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部外國電影,兩人一見鍾情,但是他們為了證明有緣分,坐上了不同的電梯,但是兩人未能如願,
這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能讓人相信真愛有緣分,美國影片《緣分天註定》。
由約翰·庫薩克、凱特·貝金賽爾等主演,被評為必須要看的十大經典浪漫愛情電影。講述的是一對男女一見鍾情的故事。
1990年的冬天,在一個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休息日里,人們都在為親朋好友選購著聖誕節的禮物,喬納森因為一雙羊毛手套認識了莎拉,在人潮湧動的紐約市街頭,兩個陌生人神奇般地被對方所吸引。盡管事實上,他們各自都有著情感的歸宿,但仍然無可救葯地在這個浪漫的夜晚墜入了愛河,還情不自禁地在曼哈頓的夜色里漫步了一整夜。 然而,夜晚總是要消失的,黎明來臨時,兩人不得不做出下一步的決定。當喬納森提議互相交換電話號碼時,莎拉決定將兩人的再次相遇寄託在緣分上,她拿出五元鈔票,讓喬納森寫上他的聯系方式,然後徑直走到雜貨店用這張鈔票買了口香糖,莎拉說,倘若有緣,紙幣一定能再回到她的手裡,到那時她會立刻與喬納森聯系。同時,她還把自己的聯系方式留在了一本舊書上,並將書賣給了一個舊書攤,隨後兩人分手離去,一切全看天意和緣分了…… 五年後,依然在紐約,喬納森成為了一名製片人,而薩拉則在舊金山做精神治療師。兩個人的命運自那次邂逅以後就再也沒有了交點。此時,正在忙著准備婚禮的喬納森回憶起那短暫的羅曼史不免有些傷感,於是他決定做出最後一次的努力--尋找那本寫著薩拉電話的書。幾經周折,令喬納森興奮的是,奇跡居然發生了……
Ⅱ 哪部電影中男女主的初見讓你相信了「一見鍾情」
談到弊穗「一見鍾情」,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電影《羅馬假日》。這部經典愛情電影中,女主角安妮公主和男主角喬伊在羅馬的一次偶然相遇中,就產生了一見鍾情的感覺。
安妮公主原本是來羅馬進行外交訪問的,但她對於充滿禮儀、束縛的生活感到厭倦。與此同時,喬伊則是一個來自美國的報社記兄李者,在羅馬租塵卜工作。他們在一次偶然中相遇並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間,兩人在彼此的身上發現了彼此想要的自由、勇氣和真摯。這種一見鍾情的感覺,一下子點燃了安妮公主和喬伊之間的愛情火苗,即使一切只是短暫的旅程,卻依然給了他們一個美好的回憶。
電影《羅馬假日》中的一見鍾情並不是那種瞬間的心動,而是彼此間那份深刻的默契和真實的共鳴。一見鍾情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基於靈魂深處相似性的呼應。因此,這種感覺,讓人感到是如此的真實和強烈。
我們時常聽說,真正的愛情是建立在深厚的友誼之上。在電影《羅馬假日》中,安妮公主和喬伊的初見就像是這種友誼的開端。這份友誼讓他們能夠相互理解、支持和信任,最終走到了一起。看到這個情節,以及影片中兩個主角那種真摯的感情,相信很多人都對「一見鍾情」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
綜上所述,電影《羅馬假日》是一部讓人充滿感動和共鳴的電影。通過安妮公主和喬伊的一見鍾情,我們可以看到愛情的諸多信念、勇氣和追求,讓人覺得這種感覺彷彿就在自己身邊,只要有緣,就會在某個意外的時刻遇見。
