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亞洲電影 > 關於日本電影解說

關於日本電影解說

發布時間:2023-06-03 14:22:36

A. 80部日本電影推薦

我關於日本電影的一些推薦或許沒那麼全面,大家有興致,看看即可。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1/ 《天空之城》(1986年)動畫/奇幻/冒險

我個人最愛的一部宮崎駿動畫作品,從畫面到故事,從音樂到場景,一切都美得難以言喻。久石讓為天空之城作的音樂真的美到無以復加,宮崎駿的動畫世界,從來都是如此美妙神奇。

永遠也無法忘記天空之城裡那孤獨的鐵皮人,巨大的手掌里,為主人公送去一朵小花。

2/《情書》(1995年)愛情/劇情

看過的第一部岩井俊二電影,後續看了很多,還是這部《情書》最是心頭好,第一次看這部片子是讀大學的一個冬天,片子里唯美的場景、音樂等各方面設計,堪稱最美的電影之一,而片子所展現的極致暗戀,及對生與死輕飄飄的探討,都對彼時不到20歲的我有了極大影響。

1995年的片子,岩井俊二憑此揚名,如今看來,片子的許多技法也影響了一代人,那種小清新的、唯 美文 藝畫風最是「蠱惑」年輕人的心,即使今天來看,這個片子也煞是經典。

3/《菊次郎的夏天》(1999年)劇情/喜劇

久石讓的音樂除了在宮崎駿的電影里發光發熱,其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在北野武的電影中了。

這部《菊次郎的夏天》兒時便看過,後來又看過很多遍,每每想起這部片子,映入腦海里的,總是一臉兇相的菊次郎和小男孩在車站等車的場景,熱烈的夏天,汗水直流,而片子里所演繹的一切總有一股溫情脈脈。

4/《記我的母親》(2012年)劇情/親情

直到快十年後的現在,想起這部電影,還是記得當時看到最後淚水奪眶而出的感動,印象極為深刻。

真是喜歡這樣的片子,敘事平緩靜溢,感情內斂深刻,好像一篇長長的感情充沛的散文,漸漸的堆積鋪墊,直到在心中聚成一股暖流。日本電影講述親情一貫的平緩,故事到高潮時,內心無法自持,直擊心靈。

5/《龍貓》(1988年)動畫/奇幻/冒險

就像是這張國內重映時的宣傳海報一樣,龍貓在記憶中是很高大很溫暖的,濃厚的絨毛,寬大的肚皮,給人安全感滿滿。

一部《龍貓》,是宮崎駿最有愛的動畫了。

6/《入殮師》(2008年)劇情/親情

200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當年看過後就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異常沉靜、平和的探討了關於生與死這個話題,情緒始終平緩,直至最後,感人至深。

這是一部在生死觀上對我有一定影響的片子,片中關於「死亡是一道門」的台詞相信許多人也記憶猶新。日本總是有許多這樣的電影,極其有耐心的講述一個冷門職業,譬如這部《入殮師》、譬如講述編著辭典的《編舟記》、譬如講述伐木工的《哪啊哪啊神去村》等,片子主旨也都是藉由一個特殊職業的視角,表達那些人生態度或價值觀。

7/《四月物語》(2004年)愛情

一曲關於暗戀的極致美麗散文詩,

那時候的松隆子太美好了。

8/《東京物語》(1953年)家庭/劇情

剛到東京的時候,媽媽說:「原來東京這么近。」決定離開東京的時候,媽媽說:「東京真的太遠了。

我看過的唯一一部小津安二郎的作品。

9/《東京家族》(2013年)家庭/劇情

翻拍自「東京物語」,總是記得母親的那一句台詞:你有好好吃飯嗎?

一部特別溫馨有愛的家庭親情片,山田洋次作為日本最高產的導演之一,曾經拍過系列多達40+集數的《寅次郎的故事》,對此類親情片,山田老先生總是信手拈來,恰到好處,一個家庭的煩惱、憂喜、隔代之間的代溝以及血液流淌里不可磨滅的親情,表達的總是讓人感同身受。

10/《東京日和》(1997年)家庭/劇情/愛情

看《情書》時認識了中山美穗,後面查詢資料看了這部《東京日和》,電影中的她溫婉、朦朧,以及哀愁。

導演竹中直人,在我看這部片子之前,看了不少有他參演的片子,片中的他的形象多猥瑣、下流且 搞笑 ,而這部《東京日和》里,他卻溫暖、深情、沉靜,一如這部片子一樣。

11/《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2006年)劇情/歌舞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讓這句話傳播更遠的不是原作太宰治的《人間失格》這本書,而是《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

《松子》講述故事是關於從小缺乏父愛的松子悲慘的一生,他不斷的渴望被人愛,不斷的討好丟失自尊的靠近一個個男人,將自己的幸福託付給一個個男人卻每一次都被拋棄,最終將自己掉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她始終覺得再壞的兩個人關系也比一個人的孤獨要好,寧願被欺騙、被鄙夷、被辱罵、被毆打,也不要一個人,她這樣的價值觀是將她自己送入絕望生活的深刻緣由。

12/《橫道世之介》(2013年)劇情/愛情

個人接觸的第一部沖田修一導演的作品,也是至今為止最愛的一部,後來的《莫西干回到故鄉》、《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也各有各的好,但都不及這部《橫道世之介》帶給我的感動之深。

電影里說,光是遇見橫道世之介,就覺得賺到了。——看了這部片子,大概也是一種賺到了。

13/《編舟記》(2013年)劇情

一部電影,詮釋一個冷門職業的偉大。

14/《哈爾的移動城堡》(2004年)動畫/奇幻/冒險

宮崎駿在2004年推出的動畫片,都說男主是宮崎駿所有片子里最帥的存在,嗯,我同意。

15/《千與千尋》(2001年)動畫/劇情/奇幻

藝術成就最高的宮崎駿動畫,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千尋、湯婆婆、無臉男、白龍、鍋爐爺爺,每一個角色都是記憶中最深刻的存在。

16/《告白》(2010年)劇情/驚悚

中島哲也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後又一部經典之作,極強烈的影像風格,大量的慢鏡頭,不斷切換角色的講述,讓整個故事攝人心魂,一個母親的復仇,一名男孩的善惡轉變。

17/《百元之戀》(2014年)劇情/運動

一個小人物的蛻變之旅,很難得的一部並沒有任何雞湯味的勵志片,安藤櫻在電影中大放光彩,前半段有多喪,後半段就有多燃。

18/《那年夏天寧靜的海》(1991年)劇情/愛情

一部寧靜的片子,講述兩名聾啞人之間簡單的愛情,安靜、傷感,整個片子淡淡的,久石讓的配樂實在太好聽。

19/《聽說桐島要退部》(2012年)劇情/青春

一部風格具有強烈特色的青春片,片名中的「桐島」,始終只聞其名不見其人,如同等待戈多中的「戈多」一樣。

電影轉換角色視角,將同一件事編織在一起,最後是一個沉默男孩的「反抗」。

「桐島式」的青春,是大多數人的青春,盲目而蒼白,等待又迷惘,電影中表現校園小圈子裡的各色演員的性格也非常的典型和豐滿,每一個人都能夠找到曾經青春里對愛情對未來對生活的那些不明了。

20/《壞孩子的天空》(1996年)劇情/犯罪/運動

北野武不屈式的青春,半自傳、自編自導,講述兩個男孩從學校到 社會 的成長歷程,迷惘、不羈、混亂,這部片子仍舊是北野武加上久石讓的一出好戲。

21/《燕尾蝶》(1996年)劇情/犯罪

岩井俊二《情書》之後的一部片子,這可能是他故事上野心最大、格局最高的一部,當然風格上依然還是他那熟悉的「小清新」。

22/《花與愛麗絲》(2003年)青春/劇情/愛情

岩井俊二小清新文化代表作,唯美畫面,清新音樂,簡單故事,美好意象,天空,大海,芭蕾舞,還有蒼井優和鈴木杏。

相信看過這個片子的觀眾,永不會忘記蒼井優在片子踩著紙杯翩翩起舞的畫面。

23/《花與愛麗絲殺人事件》(2015年)動畫/劇情/喜劇

電影《花與愛麗絲》後11年,久石讓帶來了片子的動畫續作,還是那兩個熟悉的角色,蒼井優與鈴木杏也回歸參與配音,情懷滿滿。

24/《奇跡》(2011年)劇情/家庭

一段破敗婚姻隔斷了兄弟兩人,哥哥隨著母親,弟弟跟了父親,但兩個小男孩依舊踏上了相聚並一起冒險的道路,是枝裕和經典之作,小故事裡藏有無限溫柔。

25/《再見我們的幼兒園》(2011年)劇情/兒童

又一部講述小朋友「出逃」故事的片子,蘆田愛菜真是太可愛了。

26/《步履不停》(2008年)劇情/家庭

你才25歲,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

27/《螢火之森》(2011年)動畫/奇幻/愛情

很短的片子,很長久的少女心。

28/《轉轉》(2007年)喜劇/劇情

每年日本都會出一些小品文性質的影片,成本不高,沒有大場景,表現的基本是些很小的事情,如同散文一樣,淡淡地講述人與人之間的 情感 連接,沉鬱又溫情,我每年都會看上那麼幾部。

07年的《轉轉》就是一部這樣的電影,一個類似公路片的設定,兩個搭配具有喜感的男人一路上慢悠悠的散步,走走停停,碰上不少人,鬧了些笑話。電影因此並不沉悶,甚而有些奇妙的幽默。

29/《秒速5厘米》(2007年)動畫/愛情

新海誠《你的名字》前最知名的作品,

唯美畫風,純愛故事。

30/《白兔糖》(2011年)劇情/喜劇

蘆田愛菜加上松山健一,這樣的搭配,

講述溫暖治癒的故事,誰不愛?

