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亞洲電影 > 日本和歌電影

日本和歌電影

發布時間:2023-03-31 19:31:40

『壹』 小孩問我日劇裡面的日語「演歌」、「和歌」什麼意思啊,怎麼解釋清楚

演歌:①日本大眾歌曲體裁之一,起源跡搜亂於為明治時期普及自由民權思想的「演說歌」。

②日式現代流行悲歌。帶感傷情緒的大眾流行歌曲。
和歌:與漢詩相對而言的用語。奈良時代之前姿檔的日本文學具有漏橋代表性的詩歌形式之一。以五音和七音為基調的長歌、短歌、旋頭歌的總稱。

『貳』 你的名字結局

新海誠《你的名字》這部神作可算燒腦,其實99%的人並沒有真正看懂。(有點臭屁,你就當我激將法標題黨好了,但話說回來這部作品很有內涵的,新海誠不愧是大神級的動畫導演

【原創,高能預警】前言:如果你把這作品當作一部動畫片或者言情劇去看,你覺得不應該把作品和現實世界混為一談,覺得一個人在一個世界被彗星砸得屍骨無存後還可以在這個世界復活並無不妥,那麼請你馬上離開謝謝。這段作品分析只是寫給這些人看的:童年時看動畫片,叮當貓有萬能的口袋,時間旅行變大變小無所不能,看西遊記,孫悟空七十二變,妖魔鬼怪各顯神通…你覺得都沒有任何異議,因為這些作品已經事先給我們定義了這是一個讓這些神通可以發生的世界,我們在當觀眾時便自覺將其和現實世界區分開,所以覺得並無不妥。畢竟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而新海誠的作品《你的名字》,雖然是動畫電影,但故事背景時間定義在當代,題材也是屬於現實的非科幻非玄幻,那麼我在當觀眾的時候,就會將之和現實世界等同,不自覺的會去思考這部作品的背景架構和故事發展的邏輯是否存在如何既滿足可以發生又不違反現實世界自然物理規律之可能性。如果你看完電影結局後第一時間有這樣的疑問:小鎮得救了,女主沒死,但是女主確實遇難過,檔案館里也查到了死亡名冊,結局改變了歷史真的不會有前後矛盾的情況發生嗎?總感覺哪裡不對勁:那本遇難名冊,難道在歷史改變後就原地憑空消失了嗎?如果你是這樣的人,那麼我為我碼這一大段文字能有你這個讀者感到慶幸。再次強調:本文探討作品結局立足的出發點是嚴謹地去分析這部作品的背景架構和故事結局發展的邏輯是否存在既滿足可以發生又不違反現實世界客觀規律之可能性。

【又注】本人最近看到大半年前寫的這篇分析,粘貼在幾處地方,有不少人看到,但是也引來了許多非議。反思過後發現一是自己沒有把受眾群體和分析結局立足的出發點這個大前提區分好,二是表達還不夠清晰。逢該影片在中國上映滿1周年的時間,電影的熱度已經減退干凈了,很多人看過都忘了。但因為這電影本人很喜歡,看過很多遍,所以補充修改一下,也算對這段文字作個了結和補完吧。另外,我覺得我個人只是僅僅分析結局如何符合客觀世界規律這單一方面,其實這部作品還有很多值得深挖的東西,剛剛偶然看到「涼風有性」寫的這部作品的影評,適度展開拋磚引玉,侃侃而談幽默風趣,推薦搜索他昵稱看看。感慨:新海誠不愧是與宮崎駿媲美的神級動畫導演。2017年12月

【正文】首先要明確,歷史是不能改變的,不然會發生前後矛盾的事件。最經典的一個發生矛盾的設計情景是:假設某人回到過去把自己尚在幼年的祖父殺死了,那麼某人還會出生嗎?既然不會出生,又如何在後來回到過去殺死年幼的祖父?所以這是一個悖論,證明了回到過去這種時空旅行是不可能的。

影片中出現了男主看死亡名單的劇情,後來女主卻得救了。不排除大神導演新海誠一開始是想一如既往出Sad Ending,但為了結局不那麼虐心後來更改了。因為他一貫青春物哀的作品風格從來就不是寫喜劇的,這次筆鋒一轉,畫出了重逢,先悲後喜雙重感動,效果反而非常好!因為改成這樣的結局,給觀眾以溫暖和希望,也是很好的。那麼新海誠是不是忽視了上文說的這種矛盾呢?我覺得以大神新海誠和有著那麼多製作精英團隊的水平,他們應該是考慮到了的。因此,影片的這個happy ending應該用平行時空這種理論去解釋,而且影片開頭女主的大塊頭男同敕使展示報紙那個鏡頭也有提示的。這個鏡頭是暗示作品世界線架構是屬於平行世界的最有力的支撐。

強調一下,平行世界理論是物理學范疇的不是古裝玄幻言情文學類范疇的,是基於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學范疇下的一種擁有嚴謹推導的但未被任何實驗證實的理論假說體系。這里簡單介紹一下平行時空,為了大家好理解,這不是嚴格定義:

1.在多維宇宙中存在無數個時空相錯的平行世界,宇宙深處的某一個世界也生活著同樣一個你(注意我說的是多維宇宙,雖然宇宙廣闊到邊界都未被確定,但如果你僅僅停留在以空間三維加時間軸的層面去理解,依然是狹義的。某個平行世界一定是在遙遠的某個星球上么?不,你手上的一朵花里也可能有無數個宇宙,無數個世界)

2.在某個時間節點前,這些世界的軌跡完全重疊,只是在不同空間,不同時間,空間和時間是平行不重合的,處於不同的維度,但是在某個時間節點後這些世界的發展就一一錯開了,就像樹木開枝散葉一樣。分開後,各個世界運行發展的速度也就是時間的快慢可能相同也可能變得不同。(你可以在腦海中想像兩個形狀相似的立方體輔助理解)。

3.在某種特殊場的影響下,某種「虛物質」(為了方便表述,此為個人定義名詞,和實物相對,特指記憶靈魂聲光電之類的)可能可以在平行世界之間穿越。實物是不能穿越的或者說沒有理論能夠證明可以穿越。各個世界在不同的維度,我們所處的宇宙的三維和別的世界所在的宇宙的三維不是在同一維度體系的。(再補充解釋一下穿越這個詞,不解釋的話看著感覺像是從科普風到了玄幻劇風:本來平行世界並沒有說物質可以穿越,但也沒說不可以。現在的物理學對於在同一宇宙體系中可以進行空間穿越的蟲洞也僅在猜想階段。既然可能有可能沒有,科學未證偽或證實,那麼在我們普通人對於客觀世界的理解認知體系裡,這些東西就跟我們看待靈魂一樣是可能存在、可能發生的,並無矛盾之感)。平行世界有一個核心假設是說每一個不確定事件的發生與否,都可能對應的是在此刻分化成為了發生與不發生的兩個平行世界,跟蟲洞一樣非常抽象但暫時並無理論破綻。點到為止,有興趣深入了解請搜索關鍵詞「平行世界」、「上帝擲色子」、「薛定諤的貓」等等。

