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亞洲電影 > 韓國歌女電影

韓國歌女電影

發布時間:2023-05-23 20:46:10

韓國電影《雛菊》講得是什麼故事

<雛菊》 一個關於殺手的童話

一直對韓劇也不是特別感冒,覺得不管是「大長今」還是「金三順」抑或是「奉順英」,共同的特點就是「磨嘰」。相比之下,唯美流暢的韓片更得我心,不管是動作還是情色,都好像花的香氣一般,由表及裡地滲透,最後達到身心愉悅的快感。

單從故事結構和角色分配上來看,《雛菊》更像《喋血雙雄》。發哥飾演的殺手小庄在殺人時誤傷歌女珍妮的眼睛,因為內疚而默默照顧她,最後為了救她而慘死。當年我看著小庄和珍妮在滿地血污中摸索著彼此的樣子哭得不可抑制。

至今,這場戲依然是我記憶中最為慘烈和震撼的一幕。

有了《喋血雙雄》這杯「酒」墊底,後來,便是什麼樣的「酒」都能對付了。眼看著《明月照尖東》里的太子成全了愛人和她的警察男友之後開車沖向大海,《殺手的童話》中劉德華與袁詠儀相擁而亡,因為角色和故事的千篇一律,縱然是血流成河,也只能傷感片刻,僅此而已。

有關殺手的童話題材一直被模仿,卻從未被改變,由香港人劉偉強執導的韓國片《雛菊》也沒有例外。俗套的故事情節並沒有因為演員換成了清一色的韓國明星而有所改進,好在韓片唯美清新的風格依然被來自香港的創作班底拿捏得恰到好處。

劉偉強說,雛菊的花語是「藏在心底的愛」,恰好就是故事中的3個人的真實寫照。殺手朴義和刑警鄭宇從頭到尾都在逃避,等到想去面對的時候已然來不及了。在想盡一切辦法逃避的男人面前,再脆弱的女人也要逼著自己變得堅強,所以,全片最喜歡的還是全智賢,不光是因為她的可憐和勇敢,更因她是3個人中惟一一個敢愛並敢於表白的人,即使已經發不出聲音,即使下一秒就要死去,不說出來,只怕自己後悔都沒有機會。

「過了明天你就會明白的。」這句話一說出口,連3歲小孩兒都知道要出事兒了。又是一個老掉牙的俗套,又是好人和壞人之間的角色變換,又是劉偉強。將香港電影中最常體現的宿命感滲透至以唯美風格著稱的韓國片中,對韓國觀眾來說或許是種突破,但對於熟知香港電影套路的人來說,感覺就像吃了一碗澆上芥末的冰淇淋,不倫不類的味道讓伴隨高潮落下的淚也變得言不由衷。

其實什麼事兒都一樣,一旦違心去做,最後只能是折磨了你也痛苦了我。殺手的童話之所以總是沒有好結果,其實身份並不是主因,只是他們不敢面對而已。最後,白白辜負了那麼美的阿姆斯特丹,那麼美的雨季,那麼美的男女主角,即便是染了血的雛菊,依然美得讓人心碎。

光良說,「童話里都是騙人的」,其實,童話騙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欺欺人。這話,拿到銀幕下邊兒也成立。翟劍

導演:劉偉強 編劇:陳嘉上、庄文強 主演:全智賢、鄭宇成、李成宰 類型:動作/愛情 片長:120分鍾 推薦指數:★★★☆

北京娛樂信報:《雛菊》充滿了世界化的野心

韓國電影界一直充滿了世界化的野心,而《雛菊》就是這個野心的最好體現:全智賢、鄭宇成、李成宰領銜主演,《我的野蠻女友》編劇郭在容聯袂《無間道》的導演劉偉強,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取景,妄圖以韓國式的愛情、港式的精彩敘事設計和世界級的製作來感動並征服所有影迷。但這部陣容強大的電影,卻並非一部出色的作品。

首先,《雛菊》是一部以黑幫與警匪為幌子的愛情片,真正做主是郭在容式的情感,邂逅、隱忍、悲情、一見鍾情的男女,那些天上掉下來的情感的確白亮得耀眼,但真實感和靈魂欠奉。