Ⅲ 歐美有哪些一見鍾情的電影
一見鍾情的電影《一見鍾情》,因為這部電影的名字就叫一見鍾情,所以自然是一部感人的愛情電影。這部電影清淡但不乏味,講了一個還算動人的故事。特別迷人的是方基默和索維諾的表演,簡單自然,這樣的角色在各自的作品中都算少見。最愛之一,真實動人,感慨黃金90年代太多被低估的好片。一位盲人的rollercoaster人生,視力失而復得,又得而復失,愛情卻經歷了相反的波折。 從小失明的人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如果能重見光明又是怎樣的體驗?像《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表達的渴望?事實是人生完全重啟,不比身處黑暗容易。Val Kilmer完美高難表演,真摯細膩,演出了盲人進入普通人的光明easy模式時天旋地轉的困惑,伴隨著光明而來的並不全是興奮,更多是眩暈、惶恐與迷茫。最後的歌太美,配著畫面,每一句都撥動心弦。
Ⅳ 一部歐美電影,講一見鍾情的好像,分四個情節,名字叫什麼空中的雲還是什麼,具體的名叫什麼啊
性感美女蘇菲瑪索經典愛情《雲上的日子》,如果以下情節是這個,記得 採納我的回答啊。
影片由四個互不關聯的故事組成:
1、一對互相鍾情的青年男女,他們在可以互相擁有和得到的時候,卻刻意地放棄了,他們有著自己的理由:因為驕傲`甚至因為「所處城市的愚昧和麻木」。理想主義者構築著自己心中的完美,並以「放棄」作為永久擁有的途徑,可知否這仍然不過只是個理想?2、一個美麗看似柔弱的女子,居然刺了自己父親13刀致死,並又回到並生活在當初案發的這個地方,面對「導演」這個陌生人逼視的目光,她坦承了一切。並接受了他這樣一個讓她覺得又熟悉又陌生的人。然後又是雲淡風輕的告別。3、兩對婚外戀故事,一對在明,一對在暗,最後兩個分別被拋棄的男女卻因著租房卻走到了一起。4、一個青年狂追一位路遇的漂亮女子,而那女子卻告訴他明天她就要做修女了
Ⅳ 記得有一部電影 不清楚是哪國的 喜劇愛情片 四個字 類似一見傾心或者一見鍾情之類的名字
美國的《怦然心動 》
朱莉·貝克虔誠地相信三件事:樹是聖潔的(特別是她最愛的梧桐樹)、她在後院里飼養的雞生出來的雞蛋是最衛生的、以及總有一天她會和布萊斯·羅斯基接吻。二年級時在看到布萊斯的亮晶晶眼睛的瞬間,朱莉的心就被他擊中了。不幸的是,布萊斯對她從來沒有感覺。而且,他認為朱莉有點怪,怎麼會有人把養雞和坐在樹上面看遠方風景變換看成是樂趣呢?
沒想到,到了八年級,布萊斯開始覺得朱莉不同尋常的興趣和對於家庭的自豪感使她顯得很有魅力。而朱莉則開始覺得布萊斯亮晶晶的藍眼睛也許和他本人一樣其實很空洞,畢竟,怎麼會有人不把別人對樹和雞的感情當回事呢?於是她想布萊斯難道是整體小於部分之和
Ⅵ 火車邂逅、一見鍾情,問一部外國電影的名字
美國故事片《異國戀人》
女主人公似乎是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好像去歐洲旅行。途中遇到幽默不羈的男主人公。車上發生了一些事情,女主人公一直對男的沒好感,直到下車的一刻。女主人公正在為不能再見黯然,接著夢幻之旅開始了。記憶中男女主人公似乎都曾結婚但又都失去了愛人。男的已經有孩子好像不只一個。庄園中有養馬。去城堡的途中都是乘馬車,女主人公和車夫有對白,從車夫口中得知男主人公是個好人。並且在火車上的表現幽默,機智讓人印像深刻。看似唐突的告白,也實滿含深情。女主人公的一場奇遇同時也是非常美妙的浪漫愛情故事。
不用疑問,就是這個名字。我也很喜歡這部電影,可惜網上沒找到資源。如果你能找到,我也想再看一次。謝謝!
