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亞洲電影 > 90年代在昆明舉辦日本電影周

90年代在昆明舉辦日本電影周

發布時間:2023-07-01 04:10:05

❶ 亞洲藝術節的歷屆藝術節情況

舉辦時間舉辦地第一屆1998年北京第二屆1999年北京第三屆2000年北京第四屆2001年北京第五屆2002年杭州第六屆2004年北京、長春第七屆2005年佛山第八屆2006年北京第九屆 2007年南通第十屆2008年鄭州第十一屆2009年鄂爾多斯第十二屆2010年重慶第十三屆2012年昆明第十四屆2015年泉州 2000年6月1日在北京舉行。此屆藝術節有日本、韓國、印度、菲律賓、伊朗、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寮國、斯里蘭卡等10餘個國家及香港、澳門地區的藝術團體登台獻藝。
其中被媒體譽為「印度小提琴之神」的蘇布拉馬尼亞姆擅長印度風格的小提琴演奏。他曾與梅紐因同台演奏,也曾在林肯中心與祖賓·梅塔指揮的紐約愛樂樂團合作演出,是活躍於世界樂壇、在歐美享有盛譽的小提琴大師。為慶祝中印建交50周年,受印度政府派遣,蘇布拉馬尼亞姆率10位印度藝術家來華,與北京交響樂團聯袂演奏小提琴協奏曲《熱愛和平》。6月1日印度藝術家們為首都觀眾獻上了一台風格迥異的音樂會。
6月3日菲律賓指揮家萊丹托·羅米諾在京與北京交響樂團舉行中菲聯合音樂會,以慶祝中菲建交25周年。6月22日伊朗交響樂團將在北京音樂廳舉行首次訪華音樂會。
韓國歌劇團於8月23日亮相,為北京觀眾獻上韓國歌劇的一部經典作品《黃真伊》。 2001年10月19日在北京舉行。此次藝術節更具有互動性、開放性和專題性。在藝術品種的選擇上不僅保留了古老傳統藝術(如印度傳統舞蹈團、斯里蘭卡國家舞蹈團等)與西方古典藝術(韓國室內樂團、菲律賓芭蕾舞團等)的純粹,還開辟出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大眾流行文化(尖尖叫時刻韓國流行歌手演唱會)甚至先鋒藝術(搖滾音樂劇《地鐵一號線》的領地;在藝術節後期舉行的亞洲論壇上,藝術節組委會將邀部分觀眾和專家探討世紀的亞洲藝術。
此屆亞洲藝術節中,「韓國文化月」是惹人矚目的文化單元。韓國流行歌手演唱會、韓國室內樂團、韓國國立舞蹈團、韓國搖滾音樂劇《地鐵一號線》等四個藝術團組成,觀眾可以通過這個單元多方位了解韓國當代舞台藝術的現狀和水平。吸引了亞洲各國眾多藝術家,為亞洲各國古老和現代藝術提供了展示、交流和發展的舞台。本屆藝術節側重於從互動性、開放性和專題性等角度出發開掘和展現亞洲多元化藝術。 2002年10月在杭州舉行,以新世紀新亞洲為主題,邀請了朝鮮、寮國、尼泊爾、印度、日本等13個國家的藝術團來華演出,是第三屆西湖博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本著名演員風間杜夫在京演出單人話後IJ《卡拉OK狂》,作為亞洲藝術節北京會場的開幕式。朝鮮萬壽台藝術團將以大型經典歌劇《賣花姑娘》拉開杭州會場的序幕。整個藝術節期間,將有20多台節目在兩地舞台遙相呼應。
此屆藝術節沿襲亞洲藝術節的傳統,推出了朝鮮、寮國、孟加拉、蒙古、斯里蘭卡、泰國、印度等國家的民族傳統舞蹈。其次,在音樂或以音樂為主題構建起的歌劇、詩劇、其中有日本著名音樂家團伊玖磨的歌劇《荒山狐樂》、韓國歌劇《春香傳》、日本傳統與現代音樂團和中國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的《人間如夢》。
此屆藝術節的突出特點是亞洲國家的橫向合作。由中日韓三國樂手組成的亞洲樂團將舉辦專場音樂會,來自東南亞10個國家的藝術家也將共同演出大型神話歷史舞劇《羅摩衍那》。
亞洲藝術的多元化也將在此得到充分體現。來自新加坡的民間戲劇團體--TOY戲劇肥料廠應邀演出。這支由演出傀儡戲發展起來的劇團曾經在開羅實驗劇藝術節上摘取特別表揚獎。
藝術節除安排室內演出,還將邀請藝術團送戲下鄉,赴浙江蕭山、餘杭等地演出。中國觀眾可以從多層次、多方面了解亞洲各國在藝術方面的新動向。 2004年8月23日在北京、長春同時舉行,以「再創亞洲藝術輝煌」為主題。來自緬甸、朝鮮、印度、馬來西亞等17個國家的1000多名藝術家來華參加演出。
藝術節期間在北京舉辦「亞洲藝術展」,「心中的亞洲」等展覽,在長春舉辦「日本花道展」及「長春電影周」等展覽活動。
2004年8月23日在吉林省長春舉行第六屆亞洲藝術節暨吉林藝術節開幕式。
吉林省進行廣場文化演出及花街遊行,讓更多的人近距離感受亞洲藝術,使觀眾和藝術家產生感情互動。 2005年11月11日在佛山舉行,韓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蒙古等21個國家51個藝術團組的2250多名藝術家,以及佛山市的40個民間藝術團體的2750多人,參加了演出。
藝術節期間,盡顯中華民族風韻的京劇、昆劇、越劇、川劇、粵劇、話劇、兒童音樂劇、雜技芭蕾舞劇等8大劇種集中亮相,中國11個頂尖劇團約1000名優秀演員為佛山市民帶來了12出劇目、共22場次的舞台藝術大餐,觀眾共約2.5萬人次。 2006年8月31日在北京舉行,以「相互學習,和諧發展」為主題。
