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亞洲電影 > 韓國電影原罪犯

韓國電影原罪犯

發布時間:2023-08-10 02:42:50

⑴ 影評我也寫——《老男孩》

韓國電影真的時常給人驚喜啊!今天翻出了《老男孩》,也叫《原罪者》。乍一聽以為是國產的筷子兄弟的《老男孩猛龍過江》呢!但是一看《原罪者》這名字,就很像那種深諳人性丑惡與本源的題材電影,深度了許多。

        先做個簡短介紹吧:

◎譯名老男孩/原罪犯

◎片名Oldboy

◎年代2003

◎國家韓國

◎類別劇情/神秘/驚悚

◎語言韓語

◎IMDB評分 8.3/10  83,593 votes(個人給8.1)

◎片長120 min

導演朴贊旭 Park Chan-Wuk

◎主演崔岷植 Min-sik Choi ..Dae-su Oh

劉智太 Ji-tae Yu .....Woo-jin Lee

姜惠貞 Hye-jeong Kang ..Mi-do

池大韓 Dae-han Ji.No Joo-hwan

吳達庶 Dal-su Oh.Park Cheol-w

金秉玉 Byeong-ok Kim...Mr. Han

Seung-Shin Lee...Yoo Hyung-ja

尹珍熙 Jin-seo YunLee Soo-ah

李泰嚴 Dae-yeon Lee .....Beggar

吳光祿 Kwang-rok Oh.Suicidal Man

吳泰景 Tae-kyung OYoung Dae-su

Yeon-suk Ahn Young Woo-jin

Il-han Oo .....Young Joo-hwan

李承申 Seung-jin Lee

Su-kyeong Yun

Myung-shin Park

Dae-han Chi

龍伊 Yi Yong .....Delivery Boy

金洙憲 Su-hyeon Kim

◎簡介

影片講述了一個復仇的故事,主人公吳大修(崔岷植飾)在一次醉酒回家的路上突遭綁架,被囚禁在一個私人監牢中長達15年之久,在最終得以重見天日肢亂之後,他不顧一切的要找到自己遭到綁架的原因,並展開了瘋狂的復仇計劃。於是,鐵錘拔牙、剪刀割舌、穿破耳膜甚至活吞章魚等暴虐場面接踵而來,一次次沖擊著你已麻木的神經;於是,催眠大師、壽司店員、監獄看守、同窗密友甚至馬路行人等毫不相乾的角色陸續出現,令劇情更加緊湊、氣氛更加詭異。一部簡單的復仇片由此與生命、倫理、愛情以及心理發生了關系,帶給大家的思考卻越發變得深沉和厚重。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影片結尾向大家揭示了一個因為憤怒和仇恨而設下的套局,終於讓姐與弟、父與女的亂倫在人的真性情中得以釋放……

看完我的感受有以下幾點:

1.  好奇害死貓(Curiositykills the cat) 。年輕時候吳大修若不是出於好奇一路跟蹤+偷窺,何以多年後遭到報復+一系列不幸?這是原罪所在。實際上,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本無可厚非,只是起碼的素質還是要有的——至少不能亂傳出去 (長舌) 吧!這點,估計比不好奇某事更加難以做到。吳大修還是傳給了他的好友住換,也最終因此被害死。雖然當年警告他不要外傳,否則宰了他。只不過這樣的警告是不是很熟悉?哈哈,分明就是我們在給別人講完秘密歷老檔之後必加的黃金金句嘛! (不要對別人說哦/千萬不能對別人說哦/我只告訴你一個人了不能對其他人說哦/保證不能告訴其他人……) 只不過日常我們聽到的都是些芝麻綠豆小事或壓根算不上事的事,所以講完也未必造成後果,更不至於多年後仍被記起。但是,倘若聽到的真是驚人秘密或是極為隱私之事,那麼後果簡直不堪設想!這也是為什麼吳大修被關15年都猜不到招誰惹誰了,造謠一句話,搭進一條命!(當然,也有輿論壓力、社會環境等其他原因,包括死者主觀行為),無論如何,吳大修的一隻眼+一張嘴畢竟終歸是影響到了姐姐的死。

