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幾部有關搖滾樂的電影!
《幾近成名》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UvJa2iquOirvhHk1BSkGeA
該片講述了一名15歲的搖滾樂愛好者威廉跟隨樂隊巡迴演出並終於感悟了家庭與生活真諦的故事。2001年,該片獲得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獎和美國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獎
B. 外國搖滾電影
《搖滾之神》
主演:傑克·布萊克
故事簡介:父親一直堅決抵制搖滾樂這種魔鬼創造的音樂,小JB吼出那首「Kickapoo」後便成為搖滾樂的忠實信徒。父親毫不留情地撕爛他心愛的海報,小JB只好向自己的搖滾之神Ronnie James Dio祈禱,被誠心感動的Dio顯靈指引他去「好萊塢」實現他的藝術夢。就這樣JB在神的鼓勵下離開家,來到了搖滾迷的聖地:加州的好萊塢……
《The Wall》(迷牆)
主演:平克·弗洛伊德樂隊
故事簡介:Pink Floyd 的《The Wall》(迷牆)也許是音樂史上最具迷惑力最富想像力的專輯。《The Wall》錄制於1979年,於1982年被拍成電影。專輯與電影講述的是同一個故事:一個叫Pink Floyd的男孩,有年時二次大戰奪去了他父親的生命。他在母親的過分呵護下長大,始終過著意氣消沉的生活,最終開始吸毒,陷入瘋狂狀態……
《Crossroads十字路口》
主演:史蒂夫·范
故事簡介:沈迷於藍調音樂的年輕吉他手,為了追尋藍調音樂的真髓,而跟隨老藍調樂手,同赴密西西比老家。一路上他經歷愛情與友誼的考驗,始終堅持要自己成為傑出藍調演奏者的志願,他甚至願付出所有,來獲取演奏機會。在許多年以前,老樂手也曾為相同的理由,將自己的靈魂在一個十字路口處賣給了魔鬼……
《Almost Famous幾欲成名》
主演:帕特里克·福吉特
故事簡介:《幾近完美》是導演卡梅倫-克羅繼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大片《花心情聖》以來的一部新作。片中,卡梅倫抓住了搖滾歷史上的關鍵時刻,講述了1973年「平靜水面」樂隊的幾乎完美的巡迴演出的故事,描述了70年代盛行的搖滾文化。15歲的威廉姆是一個大膽熱情、滑稽的音樂發燒友,他被當時的那個令人著魔的樂隊迷住了……
《control》
影片開始於1973年,當時的伊恩·柯蒂斯(薩姆·賴利飾)青春年少,是一位眼睛畫著眼線的高中在校學生,成天只是把自己關在房間里聽著大衛·鮑伊和婁·里德等人的音樂。對於他而言,家鄉馬克萊斯菲爾德小鎮死氣沉沉就像是一座沉寂的監獄,唯有正在倫敦燃燒的華麗搖滾才是放縱青春的解葯。
著名樂隊性槍手1976年在曼切斯特舉行的一場演唱會,從此改變了柯蒂斯的人生軌跡。雖然他當時並不會演奏吉他,但高挑的身材卻是搖滾主唱的最佳人選。他在演唱會現場結識了尋覓主唱已久的伯納德·薩姆納、皮特·胡克和斯蒂芬·莫里斯三人,當時就一拍即合,隨後組建了一支名叫華沙(Warsaw)的樂隊。
後來樂隊更名為快樂小分隊(Joy Division),經紀人鮑勃·格瑞通不但辦事得力而且還經常製造樂趣。加上一路上經常遇到貴人相助,樂隊從此以後開始逐漸走紅。這一時期,伊恩·柯蒂斯一邊要工作一邊還要進行排演,非常忙碌。由於過早進入婚姻殿堂,他的感情也開始變得猶豫不決,一邊是妻子黛博拉·柯蒂斯(薩曼莎·莫頓飾),另一邊是情人安妮克·霍內爾。
