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三度嫌疑人好看嗎 劇情扣人心弦是否被引入惹期待
最近日本電影《第三度嫌疑人》即將在國內正式上映,而這部電影自從開拍之際就備受關注,並且這部電影目前也已經獲得了很多的獎項,並且也獲得了奧斯卡的認定,獲得了很多的榮譽。那《第三度嫌疑人搜此》好看嗎?電影的劇情究竟怎麼樣呢?
《第三度嫌疑人》劇照
電影《第三度嫌疑人》是由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執導的,電影主演是日本知名演員福山雅治、廣瀨鈴和役所廣司三人主演的。該影片在日本上映之後,三周內觀影的人數就達到八十多萬人次。並且該影片還入圍了第七十四屆威尼斯電影單元的汪襪主競賽單元,還在兩周前舉行的第四十一屆日本電影學院頒獎典禮上拿下了六項大獎,其中包含了最佳影片、最佳都暗影、最佳女配角、最佳編劇和最佳剪輯,要知道日本電影學院在日本被世陵迅稱之為“日本的奧斯卡”。
《第三度嫌疑人》劇照
電影主要講述的是由福山雅治扮演的律師重盛為了由役所廣司所扮演的一個有著犯罪前科的殺人犯做辯護。由於殺人犯三隅每次說的供述都是不一樣的,重盛就開始懷疑他可能不是真凶,可能案件另有蹊蹺。這個時候由廣瀨鈴所扮演的被害人女兒咲江的出現讓整個案件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第三度嫌疑人》劇照
該影片看點十足,裡麵包含了目前日本大熱的法律和制度還有食品造假這兩個話題。在電影中無論是嫌疑犯、律師、媽媽或者是被害人女兒每一個影片中出現的人物心理變化都非常的細膩。日本一線演員福山雅治和廣瀨鈴等人的演技是非常好的,給觀眾演繹了一場迷霧重重的電影。
B. 跪求《第三度嫌疑人(2017)》百度雲免費高清資源在線觀看,是枝裕和導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3VOX2IAtAfEx67YkASFMpA
C. 兩大名導是枝裕和、朴贊郁戛納紅毯同框,兩人分別有什作品
日韓兩位大導是枝裕和、朴贊郁分別憑借《掮客》《分手的決心》同台競技,引發了業界及國內影迷的極大關注。《分手的決心》是朴贊郁自《小姐》入圍2016年戛納主競賽之後的再度回歸,更是湯唯繼《色戒》《武俠》《地球最後的夜晚》之後“四入”戛納。
D. 第三度嫌疑人在線或百度雲
《第三度嫌疑人》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if26w-ysdW2rqnB-9O0XJA
簡介:《第三度嫌疑人》是由枝裕和執導,福山雅治主演,役所廣司、廣瀨鈴共演,於2017年9月5日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映。
該片講述了精英律師重盛為30年前就有前科的殺人犯辯護,做好敗訴的心理准備後,他卻在與當事人接觸過程中發現他動機不足,懷疑他不是真凶。
E. 第三度嫌疑人最後兇手是誰 影片結局是什麼意思
沒有真相的真相
文/夢里詩書
如果單將《第三度嫌疑人》作為一部犯罪懸疑片來看,其無視邏輯的展開不得不說是極為糟糕的,但身為導演的是枝裕和只是為電影假借了一件懸疑的外衣,伴隨著劇情三度反轉,越發耐人尋味的內核,在法律與人性關系的探討中對社會現實的寫照,逐漸被乎哪模糊的真相反而打破了電影本自懸疑的格局。
電影第一時間,是枝裕和通過現場的回溯其實就已然為觀眾拋出了這起殺人事件的真凶,然而正是通過在律師重盛面前供認不諱的犯罪嫌疑人三隅,為何殺人這一切口的深入,一個越發復雜的劇情架構逐漸顯現,電影伊始時自然是三隅為了偷取錢包殺害了食品廠廠長,而接踵而至的反轉則是指認廠長妻子是主謀的翻供,最後則是完全否認於罪行的徹底翻供,在這樣一個主線故事之下,電影又暗藏了如過江之鯽的包袱。
