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記憶最深刻的電影是哪部
《親愛的》真的太虐心了,從頭哭到尾
平原游擊隊,李向陽的形象留下深刻的記憶。
說起記憶最深刻一部的電影,非《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莫屬,為什麼這么說呢?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著美好的情慾幻想,而劇中的小男孩就跟我們一樣,屬於青春期的少年,對女人懵懂的美有著美好的憧憬,而這部片子就是我們小時候的啟蒙老師,深深的刻在腦海里。
每個人對它都有褒貶不一的評價,思想保守的人會認為它很傷風敗俗,思想前衛的人會認為它很大膽開放,在我這里看來,它不僅是一部揭露人性丑惡的電影,而且是一部浪漫主義電影,和法國的《戲夢巴黎》一樣媲美。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劇中的女主角瑪蓮娜身穿白色的短裙和絲襪,踏著時髦的高跟鞋,走在西西里的陽光小鎮,她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議論非非,無數的男人都夢寐以求的想得到她。
電影的前段都是描述瑪蓮娜的美麗性感和風情萬種,劇中莫妮卡貝魯奇為了藝術大膽獻身,把女人的那的美,展現的淋漓盡致,讓人垂涎三尺。
電影的後段描述的是瑪蓮娜被壞人利用,慘遭踐踏,在大街上眾人對她拳打腳踢,撕扯衣服,任其眾人凌辱,如過街老鼠一樣,人人喊打,可是小男孩沒有能力去救她。
劇中瑪蓮娜的角色由此變換,反差演繹的深入人心,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莫妮卡貝魯奇為藝術獻身的精神和演技讓人記憶深刻,難以忘記。
結語,莫妮卡貝魯奇用荒唐的劇情展現了當時傷風敗俗的 社會 風氣,這種為藝術獻身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同時給我們青少年上了生動的一課,是我們青春期的啟蒙老師,自由 社會 ,開放性教育才能減少犯罪的發生。
要說記憶最深刻,應該就是《開心家族》了,一部可以讓你哭的喜劇
記得小時候看韓劇是會哭的,坦誠來說是因為當時套路見得少,主角們生個病出個車禍就能讓年幼的自己悲傷到不能自已。長大了,見得套路漸漸的多了起來,被編劇們帶過幾次節奏後,也就很難再被催淚了。但是這部喜劇電影還是做到了,最後十分鍾的劇情,讓這劇成了最近讓我流淚最多的電影。
本來我想向你介紹劇情的,但是想想還是算了,劇透了,整部劇說不定垮了。所以我就想談談我的一些感受。如果你看過,那最好,如果你沒有,也可以看完之後再來看我寫的。
最近的世界變化的好快,一邊世界局勢動盪,發生的很多事件都將載入史冊,未來說不定會成為一些事件爆發的導火索;一邊AI戰勝了各種人類頂尖好手,人工智慧風雨欲來,大有要取代人類的勢頭。不安、恐慌開始在人群中蔓延,老人擔心沒有足夠的養老金,年輕人擔心沒有合適的工作,年幼的孩子還在抱怨日益繁多的課程和呆板的家長,好像整個世界的人都在感嘆活著很難。所以有些人在無數次打擊中,日益消沉,甚至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當我們看到一個試圖離開世界的人的時候,我們最初的那刻心情似乎已經不再是難以理解,而是理解、同情,因為我們知道,對於很多人來說,活著真的很不容易。
總有人說,即使你自己不想繼續下去了,你也應該考慮考慮你的家人,畢竟一個人的離開,真正傷心的也只是關心你的那些人吧。可是啊,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愛著自己的家人、朋友,有的人的家並不是港灣,而是風暴的中心,給自己帶來過傷害,成了無法回去、不想提及的黑洞。有些人,甚至沒有見到自己的家人,孤單地漂泊在這個喧鬧的世界,獨自前行。對於這些無處停泊的人來說,當生活的熱情被殘酷的現實一次又一次澆滅的時候,選擇離開有時候是更加體面的事情。我想他們會羨慕男主角吧,即使選擇自殺的時候,仍然被深愛的人竭力阻止,無論他們在哪個空間。
