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幾乎零差評的十部黑幫電影有哪些
1、《上帝之城》;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是的,這部電影帶給人的沖擊力之大難以用語言來形容,首先導演的水平很高,拍攝手法和剪輯方式都相當前衛,配樂也是和主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效果,故事越是殘酷音樂越是奔放,里約熱內盧的貧民窟,世界上最接近地獄的地方,電影真實地還原了那裡發生的一切,從孩子開始,無法無天。
❷ 找一部電影,兩個主角的背上有上帝紋身,裡面還有一個長得很像德萊文
樓主你好是念孫春韓國的電影李明基和李泰林主演《為了皇帝》凱頃手上玫仔耐瑰紋身 有圖有真相求採納/link?url=RMFsNe5z1EWkEnq2W9fEvDzog8Wi__uX6DvEWMw-mjSNK
❸ real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
作者:祭神如神在(來自豆瓣)
來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730698/
人都喜歡求個答案,看完一部不太好懂的作品,我們常常會帶著懵逼臉捫心自問,編劇和導演為什麼拍這部電影?他們想表達什麼?這篇文章就是我對「《Real》這部電影想表達什麼」的主觀理解。
一、張泰英們的設定意義
《Real》有兩個主角(三個人格),都叫張泰英,都長一個樣。
一個是人格分裂泰英,記者主人格不堪痛苦而分裂出較強的boss人格進行自我保護,這是觀眾相對熟悉的題材,畢竟歐美已經拍出了不少經典的人格分裂電影。但這對人格分裂比較特別在於,這倆人沒有任何交流,別的人格/精神分裂電影里,人格之間有聊天的有吵架的,有斗爭的有合作的,而張泰英,則是一夜之間從一個人突變成了另一個,名字、年齡等基本信息認同都一樣,性格、記憶、身體機能全改了,原來那個張泰英深潛在意識深處,一門心思當自己不存在。
記者泰英
boss泰英
另一個更加奇特,痛苦的記者人格想自殺解脫,但出於倫理又不能殺掉身體中的boss人格,依據醫生的忽悠,記者泰英將自己的人格記憶託付在了一個植物人身體軀殼中,然後再殺了植物人作為「自殺」實現解脫。畢竟,每個自殺的人都是用傷害身體的方式實現物理死亡,如何讓記者泰英在保全身體的情況下實現單純的意識死亡呢?醫生的這個替身方案是讓記者泰英能夠以「一具身體一個人格」的方式有實感地確認自己的死亡,從而在心理層面離開張泰英的身體。但在記者英掐死植物人這場「自殺儀式」執行的瞬間,因為植物人的求生意志,置於死地而後生,誕生了一個新的張泰英。這個從頭到腳被撞廢的植物人重生以後整容成了張泰英的樣子,基於面部恢復期的扮相,我們叫他面膜英。
為什麼這樣設定故事的兩(三)個主角呢?
這兩(三)個「張泰英」的設定從不同角度涉及了一個自我認同的問題。人如何確認一個統一的、持續的、獨一無二的「自我」?對於正常人來說,當我們談及「我」的時候,這個「我」的概念包含了我的身體和意識,也包含了我過去的記憶和未來的預期,它們是統一在一起的。
但是對張泰英們而言,身體和意識都是相對分離的,身體好像個花盆,這邊是一棵樹分岔成了兩棵,擠在一個盆里,那邊是拔掉了原本的死樹重新栽種了一棵,奇葩的是,第二個盆里新栽的樹還是第一個盆里快要被擠死的那棵樹撒的種。Real把這三棵長得一模一樣的樹擺在觀眾面前,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三棵樹只能活一棵,哪棵樹有資格留下?
當然,這只是個比喻,樹不會爭真假死活,但是人不一樣,人類對於「我是誰」這個問題有著很強的執著,「我」的概念是不可替代的、獨特的身份,就算是長得一模一樣的雙胞胎,也對誰是誰有著清晰的界定,絕不會混亂。
兩個泰英
現在,如果記者/Boss英和面膜英這「兩人三格」就站在你我面前,他們都主張「我才是真的」,在回答誰才是真正的張泰英之前,我們需要考慮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怎麼定義「我」,怎麼確認昨天和今天和明天的張泰英是同一個人?這是記者/boss泰英指向的主要問題。
肉體可以用來標定自我的同一嗎?好像不能,人格分裂的案例太多了。在前女友死亡那天之前與之後,「張泰英」這個身體里承載的確實是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人,相反的性格、全新的人生記憶。用記憶和意識作為標准呢?似乎也不那麼可靠,人的記憶很容易被改變,意識也經常出現錯亂,Real里使用的毒品致幻和催眠洗腦設定,分分鍾人造一個「自我」出來。
認識到這些,對於「我是誰」這個問題就很難輕易回答了。
Boss英一直沒有懷疑過「我是誰」這個問題,直到面膜英在廁所里懟著他的臉告訴他:你其實只有三歲。對於boss英來說,「我」到底是誰呢?是「真」的張泰英嗎?