這個生僻理論之所以相對廣為人知並得到認同(比如前幾年有部很火的台灣青春電影《那些年》也提到了),是因為它可以包容與解釋諸如回到過去,穿越,甚至鬼神靈魂等超自然的問題,從另一個層面看,這套理論也反映出了人類心理層面的一種自我安慰與自我救贖。你想,人們總是會為過去的事情,錯過念念不忘的人,逝去的親人後悔遺憾,想回到過去彌補。如果有一天科學家告訴你回到過去是一個悖論,不可能的,理性的人又在你耳邊一句句重復人死不能復生,當年錯過了就是錯過了註定不可挽回,你在遺憾的同時會不會有最後一點希望也破滅的無助感?所以新海誠這部作品之所以如此成功,一下子擊中淚點,感動滿滿,除了深刻的人文內涵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以外,結局也是一大亮點,得救與重逢的結局與平行世界理論反映出的人性初衷相吻合,即:人類情感中的彌補追悔之情!(補充:其實提出平行世界理論的物理學家有嚴謹的推導過程,並不是為了繞過開頭說的那種回到過去的時空悖論才憑空想出來這套理論。如果僅僅為了可以實現回到另一個平行世界的過去就憑空捏造一套理論,肯定會遭物理學界星光璀璨的嚴謹大神們鄙視。目前這個理論沒有得到任何驗證,但是理論就是理論,可以解釋且沒有被證明有矛盾就成立!我們必須尊重!物理學界沒有得到證實的理論多了去了,說不定哪個哪天就被證實是對的!有興趣深入了解的可以搜網路詞條「平行時空」開始了解)

怕看到的人不了解平行時空,事先鋪墊了這么多。現在開始結合影片分析結局:影片中主角正是在時間錯開3年的兩個平行世界中進行各自人格在彼此身體上的互換。又因為歷史是不能改變的,所以,其實影片最後是有兩個結局的:

結局1:最後被隱藏起來的其中一個世界其實是一個是悲劇。也就是看到死亡名單的那個世界的男主根本沒救得了女主,女主在3年前也就是2013年就遇難了。3年後也就是2016年他去到小鎮,走到那個御神體樹里,睡了一覺,睡到一半又夢游似的跑到山上,最後大夢一場醒來就什麼都忘光了,夢的內容自然是跟拯救女主有關的,也就是我們看到他在黃昏和女主相逢那段了:知道彗星會掉下來的遇難女主的靈魂或者說人格通過他喝的酒(這是三女三葉的半身,保存著女主的靈魂或者說人格)先進入男主的身體,然後再在黃昏兩人相見時進入還沒有被彗星砸到的那個世界的女主身體,完成了兩人靈魂的重新互換。男主醒來後回家,繼續原來的生活軌跡。後來也沒再遇見女主,因為那個世界的女主在3年前遇難了。檔案館里一直躺著那份死亡名單就是悲傷的鐵證。

結局2:而女主被拯救的另一個平行世界本來就沒有死亡名單,也就是說大家一開始就順利避難了,是知道彗星會墜落的男主女主的靈魂先後穿越到那個彗星還沒墜落的世界的女主身上,成功拯救了小鎮的人,這也是對電影一開始的那段倒敘手法的劇情的補完。

兩個世界的主角的人生最後是不一樣的軌跡。至於拯救了小鎮的男主女主的靈魂或者說記憶的載體究竟最後留在哪個世界?我認為這不重要也不用糾結,因為最終的結果都只是這段令人感動的經歷最後只在小鎮得救的那個世界的男主女主腦海中殘存了很少的碎片,僅僅夠支持男主在最後重逢女主時兩人覺得似曾相識,然後鼓起勇氣問對方名字。而其他帶來的記憶改變都一並抹去。就像我們做夢之後很快就不記得夢的內容,就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這種感覺你是不是也似曾相識?很多人自己平時做夢都會有過身臨其境的夢境,不管是夢到過去經歷過的場景和人,還是從沒見過的場景,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剛醒來時非常強烈,但不久就很快忘記了。發散一下思維:夢真的是夢嗎?那會不會是另一個平行世界?倒不是說夢境就一定是平行世界,只是啟發大家去天馬行空一番,更好理解平行時空。(PS:當然了。我個人是希望這兩個拯救了小鎮的靈魂能夠在被拯救的世界裡重逢,然後剩下的另一個男主的靈魂就讓他去小鎮被毀的世界吧,畢竟此時他還沒開始這段經歷呢,就是剩下另一女主靈魂比較可憐只能住在酒瓶子里了brz...)

在此還想引用「涼風有性胖次君」影評里最後我覺得說的很贊的一段話作為結尾:所以呢,這個結局就是彼生的奮不顧身換來了今生的似曾相似。這么一想,貌似有點虐啊…但是如果你反過來想一想,你現在所遇到的一見鍾情,也許也是前前前世義無反顧,夢里尋TA千網路換來的結果,這么一來你是不是也會對緣分這種奇妙的東西產生那麼一丁點命中註定的感覺呢?

【注】本文多次提到穿越靈魂的字眼,好像顯得並不那麼科學客觀。在這里為了避免被不理解的人隨意開噴,再次強調,本文探討作品結局立足的出發點是嚴謹地去分析這部作品的背景架構和故事結局發展的邏輯是否存在既滿足可以發生又不違反現實世界客觀規律之可能性。類似靈魂穿越這種東西,目前科學無法證偽或者證實,那麼在我們正常人的腦海中,就認為其發生並不違反現實世界客觀規律。因為這些東西在人們對於現實世界的理解認知的框架下是可能發生的,並無矛盾之感。相反,回到過去改變歷史,已經被科學證偽,會形成悖論,那麼這個就是行不通的,與客觀現實是矛盾的。

【補充幾點其他的細節】A.可能還有的人會問,發帶或者叫結繩這個信物在男女主之間傳遞了,這個要怎麼用平行時空解釋?畢竟平行時空理論並沒有明確支持有質量的實物個體可以在不同的平行時空穿越,因為這樣不僅維度不匹配,也可能發生違反客觀規律的矛盾。就比如本片中一開始遇難女主那個世界,女主把發帶給了男主,但是另一個得救女主的世界,女主也把發帶給了男主,如果在山頂男主把發帶還給女主,那個世界就有2條發帶而且分別來自不同的2個平行世界!物質憑空消失或者憑空增加,則一個世界的質量守恆被打破,客觀認知感到是有矛盾的。如何解?其實在作品裡新海誠已經很好的處理了結繩這個物品,外祖母一葉已經提到了結繩和時間的關系,所以發帶在這里,正是代表時間的聯結與情結的傳遞,發帶其實是一虛物質,寓意時間,情感,宮水家世代宿命的聯結傳遞!你看男主喝完酒摔倒後的畫面,出現了發帶,再變換到嬰兒的臍帶…在此對創作者的藝術造詣人文功力再表敬佩之情!