我不敢說整部劇的結構沒有一絲老套的嫌疑,但是前面情緒的鋪墊足夠充實、到位。相信很多人在看到男主角在一一滿足鬼魂的要求的時候,也能猜到後面的劇情,但是這也毫不妨礙後續高潮的爆發,當故事的真相從男主回憶里一起涌來的時候,我相信前面每一個畫面都變成了一顆顆催淚的子彈,把感性的觀眾射的體無完膚。
有時候生活真的讓人想用臟話罵他,明明相愛的人卻要分離,明明是家人卻又充滿隔閡,生活的美好太依賴勇氣,但是勇氣卻是太輕易就丟失的東西。但不管怎麼樣,我們還是要相信自己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被家人、朋友愛著的人,最重要的是被自己愛著的人。如果活著,人生就會有很多壓力要去承受,但是記住司機爸爸說的,不要害怕承受壓力,壓力成倍的時候,往往支持的力量也會成倍。
要始終愛自己,因為留下的、離開的所有愛你的人都希望你過得好,因為你自己也希望你過得好,因為這樣你才可以有 健康 的身體和心靈去愛別人。好了,如果你有時間話,去看看這部電影吧,看看家人之間的關懷,陌生人之間的友善以及無處不在的緣分和這個世界賜予我們的小小的感動。
希望你不要哭的太厲害,當然也許你也不會哭,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記得愛自己啊。
《開心家族》是由金英卓編導,車太賢、高昌錫、張英南、李文秀、千寶根主演的喜劇電影。影片講述了因寂寞而尋求死亡的尚萬在向一群大大咧咧的鬼許下荒唐的願望之後迎來了人生最輝煌瞬間的喜劇故事。該片於2010年12月23日在韓國上映。
廊橋遺夢。
男女主角都用餘生來做這四天的注腳,完成一段神話一樣的柏拉圖式的經典愛情。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更是一部道德倫理劇。
電影中的經典鏡頭「雨中泣別」也被梅麗爾.斯特里普演繹到了極致。每每看到雨中泣別的場景,都會被男女主角的內心活動而揪心一次。那雨中的一個60秒紅燈,要用多少年去等一個人呢?
有一句話,曾經評價這部電影說:「婚外情,卻出人意料的動人,出人意料的令人悲傷」。電影主要講述了就像羅伯特說的,曾經的夢,都是美夢,雖未成真,但慶幸曾經擁有過。那短暫的四天,秘密上的灰塵,卻也是他們一生的重量。
直至很多年以後,她知道了羅伯特的死訊。在生命的最後旅程,她立下遺言:要後代們將自個的骨灰撒在曼迪遜橋畔,生前她把一切的時光都留給了家庭,但求身後能永遠依偎在愛人的身邊。
為了兒女、為了家庭、為了責任,她將她的一生獻給了家庭,但為了愛情,她將遺體留給了羅伯特。
明明是一段婚外情,為什麼會成為經典?
記得白先勇先生說過這樣一段話:「你一生中只有那麼一刻,你全心投入去愛過一個人,那一刻就是永恆。你一生中如果有那麼一段路,有一個人與你互相扶持,共御風雨,那麼,那一段也就勝過終生了。」這便是對影片中中弗朗西斯卡與羅伯特的愛情最好的詮釋了。
一部網路電影《靈魂擺渡·黃泉》
《靈魂擺渡·黃泉》第一部感動我的網路電影,第一部讓我哭到抽搐的網路電影。
——我不明白為什麼會有有那麼多人為《前任3》淚流不止,就像不會有人明白為什麼我會在三七和長生重逢的那一刻便開始落淚。
——可能是因為你並不曾經歷一場真正的戀愛。
——那場欺騙就是我的一場戀愛……
三七第一次見到長生時,他還是個小孩
三七第二次見到長生時,她挪不開了眼
第一眼,她聞著長生香
第二眼,她動了紅鸞心
那是他們的愛情,那是我的愛情。
這樣的愛情,是多麼難得,只一面,只一眼,無關乎容貌,地位,金錢,無關乎世俗的一切……
世人,為何不懂珍惜呢?