Ⅶ 《一見鍾情》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一見鍾情》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83 彩色片(寬銀幕) 110分鍾
法國阿里埃爾·蔡通影片公司攝制
編導:迪安娜·古里斯 攝影:貝爾納·呂蒂克 主要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飾萊娜) 謬妙(飾瑪特蘭納) 居伊·馬爾尚(飾米歇爾) 讓-皮埃爾·巴克里 (飾柯斯達)
【劇情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2年。在東比利牛斯山區·一輛大車緩緩駛向佩皮尼昂德國集中營。原來這是一車從各地抓到集中營來的老百姓。其中有一個俄羅斯猶太姑娘,名叫萊娜·韋貝爾。她孤身一人,不幸在交界地帶被捕。在集中營里,每天排隊打飯時,有一個分飯的廚工很注意她。一天,她在午餐的麵包中發現了一張紙條,這是給她的一封信。信上自我介紹說,他叫米歇爾,法國人,是這集中營里的廚工,即將復員。在復員前,他可以在營里選一姑娘結婚,婚後可攜帶這個女子離開集中營,問她願不願意成為這個女子?他並保證說,此舉不過是為了救出一個像她這樣的人,因為不久,被關押在這集中營里的人將被運往德國。萊娜稍加猶豫後,即向他點頭示意表示同意。在舉行婚禮時,神父稱呼新郎的名字為莫爾台阿·依扎克·西蒙·高斯基。萊娜吃了一驚。兩人走出集中營後,她氣沖沖地責問米歇爾,為什麼欺騙她?他的姓氏說明他是個猶太人。米歇爾一再向她解釋,他雖然姓依扎克,但他是法國人。萊娜不信,憤而要獨自離去。米歇爾十分關切地說:你既無錢,又沒落腳的地方,一個人到哪裡去?在米歇爾十分懇切、關懷的態度下,倆人終於結伴同行。他們和許多逃難的人一起搭火車,過雪山,穿越國境,歷盡艱辛,終於來到義大利境內,算是安全了。一路上,米歇爾盡力照顧萊娜,兩人終於成為真正的夫妻。
在同一個滲清戰爭年代。瑪特蘭納是里昂美術學院的學生,與自己熱戀的同學雷蒙結了婚。但他們的幸福生活太短暫了。在一次德軍的搜捕行動中,雷蒙被擊斃,瑪特蘭納痛不欲生,回到故里父母身邊,開始過封閉的生活。當時她才19歲。1945年,戰爭結束,隨著歡慶勝利的歌舞聲,她也從痛苦的回憶中走出來,回到現實生活中。她認識了另一個男人叫柯斯達,並和他結了婚。
1952年。命運把這兩位女性帶到了同一個城市: 法國里昂。她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里相識了。這改喊悉偶然的相識卻使她們日後的命運發生了重大的轉折。
此時,萊娜的丈夫米歇爾已在里昂開了一個修車的車庫,他們已有兩個女兒。米歇爾是一個顧家的男人,十分愛他們的兩個孩子。他們家經濟寬裕,雇了女傭人,小日子過得挺安逸。瑪特蘭納和柯斯達也已有一個兒子,她已是一位很出色的雕塑、繪畫藝術家。兩家的孩子在同一所小學上學,在學校的聯歡會上,家長們濟濟一堂,欣賞他們的寶貝孩子們的演出。萊娜和瑪特蘭納就在這個場合遇見並相識了。他們彼此都產生了一種好感,所以欣然約定以核乎後繼續交往。
兩個女性很快就成為知心朋友。她們一起談心、讀書、做時裝,簡直如魚得水。她們互相傾訴各自的經歷和情感。萊娜談了她的坎坷的逃難歷程;瑪特蘭納也敘述了她和柯斯達的平淡的結合。她始終不能忘情於她那死去的真正相愛的丈夫。萊娜訴說了米歇爾除了愛家、愛孩子以外,毫無其它情趣,既不會跳舞,也不愛看戲。