說別人三歲的面膜英自己其實才半歲
第二個問題是,怎麼定義「真」,誰有權力判斷真假?這是面膜泰英指向的主要問題。
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和信念去判斷真假的,所以說,真的存在一種客觀意義上的「真」嗎?如果自己和他人在孰真孰假這件事上出現了分歧,誰又有資格宣稱自己說的就是「真」的呢?即便全世界只有我一個人相信自己是「真」的,錯的就一定是我嗎?看看《飛越瘋人院》,或許自己才是唯一應該相信的人呢?
本片的名字就叫真實,關於這個頗為哲學的話題,《Real》,以及其他一些主題相關的電影,是怎麼討論「自我的真實性」這個復雜又讓人慾罷不能的問題的呢。
二、自我的真實性?
對人格分裂泰英來說,我們還可以稍有信心地說,當最後boss英終於回憶起和正視了自己作為記者英對痛苦的逃避,或者說記者英終於融合了boss英的勇氣去面對痛苦、不再深潛在意識里的時候,這是完整的、真正的張泰英。我們用完整的自我意識作為判斷真實自我的標准。
而對於面膜英來說,事情就有點復雜了,他並非出於利益想要奪取「張泰英」的身份,而是在自我意識上就認定自己是真的「張泰英」——無論那個意識是原生的還是被植入的。但是,除了自己花錢僱傭的律師和女演員,其他人都說他是「假的」,面膜英自己認為的自己和其他人認為的自己是不一致的。
金秀賢在《Real》的相關訪談里說,如果有一天突然所有人都用另一個名字稱呼你,那麼你就變成了另一個人。啊……是這樣嗎?「我是誰」難道不由自己的意識決定,是由外界定義的嗎?如果自我意識和外界認定出現了沖突,應該以誰的認定為「真」?這個問題聽起來很暈,但在很多科幻電影中都有過很生動的討論。
在科幻片《移魂都市》里,一群外星人抓了一群地球人做實驗,每天零點,這座城市的時間都會靜止,所有人陷入沉睡,外星人穿梭其中,把人們拖到全新的場景,布置完畢後,對著腦殼注入一針新記憶。時間恢復,人們醒來,按照自己的新身份行事,整座城市都按照劇本運行,每個人卻並非在演戲,因為他們深信於自己的角色記憶。直到男主這樣對「我究竟是誰」提出質疑的人出現。
《移魂都市》(1998年)
《移魂都市》里外星人做實驗的動機在於研究人類個體的獨特性,作為共享集體意識的物種,他們想知道,如果人的記憶和處境被隨意更換,這個人是會完全跟著新的人設走,還是會保有不變的「自我」?電影的結局裡,男主找到了已經被注入了新記憶的女主,重新與她結識,男主自己本來是誰,也終究沒有答案。那麼,在人造記憶下生活的人對自我的認定算是真的還是假的呢?雖然背景不同,面膜英的設定中的核心沖突卻是與之相通的,他是不是一個獨特的、不可替代的自我,是他選擇堅持還是放棄的根本依據。
在《Real》里,boss英的賭場被另一個黑幫老大曹源根覬覦,兩位老大有一段對話。Boss英讓曹源根麻溜兒地從自己的賭場滾開,他說,這賭場連名字siesta也是我起的。曹源根說,和名字有什麼關系,不管誰起的,我買下了,就是我的。
身份、人格和記憶是不是也可以呢,無論誰的名字,誰的人生,我放在意識里產生了相信和認同,算不算作是真的「自我」?意識是不是像一套數據一樣,輸入任何一具肉體機器里都可以運行?如果是這樣,人類和人工智慧有什麼區別?獨一無二的「真實」是否存在?我到底算個什麼東西?