三七是傻的,已經動了情居然絲毫不知,不知自己從何而來的難過,不知自己的心口為何像壓著一塊大石,不知道自己稍不小心就將萬劫不復……
三七是幸運的,她愛長生,長生也愛她,她待長生好,長生也待她好,她不懂的,長生教給她,長生不明白的,她眨著眼睛一字一句說給長生聽。他們之間,結局如何凄涼都是後話,曾經琴瑟之好當值得一生懷念。
三七是後知後覺的,長生數日不見,她終於發現,自己原是喜歡了長生,她心口的大石,她心中的苦水皆是因為這份悅愛……
三七說——如意郎君,需要我真心喜歡,唯願他好。他好時,我便開心。我好他不好時,我不開心。只要他好,我好或不好,我都開心。那方是真心喜歡,方是真心悅愛一人。他騙我也好,我只要他好。他若開心,我便開心。
三七說這句話時,心裡可是撕心裂肺的痛。
對我來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徐克導演的作品智取威虎山。該不講了,楊子榮利用胡彪的身份上了威虎山,然後向共軍居傳遞情報理應外合和最終奪下易守難攻的威虎山。楊子榮的扮演者張涵予將這個角色形象充分展現給了觀眾。演技超棒。
楊志榮,從一開始給做山雕奉獻出先遣圖,取得坐山雕的信任。後來又機智的解決掉了差點破壞計劃的灤平,並與其他當家老大相處很好。最終理應外合滅掉了國民黨保安旅旅長座山雕。後來東北軍區司令部給楊子榮記了三等功,授予他「特級偵察英雄」的光榮稱號。
高山下的花環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我看過記憶深刻的電視劇是一部外國紀錄片:夢幻珊瑚海
Ⅱ 電影【舞女】中幾分幾秒女主角脫絲襪
三十五分鍾
Ⅲ 鄭則仕的那個變態專殺穿絲襪的女人的電影叫什麼
應該是《拖錯車》
Ⅳ 電影《老師·好》觀後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電影拆巧絕《老師·好》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昨日下班無事,一個人去看了《老師,好》。想去看電影很久了,總因各種事耽擱拖著沒去成,可能心裡對獨自進影院是有些畏懼的。昨天終於把思想轉化為行動,沒成想,第一次獨自觀影是和一幫未成年的孩子一起,真是萬萬沒想到。
和學生一起看《老師,好》說起來也沒什麼不好,只是年紀小難免鬧騰,而且旁邊的小女生一句「什麼叫成分高?」便把劇組辛苦營造的年代感給吹散了,入不了戲,只能以一個客觀的身份在戲外游盪。
寫影評也是臨時決定的,不是因為想寫,也不是因為文筆好,寫起文章信手拈來,恰恰相反,是因為太久沒有寫過文章而不知道怎麼寫了,突然意識到這點讓我心中一驚,寒窗苦讀二十載才學會的一點本領就這樣輕易的被遺忘是可惜的,所以,即便無從下筆,即便心中無物,即便絞盡腦汁,也要記錄點什麼,寫下點什麼。
如果要給這部影片打個分,我會給出85分。理由如下:
第一,影片的人物都是正面形象。於謙飾演的老師是地區優秀教師,年年獲得優秀標准表彰,騎的自行車、用的水杯都是教書育人獲得的獎勵,毫無疑問,這是一名中國優秀教師的代表。除了這些標簽化的名頭與標志性的獎品,這位老師在行動上也是一個標准化的好老師。課堂上,嚴肅教學,對於學生的外貌衣著、課堂紀律、行為作風都有著嚴格的要求,不允許學生做出格之事。在生活上,學生患腦瘤,他捐出一個月的工資;學生自甘墮落混社會,他硬是沖二愣子把失足學生從酒桌上拉回來;學生高考前花時間給其他同學補習,他為了給學生節省時間,自己不辭辛苦辦起了免費補習班,為此還被停職處分。這樣一位教師可以說是全心全意為了學生,一心撲在了事業上。而這幫學生呢,有調皮搗蛋混沌度日的,有不學無術愛耍小聰明的,有思想早熟不遵守校規校紀的旅姿,也有年輕氣盛撒潑耍橫的,但經過老師的悉心教導,沒有出現兄弟撕破臉、打架誤終生、為情愛墮胎這種萎靡消極版青春事件,體現的還是孺子可教的思想。所以,從學生到老師都是正面人物,是國產青春片里少有的正面教育片。
第二,故事結構緊湊。以老師的自行車為線索,先是學生為報復老師沒收他們的違規物品而破壞自行車,要給老師一個下馬威;緊接著便因為被老師誤解懷恨在心而對自行車進行二次破壞;然後為感謝老師又主動修復自行車;最後因為理解了老師的苦心而主動幫助尋回丟失的自行車。由自行車串聯起學生生病、入團、迷途知返,老師辦補習班、學校舉辦藝術節等一系列校園事件,將師生矛盾由激化、高潮,到互相理解,逐漸和解,情感轉折融入事件發展當中,自然流暢。雖然都是些平淡無奇的青春故事,也沒什麼新奇事件,但正因如此,反而顯得真實,平淡中自有一種深入人心的力量,這大概就叫平凡的事件最能打動人心吧。