透過這些包袱巧妙的安插,在《第三度嫌疑人》中所謂的真相其實早已沒有了正義可言,從被害人食品廠廠長來說,隨著劇情推進一個偽造食品標簽,還性侵親生女兒的獸父形象逐漸清晰了起來,而廠長的妻子更是對廠長的行徑心知肚明,至於三隅,他同樣背負了曾經殺人,卻因為大環境影響逃過一死的原罪,而律師 、 檢察官 、 法官三者同樣也都只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來審視於這場案件所謂的真相。
由此我們從中可以揣測出電影懸疑之下更深層次的深意,三隅的最終目的,並不是逃脫死罪,而是希望通過死罪從而獲得真正的救贖,在殺人出獄後的三隅,不僅背負著罪孽,始終無法得到社會的接納,唯一的親人女兒也不願相見,而只有從事著偽造食品標簽,謀取利益的食品廠廠長給了他工作,但這份工作的罪惡感和廠長的獸性,最終使絕望的三隅再一次舉起了屠刀,從渴望速死的認罪,到不認罪反而能得償所願的死刑,其實都是三隅渴望得到最終救贖的手段。
在電影中十字圖文,金絲雀和十字路口都成為了導演暗示這滑輪一點的手法,我們每個人都只是從自我思維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在探尋真相,尋找正義。然而包括觀眾在內的所有人其實都深陷於了是枝裕和所營造的這場人性迷局之中,都把三隅當作了自己的「容器」,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感覺電影難以揣摩的根本原因,是枝裕和透過極為客觀的上帝視角,透過不斷的反轉,電影所接近的並不是真相本身,而是每個人在十字路口的抉擇,什麼是真相,什麼又是正義,電影用法律與人性的沖突拋出了這一問題,卻並沒有給觀眾以一個標準的答案。
《第三度嫌疑人》是一部晦澀的作品,他更是是枝裕和又有一次的自我突破,對人物心理極為出色的掌控,令人在沒有真相的結局中,找到了人性的信頃信真相。
F. 怎麼評價電影《第三度嫌疑人》
有幸在昨天的日本電影周開幕式上看了這部頗受爭議的《第三度嫌疑人》,起初在豆瓣上看到6.6的評分後心涼了好一陣兒,因為,在我心裡是枝導演是為8.5分以上的電影而生的。
很多時候會在想存不存在真正自由的選擇,存不存真正的自主決定自己的命運,「很多事情都沒有選擇,每個人都是沒有被徵得同意就來到了這個世界,沒有被徵得同意就被帶離這個世界。」所以,片尾曲響起的一剎那,每個觀影人都像站在十字路口的重盛律師,然後摸一摸臉……
G. 日本懸疑片, 你看過多少 有沒有相關的影視百度網盤資源
相關影片有:[第三度嫌疑人][2017][懸疑 / 犯罪][日本] 了不起的亡靈 ステキな金_り [2011][喜劇][日本] 《鬼來電2》網路雲-在線觀看-超清BD1080P|日語中字(2005) 如月疑雲 惡魔蛙男 臨淵而立 金色夢鄉 [祈禱落幕時][2018][劇情][日本] 網路網盤資源高清免費下載在線觀看
[第三度嫌疑人][2017][懸疑 / 犯罪][日本] 鏈接: https://pan..com/s/1mkzihXWULziqNfM9LpN7yg
了不起的亡靈 ステキな金_り [2011][喜劇][日本] 鏈接: https://pan..com/s/1M_dMnT092qdBkr7qVFUkTg
《鬼來電2》網路雲-在線觀看-超清BD1080P|日語中字(2005) 鏈接: https://pan..com/s/1FS8wY5G1iNS7ibtw5sptog
如月疑雲 鏈接: https://pan..com/s/1zO05eYEVpphAuTh0jq1UtQ
惡魔蛙男 鏈接: https://pan..com/s/1MxzurfPWobFaGDexaoEXJQ
臨淵而立 鏈接: https://pan..com/s/1eFmYqdBfZIlyp0ufOBi_LA
金色夢鄉 鏈接: https://pan..com/s/1qY8CfblJ9R9qGmmg7rbsNA
[祈禱落幕時][2018][劇情][日本] 鏈接: https://pan..com/s/1N2MqkLefCRu8n9XwrHrbQA
H. 第三度嫌疑人工廠主是誰殺的