31/《如父如子》(2013年)劇情/家庭

朝夕相處的感情和血緣關系,孰輕孰重,是枝裕和嘗試以一個略帶「狗血」的故事做一個關於「父子情」的探討,在他的片子里,總有觸動你的細節。

32/《搖擺少女》(2004年)劇情/喜劇/音樂

青春勵志,簡簡單單就好,電影里表現的少女們的青春,勇敢、向上,

沒有純愛元素的青春片,一樣好看。

33/《關於莉莉周的一切》(2001年)劇情/青春

一面是極度明媚的諸如稻田、天空的元素,絢爛又純凈,一面是極度敏感、脆弱又殘酷暗黑。岩井俊二的這部青春片如今看來並不能說明有多好,甚至會讓大部分非受眾覺得矯情、事兒。

然而在受眾眼中,卻無比妥帖。

34/《愛的曝光》(2008年)劇情/喜劇/愛情

圓子溫的電影,我看過一些,惡趣味、血漿、神經質,滿足我很多不為人知的惡趣味體驗,但真正我願意推薦的只有這部長達237分鍾的《愛的曝光》。

一部2008年的片子,那年的女主角滿島光才23歲。

35/《哪啊哪啊神去村》(2014年)劇情/喜劇

日本是一個很認真的民族,認真到關於伐木工的故事,都可以拍成一部頗有趣且讓人無限回味的片子。

36/《機器人大爺》(2012年)劇情/喜劇

日本電影總能給人一些驚喜,雖然這片子整體看來並沒有那麼優秀或者好笑,但讓一個老頭去假裝一個機器人還是挺好玩的,況且它不渲染老年人生活的孤獨這點也著實不易。

37/《虞美人盛開的山坡》(2011年)劇情/動畫

宮崎吾朗最幸運的是,他的老爸叫宮崎駿,他最痛苦大概也是宮崎駿是他老爸。《虞美人盛開的山坡》顯然是一部優秀的動畫作品,但因為宮老的陪襯,宮崎吾朗卻很少能夠被人看見。

38/《小森林》系列(2014-2015年)劇情

小清新版「舌尖上的日本」

39/《再見,總有一天》(2010年)劇情/愛情

美人遲暮,講的就是《再見,總有一天》中的中山美穗吧。

40/《河畔的朔子》(2013年)劇情

一個落榜考生的假期,那個夏天,她遇到了許多奇奇怪怪的大人,那個夏天美好、綿長,她想過逃避,最後還是踏上了「復讀」的道路。

片子就像是一篇日記體的散文,講述的是日本電影中最愛關注的小故事。

41/《熱血高校》系列(2007-2014年)動作/青春

是我成長歷程里很重要的一部片子了,電影《熱血高校》系列三部,前兩部口碑好一些,最後一部比較一般,也很好理解,從導演到演員都換了,也基本算是一個和此前兩部片子毫無關系的電影了。

這個系列的電影,大概是中二少年們都會因此狂熱的那種類型片,如同90年代的香港片《古惑仔》,喜歡就因為一個字——酷。

對了,基於這個理由,我也很愛曾經很火的《死亡筆記》。

42/《唇上之歌》(2015年)日本

請記住2015年的這部《唇上之歌》,新垣結衣沒有再演繹少女,而是成為了一名老師。

片子的緣起因為一首歌《繼續:給15歲的自己》,也就是華語歌曲《後來》的原版。

43/《廁所女神》(2011年)劇情

因為蘆田愛菜小朋友,一部並不太特別的勵志青春電影也變得那般靈氣起來。

44/《只是愛著你》(2006年)劇情/愛情

宮崎葵早年純愛系電影一部,日本上一代「小花」式的女明星基本都拍過那些爛俗、煽情、催淚的所謂純愛片,如新垣結衣有《戀空》,長澤雅美有《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等。

45/《百萬元與苦茶女》(2008年)劇情

蒼井優早期片子里個人比較喜歡的一部,

關於一個女孩成長的電影。

46/《生日卡片》(2016年)劇情/愛情

宮崎葵也開始在這個片子里演媽媽了,卻依舊沒能逃過患病去世的「命運」,電影講述的是媽媽在過世前,以「生日卡片」的形式提前為女兒送去了未來十年的問候、建議、與愛。

電影的最後一段,讓人淚如雨下。

47/《穿越時空的少女》(2006年)劇情/愛情/科幻

那什麼,滿滿少女心吧。

48/《攝影機不要停》(2017年)喜劇/恐怖

2017年日本超現象級的片子,以極低約18萬人民幣的成本,搏下了約1.73億人民幣的票房,其中的杠桿比另無數電影人折服。

電影本身其實並非那些傳統意義上的經典佳片,他並非給人以深刻的 情感 或思想「爆擊」,也並沒有到那種讓人拍手稱快酣暢淋漓的觀感,《攝影機不要停》更多的是片子結構上的奇技淫巧,以及電影故事裡,電影主創們對電影這個事情噴涌而出的熱愛,和拍攝一部電影背後的那份笑淚有加,令人感動。

49/《家族之苦》系列(2016-2018年)喜劇/家庭

導演山田洋次曾經在60年代末至90年中期,用了近30年的時間拍了40多部《寅次郎的故事》,如今,年近90的老爺子仍舊活躍在影壇之上,創作力旺盛,《家族之苦》系列便是導演近年來的代表作。

從16年的《家族之苦》,到17年的《家族之苦2》,18年的《家族之苦3》,如果可以的話,我也希望這個系列可以一直拍下去。

在講述家庭溫情的喜劇層面上,山田洋次是最好的導演,《家族之苦》系列,出一部我必看一部。

50/《鐮倉物語》(2017年)劇情/奇幻

鐮倉鬼怪故事,還怪有趣的。

51/《小偷家族》(2018年)家庭/犯罪/劇情

是枝裕和斬獲戛納金棕櫚大獎電影,片子聚焦的是一個超乎人倫的組合家庭,帶給我們的也是一份奇怪的帶有殘忍底色的溫柔,那些復雜的情緒復雜的 情感 ,在是枝裕和的鏡頭下,總能給人一次「痛擊」。

如同是枝裕和的許多電影一樣,他的鏡頭永遠聚焦「家庭」,故事卻絕非簡單的溫情或一味的殘酷,而是相互交織。表達也從不止於「家庭」,還有背後冷暖的 社會 。

52/《空氣人偶》(2009年)奇幻/劇情/愛情

這可能是是枝裕和所有電影中最特別的一部,片子講述了一個關於「充氣娃娃」復活後的故事,奇幻的故事,底色其實是人的孤獨、感情的復雜。

題外話,其他片子里從不覺得裴斗娜美,而在是枝裕和的鏡頭下,卻那般美(不是因為全裸了)。

53/《無人知曉》(2004年)劇情

那麼這部片子就是我認為的、是枝裕和最殘酷的一部了,電影改編自真實 社會 事件,電影聚焦群被遺棄的小孩,他們在一個秋天被母親遺棄,四個小孩相依為命,電影最後在小妹意外過世後結束,其他三人繼續著看不到明天的生活。

這是一部後勁十足的片子,以至於我每次回想都難以釋懷,內心裡特別想知道片中那一群被母親遺棄的小孩最終結局會是如何,電影的故事底色十足的殘忍殘酷,但當電影的鏡頭對准孩子們之間的打鬧玩樂,生活里的點點滴滴時,又充滿了溫柔。

54/《人生密密縫》(2017年)同性/家庭/劇情

想做女人的男主在面對母親時,母親說:「對不起是我沒能給你生出胸部」

日本電影是什麼?就是這些細節。

55/《極惡非道》系列(2010-2017年)動作/犯罪

全員惡人,你爭我斗,北野武的「硬核黑幫」三部曲。

56/《紅辣椒》(2006年)動畫/懸疑/科幻/驚悚

諾蘭的《盜夢空間》,在這部片子面前還嫩了點。

57/《比海更深》(2016年)劇情/家庭

個人最愛的一部是枝裕和導演作品,其他片子故事或太殘酷、或太奇情、或太巧合,相比之下這部《比海更深》就像是發生在身邊的故事。

講述的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中年人與家庭成員之間的小故事,歸根結底是一句話,我們可能終究會活成自己不想活成的樣子。

是枝裕和的電影總是如此,鏡頭永遠對准生活里的人,劇情聊勝於無,好似什麼也沒有說,但看過後總覺得像活了一遍別人的人生。

58/《你的名字》(2016年)動畫/愛情/科幻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哦,原來你也在這里啊。

59/《莫西干回到故鄉》(2016年)家庭/劇情/喜劇

因為《橫道世之介》,而去看了導演沖田修一的《莫西干回到故鄉》,片子講述的是有著性格的年輕一輩回到故鄉,與父輩的碰撞和融合,以及自我成長的故事,有笑有淚,值得一看的日式親情片。

60/《昭和六十四年》(2015年)懸疑/犯罪/劇情

一部劇本甚是精彩的復仇故事,故事引子是發生在日本昭和年間的一起綁架殺人案,那時正值日本天皇逝世,昭和改年號為平成,這個事情被公眾遺忘。

於是父親用自己的方式,展開了一段維持14年的復仇計劃。電影相當精彩,盡管時長近四個小時,依然會有些意猶未盡。

61/《大逃殺》(2000年)犯罪/驚悚/動作

《飢餓 游戲 》在它面前,只是小兒科。

62/《日日是好日》(2018年)劇情

哪怕是為了懷念樹木希林老奶奶呢,這部片子也是值得一看的。

63/《漫長的告別》(2019年)家庭/劇情

這是一部典型的日式家庭片:中學老校長東昇平(山崎努飾)患認知障礙症,一點點失去記憶,最後七年,妻子與兩個女兒陪他回憶往事,許多過往浮現出來

片子圍繞老病死的日常敘事,這是日本親情片最擅長的類型,各種瑣碎小事之中,總能有那些不動聲色的感動時刻。

64/《只有愛能讓我生存》(2018年)愛情/劇情

日本電影總是能夠將都市人群各種微小的情緒表達得那樣准確,

很多東西,總是多一分矯情,少一分不夠,日本電影總是剛剛好。

65/《憂鬱症患者》(2018 年)劇情/犯罪/喜劇

殺殺人,拖拖地。

66/《祈禱落幕時》(2018年)劇情/犯罪/懸疑

東野圭吾作品改編電影,任何復雜奇情的案件,大概都逃不過阿部寬這雙深邃的眼睛吧。

67/《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2018年)傳記/劇情

沖田修一執導,講述日本傳奇畫家熊谷守一的故事,

有意思。

68/《寄生獸》(2014年)劇情/動作/科幻

動漫改編真人電影,染谷將太主演,

有意思的。

69/《午夜凶鈴》(1998年)恐怖/驚悚

傳說中最嚇人的恐怖片,但我看了覺得還好的。

70/《咒怨》(2002年)懸疑/恐怖

導演清水崇自《午夜凶鈴》之後又一部享譽世界的恐怖片。

71/《墊底辣妹》(2015年)勵志/劇情/青春

一部表達青春期女生自我改變的電影,故事聚焦於一個全年級墊底的美少女,她打扮入時,濃妝艷抹,無心學習,出入夜店場所,吸煙犯事,游離於邊緣。但在補習老師的開導下,以及母親的無限包容與鼓勵,好友的理解,和自己骨子裡改變的決心,最終考上慶應大學。

勵志青春片,只有我自己才能決定自己的樣子。

72/《螢火蟲之墓》(1988年)劇情/動畫/戰爭

無論如何,戰爭時下的普通人總是悲慘的。

73/《嫌疑人X的獻身》(2008年)懸疑/犯罪/愛情

還是得看日本原版的。

74/《生存家族》(2017年)家庭/喜劇

電影《生存家族》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突然有一天電再無法使用,在東京生活的鈴木一家決定騎自行車去鄉下,逃離東京。

看似末日題材,實則還是日系治癒系家庭片。

75/《行騙天下》電影篇(2019年)喜劇/犯罪

行俠仗義,劫富濟貧,有長澤雅美,有各種反轉的故事,還要什麼自行車?

76/《澄沙之味》(2015年)劇情

樹木希林總在是枝裕和及其他日式親情片中扮演母親、奶奶一類配角,而這部《澄沙之味》中卻是絕對的主角,試想下,有這位老奶奶,怎麼可能不讓你感受人生的一些溫暖呢?

