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2015年10月份釜山電影節評出的「亞洲電影百強榜」完整榜單,謝謝!
復制粘貼一個貼 ,並列的好多。釜山電影節選出的100部亞洲電影轉微信:虹膜
文 | magasa
1《東京物語》(小津安二郎,1953)
2. 《羅生門》(黑澤明,1950)
3. 《花樣年華》(王家衛,2000)
4. 《阿普三部曲》(薩蒂亞吉·雷伊,1955-1959)
5. 《悲情城市》(侯孝賢,1989)
6. 《七武士》(黑澤明,1954)
7.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楊德昌, 1991)
8. 《小城之春》(費穆,1948)
8.(並列)《三峽好人》(賈樟柯,2006)
10. 《下女》(金綺泳,1960)
10.(並列)《特寫》(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1990)
12. 《一一》(楊德昌,2000)
12.(並列)《春夏秋冬又一春》(金基德,2003)
12.(並列)《老男孩》(朴贊郁,2003)
15. 《晚春》(小津安二郎,1949)
15.(並列)《櫻桃的滋味》(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1997)
15.(並列)《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2010)
18. 《雨月物語》(溝口健二,1953)
18.(並列)《音樂室》(薩蒂亞吉·雷伊,1958)
18.(並列)《雲遮星》(李維克·伽塔克,1960)
18.(並列)《何處是我朋友的家》(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1987)
18.(並列)《大紅燈籠高高掛》(張藝謀,1991)
18.(並列)《西便制》(林權澤,1993)
18.(並列)《卧虎藏龍》(李安,2000)
18.(並列)《千與千尋》(宮崎駿,2001)
18.(並列)《熱帶病》(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2004)
18.(並列)《母親》(奉俊昊,2008)
18.(並列)《詩》(李滄東,2010)
18.(並列)《一次別離》(阿斯哈·法哈蒂,2011)
30. 《俠女》(胡金銓,1969)
30.(並列)《馬尼拉:在霓虹燈的魔爪下》(利諾·布羅卡,1975)
30.(並列)《曼陀羅》(林權澤,1981)
30.(並列)《無知時刻》(莫森·馬克馬巴夫,1996)
30.(並列)《春光乍泄》(王家衛,1997)
30.(並列)《河流》(蔡明亮,1997)
30.(並列)《祝福》(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2002)
37. 《流浪者》(拉茲·卡普爾,1951)
37.(並列)《浮雲》(成瀨巳喜男,1955)
37.(並列)《詩人悲歌》(古魯·杜特,1957)
37.(並列)《孤獨的妻子》(薩蒂亞吉,雷伊,1964)
37.(並列)《奶牛》(達瑞許·邁赫爾朱伊,1969)
37.(並列)《紅高粱》(張藝謀,1987)
37.(並列)《阿飛正傳》(王家衛,1990)
37.(並列)《霸王別姬》(陳凱歌,1993)
37.(並列)《愛情萬歲》(蔡明亮,1994)
37.(並列)《吉爾吉斯少年行》(Aktan Abdykalykov,1998)
37.(並列)《薄荷糖》(李滄東,1999)
48. 《我出生了,但……》(小津安二郎,1932)
48.(並列)《殘菊物語》(溝口健二,1939)
48.(並列)《生之欲》(黑澤明,1952)
48.(並列)《山椒大夫》(溝口健二,1954)
48.(並列)《房屋是黑的》(芙茹弗·法洛克扎德,1963)
48.(並列)《砂之女》(敕使河原宏,1964)
48.(並列)《亂雲》(成瀨巳喜男,1967)
48.(並列)《兒媳》(Khodzhakuli Narliyev,1972)
48.(並列)《德爾蘇·烏扎拉》(黑澤明,1975)
48.(並列)《感官王國》(大島渚,1976)
48.(並列)《童年往事》(侯孝賢,1985)
48.(並列)《橄欖樹之下》(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1985)
48.(並列)《小鞋子》(馬基德·馬基迪,1997)
48.(並列)《奧薩瑪》(斯迪克·巴爾馬克,2003)
48.(並列)《鐵西區》(王兵,2003)
48.(並列)《天堂此時》(漢尼·阿布-阿薩德,2005)
48.(並列)《木星的初戀》(雅絲敏·阿莫,2006)
48.(並列)《密陽》(李滄東,2007)
66. 《神女》(吳永剛,1934)
66.(並列)《人情紙風船》(山中貞雄,1937)
66.(並列)《馬路天使》(袁牧之,1937)
66.(並列)《西鶴一代女》(溝口健二,1952)
66.(並列)《印度母親》(Mehboob Khan,1957)
66.(並列)《浮草》(小津安二郎,1958)
66.(並列)《早安》(小津安二郎,1959)
66.(並列)《紙花》(古魯·杜特,1959)
66.(並列)《裸島》(新藤兼人,1960)
66.(並列)《赤色殺機》(今村昌平,1964)
66.(並列)《人間蒸發》(今村昌平,1967)
66.(並列)《休日》(李晚熙,1968)
66.(並列)《殘酷的海》(Khaled Al Siddiq,1972)
66.(並列)《英桑》(利諾·布羅卡,1976)
66.(並列)《復仇在我》(今村昌平,1979)66.(並列)《Batch '81》(Mike De Leon,1982)
