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赤裸人性超惡十大印度犯罪神片!暴力刺激驚心動魄
印度寶萊塢是世界電影一大多產地,他們誕生過很多高智商犯罪懸疑題材力作,從劇情到表演、製作都讓你有一種驚險刺激之感,而且大尺度黑暗人性,都是看著非常過癮的爽片。下面就來推薦十大高智商犯罪題材的印度神片。
1.《刑法典第375條》
環環相扣的經典律政大片,過於聲張的「Me too」背後也另藏動機,強奸案的施害者與被害者都不幹凈,律師也在乎自己利益,揭露法院審判結果僅看輿論和證據。故事曲折燒腦,細節對法律和真相都有沉思,略帶黑暗色彩。
2.《誤殺瞞天記》
這部印度電影曾被內地翻拍為《誤殺》,並且大賣。原著中的父親更深謀遠慮且更具反偵察手段,還把死屍埋在了警局。故事結局雖然悲慘,但人性色彩濃厚,對當地警方高層用權力迫害當地人查案,對親情和法制思考很棒。
3.《未知死亡》
本片復仇片段大量借鑒了歐美經典片中的劇情與風格,男主角阿米爾·汗強壯的肌肉及前後兩個成功的造型反差,童話式的浪漫愛情故事,復仇時的快感,以及獨具異域風情的歌舞,符合現代審美觀影響處理都HOLD住眼球。
4.《土匪女王》
本片深入觸及了印度的種性制度、虐待婦女等症狀。不僅表現了女主角富蘭作為土匪女王傳奇的一生,而且描寫了一個受種性制度支配的無情殘忍的性別歧視 社會 。富蘭不甘壓迫、敢於鋌而走險以暴力反抗暴力,讓人震撼。
5.《白虎》
該片對印度種姓制度進行了直接的控訴,其中底層僕人向主人反撲的情節,也可以令觀眾想起《寄生蟲》。對於謀財害命的主角發跡經過的刻畫也略嫌簡單,但對於貧富卻有不少精闢的金句,讓人對印度種姓制度的負面影響。
6.《無所不能》
除了復仇的類型片元素,依舊保有印度電影常有的現實批判力度,展示了弱勢群體遭遇的不公。一個盲人如「復仇」成為影片最大的看點,具有先天缺陷的盲人行動不便,脫身難度更大、懸念更多,整個過程給觀眾極大的觀影愉悅。
7.《罪惡》
本片根據2008年印度著名的「諾伊頓兇殺案」這一真實案件改編。在懸疑推理、破獲案件的過程中,也在冷靜客觀地揭露印度司法界的無能、草率、黑暗與荒唐!本片既有推理的嚴謹,也有細膩的驚悚,非常精彩。
8.《一個母親的復仇》
該片高度還原印度 社會 現狀,在家庭矛盾與 社會 沖突的雙向沖擊下,母女關系的典型矛盾寫實且扎心。影片層層遞進,母女關系伴隨復仇節奏升溫,幾度戳中觀眾淚點,同時折射印度女性生存現狀。
9.《帕雷克沙》
印度教育題材佳作,拉車父親含辛茹苦賺錢,冒雨求校長讓兒子進貴族學校,然後付不起學費就偷竊被抓……學霸警官幫孩子補習功課那段很良善用心,後面高層介入,審批是否讓孩子參加考試都能猜到,但還是很激勵人心的佳作,敘事流暢性與技巧性絕佳,可憐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代價太大!