顯然,萊娜對封閉的家庭生活感到厭倦,和瑪特蘭納的交往使她的精神生活得以豐富。她欣賞瑪特蘭納的雕塑和繪畫;她們從一起讀書、做時裝中也得到很多快樂;兩個家庭的交往也豐富了生活的情趣。她們從別人辦藝術畫廊中得到啟發,也想辦一個藝術服飾店。瑪特蘭納說只需到巴黎去看些時裝展出、藝術收藏,就能知道該怎麼干。資金可由瑪特蘭納從父母處借到一半,另一半可由米歇爾投資。她們興高采烈地找到了一所有門面的房子,在回家的路上繼續興奮地談論著她們所憧憬的美好前景。由於太專注於她們的理想,萊娜未曾注意到小女兒蘇菲沒有跟著上電車;在車上才發現丟了孩子,再返回去找也沒找著,只好頹喪地回家。正在著急中,米歇爾帶著孩子回來了。他劈頭就打了萊娜一記耳光。夫妻感情出現了裂痕。
柯斯達想做一筆買賣,進口兩千件襯衫。他向米歇爾借了六萬法郎作資金。但等到這批貨到達後,柯斯達才發現這批襯衫才縫了一隻袖子。這件倒霉事使他無力償還借米歇爾的債務。萊娜得知這個情況後,就在米歇爾車庫的錢櫃中私自拿了錢交給瑪特蘭納替柯斯達還了債。但柯斯達並不知情,還以為是瑪特蘭納從父母處借來的錢。事後知道了實情,和瑪特蘭納大吵了一場,瑪特蘭納離家出走,來找萊娜,告訴她家中發生的事。瑪特蘭納說她與柯斯達之間的關系惡化已非一日,這次為錢爭吵的事只是一個導火線。實際是柯斯達事事不如意,干什麼都幹不成,情緒沮喪,拿妻子撒氣。瑪特蘭納說想離婚,萊娜問她今後打算怎麼辦?靠什麼為生?瑪特蘭納說打算到巴黎去住一段時間,並要萊娜也去巴黎。
米歇爾發現錢櫃中少了錢,懷疑是機械師所偷,要將他辭退。萊娜只得向他坦白,說錢是她拿的,並撒謊說是為了修母親的墳,已把錢寄往比利時。米歇爾原諒了她,但說她太輕率,這類事應該親自前往當地去辦,不能寄點錢去了事。
萊娜坐火車前往巴黎,去和瑪特蘭納相聚,一起參加一個時裝展示會。會後瑪特蘭納告訴萊娜,自己不想和她一起回里昂去了,她想和柯斯達分手。萊娜感到很困惑。她們的共同理想、時裝店都將成為泡影了嗎?自己又將變成什麼樣呢?瑪特蘭納勸她留下來,和自己待在一起,但萊娜下不了決心。
米歇爾前往比利時去看萊娜母親的墓,發現萊娜既沒有去,墓也沒有修。他氣極敗壞,回來和萊娜大吵一場,把瑪特蘭納送給萊娜的雕塑工藝品摔得粉碎。他對萊娜和瑪特蘭納之間的關系,感到很不愉快,說瑪特蘭納破壞了他的家庭的寧靜,說她是個輕浮的女人,對生活中的一切都無所謂,甚至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愛。他本來一開始就應阻止萊娜和她來往的。萊娜見米歇爾如此大發雷霆,數落瑪特蘭納,感到很傷心,飲泣不止,只說:「你要我像以前那樣生活,我會悶死」。米歇爾為撫慰她,答應給她開一家時裝店。
米歇爾出資為妻子籌備開時裝店。他們興致勃勃地把這家小時裝店裝修得非常雅緻。在這期間,萊娜經常和在巴黎的瑪特蘭納通信。瑪特蘭納仍要萊娜去巴黎,但萊娜告訴她已在里昂開了店。瑪特蘭納對萊娜的猶豫感到失望,懨懨成病,遂回父母家養病去了。萊娜寄往巴黎的信被一一退了回來。她只得去找柯斯達打聽瑪特蘭納的下落,柯斯達告訴她瑪特蘭納已回鄉下父母家。萊娜立即前往,見瑪特蘭納神情沮喪地過著隱居生活。萊娜親切地撫慰她,並把她帶回里昂她的小時裝店裡。兩位朋友十分歡愉地喝著香檳來慶賀重逢。正好米歇爾端著一盆鮮花來到,見到如此情景,怒不可遏,摔碎花盆,砸爛了店裡的一切……
