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亚洲电影 > 韩国电影和尚的欲望

韩国电影和尚的欲望

发布时间:2024-01-08 00:40:54

1. 春夏秋冬又一春

应了某位读者的提议,来介绍一部不错的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

电影是由韩国导演金基德拍摄。金基德导演享有国际名誉却不太被自己的同胞所认可:因为他的镜头总在关注韩国那10%的边缘人,而韩国人却不愿总被肆无忌惮地批判国家的污点。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金基德的一部神作,这是一个关于欲望、善恶、轮回的故事。

青灯古佛,由色而空,四季的更替,亦是人生的轮回。

春:一个童僧拿着石头,压着河边的一条鱼的尾部,又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一只青蛙和一条蛇。结果,老僧惩罚童僧,要他寻回已飘到海边被他虐待的鱼和青蛙。

夏:一个十七岁的少僧,感到深居简出的日子颇为苦闷。突然间,一名少女病愈后来到寺庙疗养。少僧开始忍受不住异性相吸所带来的诱惑和温暖……

秋:秋高气爽的一天,一身世俗气息的小和尚又回到了寺庙,而师父也已经老去。不变的是寺里涛声鱼影,青灯古佛,而小和尚因为妻子的不忠杀死了妻子。

冬:当小和尚服刑出狱的已是中年,他回到寺中,万籁俱寂,老僧也已圆寂,走的平和纯真。中年僧对人生也已顿悟,正当他想脱离多年深居简出的生活时,一个用紫色丝巾蒙面的妇女(ps:有可能是他那未曾杀死的妻子)突然探访寺庙,并留下了自己的男婴。结果,老僧与这名男婴在寺庙继续他们平静的生活,仿如重新开始人生的循环。(这一段是推荐这部电影的读者写的哟~@Loong)

又一个春暖花开,新的小僧人似乎依旧重复着前者的轨迹,他做着与其如出一辙的恶作剧甚至更甚,他将石头塞入小鱼小蛇的口中,电影便止于此。

生命却无法止于循环往复,春之杀戒,夏之色戒,秋之罪孽,冬之修行,又一春又是杀戒,这便是是轮回。

这是一个关于禅和轮回的电影,也是一部关于欲望和心境的电影,更深深地表达出了金基德的“人性本恶”的思想观点。人生下来都是恶的,而从恶变善的过程,从追求欲望到抑制欲望的过程,便是成长。也必将经历春生,夏糜,秋去,冬烬。

电影中很多象征隐喻,这是金基德公认的表现手法之一。

蛇代表欲望,从小到大,从生到死。石头代表人生来背负的原罪,门代表规矩,心门,超我与本我的界限。

鸡,小溪,鱼,猫,炭火,借自然之物来展现人欲,不言自明。

说来有趣,镜头总是特写金鱼,猫想去抓,庙顶摇曳鱼形风铃,总有什么在蠢蠢欲动,到冬天佛像下的金鱼被冻住。

春夏秋冬春五个篇章分别寓意不同的人生阶段,场景局限在空山禅寺范围里,不过却没有脱离与世俗世界的联系,外人的进入,师傅买回来的糕和报纸都从细节给予暗示,更加反衬了此处的寂静。

整部电影的镜头和缓缓的叙事过程,富有诗意,禅意。每个篇章的结尾用一个小细节形成与下一篇章的衔接。

最后,奉上推荐这部电影的读者对它的评价:

