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亞洲電影 > 印度電影拉維坎特

印度電影拉維坎特

發布時間:2023-05-27 08:26:25

① 誤殺瞞天計中女警察的扮演者是誰

女警察扮演角色:塔布

塔布本名塔芭桑哈許米,在印度海得拉巴出生長,後來前往孟買就讀大學;她從童星出身,一步步成為當今印度影壇最有才華的一線女星。

塔布是印度電影界最優秀且多才多藝的演員之一。她的作品超過七十部,不但演技廣受好評,2011年更榮獲Padma Shri獎,對印度電影有巨大貢獻。

(1)印度電影拉維坎特擴展閱讀:

《誤殺瞞天計》由尼施坎特·卡瑪特導演,Jithu Joseph Upendra Sidhaye編劇。尼施坎特·卡瑪特主要作品有《誤殺瞞天計》》、《武力》等。

劇情介紹:主人公的女兒參加野營認識了一個同學。於是不速之客闖入家中。女兒誤殺要挾的惡人。身為父親,雖然沒有文化,但得保護自己的家。主人公看了很多電影,於是學著電影上面的情節,偽造現場,偽造曾經發生的一切,面對非常狡猾的探長鬥智斗。

塔布目前是Filmfare影評獎最佳女演員獎的得獎紀錄保持人,總共得獎六次。塔布的成名作是1997年的《Maachis》,這部電影也是她國家電影獎封後作品。

② 納瓦爾生日

美國續航教育北美最強留學團隊

首頁罩跡明 » 美國大學資料庫 » 名校名人堂 » 納瓦爾·拉維坎特(Naval Ravikant)
達特茅斯學院 知名校友

Naval Ravikant
身份簡介:

美國企業家、投資人

中文譯名:

納瓦物告爾·拉維坎特

國籍:

美國

出生地:

印度 新德里市

出生日期:

1974年11月5日

太陽星座:

天州悔蠍座

學歷:

達特茅斯學院雙學士

專業:

計算機科學專業

經濟學專業

③ 讀書筆記:《納瓦爾寶典》1

《納瓦爾寶典》這本書現在很火,樊登老師寫了序,評價很高。

納瓦爾是何方人士?

納瓦爾·拉維坎特是著名股權眾籌平台AngelList的聯合創始人兼CEO,被人們稱為全球股權眾籌的鼻祖。截止2020年,納瓦爾投資了100多家公司,包括Uber、FourSquare、Twitter等明星企業。

《納瓦爾寶典》完全以納瓦爾分享的文字記錄、推文和談話為基礎創作的,也可以說是他公開分享的集錦。

這本書我看了三分之一,覺得非常好,讀《納瓦爾寶典》閱讀體驗很愉快,像一位好朋友和你聊天,說出他的人生經歷,怎樣定義幸福?怎樣賺錢?怎樣理解真正的自由等。你有的困惑他會給你提出中肯的建議而不希望你去盲從,你需要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

他提出的人生早期三大決定,我非常感興趣: 在哪裡生活,和誰在一起,從事什麼職業。

年輕的時候如果能夠有幸碰到這樣的好書,我會去認真閱讀思考嗎?閱讀以後我會去改變嗎?改變之後我會去行動嗎?我的答案是不確定。因為那時的認知水平理解不了其中的重大意義和對今後人生的影響,所以當我們用過去的行動看今天的結果時,沒有必要後悔,因為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事後諸葛亮」,正確的打開方式是如何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第一個問題:在哪裡生活?

在哪生活就是哪裡更適合宜居,更適合事業的發展,主要看你的社會支持網路在哪?也就是「三情」(親情、友情、愛情),人脈很重要。

年輕時錯過很多機會,都是自己的原因,認知水平不夠,格局太小了,總是患得患失,走不出自己的舒適區,現在開始改變,不以年齡為借口,大膽去嘗試,不給自己設限,做自己想做的事,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第二個問題:和誰在一起?

這一點非常重要,最親密的人包括你的愛人和你的合作夥伴。這都要經過長時間的考察和考驗。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看一個人首先要看他的品行,看他對父母的態度。其次要看他對待金錢的看法,怎樣花錢很重要,能看出他的人品和格局。第三就是踏實和真誠,看一個人不要被表象所螞液迷惑,如果一個人總愛誇誇其談,說得多,做得少,就要注意了,充其量可能就是個「綉花枕頭」,這樣的人罕有責任心,不值得你信任。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如果想與TA共度一生,還要看TA的父母和家庭,畢竟戀愛是兩個人的事,婚姻卻是關乎兩個家族,不可輕率。

第三個問題:從事什麼職業?

