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八百日本軍官和中國軍官談判什麼意思
電影里的談判,日本軍官是為了自己的榮辱在談判,因為他久攻不下。而中國軍官是為了喚醒民眾而談判,是為了軍人的榮譽和民族的榮耀而談判。
⑵ 第一次世界大戰談判的電影
《我的1919》
⑶ 李鴻章去日本馬關談判被刺,打一槍少一億兩銀子的電影
《馬關條約》事件:禮部侍郎上奏了一份供詞。李鴻啟桐消章曾經串通日本間諜,因此事干係太大,軍機處看禮部侍郎上奏了一份供詞奏摺後,沒敢呈給光緒皇帝,李鴻章僥幸逃過刑罰。但無風不起浪,因此聯想到,李鴻章遭遇日本人槍擊,槍手手按轎夫肩上,近距離射擊,子彈入觀骨下非致命點,只開一槍,槍威力偏小。這情節跟台灣總統陳水扁非常像,用苦肉計轉移視聽,尺度剛好不致命。然後日本媒體配合悄知減白銀一億兩,天衣無縫。因此李鴻章再輪虛次坐穩宰相之位。李鴻章當時絕對有必要演這一出戲。日本減少賠款的原因不過是世界列強干涉而已,《馬關條約》簽訂僅僅六天後的4月23日,俄羅斯、德國和法國聯手,就為了自身利益不受侵犯,迫使日本把遼東還給清政府。日本減少一億兩是急著簽約,三國介入有可能拿不到錢。在談判期間俄國一直通過外交干涉,甚至於不惜一戰。李鴻章為什麼不為中國爭取?因此也可以理解為,李鴻章為日本爭取了兩億銀兩索賠。
⑷ 李鴻章談判的電影是什麼
李鴻章談判的電影是《甲午風雲》。
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得寸進尺,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但鄧兩次請戰均遭李拒絕。並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致使北洋艦隊出師失利,旗艦被日擊沉。鄧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斗,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最後因彈絕,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
鴉片戰爭後,請政府搖搖欲墜,日本帝國主義蓄謀侵華,於1894年在中國領海挑釁生事。北洋大臣李鴻章及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畏懼日寇,極力主和。日寇源旅得寸進尺,擊沉中國商船,百姓無辜遭難。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面對日寇的囂張氣焰,毫不畏懼,堅決要求與日寇開戰。
但李鴻章借口保存我軍實力,多次拒絕官兵們的請戰要求,鄧世昌還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愛國官兵和百姓的主戰聲浪一浪高過一浪,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在海戰中故意打錯旗號,使北洋艦隊旗艦被日擊沉。
鄧世昌率領「致遠」號代替旗艦指揮出戰,全艦官兵英勇作戰,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戰事愈發激烈,但我方彈葯卻已用光,作戰形勢非常迅裂禪不利,鄧世昌決定直接硬撞敵艦「吉野」號。
《甲午風雲》劇情介紹
《甲午風雲》影片展現甲午海戰這一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英雄們威武不屈的英雄氣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朽。
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製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但鄧兩次請戰均遭李拒絕,並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與歷史不符),後旗艦被日擊傷。鄧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斗,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最後因彈絕畝塵,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
⑸ 找一部中國電影講的是中國在外國談判
我的1919 (1999)
導演: 黃健中
編劇: 黃丹 / 唐婁彝
主演: 陳道明 / 何政軍 / 修宗迪 / 許晴
類型: 劇情 / 傳記 / 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英語 / 法語 /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99-09-16
片長: 98分鍾
我的1919的劇情簡介 · · · · · ·
1919年,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被戰火蹂躪的歐洲尚未恢復元氣,旨在解決戰爭遺留問題和奠定和平基礎的巴黎和會准備召開,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派出了時任駐美公使、全權代表顧維鈞(陳道明 飾)等五人組成的代表團參加和會。然而在歐美各國以及日本等列強意欲重新劃分勢力范圍的大環境下,中國代表團人數遭到削減、德國在山東的利益眼看也要落入日本之手。顧維鈞在會議上慷慨陳詞,駁斥日方無理要求,然而公理在利益面前顯得多麼脆弱。顧維鈞好友肖克儉(何政軍 飾)之妻梅(許晴 飾)專程趕赴巴黎,尋找投身愛國工人運動的克儉。克儉在法國的活動、以及國內浩大的群眾呼聲令和會中的顧維鈞等感受到責任重大。
⑹ 關於中日談判的電影,最後判日本13個軍官死刑
《東京審判》處死的13個日本軍官是侵華主犯,東條英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