對於Boss英來說,真是面臨著「內憂外患」,賭場有人搶,身份也有有人搶;而對面膜英來說,爭奪背後卻是另一種悲哀,他的悲哀與科幻電影中探討的克隆人的悲哀,或是人工智慧覺醒後的悲哀是相通的。就像電影《月球》中的主人公發現自己是一個克隆人,一樣的記憶,一樣的自我意識,活生生的人,卻永遠成不了「真」的那一個。
《月球》(2009年)
《月球》(2009年)
站在上帝視角,我們知道面膜英是用綳帶人的軀體和記者英的人格在毒品和催眠作用下「製造」出來的,但是,如果站在面膜英的立場,他的記憶和意識是否是被植入的,他的身體是否只是一具載體,他是否是真的,這些問題怎麼可能被他考慮呢?面膜英是一個在身心死而復生的痛苦和迷茫里長出的一個固執到變態的自我,他不得不那麼固執,因為正是這個固執讓他抓住了重生的繩索,成為「張泰英」是他活下去的唯一選擇。當他在廁所爆著青筋對意識不清的boss硬吼出「全部都是我的!我才是真的。」的時候,他是認真的,他沒有懷疑過自己。
然而,所有人都對他說,你不是真的。
電影《異次元駭客》給出了另一種結局,男主角最終發現自己不過是一個模擬世界中的數據而已,但是真實世界中的女主愛上了這具人造的靈魂,最終男主替代了自己賴以建模的人類原型,來到了現實世界與女主終成眷屬。
如果類比到《Real》里,這應該是面膜英期待的結局吧,《異次元駭客》中的男主面對女主的表白沮喪地說,但我甚至不是真的,女主表示對我而言你就是真的。面膜英也有類似的台詞:我是明知道你是誰還愛著你的人,對你而言,我才是真的。
《異次元駭客》(1999年)
愛情中的雙方對彼此的依戀是排他性的一對一關系,所以,愛人的認定是對一個個體的獨特存在最強有力的證明。互換身份後在車里以面膜英本人的身份與宋宥華的那一吻,大概是面膜英重生後的人生巔峰了——雖然,這一吻結束後,面膜英就開始逐漸滑向自我幻滅的深淵。
面膜英的自我意識終究還是崩塌了。如果曹源根認錯人的那一槍真的消滅了boss英,如果面膜英成為唯一的「張泰英」,如果醫生沒有告訴他自己重生的真相,如果本來就開始向他傾心的宋宥華沒有死,如果這個「午覺」不需要醒來,是不是面膜英就能帶著作為張泰英的自我意識過完一生?
圖來自微博@SHYUNKSY
三、自我實現:What a man can be, he must be.
電影雖然以boss硬開場,但是全片對面膜英的刻畫是最完整的,從死亡到重生,從奪取再到幻滅。相較而言,人格分裂泰英的分量和刻畫相對遜色,其他幾個配角更不用說。但是,雖然電影成品有著剪輯比重分配下的遺憾,Real中卻也給出了足夠多的細節線索給感興趣的觀眾拼出其他角色的完整肖像。
想要理解boss英,需要先從主人格記者英開始,記者英是個獨立撰稿人,看起來文文弱弱,留著很挫的發型、戴著眼鏡、穿著oversize的黑色大毛衣,卻能夠和做過刑警的搭檔盧炎一起深入虎穴,進行危險的調查取材並撰稿披露。記者英在網路上的ID叫菲利普·馬洛,是錢德勒筆下的著名的硬漢偵探形象,成為像馬洛那樣的人是記者英的理想。
「如果我不強硬,我就沒法活。如果我不文雅,我也不配活。」(字幕組把前一句翻譯成「不粗暴,就無法去愛」應該是有誤的,感謝真諦歐尼的確認。)
這句馬洛在《重播》中的經典台詞,被記者英寫在了主頁的頭像和ID下面,而且作為記者英的台詞又念了一遍,這是他理想的生活理念。而仔細想來,這句台詞似乎別有所指。
記者英不夠強硬,面對女友因自己的調查而被連累致毒品中毒和被強奸,他是真的沒法活著面對這一切了,才導致了boss英人格的誕生,這前一句,說的是記者;同時,分裂人格boss英雖然足夠強硬和主見,但是卻遠非文雅,boss英的人物形象就是精力旺盛、思維簡單,永遠嚼著口香糖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表情,遇到問題就喊著「西八」用暴力解決,這後一句,扎的是boss英。
所以,記者英主人格其實在影片開始不久就表態了:本弱雞泰英確實是不想活了,但我生出來的這個粗暴泰英也並非我願。
boss英的人物形象是略顯單薄的,他是記者英為了逃避自我而產生的保護人格,是記者英身上不存在的那一部分性格的極端展現,他必須有刀槍不入甚至油鹽不進的性格,粗暴強硬同時有點兒「胸大無腦」,只有這樣才能從記者英那般痛苦的記憶里活下去,並帶著堅定的意志尋找帶紋身的仇家。而記者英想要成為的像菲利普·馬洛那樣強硬又文雅的人,是那個在經歷了種種困惑和痛苦,兩個人格終於合體後的張泰英,也就是當初的概念海報里拿著叫花雞逆光站在隧道里的帥比。
隧道場景正臉:合體泰英的神情與記者和boss都不同
