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亚洲电影 > 印度抢孩子电影叫什么名字

印度抢孩子电影叫什么名字

发布时间:2023-08-04 10:49:34

1. 求一部印度电影,男主角是小偷在车站看到一个箱子,以为里面是钱来的,最后偷到的时候里面却装了一个小孩

是电影《无赖正义》Rowdy Rathore 2012 主演:Akshay Kumar、Sonakshi Sinha 席瓦(阿克谢饰演)是孟买一个小偷,整日跟小弟两斤四处偷拐抢骗,他对帕萝(索南卡什饰演)一见锺情,因此为了帕萝,他打算金盆洗手。就当他希望金盆洗手前最後一次偷东西,席瓦跟两斤偷到一个箱子,箱子里有一个女孩琴琪突然对席瓦叫爸爸,生性讨厌小孩的席瓦对这个女孩厌恶不已,但也希望找出这背後真相,把小孩送走,没想到一路上却引来杀机,原来小女孩的父亲维克蓝姆拿托(阿克谢饰演)跟席瓦长得一模一样,因为得罪地方势力最後不幸身亡,到底席瓦要如何面对这样的困境,为自己跟琴琪讨回一个公道呢?本片翻拍自南印度电影,是这部电影的第三个翻拍版本,在印度上映迄今七周,人气依旧,是今年印度电影圈第一部Bluckster作品,颇受好评。而导演Prabhu一如过去导演《通缉令》(Wanted)一样再度小露舞技。 这部电影目前有三个版本,这是今年出的印地语版本,最初的是泰卢固语,到去年的泰米尔语,至今年的印地语版本。

2. 如何评价印度电影《起跑线》

这部电影里,拉吉夫妇为了女儿上名校,做了好多事,买学区房,给孩子报名凌晨还在排队,甚至就地睡觉。这个我们中国一模一样啊。电影里皮雅的妈妈说“我们不能让女儿接受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她的意思就是自己就是因为没有接受好的教育,所以现在自己还是中产阶级,没有生活在富人区。她要让女儿接受好的教育,爬上更高的阶级。这个和我们中国的“教育决定命运”是一样的。所以,拉吉夫妇不辞辛劳加入到抢夺起跑线的行列。

3. 如何评价电影《最初的梦想(电影)》

涅提·蒂瓦里这部影片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结合他本人在大学的一些经历,最终用喜剧的方式讨论了一个艰难的社会难题。

《最初的梦想》最终成了2019年宝莱坞票房第11高的电影。

导演编剧涅提·蒂瓦里本人在上世纪90年代时,就是住在大学4号宿舍的一名学生。

当年3号宿舍和4号宿舍之间的竞争故事成了本片的灵感,导演通过艺术加工,用来服务影片主题。

影片叙事流畅,几段小故事也是感情充沛,充满笑与泪,十分值得一看。

丈夫帕塔克和前妻玛雅都是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IIT)毕业的高材生。

他们的儿子拉加夫今年参加大学入学联考,结果名落孙山。拉加夫解不开心结,觉得自己是一名失败者,于是选择跳楼自杀。

好在拉加夫没有摔死,只是摔成了重伤,奄奄一息等待抢救。

为了让儿子找回生活下去的希望,帕塔克开始给儿子讲述自己当年的糗事,告诉儿子,并不是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高材生都是一帆风顺,也不是只有考试好才是人生成功唯一标准。

《最初的梦想》的拍摄套路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一样的。

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做引子,然后引出一段又一段往事,以此来不断烘托影片主题。

而“最初的梦想”是什么呢。影片用近两个半小时的时长最终给了答案。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生活本身,如果不能好好生活,那么一切都是虚妄。

印度理工学院是印度顶尖学府,考进去了就可以改变人生,想要考进去自然不会容易。

影片中给出的录取率不到1%,每年100万孩子参加考试,最终只有一万个人入选,剩下的99万孩子都不知所措。

这个录取率和我们985的录取率差不多,都是百里挑一的水平。

有意思的是,印度理工学院的3号宿舍和4号宿舍在硬件条件上有着天壤之别,就像一道墙隔开的富人区和贫民窟。

优渥条件留给外国留学生,脏乱差的留给本土人,反正不怕你退学,有的是人抢着要来。

毕竟上过大学的朋友就会知道,这是“国际学校”的惯例。

人生很长,一次考试不应该决定一生。

《最初的梦想》拍出了许多现实问题,什么鸡娃、什么neijuan早已是阶级固化下的必然结果。

目前社会上只有考试还是唯一公平公正的渠道,底层人民也只剩下这一条独木桥能够实现阶级改变。所以每次出现教育方面的不合理改革时,平时再温顺的家长也要讨个说法。

帕塔克和玛雅自然也知道学习考试的重要性。因此他们潜移默化地也会把这种焦虑和压力传递给孩子,孩子逐渐就觉得学习考试是生命的全部,考试成绩是活着的唯一目的。

帕塔克和玛雅的本意肯定不是逼迫孩子,只是在孩子只剩下唯一出路的时候,不自觉地会表现出对成绩的重视。

我们自己作为学生家长,同样也会将这种焦虑传递给孩子。每次给孩子辅导功课的时候,总感觉心脏病即将发作。

前段时间还有一个新闻,某大学教授吐槽自己孩子是个学渣,表示开始接受。我爱人还会劝我,你看人家X大教授都认命了,你还这么鸡娃干啥?我说,人家再学渣也有X大兜底,我们有什么兜底?

