已经引进了这宽核部已经确定了上映时间为3月30号。对于电影的故事,很多人都在好奇第三度嫌疑人杀人凶手是谁,以及电影的结局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这部电影所讲的故事。
《第三度嫌疑人》
《第三度嫌疑人》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是律师重盛朋章,嫌疑人三隅高司、以及被害人的妻子山中美仿巧渣津江和女儿山中咲江,三隅高司是一名有前科的罪犯,也是杀死被害人的最初嫌疑犯,一开始的时候,他对杀死自己老板的事情供认不讳,但是他的人供词却漏洞百出,他的辩护律师重盛朋章开始怀疑他根本不是真正的凶手。
《第三度嫌疑人》
在故事开一开始的时候,山中美津江和山中咲江这对母女就对自己的丈夫、父亲的去世就表现的沉默寡言,再一次通过第一嫌疑人三隅高司的供词,可以确定这件事情和受害人妻子是有关系的,真正的真相可能是山中美津江花钱买通了三隅高司,让他顶罪,所以凶手可能在山中美津江山中咲江中间,或者两个人都有参与,至于真相还是等电影大陆版上映我们才能知道了。
I. 无血缘羁绊的爱,亦可以抵御黑暗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慢慢爱上了看冷静克制让人沉思细品又温情脉脉的腊隐早日本电影。《浪矢:解忧杂货店》是一部,《第三度嫌疑人》是一部,《小偷家族》这是第三部。
怎么说呢?这几部日本影片是绝少笑点和炸点,观众观看时也是鸦雀无声的。相信大多数人与我一样,是边看边沉思的。
1. 凉薄的世界里,总有人偷偷爱着你,无关乎血缘亲情
这是我看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导的第二部电影,他一如既往地客观平静地呈现底层一家人寡淡的日常。用偷来的方便面煮着吃,里面放一些花枝丸、蔬菜、面筋等。用买来的可乐饼蘸着吃,那就是一餐饭,大家还都吃得乐呵呵的。小男孩祥太会行窃后遗憾地说忘拿洗发水了,小姨会抱怨偷来的洗发水怎么都是同一牌子的,妈妈则说瞎讲究什么呀。
他们看起来很嫌弃尿过一次床的被收养的由里,可是看她她喜欢吃面筋的眼神又忍不住夹给她吃,奶奶还自告奋勇让由里与她睡一床。他们把偷东西过活看成是太正常的事,直到由里问这样穿着没付过钱的衣服出去不会被打吗?直到他们去便利店祥太掩护妹妹偷东西被看起来耳聋眼花的店主老爷爷发现却没惩罚他们,反而拿东西给他们并认真嘱咐祥太不要再让妹妹做这种事。直到祥太把此事转告给治听他依然无动于衷不思改变,一切的一切的就开始暗流涌动了吧?那老爷爷的言行应该在小小的男孩心中刮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飓风吧?也让他第一次怀疑他们全家一直在偷窃这件事的正确性。难道以后自己和由里和这个家一直要过着这种日子直到老吗?
类似这样平淡却温情无限打动我们心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小姨轻手轻脚地帮小姑娘剪成短发还询问她好看不好看好让别人认不出来,比如信代妈妈帮忙烧去小姑娘被收养时前穿在身上的红衣服。她还带小姑娘一起携察洗澡,发现小她身上有一块与自己一样都是被亲生父母用被熨斗烫出来的伤疤,她跟由里说过去那么多年已经不疼了。小姑娘却用力摇头,一直轻轻抚摸信代手上的伤疤,想要安慰她。
后来,被感动的信代用力地拥抱了由里。她很坚定地告诉她:“那些说打你因为爱的人,都是说谎。如果真的爱你,他们就会像我一样,拥抱你。”那刻,杀死前夫,爱贪小便宜总顺手捞走客人遗漏在西装口袋的领带夹之类东西的信代,那个自己没生过孩子的信代抱着孩子静静流泪的样子好美!好动人!那时,任谁也无法否认,她就是个纯粹的母亲角色,无关血缘亲情。因为她是打自心底地疼惜这个无辜又善良的小女孩,明明被亲生父母虐待毒打,伤痕累累,还要主动帮着隐瞒。不会因恐惧生恨,不会控诉。这个轮雀临时组成的家庭里的很多成员都认为她不像那种被虐待长大的人。因为按常理来讲,自己被伤害过应该很痛很恐惧吧?她却反过来去安慰同样有过被虐待遭遇长大后的信代,真是拥有金子般心灵的天使女孩呢!