如果更多地了解馬洛,對於記者英和盧炎的搭檔故事就會有更好的理解。同樣是偵探,馬洛與我們熟知的福爾摩斯境遇大不相同,馬洛是個因為忤逆檢察官而被開除的前調查員(Real中盧炎是個前刑警,為什麼是「前」,似乎已經腦補了一個衍生故事),他的偵查行動不但不受警察歡迎,甚至受到迫害,除了查案,馬洛要花很多精力與警察周旋。
還記得通過面膜英以玩笑口吻道出的記者英與盧炎搭檔查案的故事嗎?他們用劫持警方無線電搶先到達現場的方式進行工作,被抓了就脫下褲子露出提前穿好的紙尿褲,靠裝瘋賣傻逃脫。這和馬洛的處境很是相符,難怪記者英會以他為偶像了。
在記者英為數不多的鏡頭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在靠近理想人格的道路上不斷逼迫和挑戰自己直至崩潰和分裂的形象,即便是一副挫兮兮的扮相,對著鏡頭以身試毒並探索解毒辦法的記者,莫名地也有一絲帥氣。他戴著圓框眼鏡穿著大毛衣哆哆嗦嗦地在冰水裡說,「我會……戰勝自己……」,直到boss英臉上流著血從同一個浴缸的冰水裡,掙扎著從前女友死去的那段記憶中起身,他(們)才真正戰勝了自己。
記者英以身試毒的siesta研究影像
記者英以身試毒的siesta研究影像
通過記者英留下的siesta樣品和影像信息找回記憶的boss英
What a man can be, he must be. 片頭這句馬斯洛的話意思是說,人一定會去實現他所能成為的自我,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自我實現是一個人最高層次的需求。電影中的記者英和面膜英都在自我實現的路上陷入了自我認同危機,彼此之間進行的對「張泰英」這個ID的競爭實際上是他們內心對自己到底是誰、可以成為誰的疑問和掙扎。結局是,面膜英失去了自我,記者/boss英實現了自我,一個消失在末路,一個重新站立在堆滿虛假意識廢墟的平靜水面。
圖來自微博@SHYUNKSY
四、其他配角的「真實」
Real的幾位配角戲份都不多,但除了推動劇情的輔助人物曹源根,醫生、宋宥華、韓藝媛也都經歷了與主角類似的關於自我的迷茫,只是在電影里沒有辦法一一表現。雖然如此,關於配角們的拼圖游戲也十分有趣。
醫生是影片中隱藏的大boss,研製出siesta並在各種人身上做實驗,在片中完全是上帝視角,知道的可能比觀眾都多。醫生喜歡兩件事:實驗、賭博。他不停地把siesta注入各種人的體內,看著人們是掙扎著死去還是畸形地活著,通過siesta,他建立了一座意識的「海底角斗場」,把一個個實驗對象扔進滿是鯊魚的角斗場,然後津津有味地觀察他們溺斃的姿勢。不玩兒人的時候,他就去賭場廢寢忘食地賭博。
象徵植物人意識被siesta殺死的場景;siesta賭場裝置也同理。
在揭露身份後,醫生說,siesta會讓人找到自己的真實,要麼死,要麼逼出真正的自我。而作為從siesta這條鯊魚的嘴下活下來的僅有的三人之一,他的自我遭受過怎樣的煎熬?他如何成功保護了「自我」?又落下了什麼病根兒?我們只能猜測了。
或許,他之所以享受著置人於絕境的實驗游戲,享受著大額賭博中的不確定性帶來的刺激,正是他對自我不確定性的投射,像《移魂都市》里行將滅亡的外星人擺弄地球人一樣,通過製造和觀看別人的掙扎和選擇來讓自己感受到存在吧。
《移魂都市》中與外星人合作、改造他人記憶的醫生
《Real》中的醫生大boss
每一個處於自我認同危機的人都是痛苦的,所以,為了逃避這種痛苦,每個人都拚命尋找解葯。兩個戲份很少的女性角色也同樣如此。
面膜英是怎樣說宋宥華的?她為什麼會愛上一個只有三歲的精神分裂人格?因為都是為了從毒品中解脫而產生的保護人格,面膜說,你可別這樣,你要戰勝自己,就像我一樣。
雖然電影沒有給出更多關於宋宥華的背景故事,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她是一個沉浸在痛苦中的人。在身體上,她有嚴重的鎮痛劑依賴;在精神上,她總是被痛苦的男人吸引,她對病人的母愛或許正是她為了遠離痛苦而產生的自我保護,她無法解決自己的痛苦,她要用對病人的愛來為自己鎮痛。而宋宥華的結局是,作為一個對鎮痛劑毒品上癮的病人,死於最令人痛苦的毒品siesta,作為一個沉醉於緩解痛苦的護士,死在了身心俱毀的面膜英懷里。在與痛苦的持續糾纏里,宋宥華救不了別人,也救不了自己。
另一位女性角色也夠慘痛,種種真與假的錯綜當中,戲份最少的韓藝媛卻是最有演員自覺的角色,她被面膜泰英僱傭模仿和扮演宋宥華,在真假泰英互換以後,她的表演合同本質上已經結束了。面對身邊意識不清念叨著「宥華」的boss泰英,她有點苦地笑了笑,說了她唯一一句作為韓藝媛本人而不是演員韓藝媛的台詞:
下一個party在哪裡?