萊娜決心出走。她帶了兩個女兒,瑪特蘭納帶著她的兒子一起到了海濱。米歇爾從柯斯達處知道了她們的去向,跟蹤而來。萊娜告訴他自己准備和瑪特蘭納一起帶著孩子去巴黎。米歇爾痛苦地說:「那我怎麼辦呢?你想到過我和我的生活嗎?」他痛哭著說:「我給毀了,全給毀了……」萊娜沉默了一會,說道: 「對不起,米歇爾……」
翌日一大清早,孩子們醒來後,萊娜就帶著她們離開了家。
【鑒賞】
《一見鍾情》是一部由女導演創作的,以婦女問題為題材的「女性電影」,具有濃厚的女權主義色彩。導演在影片結尾寫著:「謹將此片獻給我的父母」的字幕,使其片具有一定的自傳性質。
60年代後期,法國社會出現了動盪的局面。1968年發生的「五月風暴」更震撼了它的各個角落,從而引起了一系列社會變化。家庭結構出現裂變,女權運動此伏彼起。青年要自由,婦女要獨立,匯聚成一股巨大的「反傳統」的洪流。影片 《一見鍾情》正是這股思潮的產物。
萊娜和瑪特蘭納兩個女性的人生道路是從戰爭年代開始並被戰爭扭曲了的。她們各自身不由己地和一個男人結婚。萊娜和米歇爾的結合,情況實屬特殊。但米歇爾是個善良的男人,他講究實際,掙錢養家活口,表面看來,萊娜生活得很幸福。他們日復一日,過著平靜的、封閉的小資產階級的富裕生活。而瑪特蘭納和柯斯達則又是一種情況。瑪特蘭納是個藝術家,曾經有過熾熱的愛情,被戰爭摧毀而至今仍不能忘懷。柯斯達和她的結合也很偶然。柯斯達是個演員,但缺少堅強的意志,經常不走運,他們的生活不富裕,孩子也沒在他們生活中占據多麼重要的地位,因此這個家庭確實潛伏著危機。當這兩個女性相遇後,事情就發生了變化。從來不與外界交際應酬的萊娜一家竟和瑪特蘭納一家常來常往,接觸頻繁。這在萊娜的生活中彷彿開了一扇窗戶。她有了一個可以對之敞開心扉的朋友。瑪特蘭納把藝術帶進萊娜的生活中,使她得以領略雕塑、繪畫等藝術。她們在一起做時裝,甚至籌劃開時裝店,從而產生了對一種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然而,兩個女性的友誼產生的效應卻不被男人所接受,尤其像米歇爾這樣一個傳統觀念濃厚的男人。他需要的只是安寧的家庭生活,「老婆、孩子、熱炕頭」。這種傳統思想從來只把女性當作男人的附屬品,不承認女性也有獨立的人格,女性也需要有自己的事業。這兩種思想必然不能和平共處,定會發生沖突。影片《一見鍾情》表現的正是由於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而導致家庭解體的過程。萊娜出走了,拋棄了不愁吃穿的家,去開創另一個人生。她甘冒風險,今後也許會成功,也許會經受挫折而至失敗,不論此後她個人的命運如何,這已不再是影片關心的問題了。影片只是為我們描繪了這一時代的風雲。經過了這一段歷史,法國社會前進了一步,婦女的地位提高了一個層次。法國社會中新一代的獨立女性已經展現了她們的風采和才能。