《最初的梦想》表现了这么多问题,但却无法给出的实质性应对措施。

影片给出的建议看似热血,实则佛系。

电影号召孩子努力奋斗,去做一名战士,而不是做个失败者。只要拼尽全力战斗过,失败了也不可耻。

说到底还是要过了自己的心理关,其他就随缘吧。

并不是说佛系不好,而是在看清问题本质后,大彻大悟,才会活出真我。

现在躺鮃、禸棬都成了敏感词,甚至相关商品也都下架处理。

当躺鮃成了敏感词,享受生活反而变成了奢望。

可是,享受生活才是生活的根本,如果活着就是做牛做马受苦受累,丝毫感受不到活着的乐趣,那么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学生的本职是学习,但并不是只为了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上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同样工作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被人赚取剪刀差,目的是改善生活享受生活。如果只是让人做牛做马,却不给与相应的待遇,这种工作还有什么意义。

生命只有一次,人生也不能重来。

尽管社会将成功标准简单地等价于钱,但是我们需要做到的是不要活在别人的标准里。

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生活找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成功标准,让自己变成有价值的生命。而不是到死都是别人镰刀下的韮菜。

不做撸瑟做战士,

兼顾热血和佛系。

4. 大家帮我找找这部电影!(应该是印度吧)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这部电影是2010年印度电影《Veer》,译名:英雄威尔,由萨尔曼·汗 (Salman Khan) 主演,网络就可以搜到。

5. 印度火爆神片《RRR》被指太夸张,印度的动作片为什么都那么夸张

因为这是印度动作片的特色,靠着夸张和劲爆来吸引观众,用夸张的形式彰显人物的个性,也渲染出劲爆的画面。

6. 求一部印度电影

《三傻大闹宝莱坞》
剧情介绍 两个好朋友一起结伴而行去寻找另一个失散已久的好兄弟,希望能重组他们的“三人帮”,然而途中却遇到了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

‘以无聊抵抗无聊’是烈日当空下的香港学生采取的生存态度,远在印度的年轻学生竟是同道中人,不过不要以为三个小伙子真是傻仔任人摆布,实质上以嬉闹行为抵抗印度填鸭式的教育谬况,当中还奉送热闹的宝莱坞歌舞。少见的印度式校园青春片,捣蛋中又不忘数落印度严重的阶级及自杀问题,《美国处男》式的无聊,《罗密欧与茱丽叶》式的爱情、《红磨坊》式的歌舞,一顿包罗美国味的印度大杂烩,无怪乎深得观众欢心,打破印度票房纪录,创下No.1 的骄人成绩。

7. 印度神片《起跑线》,为了让孩子上名校,父母倾尽所有!

第一时间跑去影院看种草已久的《起跑线》,其中反映的教育和择校问题简直和国内如出一辙。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对父母来说简直再熟悉不过,而电影中直指教育的一幕幕也带给我内心深深的触动。

整部剧用喜剧的手法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父母择校的故事,他们拼尽全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为他们不想让孩子跟他们上一样的学校,他们希望通过选择名校,让孩子能上升到上层社会!

1、名校教育就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吗?

《起跑线》英文电影海报写道:

The parents who will do anything to get their children into the right school.父母,就是那些会不遗余力,倾其所有让他们的孩子进入正确学校的人。

国内的现状也是一样,父母殚精竭虑都是为了一件事——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于是从选择幼儿园开始,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择校战争持续打响,真的是孩子的比赛,父母的赛场。

“读不了好的小学,就考不进好的初中,读不了好的初中,怎么去重点高中?重点高中的重本率可是95%以上,那上985、211还用愁吗?”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的,而且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农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

但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上了名校, 享受精英教育就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吗?

中文电影海报上有这样一句话:

即使变成自己讨厌的人,也要让孩子获得最好的教育。

片中折射出择校的困局,影片最终落脚在到底是要“起跑线”,还是要守住做人的“底线”。

电影的最后,父亲拉吉的一段演讲非常煽情:“你们想尽办法让他们进入这所学校,不是你们帮他们,而是他们帮你们。这个时代人们只重视孩子的能力,而不是人品。”虽然有人诟病说太过鸡汤,强行煽泪,但我依然觉得精彩无比。

我们常说要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孩子的能力非常重要,想象力、创造力、阅读力、社会适应力、情商、逆商、财商等等。但我们却不能忘记了美德教育,更不要忘记了,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孩子眼里,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这些人不缺能力,缺的是做人的底线。 作为父母,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这件事情上,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3、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就能赢得人生吗?