身邊的人恍惚地重復著,party……韓藝媛作為面膜英僱傭的演員,她的生活就是作為「宋宥華的扮演者」跟隨著「張泰英的扮演者」出席一個個party社交場合,這個在面膜英的指令面前瑟瑟發抖的女人,根本不被允許擁有真實的自我。
沒有下一個party了,韓藝媛xi,你終於可以休息了。她認出了身邊這個男人,趁著他意識模糊的時候,作為真正的韓藝媛主動親吻了這個真正的張泰英,嘗到了一口真實的味道,接著,便迎來了死亡。
五、沒有答案
這部電影在韓國受到了猛烈批評,一個重要原因是難懂,確實,電影本身的時間線剪輯比較跳躍,一些包含了重要關聯信息的鏡頭一閃而過,部分人物的分量佔比太少使得刻畫不夠深入。不過,《Real》從劇本風格到鏡頭語言都不是一部處在韓國普通觀眾欣賞舒適區的電影,導演的拍攝和剪輯當然有太多可改善的空間,但在整體調性上,他是故意往「不好懂」的方向去做的,他選擇讓觀眾直接用張泰英們的視角去看他們意識里那些破碎、詭異但是絢麗的世界。
黑幫、毒品、動作、陰謀……這些看似傳統的商業元素外殼下,《Real》是一部探索意識領域的電影,布景的裝置和照明設計充斥著大量非現實元素,很多的鏡頭都是以片中角色的主觀視角去表現的,而主角們一個兩個都服用過致幻毒品,多少是有點精神問題的,如果沒有理解每個角色的情緒和動機,就很容易發懵。這樣一部主題艱深的電影,既要消化商業元素和投資期望,又要把握藝術表現的尺度平衡,確實讓人頭疼,為了幫助觀眾理解,電影特意分出了三個章節,誕生、對決和真實,替觀眾整理出劇情發展的主要脈絡。
但是,脈絡歸脈絡,其中的無數細節還是像魔方一樣,等著觀眾自己去擰,本篇也只是我自己的主觀評論,是屬於我自己配色版本的魔方。當最終章「真實」結束的時候,每個人的答案卻未必相同,畢竟,關於什麼是真實的自我,作為人類而非上帝,我們其實永遠無法知道。
同樣,《Real》這部電影也只是一次關於「真實」的提問和探討,沒有答案,答案……在你的選擇。
來自:主觀影評
❹ 求一部韓國電影 名我忘了.
JSA共同警戒區
一個夜裡,一名北韓哨兵被發現身中槍傷致死,而伏屍的地點正是位於板門店的南北韓共同警戒區。事件發生後,北韓認定是南韓的恐怖攻擊,但是南韓卻堅持是北韓?#092;反,雙方為此爭執不下,最後通過協議決定交由瑞士及瑞典組成的中立國監察委員會調查,並由瑞士籍的韓裔少校Sophie(李英愛飾)全權調查此一棘手案件。 由於南北韓雙方都拒絕跟Sophie合作,彼此都不肯提供嫌疑犯,兩地 *** 也都堅持自己的清白,使得調查更增加了困難度。但是在Sophie的抽絲剝繭之下,她從關鍵證人南成植的證供當中,發現了一名受傷的南韓士兵李壽赫(李秉憲飾)可能知道一些隱情,就在她開始深入調查李壽赫時,南成植卻離奇的自殺身亡,而她也終於發現這些國界守軍表面短兵相接,私底下卻有深厚情誼的非法秘密… 失去了關鍵證人,Sophie頓時感到束手無策,同時她也發現南韓士兵與北韓士兵兩人的供詞南轅北轍,這讓她更起了疑竇,然後她偵訊了第一個目擊證人,結果卻讓整的案件更加復雜,Sophie要怎樣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呢?南北韓的關系是否會因此更加惡化? 韓國人和瑞士人所生的混血兒Sofy以瑞士軍委所屬,被派到板門店共同警備區域,她的任務是貞破北韓士兵的死因。事情的全貌是一名韓國士兵在北韓哨所殺死了兩名北韓士兵,還使一名負傷,導致南北間槍戰的故事。 當事人南韓軍兵長李秀赫始終保持沉默,而唯一的倖存者北韓軍中士吳敬必卻很敵對。在重重困難之下調查案件的Sofy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在被殺的鄭於真的畫冊里竟然有李秀赫兵長愛人的畫像,她也是南升植一兵的妹妹。而且在現場還有李秀赫亂射的10發槍彈以外的彈痕,可槍彈又消失無蹤了。Sofy推測現場有第5個人, 而在她審問李秀赫的時候,在另一個房間接受調查的南升植卻又跳窗自盡。 南北韓公然表示就此結束此案,可Sofy卻堅持李秀赫和吳敬必的對質審問,最後李秀赫和吳敬必對坐在Sofy面前。Sofy在他們面前播放南升植跳窗自盡的錄影,看到李秀赫動搖的表情,吳敬必突然推開桌子,一拳打倒李秀赫,高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萬歲!』