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哪些中国人在日本影视剧中扮演了比较重要的角色
现在周围的很多年轻人都喜欢二次元的文化,喜欢追日本的动漫,喜欢日本的动画电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去日本留学。我们有很多比较有名的电视剧,都在日本播放,像《甄嬛传》《延禧攻略》,在日本受到很大的欢迎,很多日本的年轻人喜欢追我们的一些影视作品。有很多日本演艺圈的艺人甚至来我们这里发展,在各种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里出演日本人,确实有他们本土人出演,那些影视作品变得更加的真实,也更自然。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志玲姐姐,也就是林志玲也曾经在日本的一部影视剧作品中出演了很重要的角色。2010年林志玲在日本影视剧《月之恋人》中饰演了刘秀美。
B. 中国留学生在日本 的电影
不是电影吧,是一部长篇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一共10集。说的是上世纪90年代(1995年前后)日本留学生的故事。
本人2001年留学,个人感觉纪录片制片人为达到收视率,博得关注,特意取材的留学生都比较特殊。另外,近几年媒体强烈炮轰这部纪录片的真实性。第一集主角韩松,30多岁的已婚青年(30好几又有家庭放着国内好工作不干来日本图什么?如今他们人在新宿居酒屋拉客,去年年末在新宿看见他了),他的生活是最苦的。他为什么苦?估计除了自己生计以外还要养活国内的老婆孩子。4.5贴的小房子我也住过,绝没有他的那么寒酸。相反陈麒的生活更真实,上学,打工,回家开电视,喝饮料。
王尔敏,一个人来日本还哭鼻子,跟踪采访半年后就不再采访了,很简单。王尔敏考上可千叶大(很不错的国立),住的是留学生宿舍,估计还能拿到奖学金(那时候国立大学留学生少),这么好的条件不会博得眼泪和同情。
C. 鬼子来了的电影在日本的影响
时隔19年,再去看姜文的电影《鬼子来了》,依然能够感受到它震撼人心的力度。
不去说电影的拍摄手法,不去说它的摄影技巧,单说其内容,就足够令人震撼。透过那些荒诞而幽默的画面和对白,实际上姜文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深入骨髓的警醒。
命途多舛的经典力作
为了更好地将一部完美的《鬼子来了》,姜文的电影拍摄透支了,原本投资预算在2000万元,可是,电影拍摄到最后,超出预支30%,也就是说,电影的拍摄成本在2600万左右。
然而,耗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绞尽脑汁的姜文,拍摄好电影,却卡在了送审的那一关——被总局“枪毙”了,理由很简单:影片的立场有问题!
总局当年的回复是这样的:影片一方面不仅没有表现出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中国百姓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反而突出展示和集中夸大了其愚昧、麻木、奴性的一面。
然而,是否真如总局所说,影片真的夸大了百姓的愚昧、麻木和奴性呢?显然不是!
“裤裆藏雷”、“手撕鬼子”之类侮辱观众智商的电影都能平安过审,为何这样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反而受尽波折,差点夭折?
为了让电影能够面世,当年姜文耍了个“小滑头”,在未通过审核的情况下,姜文在2000年4月份,私自将影片样片送往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参赛,一举引起世界的瞩目,还获得了当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但同时也引起了总局的反感,发文要求《鬼子来了》的3家制作公司从戛纳电影节上撤回该影片。
到了2002年,影片在日本正式公映,公映前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日本五大暴力集团曾发传真到影片的发行公司,警告发行公司,说本片一旦在日本放映,参与该片拍摄的日本演员将不能保证安全。事实也是如此,《鬼子来了》在日本上映之后,一度让电影院陷入混乱。
观影者不同的情绪碰撞,恰好证明其伟大性,一位日本影评家说:鉴赏后的混乱正是名作的证明!