B.還有的朋友提的比較多的質疑是,時間相差3年這個事情男女主應該很好察覺,看看手機電視就發現了,還有男主也應該很容易在互換時知道女主的所在地是系守,等等…確實這些很容易就能發現。從製作團隊對影片處理來說,他們肯定是要弱化主角在這方面的敏感度的,如果兩人都那麼明察秋毫,那後面的故事就沒那麼曲折,一開始就告訴觀眾是相差了3年,劇情也賣不了關子了,所以這是創作者出於創作需要有意的弱化處理。另一方面你也可以這么想,畢竟是如同做夢一般的互換角色,相信絕大多數人做夢的時候都是邏輯遲鈍的吧,很多行為是靠習慣或者潛意識來驅使的,好比你在夢里夢到喜歡的人,正在做夢的你的大腦總不會偵探力覺醒懷疑TA是隔壁老王變的。再說,當人再次睡著後又醒來,隨著時間推移,夢里有很多東西又會很快忘記的,最後只殘留下記憶的碎片。所以,主角互換時沒有發現這些問題也可以接受和理解。

『叄』 求反映日本平安時代的作品(動畫、電視劇、電影、小說不限)

動畫:
1.《御伽草子》
以日本平安時代為背景的精緻動畫,故事描述一名17歲的少女源光,喬裝成自己的兄長,與家中武士渡邊綱一同踏上旅程尋找傳說中的勾玉。

2.《巷說百物語》
山罔百介,一個為撰寫《百物語》而游歷諸國的隱居者,在一個雨夜因為自己的遲鈍邂逅了一個神秘的「三人組」:擅長騙術的御行師——又市先生;擅長操縱玩偶的傀儡師——阿銀小姐;擅長鳥寄的模仿師——長耳先生。至此,捲入了一系列詭異的事件之中,這些事件成就了他的《百物語》的素材。

3.《遙遠時空中》
遙遠時空中,櫻花滿天飄舞的平安京是由四神守衛的靈地。
東之青龍、南之朱雀、西之白虎、北之玄武的龍神在那裡守護。身為「龍神的神子」,少女茜經歷時空轉換,被召喚到受鬼族威脅、妖魔出沒的京城......

4.《少年陰陽師》
年僅13歲的安倍昌浩是著名的陰陽師安倍晴明最小的孫子。可惜昌浩雖然擁有作為陰陽師的資質但目前還只是個半人類,且並不具備看透鬼怪、妖魔的力量,一度對自己失去信心決定放棄成為陰陽師。此時一隻白色的怪物出現在昌浩面前,並願意代替他的眼睛幫忙去看透妖怪們。於是昌浩和這只叫做小魔的白色怪物合作起來,為了保護京都,每天對抗各種出現的妖魔鬼怪。

漫畫:
1.《緋櫻白拍子》
在平安時代,左右大臣的政爭正是如火如荼,左大臣佔了上風,幼帝成為傀儡,眼看天下都將隨左大臣為所欲為,就在此時,白拍子出現,舞動鐵扇鋼絲,對著藉左大臣為虎作倀的人,沒有人知道理由,沒有人知道她的來歷,她是平安京夜晚的傳說......

2.《深宮幽情》
大納言家有兩個孩子:女兒綺羅從小喜歡做男孩子做的事情,而且樣樣都不輸男孩子,所以根本上是被當成男孩子養大的,甚至還想行成人禮,但是大納言堅決不同意;兒子綺羅,因為母親的迷信從小被迫男拌女裝。 這樣的組合,可想而知,當然是搞笑不斷了。 女綺羅少爺進宮當值時,不僅女官,連男人也禁不住被她的氣質吸引,暗自傷神為什麼自己會對同性產生情愫,其中還包括了當今聖上……

3.《公主新娘》
平安朝的時候,大納言家的琉璃公主因為忘不了初戀的男孩,所以到了十六歲都還沒決定婆家。她的父親心急如焚,所以造成「既成事實」好解決琉璃公主的婚事,發生了一場大鬧劇…

4.《平安異聞草紙》
故事發生在遙遠的日本平安時代,當時妖怪橫行,對人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危害...

5.《龍少將與鬼公主》
左大臣家的少爺----朧少將,天生少根筋的他,是以京城首屈一指的呆頭鵝著稱的。有一天朧少將在山中散步時遇到一名女童,這名女童居然是鬼的女兒......

6.《安倍晴明戀物語》
講述安倍晴明於許多女子之間的愛的故事. 宮廷生活中寂寞的少女們,為了承諾或羈絆而心傷。安倍晴明,用他特有的魔力,將她們一一拯救。

7.《王都妖奇譚》
公認的陰陽師熱潮先驅,描繪的是平安時代大陰陽師安倍晴明,為保護王都與妖魔作戰,並遊走於宮廷斗爭的明槍暗箭之間的傳奇。

8.《少年陰陽師》

9.《陰陽師》
漫畫中晴明以冷峻的形象登場,他對萬物多情、對權貴無視。舉止風流、飄逸出塵,斬妖除魔的英雄式人物被重新造型。

10.《再生英雄—凌》
日本藤原至鐮倉時代(平安時代後半期)、兩大武士集團平氏和源氏爭權的亂世。

電影:
《陰陽師》
右近衛府中將源博雅(伊藤英明飾)為了救出被怨靈纏繞的上將,前去拜訪當時首屈一指的「陰陽師」安倍晴明(野村萬齋飾)。他被隨意幻化為蝶的蜜蟲(今井繪理子飾)向他展現的不可思議之世界所眩惑,同時亦深深為安倍身上的個人魅力吸引;另一方面,安倍也被博雅坦率正直的心靈打動,故事從他們這宿命註定的相識開始。

日本文學:
1.《古今和歌集》
是日本平安朝初期(十世紀初)由紀貫之、紀友則、凡河內躬恆、壬生忠岑共同編選而成。日本短歌到平安朝,已基本取代了長歌,成了單獨的短歌形式。《古今集》中有作者不詳的歌。著名的歌人有紀貫之,他是平安朝初期的和歌聖手。與紀貫之一起參加編選《古今和歌集》的歌人在當時也有代表性。

2.《伊勢物語》
為日本最早的古典文學作品之一。主人公在原業平是平安時代歌人,六歌仙、三十六歌仙之一。他是個有名的風流美男子,將熱情傾注在眾多的女子身上。

3.《源氏物語》
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學名著,對於日本文學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被譽為日本文學的高峰。這部小說描寫了宮中的斗爭,反映了當時婦女的無權地位和苦難生活。

4.《大和物語》
以和歌為主,使和歌與散文完全融為一體,成為整部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

5.《平家物語》
主要描寫中世紀社會的沒落以及封建主義革命給社會帶來的變革。

6.《今昔物語》
日本平安朝末期的民間傳說故事集。

『肆』 豆瓣高分《花牌情緣》:日本和歌何以有著跨越千年的力量

電影《花牌情緣》系列描述了三個少年因花牌而結緣的故事。

女主人公叫綾瀨千早,而另外兩個少年是她青梅竹馬的男生,一個是真島太一,一個是綿谷新。

整個故事由花牌串聯起來,中間穿插了師生情、友情,更有女主人公和兩位男主之間的三角戀情。拍穗

電影的成功之處在於巧妙地運用花牌上的和歌(以五七、五七七共五句計31個字組成的日本詩)表達出主人公當時的心境。整部作品融合了和歌藝術和人物情感,表現出撼動人心的力量。

可能很多人不明白花牌究竟是什麼,花牌是《小倉百人一猜中首》(天智天皇到順德天皇間傑出歌人的100首和歌作品)所衍生出的紙牌,正確的譯法應該是歌牌,花牌是另一種不帶和歌的紙牌,只是因為台灣那邊誤譯為「花牌」,就一直沿用了這個名字。電影中的花牌叫穗賀山歌留多,也就是所謂的歌牌,歌牌上記錄的是小倉百人一首的內容。

小倉百人一首深受中國古代的詩歌影響,語言凝練,簡短又包含豐富的感情。

但就像中國的傳統詩詞一樣,代代流傳下來,日本和歌也通過獨特的方式,跨越千年,傳入尋常百姓家中,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消遣活動。

那麼,和歌是如何跨越千年,傳承至今的呢?

