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写出专业的影评
影评其实和情书一样,把很简单的三个字用极为复杂的方式表达出来。情书的核心就是三个字:我爱你。至于说你多么美,有多么吸引我,我没了你怎么吃不下饭,那全然是修饰,用来证明我确实爱你。影评的核心也是三个字:好看吗?好看,为什么好看。不好看,片子的缺点在哪里?
所以,影评是最好写的。“赞!”,这是影评。“烂!”,这也是影评。影评的最基本功用就是表达观众的好恶,然后可能的话,再补充一些理由上去,证明你并非是简单好恶。有没有这种分析过程并不重要,态度表达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你的影评是要写出来给人看的,那么别人最迫切需要知道的是这部影片好看不好看?你的经验,可以做为他的参考。
很多网友说“哎呀,影评很难写啊!”这主要是指电影的分析部份。一般的观众看完了电影以后,很难说出导演是什么风格,曾经执导过什么片子,片子的主题来源于哪里,其中有什么人文精神。但是作为观众,有必要一定要去谈这些东西么?那些东西只是作为一个注脚,去论证为什么好,或者为什么孬。要是觉得必须写上这些东西才是“真正的影评”,那就是把盘子里的萝卜雕花当主菜对待了。
事实上,电影杂志上也好,报纸专栏也好,很多影评云里雾里大侃一通,让人心惊肉跳不已,面对作者的电影知识感觉毛孔痉挛。但是读完几千字以后,可能心头却是非常茫然:说那么多,这片子究竟好看不好看啊?大家看电影,是因为好看而去看,不是为了电影知识去看,不是为了去受电影教育,不是为了去“引起深深的思索”。
影评按照文体分两路走,一路是说明文---讲讲导演是谁,片子花了多少,用了什么CGI,在哪里取的景,内容精彩不精彩,出彩的地方在哪里,不足地方是什么。这种影评的好处是能迅速让读者对电影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透过资料判断是否值得一看。
❷ 韩国电影影评5000字
剧情不等于情节,剧情是一个叙事故事的戏剧和感情成份。例如有的故事情节比较单一,但是剧情却很感人。
而情节可能是故事的大致走向,即开始----高潮----结束。没有剧情的支持,情节就是一个骨架。剧情片是指电影的卖点主要是其剧情,而不同于动作片的精彩打斗,场面的宏大,爱情片的缠绵,喜剧片的搞笑。
剧情片的节奏往往比较的慢,但是情节相对紧凑,往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一定人群的生活状态的写照,容易使观看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剧情片取材范围广泛,如历史、神话、科学幻想等,但以现实生活为主。对其他体裁的作品如叙事诗、戏剧、小说的改编也占相当比例。
在现代影片中,也有一些非情节化和非性格化的剧情片。艺术片一般称为剧情片但是肯定不能与剧情片划上等号。
剧情片一般的被别人印制和拷贝最多,发行量最大,观众最广。它包括各种题材的剧情片:如惊险片、舞台艺术片、科学幻想片,美术片等。
这些影片有的取材于现实生活,有的反映历史,有的描写神话或幻想等。它经过集中概括等艺术手法,塑造人物,组织结构、提炼情节,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看剧情片我们都在哈韩网!
❸ 这八部电影,堪称韩国电影的最高水平
这个12月,韩国电影《哦!文姬》会在国内上映,这是近年来,首次有韩国电影在中国内地上映。
一直以来,韩国电影都以不俗的品质深受影迷喜爱,并在国际上也取得诸多奖项和声誉。
韩国电影何以能取得如此成就?
在韩国类型片飞速发展、似乎进入瓶颈,却又在瓶颈之中不断产生新突破,而韩国艺术片也在 探索 韩国 社会 构成、人物 情感 的路上从未止步的当下,我们究竟应如何自韩国电影中“取经”?
