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鬼子來了的電影在日本的影響
時隔19年,再去看姜文的電影《鬼子來了》,依然能夠感受到它震撼人心的力度。
不去說電影的拍攝手法,不去說它的攝影技巧,單說其內容,就足夠令人震撼。透過那些荒誕而幽默的畫面和對白,實際上姜文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這些,還有深入骨髓的警醒。
命途多舛的經典力作
為了更好地將一部完美的《鬼子來了》,姜文的電影拍攝透支了,原本投資預算在2000萬元,可是,電影拍攝到最後,超出預支30%,也就是說,電影的拍攝成本在2600萬左右。
然而,耗費了極大的人力物力,絞盡腦汁的姜文,拍攝好電影,卻卡在了送審的那一關——被總局「槍斃」了,理由很簡單:影片的立場有問題!
總局當年的回復是這樣的:影片一方面不僅沒有表現出在抗日戰爭大背景下,中國百姓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反而突出展示和集中誇大了其愚昧、麻木、奴性的一面。
然而,是否真如總局所說,影片真的誇大了百姓的愚昧、麻木和奴性呢?顯然不是!
「褲襠藏雷」、「手撕鬼子」之類侮辱觀眾智商的電影都能平安過審,為何這樣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反而受盡波折,差點夭折?
為了讓電影能夠面世,當年姜文耍了個「小滑頭」,在未通過審核的情況下,姜文在2000年4月份,私自將影片樣片送往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參賽,一舉引起世界的矚目,還獲得了當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但同時也引起了總局的反感,發文要求《鬼子來了》的3家製作公司從戛納電影節上撤回該影片。
到了2002年,影片在日本正式公映,公映前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日本五大暴力集團曾發傳真到影片的發行公司,警告發行公司,說本片一旦在日本放映,參與該片拍攝的日本演員將不能保證安全。事實也是如此,《鬼子來了》在日本上映之後,一度讓電影院陷入混亂。
觀影者不同的情緒碰撞,恰好證明其偉大性,一位日本影評家說:鑒賞後的混亂正是名作的證明!
事實也證明,《鬼子來了》的經典,截止目前,豆瓣接近40萬人參與打分,評分9.2分,一直就沒有跌出豆瓣TOP前50。姜文在2001年還憑藉此片獲得法國文化獎。
「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
好的電影也是如此,時間是檢驗一切的標准,大浪淘沙之後,《鬼子來了》依然屹立不倒。
藏在鏡頭下的荒誕與冷幽默
電影取材於作家尤鳳偉的小說《生存》,但經過改編之後,融入了大量姜文的風格。在拍攝過程中,姜文的確拋棄了原小說「軍民奮勇抵 抗侵略」的主題,更加註重提煉和鞭撻「農民愚昧」和「戰爭荒誕」的一面。
電影台詞幽默而充滿節奏感和爆發力,荒誕的畫面在電影里俯拾即是:
譬如說開始被抓的日本軍人花屋小三郎一心求死,自詡為日本武士衛道者,實際上弄到最後卻只是個種莊稼的農民,大義凜然慷慨赴死,最後卻膽小如鼠,為了活下來,不惜卑躬屈膝。
再譬如說,花屋小三郎讓翻譯官董漢臣教自己罵人的話,意圖刺激俘虜自己的村民,從而殺掉自己,「捨身成仁」,而漢奸董漢臣卻教給了他討好的話,話語的不對稱形成了強烈的反諷意味。
當花屋小三郎一臉兇相說著「大哥大嫂過年好,你是我的爺,我是你的兒」,觀眾笑了,但是,更多的卻是一種荒誕的感覺。
諷刺農民愚昧的畫面也比比皆是,但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最後姜文飾演的馬大三砍殺日本俘虜後游鋒即將被槍斃的畫面。
圍觀群眾的笑聲里透著的麻木、冰冷讓人感到窒息。恰如此前談及劊子手砍頭的橋段時,民眾的看戲心理。看到同胞被殺頭,他們的反應是什麼?是「歡聲一片,看劉爺使刀,如飲美酒!」
在魯迅先生的小說里,這種民眾的愚昧與麻木,被稱之為「看客心理」。
為什麼姜文要撿民眾的「軟肋」捏?做這種吃力不討好,還有可能背負罵名的事兒?
在接受采訪時,姜文曾有一段話很令人深思,他說,魯迅對自己民族與文化中某些問題進行諷刺與挖苦,這也是充滿了愛的。他為什麼不挖苦日本去呀?因為他是想讓中國這「脖沒了,比日本強了,這是最大的愛國。反過來個別人為了自己的私慾違心地故作贊揚歌頌狀,而不讓人們看到問題的實質,那就像我們片子中的翻譯官董漢臣一樣了。
時代在進步,但有些傷疤不能忘
人是容易健忘的動物,「好了傷疤忘了疼」就是這個道理。
姜文在談及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時也曾提到過,其實他對日本人的印象不錯。1982年姜文在上中戲的時候,班上也有不少日本同學,並且和他們的關系都不錯。他們紳士、健談,還和中國同學談起了戀愛,這和姜文印象里的日本人大相徑庭。
他們不該是小時候電影里的松井之類奸詐狡猾的丑惡嘴臉嗎?他們怎麼能夠神山晌這么溫文唯散爾雅,讓人依依惜別,戀戀不舍?
