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泰国有哪些不错的历史片
泰国的电影在中国的评价一直不高,不知道是历史原因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但有一部《暹罗王后》在中国还是表现不错的。
观赏感受
看这部电影是一个偶然,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是在一个无聊的下午躺在沙发上,一边咬着苹果,一边更换频道电视里画面飞快的闪现,直到暹罗王后片头出现之后,我被里面的画面吸引,才放弃了更换频道的打算。
观看这部电影首先要了解一下泰国的文化,这个片子我看过两遍,给人感觉非常的震撼,我知道的泰国电影在中国好评的没有几个,这部算是一个了。这部电影取景很美,把美丽的泰国拍摄的非常好,在刻画伟大女性的方面也比较独特,通过几个简单的事情就把一个伟大的泰国女性描绘得丰满与传神。公主在和别人面对爱情时,也和普通人一样在面对国家大义的时候作出了牺牲,泰国女性的善解人意和宽厚胸怀表露无遗。
㈡ 《尖峰时刻2》1600 字的影评。 认真的进来 我所有悬赏都在这了
《尖峰时刻》原剧和续集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使很多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那是中国功夫的神奇作用。殊不知,成龙对该片的最大不满,就是它将原本精心设计的武打戏切得零零碎碎。在成龙主演的港产片中,我们能看到整段的精彩武打;然而,这些影片在北美市场上票房平平,而好莱坞为他度身定做的《尖峰时刻》大受欢迎,但同时在亚洲市场却无法让人雀跃。这说明了《尖峰时刻》是一道美国化了的中国菜,甚至说它是貌似中国菜的美国菜也不为过。成龙的明智在于他愿意用好莱坞“配方”来调制他的独特“原料”,尽管他当初对这种做法并没有信心。
扬长避短,尝试新路子
成龙非常聪明,他深知自己在亚洲电影市场上的大哥大地位,并不能保证他打开好莱坞的另一片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他曾有过独闯好莱坞惨败而归的经历。即便是靠《红番区》扬名美国后,他上晚间的综艺脱口秀仍被排在二线明星的出场位置,在一番“全球最大的电影明星”介绍词后,跟在一个半红不红的电视明星后面。他知道,他的“佳肴”需要用好莱坞模式来重新包装。
在这一波攻打好莱坞的华人明星中,成龙似乎是对自己的短处最有自知之明的。最明显的例子是英文不够好,这对于吃演戏这行饭的应该是致命伤。综观打入好莱坞的外国演员,从英格丽·褒曼,到朱丽叶·比诺什,甚至同以拳脚打天下的尚格云顿,哪个不是操一口流利的英语?而这批华人演员,语言能力似乎一个比一个蹩脚,恕我直言,在美国影院里听起来真是让人起鸡皮疙瘩,还不如像章子怡那样索性讲中文,配英文字幕。讽刺的是,前一批打入好莱坞的华人演员,如陈冲、邬君梅等,英文都很棒,但星运却不及现在这一波。英文好不一定是成功的前提,但既然要在人家的地盘上干出点名堂,熟练掌握他们的语言应该是必备的技能。
李连杰在英文片中很少开口,一旦讲话,台词也很简短,但这种高仓健式的沉默扮酷用得太多就会失去效果,使得那些脑子不转弯的观众都意识到,这原来跟人物个性无关,而是演员的语言能力使然。周润发的麻烦更大,因为他属于演技派,不能靠拳打脚踢征服观众。似乎僵硬的英语还不足以颠覆一项演艺事业,他选择了《安娜和国王》这部注定鸡蛋撞石头的影片。影界谁不知道,尤伯连纳塑造的泰国国王早已深入人心,恐怕让泰国国王亲自来演也无济于事,如今周润发重新演绎,就好像请一位韩国美女来重演黄婉秋的《刘三姐》,从一开场就会受到观众的排斥。
成龙则不同,他非但不回避自己的语言问题,而且把它融在戏中,使英语不流利成为所塑造人物的一项特点,甚至变成笑料的基础。在《尖峰时刻2》中,他的嘴被贴上胶条后,支吾着让黑人搭档救他,胶条撕下他问搭档:“你听不懂我的话吗?”搭档回答:“没人能听懂你们的话!”事实上,在该片中,除了那个演幕后老板的坏人,几乎没有人讲规范的英语,有粤语式英语、普通话式英语、黑人式英语、西班牙语式英语——还有黑人式粤语,交杂起来的确有点好笑。据说在片场上这种八国洋泾浜现象还引起不少沟通麻烦哩。
形成成龙的幽默武打风格的,主要是无声片时代的哑剧表演,如巴斯特·基顿的电影,但此类风格离喜欢玩深沉的现代人稍微有点脱节。怎么办?搭配一个如同唱饶舌歌的黑人喜剧演员,那刺耳的尖嗓子和损人的语言跟成龙谐趣而近乎优美的动作戏竟然水乳交融。让一个当惯男一号的动作巨星跟一个只会耍嘴皮子的小丑平分秋色,这绝不是一项容易的决定,尤其是那个小丑拿2000万片酬,而你只赚1500万(成龙能用于心理平衡的事,是银幕上他的名字排在塔克之前)。
好莱坞编排模式,美国式种族玩笑
成龙和塔克的搭配如同一帖歪打正着的秘方,一旦威力发挥出来,每次调制似乎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尖峰时刻2》的剧情很简单,即便是该片的忠实影迷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故事只是用来晾衣服的绳子,是铁丝还是尼龙绳并不重要,只是衣服好看就行。这些吸引人的“衣服”是什么?