果然是很不错的电影。在周末的尾声,不妨来细细品一品。

2. 如何评价金基德执导的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

与大多数人一样,认识金基德从《漂流浴室》开始。这部被媒体无知地打着“情色”的旗号吸引观众的片子,让当时观影经历并不十分丰富的我看得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以至于整个晚上满脑子盘旋着片子里的场景,最后在黑暗中楞是流下了泪。看完片后,能够这样让观众身心难受的导演是不多的。可能对于普遍稀少台词的电影天生有好感吧,我先遇见了蔡明亮,然后就是金基德。
金基德出生于不幸的家庭,经历十分丰富曲折。最终学历是初中。虽然他毕业于农业大专,却因为学校为非正式学校,而未获得学历。有过5年的部队生活,转业后未找到过收入稳定的长期工作。30岁时,为了追寻自己的美术梦只身去了法国,在欧洲学习生活的2年时光使他的生活经历更为复杂充实。96年开始写剧本,当导演也只是心血来潮的想法,处女作《野兽之都》虽然已有了相当的暴力成分,但并非震撼之作。直到《鳄鱼》的出现,所谓“问题导演”的名号在他身上开始熠熠发光。
金基德的电影基本是对不幸苦难底层人物的描写,但在表达上显然超越了韩国的国度及民族,显露着无法轻易模仿的大胆与独特。每部片子的选景、素材与细节无不透露着他的美术功底,以及所展现的不同一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自成一套的哲学理念,这些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这位国际性的高产(每年一部半的速度,96年至今已有16部长片作品)又高质的韩国导演曾经的生活历程。
《春去春又来》看到第二遍才明白其实只有佛学的表象,其本质依旧是人生与命运的思考。“欲望”、“轮回”与“救赎”的主题本来便是老金的专用。幼年和尚用石头去绑鱼、蛙、蛇结果被老和尚用同样的方式绑住了自己,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对于“杀生”的惩罚,其实是老和尚在教小和尚学习如何去自我救赎;少年和尚与女施主发生了关系,也全在老和尚的预料之内,同时正是老和尚治好女施主重病的唯一有效的方法,这里也没有对与错的区别、没有佛教观念的束缚;小和尚为女子离开佛家仿佛更脱离了一般的佛教伦理。老金是要更深刻地探讨潜隐于人性内部的纠结与反复:柔弱与刚强,敦厚与暴戾,平和与偏执,善良与邪恶。在整体的叙事进程中偏离原有的“立地成佛”的故事原型,而更侧重以叙事变奏暗示人性较量的艰难与曲折。
与蔡明亮一样,“水”依旧是老金的主要使用意象。首先从场景的选择就可见一斑。一大片被群山包围的湖水,虽然与老金以往片子中蕴含无数能量的海水略有不同,但仍然有毫不逊色的震撼之感。场景的安排非常有意思,一间小寺庙一年四季漂浮在平静的水面上。“水”是欲念的象征,佛家讲求无欲无求,但老金的安排显然在暗示,欲念是人的本能,任何东西都无法关住它。年轻和尚喜欢进入水中游泳撒欢,在面对少女施主的时候也是用游泳的方式发泄体能和欲望,在与少女偷偷上山野合的途中,水涨没了道路,欲望喷薄而发。而历经世事的老和尚从来懂得控制好自己与水的距离,不会轻易逾越。
与“水”相仿,蛇从圣经里开始就成为了“欲望”的代名词。影片中也出现了多次。少年和尚最初也是在两蛇交尾的场面下萌发了最初的性意识。
另一个有意思的场景,就是庙宇里面的隔间无墙却有门。很容易理解,“门”是常规的通道,而越墙却不走门则是违反常理的行为。少年和尚“越墙”的行为也只因为经受不住少女的诱惑。
片中共有三次人物流泪的场景。壮年和尚杀妻后回来企图自杀、老和尚圆寂前、以及后来送婴儿的妇女在佛前。老金都用纸与布遮住了他们流泪的脸但能看清他们流下的泪水。泪是心中悲苦的流泻,而以老金的哲学,生命的悲苦来源自身的欲望,所以泪可以直接理解为欲望从身体的流出,此后便是解脱。
可以说,在这个片子里,老金的意象使用是最为丰富和复杂的,这可能造成了该片看上去玄之又玄的重要原因。他借鉴了佛家的学说套用在自己的理解之上,不得不说是十分高明的。片子最后的部分,中年和尚重负登上山顶修炼是种相当终极的自我救赎方式,全部由金基德亲自完成,他确实是位身体力行的电影者,极好地统一了电影的艺术性与社会活动性。
借用四季表达人生是非常妙的选择。将夏季与秋季作为人最动荡的时期,情色和暴力的因素全部注入在这两个集结。经历了世间普遍的爱恨情仇,在冬季冰封,孕育了下一个春季的重生。这次,“轮回”的主题变得十分明朗。而这种轮回并非只是在讲述一个人,一个季节便是一个人生阶段,每一次小和尚的出现其实也都可以看成是不同的人处在这一个阶段而已。
看惯了老金以前的片子,特别是我这种将《收件人不祥》和《空镜子》封为“神来之作”的影迷初看《春去春又来》是十分不习惯的。该片2003年上映,在此之前是以《漂流浴室》、《收件人不详》与《空镜子》为代表的极端狂暴虐心的作品,之后的作品仿佛明显的平和下来,尤以《空房间》为代表。所以说《春》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他从来不会让人轻松地看片,对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深刻挖掘和艺术表达从来不会让人失望。