66.(並列)《青梅竹馬》(楊德昌,1984)
66.(並列)《追火車的街童》(阿米爾·納得瑞,1984)
66.(並列)《龍貓》(宮崎駿,1988)
66.(並列)《菊豆》(張藝謀,1990)
66.(並列)《生生長流》(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1982)
66.(並列)《戲夢人生》(侯孝賢,1993)
66.(並列)《重慶森林》(王家衛,1994)
66.(並列)《青木瓜之味》(陳英雄,1994)
66.(並列)《魔毯》(莫森·馬克馬巴夫,1996)
66.(並列)《白氣球》(賈法·潘納西,1995)
66.(並列)《豬墮井的那天》(洪常秀,1996)
66.(並列)《花火》(北野武,1997)
66.(並列)《海上花》(侯孝賢,1998)
66.(並列)《春香傳》(林權澤,1999)
66.(並列)《天堂的顏色》(馬基德·馬基迪,1999)
66.(並列)《詩人》(加林·努格羅,1999)
66.(並列)《黑板》(莎米拉·馬克馬巴夫,2000)
66.(並列)《生命的圓圈》(賈法·潘納西,2000)
66.(並列)《女人三部曲》(Marzieh Meshkini,2000)
66.(並列)《鬼子來了》(姜文,2000)
66.(並列)《站台》(賈樟柯,2000)
66.(並列)《坎大哈》(莫森·馬克馬巴夫,2000)
66.(並列)《親切的金子》(朴贊郁,2002)
66.(並列)《隨風而逝》(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2002)
66.(並列)《殺人回憶》(奉俊昊,2003)
66.(並列)《世界》(賈樟柯,2003)
66.(並列)《光明的未來》(黑澤清,2003)
66.(並列)《怪物》(奉俊昊,2004)
66.(並列)《憂鬱症》(拉夫·迪亞茲,2008)
66.(並列)《瓦嘉達》(Haifaa Al-Mansourz,2012)
66.(並列)《爸媽不在家》(陳哲藝,2013)
66.(並列)《擁有者》(Adikhan Yerzhanov,2014)
從完整名單來看,因為後面的票數區分度不高,所以出現了大量的並列,導致上榜影片一共有113部,並列影片一律按年代順序排列。上篇文章已經分析了這次投票的一些特點,前十幾名由日本、華語、伊朗、韓國、印度等亞洲電影大國壟斷,而在完整名單上,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土庫曼、哈薩克這些我們平時不太熟悉的國家都有所體現。
從導演來看,阿巴斯入圍6部,小津安二郎5部,黑澤明4部,溝口健二4部,侯孝賢4部,王家衛4部,今村昌平3部,楊德昌3部,張藝謀3部,賈樟柯3部,林權澤、李滄東和奉俊昊各3部,阿彼察邦3部,雷伊3部(阿普三部曲合算一部)。另外莫森·馬卡馬巴夫4部,他女兒莎米拉也有1部。
我認為這個排名的具體順序一點都不重要,後面的全是平票,或只一票之差,但它提醒了我們關注一些亞洲小眾電影,這是它最大的價值。我估計沒人看全了上面列的所有電影吧,畢竟像提到的個別沙特電影和中亞電影,都還比較新,所以查漏補缺也是樂事一件。
⑵ 找一部電影主角貌似是印度人在廣場上唱歌 然後組建了一個樂隊有個女的跳舞的
倫敦夢 ,劇情是這樣的:
Mannu和Arjun是從小玩大的朋友,但他們除了各自家庭都稍微與音樂有些關系外並沒有什麼共同點。Arjun的生活被一種登上舞台實現他的祖父未竟的音樂夢想的激情所控制著,而與此同時Mannu對他的身為音樂老師的父親的樂器絲毫提不起興趣,只想繼續童年時的沒有野心,只要享受生活的美好就好。但此時的他們萬萬不會想到後來就是音樂發展了他們的友誼繼而又考驗他們的友誼,瓦解了他們的友誼……
Arjun堅持不懈追求他的夢想,甚至不惜離開他在異鄉唯一的親人——他的叔叔,漫遊在倫敦的街頭,直到他在一個音像店落腳並以此為事業的起點進軍音樂的世界,學習演出技巧。
當Arjun和另外一對兄弟(Zoheb和Wasim)以及Priya(一位來自南印傳統家庭的音樂狂熱者)組建了樂隊的時候,Mannu正靠音樂維生,他在自己村莊的婚慶禮儀樂隊演奏。Arjun於是讓他加入樂隊,但不久就發現Mannu成了對自己最大的威脅和實現自己野心的最大的絆腳石。因為 Mannu憑借著他的音樂天賦以及瘋狂的舞台表演成了眾人熱捧的對象,而這正是Arjun要花數年才能實現的,Mannu一夜就完成了,這讓Arjun感覺到自己被上帝背叛了,而他曾經在上帝面前放棄了一切只為追求音樂上的成功。
Arjun時常被嫉妒和不安侵襲,Mannu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又奪走了他的至愛Priya,這讓Arjun的仇恨更甚。他在和心魔作斗爭的時候最終敗了,並且想到了一條邪惡的招來毀掉他最好的朋友。在一次三城巡演的期間他用女人和毒品誘惑了天真的Mannu,讓他走上了一條急速的下坡路,幾乎完全毀掉了他的人格和正常的生活。他計劃毀掉Mannu的地方正是數年前他的祖父在兩萬五千人前失敗的地方,Arjun正想在這個地方贏得自己的榮譽。
最後Arjun幡然悔悟,當一切已經太晚,他付出了解散樂隊,失去友誼以及信任的代價。
⑶ 二十部經典高分電影有哪些
二十部經典高分電影有戰狼2、流浪地球、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神偷奶爸3、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哪吒之魔童降世、紅海行動、摔跤吧!爸爸、悟空傳、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速度與激情7等。
豆瓣排名top500的電影合集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e6Q1zPR2A7Nx_Z4DrT8yVA