在韓國情感片慣有的虛無症的主導下,導演劉偉強和編劇陳嘉上只能處在從屬地位,《雛菊》並沒有融入任何值得稱道的香港電影特質:快節奏是香港商業電影的一個顯著特點,但《雛菊》卻充斥著韓國電影的冗長感,過多的特寫鏡頭、慢動作以及回憶性的抒情畫面讓一部故事容量不大的影片拖到了兩個多小時。在這樣明顯的主次分配下,郭在容的情感和劉偉強的風格如水與油般難以融合。

《雛菊》的故事感情採用了極為冒險的三條線索並進的方法,分別以畫家惠英,警察鄭宇,殺手朴義三個人的角度,對故事同時敘述了一番,用三個人各自的角度來增強了「錯愛」的悲情色彩和主題,這給整部電影帶來了凌亂繁復和啰嗦沉悶的感覺。

而導演在敘述本身就復雜的情況,還在裡面玩了許多港片慣用的花招:搞懸念造氛圍;無理由一槍爆頭以及剪接得極錯亂的槍戰。在唯美虛無的韓式情感片中,這些港產賣座良葯卻大大削弱了劇情的感染力。

當然本片也並非一無是處,至少有幾位表演到位的演員,他們的表演讓其間一些小小細節充滿了感染力,加之美麗得一塌糊塗的阿姆斯特丹,有了這些,《雛菊》征服世界的野心也許還不至於全軍覆沒

劉偉強作品《雛菊》:愛無法挽回的凋落

《雛菊》

電影需要營銷,於是韓國倖存的天然美女全智賢來到北京為《雛菊》做宣傳,也許是因為聚光燈和閃光燈的緣故,一襲碎花裙裝的她在我面前不到五步,卻光彩照人得讓所有人從心中發出感慨:這才叫明星啊。

而影片中她扮演的惠英素麵朝天走在阿姆斯特丹街上,有點圓潤的嬰兒肥和可愛的小雀斑,尤其是黃衫翠羽的裝束,人淡如菊,清新親近如鄰家女孩。

戀愛如花事,荷蘭漫天遍野的雛菊在提醒:青春正好。而每一個少女都會把握這個信號,揣摩即將到來的愛情——在自己畫畫路上有人特地為自己建橋,定時不間斷送來的雛菊花,讓這個從未謀面男人的浪漫准備顯得如愛有天意,而惠英畫出了怒放的雛菊作為信號回報給尚未現身的男人,她只需要幸福地等待愛情的降臨。

佛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期盼舉辦畫展的惠英如梵高喜愛向日葵一般喜歡雛菊,而雛菊別名太陽菊,自古以來在西方國家常常被用來占卜愛情。這個期待愛情的女孩不知道,開始和結局都早已寫好,這一生對她最重要的人都早已和她在同一個屋檐下躲雨,而她用來夠描繪愛情的顏料也在雨中無可奈何流落去。

她不知道故事的結局,但卻設計了故事的開始,她要夢中的愛人在4點15分出現,彷彿天作之合一般,有個男人彷彿毫不經心地准時出勾勒著這個男人的素描,策劃留下這個男人,也在自己心中勾畫出這個男人的印痕。

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設計的故事,這個男人是國際刑警正宇(李成宰飾演),他只是利用惠英畫畫作掩護調查黑社會,將錯就錯,他也喜歡上清新可人的惠英。而那個浪漫的送花人卻是黑道上的殺手朴義(鄭宇成飾),他因無法直接表白愛情而更顯得浪漫而真摯。

每個人好像都在按照自己的設計在走自己的路,其實他們不明白,他們在和命運博弈。根據可重博弈理論:要實現期望的結果,就不能糾纏於歷史;愛不需要追根索源,愛只需要以愛來回報。

少女的夢想如此美麗,然而真相如此殘酷,悲劇已經註定。

緩慢如三生三世輪回般的三段論愛情講述迅速過渡到一場不知來由的槍戰。朴義為了惠英以射傷正宇來救正宇的命,卻導致惠英被擊中咽喉而失聲,正宇被送回國,於是故事演變成男女雙方均不能表白的愛情。

朴義按奈不住心中的激情,違背殺手的行規,開始出面追求惠英。讓觀眾忍俊不住的不是他精心而笨拙地模仿正宇,而惠英卻心不在焉。她不僅將朴義的肖像不由自主地勾畫成正宇,而且一直期待在4月15日舉辦畫展,她愛的正宇要來看畫展。

這個屢次出現的4.15其實也可以蘊含著故事的走向。據查,1452年4月15日,義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出生於義大利著名的旅遊地托斯卡納區;而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沉沒。我們不妨附會,這個時間的設定預示著愛情毀滅而藝術誕生。