納瓦爾的觀點我非常贊同。看看他是怎樣說的?

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然後用自己的技能去幫助他人:提供免費的產品或服務,主動向世界傳遞善意。好人終有好報。只要始終如一,假以時日,付出就一定能獲得相應的回報。但不要計較自己付出了多少——一旦開始計較,耐心就會被消耗悉帶殆盡。

要做到付出不圖回報,特別難,而且要始終如一就難上加難,不過要想成功,哪有容易的事,不過我相信付出一定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其實對我自己來說何嘗不是這樣。當初自睜物蘆學的時候沒有太想過今後能有什麼用,只是覺得讀書總是沒有錯的,不想十年後派上用場,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如果當時想著有用就會急功近利,不可能堅持這樣長的時間,人做事一旦有很強的目的性,就不會走太遠。

④ 如何讓一個人不靠運氣而變得富有

首先分享一位我非常喜歡的企業家,叫做「納瓦爾·拉維坎特」。

他是一位印度裔的美國人,從小就跟隨母親從印度移民到美國了,小時候過著非常貧窮的生活,後來白手起家,在矽谷連續創辦了很多家公司。

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AngelList,是一家可以讓早期的新創公司和投資者接軌的平台。除此之外,他也是一位天使投資人,至今為止他已經投資超過了200家公司,當中包括了很多現在大家熟知的 科技 公司,像是Uber、FourSquare、Twitter等等。

但是納瓦爾之所以會受到這么多人的關注,並不是這些生意上面的成就,而是來自於他的人生哲學,他在網路上發表了許多充滿智慧的文字和言論。

2018年的時候,他在推特上面就一口氣發布了40條推文,都是一些簡短的人生建議,他把這一系列的推文命為「如何讓一個人不靠運氣而變得富有」。

後來,這些推文在網路上得到了很多人的好評和轉發,也被翻譯成許多國家的語言,因為納瓦爾給人的印象帶有一種哲學家的味道,因此網路上的人也稱他為 科技 界的哲學家或者是 科技 界的佛陀。

藍色文字鏈接是關於 納瓦爾更多的簡歷資料,包括「創業經歷」和「改變美國」的故事,大家感興趣的話歡迎自助閱讀。

「簡歷」納瓦爾·拉維坎特:從「無名小卒」到「矽谷教父」

接下來就跟大家分享這位來自於 科技 界的哲學家的生活智慧。

納瓦爾認為,在生活中我們所知道的大多數事情其實都是靠記憶硬背下來的,而不是真正的理解,這是什麼意思呢?他說了一個自己生活中的例子,他還在上小學的兒子,常常會問他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為什麼這個世界這么多規則啊?為什麼要上學?晌旁為什麼要用錢來買東西等等。一開始,他都會嘗試去回答這些問題,但是隨著孩子問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仔細,漸漸地他就發現,其實他對很多事情都並不了解,他只是背了很多官方式的答案而已。

實際上,現代的速食文化也加劇了這種現象,許多人都沒有耐心地去真正了解一件事情了。有一個網路用語叫做「TLDR」,意思就是「Too Long, Didn't Read」定律,就是形容一些人看到太長的文章就不想閱讀了,甚至有時候只要看到文章的標題,沒有做仔細的研究,就認為自己已經知道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而學習也是一樣,傳統的教育制度鼓勵學生背下一些標準的答案和公式來考取更好的成績,而不是更好地去理解一件事情,這就造成了人們對於事物的認知會變得很表面。

要知道,如果你真的想要搞懂一件事情的話,你就必須得花時間去研究那件事情的基礎邏輯是什麼,而這就讓我想到了埃隆·馬斯克提倡過的一種思考方式,叫做「第一性原理思考」。

簡單來說,就是用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將一件事情拆解到最小的單位,然後從中分析,整件事情的基本原理是什麼,就像剝洋蔥那樣一層一層地拆開來分析,你分析到最後,就會發現很多看似很復雜的東西,其實運虛最底層的原理都是可以被理解的。

埃隆·馬斯克就提到了一個例子,特斯拉在早期製造電池的時候,當時市面上所有製造電池的工廠都告訴他宴悄橡,電池的成本已經不可能再降低了,這么多年來,價錢都是這樣的,不可能再變動了。

在這種情況下,他就使用了「第一性原理思考」的思考方式。他把製造電池所需要的原物料都一一地列出來,並且寫下每一種原物料的價格,做成一份清單,然後,針對每一種原物料去思考如何把它的成本變得更便宜,比如說分別從不同的國家購買不同的原物料,然後設立工廠由自己來生產電池。

