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唐山大地震 電影 觀後感 800字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幫你找了3篇,夠你用了,O(∩_∩)O哈哈~)
76年唐山大地震,人們在地震面前顯得是那麼的弱小,那麼的無助。
丈夫用生命換得了妻子的生命,而妻子在悲痛之餘,發現自己的龍鳳胎孩子還活著,被一塊石板壓住了兩頭。此時救援人員發現石頭無法抬起,兩個只能救一個,母親堅定說:「兩個都得救!」可救援人員沒有辦法,最後母親只能心痛的說:「救弟弟!」姐姐聽著了,絕望了,這三個字深深的印在腦海里了!弟弟救活了,一隻胳膊沒了!
本以為必死的姐姐卻奇跡般的活了,她的心有的只是對母親的恨。她沒有找母親和弟弟,而是被當做孤兒被一對解放軍夫婦給收養。
長大的她一直沒有回過唐山,知道08年汶川大地震,學醫的她跑到前線進行救援,被一個母親的行為感動了,終於理解了媽媽當時心情,慢慢放下了對親人的恨,覺得弟弟能活著,真好!
受到良心譴責的母親,她沒有搬家,一直守在唐山過著清貧的生活,說是等著丈夫和女兒的魂回來。她沒有再嫁,一輩子就嫁給這個用生命呵護她的男人。
姐姐回來了,看到母親為自己准備了「西紅柿」,這是地震前母親許諾給孩子的。上學的書本,母親也是買兩套。母親給孩子跪下了說對不起,漸漸姐姐理解了母親,明白了母親的愛。母親,我親愛母親,對不起,我整整折磨了您32年!
--------------------------
第一次流淚 是在一開始地震突然來襲方登方達在晃動的屋子裡叫「媽媽 媽媽」時候,元妮在一片慌亂中 尖叫道「來——啦—— 」那種喊 像是 撕裂心肺一般 一個媽媽在這樣的時候喊出的兩個字像是從心臟里用力摳出來混著鮮血 讓人震撼,然後方大強推開元妮,沖進房子的那一剎那,房子頃刻倒下,元妮仰天大叫:「老天爺,你王八蛋」,那一刻,我的淚水滾出眼眶,有時序地拍打在衣服上。
第二次流淚 元妮站在房子的廢墟上 水泥板壓著他的兩個孩子 活著的男人進行搶救說只能救一個讓她選擇,一開始元妮含著淚水大叫著 「兩個都得救啊 」「兩個都得救啊」,元妮始終堅持兩個都救,在其他地方喊救人的時候,男人們准備過另外一個地方救人,元妮一把拉住男人的手然後輕輕說 「救弟弟」接著又輕聲重復了一遍「救弟弟」時流下眼淚,當時姐姐方登聽到媽媽元妮救弟弟三個字,整張布滿黑灰的臉從眼睛裡流下悲傷的淚,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一個幾歲的小女孩心裡的痛。同時,我也想到了現在如此幸福的我。
第三次流淚 地震後方登在私人堆里也在她死去父親屍體的身邊醒來,暴雨滂沱,就方登一個人穿著破爛的衣服站在排放好遇難者屍體中慢慢的站起來,眼裡沒有了眼淚,慢慢的向前走,那一刻,和小說<餘震>里一樣,從那一刻起,方登就得了抑鬱症。
第四次流淚 地震後大強也就是方達的奶奶和姑姑到了唐山,找到了元妮,當元妮把懷里睡著的方達給奶奶的時候,奶奶摸著一直沒手的衣服袖子,痛苦無淚。
第五次流淚 方達奶奶在失去兒子的同時,堅持要把孫子方達帶回濟南,元妮痛苦的同意了,方達、姑姑、奶奶坐車客車離開了,元妮站在路邊看著汽車慢慢的離去,就在那一刻,汽車停下來了,方達下車,一直喊車媽媽,最後,兩人死死的抱在一起,這就是母親與孩子的愛。誰也分不開。
第六次流淚 方凳在女兒點點大約6歲的時候回來找養父,在在點點放風箏的時候,方凳告訴養父地震的時候媽媽說出的那三個字「救弟弟」,片刻,靠在養父的肩上大哭,:說道「不是我不記得,而是我忘不掉!」,三十幾年埋在心裡的痛終於有了詮釋。
第七次流淚 汶川地震後 方達和遠在加拿大的方登不約而同到了汶川支援,方登在一個被壓在樓板下的女孩身邊舉吊瓶,女孩的母親看著痛苦的女兒雙腿壓在沉重的石板下,在得知情況很危險,如果繼續救女兒,救援人員都會有危險,她站在女兒的身邊用顫抖而堅定的語氣說 「叫醫生 鋸腿」 方登猛然抬頭,救援人員勸說那位母親,那個女人說「我知道,那是的我女兒,沒腿是咋樣,我也知道,但是,再搭上你們,我對不起你們父母 」停了停說 「以後,要恨,就讓她恨我吧」 救援人員給女孩截完肢抬出女兒後,那個女人像發了瘋似的尖叫著「腿!!我的女兒!!」跑到廢墟 「我要我女兒的腿!我要我女兒的腿!」方登一把死死的抱住她,看到的是一個做母親的痛,方凳也想起了再唐山大地震母親的痛苦抉擇。
