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日本戰爭片是哪部為什麼
我心目中最好看的日本戰爭片是《男人們的大和》
從一個角度來看,這是一部讓我能落淚的電影,為那群真實的男人間的感情、男人堅韌的戰斗精神。以及他們與家人的感情、幸運活下來的人充滿勇氣的面對生活的精神。譴責別人是沒有用的,關鍵是我們再做什麼,看著最後15歲的少年堅毅的駕駛著小船,我們是否應該做得更多。戰爭從來沒有對錯,對錯只有在決定勝敗之後,日本不肯道歉不肯認錯,是因為他們所做的只是為自己的種族創建生活的空間,也許可以說侵略別人是不符合道德的,但為了國家利益的戰略決策,在種族生死存亡的時候,相信任何一個人都會做出同樣的決定。我們應該同樣堅強的男人般的面對戰爭。片中有幾句話記憶比較深刻,一是,日本國需要戰敗才能認清狀況,才能新的崛起,犧牲為了更好的明白。另一句是,下達料全體撤退的命令就要棄艦。還有一句,打到這樣應該可以了。日本的中層軍官相當清楚二戰末期的情況,明白戰敗不可挽回,甚至明白自殺式攻擊微乎其微的意義,以及從容的結束戰斗,有勇氣的活下去。他們也是一樣有血有肉的人,有自己的家庭和感情。而且,他們那種堅韌的戰斗精神,為了國家利益視死如歸的精神,同樣值得敬重。
Ⅱ 日本的戰爭片是跟中國斗會像中國一樣老是拍打鬼子電影嗎
要想知道日本人拍攝的戰爭劇,就必須知道日本人的主流歷史觀。
日本人的主流歷史觀是:明治時代一片光明、昭和時代一片黑暗。
這是日本著名作家司馬遼太郎的歷史觀,也是在日本影響極深的歷史觀。明治維新時代是日本人最引以為豪的時代,他們奮發圖強,從一個別列強蔑視的國家、一個野蠻的落後的封建國家成長為一個現代化的強國,這個奮斗歷程至今還是日本人心中的驕傲。所以日本人更喜歡拍那個時代的戰爭片,尤其是反映日俄戰爭的影視劇。
對於二戰,日本的觀點普遍是「幻滅」,從一開始的瘋狂(二二六兵變)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到太平洋戰爭夢醒——本來狂熱地為「帝國」奮斗獻身,到頭來一切都是虛幻,甚至曾經的「奮斗和獻身」竟然是錯誤的、可恥的—所以日本人普通的感覺就是,二戰就是一場噩夢。所以對於二戰,尤其是太平洋戰爭的影視劇,多以渲染日本人的悲慘遭遇和反思戰爭為主。日本對於中國戰場基本關注不多,確實拍過影視劇,但是不怎麼出名,但是關於太平洋戰爭的影視劇還是非常多的,除去意識形態不講,片子的質量很不錯。
介紹幾部:
這是日本NHK電視台的13集特別歷史劇,反映日本明治維新時代的歷史劇和戰爭劇,涉及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也參與了該劇的拍攝。
在這部電視劇里,展示著日本對當時歷史的看法:甲午戰爭的勝利不是因為日本人的英勇,而是因為清國的軟弱;外國人對日本的蔑視、日本托亞入歐遭到的列強歧視;日本人對於自己國家逐漸「開化」、走向現代文明的自豪等等。
Ⅲ 日本 二戰電影
美國角度:硫磺島家書 父輩的旗幟 風語者 珍珠港 中途島 細細的紅線 硫磺島血戰 碧血長天 太平洋海戰 大突襲
日本角度:男人們的大和 最後的神風 暴風女神(魔女潛艇) 我想成為貝殼 最後的早慶戰 紅月亮 烈血軍魂 山本五十六 聯合艦隊 啊,海軍 吾為君亡 血戰沖繩島 廣島原爆 望鄉 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 再見螢火蟲(動畫) 虎虎虎 逝風殘夢 動盪的昭和史·軍閥 沒有出口的海
暫時只想起了這些,中國拍的就算了,要質量沒質量,全是共產黨的,很無聊,關鍵時候全部喊共產黨萬歲,很是沒真實感
Ⅳ 關於日本二二六兵變的電影
鏈接: https://pan..com/s/1OAL9Ok1_FyTk60AjANqe3w
二·二六,又名《血淚陰謀》,是日本導演五社英雄於1989年拍攝完成的電影,1989年6月17日上映。該影片講述了1936年轟動全日本的「二·二六兵變」的全過程。由於「二·二六事件」的許多內幕尚未揭開,因此在近八十年來,僅有很少數的日本電影人將此事件搬上銀幕。
Ⅳ 日本電影《二二六兵變》,最後軍隊列隊走過大街唱的歌叫什麼名字
昭和維新歌,也叫青年日本之歌。
Ⅵ 求一部日本電影,講訴的是從九一八事變到二二六兵變的日本法西斯化的歷史
「戰爭導火線」,好像是紀錄片。
Ⅶ 投降日政變軍官佔領皇宮是什麼電影
《日本最長的一天》
日本 劇情/歷史 135分鍾 2015年
2015年上映,由原田真人執導的電影 更多義項
《日本最長的一天》是原田真人指導, 役所廣司、本木雅弘、松坂桃李、堤真一、山崎努等主演的劇情、歷史、戰爭電影。影片於2015年8月8日在日本上映。[1]
該片講述二戰末期聯合國要求日本投降否則在本土決戰,內閣連日連夜為此議論紛紛,直到廣島長崎發生原爆事態惡化,在讓1億日本國民犧牲的漩渦中,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役所廣司),昭和天皇(本木雅弘),首相鈴木貫太郎(山崎努),書記官迫水久常(堤真一)在進行是否投降的苦惱決定,另一方面反對投降的畑中少佐(松坂桃李)率領年輕軍人進行 叛 變,准備佔領皇居及電台,在終戰的前夜發生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