因此,對於好奇八卦這種習慣,還是要把握分寸。曾看過分析,說八卦是人的天性,含碼教授的飯桌之上談論的也盡是八卦家長里短各類雜事而已。這點,完全沒必要也無法避免,只是好奇心不能過重!但是經常好奇八卦,是不是會導致質變呢?另一篇分析指出,好奇別人的秘密,往往是給自己加重負擔/招致災難!所以一句話警告的極為有理:「你知道的太多啦!」知道太多就容易對對方造成威脅,就容易被率先消滅除去。所以,還是不要主動八卦較好。換言之,像是住換之流,被分享了一個秘密,口實不嚴,也算是始作俑者。因此,不管有意無意聽到秘密,就只有一個辦法啦!爛在自己的肚子里,說起來還真是不如不去滿足一時的好奇和窺探欲往,代價太大了。所以,我一直在控制自己不要主動去八卦,另一邊是少說話,但還是往往做的不夠!

回到劇情,吳大修絕對不算是個好人,但也罪不至死(受此極刑),但他是有惡的基因的,以致報仇慾望如此強烈,不是因為家人,更主要是自己橫遭囚禁,不明不白,一心想知道真相然後報仇。是的,從《基督山伯爵》一書就知道仇恨的力量有多大!僅次於愛!但是當年,這兩個八卦男卻沒有因為姐弟亂倫而遭到報復,雲淡風輕活了那麼多年,想想也還真是,不公正的體現。所以,若干年後吳大修被報復,實乃意料之中的事,但是又容易被觀眾寄予同情,主要還是因為以眼還眼的把戲實在令人驚訝,另外時間跨度之大、牽涉無辜之人之多。通篇沒有警察介入,多是黑幫(嚴格來說也算是生意人內部的交易)內部解決,人們同情弱者,而弱者是誰在變。當年,弟弟是輿論面前的弱者,只有屈服;多年後,吳大修是弱者,無力還手,被動入局。

2. 愛,無法躲避。 被釋放後,吳大修被做局遇上自己的女兒(當時不知),相愛,合力報仇,卻也註定保不了仇了。許多英雄/梟雄,倘若一心冷血,可以成功。一旦參雜情感,就有了弱點,就被動了。吳大修曾是不信任何人,最終在綁架事件後承認了愛的存在,從此復仇成了兩個人的事。縱然努力做到保護愛人,仍是杯水車薪,因為局本來就做得很大,大到唯有放棄復仇才能勉強僥幸殘存。美度和吳大修相似經歷(被催眠的效果+相似的孤獨經歷)導致兩人走近,愛是遲早的事,無法躲避。只是,看電影時腦海里的猜想也都一一落空,沒曾想居然是自己的女兒。同樣都是亂倫,姐弟是主動的,父女是被動的,但毫無疑問,都是因為愛,真愛。

所以,我在想:既然亂倫一說是世人構建的現實秩序,那麼既然真心相愛,那麼真的一定要向這種虛擬的秩序妥協嘛?無論是學生姐弟還是忘年父女之間,無論愛的如何特別,最終都是向世界屈服了。當父親吳大修率先知道真相後,拚命保護尚且不明真相的愛人女兒,這已經成為一種本能反應。試想,中年的自己,愛上了別人家年輕的女兒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而換做是自己的女兒就不行了!人還是自私的,愛自己,愛自己的聲譽勝過一切,甚至愛本身。最終的解決辦法就是,找人催眠沒忘記自己知道的真相,愉快地生活在一起?!真是令人諷刺啊!難道不知道真相就真的可以心安理得地繼續生活在一起?在知情者眼裡看來,無疑都是笑話!

