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老炮儿最后拿的是什么刀
应该是唐刀……不知道的可以以为是日本的武士刀
唐帝国通过开明的政治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当时世界的中心,从唐初的统一之战到盛唐时期所有的对内对外战争,都出现在冷兵器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武器——唐刀。 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与阿拉伯大马士革刀著称于世的两种名刀,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在艺术上均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可以说是我国刀剑史上的巅峰。在唐朝的多次对外战争中(如对突厥和日本),唐刀所向,档者披靡,许多兵刃和它一碰即折,造就了一段“唐刀无敌”的神话。
⑵ 有人和我一样喜欢《老炮儿》吗
其实还是挺好看的,只是我觉得有些不作不死,是看完此片的最大感受。电影中的所有故事都是因为六爷走不寻常路而来。他用不断破坏他人和破坏自己生活的方式,造就了所谓传奇。比如致命的原因心脏病,完全是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脱躲避治疗造成。中国电影里的英雄人物似乎都有这样的毛病。儿子犯错赎人,我不愿直接报警最为简便,觉得这样太Low,非要走什么江湖规矩。在生活的每个岔路口,六爷可选择的路径很多,很多务实的道路有益于各方,只是少了波澜壮阔就难入六爷法眼。六爷人生的选择标准,大概不是自家人的生死或者悲欢离合,而是怎么样才能显得我牛逼,我仗义。主要故事情节都是在“作”这个关键词中推进。是一个老头神经病般的固执和虚荣,最后把自己命搭进去了事。
⑶ 《老炮儿》是京痞电影,还是京味儿电影
《老炮儿》虽然讲的不是 " 小老百姓 " 的事儿,冯小刚的军大衣、日本军刀虽说也曾是大院子弟的标配,但《老炮儿》仍不能算是京痞电影,冯小刚给吴亦凡手下一个耳光、教育他 " 这叫规矩 ",单凭这一个情节就不能。京痞从来不讲规矩,《看上去很美》《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及大院子弟所有自传性的作品里都没有这个词。
《老炮儿》是京痞电影,还是京味儿电影?
徐皓峰在《京城流氓考》中提到,晚清混混打架,不进人家门,进屋打人者没品格。再大的仇,也不能砸别人家,砸了要挨骂——这种老规矩,六十年代末的顽主保持着,暴力是有底线的。坏的人也有规矩——大院子弟是不懂这古风的,后来在与城区的顽主较量中才学了去。所以,《老炮儿》里的规矩是北京城里历代顽主的遗风,而《老炮儿》是一部京味儿电影。换句话说《老炮儿》就是一部方言电影,或者可以说是一部胡同电影。
《老炮儿》是京痞电影,还是京味儿电影?
《老炮儿》为一个逝去的时代与一群老去的人立传,说到底还是去怀念,怀念那个正远去的时代。它塑造了一个属于当代的大侠,即便生于市井民间,只是个普通百姓,却仍有着自己的侠义精神与原则。虽然最终要被时代抛弃,那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不该是老炮儿的悲哀。
⑷ 电影《老炮儿》有哪些冷兵器
连续两天看了两场电影,哈哈,第一场无在乎《寻龙诀》了,第二天看了《老炮儿》,《老炮儿》给我的感受是在太深,也许是国产电影太垃圾,以至于豆瓣我给它评了9分。电影讲了两代人的故事,六爷(冯小刚 饰)就曾是”横行“老北京的老炮儿之一,如今过着悠闲自得的日子,却不想自己的儿子晓波(李易峰 饰)被卷入了与“小爷”小飞(吴亦凡 饰)的纠纷中。六爷试图出面摆平这起纠纷,并找来了昔日老友闷三儿(张涵予 饰)、话匣子(许晴 饰)、灯罩儿(刘桦 饰)帮忙,却发现这个时代已经有了一群新的“话事人”,自己这个顽主的江湖地位已经动摇,并且以往固守的生活方式已经渐渐被时代所抛弃,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冯小刚仅凭此电影一举获得第52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男主角,第52届台北金马影展 金马奖 最佳原著剧本(提名)。实在是实至名归。