果然有個好事者,正宇的上級因為惠英的詢問也為了升職,將正宇調回荷蘭,並且要追究射傷正宇的真相。

對於不能表白的愛情而言,真相意味著死亡。

惠英、正宇和朴義第一次在同一場戲中互相面對,簡單地將畫面分割為三塊,卻真切地展現了三者之間的感情。

喜歡和愛的區別在於:當你站在你喜歡的人面前,你只感到開心;但當你站在你愛的人面前,你的心跳會加速。當惠英激動地看著正宇,說不出話卻眼睜睜看著正宇離開時,所有人都在嘆息:錯誤的愛也是愛,其實不必追根索源。無論惠英跟誰好,其實都是幸福的結局,但是故事需要的是悲劇結局。

於是後面的故事很無間道。

警察頭子為了追查到殺手,設計僱傭殺手公司指派朴義去殺正宇。這本來是一場很生猛的心靈對戰,但是影片很輕易地讓兩個人為了惠英很高尚地成為了朋友,雖然後面的情節知道是後備的殺手下手射殺了正宇,然而在畫外音中正宇彷彿自己選擇了死。

朴義很細心地照料惠英,甚至學會了認讀唇語。然而惠英始終把自己的感情寄託於死去的正宇。有一個細節很有趣,惠英給兩人都畫了很多素描,卻只給正宇完成了一幅油畫,就在完成油畫的那天發生了讓兩人受傷的槍戰。

執著找尋真相的警察再次設局誘捕殺手,卻讓惠英第一次知道了最初的送花者就是朴義,而朴義是被誘捕的殺手。

在阿姆斯特丹人來熙往的廣場上,朴義接受的最後一個任務是射殺那個設局者,警察頭子。惠英飛奔而至,急切地用唇語告訴朴義不要再錯下去!這個無聲的交流在音樂中觸碰到人心中最柔軟的部位。當朴義放下武器,滿面笑容地出現在惠英面前時,好像一個幸福而完滿的結局。那個後備的埋伏殺手再次出手了,敏感的惠英用身軀擋住了射向朴義的子彈,鮮血濺落在他們最初的定情信物:開滿雛菊的小油畫上。愛未能阻擋殘忍,歌聲中,他們最初的見面的溫柔的畫面次第出現,他們倆的愛情只存在於這一瞬間,在最美的時候凋落,讓人忍不住淚流成河。

可以理解劉偉強導演要用一場槍戰來消解人們心中的塊壘,看到朴義所向無敵地殺到黑幫老巢,最後與自己的老僱主黑社會老大對決時,其實人們已經冷靜:

愛情,與動作無關;而幸福,與真相無關!

② 有關韓國電影《假面》的疑問~

Q2秀珍沒有殺人。前兩個人都是廚子殺的,因為手法一樣。廚子是為那個歌女殺人的Q4那段視頻的確早就有了。但當時京尹被同事打斷了,沒有看到關鍵的部分。

③ 誰來幫我解析下韓國電影《假面》的真正意思啊

《假面》的故事圍繞一起連續殺人案件而展開,通過破案的劇情發展敘述主人公的往事,也揭露了一個黑暗的秘密。這段愛情有點另類,另類不在於同性戀,而且同性戀一點都不另類,而在於其特殊性。

對於偉大的愛情而言,身份不是問題、年齡不是問題、性別不是問題、美醜不是問題,貧富不是問題,什麼都不是問題,關鍵是兩人心心相印。

這個世界是世俗的,有著普遍而大眾的倫理綱常,世人總是喜歡帶著世俗的眼光開看這個世界,而那些游離在外的特殊行為,在普通人看來便成了「變態」。

(3)韓國歌女電影擴展閱讀:

其實,整個故事都還是源於京尹沒能承受住「指指點點」,沒能從世俗的眼光中跳出約束的框框,走自己的路,這是這段愛情悲劇的根源。

《假面》這部韓國電影,涵蓋了諸多元素,也充斥了雜亂的畫面,電影做得非常好的地方,便是「撥亂反正」,把原本零碎的畫面、語言,通過一條隱形的主線串聯起來,通過一步步揭露「真相」講述故事,在解決懸念中推動劇情發展,這點非常成功,也形成影片獨特的風格。