3. 这部电影叫什么名字呀

名字是冬去春又回。 或者叫春去春来 都对
春夏秋冬又一春 Bom yeoreum gaeul gyeoul geurigo bom (2003)
导演:
金基德

编剧:
金基德
类型:剧情
上映日期:2003年8月14日

主 演:
金永敏 Young-min Kim 金基德 Ki-k Kim Jae-kyeong Seo Dae-han Ji Ji-a Park Yeong-su Oh 金浩授 Jong-ho Kim 何丽珍 Yeo-jin Ha

南韩导演金基德的电影一向选材大胆激进,他刚于2004年2月举行的第54届柏林电影节夺得最顷巧佳导演,成为首位于该电影节获奖的南韩导演。新作《春、夏、秋、冬……春》一改前作风格,以和尚的成长故事,阐述人生如四季循环不息的道理。
电影按四季画分四个厅桐章节,描写孩童和尚随岁月成为老僧人所经历的种种七情六欲:小时候贪玩杀生,年青时初尝爱情,中年时杀人,以及归老时在寺院收留孤儿。导演金基德更首次参演电影,饰演片中老和尚一角。
春:一个童僧拿着石头,压着河边的一条鱼的尾部,又雀伏键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一只青蛙和一条蛇。结果,老僧惩罚童僧,要他寻回已飘到海边被他虐待的鱼和青蛙。
夏:一个十七岁的少僧,感到深居简出的日子颇为苦闷。突然间,一名少女病愈后来到寺庙疗养。少僧开始忍受不住异性相吸所带来的诱惑和温暖……
秋:一个三十岁的青年在寺庙内自杀。老僧发现他死在大佛像面前。老僧带领着一个刚到访寺庙的少年念经,希望死者安息。
冬:一个老僧已走到人生尽头,正当他想脱离多年深居简出的生活时,一个妇女突然探访寺庙,并留下了自己的男婴。结果,老僧与这名男婴在寺庙继续他们平静的生活,仿如重新开始人生的循环……

4. 韩国有个很有名的导演叫金基德,能介绍他的几部电影吗

韩国影视业非常发达,经常有火爆全球的电视剧,最近的有鱿鱼游戏,过去几年获取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寄生虫,在三大电影节,韩国导演也多次将奖项收入囊中。金基德就是一个享誉世界的大导演,他在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都获得过奖项,韩国像他一样优秀的导演,甚至整个亚洲来说都没有几个。金基德的电影都一般主角很少说话,剧情也比较现实,但是就是很有魔力让人们看得进去,下文就来介绍几部金基德导演的电影作品。

5. 请介绍一下韩国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

片名:春夏秋冬又一春
英文片名: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国家/地区:韩国
区域:亚洲
类型:剧情
导演:金基德
编剧:金基德
主演:金永敏 何丽珍 金浩授
分级:美国R
上映时间:2003-
剧情:荷花池边的寺庙里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小和尚把蛇、青蛙和鱼绑在石头上,看到这些动物痛苦扭曲的身体小和尚哈哈大笑,面对小和尚的残酷老和尚并没有制止,而是无奈地摇头,这是发生在春天的故事。过了很多年,小和尚已经长成17岁的大人,这个偏僻的寺庙忽然出现了一个少女,少女是到寺庙疗养的,小和尚对少女产生了情愫,于是在少女离开后不久也离开了从小长大的寺庙。
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10年之久,这时的小和尚已经变成了一个杀人犯,因为妻子的不忠与背叛,他亲手结束了妻子的生命,从此他也背上了痛苦与折磨的包袱。回到寺庙的小和尚无法忍受良心的不安与折磨,他决定在佛像前自刎,就在他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之际,老和尚解开了他的心结,他平静的走下山,而他不知道的是老和尚已经圆寂在寺庙中。
过了很多年,小和尚已经变成了一个中年男人,这时的他已经刑满释放,再次回到寺庙中潜心佛学。直到他看到了一个女子将自己的孩子放在寺庙门口……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多年,又是一个春天,这时的小和尚已经到了人生的暮年,就像当年的老和尚领着他一样,他和当年的弃婴在寺庙中生活,弃婴如何当年的他一样,把石头塞入青蛙和蛇的身体里,像当年的他一样笑得那么开心……