影片獨特的女性視角來自本片的創作者迪安娜·古里斯。她是一位中年女導演。她的第一部作品《薄荷汽水》(1977)是表現青春少女的題材,曾獲當年的路易·德呂克獎。《一見鍾情》是她的第三部作品。在這部作品中,她的手法更加成熟,視野也更加開闊了。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敏感的筆觸,體現了法國電影的典型特色:自然、質朴、細膩、流暢,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細膩地描繪日常生活,故事就在日常生活中緩緩展開,這是法國電影的特色。這里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有一些矛盾、沖突,但絕不煽情,也沒有臉譜化的「好人」或「壞人」。環境、人物、故事都是那麼自然、真實。深刻的思想矛盾通過一些極細微的細節呈現出來。譬如,兩個家庭剛開始來往時,萊娜熱心地問丈夫:我們哪天邀請他們來作客?米歇爾不回答,只顧干他自己的事。萊娜就自己接著說:「咱們星期六請他們來吧!……咱們從來沒請人來過……」米歇爾還是不作聲。然後過渡到下一場戲,萊娜和女傭人在作請客的准備。這短短一場戲,寥寥數語,就把他們家庭生活的模式勾勒出來了,也把夫婦倆人不同的心態展露了出來。萊娜是多麼渴望著人際的交往,而米歇爾卻對此十分冷淡,因為他只滿足於家庭生活。還有一次兩對夫婦相約去參加一個晚會,萊娜穿了瑪特蘭納借給她的一件黑色緊身裙,腰身曲線全部呈現出來,萊娜自覺得意,但米歇爾卻不滿意,說裙子太緊身,連 *** 痕跡都顯露了出來,萊娜乾脆把 *** 脫了,說「這樣不就沒有痕跡了嗎?」米歇爾大為不滿,拒絕和她去參加晚會,說:「我不能和一個 *** 一起出去。」這件很細小的日常事件,也反映出了兩人的思想距離。萊娜無拘無束,米歇爾卻認為有傷風化。
影片通過日常生活的描繪,反映出兩個家庭的不同氛圍,從而烘托出人物的性格。在萊娜和米歇爾的家中,米歇爾經常和妻子、女兒嬉戲玩樂;在旅途的汽車中,全家歡聲歌唱;在海濱沙灘上,米歇爾帶著孩子們戲水玩耍。米歇爾那麼愛孩子,所以當妻子把小女兒丟失時,憤而給了她一記耳光。在瑪特蘭納和柯斯達的家中,卻看不到這些情景。柯斯達對孩子漠不關心,還覺得是一種負擔。因此,他們的兒子也顯得不活潑而且笨拙,在汽車上,一個人坐在後座,就要嘔吐,上廁所把自己反鎖在門里。凡此等等,都是一個家庭不和諧的印記。
從傳統的觀點看,米歇爾確實是一個好男人、好爸爸。扮演米歇爾的居伊·馬爾尚出色地塑造了這個人物,他憨厚、朴實,當他和萊娜逃難時,偷越國境線,需要翻過一座山頭,山上覆蓋著皚皚白雪,萊娜精疲力盡,再也走不動了,米歇爾就背著她,翻過了山頭,這個場景拍得非常美。把大自然的美和人物命運的艱辛全都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但米歇爾並不是在任何時候都那麼和善。當萊娜向他坦白,車庫錢櫃中的錢是她拿的時候,他正在對鏡刮鬍子,聽說此事後,立即把頭扭向萊娜,說: 「你現在居然偷起錢來了?!」同時,目光中流露出一種混雜著蔑視、懷疑等令人難堪的神情。還有,當他得知萊娜沒有去修母親的墓,而是去巴黎和瑪特蘭納觀看時裝表演會後,他大發雷霆,對萊娜說:「我把一切都給了你,而你給了我什麼作為回報?……」話很簡單,但卻把他心目中夫妻關系的傳統規范即男人掙錢,女人持家充分表達出來了。只要妻子服從這種規范,安於依附丈夫的地位,她就是一個好女人,他甚至還肯出錢為她開一家時裝店。但當他看到瑪特蘭納出現在這家時裝店時,竟瘋狂地不惜砸爛苦心經營起來的一切。米歇爾這個人物是復雜的,導演以其對生活的細膩而深入的觀察用了許多筆墨來刻畫他。