隱藏在體內隨時都有可能發作的癲癇病也在影響他的事業發展。1980年5月,終於就在好不容易開始籌備的美國巡演前夕,萬念俱灰的伊恩·柯蒂斯在家中自縊身亡,年僅二十三歲。當天晚上,他正在看沃納·赫佐格的電影《史楚錫流浪記》,聽著伊基·波普的專輯《白痴》。
《hedwing and the angry lnch 搖滾芭比》
影片主人公漢塞爾出生於冷戰時期的東德。早在孩提時代他便經常收聽一家軍隊電台播出的美國搖滾樂。漢塞爾整日陶醉在這種亢奮喧鬧的音樂之中,夢想成為一名搖滾樂手。終於,這一天似乎不再那麼遙遠。一名美國黑人士兵盧瑟對他表示愛慕之情,並答應給予他幫助。但麻煩的是,漢塞爾必須同他結婚才能和他一起去美國。因此他唯一的出路是改變自已的性別。無奈之下漢塞爾作了了一次變性手術。手術做得非常糟糕,漢塞爾的陽具因而被割去大半,只剩下1英寸,這便是「ANGRY INCH」 (憤怒的1英寸)一詞的由來。漢塞爾戴上一頂金色假發,改名赫德韋格,告別過去,帶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前往美國。
然而,在這片他曾經夢寐以求的國土上,幸福似乎仍然與赫德韋格無緣。2年後,在堪薩斯州的一片活動房組成的住宅區,盧瑟因追求另一男孩而棄她而去。赫德韋格在痛苦中振作起來,繼續她的音樂之旅,為實現昔日的夢想而努力。她召集一些韓國軍人的妻子,成立The Angry Inch搖滾樂隊。她還找了一份看護嬰兒的工作,以維持生計。打工期間赫德韋格引誘並愛上了17歲的湯米,這位羞怯的小夥子對搖滾樂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在赫德韋格的指導下湯米開始練習演唱,與此同時,赫德韋格的精湛技藝開始逐漸地展現出來。
好景不長,不久湯米便竊走赫德韋格的歌曲並拋棄了她。倚仗赫德韋格的歌曲,湯米終於發跡,成為名噪一時的搖滾明星,而赫德韋格和她的樂隊仍在一家二流餐館為用餐的顧客們演唱而艱難度日。終於,赫德韋格潛入湯米正巡迴演出的體育館,內心的創痛使她陷入絕望……
C. 有沒有關於搖滾的電影,最好是歐美的,希望哪位看過的幫個忙介紹一下。
1.《晝夜搖滾》ROCK AROUND THE CLOCK 1956 它也許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搖滾電影, 也是搖滾這個詞第一次被用到電影中,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它 其實和一部記錄片差不多, 因為片中的情節幾乎可以忽略不記,台詞也只是對音樂的鋪墊, 他真正的意義在於匯集了搖滾樂最早一披樂手歌手的現場演出, 並用這些瘋狂在現實世界裡引出更多瘋狂, 由於比爾·哈利,「彗星」等人的演出實在瘋狂,而起引起的騷亂又太多,在英國眾多城市遭到禁映。 2.《搖滾先生》Mr rock and roll 1957 在1950年代已經有一大批由搖滾樂的先輩們做插科打諢狀的電影, 但除了晝夜搖滾,也只有這一部值得看, 別把注意力放在這個極傻的愛情故事上, 真正要看的是難得聚齊的50年代搖滾領路人們, 看看在搖滾樂變得萬般妖嬈之前,曾經多象一個從未塗過口紅的村姑, 當然,還要看看那個搖滾先生艾倫·弗雷德, 這部電影之後不久,這位搖滾教父就開始為命運所折磨, 被反搖滾勢力逼的永遠脫離搖滾。 