最後,他們做出來的電池真的就比市面上的電池便宜了好幾倍。就是這種思考方式讓他能夠從最核心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並且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接下來,他也把這種思考方式帶到了各種創新項目上面,像是建造可以重復使用的火箭,打造人腦晶元,還有人工智慧等等。他也說道,整個思考過程是非常耗費腦力的,因為你需要嚴謹地去分析每一個細節。

但是這種思考方式可以為你的生活帶來很多好處,你會變得更理性地去看待自己正在面對的問題,更傾向於去分析事情背後的原理是什麼?你會更大膽地提出疑問,然後漸漸的也就會更懂得獨立思考,而不是被動地讓周圍的人事物牽著鼻子走。

除此之外,納瓦爾認為看書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因為一本好書真的可能會改變你的人生,而且你只需要付出幾十塊錢,就能夠買到別人用了10-20年的時間所累積的人生經驗和知識,所以這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

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可怕的不是無知,而是對於無知的無知。

閱讀就是讓你去發現那些你還不知道的東西,隨著你的閱讀量增加,你就會發現到,其實這個世界是非常豐富的,你多看一種類型的書,你看待這個世界的視野就會多一些。

你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書開始看起啊,可以是小說,經濟學心理學 歷史 任何領域的書都可以。重點就是不要把閱讀當作是一份苦差事,就像小時候翻開網路全書的那種感覺,單純地抱著一種好奇心去 探索 各種知識,也許在某個時間點你讀到的某一本書,就會從此改變你對於生活的看法(Read what you love, until you love to read)。

納瓦爾認為,追求財富的最終目的其實是為了自由,而錢只是一種媒介,是用來交換生活的選擇權用的。如果今天有人能夠決定你必須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做某個工作的話,那無論你多有錢,身份地位有多高,你也不是自由的。

過去傳統的思維教給我們最典型的賺錢路線是這樣的:努力的讀書考上大學,畢業出來後找一份體面的工作,努力的耕耘,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然後進入管理層,成為中產階級,接著買車買房子,買更好的生活用品,打造更好的生活品質,然後繼續地努力工作直到退休。

從這條路線來看,的確是可以累積很多的錢,但生活卻是不自由的,尤其是當你在做一份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而又覺得沒有選擇的時候。

所以納瓦爾就提醒說,一個人是無法通過售賣自己的時間而變得自由的,無論是餐廳的服務生、上班族,甚至是醫生或者是律師都是一樣的。因為今天只要你一旦停止付出自己的時間,那收入就會完全停止了。

而納瓦爾對於財富的定義就是應該去擁有更多的獲取資產的途徑,這些資產可以是你打造的生意,你投資的股票,用來出租的房子,或者是任何在你睡覺的時候依然可以為你帶來收入的資產。

那要怎麼去獲得這些資產呢?納瓦爾給出的答案就是善用杠桿,所謂的杠桿,就是我們小時候學過的一種物理現象,只要有一根木棒和一個支點,你就能夠用很小的力氣來撬動很重的物品了。同樣地,他也建議人們可以把這種觀念套用在累積財富上面,簡單來說就是使用一些方法或者工具將你的價值放大好幾倍。

那有什麼實際的方法呢?他提出了三種杠桿的類型:

第一種杠桿就是勞力 ,意思就是請其他人來幫忙,比如說一個蛋糕師傅每天只能做出十個蛋糕,這就是他的極限了,不管他再怎麼努力,也很難突破這個瓶頸,但如果今天他能夠請五個人來幫忙的話,那蛋糕店的生產效率就能夠大大地提升,這是最傳統易操作的一種杠桿,

第二種杠桿就是金錢 ,將你的錢變成你的工具,讓錢來為你工作,比如說投資到朋友的生意,投資在股票市場,或者是用錢請一個團隊來管理自己的生意等等。你擁有的錢越多,那杠桿的力量就會越大,很多成功的投資人像是巴菲特,查理芒格,就是用這種方式致富的。他們善用金錢,將錢投入到能夠持續增值的資產上面,所帶來的回報就像滾雪球那樣越來越大。

第三種杠桿就是媒體和程序碼 。納瓦爾認為,這是現代最強大的一種杠桿方式。媒體和程序碼的特點就是沒有復製成本,你不需要大量的資金或者是團隊的幫忙。甚至在一開始的時候,你只需要一個人,一台電腦就可以將你的價值提供給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人了,這是網路時代所帶來的一種強大的杠桿,比如說一個軟體工程師可以將他的想法做成一個app或者是一套軟體,而這套軟體能夠無成本的復制,提供給其他人去使用。除了寫程序之外,製作媒體,寫書,錄制Vlog都是類似的,像是你寫了一篇文章,錄制了一個Vlog片段,只要上傳到網上就可以觸及到世界各地有需要的人。於是納瓦爾說道,在新的 科技 時代,很多財富都是來自於程序碼和媒體的。