可是,隨著對日本文化的不斷深入了解和學習,姜文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他也想通過影片告訴觀眾一個事實:面對惡人,我們不能無端地報以善良。面對這些已經發生的事實,中國人和日本人都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避免這種事再發生。
恰如電影里的馬大三,他以為自己好吃好喝對待花屋小三郎,他理應講道理,給自己糧食,即使不給糧食,也應該講道理,不應該對自己拔刀相向。但現實很快就甩了他一大耳光。
花屋小三郎的上司確實履行了諾言,給了他們糧食,但其動機卻不在於此,而是要通過押送糧食,將村民聚集在一起,狂歡之後一舉殲滅,用心何其險惡歹毒。那些表面上的和平,那些藏在音樂背後的陰暗如同潮水,瞬間湮滅人性。
值得一提的是,那時候日本已經投降了,可是日本軍官還是對掛甲台的村民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殺戮。
戰爭已經結束了,沒有人不痛恨戰爭。二戰中被屠殺的600萬猶太民族,南京大屠殺中慘死的中國同胞……戰爭的無情人人都知曉,但是,誰又能保證不會再有戰爭?
至今依然有許多人本人不願意正視歷史,直面真相,否認歷史,依然在狡辯,這大概是最值得思考的問題。
⑵ 日本人看到國內的抗日劇會有什麼反應
日本人自幼接受了政府所謂的愛國主義教育,看中國的抗戰片會覺得是捏造的,或者乾脆認為是科幻片。
日本右翼勢力不承認侵華歷史,甚至幾次三番的篡改歷史教科書!當然,更加的不允許有關抗日題材電影或電視在日本的散播,極力的阻擋著類型的影視作品引進,所以普通日本民眾是看不到這類電視電影的。但是隨著2005年二戰勝利60周年紀念,全世界都掀起了拍攝紀念二戰電影的風潮(當然,大都是在二戰勝利國或受迫害的國家),日本就面臨著硬著頭皮去不承認的局面,直挺到現在.。
中國每年的紀念日和教科書可以發起活動來紀念抗日戰勝,但不應該總是揪住別人的錯誤不放,冤家宜解不宜結。中國在國內拍攝抗日神劇,而日本國內也在播放侵華的影視節目。只不過雙方的角度不同罷了。所以作為對這個問題應該理性判斷,不要人為的製造中日矛盾和加深仇恨,應該多舉行民間的活動,進行名族融合,讓世界第二、第三經濟大國攜手創造美好的人類新篇章!
⑶ 像《亮劍》這樣抗戰片在日本是可以播出的嗎
不可以,日本不放這種,日本認為會降低其民族自信心。只放中國的三國什麼的經典片子。
⑷ 抗戰的電視劇 日本人看嗎
一般不看。本國的抗日劇首先就是鬧悄飢拍給我們自己看的,日本人的運團形象被我們醜化了,不僅愚蠢而且自私貪婪冷酷殘忍。反過來,他們醜化中國人的影視你肯定也不會看的,另外。我國抗日神劇,手撕鬼子,劇情低幼,質量一般,日本人更不會引進這種仇日且毫無市場的電視劇液返。要引進也是琅琊榜,延禧攻略這種。
⑸ 抗戰電影將在日本上映,《八佰》走出國門,我們應如何正確看待這部電影
《八佰》公布將於今年11.12日在日本公映。消息一出,我震驚到了。這可是我們拍攝的抗日電影,滿滿的愛國元素和對抗戰必勝的決心,對於日本侵華歷史的審判。這樣一部電影要在日本上映,日本人會看嗎?電影又能否達到宣傳歷史、弘揚民族自信的作用呢?