2.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温情脉脉的
毋庸置疑,“空闻烟火响,不见烟花形”的全家屋檐下齐聚想象烟花之璀璨华美的浪漫画面太美。那刻,尘世温暖的氤氲烟火气扑面而来,有一种幸福的味道。所以祥太故意偷东西被抓到撕裂了这个临时组建的脆弱无比的家后,尽管他不舍得睡问治是不是他们真的趁他受伤后要打包半夜溜走得到确定答复他无疑是失望的。可是他还是主动留宿了一晚,还跟治一起堆丑丑的雪人,乘车回去看到治瘸着腿边追边喊他最终还是扭过头看了并且无声地喊了声“爸爸”。
尽管这个家给的爱是留有余地的,有时还夹杂着自私和贪念。可是他们付出时至少也是真心实意,一心为他好,那就弥足珍贵了。你要想想,要么是因受伤而没有收入的建筑工地临时工,要么是解雇的洗衣店女工,要么是风情店的半援交女孩,他们的求生存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已经负重前行那么久,你还要求他们对毫无血缘关系的你于患难中有“不抛弃,不放弃”的全心全意地无私对待,这是否太强人所难了点?亲人间遇到事“大难临头各自飞”的事比比皆是,何况是临时组建的家庭。而记忆中亲爸亲妈对他好的画面一个都没有,也许他被偷时他太小不记事。可是把那么个小婴儿的他扔在车里那么久也不怕孩子窒息光顾着自己在弹子房玩真的是负责任的家长吗?孩子失踪后一直不闻不问不登报寻找只顾自己逍遥的父母配称父母吗?
可怜的由里竟然也差不多同种命运的孩子,所以她选择宁可躲进垃圾房冻死在冬夜也不愿意回家。父母总在她面前说后悔生下她,经过社会力量干预回到亲妈身边的她依然没得到任何幸福。被家暴的妈妈总自顾不暇,总让孩子自己一边玩去,不要烦她。她不要漂亮裙子,因为这是她被莫名其妙毒打后的安慰品,她只能在阳台上唱着那首在临时家庭那里生活时学来的歌孤独地玩耍。她的眼神寂寥空荡,她抬头向阳台之外那刻思索什么呢?如果允许她选择的话,她应该还是想拥有一个能拥抱她真心爱她的妈妈吧,可惜她没选择。
为什么合法合理的家庭里没有爱,能给予爱的亲人都被视作小偷,诱拐者?为什么人家丢弃的东西可以捡回来用,被遗弃的人捡回来当亲人爱却是不合法的?这是小偷家族的悖论,很讽刺。看似正常的家庭伦理体系,法律体系似乎也存在着情理解释不通的荒谬性,这点颇值得我们思考。
3,只是观察呈现,请不要做道德评判
是枝裕和从来不是个三观超正的人。在《有如走路的速度》一书中,他曾这样写道:“电影的存在并非为了审判个人,导演也不是上帝和法官。设立一个坏人故事世界也许就会变得黑白分明,但我认为不这样做,反而会让观众将这个问题带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反复思索。”于是他做的最多的是把自己缩小到无限小,小到只剩一双眼睛一只耳朵,他只负责倾听他们的人生故事,而不做道德评判。
还有你一定想不到的一点是在家慈祥无比用退休金反哺着一家人的奶奶出门却是敲诈前夫养子的可恶老太婆,一脸纯情可爱的小姨竟然在风情店干着援交女孩的事隔着玻璃用身体和言语勾引客人,类似爸爸身份的治能教会孩子的只有偷东西,他灌输给祥太的理论太荒谬:什么“只有没条件在家读成书的孩子才去学校”,什么“商店里的东西都是无主之物,在它倒闭前你都可以想办法拥有它们,大家各凭本事”。奶奶去世除了小姨无声地哭泣外,治夫妇一致选择对外隐瞒死亡消息秘密埋葬掉尸体,然后没心没肺地领来老人生前没被停掉的养老金快乐生活。
看到此处,你还能简单用好人坏人的标准去界定这些像蝼蚁般生活在底层,的确万般不易却各打着小算盘的人们吗?可是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分明又是爱着彼此的,被逼拆开也是万般不舍的。否则不会有治的死命追赶和祥太的终于回首,他无声的称呼了声“爸爸”。也不会有信代主动包揽所有藏尸之责,不会有海边一家出行玩水的快乐和奶奶无声地说“谢谢你们”,不会有治主动与祥太交流青春期男人话题的细心。