第八次流淚 在救援中方登和方達相認之後,方達帶方登回了家,站在家門口手指張開,輕輕推開大門,門緩緩打開,元妮(媽媽)在小屋裡包餃子,兩只包餃子手不停地顫抖,沒抬頭只是說「先進來」「進屋」,我知道此刻元妮心裡對女兒的愧疚,方登看見供桌上有幾個西紅柿,拿了一個,元妮進來說「西紅柿,媽沒騙你」(地震前元妮答應第二天去給方登賣西紅柿),元妮接著說「媽給你道個歉 」說著就撲通跪下了 「媽對不起 。。。。。。但你。。。。。。咋就不給我個信呢。。。。。。我還以。。。。。。為你在你爸。。。。。。那兒,你。。。。。。咋。。。。。。不說呢 」,看到一個母親地震後的32年一直為當時的抉擇痛苦著。
影片中有幾句話讓我難忘。
1、「他是用他的生命換回了我的生命,我永遠是他的老婆,沒有一個男人能像他一樣用生命來愛我!」我想用生命去愛一個人,不僅是愛情的光輝,更是人性的偉大。現實生活中能有幾個這樣的男人和女人,現實中大家都是以一個什麼樣的心曲對待喜歡和被喜歡的人的。
2、「親人,永遠是親人」。-----血濃於水,什麼都不想說了,這句話放在心裡就夠了!
3、「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我現在還沒有能夠很深刻地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但是依然覺得這句話很揪心,這裡面蘊含的是怎樣的含義。不過我們應該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即使是那些不如意的東西,還有什麼能夠比生命更加重要呢?
影片中反應了中國70、80、90年代的一個中國32年來的發展歷史。講敘了改革開放,講了私營個體戶,講了南下淘金,講了高考,講了大學生,講了未婚生子,講了涉外婚姻,講了旅遊業的蓬勃發展,也講了中國重男輕女現象。
----------------------
昨日是電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與家人朋友有幸觀看了此片,感覺震撼頗大。我是唐山人,經歷過那場地震災難(當時我八周歲,剛上小學二年級)。下面就以唐山一個普通百姓的角度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讓人感動的是大災大難面前的親情!徐帆飾演的母親和張國強實驗的父親(以下省略簡稱母親、父親)在災難發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無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種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員演繹得絲絲入扣,絲毫看不出他們是在表演!在父親搶救孩子無果遇難後,面對「救姐姐還是救弟弟」,母親最後做出的痛苦抉擇過程,被徐帆演繹得真實、感人!那是多麼痛苦的選擇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為母親,任何一個人都很難抉擇,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擇啊!震後奶奶、姑姑來唐山要帶方達回濟南,面臨骨肉分離,母親的無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對母親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愛之情!
二是真實反映了人民軍隊的抗震救災中的巨大貢獻和犧牲。無論是唐山還是汶川,解放軍永遠沖在救災最前線,從分體現出人民軍隊戰爭時期是人民和平的保護神,災難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護神!