電影、電視劇都不是紀錄片無疑《八佰》是一部成功的商業片,拿下了31.3億元的票房,收獲了大量好評。導演管虎也成為了炙手可熱的人物。而他這部作品在整體畫面的呈現上是無可挑剔的,每一幀都經得起考驗。這是我們國產電影的一大成功。
除此這外,這部作品在對中華文化的傳播上也是下了功夫。其中戲曲的穿插和動物的映射都做到了藝術作品的高水準。利用戲曲元素表示對國家文化歷史的認同,通過他所呈現的歷史角色,來反應第一營的英雄行為。利用動物的穿插表示出高級的比喻,一群老鼠表示的是逃兵,白馬則是美好的未來。這些呈現將電影中原本不足的地方,進行了拔高,也讓管虎的導演地位更上一層樓。
我們期待走出國門的《八佰》,能夠在日本創造票房奇跡的同時,能夠將歷史真相帶給世人,也希望日本人能夠正視歷史,尊重歷史。
⑹ 抗日劇在日本能播嗎
抗日劇在日本能播,比如說八佰就是在日本上映過。
之前就有多家日本電視台播放了中國抗日電視劇《我的父親我的兵》,還配上了中日雙字幕。在這部電視劇里「油炸找日本」「打倒日本鬼子」的台詞隨處可見,不知日本觀眾看了是什麼反應。
而日本網友看了這些雷人的抗日神劇後紛紛覺得很有意思。這不得不說是我們的悲哀,這些抗日劇不僅沒能引起日本人的反思,反而讓他們覺得很有趣。
抗日神劇下架:
2020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5年,值此關鍵的時間節點,國內許多人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且決定解決掉這個問題。中國相關部門宣布了禁止播放抗日神劇的決定,並表示會對相關電視劇的審查採取更加嚴格的標准。政府的決定得到了許多觀眾的擁護,因為這些年抗日神劇在電視劇中還是占據相當大的比例的。
但出乎預料的是,當中國禁止抗日神劇時,日本網友卻對中國的做法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熱度甚猜則鋒至一度登上日本推特排穗晌行榜。許多日本網友紛紛表示,抗日神劇可以當作搞笑片來看,沒有必要禁止播放,你看我們日本人都盯耐不介意天天挨揍。但也有日本網友稱,反正都是打我們的,下架就下架吧。
⑺ 中日戰爭片,日方將領很多都請日本人來演,他們怎麼會同意呢
第一,這些演員都是在日本無法發展的,日本娛樂圈很龐大,所以會有好多組合出現,往往從十幾歲就開始出道,日本人喜歡年輕的藝人,可以滿足他們的很多變態幻想。所以好多日本人就到中國發展,比如湖南衛視的矢野浩二,就是在中國立足,在中國娶妻生子,他們在中國發展沒人記得住,還能拿錢,何樂而不為呢?
第二,中日的戰爭片在日本是不會播出的,樓主也說日本人愛面子,他們肯定不會在日本播出對於他們不好的影視劇,現在出名的日劇比如《大奧》什麼的,都是宣揚日本民族多麼偉大多麼遲扒堅強的,中國影視劇近年來能打入日本市場的很好的代表是《美人心計》,這的電視劇主角漂亮,劇情也不錯,最重要的是沒有反日,不說日本,哪個國家會大肆放映不利於自己國的作品?這樣一來,日本演員就沒有後顧之憂,你總不能不讓人家來中國打工吧。。。
第三,我們不能排除有的極個別演員對於中日戰爭有正確的看法是吧。。。(雖然我覺得很少)
像中國的胡兵,現在就是去日本發展,在影視劇中扮演仿旦運傻不楞登的中國偷渡客,我們不也沒有罵嗎,所以說還是有很多人不計國家榮譽只在乎個人備梁利益的。
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是否滿意。
⑻ 日本比較有名的反映中日戰爭的片子有哪些
獲獎紀錄該片獲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特別獎、1983年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1983年加拿大第7屆蒙宴芹賣特利爾世界電影節最佳影片美洲大獎。主人公況晌逗易山在現實世界的原型是吳清源,著名圍棋聖手。--------------來自網路首旦
查看原帖>>
⑼ 請問日本人看了抗日神劇《舉起手來》會有什麼感想
日本人看完我們的抗日神劇就對自己產生了深深的質疑,對中國有了更深刻的不信任感:這么多年總是讓我們日本反思,但是原來你們一直這樣虐我們的士兵,應該道歉的是你們中國吧。
我嚴重懷疑日本人看完我們的抗日神劇會這么想。
在抗日神劇里,日本人個個都是腦殘,武器裝備差士兵素質低,一大群人抱著步槍追一個穿著皮衣的姑娘,也就十幾米的距離就是追不上,眼看著姑娘穿薯族純著高跟鞋在前面不緊不慢的跑,這幫笨蛋日本人亂槍齊發,卻沒有一個能射中姑娘。
