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91年北野武拍的老电影,是爱情文艺片,节奏很慢、场景和人物简单,很适合喜欢放松和体会慢生活的观众,而喜欢看动作和战争片的观众会觉得平淡无奇。
整部电影讲的是两个日本聋哑男女朋友的单纯爱情和男孩对冲浪运动的热爱,对话很少,笔墨都在捕捉人物的表情、走路和冲浪的动作。日本电影善于通过简单平淡的生活场景刻画普通人内心的渴望和 情感 波动。表面的平静生活和内在的激情之间的反差,像平静的海面下暗流涌动。以前看的《小森林》系列也是同样的风格。日本电影的摄影画面也比较干净,不杂乱,这是我比较欣赏的。
电影开始没多久,我就预测结局必然是哀伤的美。爱看欧美大片的老公不相信,因为欧美大片的主角光环太强,无论是枪林弹雨还是毒蛇猛兽、车船飞机穿梭,帅哥靓女主角们总能屹立到最后。但日本电影和电视就是偏爱缺憾和转折美,像著名的19世纪的《神奈川冲浪里》浮世绘版画,画的就是在惊涛骇浪中奋力求生,但渺小、命运叵测的几条渔船。
有人说这样外冷内热、又带有一些宿命色彩的电影审美是因为日本是个岛国,岛屿的生态比大陆脆弱,又在地震带上,从古至今战乱频繁,因此人们容易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而越是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越想抓住和感叹短暂的美好,因此他们歌颂樱花的转瞬即逝的美。另一方面,在不安全感笼罩之下,为了寻求慰籍,日本人在宗教方面深受相信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影响,相信无论石头、树木、鱼鸟,都可以听见祈祷和提供陪伴,因此电影很注重刻画人与山、海、树木等自然环境的关系。这样的解释有道理,因为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历史 地理确实影响文化思想,包括审美。
B. “无季不成句”,日本电影里有着怎样的季节美学
一提到日本电影,除了故事情节以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电影画面中跟人物心情极为相配的季节变化。在日本电影中,反应忧伤爱情故事的,大都会发生在秋季;反应美好积极故事的,大多会发生在春季或夏季。
可以说季节是日本电影里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如果没有季节,日本电影就少了很多特色。
这也许跟日本人的审美角度有很大的关系,在日本人心中季节不单单是季节,还反映了人的喜怒哀乐以及自然界的内在变化。
此外还有《四月物语》、《早春》等电影也是用季节来反衬人物的内心情感,季节是创作者表达电影思想内涵的表现手段,也因此形成了日本电影风格。
C. 以审美的语境看电影 ——浅析侯孝贤《最好的时光》
电影《最好的时光》采用三段式的影片结构,分别讲述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三段不同的爱情。青涩懵懂的恋爱梦、无奈悲伤的自由梦、醉生梦死的青春梦,导演截取了三个时代的光影片段,呈现三种有清晰时代烙印的爱情状态,从而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
侯孝贤喜爱使用长镜头、空镜头与固定机位,让人物直接在镜头中说故事,这是侯孝贤作品的一大特色,并已形成个人风格。他的影片因此而具有很强的形式感,与传统的影视叙述方式截然不同,具有一定的“反情节”意味。
他的电影风格是代表了东方美学特点的,长镜头的移动如同散点透视的中国画,低于人水平视角的摄影机位继承了日本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的冷静客观的镜头风格。我认为,侯孝贤所采用的镜头风格同自己要表达的影像目标是有关联的,侯孝贤是在用情绪和细节来讲故事,以还原生活中真实的原生态气氛为目的,让观众沉陷在黑色大厅中用影像呈现的故事气氛和时代味道中。
在这样的目的中,侯孝贤运用长镜头更希望客观的来讲故事,没有琐碎的镜头组接,就不存在可以的用镜头强化细节,观众的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画面空间内,不会纠缠在悬疑和情节中,而由此侯孝贤讲述故事的视角也很清晰。在景别的选取中,他偏爱中景镜头,与剧情保持一份疏离,观影时会感觉到自己是通过一个画框,一卷画轴来看的。颠覆了经典叙事所追求的自行呈现,无人讲述的真实感,强调了叙事话语的主体性,有很强的形式上的美感。
侯孝贤自己对本片的解释是,“人生中不能忘怀的片段是精彩的,它《恋爱梦》不是故事而是散文,是记忆中的味道,所谓最好的时光是台湾发展的好时光,电影发展的好时光,人发展的好时光,因为它不能再回来了,已经失去了,所以我们要去呼唤它!”
在我看来,侯孝贤唤起这份美好时光的镜头表现手法就是长镜头。不仅这部电影,他大部分作品都有类似的风格,如片长158分钟的《悲情城市》只有222个镜头,平均每个镜头时长约为43秒,有的长达3分钟以上。《恋恋风尘》平均每个镜头时长有34秒。“机位在远一些的位置固定下来,演员不可能一个个走到镜头前来说台词,那么时间和空间的意义就出来了,一切都很自然,很有味道。”
表现最突出的是“自由梦”,侯孝贤坚持采用“全默片”拍摄。所有男女人公的对话都是用字幕表现,一方面来可以更加突出剧情的年代感,和现实产生一种疏离,让观众感受到艺术美与现实的抽离,体现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美学原理;二来可以更加细腻地人物的感情神态,让观众摒弃听觉,用视觉来充分欣赏,体现了电影大师巴赞的长镜头理论。
一开头两人在屋内交谈的一段中,镜头景别始终保持中景,镜头的移动速度缓慢。两位主人公的表演也是委婉内敛的:女主角坐在桌前凝视的镜头,仿佛是静止的,表现出东方审美的致远致静的情趣。
运用画外音、长镜头、空间景深营造的情绪张力及诗意氛围,都成为其作者电影的标志,使他的电影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风格,这样的风格可以看做是他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样的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给观众带来了无限的审美享受。
《最好的时光》在影视叙事中颠覆了传统的大情节叙述模式,不以叙述故事为第一要务,而是把渲染气氛,表达意境放在首位。他对于意境的表现,通过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从具体,有限的物象上升到无限的时间与空间之中,带领观众进入到电影所构建的奇妙境遇中。表现了电影艺术的自我反思与影射,探讨了形式美在影片中的重要性。
侯孝贤的影片如果从传统的影视叙事角度来看,大量使用长镜头,对故事情节发展进行碎片式的解构,突出意境和留白的个人风格并不合乎规范。剧情不突出,情节拖沓乏味,成为许多人对其作品进行批评时的普遍观点。对于这些观点我并不否认,但站在艺术形式审美的角度看,这部影片还是具有很高的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