日本懸疑電影《第三度嫌疑備悄人》講述了一個律師接受委託為被害人辯護,從來隨著事情的發展,另一個真相逐漸浮出水面的故事。電影在2017年的時候在日本本土上映,如今大陸已經引進了這寬核部已經確定了上映時間為3月30號。對於電影的故事,很多人都在好奇第三度嫌疑人殺人兇手是誰,以及電影的結局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這部電影所講的故事。
《第三度嫌疑人》
《第三度嫌疑人》中出現的主要人物是律師重盛朋章,嫌疑人三隅高司、以及被害人的妻子山中美仿巧渣津江和女兒山中咲江,三隅高司是一名有前科的罪犯,也是殺死被害人的最初嫌疑犯,一開始的時候,他對殺死自己老闆的事情供認不諱,但是他的人供詞卻漏洞百出,他的辯護律師重盛朋章開始懷疑他根本不是真正的兇手。
《第三度嫌疑人》
在故事開一開始的時候,山中美津江和山中咲江這對母女就對自己的丈夫、父親的去世就表現的沉默寡言,再一次通過第一嫌疑人三隅高司的供詞,可以確定這件事情和受害人妻子是有關系的,真正的真相可能是山中美津江花錢買通了三隅高司,讓他頂罪,所以兇手可能在山中美津江山中咲江中間,或者兩個人都有參與,至於真相還是等電影大陸版上映我們才能知道了。
I. 無血緣羈絆的愛,亦可以抵禦黑暗
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慢慢愛上了看冷靜克制讓人沉思細品又溫情脈脈的臘隱早日本電影。《浪矢:解憂雜貨店》是一部,《第三度嫌疑人》是一部,《小偷家族》這是第三部。
怎麼說呢?這幾部日本影片是絕少笑點和炸點,觀眾觀看時也是鴉雀無聲的。相信大多數人與我一樣,是邊看邊沉思的。
1. 涼薄的世界裡,總有人偷偷愛著你,無關乎血緣親情
這是我看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導的第二部電影,他一如既往地客觀平靜地呈現底層一家人寡淡的日常。用偷來的方便麵煮著吃,裡面放一些花枝丸、蔬菜、麵筋等。用買來的可樂餅蘸著吃,那就是一餐飯,大家還都吃得樂呵呵的。小男孩祥太會行竊後遺憾地說忘拿洗發水了,小姨會抱怨偷來的洗發水怎麼都是同一牌子的,媽媽則說瞎講究什麼呀。
他們看起來很嫌棄尿過一次床的被收養的由里,可是看她她喜歡吃麵筋的眼神又忍不住夾給她吃,奶奶還自告奮勇讓由里與她睡一床。他們把偷東西過活看成是太正常的事,直到由里問這樣穿著沒付過錢的衣服出去不會被打嗎?直到他們去便利店祥太掩護妹妹偷東西被看起來耳聾眼花的店主老爺爺發現卻沒懲罰他們,反而拿東西給他們並認真囑咐祥太不要再讓妹妹做這種事。直到祥太把此事轉告給治聽他依然無動於衷不思改變,一切的一切的就開始暗流涌動了吧?那老爺爺的言行應該在小小的男孩心中颳起了一陣不大不小的颶風吧?也讓他第一次懷疑他們全家一直在偷竊這件事的正確性。難道以後自己和由里和這個家一直要過著這種日子直到老嗎?
類似這樣平淡卻溫情無限打動我們心的細節還有很多。比如小姨輕手輕腳地幫小姑娘剪成短發還詢問她好看不好看好讓別人認不出來,比如信代媽媽幫忙燒去小姑娘被收養時前穿在身上的紅衣服。她還帶小姑娘一起攜察洗澡,發現小她身上有一塊與自己一樣都是被親生父母用被熨斗燙出來的傷疤,她跟由里說過去那麼多年已經不疼了。小姑娘卻用力搖頭,一直輕輕撫摸信代手上的傷疤,想要安慰她。
後來,被感動的信代用力地擁抱了由里。她很堅定地告訴她:「那些說打你因為愛的人,都是說謊。如果真的愛你,他們就會像我一樣,擁抱你。」那刻,殺死前夫,愛貪小便宜總順手撈走客人遺漏在西裝口袋的領帶夾之類東西的信代,那個自己沒生過孩子的信代抱著孩子靜靜流淚的樣子好美!好動人!那時,任誰也無法否認,她就是個純粹的母親角色,無關血緣親情。因為她是打自心底地疼惜這個無辜又善良的小女孩,明明被親生父母虐待毒打,傷痕累累,還要主動幫著隱瞞。不會因恐懼生恨,不會控訴。這個輪雀臨時組成的家庭里的很多成員都認為她不像那種被虐待長大的人。因為按常理來講,自己被傷害過應該很痛很恐懼吧?她卻反過來去安慰同樣有過被虐待遭遇長大後的信代,真是擁有金子般心靈的天使女孩呢!