是枝裕和的作品,从来不追求华丽的特效,没有除恶扬善的痛快。他如一碗白水地端出,却清晰地照出每个观众心中现实中不曾完全袒露出来的不完美的自己。导演也曾吐露心声,他说:“我不喜欢主人公克服缺点,守护家人并拯救世界的情节。更想描述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
4.我们一无所有,只有爱
是的,那个冷静的枝裕和又回来了,依然包裹在爱意里。他拍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诗意,尽管稍纵即逝,但他们毕竟拥有过了。
没有血缘又如何,只要我们因爱而愿意彼此羁绊,即使像蚁族一样与世隔绝活得卑微,我们依然因感受到那浓浓爱意而开怀幸福过。
所以祥太愿意带着妹妹游荡是爱,为了妹妹不要一直配合他做小偷故意被抓是爱,奶奶不告诉小孙女那个家已经彻底把她遗忘是爱,小姨爱上她的客人用力拥抱安慰他,那客人在她腿上留下一滴清晰的泪也是爱。
我们一无所有,只有爱。而我们亦相信:无血缘羁绊的爱,亦可以抵御黑暗。
J. 温馨的残酷————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电影浅说
认识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是从他那部《海街日记》开始的。说起他,又要从我对日本电影导演的认识开始说起。
我对于日本导演的认识,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黑泽明阶段。日本的著名导演很多,像小津安二郎,大岛渚等等,但我最开始认识的还是黑泽明。看到他的第一部影片不是著名的《影武者》,也不是《罗生门》,而是后来的《梦》。电影里讲述了几个不同的梦,其中一个梦是关于日本核电站的。里面说,日本的核电站发生泄露,全岛成了一片焦土,仅存的几个人在毒雾和废墟上做着最后的讲述。当时看的时候,觉得好悲凉凄惨,给我印象很深。直到那年,福岛核电站发生泄露事故,我看到新闻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黑泽明的《梦》成真了。”一部电影就这样变成了预言。
第二个阶段是北野武阶段。那些年,青春年少,世事懵懂,崇尚北野武的那种冷酷与暴力。那时在地下碟商手里,淘到很多北野武的电影。从《凶暴的男人》到《花火》,从《大佬》到《奏鸣曲》等等,最不爱看的就是《菊次郎的夏天》,当时在看的时候,一直期盼突然出现在里面的暴力镜头,一个也没有,很让我“失望”。后来渐渐明白,北野武最好的电影,除了《花火》,就要算《菊次郎的夏天》了。这都是后话,那时是不明白的。
当然,在北野武之外也开始更多关注日本的其他导演,但那时大多都是崇尚暴力的。比如三池崇史,比如深作欣二。尤其是深作欣二,当时他人生中,最后一部作品《大逃杀》,影响很大。现在的很多游戏,都开启《大逃杀》模式,足见其影响力。
第三阶段就是不折不扣的是枝裕和阶段了。没有了暴力残酷,但你能从他的作品中更能体会到人生的残酷。他总是在委婉地讲诉故事,用一种温馨的口吻,但讲诉的却是残酷的现实。和别人不一样,他不习惯于直接告诉人们,这个世界有多痛苦这种“叙述”似的方式表达,他往往是通过描写人生中的美好,来让观者去体会人生的艰辛与痛苦。让你感觉美好的同时,笑里又含着泪。
这是一种很高明的叙事手法。能够通过旁敲侧击,侧面描写,来带动人们的主观意识去思考,体会他的言外之意。这在艺术表现上,更为优秀,艺术性更强。
但往往一个大师的诞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一开始的电影还是很压抑的,颜色暗淡,充满了冷清与死亡。