看点:《春夏秋冬又一春》是大师金德基的又一部代表影片,以寺庙为背景,将人生中应该经历的痛苦、烦恼、解脱、爱与恨等都融入其中,是一部深刻复杂的影片。
影片名为《春夏秋冬又一春》,将故事的情节也定格在不同的季节里,发生在春天里的罪恶和救赎,夏天里的欲望与放纵,秋天中蕴含的爱与恨,冬季里的哲学与反思,再到春的延续,生生不息。在这部表现人生思考与意义的影片里,具有浓郁的佛学色彩,导演将人生凝结为宇宙的四季,生生不息,循环不息,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到底何在。
影片主要表现了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小和尚的童年、少年、青年与中年,走后步入老年,这个僧人的人生轨迹与经历,在金德基的细腻的笔触中娓娓道来,充满安静、祥和与宁静,客观真实,如同一幕幕美好的画卷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去琢磨,去理解与揣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金德基的电影作品一向以灰暗的基调与黑暗的社会现象为表现对象,这如他自己所言:“我的电影,渗透了黑暗的人生经历和对世界的憎恶,同时又是对世界慢慢理解的过程。”同样,本片与金德基以往作品的风格一脉相承,所不同的是整部影片都渗透着对佛的认可与肯定,影片处处体现了“人性本恶”的事实与只有佛才能洗脱与拯救灵魂,同时也体现了佛学的思想——轮回。从开始中小和尚所制造的罪恶,到最后他为此进行的救赎与罪恶的结束,处处体现了轮回与救赎的主题。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进行救赎,人来到世间就是为了受苦赎罪,同时影片也暗示了小和尚的将来也会和老和尚一样,这正是佛学的思想。

6. 一个讲韩语的电影,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女施主光着身子在一块大石头上缠绵,是什么电影

《春夏秋冬又一春》

春天,贪玩的童僧拿着石头,绑在鱼、青蛙和蛇身上,捉弄着小生灵们。老僧(吴永洙饰)发现后,用同样的手法惩罚他,告诫他不可胡来。

夏天,十七岁的少僧(徐在京饰)为久居深山的修行日子苦闷不已。有一天,一名患病少女(何丽珍饰)在母亲陪同下,来到寺庙拜佛求平安,并留下疗养。少年开 始忍受不住异性相吸所带来的诱惑……

秋天,青年(金永敏饰)在外面杀人后重返寺庙,请求谅解。老僧命其刻写心经,去掉罪孽,同时,追捕逃犯的警察也赶到寺庙……

冬天,服完刑期的中年男子(金基德饰)回到山中寺庙,重新开始修行苦练。一名妇女突然探访寺庙,并留下了一个男婴,希望能被收留。

之后,又一个春天到来。

7. 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到底讲是什么

  1. 金基德是非常聪明的一个人,这种聪明绝对不是指他天生多么多么的对镜头敏感或者直接说他生而就是做导演的料。我指的是他更深层次的,他对人与人关系的思考上的,或许还有对社会与人性的冲突。乃至自己对更深层次的宗教以至于上升到哲学方面的思考上来。

  2. 我对他最迷恋的一部戏是《春夏秋冬又一春》。其实吸引我的还是他思想中对“轮回”的认识而具体的表现出来。

  3. 故事是直接展开的,老和尚与小和尚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片世外桃源中,看得出来,老和尚也是曾经有故事的人。但从未提及过发生了什么能让他六根清净的独居世俗之外。小和尚却是小,无忧无虑。与师傅服侍佛祖于孤灯之下。倒也是乐的快活。师傅不是多话的人,只是时常看着小和尚,默默不语。脸上尽是一片惋惜。直到又一次,小和尚独自玩耍的时候。给鱼、蛇、青蛙各自绑了一块石头,乐呵呵的看着他们拖着一块累赘蹒跚前行。脸上一副天真的笑脸。老和尚看见之后重重责罚了小和尚。但是为时已晚了。蛇与青蛙都已经被石头拖的累死了。小和尚拿着青蛙与蛇的尸体只是一个劲的哭。老和尚叹了口气,说道“你给他们绑的石头,未尝也不是你自己心灵的石头”。故事就在这句禅机中埋下了伏笔。

  4. 日子看着一天天平平淡淡的接着度过了。小和尚长大,老和尚更老。但是平静总会被打破,该来的总会来。一位进庙还愿的都市女子最终吸引了小和尚,很轻而易举的他们发生了关系。一切对于都市女子来说或许只是人生中一次旅途的邂逅。但是对于小和尚来说,确实打开了另一个天地。从此他也不甘于寂寞了。想要从此逃离出去。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明镜台既然染了尘埃,就不再如以往般清澈透亮。终于有一天他走了出去,与其说是走更不如说是逃,逃离这个“世外桃源”。老和尚什么都知道,却只做不知道,不闻不问。只是叹息一声。也许一切的一切,早都有了预兆。报是终究要是还的。只是老和尚在佛前的时间更多了,仿佛除了佛,世间再无一切了。