到了橋上穗尺,兩面堵截,終於姑娘無處可逃了,竟然莫名其妙的停下來,邁著龜步往前走,猥瑣至極,姑娘大義凜然的從橋上跳下去,這被遠處一群抗日英雄發現了,英雄們悲憤的沖過來,舉槍射擊日本士兵,說來也怪,這群人在後面的開槍的時候槍口明明對著前面夥伴的後腦勺,但是子彈就是打不著自己人,繞了一個彎紛紛射向日本士兵,命中率百分之百,於是一群拿著手槍的中國人把抱著步槍的日本士兵打得狼狽而逃。
在抗日神劇裡面,日本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雖然控制老百姓的糧食葯品,卻從不控制發膠,皮褲,呢子大衣的生產與流通,這就可以使我們的抗日英雄穿著大皮褲,披著呢子大衣,頭發一絲不亂的上戰場,特別帥氣,這個可以參考吳奇隆的抗日英雄形象。
在抗日戰爭的時候,日本人實際上向西方學習很多年了,掌握了很多先進的製造武器的技術,但是這些在中國人的面前都是不值一提,中國人講究的是手中無劍,心中有劍,你看各位大俠手裡的兵刃並不一定多麼鋒利,但就是天下第一。所以在抗日神劇里,編劇腦洞大開,什麼都能拿來做武器,拳腳,樹葉,饅頭,竹子,反正伸手能拿到的東西都是武器,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看著平平常常的東西,在編劇眼裡那就是殺人的利器。
我發自內心的同情日本人,背井離鄉拋家舍業,來到中國被狂虐十四年,還堅持著不回家,又愚蠢又頑固,抗日大俠稍稍動一個指頭就能灰飛煙滅,真不知道日本政府到底派了多少人來送死。
所以抗日神劇,只有更神,沒有最神,比網路 游戲 輕松好玩多了。
《舉起手來》明明白白的就一喜劇!當年馮小寧導演就沒拿它當正劇拍!包括後來的《追擊阿多丸》也一樣,老拿喜劇當 歷史 劇,正劇去評,顯得你們高尚嗎?這種題材無非讓人們樂呵樂呵,誰當真了腦子才進水了!
美國人的科幻大片還拯救地球呢!咋沒多少人去揪住不放?日本人怎麼看?去問日本人吧?當年林帥還演舞台劇把"小丑」蔣介石拉出去槍斃了呢!表達一下憎惡情緒不行啊?意淫也罷,神劇也罷,一切要按戰爭實力才有發言權!當年的抗日戰爭確實沒讓日本人感到痛!這也是 歷史 的悲哀!
我就搞不懂了,別國拍什麼都有理,我們拍個喜劇也被噴,拍個戰狼也被很多人罵!想干什麼?假嗎?你想真就去靖國神廁一把火點了我就服你!就連特么911都還不一定是真的!太較真會老的快!
現在說電影《舉起手來》是抗日神劇,而且還問,日本人看了之後的感受。告訴你,日本人會很氣憤,他們會反問,日本人怎麼會那樣不堪?總之,他們是不會笑的。
還有人會說,日本兵素質很高,中國軍隊不行,但也沒必要反過來神話日本兵,弱化中國兵。日本軍隊和中國軍隊至少打了8年,依然在僵持。解放戰爭打了三年,蔣公跑到了台灣。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把美軍從鴨綠江退回了三八線。當然有各種原因,但中國軍隊不是不能打 這就是事實。道理可以講,但事實是不能改變的。
再來看文藝,被人們說成神劇的很多看電影,電視劇對現在很多人說的一文不值,這也是值得商榷的,任何事情都不要一棍子打死數咐,要看來龍去脈。
其實所謂的抗日神劇也是有所根源的,而不是平地突然冒出來的,而且他們的來源很正宗。當年抗日很難,敵強我弱!但要增強人們的信心,必須擺事實講道理,鼓干勁,他們需要向上的正能量。比如喊口號,比如唱快板兒,比如講故事,這都是雛形。到以後有了電影,電視劇,結局基本上都是勝利的,即使不是勝利,後面也必須跟上一段相聲的語言來表現正能量,這是宣傳必須的,也是生活必須的,因為人都生活在希望當中。
想想解放前的的作品,想想建國後的各種文藝作品,比如戲曲,電影,電視劇,歌曲哪一個不是呢?難道必須回到現實嗎?因為文藝是來自生活,高於生活。而不是來自生活,就演生活,那叫紀錄片。
人們沒必要去跟風,人們一說抗日神劇,大家都說抗日神劇,給貶的一無是處,沒有必要。如果這樣一無是處,有關部門怎麼立項的?怎麼能播出呢?這不是打自己臉嗎?
其實反對抗日神劇和宣揚抗日神劇的人,都在浮躁。神劇如果不神,人們還喜歡那麼看嗎?的確有些抗日電影電視劇有些誇張,但也沒必要一個人打死,記住,他們只是電視劇電影,他們也宣傳了正能量。總不能像汪精衛一樣,都說抗日艱難,宣傳投降論吧?
《舉起手來》沒必要說成抗日神劇,有些批評面兒太大了,沒必要。這只是一個抗日幽默劇,宣傳的是正能量,是給中國人看的!