从最初的《幻之光》中,你就能体会到他那寒冷和死亡的气息,讲述人生的无奈和痛苦是如此的压抑。这部电影节奏很慢,拍摄手法怎么看怎么觉得像侯孝贤,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枝裕和是侯孝贤的粉丝。尤其是电影最后那个人群长时间行走的固定长镜头,配合阴霾的大面积的天空,灰冷的画面,一群穿黑衣的人,排成一串,在地平线上行走,与侯孝贤几乎如出一辙,最后再点题引出幻之光来。也许好的表现手法大师们都爱用,也许很难说谁像谁。
等到下一部电影《下一站,天国》,还是一如既往地描述死亡,但画面开始靓丽起来了,但其主色调还是黑白为主。诉说也没有那么压抑了,可以看出,导演还在不断摸索,试图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更好的表达方式。不过我们已经看到,那种他自己风格的一些东西在里面了,比如演员那种自然的表情的捕捉,旁敲侧击的叙述方式等。
后来的《距离》他使用颜色上更放开一些了。整个画面不再是黑与白为主基调,这次是更多的使用绿色。似乎大导演都喜欢用一种自己心仪的颜色,像贾樟柯也喜欢用绿色,而张艺谋则喜欢用红色,北野武喜欢用蓝色,李沧东有绿色三部曲,基耶斯洛夫斯基干脆直接用颜色命名自己的作品。
是枝裕和也不例外,他的这部《距离》大量的使用了绿色。不只是因为是在森林里拍摄的原因,就连森林小屋里的窗帘都是绿色的,整个影片,颜色调和的很绿。绿色代表生命,而《距离》讲诉的正是日本邪教组织,谋害生命的故事,可见这些不是偶然。
直到《无人知晓》的出现,是枝裕和自己的风格才算完全形成。
《无人知晓》可以说是是枝裕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画面色彩的饱和度已经十分靓丽,那神秘的绿色依然是底色基调,画面看上去有点负片的感觉,红色,橘色的大量运用,又让影片充满温暖。
固定机位的长镜头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运动镜头来追随孩子们的步伐,特写镜头捕捉孩子们细微的情感变化,很细腻。
最出彩的地方,要算导演对那几个孩子表演的捕捉上了。很难看到哪个孩子能那样自然纯朴本真地演出,而情感的表达又是如此到位,好像他们就是那几个被遗弃的孩子一样,很难得。
据导演自己说,当时拍哥哥福岛明去找弟弟那场戏的时候,没有告诉他们是在拍戏,结果两个人演成了真的,哥哥最后生气地把弟弟的玩具给踢飞了,结果把两个孩子弄的很不愉快。弟弟担心哥哥生气,哥哥又气弟弟不听话,他们彼此都把对方当成了亲生兄弟,当成了一家人,已经完全入戏了。
导演事后很后悔,真怕两个人从此感情上出现隔阂,不过还好,两个人后来又重归于好,让导演心里也踏实了。
男主角柳乐优弥,因此片获得了57届嘎纳影帝,当时他只有14岁,是嘎纳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影帝。
电影内容讲诉的是四个被妈妈遗弃的孩子的故事,是根据东京弃儿真实事件改编的。真实事件改编,这又是是枝裕和电影的一个特点。像之前说的《距离》,后来的《如父如子》,还有去年的金棕榈《小偷家族》。
电影的叙事方式是典型的是枝裕和式的,随着剧情的推进,一点点道出事件的真相,让观众心里自己去构建还原故事。因为受众是不同的,每个人心里都不一样,他们对故事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个人心里感受也会不同。但情感是一贯的,那真实的情感,总能打动人。
被遗弃的四个孩子没人知道他们的存在,直到最小的孩子死去,他们把她偷偷地掩埋掉,这个世界上同样是无人知晓。是枝裕和他要说什么呢?说这个世界残酷?人生很无助,很痛苦?他的叙事方式是温馨的,这是无疑的,越是温馨,越是美好,越是能让人体会生活的痛苦。
那么电影已经拍出来了,孩子们的事情人们都已经知道了,还能说是无人知晓吗?那么让我们来换个角度思考吧,孩子们的惨痛经历人们知道了,也了解了他们的苦难,人们都知晓了,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快乐和美好呢?