这里推荐八部能代表韩国电影最高水准的影片,刷完这十部作品,相信会对韩国电影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春夏秋冬又一春》
金基德是韩国著名的独立导演之一,他的电影风格十分独特,同时又令人难以捉摸。
他的作品,既有《空房间》(2004)这样静谧而酷烈的爱情犯罪片,也有《圣殇》(2012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作品)这样变态、血腥,具有浓烈暴力美学的阴冷剧情片,还有如这部《春夏秋冬又一春》般带有深刻宗教意识和宿命意义的作品。
当然,任何一个导演,风格再千变万化,其电影作品也会有一丝统一的艺术趣味,金基德的艺术趣味,即对情欲的毫不遮掩,所以,即使《春夏秋冬又一春》为宗教题材,但片中依然不乏露骨的男欢女爱,也正是这份男女欢爱,撬开了一丝宗教和宿命的“缺口”。
这部电影同样是导演金基德职业生涯最佳之作,目前的豆瓣评分稳定在8.5。
影片以“春”、“夏”、“秋”、“冬”四季为篇章,对应一名佛门僧人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的修行时光。在近乎与世隔绝并具有禅意风景的寺庙中,这名僧人经历着“杀生”、“动情”、“杀人”、“忏悔”等四个人生阶段,而寺庙中唯一的老僧,则如同一册心经,自在观摩一切。
冬季结束,又一个春天到来,曾经的少年僧人成为“老僧”,人生的轮回再度上演。
《春夏秋冬又一春》具有神秘、朦胧,但又仿然令人醍醐灌顶的叙事美感,在整个韩国电影史中,它都是一部深刻而独特之作。
二、《诗》
在不少影迷心中,诗人导演李沧东的代表作《诗》,是韩国最好的电影之一。
李沧东是公认的韩国最具实力的导演之一。
2002年《绿洲》、2007年《密阳》、2018年《燃烧》……李沧东导演的每一部电影,都是韩国艺术电影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而在他所有作品中,悲情而优雅的《诗》,是最打动人心的一部。
一位罹患阿兹海默症的贫穷老太太,心中却拥有一个写诗的梦想。
与她同居的外孙在学校犯下强奸罪,致使受害女生自杀,老太太面临数百万韩元的巨额赔偿。
她一面做看护零工,一面衣着优雅地去上诗歌课,同时,还不得不想办法筹措赔偿金。
最后,她以一种残酷的方式筹到了赔偿金,在为受害女生写下一生中唯一一首诗后,消失在了人世间,留下的唯一事物,是一束献给诗歌班老师的鲜花。
《诗》中的性侵事件,根据2004年发生在韩国庆尚南道密阳市集体性暴力事件改编,但这并不是这部影片的重点,《诗》的重点,在于对生命状态的思考,这部在豆瓣获得8.6分的影片,为观众呈现了一种即使生活再困顿、肮脏,灵魂依然洁净的人生状态,正如片中那句动人的台词:“干净的身体才有清楚的头脑”。
2000年面世的《共同警备区》,是朴赞郁导演、也是韩国最重要的电影之一,这部影片,堪称开启了南韩电影人对韩国、朝鲜关系思考的先河,而且,《共同警备区》几乎已经抵达朝、韩关系题材影片的顶尖水准,其后的《隐秘而伟大》(2013)、《铁雨》(2017)、《特工》(2018)等同类影片虽同样口碑强劲,但依然不如《共同警备区》这样臻于完美。
同时,这也是朴赞郁导演职业生涯口碑最佳的影片。
朴赞郁是韩国最知名的导演之一,《老男孩》、《小姐》、《亲切的金子》等在中国影迷中广具声誉的韩片,都出自朴赞郁导演之手,此外,朴赞郁也同刚刚夺得奥斯卡四项大奖的宋康昊导演一样,拥有在好莱坞执导电影的国际化经历,2013年,他便推出了由《越狱》男主演温特沃什·米勒编剧的悬疑惊悚片《斯托克》,主演由妮可·基德曼、马修·古迪担纲。
《共同警备区》聚焦于朝、韩交界的板门店边界,讲述的,是朝、韩两国的边界士兵彼此产生了深厚情谊,但随着突发事件的降临,国家立场最终凌驾于私人感情之上,由此酿成无法挽回的血腥悲剧。
韩国电影人在处理朝韩题材时,惯于在彼此对立或分歧的国家立场上,刻画以大爱为准则的惺惺相惜之情,最后,电影主角们必将在国家和个人 情感 之间,进行痛苦的抉择。
豆瓣8.8分的《共同警备区》,将这一类型的叙事表达和 情感 挖掘,发挥到了极致。
《杀人回忆》已成为韩国电影中的传奇之作。
这种传奇性,不只在于影片本身的高水准,更在于它与现实之间所形成的传奇联系。
面世于2003年的《杀人回忆》被誉为“零缺点电影”,它曾在第1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中荣膺“最佳亚洲电影”称号,依据真实连环凶案改编的《杀人回忆》,因为影片原型事件凶手一直未曾归案,而与影片外韩国民众对这一事件的关心形成生动“互文”,令人惊奇的是,2019年9月19日,电影问世16年、真实凶案结束28年之后,一名正在韩国釜山监狱服刑的56岁男子,其DNA竟于当年的凶案原型华城连环杀人案凶手的DNA一致!
