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 电影
日本恐怖电影带有日本独特的民族性,而这种特性在其他国家的电影中则很难见到,尤其与欧美系的视觉恐怖系大相径庭,甚至同样是心理惊悚电影,日本电影也与好莱坞电影泾渭分明。
《咒怨》那可是经典啊
好莱坞恐怖片主要以视觉恐怖为主,其中主要类别包括以《生化危机》为代表的僵尸电影、《德古拉》为代表的吸血鬼电影、以《德州链锯杀人狂》为代表的血腥杀戮式电影。这些影片中往往没有太多不可思议的元素,但充满了大量的血浆、残肢飞舞、以及丑陋的面孔和肮脏诡异的场景。基本都是靠感官刺激来取悦和惊吓观众,少数电影如彼得·杰克逊的《群尸玩过界》还带有浓烈的黑色幽默,不过整体感觉还是以恶心的场面为主。好莱坞的少数心理惊悚电影,比如《小岛惊魂》、《第六感》等,在悬疑方面已经超越了僵尸片,能够营造出恐怖的氛围来,而且结局玩的悬念往往出人意料,但即使是《女巫布莱尔》这样和日系恐怖电影风格已经很接近的片子,其恐怖的气氛的营造方面恐怕比起《午夜凶铃》来还不可同日而语。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对恐怖电影的理解与日本有很大的差距,最主要的文化差异就表现在宗教方面,对于信仰上帝的西方人来说,魔鬼永远是邪恶和黑暗的,而天使则是正义和光明的象征,因此在《驱魔人》等影片中,恶灵是邪恶到底的,不似日本电影中鬼中也有好的。而对宗教信仰的颠覆比如魔鬼统治世界,被视为异常恐怖的主题,是因为这突破了人们心目中的宗教底线,因此让人难以接受,而日本人则似乎在任何方面都没有底线可言。而且日本由于吸收了各文明的多元文化,因此始终很难给日本恐怖片的善恶画出一条明显的界线来。
日本的民间传说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神怪,然而与亚洲其他国家不同,日本人只有在提及神话的时候,才有神的登场,而在绝大多数民间传说里,无论善恶都是以妖魔的形态出现的,而且在日本的历史上,无论褒贬都会把妖魔的名号加诸在某人头上,而不会用神的名号。比如战国时期,织田信长就被称为“第六天魔王”,以讽喻他火烧比睿山延历寺的残暴罪行,而以“鬼孙市”的名号加诸大将铃木重秀,形容其枪法精准,堪比鬼神。
日本的鬼怪文化庞博而复杂,主要是因为随着日本的发展,不断地吸取其他国家的文化,因此各国的鬼怪都改名换姓在日本重获新生。从平安时代开始,日本就出现了“阴阳师”的职业,而以当时著名的阴阳师安倍晴明为主角的系列小说《阴阳师》,就被导演泷田洋二郎搬上了银幕。平安时代的《古事记》中除了神话外,还记载了许多志怪故事,其中应该很多是取材于中国的《山海经》以及《搜神记》等民间志怪书籍。后来的《日本书纪》、《今昔物语集》、《太平记》等重要文集中都对各种妖怪的民间故事加以收集和整理。还有《新耳袋》这样纯粹收集灵异故事的文集,其地位应该相当于我国晋朝干宝所著的《搜神记》。日本早期的怪谈电影以及后来的恐怖电影,都是取材或改编于文学作品。
除了文学之外,日本的诸多艺术形式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恐怖文化的发展,比如歌舞伎,歌舞伎本来起源于镰仓幕府时期,当时是草根的民间歌舞形式,后来在德川幕府时期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被认可为官方演艺事业,由官家开办歌舞伎学校,而受认可的演员也就相当于国家级演员。歌舞伎的兴盛促进了剧本创作的繁荣,而故事取材又多来自于民间,因此一些鬼怪传说经过剧作家的包装就登上了大雅之堂。如多次被拍摄成电影的《东海道四谷怪谈》,就是根据竹田出云的同名舞剧改编的。
可能因为从唐朝开始就深受佛教影响,日本文化中非常讲究因果报应,在恐怖电影中也有体现,大多数日本电影是以鬼怪和怨灵为主角的,那么最终结果也大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怨灵在平反了死时的冤屈就会超度,这一套路和早期的香港恐怖电影非常相似。而且在剧情中往往会交代怨灵的来历和解决的方法,比起欧美恐怖电影中一味的血腥杀戮来说,剧情要合理的多。
