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印度爆發蝗災
據媒體報道,界面新聞在《吃掉幾億人糧食的蝗災怎麼來的?》一文中,深入剖析了此次蝗災的起源及其背後的環境因素。文章指出,沙漠蝗是此次災情的罪魁禍首,這種蝗蟲主要棲息在北非、中東和西南亞的沙漠地帶。在持續的乾旱和食物短缺的情況下,沙漠蝗會從獨居狀態轉變為群居狀態;而連續的降雨和濕潤天氣則為沙漠蝗的爆炸性繁殖提供了理想的條件。
此次蝗災從東非爆發,現已蔓延至巴基斯坦與印度,引發了人們對它是否會進一步擴散至中國的擔憂。蝗蟲作為對農作物危害極大的害蟲,其繁殖能力極強,單個蝗蟲一次可產卵80-120顆,且幼蟲僅需20天即可成熟。因此,對於農業國家而言,蝗災的危害是極為嚴重的。
然而,從東非起源的蝗災受季風洋流影響,正逐步向巴基斯坦和印度方向移動,但難以進一步蔓延至中國。首先,印度與中國的交界處有青藏高原的阻擋,使得蝗蟲難以翻越高海拔的山脈。其次,從印度到中國的路途人跡罕至,蝗蟲可能因缺乏食物而餓死。第三,當前蝗群已接近產卵期,而蝗蟲的壽命僅約三個月,飛行能力在產卵期也會減弱,很可能在印巴地區產完卵後就死亡。因此,目前看來這場蝗蟲災害還難以蔓延到中國。
盡管如此,蝗蟲產卵後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蝗災,其數量可能會以數十倍的速度增長。盡管科技發達,但在治理蝗災方面仍存在嚴重不足。常用的噴灑殺蟲劑可能會污染水源或農業區,而且蝗蟲的飛行速度快且方向難以預測,使得提前預防變得困難。最佳的預防方式是在一次蝗災後找到蝗群的產卵地,從蟲卵階段就進行消滅。
雖然這次蝗災不太可能蔓延到中國,但我們仍需做好防禦措施,以防下一次蝗災的爆發。畢竟,誰也無法准確預測蝗災的具體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