2.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溫情脈脈的
毋庸置疑,「空聞煙火響,不見煙花形」的全家屋檐下齊聚想像煙花之璀璨華美的浪漫畫面太美。那刻,塵世溫暖的氤氳煙火氣撲面而來,有一種幸福的味道。所以祥太故意偷東西被抓到撕裂了這個臨時組建的脆弱無比的家後,盡管他不捨得睡問治是不是他們真的趁他受傷後要打包半夜溜走得到確定答復他無疑是失望的。可是他還是主動留宿了一晚,還跟治一起堆醜醜的雪人,乘車回去看到治瘸著腿邊追邊喊他最終還是扭過頭看了並且無聲地喊了聲「爸爸」。
盡管這個家給的愛是留有餘地的,有時還夾雜著自私和貪念。可是他們付出時至少也是真心實意,一心為他好,那就彌足珍貴了。你要想想,要麼是因受傷而沒有收入的建築工地臨時工,要麼是解僱的洗衣店女工,要麼是風情店的半援交女孩,他們的求生存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已經負重前行那麼久,你還要求他們對毫無血緣關系的你於患難中有「不拋棄,不放棄」的全心全意地無私對待,這是否太強人所難了點?親人間遇到事「大難臨頭各自飛」的事比比皆是,何況是臨時組建的家庭。而記憶中親爸親媽對他好的畫面一個都沒有,也許他被偷時他太小不記事。可是把那麼個小嬰兒的他扔在車里那麼久也不怕孩子窒息光顧著自己在彈子房玩真的是負責任的家長嗎?孩子失蹤後一直不聞不問不登報尋找只顧自己逍遙的父母配稱父母嗎?
可憐的由里竟然也差不多同種命運的孩子,所以她選擇寧可躲進垃圾房凍死在冬夜也不願意回家。父母總在她面前說後悔生下她,經過社會力量干預回到親媽身邊的她依然沒得到任何幸福。被家暴的媽媽總自顧不暇,總讓孩子自己一邊玩去,不要煩她。她不要漂亮裙子,因為這是她被莫名其妙毒打後的安慰品,她只能在陽台上唱著那首在臨時家庭那裡生活時學來的歌孤獨地玩耍。她的眼神寂寥空盪,她抬頭向陽台之外那刻思索什麼呢?如果允許她選擇的話,她應該還是想擁有一個能擁抱她真心愛她的媽媽吧,可惜她沒選擇。
為什麼合法合理的家庭里沒有愛,能給予愛的親人都被視作小偷,誘拐者?為什麼人家丟棄的東西可以撿回來用,被遺棄的人撿回來當親人愛卻是不合法的?這是小偷家族的悖論,很諷刺。看似正常的家庭倫理體系,法律體系似乎也存在著情理解釋不通的荒謬性,這點頗值得我們思考。
3,只是觀察呈現,請不要做道德評判
是枝裕和從來不是個三觀超正的人。在《有如走路的速度》一書中,他曾這樣寫道:「電影的存在並非為了審判個人,導演也不是上帝和法官。設立一個壞人故事世界也許就會變得黑白分明,但我認為不這樣做,反而會讓觀眾將這個問題帶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反復思索。」於是他做的最多的是把自己縮小到無限小,小到只剩一雙眼睛一隻耳朵,他只負責傾聽他們的人生故事,而不做道德評判。
還有你一定想不到的一點是在家慈祥無比用退休金反哺著一家人的奶奶出門卻是敲詐前夫養子的可惡老太婆,一臉純情可愛的小姨竟然在風情店干著援交女孩的事隔著玻璃用身體和言語勾引客人,類似爸爸身份的治能教會孩子的只有偷東西,他灌輸給祥太的理論太荒謬:什麼「只有沒條件在家讀成書的孩子才去學校」,什麼「商店裡的東西都是無主之物,在它倒閉前你都可以想辦法擁有它們,大家各憑本事」。奶奶去世除了小姨無聲地哭泣外,治夫婦一致選擇對外隱瞞死亡消息秘密埋葬掉屍體,然後沒心沒肺地領來老人生前沒被停掉的養老金快樂生活。
看到此處,你還能簡單用好人壞人的標准去界定這些像螻蟻般生活在底層,的確萬般不易卻各打著小算盤的人們嗎?可是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分明又是愛著彼此的,被逼拆開也是萬般不舍的。否則不會有治的死命追趕和祥太的終於回首,他無聲的稱呼了聲「爸爸」。也不會有信代主動包攬所有藏屍之責,不會有海邊一家出行玩水的快樂和奶奶無聲地說「謝謝你們」,不會有治主動與祥太交流青春期男人話題的細心。