77/《海鷗食堂》(2006年)劇情/喜劇

世界的語言,除了各種藝術,大概還有 美食 和笑臉,片子講述了日本人在芬蘭開食堂的故事。

78/《東京塔》(2007年)家庭/劇情

改編自暢銷「哭泣小說」《東京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小田切讓搭檔樹木希林,催淚親情片,在冷風肆虐的日子,不妨看看。

看過許多日本電影,就像是讀了許多長長的散文,那些波瀾不驚的平凡生活里,埋藏了許多動人瞬間,那些感人至深的,恰恰是最真實的平常。

79/《裊裊夕陽情》(1993年)劇情

我幾乎沒怎麼認真看過黑澤明大師的片子,

我推薦這部他最後的遺作。

80/《起風了》(2013年)動畫/戰爭

宮崎駿是日本動畫界公認的大師,他的片子總是那般充滿奇妙的遐想、美好的感情、絕美的畫風。幾乎每一部都令人難以忘懷,這份榜單中沒有提到的那些,我也都一並推薦,包括《魔女宅急便》、《風之谷》、《幽靈公主》等。

在這里我想提的,是這部《起風了》,這是宮崎駿截止目前為之執導的最後一部長片,也是他導演生涯中故事最現實的一部。

如同電影中隨處可見的吸煙鏡頭也透露著這個年代下人們普遍的焦慮心情。由此而來,《起風了》比其他任何一部宮崎駿電影都要表現的現實、沉悶、嚴肅、節奏緩慢,這是一部深邃的電影。

B. 日本影片的觀後感

日本觀後感篇一:大國崛起之日本觀後感

欣賞完《大國崛起之日本》這部記錄片,深深的為這個國家崛起的故事而震撼!日本這個國家崛起的故事中蘊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學習。它告訴了我們:要使國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學習,揚長避短,不停地完善自己。特別是在看了日本的百年維新,感想頗深,為日本這樣一個小島民族一躍成為世界經濟強國而驚嘆!我認為,從日本崛起的過程中,以下幾點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一)不斷學習,不斷嘗試,不斷創新;(二)繼承優良的文化傳統,宏揚民族精神;(三)注重教育,培養人才;(四)追求至善、精益求精。

(一)不斷學習,不斷嘗試,不斷創新。日本從建國以來就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從唐朝開始,日本就開始到中國來學習儒學,醫學,佛學,茶道等等,吸收了中國的大量文化成果,從而走上了以中國為師,仿效中國發展的道路。在1853年,當時美國海軍將軍佩理強迫日本開港通商,他對前來交涉的日本使者說,你們最好不要抵抗,因為一旦開戰,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必勝。盡管當時日本國內對選擇開國還是開戰有過爭論,但最後還是做了很實際的考慮,他們以歡迎的態度接受了佩理的要求。因為日本意識到閉關鎖國只能導致國家日益衰落,只有敞開國門,吸收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走上強國之路。而今,日本已然一個世界強國,但它的學習和創新的精神卻從未停止過,它的國民支柱企業三菱公司,豐田公司,松下公司等,都是從美國等西方國家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然後再不斷地嘗試和創新,現在都成為享譽世界的跨國公司。

(二)繼承優良的文化傳統,宏揚民族精神。記錄片中有這樣一段解說詞 「西服流行的時候,和服被當作最華麗的禮服,酒吧多起來的時候,茶室依然是人們的精神凈地,西洋歌劇開始唱響,能劇和歌舞伎在走向極致,當油畫開始絢麗奪目時,日本的浮世繪也成為世界繪畫的一大流派。」邱吉爾說過:我寧願失去一個倫敦也不願失去一個莎士比亞。可見,一個民族的文化就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就是主宰一個民族的指揮棒,是一個民族的象徵!日本在打開國門以後,曾經一度照搬西方模式,甚至讓國民與西方人士通婚來改良自己民族的血統,但由於社會矛盾的爆發讓他們意識到民族文化不能丟棄,他們就把他們的優良傳統文化載入憲法,讓它流傳下來,成為國民精神的支柱。

(三)注重教育,培養人才。日本的教育注重素質。他們的教育課程由學科、道德和特別活動(包括班級活動、學生會活動、小組活動及學校集會)三部分構成。在初中的教學科目中有必修棵和選修棵兩種。日本將教育的發展方向定為:讓孩子擁有「生存能力」和「輕松寬裕 」。其主旨是培養年輕一代適應社會的能力,並強調了教育必須滿足社會需求。在此,教育的重點要從以往的傳授知識轉移到培養能力上去。在日本,一個只有十歲小男孩能滔滔不絕地說出地球上主要自然資源分布的比例數據、汽車尾氣的基本成分以及有害氣體的化學成分。他在列出人類破壞自然環境的種種劣行之後,力圖尋找各種環保措施,而中國的小孩卻沒有這樣的能力。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日本達到了100%的小學教育和100%的初中教育;大學毛入學率為40.3%,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高達48%,識字率近100%。

(四)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戰後最負盛名的首相,他說日本民族具有一種止於至善的專業精神。除非不做,做什麼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於日

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歷經明治維新和戰後經濟奇跡,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之主因。德魯克對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歲時被榮聘為東京大學研究日本藝術文化的教授,引以為傲。他認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處,便是那種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專業精神。無論做什麼,皆力求最好,心無旁騖,精益求精。此種精神之背後是異常謙遜的學習態度,永遠不懈吸取他人長處之開放胸懷。盛田昭夫說:"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取得飛躍進步,奧妙就在於企業經營者始終認為日本在一切領域中都落後於他人,從而產生一種緊迫感。他們情願以歐美各國的學生自居,堅持交學費,學習經營手法,吸引新技術。"在日本,人們始終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產率的提高,即使是對螺絲刀這樣簡單的工具也毫不例外。從設計到加工,無不精心考慮,仔細研究。

我們不知道21世紀的變化將把大國帶向何方,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將是人類共同努力的方向。歷史是鏡鑒,中國的未來我們需要深深思索。

日本觀後感篇二:日本電影觀後感

《太閣*一個像猴子的男人》

——觀後小感

人文學院 中101-3班 李慧 201051501339

在日本文化課上我們看了幾部日本電影,其中我對一部介紹豐臣秀吉的《太閣*一個像猴子的男人》很感興趣。

電影講述了日本室町時代的傳奇人物豐臣秀吉發跡變泰的故事。與《源氏物語之千年之戀》的敘述方式相同,以兩條線索,借參與故事的一個人物的口述來講述歷程。主人公與講述者共處的時間平面縱橫交錯,在最終交合時,電影走近結局。我很喜歡這種表現手法。

電影中的大背景是日本的戰國時代,那時群雄割據,逐鹿中原,社會動盪不安。豐臣秀吉是一個長相奇特,被戲稱為「猴子」的下層平民。他的夢想是想成為一個武士,一個不殺人的武士,他渴望結束戰爭,天下太平。但他卻膽小怕死,不敢殺生。這樣一個矛盾的人為什麼能從低賤平民平步青雲,一躍成為日本史上一代梟雄,最終一統日本呢?在電影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我概括為以下幾點:

首先,豐臣秀吉一再說自己不願殺人,這是一個「仁」字。也正是這個字,使他得到了民心,受軍民擁護,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軍師半兵衛也被他的「仁」心感動再次出山為其效力至死,他在臨終是說:「我沒有看錯人,幸哉!」

其然,是一個「義」字,給木匠蜂須賀正勝找回木匠刀,從而感動浪人,收其為左膀右臂。

其次,又是一個「禮」字,他能「三顧茅廬」,打動志乃從而請

到了半兵衛做自己的「頭腦」。

然後,是「智」,秀吉善不戰而屈人之兵,利用智謀多次立下戰功,這是織田信長其他家臣所不及的,這也是秀吉崛起的一個最大的資本。

再者,是一個「信」,他用人不疑,相信自己的部下不會背叛自己,並以自己的性命作保。從他保官兵衛一事中可看出。事實證明豐臣秀吉相信的人沒有辜負他

最後是「忠、勇」,他對自己的主子忠心耿耿,這也為後來他發「正義之師」滅掉謀反的明智光秀的成功做了基礎。即使怕死也有勇氣接下任務。「墨股城一夜築城」成為他地位提高一次重要的經歷。

儒家講求的「仁、義、禮、智、信、忠、勇」在電影中的豐臣秀吉身上都有體現。豐臣秀吉的成功還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他做事讓人感動,說話讓人喜歡(是一隻會討主人歡心的猴子),他單純,真誠,知道感恩,心懷天下。另外,機遇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因為機遇使他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貴人—織田信長,這為他以後的事業直達青天開了個天窗,能不能爬上這天窗就看他的本事了。

具備了這些因素,電影中的秀吉從一個低賤的平民成長成了坐擁天下的梟雄就不足為奇了。

眾所周知,日本想吞並世界的狂妄想法就源自豐臣秀吉,歷史上的真實的豐臣秀吉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看完了電影後,我懷著這個疑問對歷史上的豐臣秀吉作了一些了解。

豐臣秀吉(1537年3月26日——1598年9月18日)日本戰國

時代、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及大名,原名木下藤吉郎、羽柴秀吉等,綽號猴子(見於《太閣素生記》)、禿鼠(見於織田信長給秀吉正室寧寧的書信),本是一個下級步兵,後因侍奉織田信長而崛起,自室町幕府瓦解後再次統一日本,並發動「萬曆朝鮮戰爭」,最高官位是關白。法名:國泰又松院殿靈山俊龍大居士,神號豐國大明神(後因豐臣家滅亡而被德川幕府去取消)。

傳說年少時代的秀吉沿著東海道東下賣針,受雇於今川義元的家臣松下嘉兵衛。後因其門人排擠,回到家鄉,在昔日玩伴的推薦下做了當時稱雄一方的織田信長軍中的一個小步兵,其後,秀吉因立下赫赫戰功,從小者、小者頭、足輕、足輕組頭、足輕大將,不斷地升遷上去。

「墨城一夜築城」「金崎殿後」「鳥取斷糧」「高松水淹」等著名戰役,充分顯示了秀吉傑出的軍事才能,同時越來越受到織田信長的信賴和倚重。「本能寺」之變中,受壓迫太深的明智光秀造反,逼死了織田信長。秀吉殺死明智光秀,並以信長繼承人自居,鎮壓了信長諸子和重臣的反抗,繼續統一日本的戰爭,終於1587年基本統一全國。

統一日本後的豐臣秀吉慾望迅速膨脹,萌發了建立一個亞洲大帝國,充當亞洲霸主的狂妄想法。他拋棄日本對中華文化的仰慕,要將中過征服。首先要征服朝鮮,最後再征服印度,建立一個包括日本中國印度朝鮮在內的亞洲大帝國,這是此後數百年來日本徵服亞洲思想的發端。

1592年,豐臣秀吉的十八萬大軍發動對明帝國附屬國朝鮮王國的戰爭,迅速佔領朝鮮大半。此時的秀吉意氣風發,妄言將會遷都北京,讓天皇在北京居住。同年,明朝派大將李如松率四萬明軍進入朝鮮,與日將小西行長加藤清正所率日軍激戰,收復漢城。豐臣秀吉退回日本,留小西行長等駐於朝鮮南端。日本與明朝和談,但因立場差距太大,和談破裂。

1597年,豐臣秀吉再次派水陸軍侵入朝鮮,決心與明軍見個高低。明軍在大將刑玠、老將鄧子龍的率領下,大破日軍。豐臣秀吉征服朝鮮的夢想破滅。以上兩場戰爭,史稱「文祿*慶長之役」(日本當時年號),朝鮮稱「壬辰衛國戰爭」,中國稱「萬曆朝鮮之役」。