3.《脂粉貓王》Jaihouse Rock 1957 「貓王」艾爾維斯·普萊斯利最典型的搖滾電影之一,描敘一個不安份的小子在監獄里迷上搖滾,出獄後成為搖滾紅星,後來又褪變成一個利慾熏心的大明星,失去了最親密的朋友雲雲。在「貓王」無數連歌帶演的爛片中,好歹這還算一部真正描述搖滾樂本身的電影,他的神采也還真的算得上叫人興奮。 4.《苦難日之夜》A HARD DAY』S NIGHT 1964 在這部描敘「披頭四」生活的記實加虛構的電影剛開始拍攝的時候, 那四個小夥子應該還只是對生活剛有點更大的憧憬, 當電影上映的時候,「批頭士狂熱」已經開始進入大眾傳媒並最終進入辭典, 在這部經過精心編導的影片中,那些刻意突出」批頭四「親和力的鏡頭, 凸顯出導演理察,萊斯特在狂熱中的冷靜,他最清楚如何讓人瘋狂, 這應該是一般人能看到的最早的搖滾電影了, 它讓不同與先輩們的搖滾樂的另一種魅力初顯於世。 5.《別回頭》Dont look back 1967 這部記錄片是對BOB·DYLAN1965年英國巡演的忠實記錄, 導演彭內貝克用影象清晰的說明那時的鮑波與「批頭士」是多麼的不同, 與同時期的《苦難日之夜》相比,《別回頭》更直接,深刻, 對自己的拍攝對象也沒有造星般的刻意吹捧,甚至還有毫不掩飾的刻意嘲諷, 但是,再冷靜的鏡頭都無法掩蓋年輕迪倫的燦爛光芒, 同現在的老迪倫相比,年輕的他無與倫比的傲慢,機智,激情洋溢, 而其中一段以跨掉派代表艾倫·金斯堡為背景的開場更是彌足珍貴。 6.《肉大叔》Uncle meat 1968 這是一部把故事片,家庭製作,與搖滾現場拼貼在一起的奇特電影, 由搖滾怪傑弗蘭克·扎帕和他的「發明之母」樂隊製作完成, 主要講了「肉大叔」想創作一首熱門歌曲,但在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發生後, 「肉大叔」變成了一個怪獸, 這部風格古怪的電影與扎帕古怪的音樂風格相得益彰在劇中扮演」肉大叔「的, 是樂隊的鍵盤手唐·普雷斯頓, 其中有大量的樂隊現場,值得一看, 可惜的是由於電影本身太過前衛,即使在最勇於探索各種精神與身體邊緣的60年代, 也得不到認可,塵封20年後才得出世。 7.《逍遙騎士》Easy Rider 1969 這部影片既是一部公路摩托片,又是一部搖滾片,片中兩位主人公騎著錚亮的高把摩托車,穿著國旗裝,幾乎是漫無目的的橫穿美國,在經過一系列的奇遇之後,兩位主人公莫名其妙的死去。在看這部片子時,總令我想起凱魯亞克的那部著名小說《在路上》,總感覺「嚎叫」派詩人、作家的創作精神很與搖滾樂相通。影片中的音樂雖然不是太出名——最出名的大概是The Byrds的音樂,但這些清新淡雅的民謠風格的音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8.《伍德斯托克》WOODSTOCK 1970 這部幾乎可以稱之為樂史上最著名的搖滾紀錄片:紀錄嬉皮年代音樂神話的Woodstock就不用多說了,如果你聽搖滾而不知道這個,那你...... 9.《給我庇護》Gimme Shelter 1970 一部紀錄發生於1969年Woodstock音樂節四個月之後,名氣遠在前者之下,但就意義與成就來說不遑多讓的Rolling Stones樂隊傳奇演唱會槍殺事件的電影。這支樂隊可以說是六十年代搖滾的終結者,當然它的表面現象是1969年12月,當時,在美國有大量樂迷的Rolling Stones在美國加州奧德蒙舉行一場免費演唱會,當天有40萬觀眾來到現場,但悲劇發生了,被聘來維持秩序的飛車黨在演唱會上演了暴力的場面,一名觀眾被追殺而死。