10.《丑惡》
這部電影外表是犯罪懸疑片,一個小女孩被綁架,其實綁架案的真相並不是重點,而是憑借綁架案去立體地展現印度 社會 的陰暗面,權力腐敗和兒童買賣。總體來說瑕不掩瑜,這是一部很精彩的電影:沒有血腥鏡頭和大製作場面,卻讓人打從內心的厭惡。
Ⅱ 有無高分懸疑片推薦
我推薦《揚名立萬》,《懸崖之上》,《烈日灼心》三部高分懸疑電影。
一、《揚名立萬》
這部電影出乎意料的好看。故事發生在民國時期,一群電影相關者,在上海大亨陸子野的邀請下,聚集在一座房子參加劇本討論會,試講上海命案「三老案」改編成電影。
劇情其實挺老套的,但是首先演員的演技都在線,故事在前中期花費大量筆墨來進行鋪墊;整部電影一直在玩劇本殺,局中局,劇中劇,電影團隊每一位成員都要身臨其境,這樣一想就很刺激;而且最後的結局引發觀眾互動,讓觀眾思考,兇手的動機在哪裡,甚至每位角色最後的眼神,這種結局更能體現出懸疑的味道,更好感受到這部電影的魅力。
所以這部影片一直在探討一個信念:人性是復雜的,矛盾的。雖然小辛殺了人但是他救了伊谷春這就是善,作惡多端的人也有奉獻,犧牲的一面。所以我們要有一顆理解,寬容的心,在這個世界當中從容前進。
這三部電影都有深刻的主旨,都需要觀眾仔細揣摩,仔細回味,絕對值得大家觀看。
Ⅲ 到目前為止,你看過最經典的印度電影是哪幾部
我看過的印度經典電影,一部是上世紀的黑白影片《流浪者》,一部是2017年上映的影片《摔跤吧,爸爸》。
這部片子,從小視角入手,改編於一個真實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印度婦女那麼真實可憐的生活境況,作為男人的附屬品,生兒育女的機器,擁有著那麼低到難以置信的社會地位。印度女性,面對強勢的男權社會,到底該怎樣闖出一片屬於女性的自由天空?
「爸爸不能時刻保護著你,我只教你如何戰斗,你要戰勝自己的恐懼,試著自己拯救自己!」影片在最後給出了一個答案:戰斗中的女孩,在父親不在場支持的境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最後關頭,終於轉敗為勝。戰勝對手的同時,也戰勝了自己。
Ⅳ 2019年最近好看的電影有哪些
2019年最近好看的電影有:《流浪地球》、《飛弛人生》、《何以為家》、《極限職業》、《復仇者聯盟4》、《蜘蛛俠:遠離家鄉》、《反貪風暴4 》。
1、《流浪地球》
這是部電影講述了是在不遠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故事的鋪排+情節張力+情緒渲染+鏡頭調度非常的嫻熟意料之外裡面的特性也很燃。也是吳京去年演戰狼過後的,又是一部好看的電影。
廉政公署收到報案人廖雨萍的實名舉報,舉報正在坐牢的富二代曹元元涉嫌行賄監獄里的監督沈濟全以及懲教員,首席調查主任陸志廉決定深入虎穴,卧底獄中。同時監獄外的廉政公署總調查主任程德明、國內反貪局行動處處長洪亮也陸港聯手,通力合作,最終成功破獲貪腐行賄大案。
Ⅳ 巴基斯坦電影《人世間》劇情
影片講述了一位美麗善良的薩拉·芭努,她和一位學法律的年輕人深深的相愛了,可她的後母和她同父異母的妹妹卻破壞了他們的愛情,用卑劣的手段拆散了他們,當那位年輕的律師去外國留學後,她的妹妹從中劫走了律師寫給她的信,並拒絕透露他在外國的地址,他們就這樣失去了聯系。
後來,她的父親因為欠了高利貸,被債主逼債,他後母的侄子,一個十惡不赦的賭棍替他們還了債,並以此為要挾,要娶她為妻,她的後母也極力挑唆她的父親,為了使一家人不被那個惡人趕出家門,也因為她誤以為戀人背信棄義,她含淚答應了。
在他們婚後的一天晚上,那個惡棍因為賭輸了錢把她也當賭本輸掉了。在掙扎中她逃出了那個魔窟般的家。在逃跑途中她被一位從事賣藝的好心人救了。而她那個賭棍丈夫卻開槍殺死了另外一個賭徒。她暫時住在了那位好心人的家裡,
這時她已懷有那個惡棍的孩子,也是她的骨肉,為了養活自己和孩子,她去找工作,可是,遇到的都是一些不懷好意的男人。萬般無奈,她聽從了那位好心人的勸告,成為一名歌姬,從此生活在了潮濕陰暗的社會中。(劇終)
(5)印度電影公正的審判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薩拉·芭努
本劇情的女主角,天香國色,約翰·沃克的鄰居、同時也是戀人。德夫達的父母親嫌棄她的母親是舞娘賤民階級,硬是拆散鴛鴦。她的母親在受到屈辱後把她嫁給了為他們還債的惡棍,她成了別人的老婆。
2、嬋佐穆琪
薩拉·芭努的朋友,在歌舞廳認識,也是一名歌姬。在德夫達買醉沉淪之時,她與德夫達相識,雖然美麗的她理解德夫達的痛苦並傾心喜歡上德夫達,但德夫達卻對帕羅無法忘懷。
Ⅵ 跪求好心人分享勒克瑙中心2017年上映的由法爾漢·阿赫塔爾主演的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