三是養父母給予方凳真實真摯的愛。陳道明、陳瑾飾演的養父、養母給了小方登第二次,應該說是第三次生命,對待方凳視如己出,培養她長大成人考入大學,特別是陳道明將養父對養女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愛同樣很感人!
四是電影中對愛情的表現處理恰到好處,非常到位。父親捨生忘死推開母親闖入搖搖欲墜的樓房,在充分體現父愛的同時也表現出父親對母親的愛;母親三十多年孤守所表達的對父親的摯愛!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對這部電影的拍攝談點個人觀點。這部電影屬於大製作、大手筆,拍的非常震撼,陳道明、徐帆等演員表演非常真實,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來上這么一部電影,希望能讓同胞們有些心靈上的震撼,也希望對年輕人的觀念有所改變。美中不足的是該部電影有植入廣告的嫌疑,可能是劍南春酒廠和工商銀行贊助的緣故吧!另外在歷史背景細節上把握不太准確,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陳道明實驗的養父佩戴上校軍銜就不符合實際,我軍是在1988年菜實行軍銜制的。當然這只是這部電影的美玉之瑕,總的來說電影很震撼、真實。
再者唐山大地震時當時交通不發達,只有軍隊能進去,基本是唐山人自己扒自己,最後死了24萬人。在汶川地震的時候,全國都動員起來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直升機飛進來了,挖掘機進來了,全國各地的志願者都來了。時代不同了!唐山的觀眾看完以後是感動,甚至感恩!所以人有一顆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回報恩人!
B. 誰幫我寫篇《唐山大地震》觀後感那
《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後感
昨日是電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與家人朋友有幸觀看了此片,感覺震撼頗大。我是唐山人,經歷過那場地震災難(當時我八周歲,剛上小學二年級)。下面就以唐山一個普通百姓的角度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讓人感動的是大災大難面前的親情!徐帆飾演的母親和張國強實驗的父親(以下省略簡稱母親、父親)在災難發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無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種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員演繹得絲絲入扣,絲毫看不出他們是在表演!在父親搶救孩子無果遇難後,面對「救姐姐還是救弟弟」,母親最後做出的痛苦抉擇過程,被徐帆演繹得真實、感人!那是多麼痛苦的選擇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為母親,任何一個人都很難抉擇,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擇啊!震後奶奶、姑姑來唐山要帶方達回濟南,面臨骨肉分離,母親的無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對母親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愛之情!
二是真實反映了人民軍隊的抗震救災中的巨大貢獻和犧牲。無論是唐山還是汶川,解放軍永遠沖在救災最前線,從分體現出人民軍隊戰爭時期是人民和平的保護神,災難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護神!
三是養父母給予方凳真實真摯的愛。陳道明、陳瑾飾演的養父、養母給了小方登第二次,應該說是第三次生命,對待方凳視如己出,培養她長大成人考入大學,特別是陳道明將養父對養女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愛同樣很感人!
四是電影中對愛情的表現處理恰到好處,非常到位。父親捨生忘死推開母親闖入搖搖欲墜的樓房,在充分體現父愛的同時也表現出父親對母親的愛;母親三十多年孤守所表達的對父親的摯愛!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對這部電影的拍攝談點個人觀點。這部電影屬於大製作、大手筆,拍的非常震撼,陳道明、徐帆等演員表演非常真實,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來上這么一部電影,希望能讓同胞們有些心靈上的震撼,也希望對年輕人的觀念有所改變。美中不足的是該部電影有植入廣告的嫌疑,可能是劍南春酒廠和工商銀行贊助的緣故吧!另外在歷史背景細節上把握不太准確,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陳道明實驗的養父佩戴上校軍銜就不符合實際,我軍是在1988年菜實行軍銜制的。當然這只是這部電影的美玉之瑕,總的來說電影很震撼、真實。
再者唐山大地震時當時交通不發達,只有軍隊能進去,基本是唐山人自己扒自己,最後死了24萬人。在汶川地震的時候,全國都動員起來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直升機飛進來了,挖掘機進來了,全國各地的志願者都來了。時代不同了!唐山的觀眾看完以後是感動,甚至感恩!所以人有一顆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回報恩人!