這部又名「讓我躲藏」的記錄片記下了「滾石」樂隊最值得珍藏的瞬間,也記下了「地獄天使」的兇猛身影,本來是來維持次序的他們最終卻與部分觀眾大打出手,讓60年代愛與和平的聚會的巨大神話在瞬間倒塌,正因為這些無比真實的鏡頭,這部電影在搖滾文獻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10.《Jimi Hendrix--Rainbow Bridge》1970 這次一張傑米·亨德理克斯Jimi Hendrix的錄制,是七十年代一個音樂紀錄,這是拍於70年室夏威夷的一次演出,故事是拍攝女演員Pat Hartley前往Hawaii的Maui,受到當地一大班年輕人歡迎,而且成立了自己的社群,而片中就加入了Hendrix的銀錄音空片段及長達十七分鍾Herdrix在Maui之Haleakaia Volcano的演出,玩出Fox Lady、 Hey Baby、 Voodoo Chile (Slight Return) 、Puple Haze...等曲。這些 這些都是比較老的,比較經典的電影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D. 推薦幾部關於吉他,樂隊的電影,最好是歐美的
搖滾夏令營,樂隊狂飆, 吉他英雄,一個人的樂隊 ,吉他手 ,逃亡樂隊 ,搖滾校園 都是歐美的
E. 求一部關於美國樂隊的電影,重賞
我 看過這個電影,樂隊名字好像叫《神奇樂隊》將的 是美國60 70年代的事,
是大寶劇場演的 !
電影的的歌好像叫《神奇》
上面說的誘惑樂隊不是 !誘惑樂隊唱的是《我的女孩》是美國藍調風格的歌
《神奇樂隊》唱的是明顯唱的是早期的美國搖滾!
F. 關於樂團電影國外
10.《紫雨》(《Purple Rain》)
當然,這部電影擁有一個俗套的充滿了戲劇性的故事,講述了一個來自明尼阿波利斯的窮小子如何成長為一個搖滾明星的故事。當然這傢伙不可避免的擁有破裂的家庭、和父親激烈的關系、旁人的誤解、愛人的離別、內心的矛盾,但最後,他面臨著眾多的壓力最終依然堅持了自己的夢想,然後如願以償的獲得了成功。不知道是不是每個成功的明星背後都會有一個的故事,所以電影賽然俗套,但竟然是搖滾明星王子(也是影片的主演)的自傳性作品,好吧,讓我們相信他的生活真是如此。
上榜理由:它是第一部將MTV風格融入大銀幕的電影,並且它捕捉到了80年代音樂精髓。
9.《赫德韋格的憤怒樂隊》(《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
第一流的CULT電影,以一部外百老匯戲劇為基礎改編而來。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叫漢賽爾的東德人,每天聽著收音機里的美國搖滾樂夢想著成為一個搖滾歌手,有一天他認識了一個美國大兵盧瑟,但是他需要跟他結婚才能將他弄到美國。無奈之下,漢賽爾只能做了變性手術,但手術做得非常糟糕,漢塞爾的陽具因而被割去大半,只剩下1英寸,這便是「ANGRY INCH」(憤怒的1英寸)的由來。漢賽爾改名赫德韋格來到了美國,但她並沒有實現夢想,盧瑟離她而去,她打起精神召集一些韓國軍人的妻子,成立The Angry Inch搖滾樂隊,但之後夢想在一次背叛了他……
上榜理由:它有一種華麗的朋克風格,包括其中的音樂。