第三,喜劇效果增分添彩。影片開頭,老師與學生第一次課堂相見便弄得劍拔弩張,甚是緊張,隨後老師說道當地派出所所長是自己親小舅子,課堂上說不了的理自有地方說去,前面還是教書育人的嚴謹話風,這里突然就有了講相聲的流氣婉轉,教師的形象也由古板嚴肅變得有些生動可愛,讓人不禁浣而一笑。之後班裡的混世魔王為了入團去老師家拍馬屁,卻被誤以為是報復家人,老師慌亂中一邊不忘口中聖賢育人:禍不及妻兒,一邊手抓掃帚當武器,邊說邊退讓,最後閉著眼睛卵舞掃帚,一本正經的先生形象盡毀,原來老師也是普通人,也會害怕和慌亂。不禁生出這樣的感慨,又笑又感動。至於學生,喜歡武俠小說的戴眼鏡男生的一篇充滿武林風味的入團申請書就足以讓人捧腹了。這些笑點及時化解了片中的緊張氛圍,讓人輕松觀影,又不忘受教,值得稱贊。
電影雖整體流暢完整,但也不是完美無缺,其中有兩處就讓人覺得差強人意。第一處是學生生病。一個平時搞點小生意,在同學間賣些口紅、蛤蟆鏡、絲襪之類的小東西的學生在因為一起校園外的「生意搶奪戰」狼狽負傷,被抓進派出所,當老師深夜將其領回並在路邊攤請以吃食時,突然就爆出患有腦瘤需要手術這種生寬旁死大事,令觀眾沒有一點點防備就被突如其來的事件弄得有點蒙圈,迅速到來的情感暴擊也讓人來不及接招。如果說這個事件只是許多校園小事件中的一個,用不著潑墨鋪陳,採用簡短處理的方式不算突兀的話,接下來的事件應該算是天降利刃,快且准,名副其實的「飛來橫禍」。幫老師去縣委伸冤成功的學霸還來不及歡喜便被一輛貨車撞傷住院,生死未卜,這個老師抱有最大希望的學生,背負著不僅是自己的理想,同時也是老師的夢想的學生就這樣錯過了高考,並從此改變了人生軌跡。情節的突轉急下讓人摸不著頭腦,難免影響故事整體效果。有人說這樣的處理,包括後來老師的離開,是為了表達對教育的批判。一個勤奮上進的女生苦苦求學十多載,思想端正,品學兼優,為了自己的也是老師的理想勇於拼搏,並且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達成所願,這有什麼不妥嗎?一個榮獲各種教育教學獎項的老教師,傾其所有教書育人,這又有什麼值得批判的呢?讓人想不透。
看完這部電影,我想起了一部上學時看過的法國的同類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也是讓人笑中含淚、多有感觸的優秀影片。相較於這部影片,《老師,好》的情節轉換多,事件多,頭緒多,思想立意更多重、更隱晦。而《放牛班的春天》就顯得簡單直白得多,但更能觸動人心,這可能與影片中的音樂情節有關,畢竟「聲入人心」。
《老師,好》是目前國產師生片中的翹楚,能否以此打開中國教育電影的新天地,我們拭目以待。
還記得春節檔期熱播《流浪地球》的時候,大量的評論鋪天蓋地,我看得雲山霧罩的,直到到電影院看過之後,再回頭看那些影評,才覺得有了著力點。
這一次,當《老師﹒好》熱播的時候,依然是鋪天蓋地的評論,我忍著一條也沒看,直到看完電影,也忍著不點開,想寫寫我自己的感受,也許片面,也許膚淺,但是我一定要寫出來,因為這是一部我從頭流淚到結尾的電影。(曼寶寶跟我不在一排,沒看見,要不又得笑話我了)
這部電影深深打動了我,因為太真實了。
誠然,我也覺得電影里有一些小小的不足,比如那個蝴蝶,雖然很美,寓意也很好,但是有些刻意為之,比如安靜的車禍,怎麼都覺得是在看韓國泡沫劇,比如洛小乙的結局讓我惦記,比如關婷婷的轉變太徹底了,比如……
我不想標榜苗老師有多偉大,因為他所做的事情對我們班主任而言都是常態,只是放到藝術作品中教育效果被擴大化、理想化,而我們很多班主任做的教育不見得比苗老師少,但是效果卻因人而異。
我覺得最真實的反而是關於苗老師的細節,一些更有人情味的細節——
比如電影開頭別人說自行車是縣先進的獎品,苗老師認真糾正說是「地區先進」,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個有些小虛榮但又真實而可愛的角色;
比如說選班長的時候,既有能力很強的關婷婷,還有氣勢很盛的洛小乙,苗老師獨斷專行地指定班長是他心目中的「好苗子」安靜,這是一個老師,尤其是八十年代的老師很明顯的特徵「偏心」,就跟我們當年上中學的時候成績最好的幾個同學就是霸佔著教室里最好的前幾排中間的位置,別人沒脾氣,跟現在排個座位得掉一堆頭發比省心多了,我們老師的原話是「想坐前面中間?可以,下次考班上前三!」這可能就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吧,如此真實而痛徹心扉!