  5. 小和尚最终还是回来了,彼时的他已经不再是一名和尚,他杀了那位当初与他海誓山盟的女人。他觉得世间再大却仿佛没有了自己的容身之所,他回来了。老和尚什么也没说,望着小和尚,就像当初看着他用石头绑在那些小动物身上。一切其实都是报应,心灵的石头最终也拖垮了小和尚。

  6. 于是,一切仿佛都顺理成章的。入狱,又出狱。彼时小和尚已过不惑之年。再次回到早已空置多年的庙里。老和尚早已坐化多年。他突然明白了老和尚当年的苦衷,老和尚对着佛祖默默诵经时候那种悲怆。于是,他仿佛化为了当年的老和尚。

  7. 一切都仿佛轮回,深冬,一位女子将自己的孩子送来了庙里,什么也没说,老和尚接受了。他仿佛就一直在等这个孩子一样。

  8. 故事最后的时候,小和尚独自玩耍,将一块小石头塞进了鱼、蛇、青蛙的嘴里,笑嘻嘻的看着他们在艰难的跑开了。脸上露出了纯真的笑容。而他的身后,老和尚默默的看着他做完了这一切,什么也没有说。思绪或已回到以前。

  9. 佛教中有轮回的说法,所谓种业因得业果。金基德在本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轮回的哲学,在本片最为显著。而在《收件人不详》中也有略微的穿插其中。但也只是一扫而过,《收件人不详》更着重讲的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矛盾。这里不表,而在《悲梦》之中,金基德仿佛将自己的宗教哲学一股脑的甩了出来,内容渐渐的有些失控了,短短的一百分钟内要组织好讲完即使金基德也觉得力不从心了。越来越有点“形而上学”。不过其中很多元素是我很喜欢的,不过这部电影真的没懂,看到了一些小细节,觉得很有意思。整个故事却沉闷而乏味。

  10. 金基德之于韩国,我认为是拔尖的一拨导演之一了。他对人性的思考,深刻严肃而发人深省。不止适用于韩国,在吾等国民身上也能发现那种病态,方能防范于未然。

  11. 拓展资料

    金基德

    编辑

    1960年12月20日

    庆尚北道奉化郡

    韩国

    金基德(Ki-k Kim),1960年12月20日出生于庆尚北道奉化郡,韩国导演,编剧。

    1993年,凭借剧本《画家与死囚》获得剧作教育协会最佳剧本奖。1994年,凭借剧本《二次曝光》获得韩国电影委员会最佳剧本奖。1995年,凭借剧本《非法穿越》再次获得韩国电影委员会最佳剧本奖 。1996年,拍摄了第一部电影《鳄鱼藏尸日记》 。2000年,推出实验作品《真相》,并组建自己的电影公司 。2003年,推出《春夏秋冬又一春》,角逐2004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2004年2月,凭借《撒玛利亚女孩》第三次出征柏林电影节 。9月,凭借爱情片《空房间》获得“最佳导演银狮奖” 。2012年,凭借执导的第18部影片《圣殇》获得第6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2013年6月,凭借执导的惊悚片《莫比乌斯》入围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 。2014年,凭借执导的惊悚犯罪片《一对一》获得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

    2015年3月,受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的邀请担任“天坛奖”评委 。

    2016年9月,金基德新片《网》在第73届威尼斯电影节首映。

8. 心门与佛门的际遇:震撼推荐韩国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

       作为学建筑学的我来说,其间的建筑理念让我甚为感叹。影片的主要场景就是被一泓潭水围困在中心的寺庙。夏季从庙门到达寺庙建筑需要摆渡,冬季则可通过冰面到达。我理解为人生境遇的不同,需要到达彼岸的方式不同。寺庙的室内其实是通透的,只有门框限定人的行为却不曾有门扇。我理解的是心中拥有的道德标准比“门扇”的封堵更加具有约束力。春夏秋冬的轮回,从老和尚到小和尚再到老和尚......无限的轮回下去。善恶是非也在不断的上演轮回。电影大师用建筑以及在四季轮回中的景观在向他的观众诉说着一个朴素的人生观。其间没有说教却在无形中教化了人们;其间没有华丽的布景,唯一的建筑却让人记忆犹新。建筑创作需要的是用心的设计,而不是一时的喧嚣。电影中有无数的人生,以及无数的视角。从电影中也不免得到对于建筑上的启发。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大师金基德的又一部代表影片,以寺庙为背景,将人生中应该经历的痛苦、烦恼、解脱、爱与恨等都融入其中,是一部深刻复杂的影片。 影片名为《春夏秋冬又一春》,将故事的情节也定格在不同的季节里,发生在春天里的罪恶和救赎,夏天里的欲望与放纵,秋天中蕴含的爱与恨,冬季里的哲学与反思,再到春的延续,生生不息。在这部表现人生思考与意义的影片里,具有浓郁的佛学色彩,导演将人生凝结为宇宙的四季,生生不息,循环不息,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到底何在。

