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类似日本电影《催眠》的心理学电影,必须有很强的专业性与观赏性。
1、《吮拇指的人》thumbsucker
心理看点:ADHD Ritalin,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点评:名叫Justin的男孩,17岁了还在像婴儿一样吮吸大拇指,戒不掉。
2、《记忆碎片》memento
心理看点:短时记忆障碍,海马体损伤
点评:就不重复细节了,不是因为太经典而在这里设悬念,而是完全无法重复。
3、《水果硬糖》Hard Candy
心理看点:恋童癖、犯罪心理学
点评:看完这部电影后:基本上男人都觉得一阵寒意飘过,女人则觉得大快人心。
4、《大象》elephant
心理看点:校园暴力,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
点评:这是一部关于校园暴力的片子,思考良久为什么名叫“大象”?——原来青春期的大象才是最危险的。
5、《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心理看点:Abnormal的心理学,潜意识,人格分析。变态心理学,异性癖、食人狂
点评:经典中的经典,强烈推荐!就算再多看上几遍,依然回味无穷啊。
6、《心理游戏》the game
心理看点:人格/性格测试,应用,设计情景
点评:一部标准的好莱坞电影,值得一提的是,情节的接宕起伏会让你爱不释“眼”。
7、《爱德华大夫》spellbound
心理看点:梦的解析、失忆、强迫泛化;精神分析中的经典
点评:希区柯克的名作,也是心理电影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8、《梦旅人》picnic
心理看点:精神病患者,精神分裂
点评:影片并没有过多地表现精神病的歇斯底里,取而代之的是这些病人的单纯和可爱;岩井俊二的巅峰作之一。
9、《约书亚》Joshua
心理看点:儿童心理学、乱伦
点评:九岁男孩Joshua,因为妹妹出生而失宠;在此之后,发生了一连串不幸的事。
10、《圣女贞德》the messenger: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心理看点:精神分裂症
点评:一部让人深深迷恋的片子,喜欢贞德振臂高呼“Follow me”时血液沸腾的感觉。
11、《雨人》rain man
心理看点:孤独症(通俗点叫自闭症) 高功能孤独症
点评:惊觉于它如此细腻而又震撼人心。
12、《和莎莫的500天》(500) Days of Summer
心理看点:恋爱心理,失恋治愈
点评:继《暖暖内含光》之后又一治愈大片;不同的是前者是做梦大片,后者是醒梦大片。
13、《象人》The Elephant Man
心理看点:精神救赎、社会心理学
点评:大卫·林奇1980年的处女作,黑白胶片,看完会哭的。
14、《火柴人》matchstick men
心理看点:洁癖、强迫性人格
点评:火柴人——美国俚语,说的是那种让你掏心掏肺外加掏钱的骗徒……内容挺有意思的,结局也很精彩,值得一看。
15、《第六感》The Sixth Sense
心理看点:儿童心理学
点评:影史上只有四部惊悚片曾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这部片子便是其中之一。
16、《庸人哈尔》Shallow Hal
心理看点:教育心理学
点评:庸人哈尔和一个胖妞谈恋爱的故事,一部有明显教育倾向,能深切满足各位有受教育痞的人们愿望的片子。
17、《苏菲的世界》Sofies verden
心理看点:心理教育、自我分析、犯罪心理学
点评:把一部哲学名著改编成电影,还让那么多人喜欢,不容易啊。
18、《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
心理看点: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点评:看完后我的感受是:我想找个像Sean一样懂爱的人。
19、《美国精神病人》american psycho
心理看点:双重人格 精神分裂症