塔克对成龙说:“我要把你一拳打回明朝!”
成龙对塔克说:“我要把你一脚踢回非洲!”
以上两句台词出现在影片中两处不同的地方,但它们集中体现了该片的幽默风格和生财之道,即种族笑话。种族笑话曾经是美国喜剧的一大派系。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各个族裔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许多人对来自落后国家或初来乍到的移民心存歧见,于是在蓝领阶层便衍生出善意或非善意的玩笑,如嘲笑波兰人脑子笨、意大利人没心眼、亚洲人矮小古怪等。六十年代民权运动兴起后,主流社会越来越排斥这类偏粗俗的幽默,把它们看成是种族歧视的一种表现。
然而,压制不等于绝种,因为产生这种笑话的土壤依然存在,而且越是压制,笑话的效果越好。近年来,有人开始用擦边球的方式重新振兴种族幽默(严格说是种族嘲弄或种族谩骂),主要是以一批黑人相声演员骂白人(有时也骂黑人自己)为特色。他们的推理是:白人骂黑人属于种族歧视,但属于少数民族的黑人骂别人就不能算种族歧视。
《尖峰时刻》的主创人员找到的秘方就是:让在美国社会同属少数民族的亚洲人和黑人互相搭档,互相笑骂,把那些常年流传于民间却无法登大雅之堂的笑话安然无恙地搬上银幕。美国著名影评家罗杰·伊伯特告诉笔者,该片中任何一个类似上述例子的种族笑话,若出自白人之口,这部影片根本不可能通过电影公司的内部审查,他也惊叹居然华人对此没有反响(既然片中台词多数给了塔克,自然黑人嘲笑华人比华人嘲笑黑人更多)。有相当多的主流媒体均对塔克的“损人”幽默表示反感,但影迷大众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塔克和成龙之间的“互损”并没有敌意,更像是一对老夫老妻在拌嘴。
如果说塔克“损”华人尚能作此解释,那么他对白人的攻击可谓极端恶毒。如他的犯罪阴谋理论是:“每一桩犯罪案件背后,都暗藏着一个有钱的白人。”如此明显的“逆向种族歧视”言论,不仅真实地反映了某些强硬派黑人的心理状态,同时也有自嘲的成分。物极必反,当一种有理的论点走到极端,它便会显得荒谬。塔克在赌场那段戏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为庄家没有给他一千元的筹码,他大骂庄家种族歧视,并把自己提高到曼德拉和马丁·路德·金的高度。最好笑的一个细节是,他斥责为什么整个赌场没有黑人表演或黑人文化的东西,庄家说他们请了歌星莱昂内尔·里奇,塔克反驳道:“里奇不能算是黑人!”(原因是,里奇的歌曲颇受黑人以外大众的喜爱。)
可以说,塔克的角色讨人嫌是故意的,因为只有把他的言论推向极端,被嘲笑的人才不会真的生气,谁会跟一个疯疯癫癫的人生气呢?从戏剧的角度讲,塔克的不可爱和成龙的可爱相互反衬,若没有塔克喋喋不休地损人,成龙的表演会变成个人武术专场(尽管大家都对他表示欣赏,但无奈他们属于小众市场);若没有成龙,塔克的刁蛮更像是狂人痴语。
影片的人物搭配模式还反映在章子怡和拉丁美女桑切斯的打斗戏中,这种类似《霹雳娇娃》式的套路无疑很讨男性观众的喜爱。至于章子怡挥腿踢塔克,更多是为了喜剧效果——一个小巧玲珑的东方女性把一个大个黑人打得晕头转向,连塔克自己都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当然,武术爱好者希望看到更多章子怡和成龙的打斗戏,但那样的话影片又会走进小众路线(对美国市场而言)。
说起章子怡,她在该片中的扮相非常酷,在动作片反角中可算是成功的形象,未来可以成为一个绝佳的邦女郎。但对于一个想摆脱巩俐阴影的女星,她的台词处理简直就是巩俐的翻版。
《尖峰时刻2》没有什么艺术性可言,但它在套用好莱坞商业片套路的过程中,迂回地采用了被禁止的种族笑话,巧妙地从美国种族政治中渔利。这种特性使得它赢得了一大批北美市场的观众,但也无可否认地削弱了它在大中华市场的魅力。
㈢ 《安娜与国王》是真实的故事吗
《安娜与国王》是真实的故事。本片根据史实改编而成,是一部场面浩大的浪漫爱情电影,重新诠释了寡居的英籍女教师安娜里欧诺文以及暹逻(或十九世纪泰国)国王之间著名的爱情故事。
故事讲述了里欧诺文太太在抵达泰国之后,立即遭遇难以克服的障碍。她是个带着稚子的年轻寡妇,必须适应在传泰国社会中的地位,同时负责教育孟卡国王的五十八名子女。
《安娜与国王》改编自1944年出版的玛格丽特兰登(Margaret Landon)著作《安娜与暹罗王》。
1862年:安娜在新加坡教书。当时她守寡,育有一儿一女。在暹罗驻新加坡领事的推荐下,带着儿子路易赴暹罗,教导皇家子弟和女士英文,月薪100美元。
1867年:安娜赴美国度假,之后再也没有回暹罗。
1868年:蒙库王驾崩,15岁的朱拉隆功王子继位。