中國古代,古人們狂背四書五經,他們廢寢忘食,懸梁刺股,只為考取功名,出人頭地。

相比之下,日本的和歌學習要顯得輕松許多,因為它用游戲的方式讓每個人都能夠體味到其中的樂趣。

和歌過去是日本的一種宮廷游戲。 古代日本的內侍,有個很獨特的要求,就是必須掌握書法、管弦、和歌三項本領。這一觀點可以在《枕草子》中得到佐證,村上天皇的妃子芳子還沒有入宮的時候,其父藤原師伊曾教誨她:

「首先應該學會書法。七弦琴要彈得超過眾人。此外,必須熟記《古今集》和歌二十卷。」

平安時代到鐮倉時代發展出「歌合」這種游戲形式(即和歌比賽) ,「歌合」同相撲非常像,參加歌合的歌人分成兩組,針對指定的命題,左右兩組各作一首和歌,由評判者裁定後決勝負。女性也能參與。現在發展為紅白歌會,因而從日本每年舉辦的紅白歌會中,我們可以窺見當時比拼和歌優劣的盛況。

還有一種形式叫詩合,也叫斗詩,是漢詩之間的比拼,女性是不能參加的。

更有所謂的詩歌合,即漢詩、和歌兩者相互競爭,也是別有趣味 。在藤原公任創作的《和漢朗詠集》中有相關描述,最早的歌合是仁和元年舉辦的民部卿行平家歌合。

但是和歌並不是一種只限於貴族的高雅藝術,它也通過歌留多這種競技比賽的方式,走入了普通大眾的視線。 歌留多上的歌牌就是小倉百人一首中的100首和歌。玩牌的人,要根據聽到的上句,在最快時間內搶到帶有下句的歌牌。

聽起來很容易,但實際上,一個人要在最快的速度搶到這張牌,必須要熟知這100首和歌且要有很強的記憶力和反應能力,還要出手快,是個急需體力的活計兒,所以「歌留多」也被戲稱為「榻榻米上的格鬥技」。

《花牌情緣》中,千早在每一場比賽過後都會累趴在地上。

除了「歌留多」,還有一種「打和尚」的抽牌游戲(日語「坊主めくり」,翻到和尚牌就要將之前拿在手中的牌全部打出重來),不識假名的小孩子也可以玩,紙牌上同樣印有和歌和歌人頭像,只是游戲規則不同,拿到紙牌最多的人獲勝。雖然「打和尚」不需要記住和歌,但長時間看到紙牌上的和歌,小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記住和歌內容。

老少皆宜的日本和歌,就這樣以游戲的形式一直流傳了下來。

《花牌情緣》的播出,可以說在日本掀起了一陣和歌高潮,很多學生自願報名參加歌留多大賽,參賽人數也隨之水漲船高。 這都要歸功於日本的文化輸出效應。

除了《花牌情緣》,我們熟知的動漫名偵探柯南也出過劇場版《唐紅的戀歌》,用歌牌串聯起犯罪案件,也是掀起了一陣歌牌熱潮。

日本在動漫影視的宣傳方面做得非常好,刺激了民眾的視覺感官,另外針對民眾的嗅覺、味覺,日本也下足了功夫。京都有個小倉山莊,特別推出了一款百人一首的仙貝。在每一塊仙貝的包裝袋上寫著和歌和對應的歌者頭像。

這又在好玩的基礎上給百人一首添了新的附加價值,讀之上口,食之美味。

而且這樣的仙貝也可以用來游戲,搶到這張牌後,我們再默默地把仙貝吃掉,這樣的歌多留是不是更有趣味呢?

更是有商家直接將百人一首印在了餅幹上,做成了歌牌煎餅。

文化之美與食物之美合二為一,可謂是令人大飽眼福,又垂涎欲滴。

這樣的零食就非常適合於作為伴手禮送人,但其實用和歌做禮物是自古以來就有的習俗。據史料記載,平安時代,貴族男女互贈禮物時常賦詩一首,表達自己的心意。

而且平安時代還流行「物名」詩,就是將事物的名稱藏入和歌之中,有點類似於燈謎。送人禮物的時候,附贈這樣的物名詩別有趣味。

物名詩大家藤原輔相的《藤六集》中有這么一首詩。

這句話意思是說,大雁飛來,可山峰上的晨霧還未散,此情此景,我的心也未曾放晴,腦海之中盡是經歷過的那些人世間的苦痛。

這句詩中就藏著胡桃( くるみ ),即我們吃的核桃。送人胡桃的時候附上這首歌,自有一種風雅情調。

像這樣,日本和歌用獨特的方式刺激感官,滲入日本民眾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帶給他們不一樣的體驗。

痛之深,憶之切。

文化的傳播從來都不是容易的,每一次浩浩盪盪的文化傳播都有著政治變革帶來的陣痛。

歐洲啟蒙運動宣揚的民主法制,在浩浩盪盪的政權變革中得以強化。秦始皇焚書坑儒以鞏固政權,儒家思想得以延綿千年。

是以無數人民在歷史的變革中,切身體會到文化的疼痛,留存下這些文化的記憶。

《花牌情緣》中沒有國破家亡的苦難,只有少男少女的青春情感故事。

可就是這樣的故事,讓每一位觀眾成為「劇中人」,體會到和歌背後的成長心酸。

我們來看一下《花牌情緣》中的和歌片段。

大江奏和花野堇在談論千早的三角戀情時,講到日本史上有一場非常著名的賽歌會,在這個賽歌會上誕生了兩首不分伯仲的和歌,同被收錄於百人一首中。

這兩首歌是同以初戀為主題,一首是平兼盛所作,另一首是壬生忠見所作。

譯文:相思形色露,欲掩不從心。煩惱為何故?偏招詰問人。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人苦苦暗戀一名女子,試圖掩飾自己的情感,可感情又怎麼能藏得住呢?

譯文:春閨初慕戀,但願避人言。誰料蜚語快,風聞滿世間。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人喜歡一個女子,可才剛開始戀愛,流言蜚語就不脛而走。

《花牌情緣》中女主和兩位男主的關系便是這兩首詩的真實寫照,一個告白,鬧得眾人皆知,而另一個默默地把喜歡放在心裡,默默地守護著女主。雙方的感情不相上下,那麼女主究竟會選誰呢?