关于这部电影,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令人细思极恐的猜想:
影片在影院公映时,真正的凶手会否也到影院观看了这部影片?
这种猜想,使影片结尾宋康昊那令人心惊的凝视产生了更深刻、更丰富的含义,而宋康昊这一凝视的眼神,也成为整个韩国电影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眼神,直到奉俊昊导演试图在2019年的《寄生虫》中,再度“复制”这一独特的“宋康昊式凝视”。
《杀人回忆》在豆瓣获得8.9的高分,并位列豆瓣电影Top250的第92位。尽管此后韩国犯罪类型片在“真实事件改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由此产生《那家伙的声音》(2007)、《追击者》(2008)、《孩子们》(2011)等佳作,但再没有一部影片,能在叙事水准和与真实事件“互动”这两个最重要方面,达到《杀人回忆》的高度。
除了犯罪事件,韩国电影在维度更广、更深的 社会 事件(往往也包含极强的犯罪元素)改编上,同样成绩卓著。
在中国影迷和韩国 社会 都具有最广泛影响力的韩国电影,几乎都是这样的作品,包括李濬益导演的《素媛》、杨宇硕导演的《辩护人》,以及黄东赫导演这部《熔炉》。这三部影片,都依靠过硬的实力和影响力,以均分9.2的成绩,挤进豆瓣电影Top250的前50名。
而《熔炉》,则是这三部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
一方面,《熔炉》是三部中评分、名列最靠前的一部(9.3分,No.20),另一方面,《熔炉》对韩国 社会 的影响力最强大,2011年,这部电影在韩国公映后,引发过于强烈的 社会 效应,不仅在网络出现要求重启案件调查的百万人签名活动,并迫使韩国政府出台了《熔炉防治法》。
这部电影的面世,同时证明韩国电影创作环境的开放和自由,联想到奉俊昊《寄生虫》荣膺奥斯卡最佳影片之后,韩国现任总统文在寅祝贺词中所言,“今后(韩国)政府将进一步为广大电影人提供能够尽情发挥想象力并放心大胆进行电影制作的环境”,就令人心中五味杂陈。
《熔炉》在沉稳而激烈的叙事中,触目惊心地揭露 社会 疮疤,从电影艺术层面而言,它不见得是一部绝佳之作,但它是一部真正改变了国家的电影,“改变国家”这一对电影而言近乎天方夜谭之效应,唯独对于《熔炉》而言,并非一个噱头。
韩国犯罪片以其产量和质量,在中国观众心中具有深远影响力,但“韩国犯罪片”并非一个笼统概念,将“犯罪”这一类型细分到不同领域,会发现,韩国电影中依然存在水准突出的代表作,比如惊悚犯罪《追击者》、政治犯罪《局内人》、女性犯罪《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而《新世界》,则是“黑帮犯罪”的韩片代表。
韩国类型电影有一种很奇特、但又很通俗的质感,即它们始终处于一种“拿来主义”的模糊概念中,美国电影的暴力美学、中国香港电影(单指港片黄金时代)的凌厉叙事、日本电影的阴冷内荏,在韩国类型片中都有若隐若现之影,但韩国电影人却在这种融合、借鉴中,最终创造出清晰、突出的韩式类型风格:百无禁忌,痛苦、心碎、变态,同时优雅,《新世界》就是这种叙事格调下的集大成之作。
豆瓣8.9,位列豆瓣Top250中第153位的《新世界》,可以如许多影迷所言,被视为“韩国版《无间道》”,但《新世界》在一个“无间”的故事中,摒弃了《无间道》系列的复杂、多义、深刻,而在一条清晰的叙事道路上走向了极致,它和《寄生虫》一样,都是目的性特别明确、脉络和内蕴都相当清晰的韩国类型片,所以不妨将《新世界》称为“《寄生虫》版《无间道》”更为恰切。
《新世界》的主角李子成(李政宰 饰),游走于黑白两道之间,堪称双面间谍,最终,因为“电梯战神”丁青(黄政民 饰)为其带来的 情感 和环境冲击,李子成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一条路,至于这条路是黑是白,对于他并不重要。