《勒克瑙中心LucknowCentral(2017)》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導演:RanjitTiwari
主演:法爾漢·阿赫塔爾、黛安娜·彭蒂、洛尼特·羅伊、GippyGrewal、迪帕克·迪布里亞爾、拉傑什·沙瑪、Inaamulhaq
類型:劇情、動作、音樂
製片國家/地區:印度
語言:印地語Indian
上映日期:2017-09-15(印度)
片長:133分鍾
本片記敘了夢想組建自己樂隊的法拉汗飾演的角色基尚被冤枉殺人被判無期徒刑,而受害人家屬更是上稟高院要求判他死刑,於是他被轉到關押重型犯的勒克瑙中央監獄.恰巧,北方邦的首席部長應爸爸的要求要在勒克瑙中央監獄舉行監獄樂隊比賽.黛安娜·彭蒂飾演的迦雅特麗是關注犯人改造的民間組織的成員,她在基尚的游說下接下了在勒克瑙中央監獄組建樂隊參加比賽的工作.其實,基尚是想利用這個機會逃離勒克瑙中央監獄,於是,在他的勸說下,五人樂隊組成了......他們能逃離勒克瑙中央監獄嗎?
本片控訴的是印度司法制度的腐敗以及印度司法體制的重大缺陷和漏洞.很多有罪被抓的人N久輪不到上庭接受審判,也很多無罪被抓的人N久輪不到上庭接受審判.印度嚴重缺乏法官,導致積壓的案件堆成山
Ⅶ 電影《印度之行》
這是一部將近三小時的電影,不過這個時間絕對值得花。看完之後,餘味悠長,非常值得琢磨。
看到電影的名字,我以為又是那種爛俗的異域風情片,幾個英國人來到印度,先是討厭,如何如何無所適從,然後某件小事突然觸動了他們的心,他們開始漸漸喜歡上這個混亂的國度,繼而獲得心靈的成長。
故事的開頭果然和我猜測的差不多,到了後來,一位視英國主子為天人的印度人為了討好兩位英國女士,不惜自己掏一大筆錢、花無數心血安排,帶她們出行游覽一個有名的山洞,結果其中一個年輕的英國女人在山洞裡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可能是因為山洞的回聲把她的腦子震傻了,可能是因為天氣太熱,又可能是因為害怕嫁給英國未婚夫,總之她突然覺得印度男要強暴她,於是她一路狂奔屁滾尿流地往下山跑,被仙人掌扎得渾身鮮血淋漓。
下山之後,她控告印度男強奸她,那可是大事,印度男馬上就被投入監獄,原本還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醫生,剎那之間名聲盡毀。這件事鬧得很大,印度人民認為英國主子對他們有偏見,欺壓印度人民,於是他們反抗,要力挺這位印度醫生。結果法庭審判時,英國女人拚命回憶當時的情景,她腦中搭錯的那根筋終於復位,於是勇敢地說出真相——印度男沒有強暴她
最後,英國女兩邊不是人,既不受英國人待見,也被印度人所唾罵。印度男搬家去了喜馬拉雅山下開始了新的生活,多年之後,他終於原諒了那個英國女人。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電影,探討的不是旅遊或異域風情,而是人性。讓我不禁想起國人扶老人的悲劇,扶人者常常被老人反咬一口,指責扶人者便是推人者,而且還找扶人者索取高額賠償,弄得現在老人倒地沒人敢扶。原來這種莫名其妙的心理不僅中國有,英國100年前就已經有了。
一看時間,居然是1985年的電影,但畫面清晰唯美,完全沒有過時的感覺。讓我不得不感嘆,還是老電影好看。無論中外,新電影都不如老電影。
Ⅷ 審判電影科赫有罪嗎
首頁
悅的讀書
+訂閱
廣告
悅·電影 | 《審判》:文明沖突時代的正義悖論
悅的讀書
2017-12-02 21:30
+訂閱
本次德國電影節上展映的電影《審判》,實在是讓銀幕前的觀眾,有耳目一新而又無比震撼的觀影體驗。
單純從影像技術層面來說,本片可能並無太多可論,選取的鏡頭以近景和固定鏡頭為主,鏡頭之間的切換也相對常規化,並且所有場景都是在法院這樣一個封閉的空間里完成。如果要說特別的話,就是導演特意讓觀眾成為影片中的人物,在電影開場時,法官面向觀眾,要求觀眾秉公執法,投出自己神聖的一票。在這里,導演顯然是把觀眾也作為片中法庭里陪審團的一員來看待的。不只如此,在影片結尾,導演也特意開放性地播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至於選擇哪一種結局,這樣的選擇權同樣留給觀眾。這種互動式的拍攝處理,確實讓人耳目一新。
而如果論及本片的台詞,那就不只是讓人耳目一新這么簡單,其體驗,完全可以用震撼人心來加以概括。影片的劇情其實相當簡單:一家漢莎航空公司的客機被伊斯蘭恐怖主義分子劫持,其目標余搭備是撞向有7萬觀眾正在聆聽搖滾音樂會的慕尼黑安聯體育場,這架飛機上有164名乘客。由於情況危急,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空軍少校科赫選擇用導彈擊落了這架客機,因而導致機上164名乘客全部遇難。這場審判的目的就在於判定:科赫是否有罪?