④ 一個有關歌妓的韓劇

《黃真伊》。

黃真伊,對她最初的了解來源於韓劇《黃真伊》。歷史上的黃真伊生卒年不詳(應該活於中宗時期,與大長今同時代),是朝鮮李朝時期的女詩人、名妓,別名真娘,妓名明月,京畿道開城人,原為一進士之庶女。文獻《松都紀異》有如下記載:「真伊者,松都名娼也。..... 色貌才藝妙絕一時。歌亦絕唱。人號為仙女。.」 其美色常引得「遠近仕女觀光者坌集。」她雖在娼流,但「性高潔不事芬華。雖官府酒席但加梳洗。而衣裳不為改易。又不喜盪佚,若市井賤隸雖贈千金而不顧。好與儒士交友。......頗解文字喜觀唐詩」。 她與徐敬德,朴淵瀑布並稱為「松都三絕」。看了電視劇,查了一些歷史資料,也讀了洪錫中所著的同名小說,總覺得我所看到的黃真伊是一個即使活在21世紀也決不遜色的女子。

出走從妓

對於真伊入妓籍的時間,我個人更加偏向於歷史資料以及小說中的說法:在她十幾歲的時候因為某些變故才出走從妓的。如果像電視劇中講述的這樣在真伊10歲左右因為天資和對於才藝的喜愛被行首大人有點半哄半騙似的引入了教坊成為童妓的話,並不能很好的解釋為何這么多同期進入教坊的童妓中只有黃真伊才具有很高的文學素養以至於後來可以師從理學大師徐敬德。雖說身在教坊,有機會接觸詩書禮樂,但與都城的女樂相比,教坊只是一個由政府登記在冊的地方性妓女機構,能接觸到的儒家典籍肯定有限;而文學素養是需要通過博覽來浸淫和積累的。因為黃真伊的父親是兩班貴族,作為一個貴族庶女的身份是不是比一介妓女更有可能接觸到大量的典籍呢?至於她究竟遭遇了如何的變故才決定成為妓女的,是不是僅僅為了一個少年因為對她的愛慕相思成疾而亡就毅然從妓也很難說。從一些資料上看很明顯少年只是單相思,而並非像電視劇中所描述的那種兩情相悅的浪漫初戀。我喜歡小說中對於真伊出走從妓的說法,作為兩班貴族的黃真伊;為自己是有著高潔品格的黃進士的女兒而自豪的黃真伊;一個原本有著高貴身份的黃真伊;一個與京城承旨兒子有婚約的黃真伊,突然因為某天某人的告密發覺自己原來是父親如禽獸般與一個婢女一夜之後的結果;發現自己的生母原來是一個妓女;發現自己已被人毀了婚約;發現自己已經從雲間跌落徘徊在了地獄的門口。於是她決定把心留給那個為自己相思而死的公子,而自己就踏進那地獄之門,成為惡魔。對於黃真伊從妓的原因本來就是眾說紛紜,但是無論如何我想作為一個貴族家庭的庶女,她應該很早就能體會到身份階級帶來的不公,也比其他妓女更早的了解到所謂貴族的真面目,這些應該為她日後能夠游刃有餘地行走於兩班之中打下了基礎。

妓女的才藝

百舞行首在一開始就對童妓們說過這樣的話:「要拋棄想成為賢妻良母的想法,要無視那些什麼至純的感情…具有與學者不遑多讓的學問,才可以叫做妓女。還有在追求美感方面沒有像妓女那麼自由的人,也不用像貧家女那樣斤斤計較,其奢華也不用羨慕宮中的公主和翁主。更重要的是妓女擁有連公主和翁主都沒能擁有的東西,那就是才藝。…妓女的人生在風流中盛開,卑微的身份也可以活出自由的生活」。這是一段極具煽動性的語言,甚至有點妄自尊大了,不過作為台詞倒是寫的不錯,而且也容易勾起觀眾的好奇心。其實朝鮮時代的官妓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我沒有能找到太多的資料。不過倒是看到很多關於中國古代妓女的文章,朝鮮時代的制度大都從於中國,官妓制度也大抵與中國的相仿,所以我們也可以從中國關於青樓的資料來對朝鮮官妓作個簡單的了解。在孔慶東的《中國青樓文化》一文中提到「最早發明官妓的是春秋時齊國的宰相管仲。他設置了擁有700名妓女的國家妓院。管仲設立妓院大致有以下作用:一是通過稅收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二是有利於社會安定,三是吸引大量人才,四是送妓與敵,兵不血刃。管仲的發明很快被其他各國效仿,一時官妓大興。 漢代以後,家妓興盛起來,到南北朝達到頂峰。家妓的地位處於妾與婢之間。妾是滿足主人肉體之需的,婢是端茶掃地,鋪床疊被的,而家妓的作用是為主人提供藝術服務的。家妓普遍受到嚴格的藝術訓練,實際上代表了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中國的音樂舞蹈不但是她們發揚光大的,也是她們傳續下來的。秦漢之後,詠妓之作開始出現,但妓女進入文學伊始,被重視的就是「藝」而不是「色」。色是一個見仁見智的美學概念,青樓女子正能滿足社會上三教九流對色的不同需求。過去衡量一個人懂不懂得女人,不是看他的「性知識」,而是看他的「色知識」。這是需要很高深的學識和修養的。比性和色再高一個層次的,是藝術的魅力。妓女們要會歌舞彈奏,琴棋書畫。中國古代的青樓妓女因為自己的高超才智和藝術趣味而獲得了比一般婦女更深的人生體驗和更高的精神享受,同時也獲得了社會輿論的尊重以至褒揚。這與今天妓女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