即使是再痛苦的人生,也同样有美好的时刻。你感受人生痛苦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生的快乐。虽然说快乐是短暂的,痛苦是长久的,但越是短暂的美好,越显得珍贵不是吗?我们在感叹人生痛苦的同时,也应该更加珍惜那来之不易的美好。
所以电影每到孩子们快乐的时候,总是会响起快乐的音乐,苦难时则没有任何音乐。越是艰苦的人生,我们越是要体会快乐美好的来之不易,自强不息地生活下去。
后来的《奇迹》、《海街日记》、《比海更深》,《步履不停》,《如父如子》,还有最风光的《小偷家族》等等一系列的关于家庭的电影,无一个不是出色的。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最新作品,去年嘎纳的金棕榈获得者。影片延续了是枝裕和的一贯风格,颜色上十分靓丽,色彩饱和度达到了最高,那种负片的感觉依然,叙述方式还是推进式的,一点点说出真相。
我始终怀疑这个片子凭什么拿到金棕榈?难道它比《无人知晓》更好吗?我看不出来好在哪里,个人认为《无人知晓》还是是枝裕和最好的电影。
电影还是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一个临时组建的家庭,大家相依为命的故事。
这个家庭的成员,都是被他们原来的原生家庭抛弃、孽待后,大家走到一起的,互相报团取暖组建成了家庭。而这个家庭显然比原来的家庭更加温馨,更加美好。而这样一个家庭,在正常社会中,却只能通过偷盗来维持生计,不能“正常”地生活。
看着他们虽然不道德,但温馨的生活,感觉比那些通过血缘关系组建的家庭,要温馨和睦很多,这又是为什么呢?到底什么样的家庭才是更好的家庭呢?
显然,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不被这个社会认同的,而美好温暖是没有善恶和伦理道德之分的。那他是在说这样的家庭美好,还是在说这个世界的丑恶呢?似乎很混乱,又让人不知所措。
在电影最后,被小偷家族“收养”的小女孩,又回到了孽待她的血亲家人身边,她未来的生活可想而知,也许这就是人们的善良最终导致的结果,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荒谬感。
看到《小偷家族》我明白为什么嘎纳会把金棕榈给他了。《离骚》曰:“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文字之事,于此二者,不可缺一……”此话不只限于文字而言,艺术作品,皆是如此。
纵观其他的入围作品,不管是李沧东的《燃烧》,还是贾樟柯的《江湖儿女》,此两者皆有欠缺。唯独《小偷家族》,即不像李沧东那样充满诗意,也不像贾樟柯那样理性,他散发内美的同时,又深刻探讨着人的更深曾内涵,因此,他能拿到这个奖项也是实至名归的。
在今年三月,《小偷家族》还要角逐奥斯卡,与它同台竞艺的是,墨西哥三大导演之一的阿方索·卡隆新作《罗马》,我看了,确实不错,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到时候看评委是倾向于卡隆,还是是枝裕和了。
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中,关于家庭的电影无疑是最好的。但也有一些电影,虽然没有直接讲诉家庭,但也和家庭有些关联。
像2017年的《第三度嫌疑人》,虽说是个犯罪题材的电影,可也是个家庭分不开的。叙事方式还是是枝裕和惯用的方法,直到最后的真相慢慢地浮出水面,让人不寒而栗,现实太残酷了,只有用这种方式表达,才不会让人觉得残忍。但不直接表达,让人去联想,又更为残忍。在这里就不说剧情了,有兴趣的朋友,还是自己去看吧。
《空气人偶》是个有着奇幻色彩的电影。由裴斗娜扮演的充气娃娃活了,从一个另类的角度展现人们的世界。由于电影里裸露镜头过多,网络云资源已经被屏蔽,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上找,在此不做过多介绍。
是枝裕和确实有他自己的艺术风格,大师应有的样子,本该如此。在他的随笔集《有如走路的速度》中,他这样写到,“比起因为无知而无作为的人明明知道但什么都不做的人罪孽更重。”他无疑是在努力去做,而做出来比只说不做,更要可贵。也因此,他的作品中,永远充满了那种浓浓的人文关怀的原因。
侯孝贤已经老去,李沧东还沉浸在自己的诗意中,贾樟柯再也找不到当年《故乡三部曲》的感觉了,只有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不紧不慢,徐徐前行,靠他那一个艺术家的敏感度,细细品味着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