在以前沒有杠桿的時代,八個小時的工作投入就相等於八個小時的產出了。但是如今我們已經活在了一個杠桿的時代,人們可以通過 科技 資金與人合作還有各種各樣的工具來增加自己的產出價值。

在今天,用十個小時的投入來撬動100個小時的輸出價值,是絕對有可能的。

所以納瓦爾提醒說,大膽一點地做出思考,該如何去運用現有的杠桿工具來增加自己的價值。不要參與競爭,每個人都是特殊的,結合自己的專長,個人興趣,獨有的人生經驗,來打造屬於你的個人產品或者是資產。

我認為重點就是不要害怕去嘗試,而且網上免費的資源應有盡有,缺少的就只是學習的願望罷了。他也說道,他認識的許多非常成功的企業家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任何時候他們都願意從零開始。如果今天把這些人的財產歸零的話,他們也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重新累計財富。

當然,他強調說這一切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堅持不懈的努力。現實世界並沒有任何可以快速致富的方法,如果有人告訴你他有這么一個方法的話,那他只是想要從你身上賺錢致富而已。不要期待憑空出現的運氣,運氣會在你努力的過程中找到你的。

關於快樂,納瓦爾的看法就有點佛學的味道了,他認為,人之所以不快樂,是源自於每個人的慾望。

慾望就像是你跟自己簽下的一份合約,這張合約上面寫著,你會一直不快樂直到你的慾望達成的那一天為止。

如果從大自然的角度來看的話,人類就像是一台生存和繁殖下一代的機器,而為了讓這台機器能夠不斷地運作,就需要慾望來驅動,有了慾望才會讓你有動力地去尋找那些能夠幫助你生存下去的資源。

你可以想像一下這樣的畫面,慾望就像是汽油一桶接一桶、源源不斷地倒進人類這台機器當中,讓這台機器不斷地運作下去,於是大腦就會不斷地提醒我們,需要賺更多的錢,買更大的房子,要爬到更高的 社會 地位等等不同的慾望。這些都是埋在我們基因深處的生存本能。

一方面來說,這是很好的,因為它促使了我們人類的文明不斷的進步發展。然而另一方面,這也是讓大部分人不快樂的原因。

納瓦爾自己就曾經陷入到這種困境當中,他創業成功,賺到非常多的錢,也購買了很多很酷炫的物品,但是他也發現到,其實這種快樂是無法維持的,所有物質帶來的快樂,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大腦就會習慣,而那種不滿足的感覺就會再度的出現。

而他提出的解決方法就是,對自己的慾望保持清醒,要非常的謹慎地選擇少數幾個對你來說真正重要的慾望,不要鑽進很多或者無數個慾望當中。

他說,當你能夠消除掉內心那種「我的生活總是缺少了什麼」的感覺的時候,你就會感到平靜和快樂了。

在采訪中,他也提到了快樂很大程度是來自於我們的內心,雖然這聽起來有點像是陳詞濫調,但是在很多時候,快樂的確就是這樣。

你可以做一個實驗,如果今天走在街上,你刻意地讓自己去批評周圍的事物,為什麼那個人的態度這么差?為什麼那個人這么胖?為什麼這個人吃東西這么大聲?那些人是不是又在說我的壞話了?等等。當你越是去關注那些負面的東西啊,你就會發現你的生活到處都充滿了那些讓你不快樂的事情。

他也說道,大自然是綜合的,不會對任何事情下判斷,一棵樹不會有對和錯的概念,一切的外在感官體驗,比如說光線,顏色,聲音,味道,都是一樣的,要怎麼去詮釋他們其實是由你來選擇的。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這個世界只是將你的感受給反映出來而已,這一段話真的很有佛學味道。

他也給了一個自己生活中的例子,有一次,他和他的太太還有幾位朋友一起去旅行,其中一位朋友是負責拍照的,整個旅程下來足足拍了幾百張的照片,當他們結束旅行回到家的時候,這位朋友居然一口氣的把那幾百張照片發送到納瓦爾的電話中,當時他的第一反應就是非常的不爽,心裡暗罵著,為什麼發那麼多的照片過來啊,我並不需要這么多的照片。

但是過了一陣子之後,他就開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件事情了,其實這位朋友非常的用心,他願意花時間把所有的照片都發給我,讓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這就證明了他是很在乎自己的,如果不是的話,他可能連一張照片也懶得發給我。