從上面這段資料我們大概可以看出幾點:首先官妓打交道的對象通常都是一些很有身份地位的達官貴人;其次古代的官妓應該都頗具文學修養以及較高的藝術技能;第三,官妓在古代社會中是有著特殊地位特殊身份的一群人。這么一來再想想百舞開頭的話還真是所言非虛了。黃真伊的姿色與才藝在朝鮮的李朝時期無疑是相當出色的,除了她的詩歌,她還擅長演奏玄琴,舞姿絕代,在朝鮮音樂史、舞蹈史也佔有一席之地。她出色的才藝充分滿足了當時的貴族士大夫對色的需求以及精神體驗,成為她活出自由的保證之一。
妓女的愛情

電視劇中的黃真伊無疑對於愛情是執著的。因為她死去的愛情她要向那不公的世間報復,於是我們看到一個桀傲不遜的黃真伊。從她的眼中可以看到一團火,一種藐視,一份傷痛。她跟她師傅百舞是抱著兩種截然不同理念生活的人,她的師傅從一開始就告訴她妓女是解語花,不可表露喜怒憂思悲恐驚,要掩飾再掩飾;可是真伊的回答是不想掩飾,她問百舞:人不交流怎麼交際?她偏偏就不願意隱藏自己的情感,相信真心的力量。所以她不屑於純粹抄襲來的「青青子矜」,卻獨獨鍾情於有些稚嫩甚至可能有點拙劣但花了心思的文字;她不屑於那身烏紗紅袍,卻感動於維護聲樂的初心。電視劇中所描寫的真伊的初戀大致與歷史上傳說的原型差不多,如水墨畫般的唯美、純色,但卻是已註定了結局的愛情。真伊的第二段感情的對象金正翰在歷史上其實並沒有這個人。金正翰其實是蘇陽谷(1486-1562)和名歌手李士宗的結合體。蘇陽谷是當時高官,做過判書大臣(應該是正二品以上官員了),也出使過北京(1533)。蘇陽谷曾經放話,曰:為色所惑者,非男子也。聞真才色絕世,與朋友約,曰:吾與此姬同宿三十日,即當別離,不復一毫繫念,過此限,若更留一日,則汝輩以吾為非人。然而一個月以後蘇陽谷留下了這樣的話:「吾其非人也,為之更留。」而李士宗則與黃真伊相約過六年的同居生活,約定三年在李士宗家,三年在黃真伊家。六年後,男方期待「續約」,但黃真伊選擇漂亮地分手。歷史上的這兩個人成就了一個電視劇中的金正翰。與金正翰的這段感情自然要比與恩浩的初戀來得成熟很多,對於階級的鴻溝會帶來什麼金正翰比恩浩看的清楚的多,同時他也有隨時准備推倒這堵高牆的覺悟。只是在那個年代對於一個妓女來說,愛情根本就是一件奢侈品。正如百舞所說:妓女的朋友是痛苦…