來自東盟十國和韓國、日本等國的藝術家相聚北京,展開四個板塊的主體活動:由東盟和中國藝術家聯袂打造的「為東盟喝彩」大型綜藝演出、「首屆亞洲美術館長論壇——10+3主題會議」、「亞洲奇跡——東盟藝術展」以及10+3文化人力資源合作培訓班暨東亞文化網路第二次年會。 2007年9月20日至25日在南通舉辦,為期6天。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中韓建交15周年。為體現中日韓三國在文化上的交流與共通,展現三國在文化領域繼續開展交流與合作的願望,由文化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九屆亞洲藝術節的主題確定為「心的期待、新的未來」,並以「展示燦爛文化,拓寬人文交流,增進人民友誼,滿足大眾需求」為宗旨,讓中國觀眾欣賞到日本、韓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藝術,同時向亞洲和世界展示中國文化藝術的魅力。
藝術節期間,將舉辦首屆中日韓文化部長論壇,三國文化部長將就「建立中日韓文化合作機制,促進地區穩定繁榮」進行深入討論;來自國內外的演出和展覽將展示中日韓優秀文化藝術。 由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河南省鄭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文化廳、開封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十屆亞洲藝術節,將於2008年9月26日至10月8日在河南鄭州市舉辦。第十屆亞洲藝術節的主題就是和諧亞洲,歡聚河南。此次是亞洲藝術節首次在中國中部地區舉辦,河南省領導給予高度重視,郭庚茂代省長擔任第十屆亞洲藝術節組委會主任,提出了突出文化外交主旨,彰顯中原文化魂魄,探索市場運作模式,構建文化經濟平台,增進亞洲藝術交流的辦節要求,與文化部一道為第十屆亞洲藝術節的籌備工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目前已有4位亞洲國家的文化部長、19位亞洲國家駐華大使和來自19個亞洲地區國家和香港、澳門地區的36個藝術團將參加本屆亞洲藝術節。藝術節期間還將舉辦「四海一家」駐華使館藏品展等展覽展示活動以及亞洲電影展。 2009年8月18日-26日,第11屆亞洲藝術節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舉辦。該次亞洲藝術節由文化部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和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承辦。主題為:「吉祥草原、祝福亞洲」。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是亞洲藝術節設立以來第一次在我國西部地區、第一次在少數民族地區舉辦。主體活動共7項,包括亞洲文化部長圓桌會議、鄂爾多斯那達慕大會、國內外藝術團組活動、鄂爾多斯烏蘭牧騎亞洲巡演、建立亞洲藝術雕塑主題公園等。
8月26日,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在一台充滿濃郁蒙古族特色的文藝晚會《魅力·鄂爾多斯》中落下帷幕。來自20個國家的駐華大使和使館代表、亞洲有關國家文化官員和藝術家出席閉幕式。
晚會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大劇院舉行,共分為3個樂章,17個節目,包括《吉祥草原》、《和諧家園》、《魅力高原》等。開場歌舞《鄂爾多斯婚禮》雄渾大氣,展示出蒙古民族深厚的文化,歌手齊峰演唱的一首《鄂爾多斯戀》,展現了魅力高原上的風采。最引人注目的舞蹈兒童街舞《OK!羊羔》讓現場觀眾連聲叫好。舞台上,天籟般的音樂讓人盪氣回腸,優美的舞蹈令觀眾如痴如醉。
在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期間,亞洲國家的藝術家圍繞「吉祥草原·祝福亞洲」這一主題,展現藝術,促進合作,增進友誼,以藝術的形式表達了亞洲各國人民嚮往繁榮發展、和諧安寧的共同願景。9天時間里,來自亞洲35個藝術團體的2500多位藝術家參加了各項藝術活動。其中開幕式演出規模宏大、花車巡遊絢麗多姿、劇目展演精彩紛呈,亞洲雕塑主題公園、駐華使館藝術藏品展、范曾先生書畫展、鄂爾多斯國際美術大展、鄂爾多斯亞洲藝術攝影展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那達慕大會更是讓人飽享蒙古民族文化盛宴,招商項目推薦會把一個正在快速崛起的內蒙古展現在世人面前。