就是這樣啊,稍微換了一個角度去想,他原本非常不爽的情緒瞬間就消失不見了。所以,與其用力地去改變這個世界,那倒不如改變自己來得容易。

所以快樂就是一種內心的選擇,除了一些比較極端的事情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其實你都可以選擇用好的一面來解讀。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來感受快樂,像是曬太陽啊,做冥想,散步,花更多的時間在大自然的環境,還有讓自己多笑,這些方法都能夠提升體內的血清素,讓我們身體發出一些快樂的信號。

最後,再分享一段他在訪問中提到的很有意思的話,他說,從整個宇宙的角度來看,人類真的是非常非常渺小的,我們不過就是活在一個叫做地球的旋轉石頭上面的一群小猴子而已,這個石頭也只是處在一個廣闊的銀河系當中,這個銀河系又處在一個幾乎無窮大的宇宙當中,甚至這個宇宙也可能只是一個更大宇宙的一部分而已,那就像是一望無際的沙灘上面,地球只是整片沙灘中的其中一顆沙粒而已,我們身處的這個宇宙已經有大約140億年的 歷史 了,也將會繼續存在幾百億年,而你的存在,我的存在都是極度微小的,我們所做的一切都不會被最終留下來,你會消失,你的思想會消失,我們的文明會消失,這個星球會消失,太陽也會消失,所有一切都將不復存在了。

如果你不相信有來生的話,那你應該意識到,人類的生命真的是非常短暫的,在宇宙存在了幾百億年的時間裡面,我們也就只有那短短的80年時間。

每個人都有兩次人生,而第二次人生的開始就是,當你真的了解到原來你就只能活一次了。寫到這里,我想到了五月天的一首歌曲啊,就叫做「第二人生」,

好了 希望你能夠從今天的分享中帶走一些東西。當你覺得生活很累,自我懷疑或者想要放棄的時候,也許這些東西都能夠幫得上一點小忙。

⑤ 寶萊塢機器人第一部叫什麼名字

寶萊塢機器人第一部的名字是《機器人》(Robot),這是一部由印度導演Shankar Shanmugam執導的科幻電影。該電影於2010年上映,由拉吉尼坎特和艾許瓦里亞曼主演。電影講述了一個科學家創造了一種人造智能機器人,並且機器人因為一些悔碼原因碧搭哪變得危險,對社會造成了威脅,主角需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故事。
《機器人》是印度電影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不僅在印度本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在海外市場也受到了歡迎。電影的製作水平和特效技術都達到了當時印度電影的最高水平,它的成功也為印度電影打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
除了在視覺效果方面的突破,電影也涉及到了一些深刻的哲學問題,如人工智慧、道德問題、人類與機器的關系等等。這些都是當時印度電影少有涉及的主題,電影因此被枝好視為一部富有思想性的科幻電影。

⑥ 尼爾坎特是印度什麼人

足球運動員,坎特,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防守型後腰選手,他在球場上擅長防守,搶斷以及攔截,讓隊友充滿安全感。超強的預判能力,精彩的盲區防守,矯健的身姿都會令球迷眼前一亮。「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過不去的坎特。」這句話是對他的極高評價,事實上球迷們也能在聯賽和世界賽上見證。他飛奔的身影,利落的傳球,近乎完美的防守都給每位觀賽的球迷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馬丁· 基翁曾經這樣評價「說起切爾西的成功,迭戈·科斯塔無疑是其中的關鍵人物。但坎特卻是球隊陣中最關鍵的球員。只有在坎特出場的情況下,安東尼奧·孔蒂的3-4-3陣型才能生效。可以說,坎特是切爾西的守護天使——他確保自己可以出現在每位隊友的身邊,形成保護。坎特的高效率液嘩毀可以允許孔蒂派上兩位攻擊力極強的邊鋒——埃登·阿扎爾和佩德羅。作為衛冕冠軍鬧備的萊斯特城已經嘗到了失去坎特的後果,這也展現出了蘆磨坎特的重要性。」而和場上這樣亮眼表現截然相反的,是他靦腆低調的性格。為人不爭不搶,球場高調做事,收獲了無數球迷喜愛的坎特,在游戲中的數值和卡面也是極其優秀的。

⑦ 印度為什麼設摩托女警小分隊

11月23日,印度鋒態磨德里警方日前成立了一支摩托女警巡邏隊,專門負責打擊針對女性的犯罪行為,以防範躲在市區暗巷的色狼。

據英國報道,這支取名「速度」(Raftaar)的巡邏隊,自12月起將駕駛600輛摩托車上街執勤。一批接受過特訓的女警將攜帶槍械,並配備隨身攝影機、防狼噴霧和電棒,兩人一組,到德里的街頭巷尾巡邏。閉碰警方希望以此減少印度性犯罪的現象並保證印度女性的安全。