我想日本人看完後會很納悶:明明日本兵那麼笨智商那麼低,你把不好的詞都用在他們身上去形容都可以的人,怎麼中國人打了那麼多年都打不贏?說起國內的抗日神劇也真的是可恨,拍出來侮辱觀眾的智商,表面上是在歌頌堅強的中國人民英勇的抗日英雄,實際上反過來想想就剛好相反了。你可以突出日本鬼子的殘暴和無人性但不能說日本鬼子都是弱智,很多資料證實當年的日本鬼子在單兵素質和團隊戰術上是很強大的,要尊重 歷史 和正視 歷史 ,要不然以後我們的後代會問既然日本鬼子那麼差勁為什麼我們還打不過呢?
我的回答是這樣的;這部《舉起手來》的抗戰神劇拍的太好了,她是一部喜劇片,也是廣大觀眾喜愛的一部電影。反映了當時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動群眾全面抗戰,無數英雄前赴後繼地,為抗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最後,才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
以下,我想提一下自己的看法;拍幾部抗戰電影或電視劇,擴大一下抗日戰爭的英雄型像,是無可非議的。某些人總是像縮頭烏龜一樣,跪在外國人前頭也不 敢抬,連一聲響亮的話也 不敢講!真是大悲催了!
⑽ 日本人看完《亮劍》是什麼反應
但的確有不少日本網友通過網路看過《亮劍》,就像中國網友通過網路看過日本拍攝的「很日本」的電影《男人們的大和》一樣。那日本網友對於中國網友熱衷的《亮劍》持何種觀點和看法呢?
記得此前有精通日語的網友翻譯過日本人看《亮劍》後發的評論,其中一部分日本網友覺得《亮劍》拍得還算真實,尤其是劇集對於日軍特種部隊的描寫和演繹,這在日本國內的相關題材作品中,幾乎沒見過。
有覺得真實的,就有覺得不真實的,有一部分日本網友覺得《亮劍》有點兒「神」,尤其是殲滅「山崎大隊」,讓他們感到了「被殲滅的羞辱」,所以這些人固執地覺得這一戰未必像《亮劍》演的那樣。
最離譜的日本網友,甚至因為李雲龍的一句台詞,還想讓他道歉……李雲龍那句「老子打的就是武士道」,竟然引來了日本網友的口誅筆伐,覺得李雲龍侮辱了武士道……網傳李雲龍飾演者李幼斌對此進行了回應,「道歉是不可能的。」這霸氣的回應真是像極了李雲龍。
總體來看,日本網友看《亮劍》還是比較客觀的,沒有像韓國人「全天下我最強」的心態,但《亮劍》的確讓日本網友很不爽,畢竟劇集是客觀而有力的。
很榮幸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接下來談談我個人的意見和看法。我感覺日本人看完亮劍之後,肯定就覺得這是在瞎演,畢竟八年的事實擺在眼前。但要說是像李雲龍這樣優秀的軍官,還有像李雲龍這樣的部隊,日本人絕對會承認有。我們抗日的時候那個不是大義凜然,把生死置之度外,狼牙山五壯士的精神至今都在流傳。日本人在看到《亮劍》的會時候,他不會承認內容,但是我們敢打敢拼,不怕犧牲的精神他們一定承認。
我在小的時候,就特別喜歡看這部關於抗日的戰爭片。我很欣賞李雲龍說過的一句話,那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生活中的我們確實需要這種精神,只要有勇氣,只要敢去做,就會有一番作為。如果你做什麼都膽怯,怕這又怕那的,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大家一定都聽過一句話吧,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一件事的成功與否,看的就是決心和膽量。
電視劇都是按照原型或者 歷史 改編出來的,很多內容都被添油加醋的演了出來。我們想想八年的抗日戰爭啊,你要知道,這八年意味著什麼。如果要是按照電視劇演的,哪還用的了八年,早就結束了。當年的抗日戰爭,類似李雲龍這種帶領部隊打了不少勝仗的人有很多,這點我不否認。但你要說是像現在的抗日神劇,我只能說一句真的無聊,簡直就是在誤人子弟。
《亮劍》在我國的熱度一直很高,深受大家喜愛,那麼日本人看到該劇會是什麼反應呢?