类似于《午夜凶铃》和《鬼水怪谈》之类的日本恐怖片之所以非常成功,除了成功的营造了诡异的气氛,以及剧情编排的悬念迭起,让人心惊胆战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故事看起来都是随时可能发生在自己或者身边的人身上,看过之后让人对本来平凡的事物也心生恐惧,看过之后也无法忘记,日本的鬼怪传说之多,的确是处处有灵怪,时时有妖魔,因此也为恐怖小说和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素材,而且自从七八十年代“都市怪谈”兴起以来,恐怖电影的主题也是与时俱进,和科技共同发展,这类电影的特点容后再表。
Ⅱ 如何评价韩国电影
上世纪80年代末,韩国电影废除了电影审查制度后,韩国电影开启了辉煌。政策、人才、资本力量以及特有的民族性格,都是电影起飞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近十年,韩国电影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电影的重要力量,每年都会有较好又卖座的电影上映。韩国电影充分借鉴了好莱坞电影类型片的手法,同时注入了很强的民族性。爱情,动作,悬疑等类型玩的越来越纯属,尤其是犯罪类型的电影,等是我的最爱,审查制度的废止,让题材的禁区越来越少。
是国内电影人水平不够吗?我觉得不见得。辛苦拍的电影,结果不让上映?你干吗?很多电影之所以好看,很大程度上是人家的立意比咱们好,很多题材中国不敢拍!
我们的电影往往在处理人物性格变化上太生硬,拿最近的《盗墓笔记》来说,结尾那个十恶不赦的大boss,被鹿晗三言两语就说服成乖乖小绵羊,简直是令人发指的粗糙!
Ⅲ 韩国电影美学
【资料特供】韩国电影简史
韩国电影的历史分期: 无声电影时期(1919-1935)、有声电影时期(1935-1945)、光复电影时期(1945-1955)、中兴时期(1955-1969)、衰退时期(1970-1979)、转换时期(1980-1989)、厚积时期(1990-1999)、成熟时期(2000-)
1900年初,电影主要以短片的形式上映,相应的短片影院也随之形成。也有一种说法是韩国大众最初接触电影是在1903年,在这之前也有过上映类似幻灯片的记载,但据当时的《皇城新闻》刊登的电影广告推测,也就最早在1903年左右。那时的电影还非常雏形,只不过是一些用照片拼凑起来的作品。1910年《复活》等外国影片开始进入作为殖民地国家的韩国,那时,韩国的第一批电影开拓者们忘我地投入到剧作中,特别是制作人金道山克服种种不利的社会环境,在那个时代做着第一代电影人的梦想。当他在韩国的土地上第一次看到日本的电影后,受到极大震动。1919年,他和民族资本家朴胜弼合力,制作了韩国最早期的电影,在其后20年的发展过程中,电影终于从戏剧的附属品中脱离出来,成为了一门单独的艺术,进入了无声电影发展时代。
1922年,金道山拍摄电影《国境》时悴然去世,《国境》成了他一部留给世人没有完成的作品。1923年,尹百男完成了《月下的盟誓》,可被喻为'韩国第1号'的这部电影,是韩国现代电影的启蒙之作,担任女主人公的李月夏通过本部影片,成了当时一位耀眼的明星。1924年以前,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多多少少还有外国人参与制作,但在这一年,完全由韩国人自己制作的影片《全朝鲜女人》、《网球比赛》等相继问世,从1925年起,随着李庆逊出品的《开拓者》,无声电影在韩国进入了全盛期。
1926年,进入了韩国电影的第一次黄金时代,最显著的标志首推影片《阿里郎》,这是演员出身的奈陨圭导演的处女作,奈陨圭依靠《阿里郎》的成功,成为了当时电影界的核心人物。这部影片对后来电影的发展和走向起到了深刻的影响,直至今日,《阿里郎》的余波,仍相当程度地存在,它已不单单是部影视作品,更多地从片中发掘出了韩民族的精神。