對外戰爭的失敗使得豐臣秀吉一下子為千夫所指,國內一片罵聲,那些原本就看不起他出身低微的貴族大臣群情洶涌,使豐臣秀吉一病不起。終於1598年8月18日氣病而死。據說他臨死時除了託孤前田利家之外,還念念不忘他的侵略夢。

秀吉晚年昏庸多疑,由於膝下寂寥,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他。當年果斷精明的秀吉不在,他甚至出現了大小便失禁。司馬遼太郎的《豐臣的家人》一書中詳述了這個喜怒無常,蒼老糊塗的秀吉晚年形象。秀吉死後,豐臣氏就等於滅亡了。之後的德川家康取得了其在日本的地位。

豐臣秀吉,出身寒微,一生都在為了證明自己而奮斗,卻在事業的高峰期錯誤的發動了侵略別國的戰爭,這註定了野心太大滅亡越早。一生功業化為烏有,身死祖衰,他也成為了一個悲劇英雄。

在我看來,客觀上豐臣秀吉確實是一個有智謀,有手段的傑出的政治家、軍師家,他之所以失敗,原因有二:其一,他極度自負。總以為自己統一了日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就同樣可以掌控世界,真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電影中的豐臣秀吉一再強調自己不喜歡殺人,這是明顯在為一個魔頭做粉飾。他用侵略別國的手段,破壞他人的家園,來證明自己的超強的能力,逆天而行,必敗無疑。其二:他又極度自卑。因為出身寒微,被貴族瞧不起,無論他如何奮斗,取得了多麼輝煌的成就,出身問題一直像一個噩夢一樣纏著他。所以他發瘋地去證明自己天下無敵,改自己的姓氏為羽柴,向天皇索要賜姓(豐臣一姓即天皇所賜),甚至還編造自己的母親曾侍奉過天皇以此來暗示自己可能是天皇之後的謊言。由此,也可以看出在當時的日本社會中,階級地位是相當重要的,連這么一位馬上英雄也無法擺脫魔咒,以致性格扭曲。這兩種極端造就了豐臣秀吉矛盾的性格,也釀成了他晚年的悲劇。

我們回到對這部電影的認識上來。雖然電影中塑造的豐臣秀吉與歷史上那個野心勃勃,嗜殺成性的秀吉有很大出入,被美化了太多太多。但其所造的人物形象光鮮積極,對觀眾起到了很大的勵志作用,在這一點上是值得肯定的。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在評價一個具體的歷史人物時要劍分兩刃,既要看到其與眾不同的才能或令人憎惡的嘴臉,又要清楚的認識到他對歷史或世界帶來的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通過看這部電影,讓我對自己感興趣地方進行了更深入一點的了解,這或許比單純的欣賞意義更大吧。我希望以後的自己,不論是在

日本觀後感篇三:大國崛起之日本觀後感

日本,一個只有彈丸之地、曾經蒙昧落後的小國,為何可以將幅員遼闊、物產豐富、的中國欺壓半個世紀之久呢?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看了大國崛起之後,我多少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道理:因為每個日本人身上都有體現屬於他們本民族的東西,那就是日本這個民族的「靈魂」—民族精神。以下幾點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一)不斷學習,不斷嘗試,不斷創新;(二)繼承優良的文化傳統,宏揚民族精神;(三)注重教育,培養人才;(四)追求至善、精益求精。

(一)不斷學習,不斷嘗試,不斷創新。日本重視科技教育、善於學習創新,注重對人才的培養。日本人強烈的學習慾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說,在美國將軍佩里用武力迫使日本打開自己國門期間的一天夜裡,兩個日本青年偷偷地爬上了美國黑船,用手比劃著告訴佩理將軍:他們想要隨船到美國去,看看美國究竟為什麼強大。這樣做在當時的日本按律是要殺頭的。他們的舉動讓佩理非常驚訝,佩理在日記中寫道:「這兩個日本人的求學精神令我感動,如果日本人都像他們一樣,日本一定會變得和美國一樣強大。」

這兩個渴望了解世界的青年人雖然最終還是被送下了船。但隨著國門的打開,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關注起外面的世界。14年後,一個名叫澀澤榮一的年輕人獲得了一次前往歐洲的機會,在1827年參加了法國巴黎萬國博覽會,並在周邊各國都訪問參觀,頗受啟發,帶回給國家全新的思想,並在之後為日本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日本從建國以來就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從唐朝開始,日本就開始到中國來學習儒學,醫學,佛學,茶道等等,吸收了中國的大量文化成果,從而走上了以中國為師,仿效中國發展的道路。在1853年,當時美國海軍將軍佩理強迫日本開港通商,他對前來交涉的日本使者說,你們最好不要抵抗,因為一旦開戰,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必勝。盡管當時日本國內對選擇開國還是開戰有過爭論,但最後還是做了很實際的考慮,他們以歡迎的態度接受了佩理的要求。因為日本意識到閉關鎖國只能導致國家日益衰落,只有敞開國門,吸收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走上強國之路。而今,日本已然一個世界強國,但它的學習和創新的精神卻從未停止過,它的國民支柱企業三菱公司,豐田公司,松下公司等,都是從美國等西方國家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然後再不斷地嘗試和創新,現在都成為享譽世界的跨國公司。

(二)繼承優良的文化傳統,宏揚民族精神。日本人具有武士道精神,有很強的`民族凝聚力。他們敢於拼搏,勇於創新,善於堅持,樂於學習。日本在發展時都有很有領導能力和號召力的人物。在明治維新時期,大久保利通和木戶孝允對國家的經濟、政治、教育、軍事等方面進行革新,成為推進改革的骨幹,對日本的發展有帶領作用。澀澤榮一放棄政治上的高官改而從商,成為19世紀80年代最著名的企業家,對日本經濟的發展有著重大的貢獻。記錄片中有這樣一段解說詞 「西服流行的時候,和服被當作最華麗的禮服,酒吧多起來的時候,茶室依然是人們的精神凈地,西洋歌劇開始唱響,能劇和歌舞伎在走向極致,當油畫開始絢麗奪目時,日本的浮世繪也成為世界繪畫的一大流派。」邱吉爾說過:我寧願失去一個倫敦也不願失去一個莎士比亞。可見,一個民族的文化就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就是主宰一個民族的指揮棒,是一個民族的象徵!日本在打開國門以後,曾經一度照搬西方模式,甚至讓國民與西方人士通婚來改良自己民族的血統,但由於社會矛盾的爆發讓他們意識到民族文化不能丟棄,他們就把他們的優良傳統文化載入憲法,讓它流傳下來,成為國民精神的支柱。

(三)注重教育,培養人才。日本的教育注重素質。他們的教育課程由學科、道德和特別活動(包括班級活動、學生會活動、小組活動及學校集會)三部分構成。在初中的教學科目

中有必修棵和選修棵兩種。日本將教育的發展方向定為:讓孩子擁有「生存能力」和「輕松寬裕 」。其主旨是培養年輕一代適應社會的能力,並強調了教育必須滿足社會需求。在此,教育的重點要從以往的傳授知識轉移到培養能力上去。在日本,一個只有十歲小男孩能滔滔不絕地說出地球上主要自然資源分布的比例數據、汽車尾氣的基本成分以及有害氣體的化學成分。他在列出人類破壞自然環境的種種劣行之後,力圖尋找各種環保措施,而中國的小孩卻沒有這樣的能力。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日本達到了100%的小學教育和100%的初中教育;大學毛入學率為40.3%,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高達48%,識字率近100%。

(四)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戰後最負盛名的首相,他說日本民族具有一種止於至善的專業精神。除非不做,做什麼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於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歷經明治維新和戰後經濟奇跡,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之主因。德魯克對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歲時被榮聘為東京大學研究日本藝術文化的教授,引以為傲。他認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處,便是那種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專業精神。無論做什麼,皆力求最好,心無旁騖,精益求精。此種精神之背後是異常謙遜的學習態度,永遠不懈吸取他人長處之開放胸懷。盛田昭夫說:"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取得飛躍進步,奧妙就在於企業經營者始終認為日本在一切領域中都落後於他人,從而產生一種緊迫感。他們情願以歐美各國的學生自居,堅持交學費,學習經營手法,吸引新技術。"在日本,人們始終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產率的提高,即使是對螺絲刀這樣簡單的工具也毫不例外。從設計到加工,無不精心考慮,仔細研究。

俗話說,事物總有兩面性,明治維新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明治維新給日本帶來了迅速的飛躍,使日本在明治維新百年之際,日本仍是世界經濟強國之一。但是經濟發展帶來的軍國主義的膨脹卻給世界人民帶來了不小的災難。所以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的發展要以人為本,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國富民強並且還能造福子孫後代。俗話說,事物總有兩面性,明治維新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從日本反觀中。,在中國的古代,有許多世界輝煌的文化及科技產品,綜合國力在當時的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我們自認為是天朝大國,接受著世界各國的朝拜,當然日本也不例外。在中國的眼裡,他是個不起眼的鄰居。

可是後來,日本能迅速認識到幕府體制的僵化,並且能大力推進改革,轉變政體為君主立憲制。當我們的統治者還在紫禁城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不屑於西方的高新科技時,甚至我們的慈禧太後還認為火車是會發出巨聲的怪物,竟用馬來拉動火車;而日本則大力引進西方科技和人才。當我們的統治者還會用大筆軍費來建設自己豪華的行宮時;日本則在大力發展他們的軍事。當我們的人民沉迷於鴉片,整日無所事事時;日本的人民則在努力的吸取知識?這一系列的行為大概和兩國不同的文化習慣有關,中國自古以來在世界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天朝是對自己的定義,我們有世界最先進的思想文化和經濟科技水平,我們是強國,雖然在末期曾有不少人提出向西方學習,但是因為統治階級的無能軟弱,最後無疾而終。而日本,是個善於學習的民族。過去,看到強大的中國,便向中國學習,以中國為師,後來看到了西方列強的強大,便舍棄了中國,轉向西方列強,以西方為師。這種善於學習的能力,使他們得到了迅速的崛起。

當今世界,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水平,經濟發展水平等,所以我們要吸取過去100多年屈辱的經驗。要做到大膽的創新,善於學習,努力進取,尤其是我們這一發展的新一代,更要努力完善自身,以便日後為國家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但是在發展中還要銘記:要和平的求發展。

對於日本我們要學習他們先進的地方,學習他們優秀的地方,可是我們還要尊重我們國家的客觀實際,學以至用啊,落實了才是真的啊。日本人能做出來的我們中國人一樣能成功,而且做的更好。民族的復興等待著。

C. 《入殮師》電影嚇人嗎,怎麼樣



您好,我是澄山電影解說。我認為《入殮師》不算是一部恐怖電影,更多的是一部人性電影。非常值得一看。《聖經》中說道「你來自泥土,又必將回歸泥土。」一提及死亡,大家都退避三舍,彷彿只要觸碰到一點點,就會晦氣一輩子。然而,那都是對未知世界的恐懼。

