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 | 白日梦想家
为了写这篇影评,我前前后后,快进快退又看了三遍。惊喜的是每次都会发现一些之前未曾注意的关键帧和前后关联的细节。所以好电影就像好书一样,值得一看再看。
《白日梦想家》,英文名《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我觉得中文翻译挺好的,没有直译,但很好的表达了电影主题。电影中,我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我们当中的大多数。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却似一个个盒子人,水泥大厦、几十平的房子、四四方方的办公桌...一个个盒子限制了我们的生活空间,也限制了我们的思维空间。
慢慢地,我们失去了生活的激情和想象力。也慢慢失去了儿时的梦想,快乐和勇气。我们只能从自己构想的“白日梦”里惋惜过往、憧憬未来、寻求当下的安慰。
然而这部电影让我鼓起勇气,积极面对未来的不确定。也让我理解生活的本质,重燃生活的激情。
在生活面前,我们都是弱者
电影一开始,男主在婚恋交友网站上注册账号,准备为暗恋许久的女主发个“笑脸”。但是不知道多少次鼓起勇气,又放下鼠标。经过无数次心理挣扎,最终鼓起勇气,结果系统显示:发送失败。
这个场景是不是似曾相似呢?很多时候,我们想做一件事情,但是总是下不了决心,畏首畏尾,始终都没勇气跨出那一步,错失了最佳时机,也错失了最佳的人,我们捶胸顿足,悔恨当初......
而当我们真正鼓起勇气去面对,发现事情也没想的那么难, 很多时候,吓死我们的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我们自己 。
男主的注册信息不完善,所以没法给心仪的女生发送“笑脸”。个人信息中有一栏:去过的地方,做过的事。男主这一栏的信息空空如也。因为在男主看来,他的生活平淡无奇,除了每日按部就班的上下班,并没有什么惊艳的“骄人事迹”可写的。
我们是不是也是一样呢?我们为了养家糊口,一份安稳的工作,忙忙碌碌却又碌碌无为,循规蹈矩却又胆战心惊,每一天都只是前一天的简单复制。
在生活面前,我们都是弱者。是顺从还是战斗,这是一个 人生选择。
起初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男主在一家工作了16年的《LIFE》杂志社当胶片洗印经理,每天都在漆黑的工作室里洗胶片、选照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繁忙的工作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他只能通过每天的走神,不分时间地点地自由发挥做他的“白日梦”,以寻求一丝慰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实男主年轻时也是一个文艺青年,爱冒险,勇敢,有创意。他的滑板技术精湛,在冰岛那段山路速降简直帅到爆。他年轻时留着一个朋克头,喜欢摇滚,也曾疯狂。他曾经梦想过自己的生活,就是充满冒险,充满挑战,无拘无束的生活。可是一切在他17岁时戛然而止。父亲的去世,生活的重担压在他身上。作为家中长子,父亲去世的第三天他不得不去“约翰老爹快餐店”打工,从此他不得不放弃自己曾经热爱的滑板、摇滚,还有梦想。在“面包”面前,“理想”显得一文不值。
我发现人总有一种倾向就是觉得自己是那个“特殊”的一位,就好像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特别是小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认为自己可能就是某个“天选之子”,必有某种未被发现的超能力。我们时常想象自己有孙悟空的72变,葫芦娃的隐身技能,我们天马行空的想象着在现实生活中未能如愿的虚幻的世界,我们还盼望着某一天真的理想照进现实,梦想成真。有股神秘力量的出现,最终证明“我”的独特和唯一。
小时候我们不仅爱做白日梦,我们也敢于尝试,敢于冒险。那时候的我们眼里没有经济压力,没有危险,没有因果关系,只有眼前的快乐和满足。那时候的我们无拘无束,充满了无限可能。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和一次次白日梦的落空,我们慢慢明白,“我”不仅不是什么“天选之子”,我甚至就是那最不起眼的一位,在和同龄人的比较中我们也时常倍感自卑。我们慢慢接受了这个物质和现实的世界,我们也学会了各种物质和现实。
但是人生还是要有梦想的,如果人生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差别?