鄂爾多斯市市長雲光中在致主持詞時說:「這次盛會將成為鄂爾多斯人民永恆的文化記憶,成為鄂爾多斯人民與亞洲各國人民增進友誼和合作的歷史見證。」 第十二屆亞洲藝術節與第三屆中國重慶文化藝術節整合舉行,主題為「交流·交融·共享·和諧」,是體現「亞洲風情、中國風格、重慶風采」的藝術盛會。「兩節」期間,將舉辦五大板塊16項主體活動,包括開閉幕式等重要儀式,中國—東盟(10+1)文化部長會晤、首屆亞洲文化論壇(10+3)主題會議、首屆亞洲戲劇人聯盟高峰論壇等會議、論壇,東盟文化周、港澳台展演周、「藝動亞洲·情聚重慶」——東盟十國歌舞廣場巡演、亞洲少兒繪畫邀請展、第二屆重慶青年美術雙年展、京津滬渝書畫藝術大展等專項藝術活動,第十二屆中國戲劇節等節中節活動,以及山西太原市舞蹈團大型舞劇《千手觀音》、廣州軍區政治部戰士雜技團雜技芭蕾《天鵝湖》、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白毛女》、《愛我中華·放歌重慶——宋祖英專場音樂會》、《重慶聲音——張邁獨唱音樂會》、《亞洲經典影視歌曲明星演唱會》等演出,將為山城人民和各國嘉賓獻上繽紛的藝術盛宴。
第十二屆亞洲藝術節暨第三屆中國重慶文化藝術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與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文化廣播電視局、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及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國家話劇院、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共同承辦。
當天下午,作為「兩節」東盟文化周的重要活動之一,「美美與共——中國—東盟服飾展秀」在重慶三峽博物館開幕。中國文化部部長蔡武、重慶市市長黃奇帆、菲律賓文化藝術委員會主席費利佩等出席開幕式並剪綵,東盟各國文化部長或代表出席開幕式。
「美美與共——中國—東盟服飾展秀」集中國傳統服飾、中國部分少數民族的服裝服飾和汶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等東盟十國的服裝服飾於一體,共120件套。每個國家作為獨立單元,以該國提供的服裝服飾展品為核心,同時介紹該國文化、歷史等自然人文知識,使展覽呈現知識性、趣味性及學術性特點。其中,中國國家館以絲綢主題並以現代藝術手段進行展示。東盟國主題館以各國的風土人情、自然景觀、文化古跡等要素為觀眾呈現。服裝服飾展品色彩艷麗、款式多樣,體現出各國文化中獨有的傳統與特色、個性與追求。 2012年3月22日下午,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會旗交接儀式在昆明市海埂會堂隆重舉行。雲南省委常委、副省長李江從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手中接過亞洲藝術節旗幟,並轉交給昆明市市長張祖林。這標志著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籌備工作正式啟動,昆明市成功申辦2013年舉行的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以「七彩雲南、文化中國、魅力亞洲」為主題,以「共享、展示、交流、和諧」為宗旨,雲南將努力把其辦成一場「有特色、高水平」的藝術節,以促進亞洲藝術發展繁榮,推動中國與亞洲其他國家的文化合作與交流。
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於18日至27日在昆明舉行,主題為「魅力亞洲、文化中國、七彩雲南、美麗春城」。應中國文化部邀請,柬埔寨、印尼、新加坡、越南、斯里蘭卡、尼泊爾、朝鮮等亞洲國家組派了藝術團參加本屆亞洲藝術節活動。 2015年11月8日晚8點,由文化部和福建省政府聯合主辦,省文化廳和泉州市政府承辦的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暨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開幕式,在泉州隆重舉行。文化部部長雒樹剛致開幕辭並宣布開幕,省委書記尤權致歡迎辭。
本屆藝術節共吸引來自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和嘉賓,「海絲」主題突出,還延續了文都使命。包括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文化交流對話、文化之都魅力、網路亞藝節、主題公園活動等6個板塊數十項活動,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4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名代表共襄文化與藝術交流的盛會。尤其是在文化惠民、全域參與、走進基層等方面,將近80場活動成就了「家門口」的文化盛宴。
2014年11月26日舉行的「海上絲綢之路藝術節」開幕式上,泉州市從2013年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承辦城市昆明手中接過會旗,正式成為2015年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承辦方。