在最後一輪的命運戰(即決定勝負的歌牌)中,這樣的情感更是到了巔峰階段。

讀牌的時候,兩位男主都沒有遲疑,抓住了契合自己心情的一張牌,初戀的愛情和歌牌巧妙地融合到一起。

再來看太一離開歌牌社之後,千早遍尋一張丟失卡片的場景。

譯文:清夜子規啼,聲聲碎耳旁。遍尋空不見,殘月曉天長。

在找到這張卡片的那一刻,千早才明白那種好友離去的苦澀感覺。

設想一下,當千年的歌牌傳遞到你手上的那一瞬,你會有什麼樣的感悟呢?

歌牌的魅力就在於,玩牌時的心境融合到和歌之中,是跨越千年的深刻心靈共鳴。

因為共鳴,所以深刻。

「感」,即感覺是整部電影的核心,也是文化傳播的核心。感覺是淺吟低唱時,你體會到的每一個字所帶來的力量。電影開篇有一個很神奇的鏡頭,名人周防久志還沒有聽到第1個字,僅根據發音的氣息,就拿到了正確的歌牌。

這就是感覺的力量,和歌中的情感與人產生共鳴,才能未聞其聲,先知牌面,才有了和歌的傳承。

其實和歌的傳承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和歌同中國的古文一樣,因為涉及到晦澀難懂的古典語法,曾一度被打入冷宮。

但是和歌通過游戲的方式減少了枯燥感,增加了趣味性,又通過影視宣傳、美食走近大眾,增添了親切感。

在長時間與和歌的接觸中,日本民眾體會到背後的深刻感情,就如同《花牌情緣》中的千早一樣,愛上和歌,並將這種文化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小倉百人一首——日本古典和歌賞析》 劉德潤

2、《古今和歌集全評釈》 片桐洋一

『伍』 為什麼日本電影叫物語

物語(ものがたり、monogatari),意即故事,日本的一種文學體裁,由口頭說唱發展為文學作品。在日本文學史上,物語主要指自平安時代(794 ——1192)至室町時代(1336——1573)的傳奇小說、和歌式小說、戀愛小說、歷史小說、戰記小說等。最著名的有《源氏物語》、《伊勢物語》、《竹取物語》、《平家物語》、《花町物語》《落窪物語》等。

網路:http://ke..com/view/85719.htm

『陸』 日本歌謠界的歷史

一、日本動漫音樂的發展歷史

傳統音樂 日本的古代音樂 5~9世紀 日本人早已固有自己的音樂文化。

雖然早期的繩文時代、彌生時代、古墳時代的音樂未傳下來,但根據考古資料和8世紀編纂的《古事記》、《日本書紀》、《萬葉集》等文獻記載,日本人在古代已有自己的歌謠、舞蹈和樂器。古代和琴張 5弦比 6弦的和琴小,古笛有竹管笛和球形的石笛、陶笛。

都豆美鼓的鼓腹為圓筒形。鈴有金屬制、陶制和木製。

鈴在當時既作為樂器,也作為裝飾品使用。鐸出現在公元前1世紀前後,銅鐸的形狀與中國的鍾、鐸不同。

樂器的基本種類在古代日本已經齊全。進入農耕社會之後,最早有男女相聚歌舞的歌垣(又稱嬥歌)以及巫女的音樂舞蹈。

日本與國外的音樂文化交流源遠流長,與亞歐大陸文化的交流主要通過朝鮮和中國進行。公元前已輸入青銅器,並出現銅鐸。

5世紀後半葉~7世紀從朝鮮半島傳入日本的新羅樂、百濟樂、高句麗樂,在日本稱為「三韓樂」。7世紀初,為振興佛教,聖德太子鼓勵引進大陸音樂,讓百濟的味摩之定居大和的櫻井,向日本少年 (真野首弟子、新漢齋文等人)傳授伎樂。

伎樂又稱吳樂,所用的伴奏樂器有橫笛、腰鼓(又名吳鼓)和銅鈸。在7~8世紀,中國隋唐時代的音樂傳入日本。

701年,據《大寶律令》,在治部省管下設置雅樂寮,掌管稱為和樂的日本傳統樂舞以及外來的音樂舞蹈。752年在東大寺舉行的大佛開光典禮上,由雅樂寮和各寺院的數百名樂人、舞人表演日本傳統的樂舞以及三韓樂、唐樂、散樂、林邑樂、度羅樂等。

這說明日本已開始出現了職業音樂培慧枯家。 註:前 4種為日本音樂的基本調式。

譜例中符頭白的音符 為調式中的核心音。節奏方面分為固定節拍的節奏(基本上是二拍子)和散板節奏。

演唱、演奏方法上有其獨特性,並且重視音色的細微變化。 近現代音樂 1868年,日本進入明治維新時期,日本音樂進入近現代發展階段。

其基本特徵是:日本急速汲取歐美音樂文化,從而形成延續至今的「邦樂」(傳統音樂)與「 洋樂」並存的局面。這時期的傳統音樂變化很大。

1871年廢止盲人職業組織「當道」和查禁普化宗,使箏曲、尺八樂得以普及。源於盲僧琵琶的薩摩琵琶和築前琵琶,先後從九州地區進入東京並流布全國。

受到新政權支持的宮廷雅樂,逐漸恢復元氣,並擴大其影響。在20世紀20年代,由宮城道雄等人發起的採用日本傳統樂器,借鑒西歐古典音樂作曲技法來創作新曲的「新日本音樂運動」,使傳統音樂得到進一步發展。

他創作的箏與尺八二重奏曲《春之海》(1929)獲得了巨大成功。宮城道雄創制的十七弦箏,是當時傳統樂器改革的一大收獲。

50年代中期以來,作曲家們致力於採用傳統樂器創作現代邦樂。其中三木稔對發展日本的器樂體裁,使日本傳統音樂具有現代氣息和生命力作出了貢獻。

影響較大的邦樂演奏團體,有三木稔和長澤勝俊主持的日本音樂集團,由尺八演奏家北原篁山等人組成的邦樂四人會等。他們的音樂實踐給邦樂界帶來了新風,並為填平邦樂與洋樂之間的鴻溝創造了條件。

明治時期最早傳入日本的歐美音樂是軍樂。1872年,日本 *** 開始引進歐美音樂教育制度,規定在中小學設立音樂課程;1879年10月成立文部省音樂調研所(後稱東京音樂學校,現名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由東京師范學校校長伊澤修二兼管。

從此音樂師資的培養和中小學音樂教材的編選工作走上軌道,專業音樂教育也初具規模。以著名作曲家瀧廉太郎創作的學堂歌曲《花》(1900)、《荒城之月》(1901)為標志,20世紀初日本音樂創作已結出第一批成果。

1912年碧旁以前的日本音樂創作幾乎都是歌曲。到大正時期(1912~1926),山田耕筰最早創作大型樂隊編制的管弦樂曲《曼荼羅之花》(1913)等。

從20年代起,獨唱歌曲、合唱曲、器樂獨奏曲、交響音樂等外來音樂體裁的創作,逐漸在日本音樂文化中佔主導地位,日本廣播協會(簡稱NHK)交響樂團的前身新交響樂團,從1927年2月開始公演。同年創辦的國民音樂協會舉辦合唱比賽,推動配洞了全國的業餘音樂活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共有270個團體加入該協會,全國的管樂團共有3800個。當時已知名的作曲家有在專業音樂教育方面桃李滿天下的諸井三郎和池內友次郎,自學成才而重視民族特徵的箕作秋吉、清瀨保二、松平賴則、早坂文雄、伊福部昭以及菅原明朗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在軍國主義統治下,正常的音樂活動受到摧殘。從1938年起外國音樂家在日本的演出活動中斷,1。