事实也证明,《鬼子来了》的经典,截止目前,豆瓣接近40万人参与打分,评分9.2分,一直就没有跌出豆瓣TOP前50。姜文在2001年还凭借此片获得法国文化奖。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好的电影也是如此,时间是检验一切的标准,大浪淘沙之后,《鬼子来了》依然屹立不倒。
藏在镜头下的荒诞与冷幽默
电影取材于作家尤凤伟的小说《生存》,但经过改编之后,融入了大量姜文的风格。在拍摄过程中,姜文的确抛弃了原小说“军民奋勇抵 抗侵略”的主题,更加注重提炼和鞭挞“农民愚昧”和“战争荒诞”的一面。
电影台词幽默而充满节奏感和爆发力,荒诞的画面在电影里俯拾即是:
譬如说开始被抓的日本军人花屋小三郎一心求死,自诩为日本武士卫道者,实际上弄到最后却只是个种庄稼的农民,大义凛然慷慨赴死,最后却胆小如鼠,为了活下来,不惜卑躬屈膝。
再譬如说,花屋小三郎让翻译官董汉臣教自己骂人的话,意图刺激俘虏自己的村民,从而杀掉自己,“舍身成仁”,而汉奸董汉臣却教给了他讨好的话,话语的不对称形成了强烈的反讽意味。
当花屋小三郎一脸凶相说着“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观众笑了,但是,更多的却是一种荒诞的感觉。
讽刺农民愚昧的画面也比比皆是,但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最后姜文饰演的马大三砍杀日本俘虏后游锋即将被枪毙的画面。
围观群众的笑声里透着的麻木、冰冷让人感到窒息。恰如此前谈及刽子手砍头的桥段时,民众的看戏心理。看到同胞被杀头,他们的反应是什么?是“欢声一片,看刘爷使刀,如饮美酒!”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这种民众的愚昧与麻木,被称之为“看客心理”。
为什么姜文要捡民众的“软肋”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还有可能背负骂名的事儿?
在接受采访时,姜文曾有一段话很令人深思,他说,鲁迅对自己民族与文化中某些问题进行讽刺与挖苦,这也是充满了爱的。他为什么不挖苦日本去呀?因为他是想让中国这“脖没了,比日本强了,这是最大的爱国。反过来个别人为了自己的私欲违心地故作赞扬歌颂状,而不让人们看到问题的实质,那就像我们片子中的翻译官董汉臣一样了。
时代在进步,但有些伤疤不能忘
人是容易健忘的动物,“好了伤疤忘了疼”就是这个道理。
姜文在谈及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时也曾提到过,其实他对日本人的印象不错。1982年姜文在上中戏的时候,班上也有不少日本同学,并且和他们的关系都不错。他们绅士、健谈,还和中国同学谈起了恋爱,这和姜文印象里的日本人大相径庭。
他们不该是小时候电影里的松井之类奸诈狡猾的丑恶嘴脸吗?他们怎么能够神山晌这么温文唯散尔雅,让人依依惜别,恋恋不舍?
可是,随着对日本文化的不断深入了解和学习,姜文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也想通过影片告诉观众一个事实:面对恶人,我们不能无端地报以善良。面对这些已经发生的事实,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避免这种事再发生。
恰如电影里的马大三,他以为自己好吃好喝对待花屋小三郎,他理应讲道理,给自己粮食,即使不给粮食,也应该讲道理,不应该对自己拔刀相向。但现实很快就甩了他一大耳光。
花屋小三郎的上司确实履行了诺言,给了他们粮食,但其动机却不在于此,而是要通过押送粮食,将村民聚集在一起,狂欢之后一举歼灭,用心何其险恶歹毒。那些表面上的和平,那些藏在音乐背后的阴暗如同潮水,瞬间湮灭人性。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日本已经投降了,可是日本军官还是对挂甲台的村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杀戮。
战争已经结束了,没有人不痛恨战争。二战中被屠杀的600万犹太民族,南京大屠杀中惨死的中国同胞……战争的无情人人都知晓,但是,谁又能保证不会再有战争?