同时,观众也将发现,片中的黑,掺杂着个人 情感 上的“白”,片中的白,同样混有“利益之黑”,黑白本不分明,《新世界》也就不必纠结于道义的表面归属,而这份直抵核心、摒弃表面功夫的清晰感,正是韩国黑帮类型片的珍贵之处。
结局是否回归到通常意义上的正能量,韩国电影人从未在乎过这一点,在他们看来是勇气的东西,于他们而言不过是职责。
对于中国影迷而言,韩国电影还有两大突出特征,一是催泪功力一流,二是,韩国小演员演技惊人,出生于2006年的葛素媛,就是其中一位。
对于专业影评人而言,这部豆瓣评分高达8.9,位列豆瓣电影Top250中第99位的影片,在电影艺术层面简直乏善可陈,它就像一篇毫无技巧、平铺直叙,语言也没有任何鲜明特征的催泪小说,但对惯于接受直接 情感 冲击的普通观众而言,《7号房的礼物》拥有惊人的力量。
这是一部建构在残酷现实之上的童话作品。
智障男子蒙冤被投入监狱,同监室、也就是7号牢房的“十恶不赦之徒”们,协力将男子的可爱女儿带入牢房,让这对父女相会。
细想,这部影片中的每一处“善意”,在现实世界中,发生的概率都很小,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对监狱囚犯的童话式美化,这使《7号房的礼物》成为一部充满想象力的作品,而这种想象力,能充分击中观众内心最柔软之处。
毕竟,我们要认识黑暗,也需要认识光明。
豆瓣8.7、位列豆瓣电影Top250第141位的《恐怖直播》,从力学角度,将韩国类型片推向了极致。
假设电影是一种力学现象,那么,电影的时长、电影的内部空间便是“受力面积”,电影的 社会 及 情感 内蕴,则是“压力”,观众从一部电影中得到的是什么?是“压强”,即“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恐怖直播》的时长只有97分钟,其内部空间几乎只有一间新闻主播室的空间,这两点,证明《恐怖直播》的“受力面积”相当有限,但这部电影所映射的 社会 学概念,大至整个国家,当影片将如此巨大的内蕴轰然压迫在方寸之间,可以想象,传达到观众精神中的“压强”,到底有多大!
在一个直播间解决一个恐怖分子对整个国家的质疑、愤怒和乞求,《恐怖直播》采用了一种具有轰动效应的叙事方式,可以发现,在如此激烈的叙事中,导演是无法见缝插针追求电影表达艺术的,所以《恐怖直播》依然是一部依靠事件、情节本身对观众进行“重击”的典型韩式犯罪片,但其独特的“受力特征”,却使这部影片拥有了极强的辨识度。
当然,这八部经典之作,并非韩国电影的全部,韩国电影在未来会如何发展,也值得人期待!
作者:县豪
本文系县豪电影原创,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❹ 《[转载]李沧东电影《诗》的影评》txt全集下载
[转载]李沧东电影《诗》的影评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诗的背面是残酷
文/孙孟晋
一个现代人如果经历了官场的洗礼后,依然保持着惊人的追求,是值得好好尊敬的,他不叫王沧东,他叫李沧东,之前担任过韩国文化部要职。
我相信李沧东是看开了,他的新电影《诗》找不到《绿洲》、《薄荷糖》时期的外倾的张力。他学会了在人生的背面轻轻地勾勒残酷,人,有他面目全非的另一面,也许是欲望的蹂躏,也许就是一种无名的怯懦,李沧东在直面这种人背后的东西。
《诗》,从结构上看,是双线齐头并进的,一位做外婆的老年妇女为了实现幼时的愿望而读诗歌写作班,但这条线索是一根副线,它宛如游离于人的意识背后的那一丝冲动,时时地将有趣的和无趣的生活勾勒出色彩。
外婆和外甥生活在一起,外甥和其他五位中学同学强奸了一名女同学,而这名女生从桥上纵身一跃而结束了生命,五位家长和学校为了逃避罪责和名誉损失,联手摆平死者的父母。
看似本片的重点在展示人类的冷漠上,以及对社会世态的无奈处理。但从电影的极其克制……
❺ 韩国电影《宫女》给我们什么启示
看完第一遍一头雾水,于是看影评。忽略一堆无关从中挑出些有关,大致有些明白,于是又回头看了第二遍。发现字幕翻译起了很大迷惑作用,有的地方整个在“捣浆糊”。就我个人的理解加上之前前辈们的总结,把故事大致解释一下,希望能给我一样有疑惑的朋友帮助。当然有一百的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以下只是我个人的point。