這樣一個讓人面臨兩難抉擇的場景,在美國學者桑德爾於中國大熱的暢銷書《公正》里多次出現,甚至就連片中審判現場,檢察官和辯方律師徵引的各個案例,同樣也可以在《公正》一書里找到。判定科赫是否有罪的依據,來自兩種截然不同的價豎毀值觀,或者說政治哲學。前者是基於邊沁的功利主義哲學,那就是判定一項政策或者措施的正確與否,往往會探求它是否導致最多數人受益,或者福利的最大化。按照這種功利主義的哲學,在不得不作惡的情況下,選擇小惡,從而避免更大的罪惡,是可以接受的。這也正是科赫選擇擊落客機的動機和出發點。在他看來,7萬人的生命安全,顯然比164人的生命安全更為重要,更何況,即使他不去擊落客機,這164人,也會隨著恐怖分子的劫機撞向目標,而同樣面臨死亡的境遇。而後者遵循的則是肇始於康德的人本主義哲學。這種價值觀認為,人與人的生命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永遠不能為了某個人、或者某些人的生命安全和利益,而去舍棄另一些人的生命,也就是說:人的生命,永遠不能成為一種實現其他目標的工具和手段。而在這個案枝睜例里,科赫把164名活生生的人,作為保障另外7萬人生命安全的工具,這是萬萬不能接受的,因此科赫必須被判定有罪。
Ⅸ 印度經典電影《流浪者》
《流浪者》是一部經典的印度電影,公映後曾轟動一時,獲得了1953年戛納電影節大獎。《流浪者》是印度現代電影人的一部力作,創作背景是印度現代社會在廢除種姓制後暗烙在人民身體的階級印記。
主要劇情是:印度上流社會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貢納特,信奉這樣一種哲學:「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即以血緣關系來判斷一個人德行的謬論。法官拉貢納特根據「罪犯的兒子必定追隨其父」的荒謬理論,錯判強盜的兒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獄後被迫成了強盜,決心通過擄走法官的妻子進行報復。拉貢納特果然中計,認為妻子腹內的孩子來歷有些可疑,並將妻子趕出家門,致使妻子在大街上生了拉茲。拉茲跟著母親在貧困中長大,扎卡又威脅引誘拉茲做了賊。拉茲在飽經流浪和偷竊生活後,重遇童年好友麗達,二人真摯相愛。拉茲痛恨自己的偷竊墮落生活,渴望以自己的勞動謀生。但是,扎卡繼續逼迫他,工廠辭退他,親生父親的荒謬理論更使他前途無望,所有的一切都使他絕望。最後,拉茲為救母親,殺死了強盜扎卡。當拉茲因企圖謀殺拉貢納特,父子出現在法庭上,麗達為拉茲辯護時,揭示了事情真相,法官的良心受到了譴責,法官荒謬的理論也不攻自破。
影片《流浪者》主要是通過插敘的方式,以法庭審判拉茲謀殺為開始和結束,拉茲的辯護律師麗達向世人講述了拉茲可憐的身世和坎坷的經歷。影片非常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拉茲擺脫罪惡的環境和據說是其父母遺傳下來的影響的過程,以及法官父親和為他所遺棄而成為流浪者的兒子之間尖銳的沖突,向世人證明了:人的性格和習慣是受客觀環境和主觀因素所影響的,並不是父母遺傳下來的;生活中的好的影響也是可以使一個所謂的潛在的罪犯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同時,影片還深刻地批判了「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一荒謬的「血統論」,辛辣地抨擊了當時印度社會的黑暗和等級制度,歌頌了純潔的愛情和人道主義。而且,事實上整個影片都是圍繞批判「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一謬論展開的。