推薦電影:
1、戰狼2
《戰狼Ⅱ》是吳京執導的動作軍事電影,由吳京、弗蘭克·格里羅、吳剛、張翰、盧靖姍、淳於珊珊、丁海峰等主演。該片於2017年7月27日在中國內地上映。2020年3月20日,《戰狼Ⅱ》重映。
該片講述了脫下軍裝的冷鋒被捲入了一場非洲國家的叛亂,本來能夠安全撤離的他無法忘記軍人的職責,重回戰場展開救援的故事。
2、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郭帆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由郭帆執導,屈楚蕭、趙今麥、李光潔、吳孟達等領銜主演,吳京特別出演的科幻冒險電影。
影片根據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故事背景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3、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
《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是《變形金剛》系列第五部電影,是由美國派拉蒙影業公司出品的科幻動作片,由邁克爾·貝執導,馬克·沃爾伯格、喬什·杜哈明、斯坦利·圖齊、安東尼·霍普金斯、勞拉·哈德克、傑洛·卡邁克爾、伊莎貝拉·莫奈、約翰·特托羅聯合主演。
4、神偷奶爸3
《神偷奶爸3》是由環球影業及照明娛樂公司聯合製作,凱爾·巴爾達、皮艾爾·柯芬、埃里克·吉隆聯合執導,史蒂夫·卡瑞爾、克里斯汀·韋格、崔·帕克等主要配音的3D動畫電影。該片講述了格魯因一次行動失利被反壞蛋聯盟開除後,意外得知自己有個孿生兄弟,在親兄弟德魯的勸說下,重新開始壞蛋生涯的故事。
6、哪吒之魔童降世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由霍爾果斯彩條屋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的動畫電影,由餃子執導兼編劇,呂艷婷、囧森瑟夫、瀚墨、陳浩、綠綺、張珈銘、楊衛擔任主要配音。
該片改編自中國神話故事,講述了哪吒雖「生而為魔」卻「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成長經歷的故事。該片於2019年7月2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7、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爸爸》是由尼特什·提瓦瑞執導、阿米爾·汗、薩卡詩·泰瓦、桑亞·瑪荷塔、法緹瑪·薩那·紗卡領銜主演的傳記片。
影片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
⑷ 《印度眾神之神》大結局是什麼
該劇以濕婆的愛情為主要視角,取材諸多神話故事中濕婆的主要事跡進行講述的神話劇,眾神之王顧名思義,在本劇中指濕婆。講述了大齡宅屬性剩男濕婆被親友團花樣逼婚後引發的一系列事件。
故事圍繞濕婆夫妻及其親友展開,涵蓋了印度神話中很多著名典故,具有豐富的印度神話元素,如三相神,因陀羅,阿修羅,火祭,等等是了解印度文化,尤其是神話的一個好平台。
濕婆,印度三大主神之一,是毀滅之神,也擔當創造(轉化)的職能,是印度民眾最為敬畏的神。Monit Roy在這部電視劇里扮演了27個不同的角色。薩蒂,薩克蒂女神轉世,達剎之女,濕婆之妻。
毗濕奴,印度教三相神之一,梵天主管「創造」、濕婆主掌「毀滅」,而毗濕奴即是「維護」之神。其性格溫和,對信仰虔誠的信徒施予恩惠,而且常化身成各種形象拯救危難的世界。
《眾神之王》講述的是濕婆神和他眾多化身的神奇史詩。(濕婆神是印度教三大神中最強的神)梵天之子達剎對濕婆神不敬,濕婆的莎克蒂(性力)重生為達剎之女薩堤,與濕婆相戀。
卻因為達剎的各種阻撓,最後為維護濕婆投火自焚而亡,靈魂轉世為雪山神女帕爾瓦蒂,經過一般周折讓心已死的濕婆神再次愛上她。
濕婆神可以說是印度神界最不花心,最忠貞的神。想了解被譽為宇宙中第一段愛情故事的親們,敬請關注《眾神之王》。(莎克蒂:當初梵天需要能量來創造生命,為了完成自己的創作,他要求濕婆神與莎克蒂(性力)分開)
⑸ 什麼是電影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電影是19世紀美國國家生活水平上升大眾產生新需求的娛樂產物。
電影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同時還原聲音),用電的方式將活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以及同步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現代技術。
電影是一種視覺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
電影是一種綜合的現代藝術,亦正如藝術本身,有著復雜而繁多的科系。電影有很多類型,也有多種分類方法。
(5)印度電影神女擴展閱讀
中國電影發展史:
由1896年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雖然外商在中國電影市場占據了壟斷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國電影活動的開始。1903年,德國留學生林祝三攜帶影片和放映機回國,租借北京前門打磨廠天樂茶園放映電影。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