飾演萊娜和瑪特蘭納的於佩爾和謬妙都是法國影壇著名的中年一代的影星,當時都在30歲左右,都已拍了30多部影片。由她們扮演的這一對女性摯友,顯得自然灑脫,情真意濃。她倆的關系中瑪特蘭納處於一種主動和引導的地位,在掌握自己的命運、開拓未來的生活方面,她更為積極和勇敢,而萊娜則表現出較多的猶豫和徘徊,但最終也被逼得走投無路,只能豁出去了。於佩爾對這整個過程的表演含蓄而有分寸。萊娜的經歷和所處環境與瑪特蘭納顯然是不同的,她要走上一條獨立的、不依賴丈夫生活的道路並非輕而易舉,因此她的心路歷程相當曲折迂迴。當丈夫大發雷霆時,她只是嚷了一聲「你安靜點兒吧」,然後是獨自飲泣。當丈夫翻過身來哄她,答應為她開一家時裝店時,她又破涕為笑,欣然接受。直到丈夫絕對容不得她和瑪特蘭納的友誼,砸爛了時裝店後,她才終於下決心離開他。因此,當米歇爾最後在海灘上哭問:「你想到過我和我的生活嗎?」的時候,她已心如死灰,只是平靜地說了一聲「對不起」。
影片通過兩位女性的「一見鍾情」及隨後發生的家庭的變化,使觀眾窺見了當時法國社會的某些變動。
Ⅷ 推薦幾部好看的外國愛情電影
魔術師(The Illusionist )
——美國,2006年,女主是傑西卡·貝爾,這個女人我很喜歡,身材好,演技好,長得也不錯。這個片子個人認為很浪漫,我都看了好幾遍了。
觸不到的戀人(the lake house) 也翻譯成:湖邊小屋
—— 美國,2006年,男主基諾·里維斯,魅力的男主角,為止傾倒。這個是美國翻拍的韓國的同名
電影
,這個有點時間穿越,很漂亮的湖邊小屋,最後的畫面很溫馨。
緣分天註定(Serendipity)
——美國,2001年,男女主一見鍾情。哎~~一雙手套惹來的愛情。感人不悲傷,值得一看。
西雅圖夜未眠 (Sleepless in Seattle)
——美國,1993年,這個電影算是經典的了。這個愛情有點俗,但是不影響感人程度哈。。
初戀50次(50 First Dates)
——美國,2004年,女主是有著短暫記憶的特殊病人,都會不記得前一天的事情,男主就這樣每天為了心愛的女孩製造「初戀」,感人的愛情故事~~
K歌情人(Music and Lyrics)
——美國,2007年,看過這個電影蠻久了,但是電影裡面的歌卻現在都在聽。故事講的是一個過氣的歌手和一個喜歡文字的女孩一起創造歌曲的事情,由分歧到產生愛情,有些俗,可還是好看!
美味情緣(No Reservations)
——美國,2007年,女主是主廚,是個工作狂,生活得很刻板,男主是餐廳新來的主廚,和女主相反的工作態度,生活態度。女主帶一個孩子,因為姐姐出車禍而帶她,但和小孩處的不好,經過一系列,最後,三人幸福生活在一起。
Ⅸ 印度女孩流浪男孩一見鍾情什麼電影
印度女孩流浪男孩一見鍾情是瘋狂流浪者電影。的畫室里,年輕的男孩滔滔不絕的對著畫室打工的女孩訴說著很奇怪我第一次遇見你就一見鍾情。
就覺得一定要和你講話就好象我不知道好奇怪他不知道男孩的法語並不好,甚至完全聽不懂他的話若是無緣,縱使相聚也無法會意若是有緣,時間,空間性別都不是問題印度籍女孩最終與男孩一同去看搖滾表演而男子也追出畫室尋找他的靈魂伴侶。
瘋狂流浪者電影劇情
瘋狂流浪者由莫希特·蘇里執導,講述亂一次警方行動導致他與愛人分離,多年後,這個憤怒的年輕男子大開殺戒,而一名跟他一樣滿腹仇恨的警察對他窮追不舍。
一次警方行動導致他與愛人分離,多年後,這個憤怒的年輕男子大開殺戒,而一名跟他一樣滿腹仇恨的警察對他窮追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