。通過此事,心思一定的Sofy想從李秀赫那裡打聽到事實的真相,可因為外部的壓力被剝奪了貞破權。 Sofy虛心坦懷地與李秀赫見面,從他那裡得知吳敬必,李秀赫,南升植,鄭於真四人以前親如兄弟的事實和事件當時南植也在場的事實。Sofy見到吳敬必得知了更詳細的情況,她在回瑞士之前告訴李秀赫,殺死鄭於真的人不是南升植,而是李秀赫自己。李秀赫知道自己殺死鄭於真的事實以後,忽然搶過護送兵的手槍扣動了扳機。 最後的畫面:用一張相片告訴大家四個男人在同一天的同一個時間里在同一個地點的事實。那麼究竟是什麼把他們推向死亡的呢?
美女的煩惱
169cm,95kg,她的身材完全可以到摔跤場上比試一下。但她其實只是一個想得到愛情的普通女子,她叫康漢娜。上帝賦予她的唯一禮物就是天籟般的嗓音,但是因為肥胖的體型,她只能在幕後幫美女歌手亞美假唱。
亞美的製作人韓尚俊是唯一肯定她音樂實力的人,但是尚俊也一直利用著漢娜,不知不覺漢娜暗戀上了韓尚俊。在韓尚俊的生日派對上漢娜終於如願的被邀請過去,她興奮的很努力的想表現自己……但是,從那晚以後她突然消失了
自從漢娜突然消失後歌手亞美不得不中止了她的音樂活動,而製作人尚俊這時則遇到了救世主珍妮。珍妮的美麗可以讓過路的人目不轉睛,而她的歌唱實力也是與容貌一樣很吸引人,一點都不遜於消失的漢娜。
就是淘氣少女求愛記
片名:淘氣少女求愛記
英文名:Oh!Happy Day
主演:張娜拉、朴正哲
型別:愛情/喜劇
國別:韓國
片長:125分鍾
上映日期:2003年4月18日
連續八周位居韓國電影票房首位
張娜拉在首次參演的韓國電影《淘氣少女求愛記》(Oh! Happy Day)中扮演的角色絕對稱得上是為她度身訂造,她飾演一名活潑淘氣的少女——孔姬智。一天,她遇上了心目中的白馬王子——金賢俊(朴正哲 飾演),對方是跨國旅行社CLUB MED的行政總裁。為了追求這位完美的男子,她使出全部的招數,展開了號稱世上最偉大的戀愛計劃。 姬智為了要偷賢俊的筆記本,偷偷跑去他所住的飯店的房間。正要離開的時候,賢俊突然回來了,她只好躲進陽台,結果看到了賢俊換衣服。後來她又生怕被人發現,在東躲西藏的過程中不幸地掉入垃圾桶。另外,她為了想要得到賢俊的心,騙他說她得了不治之症,而假裝躺在病床上,其實她得的並不是什麼不治之症,而是難以啟齒的痔瘡。就是這樣,姬智成了一塊強力膠布,牢牢地粘住賢俊。她無所不用,有時候很可愛,有時候又古怪得不得了,為此賢俊感到十分無可奈何。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賢俊發現姬智原來是一位充滿愛心的天使,她曾熱心幫助她的朋友度過難關。 正當賢俊准備開啟心扉接受姬智的時候,他發現姬智竟然藏有他的筆記本。原來孔姬智是有目的地接近他……劇情簡介:《淘氣少女求愛記》
國 別: 韓 國
主 演: 張娜拉
朴正哲
類 型: 愛情、幽默、搞笑
故事簡介:
張娜拉在首次參演的韓國電影《淘氣少女求愛記》(Oh! Happy Day)中扮演的角色絕對稱得上是為她度身訂造,她飾演一名活潑淘氣的少女——孔姬智。一天,她遇上了心目中的白馬王子——金賢俊(朴正哲 飾演),對方是跨國旅行社CLUB MED的行政總裁。為了追求這位完美的男子,她使出全部的招數,展開了號稱世上最偉大的戀愛計劃。
姬智為了要偷賢俊的筆記本,偷偷跑去他所住的飯店的房間。正要離開的時候,賢俊突然回來了,她只好躲進陽台,結果看到了賢俊換衣服。後來她又生怕被人發現,在東躲西藏的過程中不幸地掉入垃圾桶。另外,她為了想要得到賢俊的心,騙他說她得了不治之症,而假裝躺在病床上,其實她得的並不是什麼不治之症,而是難以啟齒的痔瘡。就是這樣,姬智成了一塊強力膠布,牢牢地粘住賢俊。她無所不用,有時候很可愛,有時候又古怪得不得了,為此賢俊感到十分無可奈何。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賢俊發現姬智原來是一位充滿愛心的天使,她曾熱心幫助她的朋友度過難關。
正當賢俊准備開啟心扉接受姬智的時候,他發現姬智竟然藏有他的筆記本。原來姬智是有目的地接近他……
這對有情人到底能否終成眷屬呢?賢俊在面對姬智的真情告白,又該如何抉擇呢?