前半段剛開始的時候,只有「 毛骨悚然 」四字可以形容我的感受。男主角的演技很精湛,電影沒有任何一個腐爛屍體的畫面,卻讓人像真正見到了一樣有惡心感。

也是通過這部電影,我才第一次體會到,原來入殮需要如此認真而細致的過程,每一處撫摸都承載尊重, 原來人死後,才會被如此珍重且小心翼翼地呵護一次。

然而,男主角小林大悟因無奈才選擇的這份與屍體打交道的高薪工作,可想而知,沒有什麼人能夠認可接受,親戚朋友十分介意他的職業,他向來溫柔善良的妻子也不例外。她說:「 別碰我,你不幹凈! 」——恐懼而無助的眼神,渾身顫抖。

大悟因各方阻力想找社長辭職時,社長透露了自己如何送走自己的妻子,也用河豚魚子隱喻了自然規律。

看似十分殘酷,卻是世界運行的現實。他告訴大家, 其實屍體才不可怕,因為, 你天天都在吃

而且, 你覺得很好吃

是啊,死亡、屍體、墳墓,這些字眼彷彿直接與不詳掛鉤,此時我想起王開嶺在《談談墓地,談談生命》中寫道:「在心靈敏感的生者眼裡,墓地不是冷卻、凝固、窒息的存在,它擁有體溫,生者的愛可以賦予它一切,賦予它重新的呼吸、腳步、思想……在那裡,人們和曾經深愛的人再次相遇,互訴衷腸,重溫舊夢,消弭思念之苦。」由此看來, 死亡也是美的

我們本不必要對死亡如此恐懼,它是每個人乃至所有生物的必經之途,萬物的歸處。 正如影片呈現的,並不是每位死者身邊都流淌著淚水,也有笑著幫奶奶穿長襪並且和奶奶說byebye的孫女,也有在死去的父親臉上一人吻一個口紅印的圓滿畫面。 大可從容些

從此之後,大悟作為入殮師,已不是迫於生活無奈,而是源於 敬畏與尊重 。所以,他沒有去把離家出走的妻子追回來,也沒有繼續從事拉大提琴的工作,只是在電話響後及時 到位、擦拭、撫摸、上妝、祈禱、送行 ,只是在閑暇時候在野外拉拉大提琴,也好讓自己的夢發出點聲音。然而,在一次次的工作之後,大悟也因收到死者家屬的感謝而更加珍重自己的職業。

後來,開澡堂的老奶奶驟然離世,大悟的妻子陰差陽錯含淚目睹了丈夫入殮工作的全過程,終於理解了丈夫對這份職業的執著,並熱淚盈眶。

而最終,大悟收到的卻是三十年未曾聯系的父親的死訊。他恨拋棄了自己的父親恨了數十年,而在為父親入殮的時候才又一次看見他手裡緊握的石頭,是三十年前他給父親的。

他原諒父親了。好像在死亡面前,所有事都可以歸於零,所有事都可以被原諒、被埋藏。並不是因為「死者為大」的庸俗想法,而是, 論及死亡,人性最溫柔的一面才剎那浮現。


死亡是沉重和庄嚴。 「死」本身是一種「矗立」,和生命一樣有尊嚴,它巨大、唯一、磐重、凜然不可冒犯。它需要愛、需要呵護,需要垂青和眷顧,但拒絕虛假的欺騙和廉價施捨。你必須仰望,必須心存虔誠和神聖的敬意,你腳步要輕,表情要誠實,要用心靈的方式獻上自己的一份哀情、一份慟容、一份寂靜……


所以

且從容地活著吧。

或者,

從容地死去。

這部電影是不嚇人的,沒有很突出的突然的驚嚇的那種感覺,個人感覺不僅不嚇人,而且裡面還有好多美女哦!

電影《入殮師》講述的是本身為大提琴家的小林大悟因生活所迫改行做入殮師的事。

小林大悟是管弦樂團的大提琴家,因為樂團解散他不得不結柬演藝生涯,帶妻子返網了故鄉。求職無門之際,他看到一個招「旅行社導游」的廣告便去應聘,結果被佐佐木社長一眼相中,糊里糊塗地就干起了給死者擦洗、更衣、化妝的入殮師工作。盡管每次面對冰冷的屍體他的內心都要經歷掙扎與煎熬,盡管妻子不堪忍受。說他「臟」而拒絕肌膚之親,但是一次次地見證生死訣別,大悟對生命與死亡有了新的認識,用他那雙藝術家的手在逝者的身體上奏出裒美的旋律。經歷種種曲折之後,他終於贏得了妻子美香的理解及周圍人的尊敬。此時,突然傳來30年前拋妻奔子離家出走、音信全無的父親死亡的消息,從孩提時代就萌發的恨讓大悟的內心拒絕面對,但在為父親入殮時,卻發現父親的手中緊握著30年前的月夜與大悟交換的石頭,大悟感情的防線霎時崩潰。

(3)關於日本電影解說擴展閱讀:《入殮師》根據日本作家青木新門的小說《門納棺夫日記》改編而成,由瀧田洋二郎執導,本木雅弘、山崎努、廣末涼子、吉行和子和{9野高史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8年9月10日在中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日本入殮師的生活,影片以一名入殮師新手的視角,去觀察各種各樣的死亡,凝視圍繞在逝者周圍的充滿愛意的人們。該片曾獲第32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高大獎、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等獎項。

這部電影明星薈萃,吊足你的胃口

實力演員會聚 音樂大師助陣

本片會聚了一批實力派演員。除了本木雅弘之外,片中的老入殮師由演技不凡、存在感強烈的山崎努飾演,大悟的妻子美香則由如今已經脫去偶像氣質的廣末涼子出演,老牌名配角余貴美子、《武士的一分》中的笹野高史等也前來加盟。他們以多彩的演技出色地詮釋出這個深厚動人的故事。

音樂大師久石讓也為本片增色不少。他為影片譜寫了以大提琴為主要樂器的背景音樂。琴音時而激越、時而溫柔,彷彿主人公本木雅弘內心的 情感 之流。這樣的配樂與電影的舞台——山形縣庄內平野相得益彰,充滿自然氣息的四季風景在琴音的烘托下,顯得抒情怡人、格外美好。每個人都會成為送別之人和被送別之人。這是一部描繪生死這一普遍性主題的電影,它訴說著骨肉之情、夫妻之愛、朋友之義以及對工作的自豪,給人帶來笑、帶來淚,帶來一份別具一格的感動。

《入殮師》是一部日本電影,初看這部電影感覺很震撼人心,同時也有感人的地方。講述的是一個拉大提琴家小林大悟由於樂團經營不善,他不得不被迫做入殮師的工作的故事。

這部電影不是恐怖片,而是一部有關於人性的電影。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生老病死的自然現像,而每個人在生命的最後一程都想走得漂漂亮亮的,所以入殮師這個行業就必須得有人來做。

大提琴家小林大悟由於樂團的解散,不得不帶著妻子回到家鄉,重新找工作養家。他看到一則旅行社的招聘廣告,於是就去應聘,沒想到很順利,佐佐木社長一下子就錄用了他。等他知道是做入殮師的工作後,他有過心裡矛盾,由於他的家鄉工作機會不多,又面臨著急需掙錢養家的窘境,所以不得不勉強自己繼續幹下去,以後再換工作。

由於日本 社會 跟中國 社會 一樣,都是忌諱死亡的。所以的小林大悟的工作不被朋友,妻子接受,有時候還會被死者家屬埋怨,責罵。他自己也很苦惱,可是當他們幫忙幫忙把死者擦拭身體,換衣服,入殮完後,死者家屬對他們表示感謝!又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於是就堅持了下來。最後由於他的妻子無法接受他的工作,離開了他。

小林大悟在經歷了種種曲折後,妻子終於回到了他的身邊,也贏得了周圍人對他工作的認可。特別是他以前的朋友,鄰居(經營澡堂的大媽)的兒子的認可。在這個過程中,小林大悟見過因不同原因死亡的人,有因叛逆騎摩托車出車禍死亡的,有屍體腐爛的孤寡老人,有正常病死的老人,還有自己病死的至親(他的父親)。當他第一次碰到腐爛屍體,讓他幾天都吃不下飯,那天他洗手都洗了好幾遍。也有正常死亡的老婦人,入殮時,她的孫女笑著幫忙穿衣服。到他面對自己的父親的死亡時,他的心情是復雜的。因為他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拋棄了他們母子,所以他對他的父親有些怨恨。但當他看到他父親手中拿著他送給他父親的鵝卵石時,他知道他父親還是愛著他的,於是他含著眼淚決定親自為父親入殮。

總之《入殮師》這部電影雖然看名字是有點恐怖,其實一點不恐怖。這裡面雖然有幫忙入殮一具腐屍,但是沒有拍到正面的鏡頭,也就是說沒有惡心的鏡頭出現。這部電影主要是告訴我們,死亡並沒有那麼的恐怖,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經歷的現象。所以我們要從容淡定地對待死亡。正如電影裡面說的:我們每個人都在經歷著一場旅行,由生至死,曾有人說出生時,我們在哭,周圍的人在笑,死去時,我們在笑,而周圍的人在哭。沒有人可以告訴你死去的旅程到達何方,是悲是喜。那是一場註定孤獨的旅程,我想踏上旅程的人必定希望走的無所牽掛吧。他們只是希望曾經被這個曾經哭泣著到達的世界溫柔的對待過吧。

電影《入殮師》還可以,不嚇人的。

講述的是本身為大提琴家的小林大悟因生活所迫改行做入殮師的故事。

小林大悟是管弦樂團的大提琴家,因為樂團解散他不得不結柬演藝生涯,帶妻子返網了故鄉。求職無門之際,他看到一個招「旅行社導游」的廣告便去應聘,結果被佐佐木社長一眼相中,糊里糊塗地就干起了給死者擦洗、更衣、化妝的入殮師工作。

盡管每次面對冰冷的屍體他的內心都要經歷掙扎與煎熬,盡管妻子不堪忍受。說他「臟」而拒絕肌膚之親,但是一次次地見證生死訣別,大悟對生命與死亡有了新的認識,用他那雙藝術家的手在逝者的身體上奏出裒美的旋律。

經歷種種曲折之後,他終於贏得了妻子美香的理解及周圍人的尊敬。此時,突然傳來30年前拋妻奔子離家出走、音信全無的父親死亡的消息,從孩提時代就萌發的恨讓大悟的內心拒絕面對,但在為父親入殮時,卻發現父親的手中緊握著30年前的月夜與大悟交換的石頭,大悟感情的防線霎時崩潰。

這部電影我看到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以死亡和人們對待死亡的態度為主線

不知道日本大眾現在對待死亡是否如這篇電影一般重視,入殮師為去世的人好好清潔一次身體、化上妝,讓其體體面面離開,是喪事操辦的其中一個環節。

入殮師在工作當中冷靜、准確又懷有 情感 的讓已冰冷的人又重新煥發生機。在這過程中,喚起死者家屬對他們離去親人前所未有的注視,很多家屬第一次認真的看著他們的妻子、兒子、父親的臉龐,作者因此才找到做這份工作的真正意義。

這里有三個細節:

2. 開篇出現的男扮女死者也是,生前父母應該很不接受自己家的兒子變成這樣,男扮女、經常和人打架……去世後,他的父親追悔莫及道:「即使兒子變成女孩,他也是我的孩子啊……」看到這里真讓人淚目,我們為人父母,需要警惕,不因環境主流或個人期待來要求孩子,無論孩子狀態如何,TA始終是我們的孩子。

3. 男主角的父親去世,解了他多年心結。得知一直恨了30年的出軌父親的死訊,內心掙扎、不想去送終。同樣有拋夫棄子經歷的同事,哀求他一定要去送父親一程。這位同事的極力勸說,又何嘗不是在替自己贖罪呢?男主角對父親30年不聞不問耿耿於懷,同事的角度卻說離開之後想去看孩子但又無法去看,男主角便反駁,想看為什麼不能直接去看呀?!一方面是孩子的吶喊,另一方是成人的糾結……

離婚率居高不下的今天,各種理由離開孩子的父母們,要排除萬難和孩子建立各種聯系啊。

最後,還是和妻子一起去給父親送行,在給父親做入殮的時候,小時候記憶模糊的父親的那張臉越來越清晰,在父親手中發現一顆光滑的小石頭,(小時候父親和他說過送光滑的石頭表示對對方的感情穩定,送凹凸不平的表示對對方的擔心,家裡一直保存著父親送過的一顆大石頭),感動、痛哭……

二、涉及主流擇業觀

他辛辛苦苦學琴多年,後來回憶里說因父親的逼迫從幼兒園就走上學琴之路,到畢業進樂團,想必是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但是天資似乎一般,進樂團4個月面臨樂團解散,自己知道能進其他樂團可能性不大,決定放棄。賣掉昂貴的大提琴支付當初購買時貸款的費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賣掉琴之後,他整個人如釋重負。

但是後來在午夜時分抱著兒時的琴獨坐於老房子,是這把琴帶他走入兒時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帶來懷念的幸福;在老家田野上為大地演奏時,是琴幫助他與天地萬物相融;以及在聖誕節為同事們彈奏時的溫暖場面,都讓他從另一個角度看待彈琴這件事,也許彈琴不能做為他謀生的手段,但能為他在日常生活增添很多樂趣和 情感 。

所以,逼孩子學琴(學這學那)這件事到底好還是不好呢?沒有絕對的答案,但 在雞娃的時候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很重要

他離開樂團說服老婆一起回到鄉下老家時,並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麼,鄉下地方找工作不易,偶然在報紙上看到招聘啟事,以為是旅行社,興沖沖跑過去,老闆面試只問一句話:「會長期幹下去吧?」剛意思點頭,就說被錄用,並承諾給高薪資,得知工作內容時非常震驚,猶豫一下,為了生活還是決定留下。

當入殮師不久就遇到孤寡老太太去世2/3個月才被人發現,屍體腐爛、蛆蟲等讓他吐到懷疑人生……看到這里我不是很理解,為啥去做這樣的入殮不戴口罩呢?!

剛開始這份工作內容不敢如實告訴妻子和在澡堂遇到的同學鄉親們,鄰居們還在羨慕他能在東京的樂團拉大提琴。同學後來得知他在做入殮師讓家人都不要和他打招呼,並勸男主幹點什麼不好,要去做這個。自己的妻子也很不接受,覺得骯臟,賭氣回娘家,撂下「什麼時候辭職,什麼時候來找我」的話就走了。

如《優秀的綿羊》所說, 精英教育的年代,大家把成功定義的特別狹窄,導致這些精英孩子一直求穩,不敢犯錯,在傳統意義上的成功路上越走越遠,不敢回頭。大家保住目前的階層、保住臉面是最重要的。 從這里看出日本也一樣。男主顯然被迫突破這一點,但也沒有底氣告訴大家。

導演是否想讓大家藉此機會問問自己,工作真的有貴賤之分嗎?主流的好工作適合我們每個人嗎?為人父母還得想想, 我們的孩子們將來可以按照他們自己的意願選擇他們的職業嗎?

好在經過澡堂老闆娘和父親的死,讓同學、鄉親和妻子看到一位有愛、有情又有責任有擔當的入殮師,大家多少開始接受。

三、豐富的感情

愛意:

面試當天拿到薪水就買了妻子特愛吃的牛肉,對妻子心甘情願跟著他從城市回到鄉下,默默操持家裡的感謝都在行動上表達出來了。

理解與支持:

澡堂老闆娘和他的老婆悄悄說,要支持丈夫啊,他有什麼事都自己扛,小時候經歷父母分開,不曾在母親面前哭過,總一個人默默流淚。

默默承擔的人啊,特別需要理解。——互相理解、支持,是任何時候我們的夫妻關系裡都不可或缺的。另,家有如此賢德長輩是福氣。

與人與物:

公務員兒子多次勸說開一輩子澡堂母親去城裡享清福,被老太太斷然拒絕說,一想到要關掉澡堂,附近在這泡了幾十年澡的鄉親們該多寂寞啊。我想不僅是鄉親們需要這里,也許老太太自己更需要這個澡堂。想到,如今我們大部分進城的年輕人,希望接父母到城裡一起生活,讓他們享清福也好,請他們幫助也好,都要考慮老人家對生活一輩子的老家的人和物之間的感情啊。

還有:

主角對父親的想念(雖大部分在怨恨父親,但不是說,恨是更深的愛嗎?);社長對亡妻的追思;同事對拋棄了孩子的想念和糾結……世間的感情都在這部電影里了。

四、其他

入職初期,熟悉店裡的內容,其中一項是棺材,和同事的對話:「材質、花紋不同,價格不等,但燒起來一樣,躺起來也一樣,人這輩子的最後一樣東西是由他人決定的,多麼諷刺呀!」

起初做入殮師所有人不理解時,非常郁悶又無處訴說,跑去看逆流而上的魚兒們,看到努力上游的魚兒結局也不過是一死,為什麼還要努力呢?這么努力是為了死嗎?路過的老者輕飄飄的一句:「不過是自然規律罷了。」

入殮師工作中,會先看看死者生前的照片,盡量把妝容做到符合個人平常的氣質。在給澡堂老闆娘做入殮時,靈機一動把她生前最愛的絲巾圍上,好感動。這里我真的看到一個入殮師一心想要為死者送上最後一程的用心。值得我們的生活、工作當中借鑒。

最後,看了這部電影又看了《心靈的慰藉》這本書,讓我對死亡的理解比之前寬廣許多,下次再敘。

日系經典之作,值得一看:男主角拉奏提琴的容色有憂郁的神采及納棺前的謹慎嚴肅和精微的程序,對於逝去的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好的尊重了。

經典語錄:

1.「人一輩子買的最後一樣東西(棺材)是由他人決定的。」

2.「死可能是一道門,逝去並不是終結,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

3.「入殮師就是讓已經冰冷的人重新煥發生機。"

觀後三感:

1.入殮師對待往生者的敬意,舉重若輕,在這個過程感受到了謙卑,尊重和愛。願中國能有更多這么敬業的入殮師。

2.生者對死者的眷戀,和悔意,警醒我們要珍惜身邊人,莫等失去再後悔。

3.在這個物語橫流的金錢時代,對於工作的選擇要學會遵從並堅持自己的內心,莫被世俗一切向錢看的目光所干擾,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從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與 社會 價值相結合,從而達到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即使辛苦,艱難,那也是痛並快樂著(風雨過後終是彩虹)。

D. 用視聽語言分析日本電影《人證》,最好是專業電影影評那種,謝謝了。

可能是最近胡在訪日的原因吧,電視里在頻繁地播放跟日本相關的紀錄片。適才我在打掃房間,偶然央視新聞在播放一個采訪《人證》攝制組的節目。看完紀錄片後,對片子的背景有了更深的了解。

影片所有的主要參與者的背景,都與平片的情節息息相關,每個人都在演繹著自己的人生。

首先,扮演日本警察棟居的松田優作,當時在日本是炙手可熱的男星,他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幼年遭遇母親的拋棄(母親不堪戰後的貧苦生活,毅然離開了父子二人),與父親相依為命,後又喪父(父親在拯救一名被美軍欺辱的日本婦女的過程中,被美軍毆打致死)的孤兒。所以他立志長大之後要當一名警察,一位審判者。而在他接手美國混血兒喬尼遇刺一案的過程中,過去的陰影揮之不去,那慘痛的一幕幕歷歷在目,深深折磨著他,他在給予罪犯什麼程度的審判這個問題上,他痛苦不堪。而松田優作後來跟導演透露過,他的媽媽,當年也曾在酒吧為美國兵做過招待一類的工作。我想,這不僅是一個人的痛苦,而是一個民族的痛苦和無法刪除的恥辱。

同樣遭遇著被所扮演的人物糾結其中的,還有喬.山中——遇害黑人混血兒喬尼的扮演者。喬尼在森村誠一的筆下,是由一位駐日美軍與當地招待女郎八杉恭子在日本所生的孩子,後來,美軍被國家召回,父親帶著剛滿兩歲的喬尼離開日本回到了美國。多年後,退役的老兵帶著喬尼在美國黑人貧民窟哈姆雷特區挨日子,老兵感到自己的生命已日薄西山,而作為黑人,兒子前途未卜,他對兒子從小喪失母愛一直有著深深的愧疚。老兵決定最後一搏——他用自己的生命,為兒子換來了一筆客觀的保險賠償金,並交代喬尼去日本找到母親。興奮的喬尼不明就裡,興奮地來到日本,辛苦地找到了母親的他欣喜若狂,然而,母親用冷酷的回應把他的熱情全部澆熄。他的母親就是八杉恭子,一個曾經作招待女郎,現在已經混成名流的她擁有者無數的頭銜——議員婦人,時裝設計師,暢銷作家,同時,她有著一個完整的家庭,一個地道的日本兒子。這個外表光鮮艷麗的女人,無法承認和接受自己污濁的過去——那會把現在一切的榮華富貴都毀了的,她希望給喬尼一筆錢,讓他永遠不要來煩自己。可是可憐的喬尼,他已經舉目無親,他苦苦地哀求母親,然而,母親居然用一把匕首迎接了他的擁抱,深深地刺入他的心臟。絕瓦的喬尼,淚流滿面,當著母親的面,親手將匕首的末端,更深地刺進自己的身體,他笑著對母親說:「媽媽,你快走,我愛你」。懷里揣著西條八十的詩集《草帽歌》,挨到他夢中的草帽大廈,在電梯間結束了生命。

這是一場讓人不得不流淚的悲劇,而這悲劇,幾乎就是演員喬.山中人生的克隆。他就是出生在日本戰後的那個年代,一出世,便不知自己的父親是哪個黑人,他的母親又再嫁,沒到喬小學三年級,母親就因病去世了,喬一直是個孤兒。電視采訪到喬的時候,喬說著一口地道的日語,看樣子也有五十多歲了,身襲白衣,很有藝術氣質,但是他那黑人的卷發和棕色的皮膚,還是會提醒著我他的異種。喬將自己的身世娓娓道來,目光中並未流露什麼哀傷,好像他早已習慣了這一切,這一切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一樣。他在四五歲的時候,就發現自己的頭發、眼睛和膚色都跟兄弟姐妹的不同,到了小學一年級,更是經常遭遇同學們的群毆,大假都罵他是「怪物」,「雜種」。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患了肺結核,母親住院期間,他基本無人照顧,一年多後,他被親戚寫來的信告知母親已走。他當時還不大明白「走」的確切含義,當他自己確認了母親死了這個消息後,躲到無人的地方痛快地大哭了一場。從那以後,他成為一名孤兒,開始了在孤兒院中的生活。年幼的他,由於人種問題,找不到正經工作,只好去當拳手(因為拳擊不追究人種),一直到19歲。一直生長在日本,認為自己就是日本人,但是卻忍受著長期的壓抑與歧視。喬說,在影片中,他時常感覺不到自己是在拍戲,因為主人公的一切遭遇他都感同身受,那就是自己的人生。