據報道,德里的部分地區街道狹窄陰暗,為不法分子提供了有利的性 侵 犯罪場所。德里警方首席發言人戴鵬卓·帕塔克(Dependra Pathak)表示,女性受害者一旦報警,巡邏車無法第一時間通過狹窄的街道趕到現場,摩托車是穿越窄巷和預防交通擁堵的最好選擇。

據悉,2012年12月,印度一位名叫喬蒂·辛格·潘迪(Jyoti Singh Pandey)的女大學生在德里遭到了毆 打和輪 奸,之後被送往新加坡接受進一步治療,終因搶救無效死亡。此次事件中被捕的6名嫌犯中有公交車司機、健身教練、水果販,還有1名未成年人。此外,印度政府還以玩忽職守的罪名解除了8名警察職務。

⑧ 初創企業募資以前必須了解的十大術語

初創企業募資以前必須了解的十大術語

成立公司時在很多方面都會犯錯誤。但不了解法律術語不應該成為你犯錯的一個理由。以下是我J.L分享的初創企業募資以前必須了解的十大術語,更多創業指導請關注應屆畢業生大學生創業網。

你知道,投資者和風險資本家都不是壞人。只不過,他們的利益永遠不會與企業家的宏陸步調一致。你想創立一家公司,想保持控制權,而且獲得相當一部分的公司盈利。投資者卻想盡可能利用你的公司獲利,盡量減少他們的資金風險,為此還常常需要得到運營控制權。平衡雙方的利益是個微妙的過程,它需要有一雙慧眼,要了解談判涉及到的術語以及這些術語對你這家公司的利益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在商議融資期間,企業家會面對海量的法律術語,福布斯特別選出我們認為需要理解的十大關鍵詞彙。熟悉以下專業術語,會幫助你避免在成功退出時不必要地放棄股權、控制權和企業利潤。這份清單不能替代律師,但它有望為你提供幫助,使你能夠識破那些貪婪投資者的鬼話。

募資前估值VS募資後估值

我們首先從很簡單的詞語說起:估值是指你的公司的貨幣價值。在公司內部,股東常會議定一個規則,以在某位合夥人去世或者退出時,確定其投資的價值。在尋找風險投資或者天使投資者融資時,坦白說,你的估值就是你能說服投資者認同的任何事物。

募資前估值與募資後估值之間的差異其實很簡單。募資前是指你的公司在得到融資前的價值。假設有家風投公司認同你的公司的募資前估值為1,000萬美元。如果他們決定投資500萬美元,你的公鋒絕巧司募資後估值就是1,500萬美元。

募資後估值=募資前估值+新增融資

這些術語很重要,因為它們確定你在公司融資期間將放棄多少股權。在以上的例子中,投資者投入500萬美元,這意味著他將得到公司33%(500萬美元除以1,500萬美元)的所有權。我們來看一個反例。假如有家公司募資後估值1,000萬美元,這意味著募資前該公司的估值為500萬美元。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人投入的500萬美元占公司估值的一半,他拿到的股權就是50%,而不是33%。考銀鍵慮到持股比例的區別,你可以發現,在協商投資條款時,明確是募資前估值還是募資後估值有多重要。

可轉債(可轉換票據)

公司成立不久時,確定自身的估值通常是沒有意義的隨意之舉。或許公司連產品都沒有,更遑論營業收入。但在這個階段的公司常常需要募集資金,如果投資者確定該公司募資前的估值為10萬美元,那麼另一個10萬美元就能一下子買下控制權。

可轉債(又稱可轉換票據)是一種融資工具,它允許初創企業既能募集資金,又能推遲估值協商,等到公司發展更成熟以後再做討論。通過技術手段,可轉債在日後,一般是一輪融資後,會轉換為股權(這類票據常會在第一輪融資期間轉換為股權)。

同意使用可轉換票據的投資者通常會收到認股權證或者得到折扣價,作為他們在企業面臨最高風險的最早期階段投入資金的回報。簡而言之,這種方式意味著投資者以比估值時進入的投資者更優惠的比例將現金轉換為公司的股權。在此我不會詳細地解釋認股權證與折扣價。不過,合廣投資(Union Square Ventures)的風投資本家弗雷德•威爾森(Fred Wilson)在自己的博客里提供了這些術語的詳盡解釋。