我認為日本人看到《亮劍》與看到其他抗日神劇的感覺不會有太大出入,首先一開始一定會渾身不自在,畢竟看到劇中自己的「同胞」被砍瓜切菜般的殺掉心裡肯定會不舒服的,接著他們會有所釋然,畢竟是我們國家拍攝的劇,演繹的側重點不同,因為他們知道抗日戰爭我們的損失比他們大的多,而且我們的戰士整體素質確實不如日軍,所以我們拍攝這樣的影視劇在他們看來這只是一種自我安慰罷了,最後他們會將我們拍攝的抗日劇當成一種 娛樂 方式,用來打發時間或者當成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
所以總體來說,日本人是不會很認真對待這些抗日神劇的,因為他們認為這不真實。
那麼《亮劍》這種深受大眾所喜愛的劇也屬於抗日神劇嗎?說實話,《亮劍》雖然不是抗日神劇,但很多地方也與實際戰爭有很大出入,並不真實。
這里就簡單舉幾個例子:
李雲龍還是新一團團長時率領全團擊潰坂田聯隊,說實話,整個抗日戰爭八路軍就從來沒有過如此傲人戰績。
還有李雲龍在李家坡殲滅山崎大隊,這是有原型的,原型是彭總指揮的關家堖戰斗,當時日軍三十六師團的岡崎大隊五百多人誤打誤撞發現了八路軍的黃崖洞兵工廠,這是我軍在華北地區最大的兵工廠,於是我軍就在關家堖包圍了這支部隊,企圖全殲他們,參與包圍的我軍多少人呢?兩萬多人,兩萬多人圍攻兩晝夜,愣是沒全殲了這五百多人。那戰斗的結果呢?就是日軍傷亡二百多人,其餘突圍而去,我軍損失一千多人。
還有就是李雲龍,楚雲飛等四人一起參加日軍指揮官的生日晚宴並大鬧會場,殺掉數十名日軍和偽軍,然後從容而退。
再就是李雲龍率領一個團攻打縣城,理由還是為了救自己的老婆,這在那時候也是根本不可能發生在我軍身上的事情,也是堅決不允許的。
所以總體來看,《亮劍》里塑造的李雲龍和獨立團等我軍指揮官和部隊戰鬥力都太過強悍,這是不符合 歷史 事實的,但《亮劍》不屬於抗日神劇,因為我們喜歡《亮劍》主要原因不在於他有多麼的貼近 歷史 事實,它甚至都不如《我的團長我的團》真實,但大家依舊喜歡,原因就是《亮劍》所表現出來的 情感 是真實的,裡面的每個人物都刻畫的非常鮮明,有血有肉。人物的刻畫,情節的跌宕起伏這才是我們喜歡的理由。
《亮劍》不是紀錄片,不需要真實的反應當年戰爭的殘酷和真實,如果大家想了解真正的抗日戰爭大可從書籍和相關紀錄片中去了解。
但是我想首先有一個問題是日本絕對不會引進亮劍這種電視劇,因為誰會引進自己國家打仗失敗的影視劇呢?
但是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一個普通日本民眾,他看到《亮劍》這部電視劇會有什麼想法?
在假設他是一個比較中正平和的日本民眾的情況下,就是不好戰,不憤青等等。那麼他看到《亮劍》前半段很有可能是覺得不好意思。因為前半段是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他看到這一部分可能會感覺到抱歉和內疚,會為當初的 歷史 感到不好意思。那麼看到後半段感情可能就復雜起來了,畢竟是自己的國家戰敗,接連吃敗仗。
但是可以明確的是,但凡一個有良知的日本人,看到自己的國家作惡,一定會感到愧疚。如果他看了《亮劍》他反而在惋惜日本為何戰敗?那我個人建議像這種日本朋友,千萬不要交!
綜合來講,我希望日本人看到亮劍,是在懺悔,而不是在得意洋洋的說看這是我們國家!
我舅舅是日本遺孤,小時候被我姥姥領養,後來他日本媽媽找到他,1998年帶著中國的老婆,兒子回了日本。 他兒子就屬於中日混血,後來他來北京留學,被導演發現,讓其在亮劍里演一個日軍特種兵的軍官,就一句台詞,演得挺好。這劇我舅舅,舅媽也在日本看了好幾遍,也沒啥大反應,他喜歡李雲龍,因為我舅一直覺得他不是日本人,他在日本工作平時都不太和日本人說話
亮劍》里塑造的李雲龍和獨立團等我軍指揮官和部隊戰鬥力都太過強悍,這是不符合 歷史 事實的,但《亮劍》不屬於抗日神劇,因為我們喜歡《亮劍》主要原因不在於他有多麼的貼近 歷史 事實,它甚至都不如《我的團長我的團》真實,但大家依舊喜歡,原因就是《亮劍》所表現出來的 情感 是真實的,裡面的每個人物都刻畫的非常鮮明,有血有肉。
現在這部影視劇也已經成為了抗日劇中的典範,但是你們知道日本人看完《亮劍》是什麼反應?李雲龍還是新一團團長時率領全團擊潰坂田聯隊,說實話,整個抗日戰爭八路軍就從來沒有過如此傲人戰績。所以總體來說,日本人是不會很認真對待這些抗日神劇的,因為他們認為這不真實。
我認為日本人看到《亮劍》與看到其他抗日神劇的感覺不會有太大出入,首先一開始一定會渾身不自在,畢竟看到劇中自己的「同胞」被砍瓜切菜般的殺掉心裡肯定會不舒服的,接著他們會有所釋然,畢竟是我們國家拍攝的劇,演繹的側重點不同。
我們拍攝這樣的影視劇在他們看來這只是一種自我安慰罷了,最後他們會將我們拍攝的抗日劇當成一種 娛樂 方式,用來打發時間或者當成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比如他們還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什麼?我們收硫磺島也就是一個守備師團多一些的兵力,塔拉瓦和松山也就一個加強的大隊,怎麼一個甲種師團的聯隊,包圍了一個打了幾次防禦的步兵團,就這么被突圍了,又回來救人,又突圍了?