二、日本歌界演歌BIG3(三大腕)

都はるみ(都春美 Harumi Miyako)日本歌界有著名的演歌BIG3島倉千代子、石川さゆり、都はるみ 不過資料不多。

都はるみ(都春美 Harumi Miyako),本名北村春美, 1948年2月2日出生於京都府。 1963年第14次哥倫比亞全國歌謠比賽獲得優勝。

1964年出道,成名曲為《困るのことョ》(中文直譯:為難的事)。同年唱的《アンコ椿は戀の花》(中文直譯:姑娘山茶-愛之花,星野哲郎作詞,市川昭介作曲)獲得百萬銷量。

並且榮獲第6屆日本唱片大獎的新人獎。 1965年《涙の連絡船》也達到百萬銷量。

借這個東風,都春美首次亮相NHK的紅白歌會。 1976年的《北の宿から》(中文直譯:來自北方的旅館)同時獲日本唱片大獎和日本歌謠大獎。

1980年《大阪しぐれ》(中文直譯:大阪時雨)獲日本唱片大獎的最優秀歌唱獎。為唱片大獎歷史上首次的三連冠。

1984年在NHK紅白歌會上一曲《夫婦坂》唱畢後從舞台上隱退。 1987年開始從事音樂製作人的活動。

1990年又重新開始歌手活動。在NHK大廳舉辦歌手復歸演唱會。

同年推出單集《小樽吆?千年の古都》,並開始全國的旅行演唱會,以後平均每年在七十個地方演唱。 1991年第一次開露天演唱會 1992年第100個單集發行《つくしんぼ》(中文直譯:荊菜芽) 1993年《あなたの隣りを歩きたい》(中文直譯:想跟在你的旁邊)發行 1994年單集《古都逍遙》推出 1996年在日生劇場舉辦演唱會《唱天,唱地,唱人》 1998年與道浦母都子合作推出單集《邪宗門》 1999年時隔十六年再上銀屏在東寶映畫《ビッグショー!ハワイに唄えば》(中文直譯:大型節目!如能在夏威夷演唱) 2000年二十世紀最後的單集《散華》製作完成 2001年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單集《夕陽坂》發行 2002年單集《晩秋の駅》和《貴方の命》同時發行 2003年迎來了她從藝40周年紀念,發行了《ムカシ》(中文直譯:過去)://ke./view/2212945.。

三、日本的 記紀歌謠 指的是什麼

您好!記紀歌謠是指記錄在《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上的歌謠,以五七句為主、四六等句雜入為體式。記紀歌謠的歌伴隨故事和傳說出現,傳誦的色彩濃厚,內容多是關於傳說人物的,有情歌、輓歌、相聞歌、祝酒歌、祝福歌以及樂府歌謠等。在詠唱形式上明顯呈現的是口頭詠唱的各種特徵。記紀歌謠的產生,體現出了日本和歌由原始向標准化的過渡。

順便介紹一下《古事記》和《日本書紀》吧。《古事記》是日本最古的典籍,成書於公元712年,作者是太安萬侶。全書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主要是古代神話,有較高的文學性;中卷是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到第十五代天皇的建國創業的歷史傳說。下卷一直寫到第三十三代天皇。全書由神話傳說逐漸向現實歷史過渡,由音訓混用的變體漢文寫成,其中的百餘首歌謠則用後來稱之為「萬葉假名」來記錄的。

《日本書紀》是日本留傳至今最早的正史,六國史之首,原名《日本紀》。由舎人親王等人所撰,於公元720年(養老4年)完成。記述神代乃至持統天皇時代的歷史。全三十卷,採用漢文和編年體寫成。系譜一卷,系譜如今已亡佚。

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

四、現在日本的明星誰最出名

歷史上還是現在?

歷史上的話永遠的吉永小百合應該算一個,然後日本的代表美空雲雀也。

現在的話綜合應該是仲間由紀惠或者天海佑希,如果單純明星不僅僅限演藝界那現在最有名就是淺田真央,就是花樣滑冰那個。

男性。歷史上的不知道了。記得有一個打入美國主流的,不過忘了是誰了。

然後有日本歌謠界的重鎮三橋美智也?不然現在的御三團也依然彪悍,前陣子還看到說B'Z拿了個格萊美。

現在的調查一般就是福山雅治、桑田佳佑(南方群星,御三團之一)和嵐輪流第一了吧。

於是其實不僅僅是演藝界的話應該是イチロー(鈴木一郎)。去美國打職棒那個,被美國叫安打製造機= =||

話說在日本棒球明星很吃香。除了鈴木還比如那個達比修有。

五、日本的 記紀歌謠 指的是什麼

您好!記紀歌謠是指記錄在《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上的歌謠,以五七句為主、四六等句雜入為體式。

記紀歌謠的歌伴隨故事和傳說出現,傳誦的色彩濃厚,內容多是關於傳說人物的,有情歌、輓歌、相聞歌、祝酒歌、祝福歌以及樂府歌謠等。在詠唱形式上明顯呈現的是口頭詠唱的各種特徵。

記紀歌謠的產生,體現出了日本和歌由原始向標准化的過渡。 順便介紹一下《古事記》和《日本書紀》吧。

《古事記》是日本最古的典籍,成書於公元712年,作者是太安萬侶。全書分上中下三卷。

上卷主要是古代神話,有較高的文學性;中卷是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到第十五代天皇的建國創業的歷史傳說。下卷一直寫到第三十三代天皇。

全書由神話傳說逐漸向現實歷史過渡,由音訓混用的變體漢文寫成,其中的百餘首歌謠則用後來稱之為「萬葉假名」來記錄的。 《日本書紀》是日本留傳至今最早的正史,六國史之首,原名《日本紀》。

由舎人親王等人所撰,於公元720年(養老4年)完成。記述神代乃至持統天皇時代的歷史。

全三十卷,採用漢文和編年體寫成。系譜一卷,系譜如今已亡佚。

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

六、日本動漫音樂的發展歷史

傳統音樂 日本的古代音樂 5~9世紀 日本人早已固有自己的音樂文化。

雖然早期的繩文時代、彌生時代、古墳時代的音樂未傳下來,但根據考古資料和8世紀編纂的《古事記》、《日本書紀》、《萬葉集》等文獻記載,日本人在古代已有自己的歌謠、舞蹈和樂器。古代和琴張 5弦比 6弦的和琴小,古笛有竹管笛和球形的石笛、陶笛。