❷ 2010上海電影節 日本電影

2010年上海電影節將於6月12日-20日舉行
日本電影周4月7日—16日

❸ 高倉健有哪些經典作品

著名日本演員高倉健深受人們喜愛,但是你知道嗎,高倉健的演員之路,開始得很突然。畢業找工作四處無果時,他前往應征新藝製片廠招聘劇團實習管理員,首次試鏡上妝後看到鏡中撲著油彩的臉,他不禁流下兩行心酸淚啊。


高倉健的主要影視作品有很多,比如:《日本俠女傳》系列電影,《車站》,《千里走單騎》,2011年,演出人生中最後一部影片《致親愛的你》,都堪稱經典,大家可以自行觀看。

❹ 亞洲通訊社的發展歷程

2000年3月,亞洲通訊社在東京成立。4月,綜合新聞網站《日本新聞網》開始運營。8月,采訪在沖繩舉行的西方7國首腦峰會。10月,成功實施中國總理朱鎔基與日本市民對話的網路直播。
2001年,開始出版事業,出版中文版新書《體驗中國》等。5月,受IT泡沫經濟沖擊,《日本新聞網》網站關閉。7月,創辦日本第一份專業報道中國經濟的日文報紙《中國經濟新聞》8月,成功策劃前日本八佰伴集團總裁和田一夫破產後重回中國一事。翻譯出版和田一夫著作《不死鳥》中文版。
2002年,開始承辦中國地方政府來日招商引資業務。4月,承辦浙江省人民政府東京觀光投資說明會。10月,派出采訪組采訪中國共產黨第16次全國代表大會。
2003年,開始為日本企業投資中國提供中介與顧問業務。8月,成功策劃「長江三角洲地區日中產業論壇」。10月,首次為大連市引進5000萬美元投資項目。
2004年,開始電視節目拍攝製作業務。為上海電視台拍攝系列片第一集《東京印象》。3月,與日本經濟新聞社共同舉辦「中國流通業論壇」(連續舉辦4屆)。6月,與日本零售業協會共同組織日本企業代表團考察中國零售業市場。11月,開始向日本企業中介中國人才業務。
2005年5月,為日本電視台拍攝製作系列電視片《中國經濟最前線》。7月,協助江蘇省張家港保稅區擴大在日本的招商引資規模。10月,擔任第12屆亞太地區零售業大會(北京)日本代表團顧問11月,受中國國家建設部邀請,組織日本專家出席「中國商業街建設國際論壇」。
2006年,開始為中國企業提供投資日本的顧問業務。6月,《中國經濟新聞》創刊5年之際,收到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日本共產黨委員長和日本公明黨主席的賀電賀辭。7月,成功介紹上海千兆商務公司收購日本溫泉度假村。10月,組織日本新聞記者團赴北京、成都、蘇州采訪。12月,協助舉辦在北京舉行的「日本電影周」。
2007年3月,采訪組前往中國西部地區甘肅省和陝西省采訪,推出「中國西部之行」系列報道。4月,與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合作開展「日本如何應對泡沫經濟」課題研究。6月,協助日本經濟廣報中心組織中國記者團來日考察采訪。7月,與中國《第一財經日報》開展新聞報道業務合作。11月,派出采訪組前往北京采訪中國共產黨第17屆全國代表大會。11月,策劃並承辦日本著名歌手長山洋子在中國的首場個人演唱會。
2008年3月,參與組織在日中國人保護北京奧運聖火在日本長野市的傳遞活動,相關報道引起中國媒體的廣泛關注。5月,發動日本企業為四川地震災區募捐,並派出采訪組前往災區采訪。6月,為四川省人民政府提供日本災後重建參考方案。8月,協助浙江省白鷗投資公司收購日本電子工廠。10月,恢復重建中文版「日本新聞網」(網站)。12月,為人民日報社承辦「人民網日本株式會社成立酒會」。12月,與日本大金空調公司合作,安排日本盲人歌手新垣勉到上海成功舉辦了 「四季大金」演唱會。

❺ 如何理解:電影是生活的漸近線

電影是什麼?在電影誕生以來的一百多年裡,人們一直眾說紛紜。安德烈•巴贊說 「電影是現實的漸近線」,克拉考爾說「電影是物質現實的復原」,卡努多說「電影是第七藝術」,阿斯特呂克說「電影是自來水筆」,戈達爾說「電影是每秒二十四格的真理」,劉吶鷗說「電影是眼睛的冰淇淋,心靈的沙發椅」……而今天,我們電影局的官員卻不落窠臼地回答:電影是「黑匣子大使」。(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張丕民在接受有關「2006北京•日本電影周」的記者采訪時如是說)。無疑,這樣的回答給剛在北京落幕的這次活動做了一次雖然直白但不無精確的定義。

安倍晉三上台之後,一度料峭異常的中日關系悄然轉暖。政治一搭台,文藝就開始唱戲,這是國家交流間屢見不鮮的慣例。這次,在世界影壇擁有相當地位的兩個亞洲電影大國之間,電影這個「第七藝術」當仁不讓當起了大使。安倍前腿剛離開北京,日本電影周後腳就高調而來――包括黑澤明的《椿三十郎》、山田洋次的《黃昏清兵衛》在內的11部不同風格的影片,在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國電影資料館同時進行隆重展映。一同而來的還有導演筱田正浩、生野慈朗和女演員葯師丸博子、松坂慶子等人。這次活動的開幕,距「2006中國文化節」在東京開幕僅僅只相差一天。兩個禮儀之國的禮尚往來,反應之快,讓人驚異。這次的影展享受的規格之高,也是最近幾年電影活動中比較少見的景象。不但有張藝謀和韓三平等電影界名人捧場,有田壯壯、霍建起等和日本有著深厚淵源的中國導演和日本客人相談甚歡,更有日本駐華大使宮本雄二和中國駐日大使王毅分別發來「一唱一和」的賀詞,前者說,「這是一個通過日本電影促進相互理解的大好機會」,後者說「電影作為視覺文化藝術,是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與友誼的重要手段」。在電影周主辦方向觀眾免費發放的精美的宣傳冊上,兩位大使露齒而笑的感染力,也並不亞於日本第一美女松阪慶子在交流會上的溫柔含笑;至於那兩幅在前言部分一左一右並肩而立的「故宮」和「富士山」照片,彷彿在身體力行著「一加一大於二」的「蒙太奇」理論,帶給人們不盡的遐想。