3. 愛恨對抗,愛必勝。 這是人類進化主旋律,當然你也是電影劇情的主旋律。即使知道結局大都如此,我們還是回去看電影,為何?因為愛的過程帶給我們的歡愉滿足和故事般的未知感,是我們有限的人生所無限追求的。那麼,為什麼愛必勝?為什麼愛情的力量更大呢?我也在思考,我覺得可能更輕松吧!愛和恨相比,可以笑著去做一切事,無論內心還是身體,都更可能被激發出綿長的力量。而恨,卻枯燥很多,為了一個執念,舍棄了很多,卻忽視了整片森林。復仇者,一旦大仇得報,也就沒有必要再活著了!而愛不一樣,它更綿長,即使那個她/他死去或是離開,依然可以繼續美好的活著,並且還會傳承下去。這個過程,總是相對輕松的。試看基督山伯爵的復仇,幾近是脫胎換骨般地重塑自身,為了報仇,毫無樂趣的活著。而遇上了那個女孩,遇上了愛,最終甚至可以改變自己的復仇的念頭。因為得到的更多了,因為之前的不幸遭遇,實在無法忍受再次失去的痛苦,因此,愛,也可以具象到是一種放棄,放棄一切對愛的阻礙。而放棄比堅持來的容易得多、輕松得多!

但是,不得不承認仇恨的力量不容小覷,那背後是意志在支撐。且不聽過一句名言:「唯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種事業。」是的,意志和愛,旗鼓相當!但從生命力的角度來講,恨是走向毀滅的,大仇得報便完成使命,生命終結;而愛,是走向新生的,走向希望的,是更多的無可預知。誠然,通常愛恨交織才是主旋律,懷揣多年的恨而報仇的人總是會遇到善良溫暖的愛的感召,實現變化。反之,沉浸多年的愛的搖籃也常會被邪惡自私貪婪等輕易摧毀,於是陷入愛恨反轉更迭的游戲,甚至在幾代人之間傳遞、傳染。但是我們相信,對於個人而言,總會有那個救世主、小天使出現,實現召喚。不用問問什麼,因為主旋律如此,大多數如此,這邊是人間的秩序。

4. 復仇/勵志,因為恨/愛。 姑且不問對錯,誰不是因愛而起?一切不都是人性本能?姐弟年少無知誤入禁區為現實所不容,於是弟弟苦心經營事業,最終有足夠的力量支撐他報仇的時候,這不就是因為對某人的愛而造就對另一些人的恨嗎?大家都是可憐人,為的是一些信念而頑強活著。單從小夥子的角度來講,他也是勵志的。年少之時,無力對抗社會,從此暗自發力,最終可以收買黑幫,找人做局,同時自己的心智計謀也步步提升,這不都是勵志向上的一面嗎?

換個角度來講,男主不知緣由被囚禁15年,甚至不是真正的政府監獄,他為何不一死了之?還不是因為頑強的恨嗎?於是苦練筋骨,積極看電視學習技能,以至於被釋放後依然毫無out的感覺,這一切不都是恨的驅使嗎?

但從本質上來說,他們(當事人/知情者)不值得同情,值得同情的是無辜者(年輕的美度,還有誰?都想不出還有誰了!包括那個催眠大師,也是有罪的)。因為無辜的人沒法選擇,通常都是悲痛遭遇的不幸;而當事人是可以選擇的,有選擇就會有不同,可以改變自己或是別人的命運,哪怕無法改變,也是自找的,自己承擔便是!

因此,離開了對無辜的人的影響這個評價因素,空談勵志還是復仇毫無意義。我們常可以看到諸如《誤殺瞞天記》一樣的劇情:正常的訴諸法律是途徑無法實現公平正義的聲張,只好藉助個人的力量來尋仇,那麼是否傷及無辜常會使我們對於復仇這個行為有著不同的定性。有的我們希望他勝利,有的我們希望他早入墳墓,便是這個道理。因為任何人無權左右他人生死,更不能忍受踐踏生命的行為。這是我對勵志復仇的看法。

總之,這部電影,依靠血腥的動作場面和大尺度床戲足以吸引眼球。對人性的揭露也足以達到足夠的深度。懸疑的設計也超乎眾人的想像邊界了。尤其最後,為愛犧牲後又被催眠抹除記憶,無疑是導演的看法,對於不為世事所容的因愛亂倫的態度——支持!我覺得,更加引人深思。是的,愛,真的要分血緣嗎?真愛發生是否一定要止步於世間既定的秩序?