影片中的人物刻畫比較突出,人物心理描寫很細致,能讓觀眾抓住影片中人物的特點,很好地引發觀眾的共鳴、激起觀眾的義憤。影片《流浪者》中刻畫了幾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有內心善良卻為生活所迫而做賊的拉茲,美麗高貴、忠於愛情、能言善辯的律師麗達,善良的母親里列,一生信奉「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卻到最後才醒悟的法官拉貢納特,可惡的強盜扎卡。再加上演員成功的表演,使得這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頓時出現在觀眾的腦海中,並停留了下來。其中,法官拉貢納特「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的謬論給人印象很深,讓人深感氣憤,最後對這一謬論淋漓盡致的批判也大快人心。
影片《流浪者》也有印度電影常有的特徵:關於愛情和苦難,而且很感人。一個被所謂「上流社會」家庭所遺棄的男孩子的命運,博得了觀眾無限的激動與同情。拉茲的生活本來可以很幸福,拉茲的命運本來可以很順利。但是,由於他的父親信奉「賊的兒子一定是賊」的謬論,將扎卡判成罪人、逼成強盜,使得扎卡為報復他父親而綁架了他母親,最終也改變他和他母親的命運,使得他們陷於貧困。當拉茲重遇童年好友麗達,並與麗達真摯相愛時,本來觀眾是高興的。然而,又是他固執的父親,使得他的幸福落空了,並面臨著被判死刑。雖然如此,麗達還是不離不棄,並為他辯護,也使得他父親醒悟了。拉茲和他母親的遭遇使觀眾流出了同情的眼淚,那麼拉茲和麗達的愛情則使觀眾倍感安慰和真心祝福。
影片《流浪者》還一個很大的特徵——很多印度民間歌舞,也正是這一特徵讓它被很多觀眾記住了,給人的印象是:印度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國度。影片《流浪者》的成功與它成功的配樂是分不開的,音樂能夠很好地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渲染烘托氣氛、表現畫面難以表達的意思、為故事的發展做鋪墊,還能感染觀眾的情緒、引起觀眾的共鳴。
例如:影片開始時,在法庭上,拉貢納特和麗達的出場,都配有強烈而緊張的音樂,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並將他倆聯系起來;當麗達和拉茲相認之後,麗達的歌舞和音樂給人非常愉悅的感覺,表現了麗達的喜悅和高興;還有麗達和拉茲在沙灘約會時的歌曲和音樂,很好的表現了人物當時的心情;還有麗達生日宴會上的歌舞,很有感染力;等等。影片《流浪者》中的音樂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歡快的音樂能感染觀眾的情緒,讓觀眾也沉浸其中並有隨著音樂起舞的沖動;同樣,那悲傷地音樂也使觀眾為劇中人物傷心、感嘆。
雖然,影片《流浪者》是一部反映印度社會黑暗面的老電影,但是在今天也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時刻提醒著我們不要為陳舊的觀念所束縛,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影片《流浪者》中的故事嚴謹、插曲動聽、製作質朴、影像親切,在內容和拍攝上都比較好,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老電影。
「流浪者」是由拉茲·卡普爾1951年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影片。拉茲·卡普爾扮演男主人公拉茲,他的父親印度著名演員普里特維在片中扮演拉茲的父親—法官拉貢納特,拉茲·卡普爾的三弟薩西也參加了演出,扮演童年時代的拉茲,當時他才9歲。女主角麗達則由印度最著名女星納爾吉司·杜特扮演。該片堪稱印度影片經典之作。
《流浪者》(Awara)
編導: 拉茲·卡普爾
主演 :拉茲·卡普爾,納爾吉司·杜特,普里·特維拉茲
上映 :1955年中國上映
譯制 :長春電影譯制廠
配音:
小拉茲:蘇庭石
小麗達:張桂蘭
拉茲:從連文
麗達:向雋殊
拉貢納特:白景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