比如去派出所把「投機倒把」的學生撈出來之後,硬是要把東西一起帶走的苗老師是真實的,那個威脅小舅子「以後不許進我家家門」的苗老師是真實的,那個拿到東西走到門口頭也不回地說了一句「晚上去我家吃飯」的苗老師也是真實的;
比如說當安靜給原來初中同學在小飯館門口補課的時候,苗老師說了一句:「那你就不用復習了?回去!看你的書去!」這點兒小心思,真實地讓我感動,可是,苗老師又放不下那些礦業中學的孩子,或者是怕安靜惦記這些老同學,他自己在家裡給他們免費補課,讓我心裡升起敬佩之情。
比如苗老師的鄰居在家裡辦班補課,他偷偷貓在人家門口偷聽,我猜他一定沒有檢舉告發之心,但是,是否存了自己辦班補課之意就不一定了。那個坐在黑暗之處糾結徘徊的也許才是一個真實的人。
比如苗老師在安靜車禍之後、冤屈被澄清之後、校長獎勵他一套住房之後選擇離開,我在內心揣測他到底是怎麼想的,卻又不敢妄加揣測,也許是因為無法原諒借自行車給安靜導致車禍的自己?也許是無法面對用安靜的一雙腿換來的清白以及那套房子?也許是累了?……好吧,不猜了,因為如果是我,我可能也會選擇離開。
那個開學第一天就給學生下馬威的苗老師讓我覺得痛快,雖然有些借著在派出所工作的.小舅子的威風的小市儈的感覺,但是依然覺得痛快。
現在不缺少火眼金睛發現學生問題的老師,但是還敢罰學生站(蹲、趴)在教室前面的老師已經很少了,因為教師這個職業現在儼然已經成為高危職業,我們為著一群毫無血緣關系的孩子操心勞力,卻因為一句恨鐵不成鋼的話、一個無關痛癢的舉動,動輒被告狀到教育局,丟掉飯碗,動輒被打被捅,丟掉小命。
於是,家長不管,老師不敢管,哄著求著甚至跪著做教育,我們不知道,沒有懲戒的教育會造就一群什麼樣的孩子,「心有戒尺,才能行有所止」,願我們這個社會還心存對規則的敬畏。
那個為了洛小乙,在即將砸向自己腦袋的酒瓶子前眼睛都不眨的苗老師是真實的,因為為了學生,我們老師真的是什麼都願意付出,包括生命。
清明節剛過,前天海淀區地震,不知為什麼,我突然就想到汶川地震時的那些把學生護在身下的老師,讓我瞬間淚目。還有那位推開學生,被汽車碾過雙腿的女老師,那時的她一定沒有想到自己的家人,滿腦子都是學生,學生,學生。
那群高中三年和老師鬥智斗勇的孩子們是真實的,那是每一個走過那個年紀的孩子們心裡都有的會議,只不過電影中的道具是自行車,而我們當年的道具是我們班主任的杯子;
那個和孩子們鬥智斗勇的老師也是真實的,現在我們在辦公室經常說的一句話是「與天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真的,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在做一些「逆天」的事,明明孩子和家長都放棄了,我們卻還在堅持;
明明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中已經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我們卻再想辦法幫孩子改掉;明明孩子不愛讀書,不愛旅行,我們卻一定想盡辦法讓他們看到這個精彩而美好的世界,進而激起他們前進的動力。
這些年,我的目標是「做一個眼中有光、心裡有愛、手裡有戒尺的班主任」,「做一個業務精湛、用知識生成能力並涵養品格的數學老師」。
我愛的我三尺講台,我愛我的班主任崗位,我愛我的教育事業,我更愛我的孩子們。
Ⅳ 求一部韓國老片
殺人回憶
導演:奉俊浩
主演:宋江浩, 金相慶
又名: 殺手回憶錄 / 謀殺回憶 / Memories of Murder
上映年度: 2003
製片國家/地區: 韓國
IMDB鏈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353969/
IMDB評分:8.0/10 (1,145 votes)
獲獎:
2003年第2屆韓國電影大獎揭曉,宋康昊主演的《殺人回憶》成為最大贏家,獲得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編劇、最佳攝影、最佳影片獎等6項大獎,成為了本年度這一獎項的最大贏家。
"韓國電影大獎」原名"MBC電影大獎」,因為在去年的頒獎傳聞有失公平,所以今年以"韓國電影大獎」的名字舉辦,也一改去年的獎項平均分配的現象,由文化藝術界的500名人士和由網路選拔出的500名委員擔任了評選委員會。而且獎金也頗豐,給獲獎影片頒發的獎金高達2億4千萬元。
劇情簡介:
根據韓國的四大未破解的奇案改編而成的,該案至今未破,15年的刑事訴訟期已經過掉,就算逮到兇手也沒有用了,這部電影是為了紀念那些被殺害的死者,不是講述一個案子,所以那個兇手不是最後出現的人。
1986年,京畿道。某天,一少女被奸殺後棄屍荒野。兩個月後與之類似的案子連續發生,生活在周圍的居民亦感到恐懼,惶惶不可終日。
結果,警方決定成立調查小組去調查這一系列棘手案件。兩名幹探朴斗萬(宋江浩飾)和趙勇丘奉命專查此案。除此以外,還特意從漢城調來一心想查此案的徐太胤。然而這個調查小組工作不太順利,擅長於自己的靈感和頭腦的朴斗萬跟凡事需要真憑實據的徐太胤磨擦甚多。
朴斗萬發現現場留下頗多死者的頭發,來推斷行凶者專挑選有脫發毛病的女子為行凶對象。另一方面,徐太胤亦發現受害人全是在雨天穿著紅色的衣服。調查小組決定選定一個下雨的日子,派出卧底去引誘行凶者。
到了翌日,死去的卻是另一名女子,而今次行凶者竟把一把雨傘插進女子的下體……
2003年在韓國票房冠軍的寶座上停留了三個月之久的暴力動作大片。是繼《朋友》之後最佳的韓國犯罪電影,導演奉俊浩充分顯示了他對各種電影語言的掌控能力和在劇情編織、線索設置、邏輯推理等方面的過人之處。影片推出後好評如潮,連連獲獎就是對這部電影最大的認可。
一部找不到缺點的電影是可怕的,<殺人回憶>正是這樣一部作品。執導過<綁架門口狗>的導演奉俊浩把發生於己於1986年一連串的奸殺案拍成了一個隱喻。但看故事你也能獲得純粹智力與情感上的震撼,奉俊浩導演手法扎實克制,極具大師氣象。但本片的傑出之處在於它拍出了故事背後的故事,卻又舉重若輕。韓國軍政府時期的動盪,人群所彌漫出的無望,以及潛藏在人心底的癲狂,在奉俊浩的鏡頭下變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結合體。這種感覺在片子的後半程達到了頂點,特別是那天晚上明知罪犯會去作案,警察卻無能為力,因為全部人馬已經派出去鎮壓示威了。個人悲劇與歷史車輪就這樣完美地聯系在了一起。 奉俊浩展現了韓國歷史的一個橫切面,和它復雜的肌理。
摘錄兩位電影界人士的觀後感:
1、某周刊資深娛記:看過這個片子,中國電影真的可以回家休息了。
2、國際級的攝影師:韓國人真是了不起,難以想像這是這個導演的第二部電影。
《殺人回憶》,韓國去年最賣座電影,根據1986-1991年韓國數宗至今仍未破獲的殺人案件為藍本,講述小鎮警察和漢城來的探員一同偵察連環殺人案,結果卻因自身的原因和大局勢的關系而讓兇手逍遙法外的故事。影片上映之後好評如潮,連續四周雄霸票房排行榜冠軍。
改編一個沒有被破獲的案件,這本身就是創作者智慧的體現,影片那欲語還休的開放式結局,更是讓許多人對導演沒有揭示兇手是誰而忿忿不平。這其實是導演力圖擺脫類型片束縛的一個手段,也彰顯了影片更重要的並非闡述「誰是兇手」,而是向觀眾逐步揭示:一件本來完全可以被偵破的案件是如何被探員自身給毀了的。這個毀滅的過程是導演最希望呈現給觀眾的,也由此帶出了韓國民眾對那個特殊時代背景的集體回憶,既有商業片的構架,又有深刻反思的野心,是影片最大的特色。作為對韓國歷史不熟悉的我們來說,也能從導演的幾處精心安排下,感受到一些氣氛。