我的看法是,如果談及秩序,那麼不在一個年齡段的人的結合,本身就是一種逾越輩分的超常行為。難道老牛吃嫩草或是小牛吃枯草是被提倡的嗎?當然不是,只不過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對此的包容越來越大而已。既然秩序本身就不是客觀的,是被普羅大眾心中公認而已,那麼只要主觀地過好自己的恩愛日子不久足以?恐怕很難不在別人的評價之下活著。人與環境,無時不刻如影隨形。

另一種情況是親人之間的愛,不出於生理學角度考慮,難道本質不是一樣的嗎?人是獨立的個體,大可有自己追求事物的權利。且不看在原始社會、封建社會,看似亂倫的事時有發生,甚至很正常,事情的本質沒變,只是文明在變,標准在變,評價在變而已。

所以,我和導演看法一致,管他眾人怎麼看,人只活一世,不影響無辜者就可以。當然,這樣的話,勢必會使無辜的下一代受牽連,因此,我贊成(他倆)不生孩子。

                                                                                            2017.05.28

⑵ 幫忙推薦一下韓國罪案恐怖電影。

以下是我個人觀點
首推《殺人回憶》,根據真實案件改編(案件至今未破且已過訴訟期),宋康昊主演,奉俊昊導演,絕對好片,韓國第一罪案電影
朴贊郁復仇三部曲《我要復仇》,《老男孩》,《親切的金子》,尤以老男孩最出色
變態殺人型:《愛的肢解》《不可饒恕》《H兇殺案》《假面》
韓國版這個殺手不太冷《大叔》,韓國三大男巨星主演的《生死諜變》(強烈推薦)
最後不得不提近期的一部《黃海》,和追擊者一樣的導演和演員,你不會失望的呵呵
PS:強烈推薦《薔花紅蓮》,雖然不是樓主要求的罪案恐怖電影,但是這應該是韓國恐怖片的里程碑之作吧,強烈推薦!!!!!!

⑶ 韓國變態殺人犯罪電影排行榜是怎麼樣的

1、《老男孩》

黑色詭異,血腥暴力,驚世情色是導演朴贊郁的風格,這也是他復仇三部曲的其中之一,也是最受人喜歡的一部,關於偷窺與流言,亂倫與原罪。老男孩不僅在韓國犯罪電影排行榜前十居首,也在韓國懸疑電影排行榜前十名中排名第三。

他來到黑市,想用自己的腎換取能給姐姐移植的腎,結果被人騙走了腎臟和所有錢財,在姐姐有適配的腎臟時,他卻身無分文。女友提出讓他去綁架有錢人的小孩換贖金。

於是他盯上了工廠老闆的女兒,老闆得知女兒被綁架後,並沒有報警,決定用贖金換回女兒,但是事情並沒有朝著預想發展。

4、《追擊者》

本片是韓國導演羅泓軫執導的首部電影長片,改編自韓國一起真實案件,上映後反響空前,剛剛三十歲出頭的羅泓軫一舉成名!

而片中的兩位主演金允石和河正宇也憑藉此片名氣飆升,特別是塑造罪犯的河正宇,絕對貢獻出影帝級別的精彩表演,讓人印象深刻!

他不似其它影視劇中的「壞人」形象一樣將「惡」流於表面,而是讓自己在犯罪時都顯得漫不經心甚至還有點不知所謂,這種處理令人物性格極具張力。很多觀眾看完本片後都對河正宇產生「陰影」,可見他的演繹十分深入人心!

⑷ 韓國《老男孩》這部電影在那看

《老男孩》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2B-mBEH5B3GZ4P0sbVY2Ow

提取碼:98fl

簡介:《老男孩》是由朴贊郁執導,崔岷植、劉智泰、姜惠貞等主演的一部驚悚電影。影片於2003年11月21日在韓國上映。影片講述了一個復仇的故事,主人公吳大修在一次醉酒回家的路上突遭綁架,被囚禁在一個私人監牢中長達15年之久,在最終得以重見天日之後,他不顧一切的要找到自己遭到綁架的原因,並展開了瘋狂的復仇計劃。

⑸ 求韓國犯罪電影《老男孩》(原罪犯)的片尾曲,就是他和女兒擁抱時響起的曲子,要電影里的原版曲子。

專輯中文名: 老男孩

專輯英文名: Old Boy

別名: 올드보이 原罪犯

藝術家: Jo Yeong-wook

資源格式: MP3

發行時間: 2005年02月15日

地區: 韓國
語言: 朝鮮語
專輯曲目:

1. Look Who's Talking

2. Somwhere in the Night

3. Count of Monte Cristo

4. Jailhouse Rock

5. In a Lonely Place

6. It's Alive!

7. Searchers

8. Look Back in Anger

9. Four Seasons [Concerto RV 297 Winter in F Minor 1st Movement: Allegro N

10. Room at the Top

11. Cries and Whispers

12. Out of Sight

13.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14. Out of the Past

15. Breathless

16. Old Boy

17. Dressed to Kill

18. Frantic

19. Cul-De-Sac

20. Kiss Me Deadly

21. Point Blank

22. Farewell, My Lovely

23. Big Sleep

24. Last Waltz[1]

這是原聲帶的曲目,不知道具體是哪個曲子,你嘗試著下吧。

⑹ 找一部韓國電影

《老男孩》(Oldboy), 又名原罪犯,是韓國著名導演朴贊郁的《復仇三部曲》的第二部曲,於2003年在韓國公映。本片在2004年戛納影展榮獲評審團大獎。講述一個一生渾渾噩噩、嗜酒如命的吳大修(崔岷植飾)在一次醉酒回家的路上,突遭綁架,
老男孩的劇照被關在一個不見天日的私人監牢中,每天惟一能做的事就是看電視、一日三餐吃的就只有煎餃。獲獎記錄
2004年第41屆韓國電影大鍾獎最佳導演獎:朴贊郁《老男孩》 2004年第41屆韓國電影大鍾獎最佳男主角獎:崔岷植《老男孩》
2004年第41屆韓國電影大鍾獎最佳音樂獎:《老男孩》
2004年第41屆韓國電影大鍾獎最佳編輯獎:《老男孩》
2004年第41屆韓國電影大鍾獎 最佳燈光獎:《老男孩》
2003年第24屆韓國青龍獎最佳導演: 朴贊郁 《Old Boy》
2003年第24屆韓國青龍獎最佳男主角:崔民植 《Old Boy》
2003年第24屆韓國青龍獎最佳女配角:姜惠貞 《Old Boy》

⑺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親切的金子》

作為復仇三部曲的壓軸之作,《親切的金子》回歸到復仇的最根本命題:宗教。這在《原罪犯》中避而不談的主題,在《親切的金子》中,得到充分的發揮。

金子:如果我可以審判,甚至行刑……

要處理宗教與復仇的關系,很容易會跌入善惡二元,或是原罪與救贖的俗套。當然《親切的金子》沒有離開這些復仇的主題因子,但一出手,已經相當與眾不同。金子一方面站在聖母的位置:她總是親切的,在充滿罪孽的監獄里閃著金光;但另一方面她是一個復仇者,她絕不寬恕!所以這個「親切的金子」一方面帶著微笑、一方面卻內藏殺機:既是聖母,又是巫婆。更重要的是,金子充滿著魅惑:她是善良的──受到她的恩惠的人總會幫助她實行復仇大計;她是美麗的──紅色眼影、紅色的高跟鞋,一種非人性的直觀的美麗,直憾心扉,無從抗拒;她是親切的──因此她的槍會聽到心跳和近距離看到汗珠的滴下。金子的多重性引申至宗教的層面,已經顛覆,甚至推翻了宗教的凈化功能:金子一開場便把牧師的豆腐掉在地上,後來牧師收了別人的錢……

不單如此,導演把金子的角色推向更加徹底的角落。她的復仇大計成功了,她可以審判,甚至行刑:她用槍射向白先生的腳,白先生再不能逃跑,上了刑場──顯示了金子有設置刑場的權力。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金子站在宗教的位置?在電影末段,金子利用錄像帶把真相帶到眾人的面前:她總知道所有的真相,而且不理會在場的探員(法律和理性規范失去了約束力)。在整個復仇的處境中,金子處於一個最高的位置:她可以煽動眾受害者行刑,把行刑合法/合理化,行刑的時候,她只露出雙眼,冷眼旁觀。