       金基德的电影作品一向以灰暗的基调与黑暗的社会现象为表现对象,这如他自己所言:“我的电影,渗透了黑暗的人生经历和对世界的憎恶,同时又是对世界慢慢理解的过程。”同样,本片与金基德以往作品的风格一脉相承,所不同的是整部影片都渗透着对佛的认可与肯定,影片处处体现了“人性本恶”的事实与只有佛才能洗脱与拯救灵魂,同时也体现了佛学的思想——轮回。从开始中小和尚所制造的罪恶,到最后他为此进行的救赎与罪恶的结束,处处体现了轮回与救赎的主题。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进行救赎,人来到世间就是为了受苦赎罪,同时影片也暗示了小和尚的将来也会和老和尚一样,这正是佛学的思想。

      [春夏秋冬又一春]的背景是一格封闭的空间,可以看作是一格有所局限的世界或精神世界的隐喻。结尾金基德饰演的角色,腰间拴了一块石头,爬到山顶,将菩萨放在上面,既是为曾经心里的那块石头赎罪,也是对人生执著的比喻。镜头从菩萨像的角度拍下去,贯穿全片的水中寺院终于成为小小一隅,比喻经过苦难和真诚的人生,终于超越极限,达到佛的,超然的视角。春夏秋冬,同时也是一个人的心路,童年时的不经事,青年时受诱惑,中年时彻悟,冬并不时结束,不是悲剧,而是奋发,振作,从头来过。影片本来是描绘的以各幻灭的世界,最后张扬的却是入世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影片不仅只为宣扬某种哲理或禅意的作品的原因。老和尚的角色尤其精彩,代表着一种彻悟,达观和悲悯的人生观,懂得了影片中他对小和尚种种行为的态度,对待人的局限,罪恶的态度,你就可以理解金基德[空房子]为什么要用被韩国人唾弃的李成延做女主角,那并不仅仅是英雄救美的孩子气而已,更加使一种以最淡然地态度和宽容的方式来对待人生的境界。



1、门。寺庙的入口处有一扇门,门上有两个让人心生畏惧的护法,门外是欲界凡尘,门内是清净佛土。在狭窄的小庙内,也有扇门,两边没有墙,设这扇门似乎没有意义,但老和尚每次都要从这扇门出入,这是戒律之门,用戒律来规范我们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青年和尚晚上欲偷情,想从这扇门出去,但打不开(戒律不允许),他于是从旁边爬过去,守不住戒律肯定要出问题。

2、从门口到清净佛土有一个湖泊,需要渡船才能过去。守住戒律,以戒为师,只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还需佛法来渡,善知识来接引。

3、站在佛像上眺望。影片中小和尚两次站在佛像上眺望,一次小的时候,眺望山谷深处的家园,此时小和尚还比较单纯;一次是成年后,春心萌动时,眺望山外的道路,这预示着他渴望体验外面的世界。

4、相似的草,是药,还是毒?如果我们不知道触电危险,胡乱碰电,我们会被电死;如果不知道玩火危险,肆无忌惮,必将玩火自焚,害人害己;如果我们不知道有些东西有毒,懵懂无知,饮鸩止渴,撒手人寰,还不知所以然;如果我们不知道吸毒会上瘾,会死人,强行体验,苦果只能自己尝;如果我们没有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没有听取古圣先贤的敦敦教诲,没有建立理性的判断能力,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就会处处掉陷阱,时时碰墙壁,人生会很苦。

古语云:“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智慧老人的声音你听到了吗?