是枝裕和的作品,從來不追求華麗的特效,沒有除惡揚善的痛快。他如一碗白水地端出,卻清晰地照出每個觀眾心中現實中不曾完全袒露出來的不完美的自己。導演也曾吐露心聲,他說:「我不喜歡主人公克服缺點,守護家人並拯救世界的情節。更想描述沒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點骯臟的世界忽然變得美好的瞬間。」
4.我們一無所有,只有愛
是的,那個冷靜的枝裕和又回來了,依然包裹在愛意里。他拍日常生活中的點滴詩意,盡管稍縱即逝,但他們畢竟擁有過了。
沒有血緣又如何,只要我們因愛而願意彼此羈絆,即使像蟻族一樣與世隔絕活得卑微,我們依然因感受到那濃濃愛意而開懷幸福過。
所以祥太願意帶著妹妹游盪是愛,為了妹妹不要一直配合他做小偷故意被抓是愛,奶奶不告訴小孫女那個家已經徹底把她遺忘是愛,小姨愛上她的客人用力擁抱安慰他,那客人在她腿上留下一滴清晰的淚也是愛。
我們一無所有,只有愛。而我們亦相信:無血緣羈絆的愛,亦可以抵禦黑暗。
J. 溫馨的殘酷————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電影淺說
認識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是從他那部《海街日記》開始的。說起他,又要從我對日本電影導演的認識開始說起。
我對於日本導演的認識,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黑澤明階段。日本的著名導演很多,像小津安二郎,大島渚等等,但我最開始認識的還是黑澤明。看到他的第一部影片不是著名的《影武者》,也不是《羅生門》,而是後來的《夢》。電影里講述了幾個不同的夢,其中一個夢是關於日本核電站的。裡面說,日本的核電站發生泄露,全島成了一片焦土,僅存的幾個人在毒霧和廢墟上做著最後的講述。當時看的時候,覺得好悲涼凄慘,給我印象很深。直到那年,福島核電站發生泄露事故,我看到新聞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黑澤明的《夢》成真了。」一部電影就這樣變成了預言。
第二個階段是北野武階段。那些年,青春年少,世事懵懂,崇尚北野武的那種冷酷與暴力。那時在地下碟商手裡,淘到很多北野武的電影。從《凶暴的男人》到《花火》,從《大佬》到《奏鳴曲》等等,最不愛看的就是《菊次郎的夏天》,當時在看的時候,一直期盼突然出現在裡面的暴力鏡頭,一個也沒有,很讓我「失望」。後來漸漸明白,北野武最好的電影,除了《花火》,就要算《菊次郎的夏天》了。這都是後話,那時是不明白的。
當然,在北野武之外也開始更多關注日本的其他導演,但那時大多都是崇尚暴力的。比如三池崇史,比如深作欣二。尤其是深作欣二,當時他人生中,最後一部作品《大逃殺》,影響很大。現在的很多游戲,都開啟《大逃殺》模式,足見其影響力。
第三階段就是不折不扣的是枝裕和階段了。沒有了暴力殘酷,但你能從他的作品中更能體會到人生的殘酷。他總是在委婉地講訴故事,用一種溫馨的口吻,但講訴的卻是殘酷的現實。和別人不一樣,他不習慣於直接告訴人們,這個世界有多痛苦這種「敘述」似的方式表達,他往往是通過描寫人生中的美好,來讓觀者去體會人生的艱辛與痛苦。讓你感覺美好的同時,笑里又含著淚。
這是一種很高明的敘事手法。能夠通過旁敲側擊,側面描寫,來帶動人們的主觀意識去思考,體會他的言外之意。這在藝術表現上,更為優秀,藝術性更強。
但往往一個大師的誕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一開始的電影還是很壓抑的,顏色暗淡,充滿了冷清與死亡。