縱觀全部的電影文本,也充分顯現了這次日本電影周的大使功能,它所彰顯出來的政治含義實在要遠遠大於它的藝術價值。11部作品雖說風格迥異,種類繁多,既有有日本「電影天皇」之稱的已故大師導演黑澤明的舊作,也有剛出茅廬的新秀女導演安田真奈的新作;既有描寫百多年前日本武士階級的命運處境的《黃昏清兵衛》,也有深刻地鍥入當下日本白領階層的生存與情感現實的《明日的記憶》;既有改編自三島由紀夫的文學名著的《春雪》,也有改編自童話名著《銀河鐵道之夜》的同名動畫作品,還有為日本兒童狂熱迷戀的真人科幻片《妖怪大戰爭》。但是,這些作品,幾乎都無一例外地傳遞著日本傳統文化中最為清純、溫情、仁義、友善和堅韌的部分。我們曾經在大島渚、今村昌平、北野武、深作欣二、黑澤青、若松孝二等人的電影中所認知的那個紊亂、冷漠、堅硬、甚至充斥著暴力和色情的日本,以及其背後隨之而來的銳利的反思和批判,已經盪然無存。套用「菊花與劍」的比喻,銀幕上只見 「菊花」飄舞,寒光閃爍的「劍」已經悄然入鞘。看來中國人儆守的「家醜不可外揚」,日本人也同樣深諳此理。所以,同樣是日本「電影新浪潮三傑」,筱田正浩可以來,更具批判與反思力度的大島渚和吉田喜重不能來;溫和的山田洋次可以來,犀利的小粟康平不能來;同樣是動畫片,加賀谷穰夢幻的《銀河鐵道之夜》可以來,押井守黑暗隱諱的《機動攻殼隊》不能來。即使是同一個導演,三池崇史也自然會隱去他的Cult片導演身份,帶來的只是商業大片《妖怪大戰爭》而決不可能是血腥暴力的《殺手阿一》。這樣的取捨標准,當然是一次無可非議的外交策略和宣傳策略。就像我們的政府曾經在許多國家(包括日本)開辦的「中國電影周(展)」一樣,往往是霍建起的《那山那人那狗》這樣溫情脈脈的作品擔綱重任,而賈樟柯的《小武》是萬萬不要奢望這種場合的。哪怕後者比前者更具有現實性和藝術性,導演的國際聲譽也要大上許多。從純粹藝術的角度來說,這種刻意而機巧的政府視野必然帶來一定程度的失衡,甚至失真。導致這次影展所表現出來的日本電影的藝術水準,顯然和它的「亞洲第一」的地位是不相稱的。至少在崇尚藝術的電影學院的學生心中,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定的遺憾,甚至失望。遠遠沒有2001年召開的那屆 「日本獨立電影展」帶給我們的驚喜和興奮那麼多。

好在,我們通過了解日本電影來促進中日電影文化間的交融進步,並非只有這短短一周的機會,也並非只有相對刻板而拘謹的官方途徑。只要真正心懷誠意和友善,素有淵源的交流可以無處不在。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的老電影藝術家和日本同行摯誠合作的往事,到小川紳介對中國紀錄片工作者的啟蒙與友情,到張藝謀用《千里走單騎》代表整整一代中國人向高倉健致敬,到北野武對賈樟柯的賞識和相助,到田壯壯的《茶馬古道》和《吳清源》與日本的千絲萬縷的聯系,再到東京電影節對華語電影一如既往的關注與歡迎……這個「黑匣子大使」的光明前景,也許會更多地在自發的民間顯現。

❻ 電影追捕是哪年在中國上映的

日本電影《追 捕》是1978年在中國大陸上映的。
《追 捕》是由佐藤純彌執導,高倉健、原田芳雄、西村晃、中野良子、田中邦衛等主演的一部日本電影。影片講述了為人 正 直的檢 察 官杜丘在被人誣 告後,一邊躲 避警 察的追 捕,一邊堅持追查自己被誣 告真相的故事。該片於1976年2月11日在日本上映。

❼ 有電影《紫日》的介紹嗎

影片概況
[編輯本段]
片名:《紫日》Purple Sunset

語言:國語/中文字幕

導演:馮小寧

編劇:馮小寧

主演:富大龍 前田知惠

安娜·捷尼拉洛娃 王學偉

出品人:楊玉冰 周溥雄

製片主任:馮小寧 張曉寧

類型:戰爭片/劇情片

片長:120分鍾

上映日期:2001年

《紫日》獲得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
劇情簡介
[編輯本段]
故事發生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的時候。蘇聯紅軍偶然從日軍屠殺中救下一名中國老百姓--楊玉福。在將楊玉福和傷員一起往後方轉移的途中,軍車誤入日軍軍營,發生了一場激戰。楊玉福和一位名叫娜佳的蘇聯女軍醫僥幸逃進了林區。中途他們遇見了在混戰中與大隊失散的日本少女秋葉子。他們讓秋葉子帶路,可是深受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毒害的秋葉子卻一心要將他們置於死地,帶著他們走進了險境……

娜佳痛恨秋葉子的行為,讓楊玉福殺了她,忠厚老實的楊玉福雖然懷著殺母之仇卻也不忍心殺害眼前這個年少無知的女孩,於是,為了能從茫茫林區活著走出去,三個人一起踏上了求生之路。在看不見戰火硝煙的美麗林區里,三人一路上經歷了山林大火、沼澤、猛獸等一系列磨難,患難之中漸漸產生了友情,秋葉子也被娜佳和楊玉福的善良所感染,對自己長期以來所接受的「教誨」產生了懷疑。雖然語言不通,三個年輕人卻幾乎忘記了戰爭的存在,互相露出了善意的笑容。