1870年:安娜已定居美国,在《大西洋》月刊发表第一篇文章“在暹罗王宫的英国女教师”。之后陆续发表一系列文章。
1915年:安娜在加拿大蒙特里逝世。
1944年:玛格丽特·兰登出版《安娜与暹罗王》。
(3)泰国国王的电影扩展阅读:
“总是让人吃惊的是,有意义的时光总是只占生命的一小部分。经常是,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过去了。”“即使它照亮了未来,并让人无法忘记那个主人公。”“安娜,就是这样照亮了暹罗。”在影片结尾朱拉朗康王子这样独白。
英国妇女安娜受国王蒙空聘书前往暹罗做宫庭教师。由于东西方文化及各自性格上的差异,她与国王的子女乃至国王本人时有冲突,安娜屡次欲走。但是随着了解的加深,安娜获得了王室的认可并与国王蒙空互生情愫。
影片中安娜代表着西方文化,而她所处的暹罗人物环境则代表了东方文化,因此整部电影穿插着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冲突。
国王蒙空聘请安娜作为王族子弟的教师,让西方文化深入到宫廷内部,这一点足见蒙空学习西方的决心,也是安娜能够忍受文化冲突而留下来的支撑力量。毕竟安娜所教的是暹罗将来的继承人,而事实上,安娜的西方教育对朱拉朗康在他继位后所推行的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安娜其人,充满了自由精神,是勇敢坚强的女性代表,也是智慧的人,令高高在上的国王蒙空也佩服的英国女人。
从这部电影中,不仅能够了解东方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而且可以从一系列的东西方文化冲突中认识到文化的差异冲突,也进一步认识到摒弃文化中心主义、消除文化歧视和偏见、对异文化的包容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㈣ 电影名字
王后秘史
《王后秘史》是泰国最新一部史诗式影片,以16世纪中叶泰国的一场宫廷政变为中心,生动地表现了古代泰国的暹罗王室的故事。该片讲述的是:1547年,西班牙勇士菲尔南多·德伽玛来到东方寻求财富,不幸落难,后受暹罗国王赏识,他和士兵阿东一起成了国王的贴身护卫。国王御驾亲征期间,王后苏达猜与情人潘的私情与日俱增,因怕私情暴露,王后决定让自己的情人登上王位,于是他们开始策划一场惊心动魄的阴谋。王后毒死了国王并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推举潘为新国王。为了铲除异己,王后开始疯狂地杀戮,连菲尔南多和阿东的家人都不能幸免。就在罪恶即将得逞之时,菲尔南多的援军来到,惩治了这场阴谋的始作俑者——王后苏达猜,使得王国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好莱坞新版“艳后”
PS:阿育王里是没有太子一说的,而且是阿育王是被他母亲逼走的。片中段落时阿育王和公主的爱情,与楼主说的不符。
㈤ 泰国有哪些值得推荐的战争片
谢邀!感谢关注奥斯卡,与你一起分享电影的乐趣。
4、《烈血暹士》
十八世纪暹罗军压境进犯,大城王朝岌岌可危。小小村庄的Bangrajan人民螳臂挡车,多番力抗强敌大军……
很原始的国战,不过倒也拍得真实……好多血肉横飞,摆酷倒也可以接受。
5、《泰王纳黎萱》
泰国出品的历史/战争史诗片,该片在泰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目前已经拍到第六部了。Naresuan国王是泰国人最尊敬的伟大国王,他的事迹流传广泛,这是泰国最好的史诗素材,也是增强泰国民众民族自尊心与爱国精神的最佳历史人物。
㈥ 周润发演的泰国国王的电影叫什么
安娜与国王 Anna and the King (1999)
导演: 安迪·坦纳特
编剧: Steve Meerson / Peter Krikes
主演: 朱迪·福斯特 / 周润发 / 白灵 / 汤姆·费尔顿/ Syed Alwi
类型: 剧情 / 喜剧 / 爱情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泰语 / 法语
上映日期: 1999-12-17
片长: 148 分钟
又名: 安娜与暹罗王 / Anna / Anna et le roi
㈦ 电影《安娜与国王》中,泰国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样的,相当于当时中国的哪个时期。。国王为什么要请一个外国
相当于清末 当时的泰国周边的缅甸 越南 老挝都已经被西方列强殖民统治了 泰王希望通过学习西方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