什麼?特種部隊摧毀敵軍指揮部,然後還能有心思屠村?德國教官就這么教的?幾十把沖鋒槍,沒人五個彈匣,子彈這么富裕?什麼?我們終戰是在八月,岡村寧次在南京穿短袖都一腦門子汗,中國山西還是冬天要穿棉衣棉褲?等等問題都是說不通的,你們覺得呢?
《亮劍》作為我們國家少有的良心抗日劇,在神劇(如《抗日奇俠》中的手撕鬼子、《向著炮火前進》中的加特林狂殺鬼子等)頻出的近幾年來顯得尤為突出,把它放到抗日劇里頭真可以說的上是鶴立雞群了。也正是因為《亮劍》里頭情節、場景更加符合現實,演員演技更加精湛,所以受到了廣大影視劇觀眾朋友們的喜愛,在各大電視台也都重播了多次,且都收視不菲。那麼有的朋友就要問了:既然《亮劍》在我中國國內如此大火,那麼當劇中遭受打擊的日本人本國人看到會怎樣呢?他們會是什麼反應呢?
但是我在這里想要和大家說的是,雖然並沒有官方權威的證據說明日本如何如何抵觸我國產的抗日劇,但是憑借他們國家在教科書中,對在二戰中他們犯下的罪行的全盤否定態度,並企圖粉飾掩蓋其滔天罪惡的行為來看,日本是說什麼也不會准許這種紀實電視劇流入他們國家的。因為這樣做不僅僅會讓他們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讓他們之前對教科書所做的無恥修改之「努力」付諸東流,更會降低政府在民眾中的公信力,說什麼我也不會相信日本人會笨到這種程度。
所以說我個人認為日本民眾想要通過正規渠道接觸到我們的優秀國產機《亮劍》是相當困難的,但是也不排除有少數日本網友通過翻牆等手段通過網路確實看過這部作品,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猜一猜這些日本人到底會作何感想。
我覺得他們看完《亮劍》的感受很大概率和我們看完大多是國產神劇是一樣的,感覺太假!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在戰時「遵守命令,聽從指揮」
我想這個是任何普通百姓都知道的,更不用說更加註重這方面教育的日本人了(在電視里我們就經常看到日本軍人因為沒有完成上封交給的命令動不動就切腹自盡就足可以說明這一點了)。所以對於李雲龍在戰場上屢次抗命的行為,他們可能感覺到完全無法理解:這個主角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不聽長官的指揮?對李雲龍為了救自己老婆秀芹私自調兵攻打縣城的事情就更加感到丈二和尚莫不到頭腦了。所以接下來的劇情我覺得他們很可能都沒這個興趣再看下去了(畢竟一個前在他們眼裡提都不成立的事情,誰還有這個心思看由這件事情這個主角所衍生的其餘故事呢?)。說不準他們看完前幾集就會果斷棄劇,然後在心裡給上一個大大的差評,我想這就是文化的差異吧!日本人永遠也無法欣賞我大中華的佳作!
二、對待李雲龍因為帶兵打縣城被降職,而後獨立團全團人仍然拿他當團長。
在這里我記得還有一個小插曲,一個站在門口的戰士因為剛來,不知道李雲龍在團里的威望,就隨著他的職務叫了李雲龍一聲:營長好!結果卻被趙剛批評了一頓。
這件事情他們十有八九也會感到雲里霧里,甚至覺得編劇的腦子是不是有問題,明明主角被降職處分了,其他人還拿他當團長,這也許就是日本人永遠也不會懂得什麼叫做人情世故的原因。
三、在《亮劍》中李雲龍有這樣一句台詞:「老子打的就是武士道!」
這句話就曾經在網上惹得日本網友炸開了鍋,讓他們看後氣憤不已,紛紛要求李雲龍的扮演者李幼斌老師出面道歉。當然面對這種無理要求,李幼斌老師是完全可以置之不理的。但是這些日本觀眾不會這樣想啊,他們看劇看到這里一定會和之前在網上要求道歉的那些網友一樣感覺義憤填膺,認為《亮劍》劇情涉嫌「侮辱」了他們的武士道精神,所以肯定會對這部劇產生很不好的印象,具體評價也就可想而知了,肯定是帶有感情色彩,一味並且有失中肯地貶低《亮劍》也就是了。在這里我只想趁機對這些之前曾經氣勢洶洶地要求李幼斌老師道歉的日本網友說一句:你們入戲太深了!