C. 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後感
電影一開篇,屏幕上湧出一片人名,我知道那是遇難者的名字,每一個名字都代表著一個生命從這個世界上以外的消失,突然有一種想哭的感覺。我趕緊向某人要了兩張手紙,我怕我忍不住。
地震的那十幾分鍾,我感覺拍的很好,很震撼。我一直張著嘴在喘氣,心在嗓子眼,感覺下一口就提不上來了。樓房倒塌的那些鏡頭我感覺很有內涵:「偉大」、「高舉」、「萬歲」、「戰無不勝」,多麼崇高的神聖詞彙,多麼偉大的革命理想,在災難面前都被摔得粉碎。在23秒里,人就像蟲子一樣被上帝抹平,然後當大地平靜之後,無數扭曲的屍體被留在了這個世界上,身上還帶著血跡,就像我剛剛拍死的蚊子。人太渺小了,面對命運,甚至連反抗的時間都沒有。
1976年解放軍在唐山抗震救災的那段我很喜歡,流淚了,但是並不滿意。我對這些展示國家力量的鏡頭具有天生的崇拜感。據家裡老人們講,當時解放軍救援的效率並不是很高,很多倖存者是災區人民自己從廢墟下面挖出來的,比如電影裡面的方達。解放軍大多也不大懂得如何救援,很多倖存者本可以不截肢,但是當時很急,於是成了一生的殘廢。但是他們當時看見解放軍,看見一車車連綿不斷的解放軍,他們感到安心了。毛主席派人來了。唐山人民對於解放軍的感情是深厚的,但是電影裡面卻用簡單的特技一遍遍的循環播放車流、人流、飛機空投的救災物資。那些戰斗在抗震救災第一線的普通士兵,他們為了毛主席的指示,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為了這座城市的重生,他們獻出了汗水、鮮血、甚至生命。然而這一切都被這部電影有意無意的忽略了,取而代之的一對善良的軍隊幹部夫婦領養了一名漂亮的唐山孤兒,這名孤兒據說以後可以做文藝工作。這是真實的,但是這是對解放軍抗震救災偉大精神的抹殺,也是對這對夫婦善良初衷的抹殺,更是對那個充滿崇高理想年代的抹殺。
好了,到此本電影的災難片部分結束,進入倫理苦情電視劇階段。徐帆演的很用心,很投入,但就是有那麼一點點過火,她那一口走味的唐山腔,感覺像是在話劇舞台上。也許她是有意的,如果她壓得住火,我想我會哭的很厲害。她送方達的那段戲應當是整部戲里最感人的部分了。汽車停下了,方達回到了她的身邊。鏡頭一轉,汽車里奶奶沉默的表情。「把方達帶走就是要了元逆的命啊!」而此刻,方大強母親的心卻早已死了。看著徐帆佝僂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我母親也經常顯露出佝僂的老態,眼淚刷的一下就下來了。
此後的電影完全的進入了電視劇時間。支線情節有頭無尾,結局不用看就可以猜到。方達加元妮,方登加養父母這兩條線並行不悖,基本沒什麼關系。張靜初一如既往的表現出她的花瓶演技,時不時的秀幾句英語(在《拉貝日記》里她就是這樣),以此顯示顯示她的國際范。陸毅一出場就一臉無辜的壞相。你不想演壞人,我懂的,但是導演讓你跑送子觀音的龍套,沒辦法。賈媛媛他爸賈志國也打了一回修電話的醬油,二十年過去了,你胖了,歲月無情的為你留下了富態的啤酒肚。唐山美,杭州美,溫哥華更美。社會主義拆光了再建設,蓋廣場,蓋百貨大樓,然後留下你的小屋,等著死去的親人們回來。你說買了房,搬了家,他們就找不到了,於是她還真就找回來了。方登蹲在自己的墳邊,突然起身,然後慢慢的走兩步,找個清涼的地方又突然蹲下,我知道你要嚎啕大哭了,果不其然。
不得不說,陳道明和陳瑾演得很好,很穩很自然。陳道明演戲很有爆發力,給陸毅的那一巴掌,坐在沙發上突然拍起來「你到哪去了」,都很流暢。陳瑾淡淡的酸氣,和她臨終前對張靜初的愛的表白都很到位。這讓我恨得牙癢癢,養父母都這樣了你也不回來看一眼,就忙著和陸毅在寢室里,抓被單造小人,太不是個東西了。