有情人終成眷屬!!
挺搞笑的片子!!
韓國電影《幸福》
我倒覺得這個劇情有點像是《高中女生要出嫁》,是前水晶男孩的隊長殷志源演的。男主是不是獃獃的,頭發接近於光頭?你可以去查檢視是不是那個~
醜女大翻身
同夥
又名暴力城市
這是劇照::movie.mtime./44851/posters_and_images/stills.
❺ 求一部韓國電影
《情事》
片名:Jung sa
中文片名:《婚外初夜》
更多譯名:《漢城晚娘》、《情事》
導演:李在容
主演:李美淑 李政宰 金玫
美國洛杉機新港國際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
日本福岡電影節最佳電影大獎
韓國第七屆CHUNSA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大獎
李美淑飾演平凡的家庭主婦,丈夫是個建築師,兒子今年十歲.在幫助妹妹籌備婚禮時,就好似上帝安排的一樣,邂逅了妹妹的未婚夫宇仁(李政在飾).由此產生了一段不倫之戀……
❻ 跪求關於上帝的電影,【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關於上帝的電影,免費高清資源在線觀看
劇名:基督再臨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❼ 韓國電影《暗殺》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韓國電影的老戲骨吳達庶(吳達洙)飾演的「老頭」回頭朝安沃允標志性的一笑,說:「千萬別忘了我們----」,我看電影的心一緊,知道「老頭」結局不妙,但隱隱期望河正宇飾演的「夏威夷」能安然無恙,讓懸著的130分鍾心有個喜劇安然的著落,但結尾不落俗套又是命運安排使然,為愛情犧牲成為整部交響樂高潮最打動人的顫音,結局果然慘烈心酸,第二天開車回味,依然心痛不已。
看完電影,心裡泛起異樣情懷,把主旋律抗日的偉光正的電影拍成如此娛樂動作大片,韓國的電影水平確實牛掰。電影好看不好看,看來並不是題材限制的問題,崔東勛導演熟捻電影技法,
又憑借韓國電影整體工業化高水平的電影製作,寓教於樂,《暗殺》如此主題沉重的一部作品,但讓人看得慢慢手心都是汗水,燈光亮起,心裡還不能平靜,這抗日閱兵才結束幾日?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僅僅是個數字?估計我們都淡忘了,但謝謝《暗殺》這部電影,又讓我們記起它,記起這場慘烈但「唯有犧牲多壯志」的歷史。
70年前,一群年輕人,為了國家和民族的獨立富強,盡管有各種私立,但在大意前敢擔當,不願卻不得不犧牲,接到任務的時候,知道自己所處的環境,將要面對的凶險,將要直面的死亡,沒有退縮,電影展開,生死存亡在輕松詼諧的交代中徐徐重了起來,讓最美好的東西都化在了那個道別的眼神中,那句「千萬別忘了我們---」,我們怎麼會忘記!
歷史怎麼會忘記!
好電影怎麼會忘記!
先說說這部電影黃金配角的演技,從金洪波飾演的金九,曹承佑飾演金元鳳,吳達庶的「老頭」
,李璟榮飾演賣國賊康寅國,黃德山的扮演者崔德文,趙震雄飾演的」速射炮「這些配角幾乎完美的詮釋了電影群戲的角色的性格,一是"扮丑"突出主演不搶戲,二是性格突出,百人百態,性格鮮明,這是韓國電影優秀的一個特徵,象吳達庶這樣的"千萬觀影人次"的明星配角,每每扮演大叔,不用演猥瑣氣質就已經霸氣外側,但這樣的」小人物"卻是"大陣仗」,性格反轉成就犧牲就更加驚心動魄,讓人動容,《暗殺》里,這樣的小人物比比皆是,他們在安靜的時候平靜優雅,但犧牲起來都是如此從容慷慨,「老闆娘」微笑含淚中吞下自己手中槍的子彈,我們怎麼會忘了他們?