影片最後的小女孩的確看到了真凶,正如她所說,那個人只能用普普通通來形容,在此點也出電影表達的另一個主旨--其實任何一個我們身邊看似普通的人,都存在他背後所不為人所知曉的一面,做壞事的也並不都是那些看上去就面目猙獰的人,而很可能是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人」。
全片拍得張弛有勁,笑料、驚險、恐怖等商業元素齊備,而最值得稱道的,是導演刻意營造出的郁悶、絕望氣氛,令觀眾和兩個探員的心理在最後時刻都面臨崩潰邊緣。主演宋康昊(《共同警備區JSA》)為出演此片而刻意增肥,把小鎮探員的心理刻畫得絲絲入扣,其演技之好,放在世界影壇內,也足以躋身前列。
簡評:
2003年韓國票房第一的電影,並獲評為年度最佳影片首位,狂掃韓國國內各大電影獎項。有人說,影片是韓國的《七宗罪》,但其實除了影片中總是下雨相同外,本片其實更像是"惡魔傑克」的韓國版,而且同樣都是真實事件。
與普通韓國電影相同,影片前半小時節奏緩慢,但接下來馬上讓你欲罷不能,而看完後,更是會反復回味。罪犯近在咫尺,卻又無法觸摸,甚至已經能准確預測案發的時間,卻無法阻止,恐懼、緊張、郁悶的感覺時刻伴隨觀眾,讓你著急,讓你煩躁,體驗趙警官由理性到瘋狂的轉變,最後他拿槍指向疑犯,雖然痕跡鑒定對方不是真凶,但相信觀眾也和趙警官一樣,寧願相信對方就是兇手,因為那種緊張,那種沮喪太需要一次渲瀉了。
影片拍得劇力萬分,已是一流商業大作,更難得的是,因為拍攝的是1980年代中期的真實事件,影片中大量溶入當年韓國軍政權統制下的情景,帶領觀眾一起反思韓國民主化進程中曾有過的黑暗時期。圍捕罪犯,卻不夠人力,因為軍人被派出鎮壓遊行、朴警官先是對犯人嚴刑拷打,後又引導犯人作"殺人回憶」進行誘供、還有那無休止的空襲演習,無一不讓觀眾想起那個時代所帶來的創傷。在一流的商業技法中又能載入沉痛的集體反思,僅這點就比《七宗罪》高明得多,這也是韓國電影崛起並在亞洲稱雄的重要原因之一。
宋康昊飾演的警探,一抓到疑犯,便循循善誘地誘導人家回憶殺人經過,而不管這人是不是真凶,跟他搭檔的警察,一見疑犯拒不服從,便馬上上去給他一腳,甚至把人倒吊起來——影片一演到這里,電影院里鬨堂大笑,大約因為這種事情在80年代的韓國司空見慣,大家都心照不宣。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無辜疑犯,在這種"殺人回憶」的儀式中,大多數吃打不住或者受到誘導,不但自認有罪而且頭頭是道地交待"殺人」經過。金琮飾演的從漢城來的警官開始時懷疑、抵制這種審訊方式,但當連環案件一再發生,偵破過程毫無頭緒時,他竟也陷入了這種心理,甚至比鄉下警察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要了解80年代的韓國社會,《殺人回憶》可以提供一個窗口:破案的緊要關頭,急需調集警力而不得,原來警察都被調到鄰近城市鎮壓民眾示威去了;被關押拷打的一個無辜的疑犯是基督徒,他所在的教會的教友集合在警局門口齊唱贊美詩示威;因為警民關系緊張,掌握關鍵性破案線索的證人竟在警民沖突中因事故喪生……等等,都顯示出韓國民主化過程中的關鍵性矛盾。
影片一開始不乏喜劇色彩,譬如宋康昊在偵破毫無頭緒時去向"仙姑」求神問卦,半夜三更跑到案發現場去"圓光」,譬如宋康昊酒後和金琮大打出手時說,美國太大所以他們的偵探要用頭腦破案,韓國很小,所以只需要用腳破案,都讓人忍俊不禁,但當金琮也陷入有罪推定的心理中甚至趨於瘋狂時,就不能不讓人感到沉重。《殺人回憶》揭示了韓國軍政時代由專制而導致的有罪推定的心態,而且,這種心態竟隱隱然彌漫社會,進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影片結尾宋康昊飾演的警察辭職後,在飯桌上對待兒子也無意中流露出類似心理,讓人不禁對內在於東方社會中的某種缺陷悚然深省...