生命的精髓,生活的本质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用胶片相机的摄影师越来越少,甚至杂志社也面临线上化的巨大冲击。公司即将被并购,杂志需要做最后一期的封面,而封面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找到狂野摄影师尚恩(西恩·潘 Sean Penn)的一张“生命的精髓”的25号胶片。为了寻找到这位摄影师,男主在女主的一首歌曲《控制中心呼叫汤姆少校》的鼓励下开始了一段惊奇、冒险又唯美的历险之旅。
Space OddityDavid Bowie;Kristen Wiig -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而这段寻找摄影师的惊险之旅是本部影片的亮点,鲨口逃生、火山喷发、喜马拉雅脚下的基地组织,九死一生,勇往直前。大海、火山、冰原、喜马拉雅山……一幅幅大自然的纯净画卷在眼前展开,在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也不得不感叹人类的渺小。
男主开始把白日梦真正变为现实。他不再唯唯诺诺,他开拓视野,冲破艰险;他看见世界,身临其境;他贴近彼此,感受生活。他真正理解了《LIFE》杂志的座右铭,也找回了“生命的精髓” 25号胶片。
在喜马拉雅之巅,当男主找到摄影师并看见稀有雪豹时,而摄影师却迟迟不按下快门捕捉那千载难逢的机会。摄影师解释说:“ 如果我喜欢一个时刻,我不喜欢相机让我分心,我只想沉浸在那个时刻,享受当下,享受现在。 ”
而最后一期杂志出版时,封面正是男主认真观看胶片的照片。我想这最后的照片一方面表达了摄影师对男主一直以来对《LIFE》杂志勤勤恳恳付出的感谢,一方面也诠释了生命的精髓即享受当下,享受现在。
享受当下,享受现在。不是按部就班,得过且过,碌碌无为,而是拿出勇气,大胆走向未知,去真正体验丰富多彩的人生。 我想这就是影片所要表达的生命的精髓或生活的本质吧。而男主最后一段冒险经历,也很好诠释了影片主题。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重复《LIFE》的座右铭:“ 开拓视野,冲破艰险;看见世界,身临其境;贴近彼此,感受生活;这就是生活的目的。 ”愿这也成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拿出勇气,勇敢的走向未知,享受生活,享受现在。
㈡ 《白日梦想家》表达了什么
表达梦想并不遥远,只要你勇敢去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白日梦想家》是一部故事结构并不复杂但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具有浓郁的喜剧色彩和日常生活气息,通过荒诞的喜剧情节引发观众的思考。本文将从影片的叙事结构、情感表达、表现手法这个三个方面来分析这部影片的与众不同和带给我们的启迪。
《白日梦想家》中的爱情线带有浓烈的奇幻氛围,导演在影片中不断穿插沃特想象中的画面,增强了影片的喜剧效果,更体现了影片的浪漫色彩。
正是沃特的无厘头的想象,推动了他和谢莉尔的爱情,让影片中的爱情线变得曲折离奇,在欢笑和误会之中展现了爱情的多姿多彩,让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对爱情有了更深的感悟。
影片评价
看似没有高潮的平直方法,令你感受到这个男人的人生主调,这便是一部好莱坞电影给你的感觉,你明知道这是以一个最大的白日梦来掩盖你平常发的小白梦,你仍然觉得感动。
㈢ 关于电影《白日梦想家》
被朋友推荐看了电影《白日梦想家》,之所以说被推荐,因为我这人,总是喜欢先被动再主动的去进行一些事情。举个例子,自己想看书了,从不会自己主动找书读,而是请一些比较可靠的朋友推荐书籍,然后再从推荐的目录中筛选出自己可能中意的去尝试。其实,说白了,一是懒二是不想担责任。一般啊,都是会攒上几个推荐之后才去尝试,但为何这次朋友一推荐我就立马屁颠屁颠的去看了呢?还是被电影的名字所吸引。
白日梦想家,我常常做白日梦但从没想过成为梦想家。这里如果断句为——白日,梦想家 的人,请绕道,暂时不讨论如何白日哈。接着说,白日梦。大多数普普通通的人,在年幼或者年少时,应该都有过白日梦。梦想自己成为超人,梦想自己成为白马王子等,反正应该都朝着与众不同能力超群的方向梦想,相信没人成天梦想成为一个loser。但这个白日梦一般到了成年,做的人就很少了。能像《白日梦想家》男主这样,年过四十还继续“走神儿”做白日梦的奇人也是不多见了。四十多岁,未婚,无房无业,只剩下白日梦,大半生都没有一件值得记录的事,甚至连在婚恋网对自己心仪的女人“点赞”的勇气都没有,看着实在是让人心酸。就是这样的人,因为机缘巧合,竟然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体验了别人一生都完不成甚至不敢想象的事。
以25号底片的追逐为线索,男主被迫经历了跳飞机,斗鲨鱼,火山爆发,攀登喜马拉雅等惊险刺激的高难度挑战。一路追逐肖恩,骑车追,跑步追,滑着滑板继续追。这里要特别说一下,男主手绑石头滑滑板转弯飞驰的画面实在是美哭了。这画面中的男主,哪里还是一个只做白日梦的废柴,这分明就是一个朝着自己梦想自由飞翔的梦想家啊。此刻,已经没有什么能阻挡男主的,男主就是要找到25号底片,就是要找到肖恩。
但问题还是来了。当男主在喜马拉雅山上遇到了心心念念的肖恩,那个送自己钱夹,自己崇拜多年的偶像时,才发现25号底片就在自己身边。男主这一路狂奔,似乎是鬼使神差。一生白日梦,一周就完成,也是奇了。电影我看到此刻,我是呆住的。这算什么,我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你,本意为实现梦想,却发现是自己闹了乌龙,你逗我吧。好在肖恩是大boss,给出了这一切的意义——享受当下。 Sometimes I don't.If I like a moment...I mean,me,personally...I don't like to have the distraction of the camera.Just want to stay in it.Yeah,right there. 男主追逐的路上,内心是快乐的,追梦的路上无所畏惧,享受追梦的感觉,就是意义。
感谢肖恩给出的意义。男主之前一直是个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的小人物,工作努力从未出错,但因刊物网络化的趋势,男主的失业不可避免。肖恩选择用男主挑选胶片的画面作为刊物的最后一期封面,也是在感谢肖恩,纪念这一代人的付出。电影结尾,男主也因为这一路的冒险之旅,回归到现实生活后找到了自我,终于结束了白日梦,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有勇气拉住心意女人的手,也算是happy ending。
其实,结尾的感情戏略微让人出戏。但还是学习男主,感谢肖恩。这电影,确实让我这个白日梦患者,开始想推掉所有借口,向前迈出一步,追逐一次,寻找自己生活方式,活的精彩起来。还有梦,人没僵,就算有救。
最后,感谢电影所阐述的生活意义: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this is the purpose of life.
㈣ 哪部电影中的景色,让你产生了「说走就走」的冲动
1.《海蒂与爷爷》
瑞士,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的夏天,一大一小两个身影。漫山遍野的花草,连绵不断的阿尔卑斯山脉。大自然流露出来的就是人与生俱来的爱与善意。看到这幅景色,就不断的告诉自己返枝,也要去一次,站在无人的旷野里,做一次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