片尾的《草帽歌》也曾打動過無數人的心靈,賺取了無數的淚水,那首歌,也是喬唱的,他當年曾是一位歌手,現在的主業也是唱歌。有人曾經問他:「你要不要考慮移民美國」?他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認為日本就是他的祖國,母親也一直在。

其次,關於本片的作者森村誠一,他早期的工作就是印刷廠的碼字工人,源於此,他才有了大量閱讀他人作品的機會。當他成為作家以後,一個書店的老闆曾經來向他約稿,希望他寫一部能夠證明自己是位作家的作品。森村誠一經過很長時間的醞釀,終於在當時全國人民耳熟能詳的詩人西條八十的一首詩的啟發下,想到了草帽。隨後,他開始給文章立意,他最先想到的是「證明」,雖然他一開始也不明確要證明什麼。他在采訪中表示,當年也覺得這個題目太大,曾經搞得自己不堪重負。而年輕的時候,在一家走私店裡買了一條很流行的美國大兵褲,不巧在街上走的時候,被美國巡邏兵逮住(當時美國是禁止走私軍褲的),森村誠一被勒令當場脫下褲子,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當時死掉的心都有」——「這就是一個證明」,森村說:「無法證明自己在公開場合可以合法穿它」。

一切都源於人性,我在想,森村誠一經歷了怎樣的思考和歷練的過程,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來呢?他一定也痛苦過,但是最後回歸到一種及其理性的角度,來把人性整理出來。我非常欣賞和佩服他。森村誠一還有其他兩部名作《青春的證明》以及《野性的證明》,我前些日子想在卓越或者當當訂購這套《證明》來著,可惜都缺貨,希望能夠早日讀上。

E. 吃到美味的東西就微笑吧。日本電影《澄沙之味》觀余

文/荊棘鳥

電影《澄沙之味》是一部讓我回味良久的電影。裡面的對話簡短卻雋永,耐人尋味。

「我們要好好招待,它們大老遠從地里過來」

」店長,吃到好的東西,就微笑吧。」

「當我做豆餡的時候,總會傾聽豆子們講述的故事,想像豆子們見過的晴天和雨天,微風把豆子們談話的內容吹拂過來,頃聽他們的旅途故事。

我認為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有可以訴說的故事,即使陽光和風,也可以聽到他們的故事。」

就是這些親切的對話讓我頓時喜歡這部電影。

街頭有一家做銅鑼燒的專賣店,光顧的常客以中學女生為主,影片講述一位76歲的

老奶奶德江女士,女生若菜,店長千太郎之間短暫而簡單的故事,觸動心靈。

千太郎曾經因阻止一場斗毆,致人傷殘入獄,朋友幫他清了賠償債務,出獄後他在朋友的專賣店打工還債,日復一日忙中有閑的工作,雖了無牽掛也了無生趣,自從遇到來找工作的老奶奶,千太郎做銅鑼燒的活計轉眼變得活色生香,富有情趣了。

奶奶會做豆餡,求職成功。「我要在這里工作了呢太好了,非常感謝你。」老奶奶激動地拭去眼角淚水。

店鋪通常在11點開門9點准備。

豆餡製作很難拿捏,店長試過很多次,要麼焦糊味要麼就是太粘稠,所以以前店裡豆餡都是採用大宗外訂,材料不足就打電話馬上送來。

老奶奶認真的說:銅鑼燒的豆餡兒是靈魂,為什麼要這么隨意用外面采購來的?你得自己製作豆餡兒,得在太陽先生露臉之前就開始准備。

你沒聽錯,她說的是「太陽先生」,在老奶奶眼裡,一切都正好,一切都富有人情味。其實仔細感悟,我們也會留意到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地方,若隱若現美的細微痕跡。

影片並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卻讓觀眾在平淡敘事中體悟感受。

讓我們觀賞做豆餡那一幕場景。

第二天一大早,店長去開店門,德江女士已經在那了,「有一棵樹上有一顆小小的櫻桃。」老奶奶喜出忘外地告訴店長。看得出她早已等候多時,在店門外。

看到這里我驚訝這位年邁的德江女士,她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總能於生活的細枝末節尋覓到各種有趣的事物伴隨度過,所以獨自等待的日子也就並不感覺漫長難捱,她純凈的心地並不荒蕪。

泡豆子之前你要看,比如這個,看到沒?有的豆子不太好要挑出來,把挑好的紅豆倒進銅鍋里泡上,看這水泡出來不少臟東西,這么渾濁。紅豆煮開後直接倒進濾網把水瀝干,要小心一些倒,把濾網中的紅豆放在水管子下面沖洗,濾網下面套一個盆,仔細沖洗,老奶奶一邊耐心地說,一邊用手幫忙把水管子的水均勻的灑遍每個角落,照顧到那部分水柱沖不到的豆子,否則豆子會變苦。把它們再次倒進銅鍋里,加干凈的水再煮開。老奶奶仔細叮囑:加水的時候也是慢慢的加,不要倒得太快,讓豆子慢慢的適應水的沖擊。

這是在對待豆子嗎?

尤其喜歡日本電影中關於料理烹飪的描述,尊重食材,像對待人一樣了解和珍視、善待。這一段豆餡的製作部分看得很仔細,特別感動,這樣細致入微的心緒料理出來的食物,具備特別不一樣的味道也就理所應當了。

美食的魔力並非與生俱來,得益於烹飪者的用心呵護與培養,歸於人的柔軟內心,人心與食材的深刻認識與交流,人與食材達到「惺惺相惜」,「天」人合一,最後人的烹飪功夫放能夠充分發揮到極致,與原料食材水乳交融。這才是美食的魅力所在。

其實,擴而大之,所謂匠人精神,匠心獨運與烹飪的絕妙何其相似,可以說一脈相承,異曲同工。

兩個人在煮豆的銅鍋旁邊慢慢等待,差不多了,蒸汽的香味已經有變化了,揭開木製鍋蓋,豆子在鍋里撲騰,讓觀眾感受到生命力酣暢的跳動,老奶奶揭開鍋蓋讓水汽冒出來一些再重新蓋上,活脫脫像在對待一位新生兒,讓他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一樣。

真是好復雜呀

因為我們在招待它們呢。

招待我們的客人嗎?

不,是這些豆子。它們大老遠從地里過來。

為什麼把臉湊那麼近看,你在這些豆子上看到了什麼?店長不明白老奶奶奇怪的舉止。電影呈現給觀眾的畫面是,鍋里慢慢咕嘟咕嘟冒小泡的安安靜靜的豆子,就像看著搖籃里香甜入眠的小寶寶。

老奶奶隔著鍋蓋聽豆子在鍋里滋滋的聲音,活像隔著門縫聽一群小孩子的心聲,她特別能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這些溫熱的豆子很容易破掉,輕柔一點輕柔一點,水管子調到最小的水量沖,苦澀的汁水會浮在最上面,白色的浮沫會在流水的作用下順勢流到容器外面,直到整個容器的水變得很清很清,真是要花很多時間。

好漂亮啊。給它們加工後的樣子好漂亮。還有要加糖、加其他東西,看電影的時候,我感覺老奶奶像用心打扮她的孩子一樣對待手裡的豆子。

我們還要再等嗎?

「馬上煮的話就很失禮。我們要讓豆子適應這些糖,就好比第一次約會一樣,年輕人要花時間親近一下。」豆子碰上如此用心伺候的烹飪大師,也心安的享受壽終正寢吧。

我們要守多久呢?

大概兩個小時。

可是已經快到9點,就是說,要一直等到11點鍾開門之前。這些豆沙餡兒里添加的所有成分才算充分融合好了。

店長在外面抽了很多煙才熬過這段時光。

到煮豆子關鍵的時候,用木鏟子在鍋底上攪動,如果燒糊了就糟糕了,保持鏟子豎直,速度快一些別太用力攪拌,你攪拌的越多就越能碾碎這些豆子,小心地移動鏟子,不要把豆子壓碎,一點點來,不要揉豆餡,要小火慢慢燉,讓溫度降下來,現在加凝膠,捧起一捧凝膠輕輕搖一搖,然後讓它滑溜進入豆沙餡,勺子來回推動劃圈,讓它們融入在一起,這感覺很好。

做豆餡的工序真是不厭其煩,但是在奶奶的解說下,變得那麼饒有趣味,普普通通的食材加工,頃注了主人的心血和感情之後,讓人躍躍欲試,拭目以待,一睹芳澤。

「我終於遇到能吃得下去的銅鑼燒了」。店長發自內心的贊嘆剛剛趁熱包好的銅鑼燒,美味無比:」我從沒吃完一整個銅鑼燒,因為我不喜歡吃甜食,但德江女士的銅鑼燒豆餡真好吃。」

「太好吃了,有什麼東西不一樣了,是不是豆餡不一樣了,這紅豆嚼起來更加緊實,你能感到在吃豆子,以前搭配的不太好,現在簡直太好吃了。」

吃到美味開心無比的女生們打趣千太郎:是不是剛剛升級了?

有一點點。千太郎也一掃平時陰郁的臉龐,難得一見露出了笑容。那是因為做食物付出心思又贏得到真心回報,滿滿幸福感爆棚才會自然煥發的炫目表情吧。

聽聽早早排隊的顧客如何評價新的銅鑼燒:實在太好吃了,大家都這么說,好吃到讓人就像飛起來一樣。

一位烹飪者,對到手的食材習性瞭然於心,深深地懂得,努力地給於食材足夠的慢養與調理,提供到位的火候,最後烹飪者技術日臻完美,食物味道也就不難「渾然天成」了。

以上是我的部分觀影感悟。多謝閱讀。

那麼,千太郎如何讓不堪回首的回憶深藏心底,不做店長,只安心做個街頭叫賣銅鑼燒的小販呢?