從最初的《幻之光》中,你就能體會到他那寒冷和死亡的氣息,講述人生的無奈和痛苦是如此的壓抑。這部電影節奏很慢,拍攝手法怎麼看怎麼覺得像侯孝賢,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枝裕和是侯孝賢的粉絲。尤其是電影最後那個人群長時間行走的固定長鏡頭,配合陰霾的大面積的天空,灰冷的畫面,一群穿黑衣的人,排成一串,在地平線上行走,與侯孝賢幾乎如出一轍,最後再點題引出幻之光來。也許好的表現手法大師們都愛用,也許很難說誰像誰。
等到下一部電影《下一站,天國》,還是一如既往地描述死亡,但畫面開始靚麗起來了,但其主色調還是黑白為主。訴說也沒有那麼壓抑了,可以看出,導演還在不斷摸索,試圖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更好的表達方式。不過我們已經看到,那種他自己風格的一些東西在裡面了,比如演員那種自然的表情的捕捉,旁敲側擊的敘述方式等。
後來的《距離》他使用顏色上更放開一些了。整個畫面不再是黑與白為主基調,這次是更多的使用綠色。似乎大導演都喜歡用一種自己心儀的顏色,像賈樟柯也喜歡用綠色,而張藝謀則喜歡用紅色,北野武喜歡用藍色,李滄東有綠色三部曲,基耶斯洛夫斯基乾脆直接用顏色命名自己的作品。
是枝裕和也不例外,他的這部《距離》大量的使用了綠色。不只是因為是在森林裡拍攝的原因,就連森林小屋裡的窗簾都是綠色的,整個影片,顏色調和的很綠。綠色代表生命,而《距離》講訴的正是日本邪教組織,謀害生命的故事,可見這些不是偶然。
直到《無人知曉》的出現,是枝裕和自己的風格才算完全形成。
《無人知曉》可以說是是枝裕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畫面色彩的飽和度已經十分靚麗,那神秘的綠色依然是底色基調,畫面看上去有點負片的感覺,紅色,橘色的大量運用,又讓影片充滿溫暖。
固定機位的長鏡頭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運動鏡頭來追隨孩子們的步伐,特寫鏡頭捕捉孩子們細微的情感變化,很細膩。
最出彩的地方,要算導演對那幾個孩子表演的捕捉上了。很難看到哪個孩子能那樣自然純朴本真地演出,而情感的表達又是如此到位,好像他們就是那幾個被遺棄的孩子一樣,很難得。
據導演自己說,當時拍哥哥福島明去找弟弟那場戲的時候,沒有告訴他們是在拍戲,結果兩個人演成了真的,哥哥最後生氣地把弟弟的玩具給踢飛了,結果把兩個孩子弄的很不愉快。弟弟擔心哥哥生氣,哥哥又氣弟弟不聽話,他們彼此都把對方當成了親生兄弟,當成了一家人,已經完全入戲了。
導演事後很後悔,真怕兩個人從此感情上出現隔閡,不過還好,兩個人後來又重歸於好,讓導演心裡也踏實了。
男主角柳樂優彌,因此片獲得了57屆嘎納影帝,當時他只有14歲,是嘎納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影帝。
電影內容講訴的是四個被媽媽遺棄的孩子的故事,是根據東京棄兒真實事件改編的。真實事件改編,這又是是枝裕和電影的一個特點。像之前說的《距離》,後來的《如父如子》,還有去年的金棕櫚《小偷家族》。
電影的敘事方式是典型的是枝裕和式的,隨著劇情的推進,一點點道出事件的真相,讓觀眾心裡自己去構建還原故事。因為受眾是不同的,每個人心裡都不一樣,他們對故事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所以個人心裡感受也會不同。但情感是一貫的,那真實的情感,總能打動人。
被遺棄的四個孩子沒人知道他們的存在,直到最小的孩子死去,他們把她偷偷地掩埋掉,這個世界上同樣是無人知曉。是枝裕和他要說什麼呢?說這個世界殘酷?人生很無助,很痛苦?他的敘事方式是溫馨的,這是無疑的,越是溫馨,越是美好,越是能讓人體會生活的痛苦。
那麼電影已經拍出來了,孩子們的事情人們都已經知道了,還能說是無人知曉嗎?那麼讓我們來換個角度思考吧,孩子們的慘痛經歷人們知道了,也了解了他們的苦難,人們都知曉了,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的快樂和美好呢?