其实这就是一部讲宫廷复仇的鬼片。但里面有两条线在走,于是就有些迷惑了观众。一条是月伶死后复仇的经过;另一条是那个子爵先与千伶后又和奥姬(就是那个一直不说话,在大腿上绣字的女人)之间的情事。而随着千伶的一步步追查,两条线索又融合。
最开始的场景是千伶——就是那个女大夫自己偷偷把孩子生下来。然后就跳跃到六年后,月伶死了。月伶作为一个复仇者开始实施她的报复。
第一个报复的就是那个与她比邻的王后的宫女——郑伶。她拿了她的东西,拿了她作为孩子亲生母亲的证据。而且郑伶还对月伶的死做假证(在密室里那段可以看到郑伶在编证词)。但因为郑伶没有直接参与月伶的死,所以月伶到最后也只是让她疯掉。
第二个报复的是那个老护官。因为她一直都要千伶放弃追查真相。但对于她为什么没有当场把找到的月伶的记录毁掉以及为什么纸在她嘴里找到我觉得可能我还不能理解。猜想也许月伶要借她来让千伶还自己清白。
第三个报复的是她的姐妹赫宾(就是那个妃子)。赫宾本来是宫女出生,后来勾引了王才作上妃子。也因为这个原因被太后和其他妃子责打。月伶也就是在那里替她挡了鞭子在脸上留下了疤痕。这条疤在后面也就成为了赫宾被月伶附体的标志。她为赫宾生孩子,但赫宾却为了自己的权势要将她送出宫。尽管赫宾一直表现出善待月伶,在月伶死后似乎也很悲痛,但影片借她身边的尚宫说出来她的真实心理。而影片又有好几处细节显示宫女长的尚宫其实是赫宾一派的。由此可见赫宾其本身就不是个简单的女子。善于利用,也很有手段。那么在月伶挡住她通往权势的路上时,很难说她会不会“烹狗藏弓”。那么月伶附身其上,也就成全了她想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的心愿。
第四个报复的是真正害死她的那个尚宫。
第五个报复的是实施的诗宫女。让她替了本该受刑的郑伶,也算是最后的审判。尽管蒙面,但人群中还是能看到月伶已经她大仇得报的满意笑容。而且导演也特意给了个特写。
第六个死在她手里的是太后。但跟仇恨无关,只是为了她和她孩子今后的生存。
千伶的死并不是一种报复,只是让她成为一员的步骤。毕竟月伶是已死的人,那么她的同伴特当是和她一样的已死之人。而月伶也用她的方式报答或者说偿还了千伶——升为御医总管。而割破手心可能在韩国有它特定的意义,我猜想是断尽前缘的意思,因为再活过来,她们都不再是以前的生命了。而把血溶在一起,大概有点类似中国的“歃血为盟”。她牵那个小宫女的手寓意这种仪式会一直流传下去。就像导演的镜头所划过的:从赫宾(月伶)的手,到宫女长的手,再到千伶最后到小宫女,有点血缘传承的意思。
六年前子爵与千伶有染;六年后,他又和哑巴宫女奥姬有瓜葛。不管是之前他千伶打胎或者月伶死后他怕他与奥姬的事被发现而去偷情书都只证明他是个虚伪、胆小又不付责任的男人。他的死也算是恶有恶报。千伶起先执着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以为月伶的男人是那个子爵。她在月伶(其实也是奥姬)的房间发现了那个男人的衣服,后来又找到了情书。促使她想揭开那个男人的真面目,却不料揭开的是一个宫廷秘密。这里就是两条线索交汇互相推动的地方。
奥姬在电影里只是个痴情的女子。冒着生命危险去爱一个男人,将那个男人情书小心藏着。这里提到在大腿上绣字。第一,那捆金线就是她遇到他时,他捡起给她的,所以和信藏在一起,即使被尚宫发现,处以极刑,她也不肯说出在哪儿,她只是誓死守卫她的爱情;第二,她最后在腿上用那捆金线绣出了那个男人的名字。真的是“刻骨铭心”。好在编剧还成全了她的泡沫爱情,让她在“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白色谎言中做着与所爱的人相拥的美梦死去。这算是整部影片中的唯一仁慈了。
最后一道道宫门关上,也就像大家理解的宫殿成为了一座坟墓。
❻ 韩国评分最高十部电影
韩国评分最高的电影具体如下:
1、《误发弹》。《误发弹》是改编自韩国作家李范宜的同名小说,讲述了625朝鲜战争后韩国老百姓的悲惨故事。