行刑的門聲

行刑一段,無疑是全電影最精彩的部分。金子的親切發揮了最大的作用:整個審判和行刑的標准──她成為了道德價值的最高指揮,沒有人懷疑她的審判能力,只有服從。要注意的是,這段審判要處理的不再是惡有惡報、以眼還眼等膚淺的倫理命題,而是復仇作為填補一個世界的缺口的同時,反過來把缺口更清晰地呈現出來岩咐敬。

這個世界的缺口正是災難:受害者目擊了自己的孩子死去。沒有任何方法可以重新表述這恐怖並且致命的傷痛。我們的直觀感受意識到這人生的大缺口、大深淵。而理性(如法庭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去填補這個缺口。於是宗教為代表的道德律令去介入,並且填補這個缺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一個做壞事的人理應得到懲罰!懲罰的手段正是直接的復仇:親刃的快感與死亡並存。只有復仇才能填補災難的深淵。然而《親切的金子》的高明之處在於意識到:填補與暴露並生。

暴露了填補的不可能性粗慎之物是進出刑場的拉門聲。眾受害者在等候行刑的時候,當門一打開,全都表現出恐懼的神情──行刑還是受刑?在這特定的時刻,他們感到恐怖、復仇的冷意、他們猶疑……這些神情正暴露了行刑的漏洞:復仇,可以嗎?有效嗎?

生日蛋糕:幻見的天使

導演當然為這場復仇提供了答案。災難沒有因為道德律令的介入而消失。行刑之後,眾受害者彷似得到新生:他們分生日蛋糕、分甘同味了。他們幻見天使在他們的頭上飛:善總在他們的身邊默默守護他們。可是最後這群分甘同味的受害者,還是希望拿回贖款、還會問:下雪了,路會難走嗎?然後便各自回到自己既有的生活里去。當金子抹去復仇的眼影,幻見受害的孩子,她不能說話,只能無力地看著他的消失:復仇,令她走進了人生的曠野。

復仇的眼淚

中國現代作家張愛玲在她的小說《封鎖》里曾有一段觸目驚心的比喻:「生命像聖經,從希伯來文翻譯成希臘文,從希臘文翻譯成拉丁文,從拉丁文譯成英文,從英文譯國語。翠遠(小說中的女主角)讀它的時候,國語又在她的腦子里譯成了上海話。那未免有點隔膜。」金子的女兒是金子施愛的對象。她與女兒的關系正好是宗教與人的關系:溝通的隔膜、翻譯的距離。女兒說的是英語,金子說的是韓語,她們的中介是字典。這里揭示了語言的局限性的同時,正表現了宗教/道德律令的無力:電影最後一個鏡頭,她們「仰望」著上天掉下來的「白雪」──人總是在仰望,站在一個低的位置;而金子穿著「黑色」的衣服──世上沒有完人。她始終沒有吃那白色的食物──但她總是渴望著。金子掉下復仇的眼淚,正因她看到人世間一個不能填補的缺口,意識到生命里深沉的絕望,同時為復仇簡握三部曲劃上一個傷感的句號。

⑻ 有一部韓國電影,總共三部曲,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是復仇三部曲的第二部《老男孩/原罪犯》。
第一部是《復仇》,第三部是《親切的金子》。
望採納哦~

閱讀全文

與韓國電影原罪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6愛奇藝免費電影 瀏覽:295
神馬秋霞電影網有碼中文 瀏覽:716
王傑電影院 瀏覽:294
美國恐怖電影噤聲 瀏覽:882
電影插曲下載 瀏覽:867
5月1號上映的動畫電影 瀏覽:575
天狼電影院官網 瀏覽:283
茶語電影院 瀏覽:645
推薦西瓜電影恐怖 瀏覽:974
電影網總經理 瀏覽:604
劉德華電影女扮男裝 瀏覽:500
電影特種兵插曲 瀏覽:563
美味的妻子2016電影 瀏覽:688
日本的最早暴力電影 瀏覽:824
劇本寫作推薦電影 瀏覽:895
主角叫天賜的電影 瀏覽:864
手機qq如何傳電影下載 瀏覽:22
矽谷電影第一季 瀏覽:596
日本電影www色在現 瀏覽:388
柏林電影節的中國電影 瀏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