1897年(明治30年 ,这也是30年式刺刀名称的由来)新枪正式定型,称为30年式6.5mm友坂步枪(老百姓常说的金钩步枪),同时为该枪设计了相配套的30年式刺刀,也称为友坂刺刀。新枪被用于日俄战争,根据实战使用经验,随即对30年式步枪的枪机、保险和瞄准装置进行了改进,并于1905年(明治38年)正式定型为38年式步枪(臭名昭著的38大盖),30年式刺刀则因为本身较为完善的设计以及在日俄战争中的良好表现,被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并一直使用到日本战败投降,因此30年式刺刀也往往被误称为38年式刺刀。1939年(日本神武纪2599年)定型生产的99式7.7mm岩下步枪,也继续沿用了30年式刺刀,同一款刺刀,配用不同时期的三种步枪,这在兵器发展史上也是比较罕见的,以此也能够看出30年式刺刀单从兵器本身来说的优异性能!二战期间30年式刺刀和38式、99式步枪一起,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得力帮凶,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及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二战中最著名的军用刺刀之一。
更多真实装备测评资讯,请关注微信公共号 www_1gear_cn
⑸ 《老炮儿》电影最后,冯小刚为什么要一身日军军官的打扮去约架
因为冯小刚赴约的时候用的是日本武士刀,为了符合军刀的属性,特意的穿上军大衣去野湖打架,是一种造型的塑造手法。
⑹ 抗日题材影片《731》要来了,这部电影的主演是谁
电影《八佰》正在热播,这部描述淞沪战争时期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电影让人看了热血沸腾,也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许多不了解那段历史的观众慢慢开始了解,上海的四行仓库旧址这段时间也是人山人海,参观预约也要等很久,我想这种成就是票房所不能比拟的。
在这种爱国热情的引导下,像《八佰》这样类型的电影会越来越受关注。近期,电影《七三一》在北京举办发布会,一部讲述日本七三一部队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电影即将开拍,许多观众对于这部电影也是非常的关注,七三一部队曾经在抗日战争时期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地灾难,每个中国人都对其恨之入骨。很多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的主演非常期待,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因为电影目前正处于筹备阶段,演员基本上已经确定,但是对于所扮演的角色还不清楚,好在这部电影并没有流量演员,相信这将是一部引起轰动的电影。香港演员张家辉是《七三一》将主演该电影,作为一名香港人,张家辉的是非常爱国的,在其收到剧本后仅七天便确定合作意向,顺利加盟电影的拍摄。张家辉本人的演技就不用多说,早在1998年参演电影《赌侠1999》,就获得了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2008年,张家辉与谢霆锋、张静初合作主演《证人》,凭借该片张家辉荣获第53届亚太影展最佳男主角、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以及第46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所以在电影中张家辉的发挥一定会很好。目前张家辉已经被拍摄电影做准备,为了契合剧中人物的形象,张家辉开始留长发、蓄须、减重,可见其敬业和对这部电影的重视程度。
好的历史电影能够让我们缅怀历史,因为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希望电影《七三一》可以成为下一个《八佰》。
⑺ 老炮儿的结局是什么意思
《老炮儿》最后给了观众们一个开放式结局,画面定格在六爷杵着刀,倒在了冰面上。据之前的剧情,六爷是有心脏病的。所以,在最后,六爷突然倒下,应该就是心脏病发作。虽然最后没有交代他到底有没有死,但是记得之前六爷在去看病时,医生曾说过他得处处小心。