有上限票據VS無上限票據

正如上文所說,可轉換票據推遲了對一家公司的估值時間,直到該公司進行隨後的一輪融資。但投資者仍經常想要了解一家公司未來的估值,這樣他們的股份不會被徹底稀釋。當企業家與投資者就“有上限的”一輪投資達成一致時,這意味著他們對估值設定了一個上限,投資者據此將票據轉換為股權。

所以,假如一家公司以500萬美元為上限,通過可轉換票據募資50萬美元,那麼投資者在第一輪融資後至少會得到該公司10%的股份(50萬美元除以500萬美元)。

而如果是未設上限,則意味著投資者在其可轉債投資可買到多少股權方面沒有得到保證,這種類型的投資對企業家最為有利。讓我們設想一家公司以無上限融資募集了50萬美元,如果最終這家公司取得很大進展,在第一輪融資中獲得1,000萬美元,這意味著其可轉債投資者只持有公司5%的股份——如果這些投資者當初設定這輪融資的上限為500萬美元,那麼他們能得到的股份將會是前述情況的兩倍。(為簡單說明,我們在此忽略了折扣價和認股權證。)

於是,你會又一次發現,如果企業家要設法保住自己對公司的所有權,這些區別有多麼重要。

優先股

風險投資公司會獲得一家公司的優先股而非普通股。優先股會附帶特定的權益,有些權益我們會在本文稍後介紹。所謂第一輪、第二輪等術語指的是每一輪融資中發行的優先股種類。

優先清算權

讓我們清楚說明:風險資本家的主要工作是為自己的投資者賺錢。除非最終迎來收獲回報的那天,否則他們的投資毫無益處。在風險投資用語中,這些收獲日被稱為“清償事件”,即所有持有股權的人有機會變現的時刻。這些事件一般會採用收購或者IPO(首次公開募股)的形式。對那些不那麼成功的公司來說,一次清償事件可能也是公司破產的一種形式。

優先清算權決定了在這些事件發生期間誰會得到什麼,以及何時得到。如果某家公司破產,其擁有的資產常常不足以清償公司所有債權人和股東應得的金額。在這種情況下,優先清算權確定應以什麼順序償付債權人和股東。一般來說,債權人會首先得到清償,接著是持有優先股的股東,此時如果還有清償餘力,才輪到普通股的股東。

不過,優先清算權在企業經營得較為成功時也具有重大意義。標準的優先清算權是1倍。這代表在普通股的股東獲得償還以前,優先股持有者必須拿回他們的資金(還款相當於他們投入資金的1倍)。下文中我們會對此進行更詳細介紹。

參與優先股VS非參與優先股

從這里開始,事情變得開始有些復雜了。你可以發現,優先股分為不同的類型,每種優先股的.持有者都擁有不同的權益。從我們進行說明的角度看,參與優先股和非參與優先股股東的權益密切相關。

還記得優先股持有者一般會得到1倍的優先清算吧?這表示在公司出售或者破產時,這類股東在普通股股東有機會得到任何清償以前拿回他們投入的資金。

假設一家公司更為成功地完成了變現,並且留給普通股股東的股份價值相當於優先股股東在投資時為每股股份支付的價格的4倍,在這種時候,優先股股東仍然可以行使自己的優先清算權,收回自己的投資,但如果其他所有人獲得了四倍於此的回報,將這些優先股轉換為普通股以獲得四倍收益會更有意義。在這種成功投資的情況中,優先股持有者其實是被迫將持有的股票轉換為普通股。

對於非參與優先股的股東來說,一切在這里結束。他們將持有的優先股轉換為普通股,獲得和其他所有投資者一樣的四倍回報。足夠簡單。

但參與優先股的操作方式有所不同。這種工具實質上可讓風險投資者獲得雙份公司收益。參與優先股的股東不但能行使優先清算權,同時還可以按比例享受普通股收益(見本文稍後解釋)。因此,如果一位參與優先股股東在發生清償事件時持有公司25%的股份,不但能收回投資,還能獲得剩餘收益的25%。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兩種股票的區別:

如果一家公司以1,000萬美元出售,投資者在公司募資後估值500萬美元時投入250萬美元,獲得公司50%的股份。如果這些投資者持有非參與優先股,他們有義務將那些優先股轉換為普通股,兌現500萬美元。既簡單又公平,是吧?