欲知詳情,不要錯過電影《澄沙之味》,當然它會帶給你意境優美的電影畫面,讓你隨時捕捉身邊尋常之物的獨到之美,感受隨處可見的日常之美。至少,你會變得感情更細膩,更願意用心咀嚼尋常食物的不一樣的味道呢。總之,會有所收獲。

裡面的人物台詞也富涵哲理,回味無窮哦。

「我想要你看得到,所以我在發光。

第一眼看到你的時候,你的眼中很是悲傷,我不禁要問,你為什麼會有那樣的眼神,我曾經也有那樣的表情,當我以為再也沒辦法到圍欄外面去,臉上就是那樣的表情,所以我被吸引過去了。」

每個人會或多或少從電影人物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我們都是普通渺小微不足道的個體,每個人都有一生都需要背負的東西,都不免有不堪回首的辛酸過往,都是有故事的人,不容易的人,只因不如意昨日的我,成為今時今日的我,所以人要把持本心。

如同電影結尾,吉井德江奶奶給千太郎的留言:

「店長,我們被生在這個世界上,用心去聽去看去珍惜,正因如此,我們不必去成為某個人,我們自己有自己生存的意義。」

我的觀影體會,好比人對待食材,人與人互相得到悉心關照,足夠珍視,充分理解,足以讓人忘懷往昔不足不幸,卸載掉身體種種不堪的負累和心靈的疲憊,輕松踏新程。

試著用對待料理的態度,善待自己的心,善待身邊的人,善待周圍的物件,善待自己手頭的工作,善待一切,不為難別人做好自己。抖落心的塵埃,普通人的平凡人生也能夠發散獨特動人的閃光點,盡管微弱;渺小微弱者同樣也能呈現美好的真滋真味,也品嘗得了最甘醇的真滋美味。

吃到美味,你就笑吧。你努力過,這是你應該品嘗到的,你吃到了,就忘掉往事煩憂,不在意昨日不快吧,今日美味補償你的付出,慰藉你的辛酸,吃到美味你就笑啊。

《澄沙之味》河瀨直美2015年執導,由樹木希林、永瀨正敏主演,該片獲得第68屆戛納電影節關注單元大獎提名。

F. 日本電影的介紹

日本電影(日本映畫)是指在日本本土拍攝製作或由日本人拍攝製作的電影。從1897年由稻勝太郎及荒井三郎等人先後引進了愛迪生的「維太放映機」和盧米埃爾兄弟的「活動電影機」開始。主要分為真人電影和動畫電影兩大類,以動畫電影為主真人電影為次。

G. 日本電影淺談

                                            日本電影淺談

在家的這段時間,看了不少電影。而相比較來說,對看過的一些日本電影,倒是有許多想法。(不喜歡日本的勿噴)

日本真是個矛盾的國家,美麗的櫻花🌸與靖國神社並存,川端康成與三島由紀夫並存,日本能拍出駭人聽聞,不惡心死人不償命的豚鼠系列,也能拍出秒速五厘米的純情系列,能拍出大逃殺,告白一類的黑暗系電影,也能拍出情書,小森林一類的溫情治癒電影。日本,光明與黑暗並存,美麗與醜陋共生的國度。

當然,作為一名根正苗紅的五好青年,看的溫情片比較多一些,像新海誠的系列電影,宮崎駿的系列電影,像《情書》,《菊次郎的夏天》,等等,都是童趣與深度,溫情治癒的銀幕不朽之作,有時真的會出現一種幻覺,影片中如此美好的環境,如此美好的國度,真的是那個在二戰中囂張的侵略者么?真的是那個血洗南京城的劊子手么?

《小森林》,算是我最早接觸的日本真人電影吧。影片從小森這個村莊入手,以食物為線索和主題,勾畫出了日本鄉村寧靜祥和的生活。在這部電影里,你似乎完全感受不到從小以來對日本根深蒂固的兇殘形象,你對這一個村莊的人,對主人公,怎麼也不能咬牙切齒起來。有的,只是對那種生活的羨慕和嚮往,以及一種疑惑「這,真的是日本么」?

《菊次郎的夏天》,這是一部很有名的電影。北野武自導自演,相信大多數人都被小正太萌萌的形象打動,對大叔由一開始的厭惡到最後的喜愛,被影片輕松愉快的氛圍所打動,被影片最後北野武的一句話打動「菊次郎,他媽的!」原來,一直都認錯人了啊………相信,這部電影一定會讓你回憶起童年的幸福生活。

《情書》,是一部我放到最後分兩次看完的電影。第一次看了半個多小時,仍然不知所雲,索性放棄了它,但當我迫於它好口碑的壓力,再次去看時,卻發現,真的是一部很不錯很不錯的電影,女主男主都是越看越耐看,故事情節也很新穎,而男主一廂情願的愛,則真正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這應該也算是日本戀愛電影的代表作吧,不矯揉做作,一如雪花般潔白無瑕,讓人恍惚間覺得,生活在日本真好。

但是,當我對日本電影越來越深入時,卻看到了它黑暗,殘暴,猥瑣的一面。似乎只有這類電影,才符合國人對日本人的印象。(PS:以下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聲明,以下列出的電影,其內容,形式都具有深層次的意義,都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

《告白》,是一部很容易被片名誤導的電影。是一部披著純情片名的黑暗電影。當一位老師的孩子被學生殺害時,能做什麼?老師展開了無休止的復仇,看完這部電影,你會覺得,如果你是那幾名學生之一,你會連自殺都覺得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兒。不知道導演和編劇是怎麼想的,竟能構思出如此黑暗,泯滅人性的電影。日本,真是可怕啊。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是一部非常非常經典的電影,我從頭看到尾,沒有露出過一絲笑容,有的只是心情的無比沉重。松子悲慘的一生,或許才是日本高速發展的浮華表面下的黑暗吧,或許,松子的生活,才是普通的日本民眾的生活。

《感官世界》,這部電影我不想說我看過,因為會使人覺得我是個嗜好色情片的人,但這部電影又不得不作為典型而拿過來說道說道。影片改編自著名的「阿部定事件」,影片就是講的女主和男主近乎,不,是絕對的變態的性愛觀念。影片中裸露鏡頭幾乎每秒都有,而且演員都是真刀實槍的。以至於電影在日本這個AV盛行的國家,也遭到了禁播影片從開始,到最後,尤其是最後,使人忍不住想破口大罵:倆變態!但是,有時候往深層次想想,這,或許就是人類慾望極端後的情景吧。但是,這部電影還是很令人不解,為何要拍如此變態的電影?

《下水道的美人魚》,大名鼎鼎,不必多說。只說我在看了電影之後,因為個人原因,並沒有感到有任何不適,但我知道這部電影對於正常人的沖擊,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一件事兒:在日本,永遠有一群瘋狂的人,在拍著瘋狂的,惡心的電影。順便說一句,到目前為止,我還沒在網上看到過任何關於「豚鼠系列」深層次含義的文章,這系列本身就是以惡心來博人眼球的,毫無內涵可言。

日本的動漫還是要再提一句。我本人不是動漫迷,但我不得不承認,日本的動漫毫無疑問是世界第一。哪怕我這個不關注動漫動態的人,也能說出幾十個日漫中的人物。而像動畫電影《千與千尋》,《秒速五厘米》,《你的名字》,則早已經是家喻戶曉的電影了。

日本還有一種類型的電影,與日本的AV一樣有名,恐怖電影。無論是貞子,還是咒怨,都代表了日本恐怖電影的高度,奠定了恐怖電影的基礎。但似乎日本的恐怖電影,但凡是出名的,多與鬼怪有關,新意略少。而另一部恐怖片《閃靈》,似乎可以為日本的恐怖電影引領出一條新的道路。

本人觀影尚淺,以上所言,皆為胡謅,茶談笑資而已。

H. 日本電影告白的詳細劇情

在《告白》里,所有的殺人動機都不是仇恨,而是慾望。


真正殺死森口老師女兒的並不是少年A,而是少年B。少年A最初的想法不過是製作出能直接殺害森口老師女兒的電擊設備,從而獲得別人對他的注意。


但是少年A製作出的電擊器並沒有殺死森口老師的女兒,所以他才會憤怒而取笑少年B。而少年B將森口老師的女兒丟進游泳池,這直接導致了小女孩的死亡——但是他並不是為了掩人耳目銷毀證據,而是他覺得少年A沒能殺死森口老師的女兒,但他可以。


森口老師在最後一節課上平靜地講述了這件事以後,就開始准備復仇。


而森口此刻也流著眼淚笑著說:開玩笑的呢。


《告白》講述不僅是主角的復仇,更是對庇護青少年犯罪的《少年法》的思考。日本著名偵探小說家東野圭吾在他的小說《彷徨之刃》里也有對於《少年法》的批判,相比於《彷徨之刃》,《告白》里對於這項法律的思考要更陰暗,也更深刻一些。

I. 日語,介紹一部日本電影300字左右

《求婚大作戰》(日語:プロポーズ大作戰,英語:Operation Love)是日本富士電視台2007年4月16日至6月25日播放的電視劇,於周一晚間九點時段(月九)播出,是富士電視台自《首席女主播》之後再度原創(無原著作品)的電視劇,並在2007年日本春季劇群中獲得最高收視率。本劇主演山下智久和長澤雅美也是自TBS電視劇《龍櫻》之後的再度合作。除了原本的本篇外,富士電視台在2008年3月25日追加播出片長2小時18分的特別篇(實際為1小時53分鍾59秒),作為整部作品的結局。
岩瀨健(山下智久 飾)出席青梅竹馬吉田禮(長澤雅美 飾)和大學教授多田哲也(藤木直人 飾)的婚禮。婚禮上放映著一張張相片,使健後悔多年沒有把握向禮表白的機會,心裡產生強烈的,要回到年少時的念頭。這時,擁有控制時間能力的妖精(三上博史 飾)受到感動忽然現身,告訴健只要他許願,便能完成他回到過去的願望。於是,得到妖精相助的健便回到拍攝各張相片的時間,為改變他和禮的未來而努力。

J. 日本電影經典推薦 日本電影介紹

1、《雨月物語》:權利與財富是男權社會里男子身上背負的兩座山,這樣的故事是太多文藝作品的主題,內容也就沒有太出奇之處。亮點是影片集合了日本戰後電影在氣氛營造、音樂運用、群戲與多人戲的場面調度的優點,算是一部酣暢淋漓的聊齋故事。

2、《大逃殺》:用極端的方式,表現和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充分溝通和完全信賴總是那麼難,輕易間產生隔閡和作出傷害又是那麼容易,誰又能明白誰的意思,誰又知道該對誰說些什麼?沒有答案,這個紛繁復雜的社會也不可能作出解答。

3、《告白》:初開始時並不覺得有多動人,只是被故事吸引了下去。這大約就是日本電影,總是後發力。直到結局呈現出來,儼然不願意就這樣被結束。之於內容,我有了一副無話可說的姿態。從一隻蝴蝶開始,電影的剪輯便漸漸地顯山露水。日本國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更為徹底嘛,多麼謙虛的一個民族。

閱讀全文

與關於日本電影解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低音炮為什麼這么少 瀏覽:514
周星馳電影中有名的動作 瀏覽:748
三大電影學院 瀏覽:63
2017電影全球排行 瀏覽:466
動漫電影大全網址大全 瀏覽:760
南昌夢時代廣場電影院 瀏覽:809
上海夜場電影哪裡有 瀏覽:254
pr如何把電影原音樂去掉 瀏覽:238
時代廣場電影院在幾樓哪裡 瀏覽:620
周星馳卧底搶婚完整電影 瀏覽:712
最新電影上映2018古裝 瀏覽:103
最新動漫片迅雷電影下載 瀏覽:794
圓圈是什麼電影 瀏覽:412
法國電影節強我 瀏覽:752
歐美版電影磁力 瀏覽:513
畢業生美國電影優酷 瀏覽:442
韓國禁播電影有哪些 瀏覽:529
法國電影芭蕾舞女 瀏覽:345
韓國電影妖姬與艷 瀏覽:868
2021上映的大電影 瀏覽: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