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误杀2》是翻拍哪部电影
《迫在眉梢》。
由陈思诚监制、戴墨执导的电影《误杀2》于2021年12月17日上映。作为年度黑马电影《误杀》的后续,《误杀2》在上映前就引发颇多期待。有不少观众发现,和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的《误杀》一样,《误杀2》也是一部翻拍电影,但翻拍对象是美国影片《迫在眉梢》。
两个不同国家、毫无关联的故事如何做成系列片?日前,影片在北京举行专家观摩研讨会,学者认为,《误杀2》在题材和类型层面的持续探索,标志着“误杀”系列已经初步完善,其在打造电影品牌上的开拓尝试值得思考。
电视介绍:
《误杀2》塑造了一个为爱奋不顾身的父亲形象,故事导火索是他要给儿子做心脏移植手术。在创作剧本时,李鹏的孩子正好因为心脏出现问题住了十天左右的医院。陪在医院时,他看到了很多焦急的家长,有些孩子头一天还好好的,第二天床已经空了。
这些刺痛他内心的亲身经历也写到了电影里,成为引发观众共情的点。“大多数人不会面临孩子得绝症的境地,但是关注这些人,其实某种程度也在关注我们自己。展示他们生活的状况,希望引起大众的关注,这是创作《误杀2》和《误杀》最大的不同。”
B. 误杀2翻拍哪部电影
《误杀瞒天记》。久别2年,陈思诚和他的卓越团队再度把一部翻拍之作搬上大屏幕,并沿用了《误杀》的名字,起名字《误杀2》。2019年《误杀》翻拍自印度影片《误杀瞒天记》,2021年的这一部《误杀2》翻拍自美国片《迫在眉梢》。
作为翻拍之作,粉丝们更加高度重视的一点是,能否保证或者超过原创作品的水准。《误杀2》对原作《迫在眉梢》的剧本进行了特别大的改动,《误杀2》比赛30分钟后,没有选择再度对原作《迫在眉梢》照本宣科出来
反倒是挑选了去展现势力阶层和一般阶层在对同一个难题时,有着二种不一样运程结果的探讨之徒。从这之中能看得出来陈思诚和他的卓越团队,对《误杀2》跨文化管理的创作设计构思,必然趋势,汤是短故事,药是势力阶层和一般阶层的碰撞。 《误杀2》平平常常的陈思诚式的翻拍之作。
C. 误杀瞒天记2为啥演员全换了
误杀瞒天记2演员全换了是因为薪酬的问题,误杀瞒天记本来就是翻拍的印度电影《较量》,这次新出的其实是《较量2》演员就是原班人马,只是在国内大家看的都是误杀瞒天记多,大家都以为地2部换演员了。
其实没有,最早的就是2013年的《较量》2015妙印度又翻拍了《较量》改名《误杀瞒天记》,但是翻拍的剧情,台词,都跟原版的一模一样,2021年新出的《较量2》是延续第一部的剧情,国内的大家都以为换演员了,只是看的版本不一样而已。
误杀2的结局剧情
林日朗死了,第1个知道他真实意图的人是张正义警官,可惜一切都太迟了。
但是结局依然给了我们一个期望,林日朗的心脏如愿换回了儿子的命,就如同那个微弱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发出了一丝丝的光芒。
误杀二的大结局看似很简单,在林日朗的墓前有许多人前来拜祭,而真正的大结局便是隐藏在这些前来拜祭的人群中。
在这些人群中总共分为三类人,唯独该来的人没有来。
D. 误杀2故事原型
误杀2故事原型来自于《迫在眉梢》。
《迫在眉梢》这部电影,剧情非常简单,就是讲一个老实人在医疗保险被公司偷偷更换下,铤而走险劫持医生,为病重儿子做心脏手术的故事。
《误杀》第一部的原型是印度的经典电影《误杀瞒天记》,电影在悬疑、惊悚等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其中还有很多细节上的巧思,演员的演技也堪称惊艳。所以最终票房13亿,品质也被普遍认可。