点评:Christina Bale的表演得真好。再没有比他更有魅力的变态杀人狂了。
20、《死亡实验》das experiment
心理看点:服从心理,经典的社会心理学实验
点评:这是一部通过设定极端环境表现人性阴暗面的电影,非常有震撼人心的冲击性。
⑵ 黑暗中的孩子们幕后制作
每个人都必须直视这片黑暗。
号称本年度日本电影界最大争议之作的《黑暗中的孩子们》在预告片的开头冷冷地投出了这句话。贩卖人口、未成年人卖淫、非法器官移植,影片选择了触目惊心的题材,这是现代社会中的丑恶黑暗,而受害者则是无辜的弱势群体——儿童。策划并执导本片的阪本顺治被誉为影坛多面手,他在社会派作品方面也很有口碑。然而与之前的成功之例《绑架金大中》和《亡国舰队》相比,本片可谓毫无娱乐性,它既没有令人好奇的政治内幕,也没有千钧一发的英雄救世戏。而它的最大看点在于敢为人所不敢为,毫不留情地剥开平静生活的外表,直指正在发生着的恶。
影片的蓝本是梁石日的同名小说。在日朝鲜人作家梁石日的作品很受名导演青睐,已有多部被搬上银幕,其中包括获得年度电影旬报十佳冠军之座的《月亮在哪里》和北野武主演的《血与骨》。而《黑暗中的孩子们》由于过于黑暗,曾经被人认为不可能改编成影像作品。阪本顺治接受了挑战,把读者不敢往下看、想想就觉得可怕的内容大胆地搬上了大银幕。
阪本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真实性”。原作小说究竟有多少事实根据?又有多少是文学创作?为了力求真实,在改编剧本之前,阪本在网上搜索了大量资料,他还拜访了专门研究人口贩卖问题的专家,征求建议,最终汇集所能掌握的真实素材完成了剧本。
接踵而来的难题是如何处理这样的题材。通常这类电影往往会成为描绘受害者悲剧的煽情片,激起人们的同情,赚得眼泪,从而落入肤浅的假仁假义的巢穴。阪本并不想把它拍成简单的让人抹眼泪的伤感电影,他有着更深刻的眼光和更宏大的抱负。他说:“这部电影并不是刻画可怜的泰国孩子们的电影。它的目的在于揭露日本等先进国家的恋童者门的丑恶嘴脸和造成这些丑恶现象的社会实质。”
阪本用富有悬疑色彩地叙事手法和硬质有力的画面来推进剧情。他刻意竭力回避针对儿童的暴力场面,并不渲染孩子们的柔弱无助,反而着力表现他们闪光的生命力。片中不乏女孩们在河里玩水、趴在故乡的大树上祈愿的美好场面,这和她们被裹在黑色垃圾袋里丢弃的镜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回味无穷。与此同时,影片还叙述了皮条客及黑社会成员的背景,由此呈现出问题的复杂性,告诉观众们“坏蛋”也有过惨痛的童年,贩卖人口并不是打倒几个“坏蛋”就能拍拍手解决的问题。
本片的主要舞台是泰国,而为孩子们奔走的资深记者、女志愿者和自由摄影师这几个主要人物都是日本人。不过,影片的主旨绝非塑造日本人拯救发展中国家儿童的英雄形象,相反,阪本希望点醒当代日本人:“这不是发生在遥远异国与我们无关的可怕故事,我们也是加害者。”日本是泰国人口贩卖生意的大买主,恋童癖嫖客中也有日本人。片中安排了一对普通夫妇的登场,他们为了救活得心脏病的爱子不惜一切,却丝毫不顾泰国孩子的生死。温暖的亲情与冰冷的残酷同宿于普通人的心中,揭示出尖锐的伦理问题。而几位日本主人公的行动也可以看成是对观众的一种质问,引领人们思考“恶”的症结。
影片邀得江口洋介、宫崎葵、妻夫木聪两代兼具偶像特质和实力演技的红星主演。据说这三位起初都曾有过犹豫——因为影片特别沉重的主题和角色难度——但他们最终还是接受了片约,力求以此来突破自己的演技。
此外,本片的片尾曲由日本超级国民乐团南天群星的领军人物桑田佳佑创作并演唱。伴着演职员名单响起的沧桑歌声曾让阪本顺治导演也感动落泪。
“希望观众们走出电影院后,会觉得看惯的风景有了一点不同。”这部阪本顺治全身心投入的杰作将会给这个夏天带来一抹不一样的色彩。
《黑暗中的孩子们》由丰原功辅,江口洋介,宫崎葵等人主演,南部浩行(江口洋介饰)是日本新闻社曼谷分社的记者。东京总社的记者清水哲夫(丰原功辅饰)得到情报,最近有日本孩子被送到泰国,进行非法器官移植手术,他请南部在当地展开调查。南部经人介绍找到了曾经做过器官买卖的中介人,他得知提供器官的泰国孩子竟是被活着摘除器官的。南部立刻向总社做了报告,并决定深入追查,曝光这一惨绝人寰的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