然而,就在他們即將獲得新生的時候,秋葉子卻被瘋狂的法西斯所殺害。悲忿的楊玉福和娜佳憤怒地沖向殘余的日本法西斯部分,為純真的少女秋葉子報仇雪恨……

影片分析
[編輯本段]
《紫日》的故事講述1945年抗日戰爭即將結束時,蘇聯紅軍從日軍手中救下中國人楊玉福,轉戰途中,蘇軍與日軍發生遭遇戰,楊與蘇聯女軍醫娜佳逃進森林。路上,他們遇到日本女學生秋葉子,三人共同走上逃生之路……

三個不同社會背景的人走到一起,這本身就是一種「奇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所在就是三人之間的關系,彼此陌生甚至完全對立的人最終相互扶持、萌生友情--這一過程中必將有太多可閱讀的人性沖突以及人性美,在好萊塢編劇筆下,這種題材可謂潛力無限,每隔20分鍾引爆一顆「催淚彈」絕無問題。但顯然馮小寧的最大野心就是混個國內電影獎以更好地在體制內生存,拍攝中他不僅沒有丟下國產片導演的慣性思維,反而將國產片病變一面「發揚光大」,加上有《紅河谷》式「視覺效果」作偽裝,《紫日》很快博得了官方認可並收獲「主旋律大片」的贊譽--實際上該片和以小學生為輸灌對象的政治教材一樣面目可憎,電影作者的思想意識基本停留在70年代國產片水平。「日兵刺殺老太太」這枚「催淚彈」在中、小學生眼裡變成「笑彈」就是明證:馮小寧的失敗以及被歷史淘汰已成定局。

其實《紫日》很有可能拍成大師級作品,三個主人公社會、語言、文化背景不同,促使他們進行溝通的是三人共同面對的生存環境,所以,就算將對白精簡到「無聲片」地步也不過分,因為,靠畫面「說話」可以給導演更加廣闊的表現空間,將電影敘事的神奇功能發揮到極致--只有做到這一點,影片才可能在敘事形式上同國際接軌從而實現與世界觀眾進行心靈溝通。馮小寧並沒有表現出國際大導演氣魄,《紫日》與只能在內地「暢銷」的「主旋律大片」《黃河絕戀》一樣,根本不具備進軍奧斯卡的實力,更無法與《拯救大兵瑞恩》、《太極旗飄揚》等名作相比。

嘲笑與鄙視馮小寧作品甚至成為批判「國產主旋律大片」時不可或缺的步驟。

也許因為積累了太多的失望,看到《舉起手來》居然有大喜過望的感覺。這部電影首先出了音像製品,口碑不俗,在特為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舉辦的「馮小寧作品電影周」上,該片還以「開場大戲」身份亮相,可見在馮小寧創作的戰爭題材作品中,《舉起手來》位置相當重要。

不過,《舉起手來》被吹捧成「中國版《虎口脫險》」確實有點名不符實。影片看起來很像《紫日》「淚彈」變「笑彈」之後馮小寧的負氣之作:既然抗日題材產生了喜劇效果,乾脆就坡下驢將喜劇路線走到底!影片講述一位農民為了保護國寶金菩薩與日本兵巧妙周旋鬥智斗勇,而日本鬼子則洋相百出,殘酷血腥的戰爭在馮小寧筆下猶如「貓和老鼠」的游戲,笑彈頻頻引爆,觀眾在欣賞敵人愚蠢的過程中獲得「勝利感」和審美愉悅。看得出導演大量學習借鑒好萊塢商業影片經驗,表現技巧不再受到沉重主題壓迫,開始恢復《戰爭子午線》時代的灑脫自然。像這樣「卡通化」的抗日題材影片並不多見,《三毛從軍記》、《絕境逢生》注重喜劇效果,但這兩部影片在橋段設計、場面調度方面花費的心計明顯不如《舉起手來》。

這說明老薑馮小寧只要丟掉虛偽,還是有可能拍出觀眾喜聞樂見的電影佳作的。

影片簡評
[編輯本段]
馮小寧1990年執導的《戰爭子午線》頗有靈氣,時空剪輯手法也較為灑脫,甚至不乏神來之筆。該片曾榮獲第1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特別獎、第4屆東京國際兒童電影節日本電影評論家獎、第二屆日本京都國際兒童電影節金獎。故事講述,在戰爭年代,一支革命隊伍沿長城西進,小戰士歷經血與火的洗禮、生與死的考驗,跨越時空來到現代……張揚的形式感使《戰爭子午線》成為有史以來最好看的馮氏作品。此後,馮小寧突然染上了張藝謀式景觀癖,開始在《紅河谷》(1996)、《黃河絕戀》(1999)中大搞「視覺效果」,但山河美景無法掩蓋劇情缺陷和特效粗糙,注重外觀的馮小寧作品具有了更大的欺騙性,也屢屢暴露特技野心與特技水平發展嚴重不同步造成的尷尬。所以,在一連串國內政府獎項賜予的「花環」背後,表面風光的馮小寧已經和被過度贊美包圍的張藝謀一樣到了苦苦支撐乏人喝彩的地步,他們硬傷累累、低級弱智的作品往往讓人無法接受,每有新片問世,必將招來一片罵聲。