在殖民地时代,韩国电影最初的任务是,通过片中反映的殖民时期的民族现实情况,启发人们对现实进行变革;从艺术角度来看,电影美学的发展,在艺术范围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在1927年一年的时间里,14部无声电影制作完成,其中奈陨圭的《玉女》、《哑巴》和柳夏泳的《流浪》颇受关注,成为当时的焦点。进入30年代,韩国电影转变方向寻求发展。转变方向的原因是因为日本的强化统治,电影界进入了极其艰苦的时期,导演们希望通过电影的启蒙,树立观众们的民族自尊和自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李圭焕的《没有主人的渡船》。
1935年,有声电影终于在韩国出现了,它的标志是《春香传》,这部影片是韩国电影的又一个里程碑。进入40年代,由于日本的殖民统治,电影完全被日式的'文化强压'所控制。1940年发布的'朝鲜电影令'中规定,电影的制作和发行全要通过许可,'电影令'被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韩国电影进入了最黑暗的时期。在那段时间制作的电影或者亲日倾向极浓,或者干脆和日本合作拍摄,而且大部分采用日本语台词。尽管电影被笼罩在这种高压之下,偶尔也有一两部优秀电影出现,例如尹奉春的《新天地》和权昌根的《福利万里》。
1945年对于电影界是一个崭新的春天,这一年,韩国解放了。韩国电影的又一个发展期到来了,崔任圭的《自由万岁》等带有'光复'内容的电影闪亮登场,其它名作品还有,崔任圭的《没有罪的罪人》,李九亨的《安中根日记》,权昌根的《解放了,我的故乡》等。1948年,韩国和朝鲜分别独立后,电影终于迎来了相对安定的环境,稳步发展。《为了祖国》、《海鸥》、《法西斯》等一批电影涌现出来,战争片、喜剧片等题材多种多样,可是这样的复兴没能持续多久。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这不仅是对电影发展的一个沉重打击,更使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倒退。战争的3年基本上是韩国电影的空白期,电影人被分做了左、右阵营,大多数人被强制留在北方,有一部分去了美国。因为战争,电影人才和胶片都大量流失,物资的不足,拍电影简直就成了一个梦想。
50-60年代,申星一、严莺兰等年轻影星登上舞台,推出了“赤脚青春”等红极一时的影片。现在所谈的韩国电影严格意义来讲,只是'南韩电影',在韩国南部建国后,有几种发展现象最为引人注目:对国产电影采取免税措施;讽刺剧受到欢迎,代表作是《出嫁的日子》;出现了一位著名的电影编导柳宪睦,他的作品主要有公映于1956年的处女作《十字路口》,还有1957年拍摄的《失去的青春》;捕捉社会现实题材电影的出现,使观众观看后,引发了思考,最著名的影片是拍于1961年的《走火的子弹》。
70年代电视走入寻常家庭,电影业进入衰退期。但这一时期仍出现了‘星星的故乡’ ‘冬女’等描绘年轻人爱情故事的畅销电影。电影受众主要为年轻人,还有商业色彩很浓的两个趋势渐渐地成为了主流,名片接踵而至,如《傻瓜们的游行》、《士兵们的故乡》、《冬天女人》、《风起的日子》等,这些电影的出现,对于工作在电影界的影人都是极大的收获和安慰。除了上述电影,《真的,真的,别忘了》、《少女的祈祷》等为少年儿童拍摄的电影也盛行起来。
80年代的韩国政治动荡,韩国新电影直面社会的现实,揭露不合理的现象,这样的潮流主要由李长镐和裴昶浩引领,如李长镐拍摄了直接批判社会贫富悬殊和阶层矛盾的影片《风吹大好天》,成为现实主义电影诞生的标志;裴昶镐沿袭了现实主义风格,以个体人生为核心,拍摄了《那年的冬天很温暖》(1984)、《喜悦年少岁月》(1987)等现代人生系列作品。这个时期韩国电影最大的收获,还要数林权泽、李斗镛等老导演的新转变。
可以说80年代,韩国电影业迎来复兴的曙光。国际电影节上接连获奖,韩国电影的国际声誉得到提升。林权泽导演的“The Suppogate Womb”获第44届威尼斯电影节(Venezia Film Festival)最佳女演员奖(姜受延),裴镛均导演的‘Why Has Bodhi-Dharma Left for the East?’获第42届罗迦诺电影节(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最佳作品奖等。90年代林权泽导演的‘西便制’又获第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和最佳女演员奖。