5、无明。小和尚把小石头绑在小动物的身上,笑的咯咯响,非常开心,他自己不知道,这种行为会对小生命带来怎样的痛苦。老和尚没有制止他的行为,苦心婆心的当面教诲他而是在小和尚身上绑了一块石头,让他感受生命的痛,当他看到由于自己的过失,致使鱼儿和蛇死亡,他哇哇大哭。我们自己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自认为很开心的事,已经给别的生命,造成伤害,带来难以弥补的悔恨。

我们伤害动物,动物会不会痛?我们伤害他人,生命会不会痛?我们若不明白世间的道理,浑然不觉间,已经给别的生命带来了伤害,正如影片中的小和尚戏虐动物,中年时杀妻一样。

6、老和尚当时为什么没有制止,当面教诲?小和尚要下山,老和尚为什么没有阻拦?很多道理不是我们亲身体验到,觉到,悟到,别人给不了你,假使给你,你也没有震撼灵魂的感触。

      夏

1、春心萌动。成年和尚看到两只蛇在交配,即有所感,春心荡漾,见了前来养病的女子后,即魂不守舍,情难自持,不能自控。性欲、习气来了,挡都挡不住。我们若没有理性的节制,自主自控,任凭欲望、本能的驱使,于是强奸、乱伦、纵欲、一夜情等接踵而至,与禽兽何异?节制欲望,用理性掌控自己。

2、两只在臭鞋里面游泳的鱼。影片中成年和尚和女子依偎在岩石上,臭鞋里有两只仿佛很自由、很快乐的鱼。鞋子,臭气所在,空间狭小,两只鱼在这种环境上游泳,寓意不言而喻。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一具臭皮囊,有什风流戏”。成年和尚自言自语:“我到底怎么了?”

3、鸡。鸡是一种非常警觉的动物,在夏天这幕剧中,出现很多次“鸡”的镜头。一次是成年和尚给女子盖毯子,后来想摸她,师傅进来责问,镜头中出现一只鸡,“要警觉啊,万事慎于始啊”;一次是他们二人偷情回来,老和尚在喂鸡,“要警觉啊”;一次是两人困倒在船上,老和尚用一只鸡把船拉过来,希望能唤醒“警觉”,但是没有用,一旦成为欲望的奴隶,贪恋快感,即身不由己;后来成年和尚受不了欲望的折磨,下山去了,走时带了佛像和一只鸡,出门后把鸡放了,他希望借助佛像能够控制住自己,但把“警觉”给丢了,没有了警觉,佛像无益,成年和尚依然会愤怒的杀死妻子,满怀怨恨归来。寺庙没有了佛像,老和尚依然稳坐修行,他心中有佛,小和尚心中没有。

      秋

1、转眼间,夏去秋来,老和尚看到徒弟杀妻在逃后即找出徒弟曾经的衣服,缝好,等他回来。他知道,他会回来的。身体病了,自会找医生;心病了,自会找法药。

2、老和尚:“告诉我,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吧”,“俗世对你而言已经变得痛苦不堪了,是吧”,“难道你先前就不知道俗世间的情形吗?有时候我们必须放弃一些我们喜欢的东西,你喜欢的东西,别人也喜欢的东西”。尘世十年,小和尚带回来的只有愤怒的火焰,恐惧不安的心,当夜幕降临,老和尚坦然入睡,徒弟却蒙头藏面,战战兢兢。正应一句老话:“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3、对别人造成伤害,心中就背了一个大石头。触犯了世间法,逃都逃不掉,必须付出代价;触犯了佛法,逃也逃不掉,如是因必生如是果。你伤害一个小动物,偷一根针,骂人,起恶念,世间法里面你可能不需要坐牢,但因果规律却不会放过你。意念引导行为,行为产生影响,当你对别人造成严重伤害的时候,世间法才会找你麻烦,而因果规律是从起心动念就开始记账了,它的网眼更密。

4、做了恶事,我们可以伪装的非常好,可以欺骗全世界,却无法欺骗自己的本心。

5、降伏其心。寺庙里面有毛笔,老和尚为什么要抓住猫的尾巴蘸墨写心经呢?猫是一种白天很懒散,夜晚很警敏的动物。禅坐时,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佛门有“灵猫捕鼠”的比喻。此处抓住猫的尾巴,就是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使其收摄在“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上。

6、豁然顿悟,以心印心。当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沉睡中的徒弟,师傅轻轻地把他唤醒,他看到昨晚刻的心经文字涂上了各种各样的颜色,他霍然一震,我猜测他此刻已经豁然顿悟,证到“真如自性”,自心本清净,只是被幻相、颜色障住罢了。徒弟坐在寺庙的门口,镜头中的景物在动,然后慢慢静止,这是影射徒弟的内心从动至静的变化,然后徒弟规规矩矩的给师傅磕头跪拜。老和尚已经知晓徒弟的变化,走前示现神通,使船不动,然后挥手与徒弟告别,千言万语只在挥手之间,大有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心印心”之感。