至今依然有许多人本人不愿意正视历史,直面真相,否认历史,依然在狡辩,这大概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D. 有谁知道中国有什么电视剧或者电影出口到韩国和日本并受到欢迎吗
leslie是第一位打入日本和韩国市场的中国明星,横扫亚洲,他主演的电影在日韩都很受欢迎。
香港电影通信(日本影评人协会)是由篠原夫人创办的,是日本关于香港及亚洲电影最具权威的出版物。夫人本人是一个狂热的香港影迷。多年前她在逗留香港期间观看影片《阿飞正传》后对此片一见钟情,于是买下了其版权在日本放映。她对这部片子的热情令她决定成立一个电影放映公司,并向香港电影通信的会员介绍香港电影。
1993年,他们正式开始通过投票选举出最佳香港影片、最佳男、女主角及最佳导演,并由香港电影通信公布投票结果。协会会员从当年放映的影片中选出最佳演员(投票于当年十二月份进行,结果于次年一月份公布),会员每人只可投一票。基本上每年的最佳演员都由Leslie获得:
93年:凭《阿飞正传》夺魁(协会成员3000人);
94年:凭《霸王别姬》夺魁(协会成员4000人)
(实际上《霸王别姬》1994年才在日本正式放映,但1993年曾在东京电影节上放映,因而也入了93年的候选名单)
95年:凭《霸王别姬》夺魁;(协会会员5000人)
(由于此片94年在日本正式上映,Leslie自然又获得了最佳演员称号。这部影片在日本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创下了有史以来曾在日本放映的亚洲电影新纪录。)
96年:凭《金枝玉叶》夺魁;(协会会员7000人)
97年:凭《风月》夺魁;(协会会员9000人)
98年:凭《春光乍泄》夺魁;(协会会员12000人)
2000年:凭《星月童话》夺魁;(协会会员16000人)
2001年:凭《流星语》夺魁;(协会会员17000人)
2002年:凭《恋战冲绳》夺魁;(协会会员18000人
以上和下面都是日本fans的介绍,然后翻译过来的:
其实Leslie八十年代后期在日本就已很红了。那时他的《英雄本色》、《倩女幽魂》都已在日本放映过,还有92年的《阿飞正传》。到《霸王别姬》上映后,他在日本更是红透了半边天。
95年,他凭程蝶衣一角获得过日本影评家协会评选出的最佳演员。日本影评家协会是由日本著名电影评论家水野晴男创立的,成员全部由最具声望的一流影评家组成。《霸王别姬》同时还获得了最佳外国影片奖及最佳导演奖。此外,它还在国际上获得许多的其它奖项(恐怕Leslie自己都忘记了这些奖项)。其实当年《倩女幽魂》也曾在欧洲获奖。
此外,Leslie已经连续六次被评为最佳男演员,这个记录不可能被打破:92年的《阿飞正传》,93和94年的《霸王别姬》,95年的《金枝玉叶》,96年的《风月》,以及97年的《春光乍泻》。他甚至在最佳女演员评选中名列第七!很长时间以来,他演了许多好电影,但是直到《春光乍泻》,他的魅力摧毁了观众,使他们难以自持。
他77年出道,80年代走红,不仅深受本埠歌影迷的爱戴,更以其独有的魅力征服众多韩国FANS。他出演的《英雄本色》《倩女幽魂》《白发魔女传》《阿飞正传》《霸王别姬》等影片都给韩国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汗死....其他人的我不知道,对于这个到有点了解,只知道leslie主演的电影在日韩很火暴的
E. 电影《八佰》宣布日本定档,日本为何会引进这部影片
这其实要从《八佰》这部电影的背景来说明,淞沪战争中我们是失败了,日本还是赢了。
另外,电影中描绘的租界地的中国人基本上都是软弱的,隔岸观火的,这符合日本描绘的新中国之前的中国人的形象。所以说日本为什么引进这部片子的真正含义,让我们不禁感到心寒,而且匪夷所思,但这仅仅是小编的自我感想。
电影《八佰》宣布今年11月12日在日本上映,并发布预告,侵华战争却变为《中日战争》。
这部电影确定在日本上映后,在宣传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片中将原本是侵华战争改为了中日战争,而侵华战争和中日战争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完全就是扭曲事实,日本人再一次不敢面对过去。虽然变为了中日战争,但是这已经没有办法更改,这部片至少让日本人有机会从中国人角度上去体会这场战争的残酷,让日本的青年知道他们曾经的恶行。
侵华战争可以改为中日战争,至于内容的删减,我们就不得而知,因为现在还没有正式的播放出来。他会不会对大部分内容进行篡改呢?我想是不会的,既然他从中国这里买到了版权,就不会恶意的剪辑,不然的话,我们有理由去法律中找回自己的合法权益。
回到电影话题,虽然我不看好《八佰》在日本上映,但这不失为文化交流的一种尝试,尤其在讳莫如深的二战历史中。可以让日本的青年看到什么是中国力量,什么是中国的战士。让他们学会战争的残暴,学会珍惜和平。
F. 在日本的中国人 电影
= =!像《新宿事件》。。。(就是成龙演的)
但你一说“女的说是神仙”。。
我就迷茫了。。
-------------------------------------------
------------------
讲的是中国人偷渡到日本的故事。。。
成龙去日本就是去找他的女朋友。。。
后来遇到了另一个中国女孩,是个酒吧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