随着电影业的繁荣,“忠武路”这个地方也开始变得有名起来。忠武路这个代名词指电影人工作室集中的地方。即使现在,一提忠武路也会让人联想到电影产地。此外,80-90年代韩国电影发展壮大,影院也随之发展起来。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影院集中地就是钟路街区。从钟路1街到3街,见证韩国电影史的团成社(影院)、大韩剧院、首尔剧院、好莱坞剧场等影院林立。 最近,团成社、大韩剧院等老式剧院也升级为现代化的多媒体影院
90年代以后,韩国电影发展势头迅猛,出现了一大批高水准的佳作。
90年代的韩国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推进,经济持续发展,为电影创作营造了比较稳定的环境。1990年林权泽《将军的儿子》在全国上座率高达300万人次,创历史之最;同年朴光洙《黑色共和国》、张善宇《市井小民》、郑智泳《南部军》也闪亮登场。1993年是林权泽的“《悲歌一曲》年”,该片创下了汉城100万观影人次的票房纪录。
1995年到1998年,是韩国电影多元化新格局形成的重要阶段。1994年,姜佑硕的《两个警察》、金弘准的《玫瑰色人生》等获得了高额票房的佳绩,在好莱坞电影的霸权面前树立了国产电影的魅力招牌,1995年,那一年随着电影100周年的来临,艺术电影院开始成立,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齐头并进。1996年,洪翔秀《猪掉进水井的那一天》、姜齐奎的《银杏树床》、梁允浩的《流离》更加具有了年轻时尚的新近特征。1997年,李正国“催泪性电影”《信》、张允贤《上网》的观影人次都高达100万人次以上;同时李昌东《绿鱼》、宋能汉《No.3》、张善宇《坏电影》为代表的一批电影,既在类型探索上做出了努力,而且艺术奖项的收获也不错。1998年,许秦豪《八月圣诞节》、李贞香《美术馆旁边的动物园》等少数影片继续情感思路之外,恐怖电影作为新类型得到年轻导演的青睐,金知云《安静的家庭》、朴基勇《女校怪谈》、朴光春《退魔录》成为经济不景气的缩影,得到了观众的共鸣。
1998年也是韩国电影民族性突起、国片情结高涨的历史性一年。1999年,“电影配额制度文化联大”这一民间机构成立,为促进韩国电影进一步兴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1999年的韩国电影的旗帜作品是姜齐奎导演的《生死谍变》,首映当日影院爆满,公映57日全国上座人数高达620万,票房总额远超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成为当年世界范围内的唯一的民族电影商业奇迹。随后参加康城影展的郑志宇电影《快乐到死》,也获得了艺术和商业的双丰收。朴灿旭《共同警备区JSA》、李昌东《薄荷糖》、李玄升《飞越爱情海》等片也都不甘示弱。2001年时年轻导演郭景泽的《朋友》成为韩国电影史上最为卖座的影片;郭在勇《我的野蛮女友》、朴哲官《我的老婆是黑社会老大》、金尚真《狂战杀手》等黑社会题材影片,也都狂扫市场,观映人次都达400万以上。此外许秦豪诗电影风格的《春逝》等青春爱情题材、《武士》为代表的新型动作片也都屡创艺术和商业佳绩。
2002年,《绿洲》、《醉画仙》、《双重阴谋》等众多影片再一次将韩国电影推向艺术和商业并进的辉煌未来,不仅本土市场占有率已基本达到60%,而且横扫香港、日本等东南亚国家与地区,《我的野蛮女友》《我的老婆是黑社会老大》等影片甚至还向好莱坞售出了再制作版权,韩国电影已经成为了亚洲影坛的生力军。
公众对电影的兴趣日益增高,韩国的道政府和私人组织举办过不少国际电影节,其中包括釜山国际电影节、富川国际幻想电影节、全州国际电影节和首尔妇女电影节。同其它国家一样,韩国的电影业在动画片方面取得了显着的发展,制作现代动画片的公司已有200余家。韩国的电影、视频、动画和在线影视业在高速因特网的刺激下也在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