《紫日》的引起轟動,倒並非因為「中、日、俄演員聯袂」的國際陣容,而是劇中「日本兵刺殺老太太」的畫面引起學生觀眾笑場,據說這個完全違背作者初衷的結果讓馮小寧憤怒已極,他一邊申請電影管理部門和教育部門的紅頭文件做護身符,一邊指責青少年心理素質有問題,一邊對當前的教育現狀表示痛心疾首。其實孩子們笑這個情節的同時也在笑馮小寧,笑他代表的國產片電影導演特有的愚蠢。該段落並非有意製造喜劇氣氛,相反,作者的真正意圖是以日本兵不敢殺人的怯懦表演突出反戰主題,但導演並沒有真正從人性角度塑造人物而是按照國產片慣例刻意醜化了日本兵的形象,再加上嚴重誇張的表演,產生反效果並不出人意料。

影片開頭的「大型戰爭場面」體現出好大喜功的國產片導演與生俱來的「廋驢拉硬屎」精神,拼湊式鏡頭比比皆是,完全沒有場面調度、多機拍攝的空間美感,幾乎每個鏡頭都讓人懷疑影片的製作成本並沒有傳說中那麼大,寒酸的爆破與音效更使人啼笑皆非。影片結尾的海空大戰特效製作同當年的電視劇《北洋水師》一樣「狂妄自大」,以為觀眾不辨真偽很好蒙騙,破綻百出的鏡頭再三重復之後就構成一種對觀眾智商的非禮--這類「走過場」式的戰爭圖景既缺乏觀賞性,又難帶來心靈震撼。技術方面處處敗筆、乏善可陳,猶如「電視新聞攝影」的推拉鏡頭也證明馮小寧導演技藝已經全面倒退。尤其令人無法容忍的是,曾在《戰爭子午線》中讓人眼前一亮的「時空閃回」、「時空交錯」手法在《紫日》中運用的極其機械、生硬,幾乎沒有一個段落能夠超越觀眾的想像力。

馮小寧的「戰爭與和平」系列拍到第六部,革命浪漫主義、愛國主義、人道主義的旗幟越舉越高,按說如此重視思想性的作品理應得到觀眾的尊重,但觀眾很難為《紫日》興奮起來,因為電影的表現形式實在令人垂頭喪氣。

動態追蹤
[編輯本段]
【《紫日》獲得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

第21屆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11月9日落下帷幕,馮小寧導演的中國影片《紫日》獲得由觀眾評出的「最佳影片」大獎。這個獎是由美國觀眾在170部各國影片中投票選出的。參評影片中有不少參加過今年戛納電影節,侯孝賢的新片《千喜曼波》也在其中。電影節主席查克-鮑勒先生曾在開幕式上說:「《紫日》是本屆電影節中我最喜愛的電影。我非常驚訝的是中國導演居然用了這么少的錢拍出了如此精美的電影。請大家千萬不要錯過去看這部電影。」當電影節最後一天評選揭曉前,鮑勒先生仍笑著說:「我相信中國的《紫日》是最有競爭力的。」結果,《紫日》獲最高分,許多選票上都打出了「10分」的滿分。

當地報紙以「中國導演馮小寧用小成本完成大製作」、「《紫日》提醒世人應該友愛,停止相互屠殺」為題作了專門報道。當地一位美國記者乘計程車時聽到司機說今天晚上他不再出車,要去看電影《紫日》。首映之時影院門前排起購票長隊,容納上千人的影院座無虛席。甚至一些看過馮小寧《紅河谷》和《黃河絕戀》的人聞訊而來。美國著名影評人傑妮-海倫女士說:「這部影片具有極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使人看後久久回味,影片語言極少,大都是用電影語言在講述,這使美國觀眾在觀看時減少了語言障礙。」

【馮小寧談《紫日》:戰爭片要表現美麗與殘酷】

電影《紫日》是導演馮小寧「戰爭與和平交響詩」的最後樂章。片中的故事發生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的時候。蘇聯紅軍偶然從日軍屠殺中救下一名中國老百姓:楊玉福。在將楊和傷員一起往後方轉移的途中,軍車誤入日軍軍營發生了一場激戰。楊和一位名叫娜佳的蘇聯女軍醫僥幸逃進了林區。中途他們遇見了在混戰中與大隊失散的日本少女秋葉子。為了能從茫茫林區活著走出去,三個人一起踏上了求生之路。然而,就在他們即將獲得新生的時候,秋葉子卻被瘋狂的法西斯所殺害……影片即將放映前,記者就一些影片中的問題采訪了該片導演馮小寧。

表達最大多數人對於歷史共有的感覺是我的創作動機

記者:您認為《紫日》比您以前的戰爭題材作品有什麼突破?

馮小寧:突破真談不上,人們通常習慣做橫向對比,我倒覺得縱向的對比更有意義,我比較相信「上台階」的說法,就是把一個導演不同時期的所有作品做一個比較。《紫日》是我關於戰爭與和平這個命題的第六部作品,可以說它是對我前面這些作品的一個總結——為什麼會有戰爭?戰爭帶給人什麼?法西斯主義對於人性到底會產生什麼作用?是通過電影語言的運用,來表達我對於戰爭與和平這一主題的理解。

記者:您的影片總是在思考、探討一些重大命題,作為導演您是不是肩負責任?