8.《大門》(《The doors》)
搖滾電影的榜單怎麼能缺了《大門》這部電影呢?奧利弗·斯通這部好像嗑了葯拍出來的、混亂的、關於最後一位搖滾詩人——吉姆·莫瑞森的傳記電影。當然,電影在奧利弗·斯通這個瘋子手上使得整部電影更加的關注於莫瑞森,他充滿自毀性的尋求「智慧之地」的行為甚於對於他音樂成就的分析。大門樂隊的主唱吉姆·莫瑞森,可以說是60年代最富有激情和爭議性的人物,他傳奇的一生最後終結於27歲,因為酒精和葯品的過量導致的死亡中。雖然電影有很多傳統音樂傳記片的影子,如講述他們樂隊從開始到壯大再到解散的過程,但電影有力地捕捉到了一個有自毀傾向的搖滾明星,如神般狂暴的人生。
電影上榜理由:只有瘋子才能拍瘋子,電影呈現出一種催眠般的氛圍。
7.《湯米》(《Tommy》)
這部1975年的搖滾歌劇最大的貢獻就是,它網路了一大批那時代的搖滾和電影界的明星,包括「誰人」樂隊(The Who)、埃爾頓·約翰、傑克·尼科爾森、安·馬格麗特(她因此片而被提名為最佳女演員)、蒂納·特納和埃里克·克萊普頓。這部CULT電影根據彼得·湯森的原著歌劇改編,講述的是無助的湯米(羅傑·戴德里,The who的主唱)在小時候因窺見母親(安·瑪格麗特飾)與情夫通姦而變成盲啞白痴,直到他打敗了彈子球天才(埃爾頓·約翰)成為了一個名人。而他的名聲如此巨大,他竟然發現他有了宗教般的號召力,但是當他的追隨者企圖商業化他時,他憤怒的回擊了他們。
上榜理由:由The who操刀的音樂實在是太經典了,《Tommy》這張專輯也成為搖滾史上最終名的搖滾歌劇專輯之一。
6.《席德和南希》(《Sid and Nancy》)
搖滾明星的八卦,或者說丑聞,也是搖滾電影鍾愛的題材。比如本片,導演為我們呈現了在性手槍(Sex Pistols)狂野的吉他手席德和他的骨肉皮(指專門和搖滾明星睡覺的人)女友南希之間的粗糙的、充滿激情的、貌似命中註定的關系。雖然電影也為我們展示了性手槍樂隊——這個英國聲名狼藉的朋克樂隊——他們整體的狀態,但是,電影的焦點還是集中在這兩個人之間扭曲的愛情關繫上,最終他們被葯品腐蝕的人格使這段關系徹底走向血腥和悲劇。一天早上,南希發現被刺死在酒店中,希德因謀殺罪被逮捕。
上榜理由:八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八得好,電影擁有一種迷幻、張揚的氣質,就如他們的愛情一樣。
5.《巴迪·霍利的故事》(《The Buddy Holly Story》)
有時一位搖滾悲劇人物的傳記片(天哪,就沒有人有個好結果嗎)。當時還很瘦弱的加里·布塞扮演了巴迪·霍利——這位早期的搖滾先鋒——並因此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演員獎。在這部出色的、有思想性的傳記片中,加里·布塞甚至親自演唱了其中的歌曲。電影追隨著青少年時代的巴迪·霍利在德克薩斯生活,在那裡他愛上了「魔鬼的音樂」,這使得他成為那些自以為是的宗教勢力譴責的對象,也是他成為了早期搖滾樂領域的明星。不過,故事還是擁有一個悲劇的結尾,年僅22歲的霍利斯在一次飛機失事上。Don McClean後來在《American Pie》中唱到:「The day music dead。」
上榜理由:音樂大師是需要紀念的。
4.《監獄搖滾》(《Jailhouse Rock》)