所以綜上所述,日本人首先絕大部分人是沒有這個福分觀賞我們的國產優質作品《亮劍》的,即便他們中的極少數有這個緣分看到這部作品,我想也無法領略其精髓,只是走馬觀花地「看看」罷了。
(文/ 歷史 漫談君·曉史亦明事)
根據日本這個民族人們的性格特徵,及其較多受軍國主義教育,以及對我中國人一直的態度,對我《亮劍》這樣的抗日題材片,大多數的曰本人一定是很反感的!不但不會只當做休閑娛樂,而是半個眼也不看的!
不是嗎?至今,日本政府官員還叄拜敬國神社,須知這《神社》供奉的就有二戰戰死的日軍官兵!還有,日本政府執意刪改教科書,迴避侵華戰爭的真相和侵略性質,旨在蒙閉群眾,民眾 己經受到很大的影響。
還有一例,大概是去年,有這樣個消息,我很吃驚,在日本舉行的一次排球錦標賽上,中國女排奪了第一,結果呢,日本觀眾大部撤出賽埸,不願做中國勝利的觀眾!這不只是作為東道主國的禮貌問題,而是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朋友們,這究竟是為什麼?只有弄清楚了真正的原因,才能准確些的判斷日本的大部人們對抗日劇《亮劍》會是怎樣的態度?
我覺得《亮劍》和那些抗日神劇是不會在日本上映,播出的。更不用說他們是怎麼看待的。
首先我先說一下,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電視,電影上映審核,比如我國的廣電總局。別的國家的電視劇想到別的國家上映,就得經過審核,只有通過了審核才可在這個國家上映。
每一個國家有關於戰爭方面的事,特別是對本國不好的事都是不給拍成電視劇,或電影的。
就算拍成了,也過不了審核,過不了審就播放不了。
我國的抗戰神劇,所有的劇情都是有關中國軍人如何打敗日本人,就沒有一部是說被日本打敗的。
所以說,我國的抗日神劇幾乎不可能通過日本那邊的電視審核,既然過不了審核,那就不可能在日本本土播放,不能播放,那麼日本人就看不了抗日神劇。
比如什麼手撕小日本,比如燕雙鷹,這種電視劇在中國就不收歡迎了,在日本更不用說過審,上映了。
所以說《亮劍》是不可能通過審核的,所以在日本本土是不可能是看不到《亮劍》,是看得到中國的抗日神劇。我只是實話實說,請不要說我,幫日本人說好話,謝謝。
兄弟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據我了解《亮劍》作為一部現象級的抗日片,不僅在中國播放,而且還流入了日本國內,並且很多日本人也對這一電視劇感興趣。能流入日本,被日本官方媒體所接受的原因就在於一點,這部電視劇比較真實的反應了當時中日兩國的交戰狀況,雖然人物虛構,但是能把人代入到當年那個時代。
一位中國網友上傳了一段和自己朋友觀看《亮劍》片段的視頻,而他的這位朋友就是一位日本小哥。觀看的片段就是《亮劍》第一集李雲龍率領新一團大戰坂田聯隊,看過電視劇的朋友都知道這一段坂田和他的副手有著大量的日語對白,但是這位日本小哥聽了沒多久就憋不住笑了出來。
日本小哥用英語和這位網友做著交流,當被問到為什麼笑時,他坦言道:「我感覺他們說的日語不好啊,非常好笑,反正不是正常的日語。」接著他還問道:「為什麼不說中文呢?我感覺這些演員也不是日本人,這部電視劇面面向的不是中國人么?」用中文的話就顯得不真實了啊,就像《新亮劍》那樣。
坂田的那位副手的日語真的是太有魔性了,直接讓這位日本的小哥笑得停不下來。這樣的場景你是不是想到了一些美國的電影中那些說著中文的外國人,我們也會覺得 搞笑 。當然,我們在看《亮劍》時是聽不出來的,畢竟不是所有的觀眾都會日語,而美國人在電影中聽中文肯定也聽不出不同。
亮劍中有一句經典台詞是這么說的:「什麼他娘的武士道,老子打的就是武士道。」中國人看似平常的一句話,在日本人的眼睛裡面,就是在侮辱他們神聖的文化。
因此,日本的觀眾在看到李雲龍的這句台詞之後,很是憤慨。因為他們感覺中國人在侮辱他們日本的武士道文化,這是讓他們無法忍受的。所以日本網友紛紛留言,要求把這句台詞去掉,不論是中國播放的亮劍還是日本版本的都不能有這句侮辱性的台詞,否則必定跑到「李雲龍」家裡興師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