《误杀2》也是经典电影的二次改编,原版是美国著名黑人影星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迫在眉睫》,故事、人物几乎是对原版的高度还原,但口碑远不如《误杀》和《迫在眉睫》。
虽然劫持医院、揭发政府黑幕、为平民百姓发声,这些电影元素也算精彩刺激,但从情节的紧张度、故事的复杂度、逻辑的推理性以及最终的悬念、反转等方面来看,还是单薄了一些。
前半段主要是男主劫持医院,围绕着“为什么要劫持”会引发很多疑问,“心脏”被抢走这个关键信息一被曝露,悬疑性就大打折扣了,后面虽然也有卫生局长、秘书长、市长好几番,但那种意外感和震撼性会大大减弱。
毕竟作为经常看惊悚悬疑类电影的观众来说,当饰演市长的姜皓文过早的出现,大家基本上就都心照不宣地意识到,谁才是真正的大BOSS了,因为在《误杀》第一部中,姜皓文恰好饰演的就是市长,而他的儿子就是那个“该死”的“被害人”。
所以大家就会很自然地联想,这又是一个为了儿子,铤而走险动用公权、倚强凌弱的故事。
E. 误杀瞒天记2和1有关联吗
没有关联,《误杀瞒天记2》是《较量》的续集,跟《误杀瞒天记》没有关系。
《误杀瞒天记2》网络上给到的说法是错误的,其实是《较量2》的播出,因为《误杀瞒天记》也是根据《较量》改编的,所以剧情上都是一样的,只是我们看的时候发现《较量2》的剧情和《较量1》的衔接最大,而且还是原班人马!
作品:
1、《误杀瞒天记》
《误杀瞒天记》是由Panorama Studios制作,尼西卡特·卡马特执导,阿贾耶·德乌干、施芮娅·萨兰、塔布等主演的剧情片,于2015年7月31日在印度上映。
该片讲述父亲维杰为了维护错手杀死不速之客的家人,用电影里学来的反侦察手法和警察斗智斗勇的故事。
2、《较量2》
也译为《误杀瞒天记2》,是2021年吉图·乔瑟夫执导的电影作品。
讲述的是在少年瓦伦失踪六年后,乔治库迪和他的家人目前过着更好的生活,他比以前更富有,除了有线电视平台,他还新开了一家电影院,并打算制作电影。
F. 《误杀2》印度原版叫什么
《误杀2》印度原版叫《误杀瞒天记》。
不管是翻拍还是原作,两部片都取得了极佳的成绩。从《误杀瞒天记》到《误杀》,这两部电影都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因为教育缺失被摧毁的家庭,与一位不惜一切去保护家庭的故事。他是父亲,亦是丈夫,他可以为了家庭做任何事。
详细介绍:
电影《误杀》改编自印度影片《误杀瞒天记》,《误杀》系列里的角色并无关联,唯一的联系在于主旨:父亲为救孩子铤而走险。
这是一个发生在海外华人社区的故事。二流编剧林日朗(肖央 饰),小日子虽说过得清贫,但还算幸福。一次足球比赛,儿子小虫(王昊泽 饰)突发意外,只有尽快安排心脏移植手术才能保命。高昂的手术费使他与妻子阿玲(文咏珊 饰)一筹莫展。几经周折,走投无路的林日朗决定放手一搏。
相比于第一部,《误杀2》玩得更大,不仅限于家庭情感层面,还扩大了它的社会批判面。这一点,可从该系列两部作品的英文名中略窥一二。
G. 误杀瞒天记2影评分析
误杀瞒天记2影评分析如下:
连着看完《误杀瞒天记》和《较量2》。前一部细节上的漏洞不少,称它为高智商犯罪电影略显牵强,加上影片前段大篇幅的铺垫,我更愿意将其看作一部叙述一位小人物在官僚腐败、社会失序的背景下,以一己之力对抗阶级压迫和强权威胁,最终为自己与家人,或是为广大观影群众赢得“人心的正义”的爽片。
人心的“正义”得到了伸张,那么,然后呢?在《误杀瞒天记2》(或《较量2》)中,故事有了更贴近现实的后续。