本片主演宋康浩,再次展現了他寬廣的戲路,難得的是,他不僅可以入戲極深,而且可以每個角色給出不同的演法,《生死諜變》、《共同警備區》、《茅躉王》、《我要復仇》加上本片,每個角色都截然不同,他卻都可以勝任,此等演技,放眼世界影壇,也沒有幾個演員可以做到,韓國電影的崛起,與這些超一流演員的出現也不無關系 。
Ⅵ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代表韓國懸疑電影的代表作《殺人回憶》是無數群眾心目中經典。在當時很多人首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第一反應肯定是非常生氣。原因是什麼,因為這是我看過唯一一部抓不到壞人並以此為結局的電影,也是韓國實際發生的雨夜連續殺人事件的所改編電影。當時接連發生了多次在下雨天的連環殺人案,在當時真的是人心惶惶。
有一個場景是徐警官回到學校的時候,遞給最後被殺的小女孩一個創可貼,輕輕的說你還是個孩子,在到後來這個孩子被無情地殺害了。電影最後,當地警察在看部署地點的時候,小女孩隨口說了一句話。沒有男人在看這個動作。我問他相同的問題。他記得很久以前在這里做過什麼事。非常普通的那種。大概這話就是是犯人說的話,所有這些想法都非常的周到細致。
Ⅶ 韓國電影一群小混混結果撕開衣服看到他身上的刺青都蒙了叫什麼名字
電影名稱是《向日葵》,《向日葵》是由姜石范導演,金來沅、金海淑、許伊在主演的一部航過動作電影,影片於2006年11月23日發行,片長116分鍾。該劇情出現在電影35分鍾左右。
(7)撕絲襪的韓國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金來沅飾演的「泰植」是一個出生時就被遺棄,看不到時間的光明生活在陰影中,在明白人間溫暖之前先飽嘗了人間冰冷現實的人物。為了生存不得不通過走黑道,終於在一次事件中入獄10年。出獄後與之前完全不同的生存方式,懷有希望的一個人物。
不再喝酒、不再打架、不再哭泣……現在開始就是希望!回來了!瘋狗吳太植,帶著一個手冊回到了故鄉。高中退學後曾赤手空拳打倒過一群街頭混混的吳太植,只要喝酒就變得瘋狂起來,只要打架就一定會見血,無所畏懼的他外號叫「瘋狗」。
太植從監獄里被釋放了出來。曾經刁難太植的閔石成為了警察,曾經跟隨太植的兩個手下陽基和昌武也都另立門戶局態困成為了死對頭。太植似乎不關心他們的動態,只是想把手冊里記錄的事情一一實現。去澡堂洗澡、吃南瓜餅、去掉紋身……手冊里除了記載他在監獄時想要做的事情外還記錄了今後要遵守的三個承諾,不再喝酒、不再打架、不再哭泣……
變了!打人的傢伙現在挨打,可怕的傢伙現在露出了笑容,為什麼?那個手冊是德子送給太植的,太植去找德子,他們沒有血緣關系,但德子就像親媽媽一樣對待太植。
德子的女兒熙珠對這樣熱情對待一個陌生人的媽媽非常不理解,但對太植還沒有到厭煩的地步。現在太植要與桐念他們一起帶著希望重閉缺新開始生活。但是向日葵餐館里除了母女倆外沒有一個人相信太植會重新做人。在這樣的不信任氛圍中意想不到的絕望將向太植襲來……太植的希望,能否如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