這部1957年由貓王主演的電影,可以稱得上是他最酷的作品,電影捕捉到了貓王身上反叛和性感的一面,它也是的貓王成為了那個時代最為危險的年輕人。電影獎的是一個頭腦沖動的青年文斯·埃弗里特,卻因在酒吧保護一位女士而誤殺他人入獄。他的獄友——一位失敗的鄉村歌手——看到了他的音樂潛力,說服他開始追求音樂事業。出獄後,文斯認識了佩吉,兩人合組唱片公司。文斯很快就走紅,甚至還跑到了好萊塢拍電影。但是,成功使得文斯越來越傲慢自大,佩吉終於離他而去。作為貓王比較少見的電影作品,電影中非常漂亮的舞蹈動作都是貓王自己設計的。
上榜理由:電影不但歌曲動人,貓王的表演也是一流的,簡直可以稱他為搖滾版的詹姆斯·迪恩。
3.《一夜狂歡》(《A Hard Day's Night》)
《一夜狂歡》——查理德·萊斯特1964年導演的這部迄今影響最為巨大的關於搖滾樂隊的電影,電影雖然是部劇情片,但是它忠實地記錄了The beatles開始引起國際性「披頭士熱」的那個瘋狂的時期,或許就此而言。《一夜狂歡》可以說是搖滾紀錄片的始祖。電影講的是四個從利物浦來的瘋狂的傢伙一夜之間發生的故事,保羅·麥科特尼要擺脫他的爺爺、約翰·列農和煩人的製作人糾纏不清、林戈·斯塔爾被弄進了監獄、喬治·哈里森因為認錯了人而麻煩重重。總之,這是不同尋常的一夜。
上榜理由:有了The beatles我們還需要什麼呢,在那個純真的年代,一切的張狂都是理所應當的。
2.《搖滾萬歲》(《Spinal Tap》)
導演羅伯·雷納導演了這部「偽紀錄片」,他虛構了一個叫Spinal Tap的英國搖滾樂隊,為我們展示了這支樂隊從「噪音爵士樂」到「迷幻樂」再到「硬搖滾」的發展過程。電影重點展現了Spinal Tap在美國的首次巡演,以及它最終導致了一連串的侮辱性的混亂結果。
導演雷納也在其中客串一角——為該樂團拍攝紀錄片的電影導演馬蒂!電影對於當代搖滾樂做出尖銳嘲諷,那些搖滾明星台上台下表裡不一的嘴臉更是在此呈現了誇張的喜劇色彩。甚至在90年代的時候,Spinal Tap還再次組合起來,舉辦了幾場極成功的演唱會!
上榜理由:搖滾並不像看上去的那麼純潔,這部電影把真想扒出來給我們看。
1.《幾乎成名》(《Almost Famous》)
導演卡梅隆·克勞用這部半自傳性的電影回顧了他的少年時代。當然,故事中的15歲少年威廉就是他的化身。故事發生在70年代的美國,來自保守家庭的威廉·米勒。不顧保守母親的反對,當起了《滾石雜志》的記者,並追隨著一個當紅搖滾樂團「Still water」在美國巡迴演出。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了如導師般的樂隊吉他手和美麗的「骨肉皮」。但他同時也目睹了那些搖滾樂手對成名的渴求,對自我的陷溺,對性和毒品的瘋狂等等並不美好的一切,甚至是整個年輕世代的掙扎和迷失。而米勒也從一個需要人保護的孩子成長為一個職業的記者和開始面臨著成人的痛苦與快樂的真正的年輕人。
上榜理由:本片的第一是當之無愧,這是一部真摯、誠實並且有趣的電影,它是為了那些熱愛搖滾也並且以之為生的人准備的。
G. 求一些美國關於樂隊的電影,不要六七十年代的 要像樂隊狂飆和搖滾校園那樣年代的 我不看老年代的提不起精
《Bandslam》
《rock star》
《混混天團》
《海角七號》
《搖滾校園》
《樂隊年華》日本
《果》大陸
《五人樂隊》馬來西亞
《盲人樂隊》德國
《樂團狂飆》
《星羅之戀》
H. 關於一個樂隊的歐美電影~~~
應該是美國電影《擋不住的奇跡》,您看看。
英文名稱:That Thing You Do
年 代: 1996年
片 長: 108分鍾
導 演: 湯姆·漢克斯
編 劇: 湯姆·漢克斯