都豆美鼓的鼓腹為圓筒形。鈴有金屬制、陶制和木製。

鈴在當時既作為樂器,也作為裝飾品使用。鐸出現在公元前1世紀前後,銅鐸的形狀與中國的鍾、鐸不同。

樂器的基本種類在古代日本已經齊全。進入農耕社會之後,最早有男女相聚歌舞的歌垣(又稱嬥歌)以及巫女的音樂舞蹈。

日本與國外的音樂文化交流源遠流長,與亞歐大陸文化的交流主要通過朝鮮和中國進行。公元前已輸入青銅器,並出現銅鐸。

5世紀後半葉~7世紀從朝鮮半島傳入日本的新羅樂、百濟樂、高句麗樂,在日本稱為「三韓樂」。7世紀初,為振興佛教,聖德太子鼓勵引進大陸音樂,讓百濟的味摩之定居大和的櫻井,向日本少年 (真野首弟子、新漢齋文等人)傳授伎樂。

伎樂又稱吳樂,所用的伴奏樂器有橫笛、腰鼓(又名吳鼓)和銅鈸。在7~8世紀,中國隋唐時代的音樂傳入日本。

701年,據《大寶律令》,在治部省管下設置雅樂寮,掌管稱為和樂的日本傳統樂舞以及外來的音樂舞蹈。752年在東大寺舉行的大佛開光典禮上,由雅樂寮和各寺院的數百名樂人、舞人表演日本傳統的樂舞以及三韓樂、唐樂、散樂、林邑樂、度羅樂等。

這說明日本已開始出現了職業音樂家。 註:前 4種為日本音樂的基本調式。

譜例中符頭白的音符 為調式中的核心音。節奏方面分為固定節拍的節奏(基本上是二拍子)和散板節奏。

演唱、演奏方法上有其獨特性,並且重視音色的細微變化。 近現代音樂 1868年,日本進入明治維新時期,日本音樂進入近現代發展階段。

其基本特徵是:日本急速汲取歐美音樂文化,從而形成延續至今的「邦樂」(傳統音樂)與「 洋樂」並存的局面。這時期的傳統音樂變化很大。

1871年廢止盲人職業組織「當道」和查禁普化宗,使箏曲、尺八樂得以普及。源於盲僧琵琶的薩摩琵琶和築前琵琶,先後從九州地區進入東京並流布全國。

受到新政權支持的宮廷雅樂,逐漸恢復元氣,並擴大其影響。在20世紀20年代,由宮城道雄等人發起的採用日本傳統樂器,借鑒西歐古典音樂作曲技法來創作新曲的「新日本音樂運動」,使傳統音樂得到進一步發展。

他創作的箏與尺八二重奏曲《春之海》(1929)獲得了巨大成功。宮城道雄創制的十七弦箏,是當時傳統樂器改革的一大收獲。

50年代中期以來,作曲家們致力於採用傳統樂器創作現代邦樂。其中三木稔對發展日本的器樂體裁,使日本傳統音樂具有現代氣息和生命力作出了貢獻。

影響較大的邦樂演奏團體,有三木稔和長澤勝俊主持的日本音樂集團,由尺八演奏家北原篁山等人組成的邦樂四人會等。他們的音樂實踐給邦樂界帶來了新風,並為填平邦樂與洋樂之間的鴻溝創造了條件。

明治時期最早傳入日本的歐美音樂是軍樂。1872年,日本 *** 開始引進歐美音樂教育制度,規定在中小學設立音樂課程;1879年10月成立文部省音樂調研所(後稱東京音樂學校,現名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由東京師范學校校長伊澤修二兼管。

從此音樂師資的培養和中小學音樂教材的編選工作走上軌道,專業音樂教育也初具規模。以著名作曲家瀧廉太郎創作的學堂歌曲《花》(1900)、《荒城之月》(1901)為標志,20世紀初日本音樂創作已結出第一批成果。

1912年以前的日本音樂創作幾乎都是歌曲。到大正時期(1912~1926),山田耕筰最早創作大型樂隊編制的管弦樂曲《曼荼羅之花》(1913)等。

從20年代起,獨唱歌曲、合唱曲、器樂獨奏曲、交響音樂等外來音樂體裁的創作,逐漸在日本音樂文化中佔主導地位,日本廣播協會(簡稱NHK)交響樂團的前身新交響樂團,從1927年2月開始公演。同年創辦的國民音樂協會舉辦合唱比賽,推動了全國的業餘音樂活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共有270個團體加入該協會,全國的管樂團共有3800個。當時已知名的作曲家有在專業音樂教育方面桃李滿天下的諸井三郎和池內友次郎,自學成才而重視民族特徵的箕作秋吉、清瀨保二、松平賴則、早坂文雄、伊福部昭以及菅原明朗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在軍國主義統治下,正常的音樂活動受到摧殘。從1938年起外國音樂家在日本的演出活動中斷,1。

七、日本動畫的歷史

日本動畫已有七十年的歷史,其可分為六個階段: 一、戰前草創期 戰前草創期--由1917年日本開始有動畫到1945年日本戰敗為止。

這段時期的前期主要是以世界名著為題材,而後期則由於日本軍國主義猖獗,因此動畫題材不離宣傳、誇耀日本軍國主義的路線。如1942年的《海之神兵》即為此類。

但是這也造成了戰斗、爆炸畫技的進步,這也是今日日本動畫最引以為傲的技術。 二、戰後探索期 戰後探索期--由日本戰敗到1947年為止。

日本戰敗後,有些人鑒於戰爭的教訓,開始將反戰題材用在動畫上。這種題材影響深遠,直到現在還頗為流行。

另外也有些人嘗試不同的動畫題材。所以這個時期的動畫題材從很有意義到很低級的題材,應有盡有。

像1968年《太陽王子大冒險》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而成為後來高水準動畫的基礎。當然也有失敗的例子。

像1970年《無敵鐵金剛》就是一部典型的爛卡通,不但暴力而且劇情很差,這帶給了日本動畫不良的影響。 三、題材確定期 題材確定其(第一次動畫熱爆發)--自1974年《宇宙戰艦》上演至1982年為止。

這個時期日本動畫界經過探索期,確定了動畫和卡通的分野。卡通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內,所以我們不予置評。

《宇宙戰艦》是日本動畫史上第一部超級劇情片,由松本零士負責腳本及人物(Character Design)。該片在電視上播出後,造成"松本零士旋風"。

後來並有《冱屺宇宙戰艦》,《永遠的大和號》及《宇宙戰艦完結篇》等三部電影,壽命長達十年。在該片後,松本零士另有《銀河鐵道999》,《一千年女王》等受歡迎的作品。

繼松本零士後,由富野由悠季原作小說改編成《機動戰士》在1979年開始上演,由於劇情結構復雜而嚴密,受到動畫迷熱烈的支持。該片後來的三部電影非常賣座。

但自些以後,動畫熱逐漸消退,動畫界進入間歇期。 四、畫技突破期 畫技突破期(第二次動畫熱爆發)--自1982年《超時空要塞》(MACROSS)上演至1987年為止,該時期由於人們追求視覺享受成為風潮,因此動畫畫技力求突破。

此時期之畫技突破有《超時空要塞》創新的視點快速移動效果,造成極佳的動感;《風之谷》和《天空之城》。精細寫實的背景:《機動戰士Z》和《機動戰士ZZ》的強調反光,明暗對比等,皆對後來的動畫貢獻很大。