現在來看看參與優先股的投資者。結果顯然不同。這類投資者可以行使自己1倍的優先清算權,得到250萬美元,但還沒完。除了收回投資,這些投資者還有權得到剩餘750萬美元的一半。這意味著他們還會得到325萬美元的股票,所以一共得到575萬美元。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即使只持有公司的半數股份,也可以獲得大部分的變現價值。

按比例分配權

按比例分配權一詞在融資討論期間會被多次提到,常常有不同的語境。

按比例分配權是指投資者有權參與此後幾輪的融資,因而他們可以保持他們在公司中持有的股份。假如一家公司在募資後估值2,000萬美元的第一輪融資中向一位投資者募得500萬美元,則這名投資者擁有公司25%的股份。此後一輪融資中,公司的估值達1億美元,引入了其他投資者。

為了保持25%的股份比例,參與首輪融資的這位投資者需要再投入2,000萬美元,否則他們就只能持有公司5%的股份。按比例分配權規定,公司有義務在此後幾輪融資中留出空間,從而可讓投資者避免股份遭到稀釋。

另外,我們還要注意“超級按比例分配權”,擁有這種權益的投資者可在此後幾輪融資中增加自己的持股比例。馬克•蘇斯特(Mark Suster)在博客中解釋了為何企業家應該避免同意這樣的術語。

期權池

期權池指為未來僱用的員工預留的一部分股權。聽起來沒什麼壞處,是吧?遺憾的是,在一輪融資中確定的你的期權池的大小,直接影響到你公司的估值,從而影響到你的所有權。

這是因為期權池往往被包括在一家公司的募資前估值中。如果投資者同意對一家募資前估值1,000萬美元的公司投入200萬美元,這意味著該公司募資後估值為1,200萬美元。期權池是以占募資後估值的比例來表述的,如果協議中期權池佔20%,這表示期權池的價值為240萬美元。1,000萬美元的募資前估值現在實際上只相當於760萬美元的募資前估值。

因此,投資者沒有占據更大的比例。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是只擁有公司16.7%的股份,但你的持股會大幅稀釋,因為期權池將直接來自管理層持有的股份。所以,就算你當初持有全部股份,如果你現在以為還有83.3%的股份,你就錯了。那20%的期權池是為今後加入公司的員工預留的,它意味著,你現在只持有公司63.3%的股份。

在准備對期權池的大小進行協商時,融資平台AngelList的創始人納瓦爾•拉維坎特(Naval Ravikant)與巴巴克•尼韋(Babak Nivi)建議,制定一項未來12-18個月的招聘計劃,然後把你打算為新雇員授予的股份加在一起。這類推算往往會讓企業家留出的期權池比投資者提議的小。

董事會控制

公司最終要向股東和董事會負責。所以,經過一輪融資後,即使你仍成功地保持著控股權,如果你突然之間要接受三個外部的董事,事實上你還是失去了公司的控制權。一不留心,你的公司董事會現在就可能向你隨意開火。

融資後董事會的人員構成是任何一項融資談判的協商重點。律師事務所Walker Corporate Law Group的律師斯科特•愛德華•沃爾克(Scott Edward Walker)建議努力爭取中立的董事,由企業家和投資者共同議定,以此作為應對爭取董事會控制權的投資者的一種折衷方案。

股份兌現

這個術語與募資沒有直接關系,但它也是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金融術語,投資者會期望了解你的員工按什麼時間兌現股份。一份股份兌現計劃適用於所有得到股權的員工,並決定他們何時能得到他們應得的股份。這很有用,因為這意味著如果你給合夥人5%的公司股份,這位合夥人不能在幾個月後就拿到股份走人。

股份兌現時間一般設為四年,有一年的最短生效期(cliff)。最短生效期的意思是,一年之內沒有員工能兌現自己的股份。一年後,員工通常能兌現25%的股份,剩下的股份會按月或按季度兌現。

;
閱讀全文

與印度電影拉維坎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電影火在線播放 瀏覽:746
陷阱電影國外的 瀏覽:191
鍾漢良拍的鬼電影有哪些 瀏覽:905
電影女主角叫改真 瀏覽:670
蚯蚓2017韓國電影 瀏覽:800
長沙愛情電影拍攝 瀏覽:875
中國香港經典動作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167
周星馳卧底電影經典片段 瀏覽:444
黃渤演的西遊記大電影 瀏覽:356
哪些電影里出現了求婚 瀏覽:180
電影中小演員都是怎麼選的 瀏覽:942
G版電影網 瀏覽:688
洪金寶劉德華肥貓電影名字 瀏覽:195
看新豬豬俠的電影2015 瀏覽:328
殺人狂魔是哪個電影 瀏覽:199
電影龍年女主角叫什麼名字 瀏覽:653
粵語電視粵語電影網 瀏覽:27
bilibili怎麼查看電影 瀏覽:466
一部泰國斗雞的電影 瀏覽:78
羅浮宮謎案電影法國 瀏覽: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