說一下這部電影穿幫的地方吧,其實這裡面很多不是穿幫而是廣告。以前找穿幫是樂子,現在找穿幫,正中了廣告商的下懷。
1988年(電影說是86年後的兩年),陳道明和陳瑾商量給張靜初報志願的事。陳道明穿87式軍服帶中校軍銜沒問題,陳瑾帶文職幹部軍銜就不對了。1988年4月,中央軍委下發《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幹部暫行條例》,規定文職幹部不授軍銜,不著統一的制式軍裝,只佩帶統一的胸章符號,胸章背面有「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幹部胸章符號」字樣。直到1992年4月中央軍委決定為全軍文職幹部配發與現役軍官相同的制式服裝,佩帶文職幹部肩章、領花。 1992年,陳瑾飾演的養母都不在了吧。
徐帆惦記兒子,花了5000塊裝了個電話機。這個情節沒大問題。我們家那邊88年前後電話還在按級別裝,要不就的有錢排著。我家94年裝的,還花了2000多。但問題是,誰聽說過沒電池就不響的電話?電話機通話的電不是從電話線里來的么?賈圓圓他爸,你這醬油打得太有才了。
軍隊的房子,尤其是軍區宿舍那種,在過去是嚴格按照級別給分的。1976年舊軍裝,看不出陳道明的級別,但就兩屋一廚來看已經是不小的幹部了,從後面倒退,我估計是營連職幹部。88年中校軍銜,縣團級;90年左右大校軍銜,師局級。可這房子怎麼就一直沒換過呢?是怕張靜初找不回來呢,還是真的像傳說中的安德羅波夫一樣在做總書記前一直住70幾米的公寓?這是多麼優秀的共產黨員啊!
90年工商銀行的存摺什麼樣?是那個紅皮的么?不,那是就是90年代末的樣式。90年代初的工行存摺是藍色軟皮的,上面畫著人民儲蓄的標志。工商銀行,你作為贊助商,花了那麼多錢,就不能把道具提供的靠譜一點?
李晨90年左右在杭州蹬車穿kappaT恤,96年回家穿kappa羽絨服。我第一次認識這個牌子是99年看意甲尤文圖斯的隊服,那時候斑馬軍團的贊助商還是SONY。根據kappa的官網介紹,kappa是2002年進入中國市場的。96年你有錢了,可能是去歐洲買的,90年那件呢?是在地攤買的么?看來那時候杭州的山寨貨很新潮,不負溫州義烏之盛名。
方達96年有錢了,於是在劇組的安排下買了輛寶馬。那時候寶馬賓士林肯凱迪拉克,沒個一百多萬根本下不來。可能你太有錢了,不在乎這一百多萬,可你這香檳色的寶馬樣式也太新了吧,新到我都想鑽進車里看看中控台上的GPS。說到開車,不能不提本部影片最大的硬傷。根據1996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證管理辦法》,殘一肢的方達是不可能申領駕照的。這么些年你無照駕駛,就沒被警察逮著過么?
為了表現海外華人的愛國之心,編劇安排張靜初在溫哥華看CNN的新聞。一洋大叔說,「有個不幸的消息告訴你」,然後張一臉的無知狀。CNN的新聞,災區一片狼藉,連個人影都沒有,主持人一個人面對鏡頭侃侃而談,就像是在拍國家地理的紀錄片一樣。外國記者進入地震核心災區已經是地震發生將近一周之後,那時候總理都二赴汶川,寫下「多難興邦」了。在這之前的幾天里,你就不知道汶川地震?這再買機票趕回國,從北京買票去成都,里外里折騰幾天,廢墟下的倖存者還等得了么?歸根到底一句話,《唐山大地震》的劇組,你們找找CNN最早播發的汶川地震的新聞會死啊!你們拍的是電影不是電視劇,道具就不能准備的精良一點么?