由於題材已確定,加上畫技的突破,使得佳作迭現。如1982到1984年的《超時空要塞》;1984年《風之谷》;1985、1986年《機動戰士Z GUNDAM》及《GUNDAM ZZ》;1986年《天空之城》及《亞利安》等多部好片。

日本動畫發展至本時期結束時(1987年),劇情、內容、畫技皆已達到極高的水準。於是動畫進入了成熟期。

五、路線分化期 路線分化期(成熟期)--自1987年到90年代初。動畫進入成熟期後,便出現數部佳片。

如《古靈精怪》;電影《機動戰士GUNDAM-逆襲》及《王立宇宙軍》;和日本電視史上第一部以高中生以上為主要對象的文藝動畫連續劇《相聚一刻》等。其中《相聚一刻》曾獲得1988年日本動畫優秀作品排行榜第二名(該年排行第一是《聖鬥士星矢》);另外還有《天空戰記》,《機動警察》等多部佳作(《天空戰記》曾獲得1989年動畫排行第一名)。

當日本動畫發展到此後,有人認為幼年觀眾群已被忽略了四、五年,也該考慮製作年齡路線。於是自1987年後半年以來,電視上的高年齡層動畫逐漸減少,而轉向動畫電影。

以致於造成目前日本電視上找不到幾部好片,而電影幾科部部精彩的情況。 六、風格創新期 風格創新期--自1993年到現在。

在畫技、製作手法、構思設計方面都日趨成熟的日本動畫,開始追求風格上的創新,試圖突破原有的模式,以完善的技巧,加上超越時空的構思,帶給觀眾全新的感官沖擊。電影《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完全摒棄以往動畫明快輕松的風格,陰郁百壓抑,冷酷帶有對命運的困惑,與人類雖然身處高科技社會,但卻無法擺脫不安的未來的彷徨與孤獨相呼應。

由庵野秀明監制的電視《新世紀EVANGELION》則選擇與以往的熱血主角們完全不同的個性自閉少年真嗣為主人公,在看似普通的怪 *** 戰,保衛地球的情節中,通過真嗣感受到一份渴望被需要,夢想被愛又害怕背叛而在自己與他人之間築起屏障這種種矛盾與孤寂的心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現代人心理的折射。世紀末今天,人類對自身的思考也逐漸深刻,而同時日本的動畫也開始越來越關注貼近現實與心理方面的剖析,由原本普遍愛與友情的主題轉為更加人性的刻畫。

各方面都日臻完美的日本動畫並沒有停止發展的腳步,仍然在不斷自我完善和突破,到底能有多大的成就,是我們無法預計的,還是讓時間來決定吧! 在1983年時,日本動畫市場上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Original Video Animation"(簡稱OVA)-《DALLOS》,為動畫在電影,電視市場外,開辟了一個新市場--錄影帶市場。OVA,顧名思義,就是不在電視或電影院播出,而只出售錄影帶。

除非該片大受歡迎,才有可能在電影院公開而升格為電影。OVA自1983年至現在,已成為動畫的重要市場。

其中佳作不勝枚舉,如《88戰區》,《幻夢戰記LEDA》《渥太利亞》、《銀河女戰士》系列。

『柒』 值得看的日本動漫電影

千與千尋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
《千與千尋》該片講述了少女千尋意外來到神靈異世界後,為了救爸爸媽媽,經歷了很多磨難的故事。該片榮獲2003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長篇動畫,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一部至今也是唯一一部以電影身份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柏林金熊的動畫作品。2001年電影在日本最終取得了304億日元的票房。

紅辣椒
醫生與科學家的改夢故事
《紅辣椒》影片改編自筒井康隆的封筆之作《夢偵探》,講述美女醫師千葉敦子在一家精神醫學研究所工作,與天才科學家時田浩作一起發明了一種能監測患者夢境並改變患者夢境的儀器「DC MINI」從而引發的故事。今敏不僅做導演,還擔負起為影片創作劇本的重擔,在今敏的努力下,《紅辣椒》終於以一種全新的動畫形式出現在大銀幕上。

你的名字
尋找未曾見過的你
《你的名字》作品講述了男女高中生在夢中相遇,並尋找彼此的故事。這種在相隔遙遠土地上生活的少年和少女的相遇,是新海誠2014年製作的Z會CM《十字路口》中得到的啟發。另外,創作靈感來源於兩個日本古典,小野小町的和歌「夢里相逢人不見,若知是夢何須醒。縱然夢里常幽會,怎比真如見一回。

秒速5厘米
記敘貴樹和明裡成長的心境
《秒速5厘米》這部動畫以一個少年為故事軸心而展開連續3個獨立故事的動畫短篇,時代背景是從1990年代至現代的日本,通過少年的人生展現東京以及其他地區的變遷。第一話《櫻花抄》描述貴樹與明裡年幼時戀愛的心情,以及他們重逢的一天,第二話《宇航員》描述以對進入高中就讀的貴樹懷有好感的澄田花苗的視角來展現貴樹與明裡分別後的生活,第三話《秒速5厘米》則。

龍貓
一場在鄉村的新奇際遇
《龍貓》描寫的是日本在經濟高度發展前存在的美麗自然,那個只有孩子才能看見的不可思議世界和豐富的想像,因為喚起觀眾的鄉愁而廣受大眾歡迎。電影講述主人公小月在母親生病住院後,父親帶著她與四歲的妹妹小梅到鄉間居住。她們對那裡的環境都感到十分新奇,也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螢火蟲之墓
以兒童視角,講述了戰爭的殘酷
《螢火蟲之墓》講述了在二戰後期的神戶,因空襲而失去母親被親戚家領養的哥哥清太和4歲的妹妹節子在臨組的統治下,遠離人們,藏在一個洞穴里生活,但因得不到大人的援助而漸漸走向死亡的故事。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氣息奄奄地躺在人來人往的車站,正慢慢走向他那14歲短暫生命的終點。

天空之城
純真而又殘酷的傳奇故事
《天空之城》講述的是主人公少女希達和少年巴魯以及海盜、軍隊、穆斯卡等尋找天空之城拉普達的歷險記。其主題曲《伴隨著你》由音樂家久石讓作曲,因以其讓人落淚的優美曲調和動人心弦的美妙音律而聞名全球,被改編成多種版本,成為流傳的影視名曲。

閱讀全文

與日本和歌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講速黑暗與光明的故事動漫電影 瀏覽:844
1990年香港電影票房榜前十 瀏覽:913
大獄言家電影 瀏覽:841
微婭劉德華電影票多少錢 瀏覽:269
夢見電影院很多人 瀏覽:203
美國電影扎兩個頭發辮子女孩 瀏覽:604
成龍新演的電影 瀏覽:753
美國燃燒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231
歐美電影反派抓人改造 瀏覽:322
和信電影院 瀏覽:912
韓國動作片復仇電影排行榜 瀏覽:189
快樂大本營2016電影天堂 瀏覽:616
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開場舞 瀏覽:306
日本電影夏天兒童 瀏覽:962
泰國瘋魔美女電影解說 瀏覽:211
2015年10月電影檔期 瀏覽:143
中國電影在韓國 瀏覽:160
全球十大血腥電影 瀏覽:500
美團電影票熊出沒 瀏覽:315
電影消防員的男主角修煉日記 瀏覽: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