      冬

1、归来。冬天来了,当中年和尚再次推开寺庙的门,内心只有平静和虔诚。他开始修行,一切似乎恢复了平静,直到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孩子来到这里,他才知道“没消的业障”自己会找上门来。于是他开始用师傅从小教给他的办法,忏悔赎罪。

2、冬季的最后,镜头对准静坐在山头的菩萨像,她悲悯地看着世人在“以苦为乐,认假为真,饮鸩止渴,苦海火宅里嬉戏玩耍”。

又一春

1、纵使有老和尚这样的得道高僧也没办法阻止小和尚戏虐动物,深陷情欲,犯下杀业,众生皆受各自业力因缘牵引,挡都挡不住,但佛法药在这里,苦不堪言了自会来求。

2、世间的一些规律和道理,是我们自己觉到,悟到,没有人能给我们,给了也拿不走,纵使释迦牟尼佛也不能替代他的弟子觉悟成佛。

3、生命来了,无明也来了,不是很多人能幸运地像影片中的小和尚一样走到觉悟的冬季,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不能自控的夏季或者苦不堪言的秋季而已。

影片主旨

       这是关于一个和尚的人生岁月,镜头后的金基德宁静而又形象地述说着生活的流逝。他始终保持着故事的趣味和曲折,不是灌输给观众空洞的理论,而是依仗物化的镜头和佛学的概念,抽取出人与自然的共性,把人的本性与动物的本能穿插交融的隐性描绘。他对主人公生命过程的展示,有意地掐头去尾而予以他人的生活代替:片尾的婴孩,正是主人公幼年寄居佛门的谜底。主人公还俗时老僧对徒弟命运的先知和点化,暗示了老僧曾和他有着相仿的人生经历。秋季老僧的孤苦伶仃和安然超脱的自焚死去,也将是主人公晚年的最终命运。

三个人的生活共同来搭建一段完整的人生轨迹,不仅有对灵魂交接的喻意,更足以说明人类生活的大同小异。

影片的基调整体上比较灰暗,仅存的温馨希望之处,是金基德对佛的肯定。抵消人类罪恶净化灵魂的唯一途径,便是来自佛的救赎。佛教徒的慈悲善意超凡脱俗,与世人的阴险狡诈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在主人公中年逃逸的一段最足以体现:杀妻后的主人公焦躁易怒心神不安,并带有暴力和自虐倾向。而师傅给予他“雕刻般若心经”的疗法,俨然把他由魔鬼变成了圣徒。晚年后的主人公再度返回寺院一心行善普度众生,走上了真正意义的信奉之路,在佛的指引下不谙世事刻苦修行,是其灵魂上的觉悟,也是对其所做错事的忏悔。

片尾弃婴后的母亲滑入冰窟窿,是神佛对恶人的惩罚。显示出佛的公正和明察秋毫,也体现出儒家善恶有报的思想。

继杨德洛维斯基和今村昌平之后,金基德是世界上第三个喜欢在人类和动物身上寻找共性的导演。本片和他的其它作品一样,动物依然出现在影片中的每个角落。金基德营造出一幅动物与人相共存的宁静和谐画面:春天寺庙里跑着欢快的小狗,夏天换成了大公鸡,老僧借公鸡之力把湖中央的木船拖于岸边。秋天他背着小猫并用猫的尾巴写字,冬天老僧自己化成了一条蛇。而小僧人与少女的爱情邂逅,鱼和蝈蝈是重要的调情功臣。

阅读全文

与韩国电影和尚的欲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关于骗子骗术的电影电视剧 浏览:534
百度云盘电影怎么选择语言 浏览:452
豆瓣电影可以下载到电脑吗 浏览:799
摇摆电影韩国 浏览:327
国产十大悬疑电影断点 浏览:291
国外电影男主女主坐公交 浏览:954
韩国电影隧道免费观看 浏览:155
2015恐怖欧美电影 浏览:573
欧美电影粤语 浏览:212
科幻片电影推荐疯狂的外星人 浏览:931
2017印度电影排行榜前百名 浏览:42
2004美国电影重生最后结局小男孩 浏览:411
惠子日本电影 浏览:426
周星驰和毛舜筠电影 浏览:36
2016威尼斯电影节 浏览:120
地藏鬼王电影大全 浏览:160
网上购买电影票零食怎么取 浏览:79
足球主题电影俄罗斯 浏览:309
和男朋友在电影院做 浏览:508
这一拳二十年的功夫什么电影 浏览: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