即使是再痛苦的人生,也同樣有美好的時刻。你感受人生痛苦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人生的快樂。雖然說快樂是短暫的,痛苦是長久的,但越是短暫的美好,越顯得珍貴不是嗎?我們在感嘆人生痛苦的同時,也應該更加珍惜那來之不易的美好。
所以電影每到孩子們快樂的時候,總是會響起快樂的音樂,苦難時則沒有任何音樂。越是艱苦的人生,我們越是要體會快樂美好的來之不易,自強不息地生活下去。
後來的《奇跡》、《海街日記》、《比海更深》,《步履不停》,《如父如子》,還有最風光的《小偷家族》等等一系列的關於家庭的電影,無一個不是出色的。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最新作品,去年嘎納的金棕櫚獲得者。影片延續了是枝裕和的一貫風格,顏色上十分靚麗,色彩飽和度達到了最高,那種負片的感覺依然,敘述方式還是推進式的,一點點說出真相。
我始終懷疑這個片子憑什麼拿到金棕櫚?難道它比《無人知曉》更好嗎?我看不出來好在哪裡,個人認為《無人知曉》還是是枝裕和最好的電影。
電影還是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一個臨時組建的家庭,大家相依為命的故事。
這個家庭的成員,都是被他們原來的原生家庭拋棄、孽待後,大家走到一起的,互相報團取暖組建成了家庭。而這個家庭顯然比原來的家庭更加溫馨,更加美好。而這樣一個家庭,在正常社會中,卻只能通過偷盜來維持生計,不能「正常」地生活。
看著他們雖然不道德,但溫馨的生活,感覺比那些通過血緣關系組建的家庭,要溫馨和睦很多,這又是為什麼呢?到底什麼樣的家庭才是更好的家庭呢?
顯然,他們的「生活」方式是不被這個社會認同的,而美好溫暖是沒有善惡和倫理道德之分的。那他是在說這樣的家庭美好,還是在說這個世界的丑惡呢?似乎很混亂,又讓人不知所措。
在電影最後,被小偷家族「收養」的小女孩,又回到了孽待她的血親家人身邊,她未來的生活可想而知,也許這就是人們的善良最終導致的結果,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荒謬感。
看到《小偷家族》我明白為什麼嘎納會把金棕櫚給他了。《離騷》曰:「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王國維《人間詞話》說:「文字之事,於此二者,不可缺一……」此話不只限於文字而言,藝術作品,皆是如此。
縱觀其他的入圍作品,不管是李滄東的《燃燒》,還是賈樟柯的《江湖兒女》,此兩者皆有欠缺。唯獨《小偷家族》,即不像李滄東那樣充滿詩意,也不像賈樟柯那樣理性,他散發內美的同時,又深刻探討著人的更深曾內涵,因此,他能拿到這個獎項也是實至名歸的。
在今年三月,《小偷家族》還要角逐奧斯卡,與它同台競藝的是,墨西哥三大導演之一的阿方索·卡隆新作《羅馬》,我看了,確實不錯,不知道會有什麼結果。到時候看評委是傾向於卡隆,還是是枝裕和了。
在是枝裕和的電影中,關於家庭的電影無疑是最好的。但也有一些電影,雖然沒有直接講訴家庭,但也和家庭有些關聯。
像2017年的《第三度嫌疑人》,雖說是個犯罪題材的電影,可也是個家庭分不開的。敘事方式還是是枝裕和慣用的方法,直到最後的真相慢慢地浮出水面,讓人不寒而慄,現實太殘酷了,只有用這種方式表達,才不會讓人覺得殘忍。但不直接表達,讓人去聯想,又更為殘忍。在這里就不說劇情了,有興趣的朋友,還是自己去看吧。
《空氣人偶》是個有著奇幻色彩的電影。由裴斗娜扮演的充氣娃娃活了,從一個另類的角度展現人們的世界。由於電影里裸露鏡頭過多,網路雲資源已經被屏蔽,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網上找,在此不做過多介紹。
是枝裕和確實有他自己的藝術風格,大師應有的樣子,本該如此。在他的隨筆集《有如走路的速度》中,他這樣寫到,「比起因為無知而無作為的人明明知道但什麼都不做的人罪孽更重。」他無疑是在努力去做,而做出來比只說不做,更要可貴。也因此,他的作品中,永遠充滿了那種濃濃的人文關懷的原因。
侯孝賢已經老去,李滄東還沉浸在自己的詩意中,賈樟柯再也找不到當年《故鄉三部曲》的感覺了,只有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不緊不慢,徐徐前行,靠他那一個藝術家的敏感度,細細品味著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