不過電視劇似乎過多的糾纏於黃真伊的愛情,也可能是尺度的問題,電視劇把黃真伊的妓女生涯推到了過於純潔的地步。過猶不及,所以這些對於愛情過多的筆墨反而削弱了對於人物本身那種反抗、顛覆的性格魅力的刻畫。歷史上的黃真伊不可能像電視劇中那樣從來都不為那些高官守廳(守廳:妓女向位高權重的官吏獻身服侍),直到金正翰的出現。說道底我是不相信黃真伊是一個以守身如玉為崇高理想的女人。肉體就跟她的裝身具(裝身具:用來打扮的首飾)一樣不過是從事妓女這個職業的一種工具和手段罷了。小說里對於作為妓女的真伊為男人守廳有這樣一段描述:「男人被我牽引到忘我的恍惚境界。…我再帶領男人到更高的懸崖盡頭,登上遙遠的雲彩,我終於放開了手中的韁繩。剎那間,男人嘴裡發出吼叫聲,宛如被惡魔奪走靈魂時發出甜蜜而痛苦的號叫」。她就是想在脫掉男人衣服的時候也脫去那些男人偽善的面具。但是像她這樣有詩心的女子,我想對於愛情她也是渴望過、動情過,至少也有過期待吧。從黃真伊留下的漢詩跟時調來可以窺見一二,比較著名的有:

詠半月 夢 時調

誰斷崑山玉, 相思相見只憑夢, 截取冬至夜半強,

裁成織女梳, 儂訪歡時歡訪儂, 春風被裡屈幡藏,

牽牛離別後, 願使遙遙他夜夢, 有燈無月朗來兮,

愁擲碧空虛。 一時同作路中逢。 曲曲鋪舒寸寸長。

其實要說黃真伊的詩能跟李清照相媲美那也是過譽了,至於她的舞姿和琴藝我們也已經不可能再欣賞到。可是比起她的才藝跟詩心我更加欣賞她大膽顛覆,特例獨行的個性。對於選擇什麼樂器電視劇中樂工嚴守問真伊為什麼要改彈玄琴,而不是學了多年的伽耶琴?真伊回答:玄琴是儒生喜歡彈奏的,所以喜歡。伽耶琴發出像小姑娘聲音似的細細的聲音,所以不喜歡。嚴守樂工又問:小姑娘怎麼能不喜歡像自己聲音一樣的音色呢?真伊再答:我也討厭生為女兒身的我,連自己的性情都不能伸展,被別人左右的就是女兒身吧。而小說中的黃真伊甚至質疑大慈大悲的佛祖,她不明白拒絕把自己神化的佛祖為何又會接受像天神似的供奉?佛祖每日笑呵呵的坐在佛堂之上,似乎世界的一切都因為自己而變成了極樂,可是這個世界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在歷史上流傳的她的小故事中還有她用一段舞蹈讓面壁30年已經成為生佛的知足禪師破戒。她就是這樣一個不願被束縛,不墨守陳規,不畏挑戰世俗和傳統的人。她有著文人的氣節和孤傲,但同時也有女人的嫵媚和妖嬈。在我看來連她的遺言也是一樣的個性十足。病逝時她遺言自己死後不入棺,要做螞蟻、烏鴉、鳶的餌,遺言中說「我生前讓很多男人不知道自愛,因此我死後葬在路邊讓野獸和蟲子吃掉我的屍身,洗刷我的罪惡吧」。關於遺言還有一說是「我生前喜歡熱鬧,不喜孤寂,因此把我葬在行人多的路邊吧。還有我生平最喜音律,所以我死後入葬時,不要奏哀樂,給我奏風月曲吧。」這就是我所看到的一個精彩的黃真伊,一個活在16世紀的21世紀女性。

閱讀全文

與韓國歌女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出軌妻子俄羅斯電影 瀏覽:61
2018年上映的電影目錄 瀏覽:73
ipadmini看電腦上電影 瀏覽:57
雪和狼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40
兩個字的美國二戰電影有哪些 瀏覽:790
愛情電影幸福額度 瀏覽:806
什麼列車名字電影 瀏覽:278
時間倒流的手錶印度哪個電影 瀏覽:176
楓花園汽車電影院官網 瀏覽:359
達利電影網辱 瀏覽:628
佳木斯電影票團購 瀏覽:134
imdb總榜第一是哪一部電影 瀏覽:698
如何使用聚滇福電影卷 瀏覽:616
韓國逆推電影 瀏覽:327
黑客推薦電影 瀏覽:74
9億電影網 瀏覽:814
2018年中國未引進電影 瀏覽:514
8個字的俄羅斯電影 瀏覽:679
女巫電影推薦 瀏覽:401
日本煙花電影國語 瀏覽: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