電影里的反派李政宰飾演的兩幅面孔特工廉碩晉,一個金屬手指總是神經質的敲擊抖動,反應了角色劇烈的心理活動,他這次為了角色可謂「拚命」,為了飾演鴉片館里的那場重頭戲,他連續48小時不睡覺差點昏倒在現場。結尾在法庭上脫衣的老年戲非常驚悚,就為了那一場戲看起來形體更接近老人,李政宰本來被要求增肥出臃腫的肚子,但無奈他本人是長不胖體質,只能反其道而行瘋狂減肌,讓身體變得干癟,可見演員的敬業。
電影里的廉碩晉從一個抗日鬥士淪落為一個屠殺抗日鬥士越發變本加厲的「韓奸」,電影的最後點題,「我不知道解放會這么快「,是啊,從1904年到1945年,日本對朝鮮的殖民統治長達40年,在電影里處處可見殖民統治的細節,服飾鞠躬說日語唱國歌,一大批人苟且偷生唯日本主子馬首是瞻,電影里的台詞也是如此」大家都是這樣活","被閹割的豬味道才鮮美」,苟且偷活是每一個人權利,而高級生物進化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就是存活本體延續生命,誰人不願活?所以《暗殺》電影里所有戰士為抗戰的離別和犧牲才讓人尤其動容,也許電影里說得沒錯「我們不能改變什麼?但我們要讓人們知道,我們一直在抗爭----」
電影也藉助一個唯美的愛情故事的破滅燃起民族精神的升華,雖然俗套,但兩位主演的飆戲成為幾乎所有影評人二刷的理由,一場是咖啡館加糖,一個是最後離別的淺吻,殺戮殘忍前面的兒女情長,溫柔情懷背後的大義凜然,商業片里主旋律是如此和諧貼切,這成為這部電影最大的買點。
說說電影的認真,電影里最驚心動魄的是一聲聲槍響,配樂完美的串聯了電影的6次暗殺,聲效道具布景美工和服裝的認真,處處可見,單看槍具,安沃允使用重達5kg的莫辛-納甘步槍,廉碩晉使用毛瑟手槍,夏威夷·皮斯托使用的是007常用的PPK手槍,「老頭」使用的是MP-28沖鋒槍,速射炮則使用湯普森沖鋒槍,從聲音到形狀都惟妙惟肖,連女主演拉槍栓的動作都能看出是好好訓練過的。《暗殺》具備一部好電影最基本的要素:認真。
《暗殺》不能說沒有硬傷,前面情節交代的累贅,臉盲症人物的混淆,對朝鮮歷史的不熟,雖然環環相扣的諜戰情節但被俗氣的雙胞胎情節拉分,電影跌宕起伏的人物命運性格轉換過度堅硬,很多人被一句話就打動就能做到慷慨赴死,這情節缺乏邏輯,前面還私利很重的人轉瞬間就變成英雄不合理。炫目震撼的槍戰場面娛樂化重了就忽略了電影的現實震撼,一隻機關槍能掃死數百鬼子,弱智的敵人難襯英雄的偉大,勝利唾手就不會讓人珍惜。
電影蒙太奇手法的方法還原歷史本來就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加上片長時間的限制,一部戰爭電影能打動人心,只有從細節入手,電影里兩處反應日本侵略者殘忍的場景,一處是安沃允口訴媽媽的死,被機槍射殺已經是最安詳的死法,一處是妙齡賣花小姑娘被日本軍官川口當街槍斃,如此驚心動魄情節設置讓一些邏輯短板隱藏忽略,觀眾壓抑窒息的緊張很難有時間考慮電影情節,被導演牽著眼睛,讓電影順利成為敘事大作,編劇情節安排故事講述幾乎可以用完美來形容。
全智賢扮演是暗殺小隊隊長和狙擊手職務的獨立軍戰士安玉允,有兩處微笑的情節成為電影最打動人的地方,一次是咖啡館偶遇的愛情,一次是笨拙的跳舞,優秀的演技讓一顰一笑成為電影情節遞進的關鍵,電影最後一個鏡頭就給了安玉允的回憶:
」好久沒聽到好聽的音樂了,生活都變得艱難了。"
"就是啊,誰知道能不能活到明天,走跳舞去。」
電影中,觀眾又扮演了一次上帝視角,速射炮拉著安玉允走進舞池,老闆娘和黃德山開心爽朗的笑容,鏡頭輕輕抬起,俯視芸芸眾生,然後屏幕定格在安玉允的臉上,她驚詫笨拙,身體僵硬的抖動,但慢慢,慢慢,她開心的笑了,舞得是如此協調,笑得是如此燦爛,對,她看到正義和光明到來最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