全片的始末虽以哲浩的视角出发,但其他人物的篇幅更多。尤其集中于游手好闲的弟弟勇浩。勇浩不像哥哥般向现实低头,对拍战后电影的机会不屑一顾,认为要改善生活只能铤而走险。
2、《薄荷糖》。《薄荷糖》由李沧东执导,男主角由薛景求饰演,曾演出《蓝色大海的传说》的文素利以及《文森佐》的金丽珍也都在这部电影里。电影获得多项大奖,包含韩国电影最权威的青龙奖、大钟奖等。2020年《薄荷糖》被英国《卫报》评为现代韩国经典电影第12名。
3、《诗》。《诗》同样由李沧东所执导,女主角是韩国“国宝级”演员尹静姬。这部电影获得韩国及国外多项大奖,尹静姬因此拿下了韩国大钟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亚太电影节的影后桂冠。
韩国电影的文化特点:
1、关注生活,传递正能量。韩国电影正是艺术源自于生活,它的大多数取材都来自于生活。
2、情节细致,钻研心理。
3、画面唯美,给人欣赏美的感受。
❼ 釜山行影评。韩国
干了这碗参鸡汤
文/梦里诗书
虽就剧情来说,《釜山行》只是沿用了一个好莱坞行尸题材的模板,但不可否认无论是从情节的紧凑,还是特效的真实上来看,其已然拥有了与好莱坞能一概而论的功底,而韩国电影所善的煽情,更在这部电影中有着行云流水般的巧融。
其实如果看过《僵尸世界大战》,不难发现二者在塑造行尸上的相似之处,但为什么《釜山行》作为一部同类型电影,在制作成本远不及前者的境况下,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在于《僵尸世界大战》只是用特效的堆砌单一的塑造了一个好莱坞英雄,而后者导演延尚昊却娴熟的运用好莱坞的叙事手法营造张力,又以其独具匠心的情感缔结动人于心,可以说从《釜山行》来看,今日的韩国电影不仅学到了好莱坞电影的精髓,更有着自己能拿得出手的内核。
这部电影能堪为一部佳作真正的成因,绝不是他山之石的借鉴,而更在于电影自身对人性洞悉的内核,个人觉得《釜山行》里源于人性的可怕,远比行尸带来的惊悚更为恐怖,极为出色的角色塑造,使电影固然在人物上有着主次之分,但却可谓是一场真正的群戏,无论是自私的高层,还是镜头为数不多的老阿姨,每一个形象都被得以细致入微的精雕细琢,于此善与恶形成的反差,方才使电影之恶能令人咬牙切齿,善亦能璀璨夺目,而随着电影结局处男主的逝去,电影的意义也以远超过似曾相似的好莱坞美式英雄范畴。
从情感上来说,《釜山行》是极为充沛的,它不仅有着以父女亲情所构筑的主线脉络,还有着青涩的学生之恋,成年夫妻的美好之爱,姐妹间的难舍深情,甚至连电影的“坏人”,那个极度自私的高层,在最终也为他安排了一条渴望归家能见到母亲的情感线索,正是这些恰到好处的煽情,形成了电影虽并没有《行尸走肉》的篇幅,却有以与其可以并肩的人性思索,虽没有高昂的制作经费,却做到了就个人来看没有任何一部相同题材能做到的感人至深,个人之见这足以掩盖电影很多逻辑上的微瑕,毕竟相较于缜密的构思,其已用贯穿始终的情感交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
《釜山行》就仿若一碗参鸡汤,行尸题材犹如一颗进补的高丽参,升华着已然略显疲软的韩国情感鸡汤,那醇厚悠长的浓情,确给人了以对韩国电影又一次全新的认知。
❽ 影片釜山行的3个高潮部分的影评
虽然就剧情来说,《釜山行》只是沿用了一个好莱坞僵尸题材的模板,但不可否认无论是从情节的紧凑,还是特效的真实上来看,其已然拥有了与好莱坞能一概而论的功底,而韩国所善的煽情,更在这部电影中有着行云流水般的巧融,其不仅以一条父爱的主线贯穿始终,在结局处形成了为人动容的泪点,更对人性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善良与丑恶的鲜明比照,构筑了深刻的内在纵深,情感的细腻使这部电影成为了一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佳作。——梦里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