曾看过这样一个报道:一对大学教授父母,儿子4岁半上小学,19岁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后,儿子却终日在家吃爆米花和零食,什么事都不想干,终日闷闷不乐。父母现在整天发愁怎样才能让孩子振作并快乐起来。

他们的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却没有赢得人生。童年缺失了爆米花和零食,埋头学习,而今学位拿到了,父母给的任务完成了,人生却再也没有了方向和动力,爆米花就成了唯一的乐趣。

当然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所有的神童长大都会出现问题,孩子的成长之路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没有那么多的必然。

但我却想借此告诉父母,每个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

卢梭说:“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即应把成人当作成人,把孩子当作孩子。”

不要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像孩子一样生活。 我们应该允许他们用自己的节奏生长,积累实力,蓄势待发,方能赢得人生的长跑。

4、起跑线折射出我们到底爱的是什么?

《起跑线》带给父母很多启迪,更给予一场心灵的洗礼。 我们到底爱的是孩子的未来,还是望子成龙的虚荣心。

回忆我的童年,在我小升初的时候,妈妈想提前把我的户口转入舅舅家,这样就可以就近上学,直接升入重点初中。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特别不开心,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去那个学校。

妈妈说,那个学校教学质量好,校风好,你以后上重点高中的机会多啊!这样你就有机会上重点大学,毕业有个好工作。

可我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我不想入校后被人指指点点,说我是走后门来的。于是最终我不让妈妈转户口,毅然决然地去了家门口的普通初中。

学校里同学们会嘲笑老师,上课不守纪律,下课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但在这里,我却一直很清楚地知道我应该做什么,因为我心里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通过我的努力,考上那所重点高中。

对于重点高中的无限向往激发了我学习的斗志,于是我成了这个初中里为数不多的佼佼者,老师对我青睐有加,常给开小灶,最终我参加重点高中的提前招生考试,如愿以偿地考入了那所重点高中。

现在想来,父母给我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他们尊重我的选择,但我回想起来不由得为我的父母捏把汗。如果是果果要做出这样的选择,我的内心是否能强大到允许他去一个如此校风的学校,我可能会无比担心他学会抽烟喝酒打架。

而父母对我的无比信任让我顺利地在那所学校成长,我没有沾染任何不良习气,遇到任何的事情,他们都会告诉我,有他们在,一切都不怕。现在想想,好感恩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也要向他们学习,把这份信任给到我的孩子。

5、父母的格局和视野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那到底什么才是起跑线呢?在我看来,父母的格局和视野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明年果果也会面临择校,到底是在家门口上一个普通的公立小学,还是买学区房进入一所重点小学,亦或者耗费巨资选择一所国际学校。

当选择摆在我面前的时候,几年前的我也会无比焦虑,我生怕因为自己的错误选择导致孩子一生的不幸,那时候我无限地放大了学校教育的影响力。

在几年的自我成长之后,我现在全然放下了,或许我会选择公立小学,让果果去参加国内的高考,或许我们不会选择学区房,而会顺其自然。

因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个三角当中, 我不能改变社会教育,但我可以在我能力范围之内选择合适的学校教育,我会尽我所能做好家庭教育,那孩子的未来之路该怎么走就交给他自己。

作为母亲,我会努力地生活,用我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他。至于阶层,其实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因为我并不认为这是阻碍人发展的障碍,正如影片中的孩子们所唱:

“生命只有一次,可我有百种渴望,没有什么能阻止我前行!”

是的,我坚信: 我们的命运就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作为一直在家庭教育领域奋战的创业者,我无力去改变社会的大环境,但我可以借由书籍,把人生智慧传递给父母。

我相信,无论我们的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学校, 家庭教育都是最重要的。 成为智慧的父母,懂孩子的父母,是为人父母一生的职责!

阅读全文

与印度抢孩子电影叫什么名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05法国战争电影叫什么 浏览:33
有哪些电影女主叫安安 浏览:161
快看电影大全 浏览:22
俄罗斯电影为孙女报仇 浏览:666
巴里电影院 浏览:765
动画电影主题音乐 浏览:820
各类动画电影励志 浏览:808
超级甜爱情电影 浏览:379
19嘘禁止想象第一集电影 浏览:296
日本素人电影哪里找 浏览:333
从活着电影来阐述导演思维 浏览:556
国际索查电影播放 浏览:808
钢铁侠电影主题曲插曲 浏览:124
变脸电影美国完整版 浏览:599
国产老电影解说大全 浏览:544
2019动作美国电影 浏览:423
电影插曲小提琴独奏谱 浏览:486
成都金熊电影节 浏览:788
看成龙电影的老外 浏览:428
2019俄罗斯电影兄弟会下载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