中國電影一開始,就和中國傳統的戲曲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電影類型。但是最早嘗試拍攝這種電影類型的豐泰照相館只屬小本經營,算不上是電影機構。直至商務印書局「活動電影部」的出現,才真正代表中國製片業的開始。
在這段期間,除了「商務」之外,先後出現的電影製片機構還包括由美商投資「亞細亞影戲公司」、「幻仙」、「中國」、「上海」、「新亞」等,由於他們的成員多是來自戲劇舞台,所以當時的電影題材和內容大多源於中國戲曲和文明戲。此外,他們也開始拍攝劇情短片和長片,對電影這種藝術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歷經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等各個歷史階段;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再到立體聲,從黑白到彩色再到立體像(3D),從模擬到數字,從傳統到現代的技術變革進程。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電影都留下了優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時期,有《孤兒救祖記》等關注社會改造的進步電影;抗日救亡時期,有《狂流》、《中華兒女》等鼓舞鬥志、弘揚愛國主義的影片;抗戰後,《八千里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又深刻揭示社會矛盾和本質,形成現實主義的創作潮流。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經歷十年文革浩劫,中國電影走出低潮,拍攝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實踐、針砭社會時弊的優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照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離開雷鋒的日子》、《喜蓮》、《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還出現了《不見不散》等賀歲片、喜劇片的新樣式,涌現出一大批新生力量。
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形成了國有、集體、民營多種所有制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電影發展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鄧小平》、《可可西里》、《台灣往事》等力作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英雄》、《神話》、《震撼》等國產大片共同占據了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並在世界影壇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奇跡。中國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個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2012年共生產各類電影893部,全國電影總票房超170億,而團購票為國內電影票房貢獻了近27億元,為廣大影迷們節省了50.12億元生活開支。
對於影院團購市場的火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電影票和餐飲婚紗相比,它的標准化程度更高,電影院也比一般餐館的接待能力更強。其次,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電影票的票價仍然偏高,電影的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團購的出現正好釋放了這部分的需求,贏得了廣泛影眾喜愛。
2014年中國電影市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4年在進口大片特別是好萊塢強大的壓力面前,國產電影壓產量、提質量,不斷提高創作水平,不斷豐富類型品種,受到了市場觀眾歡迎,以超過54%的份額贏得了市場主體地位,涌現出《智取威虎山》《歸來》《親愛的》等一批優秀影片。同時,一批青年電影導演的作品也引起社會廣泛矚目。中國的電影市場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2013-2017年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生產故事影片745部(含電影頻道出品的數字電影92部),生產各類電影總量達893部;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到170.73億元,中國電影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
2013年2月,我國影院的放映場次達200多萬場,環比1月份基本持平;觀影人次達5700多萬,增長近1000萬人次,增幅達19%;共產出票房21億多元,大增近5億元,增幅高達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