馮小寧:多年以來,戰爭與和平,人類與環境,文明的命運,困擾著我的始終是這些大命題,我一直都以鋒芒畢露、危言聳聽的姿態在作品中大聲疾呼,口吻嚴峻讓人感覺每一個明天似乎都可能是世界末日,現在回頭看自己早年的一些作品,真有些……不堪回首。這么多年過去,首先感覺叫囂是沒有作用的,在整個的創作與思考的過程中,倒是越來越強烈感覺到人性和精神的不可戰勝,好比「北洋水師」,就是中國改革開放學習西方的過程中100年前的一次失敗經驗嘛,所謂「人可以被消滅,但精神不會被打敗」,表達最大多數人對於歷史共有的感覺正是我的創作動機。

《紫日》是我關於「戰爭與和平」思考的一個總結

記者:目前在國內,始終以影片探討戰爭與人性的導演恐怕只有您一人,您會繼續地堅持下去嗎?

馮小寧:如果非要這么講,恐怕我也只有承認。前面說過《紫日》將是我關於戰爭與和平思考的一個總結,對於這一主題的思考階段到此結束。實際上,在同一題材下創作的不同作品,是不斷苛求自我、尋求滿足感的一個過程。這總讓我想起早幾年要拍《嘎達梅林》去爬雪山的經歷——在山腳下仰望雪山,看到山頂就在那裡,等爬上去才知道只上了一個小坡,看見的那個頂還在上面很遠。爬呀爬,等到真爬上了自己看見的頂,才發現那隻是高高隆起的山的鞍部,真正的頂隱沒在雲中根本看不見。

記者:從《紅河谷》、《黃河絕戀》到《紫日》,都無一例外地選取了荒涼壯觀的自然景緻,從西藏雪域到黃土高坡,現在又是一望無垠的內蒙古大草原,把故事放置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馮小寧:我是學美術出身,我始終相信電影應當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除了歷史背景和故事情節本身的需要,我首先考慮的就是要拍得美麗,實際上我是個唯美主義者。

記者:您的「戰爭三部曲」的前兩部,每次都有很慘烈殘酷的戰爭描寫,這次《紫日》會是一樣嗎?

馮小寧:會的。戰爭殘酷,而人在戰爭中掙扎求生,個人的命運幾乎完全被戰爭主宰,同時每個人又在內心交戰,充滿了敵我矛盾和人性的斗爭。美麗與殘酷在觀眾心中產生強烈反差,這就有了美學上的意義。

記者:在這部影片中蘇軍的形象是怎麼樣的?角色娜佳的意義又是什麼?

馮小寧:蘇軍的形象首先就是盟友。當然,蘇軍的進入,包括這裡面抗日戰爭的背景,都只是敘述故事所需要的背景,並不是故事的主線,真正的故事是在三個人之間展開的,是關於他們三個人如何從敵人變成朋友,如何最終都成為反法西斯的戰士。娜佳的意義代表多民族的參與,實際上在宏揚主題——反法西斯無國界,世界各民族應當相互團結,彼此都應該是朋友,是兄弟姐妹。

我不在乎參賽,更關注世界和平

記者:中國人楊玉福在片中的身份為什麼是農民,而不是一個戰士,您在創作方面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楊玉福的角色是被拯救、被解放者,還是其他什麼?

馮小寧:還是從當時中國人的大多數考慮。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大多數人是農民,而楊玉福就可以做他們的代表。他是侵略戰爭的直接受害者,不明不白地被殺害全家、從自家的地里被擄走,本能地為了生存掙扎,心中充滿破家血仇,同時又因為人性本能不能殺害無辜,而內心飽受折磨。

記者:《黃河絕戀》去年曾經參賽角逐奧斯卡,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作為一部反對戰爭、呼喚和平的影片,其所具有的現實意義決不遜色於影片在藝術觀賞及商業娛樂方面的貢獻,那麼這一次的《紫日》是否也有在國際電影節送展參賽的打算?

馮小寧:很多人以為我喜歡送去國外參賽評獎,實際上恰恰不是這樣,從來就沒有一次是我本人要求或親自送去評獎,國際電影節獎項的復雜性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我認為一個心態成熟的導演不必過分看中國際獎項。參展是另一回事。廣泛地參展可以讓更多的民族和世界范圍內的人民了解我們的影片和我們的主張,所以我當然希望這部影片可以盡可能多地去參展,去讓更多的人關注世界和平問題。

閱讀全文

與90年代在昆明舉辦日本電影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7熱門電視劇電影 瀏覽:601
日本醫生肉的百合電影 瀏覽:935
電腦一下電影就會斷網 瀏覽:924
ck電影院動漫 瀏覽:767
無人生還2015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708
一部美國電影說的是警察重生 瀏覽:145
印度求職電影 瀏覽:883
美國歐美霸道總裁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112
法國沙堡電影全集 瀏覽:950
金庸電影歌曲大全 瀏覽:713
最感動的佛教電影有哪些 瀏覽:764
和平電影海島地圖哪裡刷新冰雕 瀏覽:619
野人女人懷孕電影大全 瀏覽:586
電視上的越獄電影好看 瀏覽:178
劉德華你是小弟的電影 瀏覽:833
成龍電影香港警察片段 瀏覽:842
2018電影大全名單 瀏覽:897
幻影忍者第大電影動畫片全集 瀏覽:575
動作電影推薦格鬥外國 瀏覽:534
落日電影院 瀏覽: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