主要演員:比爾·科布斯、伊桑·恩布里、湯姆·漢克斯、麗塔·威爾遜、凱文·波拉克、史蒂夫·扎恩、湯姆·埃弗里特、斯科特·克林特、霍華德·泰勒
劇情簡介:1964年夏天,蓋爾派特森只是個平凡的家電售貨員,每晚工作結束後他才會在地下室打鼓自娛。他懂搖滾樂、愛搖滾樂,而搖滾樂也正准備改變他的一生!吉米、藍尼、費等人是一群熱愛音樂的年輕人,他們組成樂團准備演唱吉米創作的「That Thing You Do!」 參加歌唱比賽。不料出賽前一天鼓手跌斷手臂,他們只好求助蓋爾替補。比賽當晚蓋爾變動節奏,使抒情的民謠唱成搖滾樂,沒想到引起熱烈回響,不僅奪得比賽冠軍,而且應邀到餐廳駐唱,他們的搖滾熱力使餐廳天天爆滿,自行錄制的單曲唱片,熱賣滾滾。終於一位老練的星探注意到他們,安排他們到更大的城市演唱,當他們的歌曲第一次透過廣播電台播放出來,他們瘋狂的在街上狂叫……經由星探的引薦,他們加入普騰銀河星系唱片公司,正式更名為「奇跡」合唱團,並由樂團經理白先生(湯姆·漢克斯飾)安排全國巡迴演唱。隨著巡迴演唱,「奇跡」合唱團風靡了年輕人,「That Thing You Do」 也在歌曲排行榜由91名一路攀升到前十名,「奇跡」在短短二個月內猶如黑馬般成為全國知名藝人,他們紅了,走到哪兒都有歌迷包圍著,他們還計劃錄制下一張專輯……但問題也開始出現,貝斯手在大家不知情的情況,加入海軍服役,藍尼也因沈迷在賭城而忘了回來錄音,主唱吉米一方面冷落了女友費,另一方面因不滿公司的決策憤而退出樂團。現在只剩下蓋爾和費,他們該怎麼辦……
I. 一部關於歐美樂隊的電影
《搖滾年代》是華納兄弟影片公司於發行的一部歌舞片。影片由亞當·山克曼執導,湯姆·克魯斯、朱莉安·浩夫、瑪麗·布萊姬和亞歷克·鮑德溫等聯袂主演。影片於2012年6月15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改編自2006年在百老匯公演的同名音樂劇,講述了一位萬眾矚目並且無比自戀的超級明星和一名為了實現演藝夢想,從家鄉小鎮遠赴好萊塢打拚的年輕女孩的一見鍾情的故事。
中文名:搖滾年代
外文名:Rock of Ages
其它譯名:搖滾歲月、搖滾時代
發行公司: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製片地區:美國
拍攝日期:2011年5月
導演:亞當·山克曼
編劇:克里斯·德·阿里恩佐
類型:劇情、喜劇、歌舞
主演:湯姆·克魯斯,瑪麗·布萊姬
片長:123分鍾
上映時間:2012年6月15日
J. 求關於搖滾樂或者搖滾樂隊的電影
我主要是推薦有關搖滾題材的電影了,那些披著搖滾的外衣拍的喜劇片我就不推薦了
幾近成名(以小孩子的眼光看待一個樂隊的成名之路)
天鵝絨金礦(講華麗搖滾的片子,演員超贊,充滿了搖滾本身的地下色彩)
迷牆(以著名迷幻搖滾樂隊平克弗洛伊德的同名專輯迷牆拍攝的電影,電影本色也很迷幻,深受好評並被評委MV的先河)
大門(奧利佛斯通為大門樂隊拍的傳記片)
搖滾萬歲(本事戲謔搖滾的片子沒想到卻憑真實的現場表演引起轟動,使觀眾認為電影中虛構的樂隊是真的,這些演員後來還真的組了樂隊發了專輯,就是大名鼎鼎的刺脊樂隊)
席德和南希(性手槍樂隊的)
我不在場(鮑勃迪倫的片子,以六位演員演繹迪倫的六段經歷,蝙蝠俠中的小丑也在裡面演)
說實話搖滾題材的電影質量也是良莠不齊,但上面我說的是我自己認為比較好的,而且名聲也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