一开始两根血管堵塞,现在是三根堵塞了。在这种情况下还去打架,可想而知,最后老炮儿倒在冰面上,应该就是心脏病突发死去了。这种结局避免不了,与其播出来让人伤感,不如止步于此,给人们可以想象的空间。
影片评价
《老炮儿》的上映为2015年增添了感伤的一笔,在中国电影的换代格局中彰显了特色。该片是两个“老炮儿”合作的作品,冯小刚和管虎的合作让大众在热闹和喧嚣之中感慨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巨变。
剧中的老六似是一个老舍或王朔笔下的人物出现于现世,他依然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尽管世界已然大变。他的讲规矩、重义气、有老礼儿,他当年在胡同和北京那一份响当当的江湖地位等等,都已经随时代变迁远去了。
这个主题其实是好莱坞或香港电影里常见的,江湖大哥早就金盆洗手,在面临对自己亲情的挑战时,又一次走进江湖面对自己的命运,这不是什么新鲜的故事,只是放在了北京的胡同里有了更多的沧桑感。
⑻ 说实话,老炮儿结尾不是自己打脸吗
有点常识的都知道,以一个老人之力对仗对方几十个“生瓜蛋子”,结局早已经注定。单枪匹马杀将过去固然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但就实际效果而言,充其量就是一个匹夫之勇。对于“大院子弟”来说,父辈红军的“游击战”之精髓就是集中我军至少三倍于敌方的兵力开打,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老炮儿”张学军一定门儿清。 之所以“单枪匹马”杀将过去,“老炮儿”一定是抱着必死之心的,但心脏病导致的意外死亡,虽然让他的个人英雄主义梦想破灭,但却让他的死变得更加高大和有意义。 也就是说,身为父亲的“老炮儿”,他从故事的一开始就注定了他必死的结局,除此别无选择。 “老炮儿”是一个江湖人,这一点,电影中也明确说明了。影片开头,他威胁小偷把被盗主人钱包中的身份证寄回原主,随后又替被片儿警执法时打了一个耳光的“灯罩儿”讨回公道,这都说明了“老炮儿”的特殊身份,他是一个“黑白两道”都能说得上话的人,他实际上扮演的是在犯罪和法律之间的社区仲裁者的角色,就像美国西部枪战片中的常见情节一样。 《老炮儿》就是用美国西部片模式讲述的发生在胡同中的一个老头儿为了讨回生命尊严和公道的故事。而在情感内核上,它跟美国导演伊斯特伍德拍摄的《老爷车》一脉相承。 就像《老爷车》中的那位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福特汽车厂老工人沃尔特用自己的生命当赌注,用一个“计谋”引诱一帮坏孩子朝着自己开枪,从而让这些坏人受法律惩罚一样。“老炮儿”张学军也是用自己的死(心脏病发作倒在了冰面上死去),换来年轻一代的“重生”:一方面给“小飞”以警醒(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往后就是自己这样的下场);另一方面也对自己儿子晓波做了最后一次人生指引(他应该过跟自己不一样的生活,一个有追求的、平静的、有责任心的生活,比如开一家酒吧)。 伴随着手握日本军刀,身穿军呢大衣的“老炮儿”张学军的倒下,也预示着用武力解决问题的英雄梦的破灭,现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的游戏规则已然转变,现在文明已经发展到不允许“以暴制暴”的阶段,单枪匹马的个人英雄主义也没有了用武之地。这跟《老爷车》有异曲同工之妙。历史早已证明,武力解决问题往往只能引发无穷往复的复仇,而利用现代法律来惩治坏人才是一件有效的武器。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弑父情节”, “老炮儿”张学军用自己“主动”的死,最终换来了儿子晓波的脱胎换骨和父子关系的和解,让儿子瞬间“长大成人”,并从精神内核上承接了自己的衣钵。在结尾“彩蛋”部分,焕然一新的儿子晓波,用微笑来回答一个不礼貌的问路者,以此区别“老炮儿”父亲的拧巴和斤斤计较。 有人会说,“老炮儿”身上集中体现了那些正在丢失的美好的东西,这有道理,但故事如果仅仅局限在这个层面,格局一定太小。事实上,新旧两代人的和解和沟通,传承老一辈人的优点和规矩,才是这部影片的主题。不然,当“老炮儿”单枪匹马举刀在冰面上奔跑时,小飞的眼中何以饱含泪水。因为从这一刻起,他已经从精神上接过了“老炮儿”的衣钵。 一个时代翻篇了,从此,江湖上只剩下了“老炮儿”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