曾经坚定站在男主家人这一边的街坊,由于眼红男主家的快速发展而多生流言蜚语,已默认男主为逍遥法外的凶手;大女儿落下了严重的精神创伤,甚至偶发癫痫;心理素质本就不佳的女主人在担惊受怕中惶惶不可终日,极度敏感到过分干涉小女儿的社交与正常生活……
即便是身心强硬如男主,哪怕又一次凭借计谋护住了自己的家庭,也注定要在余生中绷紧一根弦无法放松。
这便是爽片之外的真实,那些杀人后的阴影与代价,就算躲过了法律,也躲不过黑夜对灵魂的拷问和蚕食。
所以,尽管不少人吐槽国产翻拍版《误杀》中“政治正确”式的自首结尾,我还是想说,本没有不必承受其代价的行为,只是选择不同,有人虽放过了形体但终生囚禁了灵魂,有人虽囚禁了形体但宽恕了自己的心。
最后,讲个好玩的,看第二部时,尽管我猜到了被挖出的尸骨DNA会对不上,但没猜到是男主将尸骨掉包了。我的脑回路:通过DNA验证,发现督察长的儿子竟然并非其父亲生,实系女督察与情夫之子;而失手杀害该男生的女生,也就是被男主捡来收养的大女儿,才是当年被女督察之夫无奈遗弃的私生女,这波直接嘲讽拉满。
H. 误杀瞒天记2主演为啥换了
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的原因,说明许光汉为什么退出电影《误杀2》。但是网友,都猜测是剧方在提前规避风险。影视剧的演员阵容有所改变,在娱乐圈非常常见。但《误杀2》已经开机了,也就是说,许光汉在参与拍摄之后,才选择退出的。而如此操作,也会造成制作方有所损失。毕竟,之前拍的镜头都没用了,要找新演员,还要重新拍摄一些镜头。电影《误杀》的第一部,是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大作。误杀2上映了,结果伴随着的也有很多不理解以及质疑的声音。当时误杀第一部上映的时候,因为改编的印度电影,原著的口碑很不错,因此最后这部改编的误杀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年很多人都说这是一部黑马电影。所以这部《误杀2》,一开始就备受期待。很多人说如果不叫误杀2,叫一个完全新的名字的话,就会导致大家不熟悉这部影片,也不会有这么高的票房了,因此叫了这个误杀2,不用说很多,就增加了大家对这部电影的期待程度了!
I. 如何评价电影《误杀 2》
《误杀2》在主题上更加直白,主创拼尽全力同“普通人”产生情感上的共振。一方面是小人物对抗强权的故事在观点上更直接,另一方面依旧紧紧围绕着“父爱”来做情感基础。 在当下的华语电影市场,《误杀2》算得上是一部合格的作品。而且因为有前作高口碑的加持,《误杀2》的票房预期也一路看涨。只是相比前作,《误杀2》在口碑上产生了一些分化。
其中最大的矛盾点在于,虽然共享“误杀”,但和传统意义上的系列片不同,是一个全新的主人公和故事。《误杀2》改编自美国电影《迫在眉梢》,但《误杀》则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尽管主创班底最大程度保留,但是故事、人物都截然不同。
其次,作为续集电影,很多观众对于《误杀2》的期待都是延续第一部做深化。但是《误杀2》同样选择了翻拍,这也是不少观众对影片不满的地方所在。 基于这两点,让电影在上映前就迎来了第一波“黑粉”。
而上映后在逻辑方面的缺憾,让电影的口碑有一些两极。 但在这些层面上的缺点并不能掩盖电影本色的优点,尤其是将故事发生地“迁移”到东南亚进一步打开了华语电影的表达空间。未来,《误杀》系列如何延伸依旧是一个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