這部電影一共140分鍾,頭40分鍾,我一直在看電影,並時不時感到眼眶濕潤。後100分鍾我一直在找這樣的樂子。沒辦法,情節太鬆散了,跟不住。有人說,《唐山大地震》是華誼公司准備投拍的同名電視劇的超長宣傳片,我覺得是有道理的。令人遺憾的是,這么一個偉大的題材被馮導浪費了。據說在此片開拍之前曾有專門的紅頭文件要求「避免引起傷痛回憶」。唐山大地震和南京大屠殺一樣,是我們這個民族最深處的心痛。以仇恨掩蓋受傷,以親情化解痛楚,難道是我們這個民族缺乏正視淋漓的鮮血的勇氣?電影結束的時候,隨著王菲的歌聲,出現了一望無盡的人名牆,那不是一堵堵牆,那是幾十萬意外逝去的生命。說句題外話,我衷心期望:做土木的,做設計的,蓋房的,買房的,把樓蓋好,把橋修好,設計的合理些,施工多用些粗直徑的鋼筋,多用些高標號的水泥,不要急著趕工期,該養護好的的一定養護好。工程中層層扒皮的現狀我們改變不了,但希望每層都少扒一些,多留一點給工程,給工人。我們花兩三萬一米買來的房子,不期望他升值多少,只希望在災難來臨之時能保我一命。這是我看過本片之後最真切的感想。電影頭二十分鍾太恐怖了,當年多少唐山人是因為簡陋的預制板樓房而喪命,這樣的悲劇在汶川地震中又一次重演。我真切的期望這樣的悲劇能夠從此在中華大地上絕跡。
我還希望中國以後即使再次遇到如此強烈的地震,遇難者的名字無法刻滿一堵牆。所謂「天佑中華」不過是對未來美好的期待,「國人當自強」才是真真切切的道理。
在本文結束時我也像《唐山大地震》一樣,我是真誠的:
向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難的二十四萬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唐山表示致敬!
D. 找一篇電影《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
上豆瓣網找找,有很多專業的影評!
E. 求幾篇《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
暑假,我去看了一部電影——《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發生了一場7.8級大地震。這部電影講的就是發生在唐山大地震中的一個動人的親情故事.
這部電影給我了2個感動,第一個感動,是最感動的一句話:「沒了,才知道什麼叫沒了。」這句話對我的感觸很大。在擁有一樣東西的時候,我們並不會覺得它是有多麼的可貴。只有在失去它或者即將失去它的時候,才會懂得它的寶貴,主人公元妮在經過了生死的考驗後徹底領悟了這個道理,可是一切都無法挽回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後悔。
第二個感動,是最感動的一個鏡頭。每年元妮和方達為大強和方登燒紙的時候,元妮一直念著自己家搬了,搬到哪兒了,應該怎麼走……竟然連續講了20年,我們中國燒紙都是給死人燒的,而元妮在燒紙的時候講回家的路,我覺得這說明元妮一直希望自己的丈夫和女兒還沒有死,一直都希望他們都活著,所以才會把回家的路講了20年,從中也體會到了她對女兒和丈夫深深的思念,而當片尾希望變成事實的時候,我不禁感動地熱淚盈眶。
《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感動,更是心靈深處的震撼。這個電影把時隔32年的兩個地震聯系在了一起.一個是唐山大地震,一個是汶川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對我來說比較遙遠,但是我從電視上了解了很多汶川大地震時的慘狀,由此可見唐山大地震也一定不亞於此。在短短23秒的時間里,唐山這一座城市就被摧毀得面目全非,有24萬同胞失去了生命。而在96秒的時間里,汶川也有8萬同胞死於地震。聯系最近發生的一個個自然災害來看,在大自然面前,人類就顯得是多麼的渺小,可是即使是再渺小的人,卻一直沒有放棄和大自然做斗爭.雖然人一直沒有戰勝自然,但是不管怎樣,只要有一點希望,我們就絕對不會放棄,一定會有不怕危險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勇氣。現在,離唐山大地震已經有34年了,唐山這座城市完全變了模樣,一座現代化的宜居城市呈現在世人面前。地震可以將一座城市在幾十秒中毀滅,但是我們也可以把城市再建起來,甚至建的更好!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也許不需要30幾年,也許是20年,也許是10年,甚至是5年,汶川也絕對能重新建起美麗的家園!
《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是對親情的完美寫照,也是對唐山大地震的一種記錄。我推薦大家去看一看這部電影,相信看了之後你一定也會有很多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