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日本電影
值得一看的日本電影《轉轉》,《青之炎》,《夏威夷男孩》,《黃色的眼淚》,《聽到濤聲》,《航跡雲》。
第一是:《周圍的事》:我很喜歡看了很多遍。前面講述生活壓力,愛情流逝,婚姻變質,壓抑沉重的中年生活,氛圍陰郁。四季流轉,最終與生活握手言和,氣氛變得溫柔爛漫起來,總之很奇妙的感覺。
看完電影:日本電影擅長表現田園牧歌式生活,人與自然渾然一體,讓人把歸隱終老列入考慮。可是如眼鏡里表達的,生活在別處也需要天賦。
小森林式的生活只是嚮往,鋼筋水泥體質的人可能無法適應。試想有天要搬去世外桃源了,打包行李發現還要帶兩櫃子的衣服。所以,我們心裡有片海,卻是田園生活的異鄉人。
㈡ 求一部日本恐怖電影名字
稀人 導演: 清水崇 Takashi Shimizu
主演: 冢本晉也 Shinya Tsukamoto Masuoka / Kazuhiro Nakahara / Shun Sugata
類別: 恐怖片
劇情簡介
稀人片名是來自日本的傳說中的「來自靈界的訪客」,它們會定期拜訪各村落,為村民帶來幸福,所以日本許多地方有迎接「稀人」的傳統祭典,但若招呼不周,亦有可能帶來禍害,「稀人」在日本人生活印象中是存在的。
業余攝影師增岡拓喜司意外在地鐵站內,拍下一名男子自殺的過程;男子臨死前臉上露出不屬於人類的驚駭表情,正當增崗滿臉疑惑盯緊屏幕時,那男人充滿怨恨害怕的眼神突然射向增崗,從沒見過的恐懼眼神……到底男子看到什麼?
增岡決定帶著攝影機重回男子自殺…
稀人被認為是鬼的化身,指戴著斗笠、裝束奇特的人。
在古代日本人的觀念中,鬼並不等同於幽靈,而是妖怪的一個種類。鬼虎背熊腰,青面獠牙,通常惡鬼的頭上長有犄角。
據《日本書紀》(日本著名史書)記載,公元661年在為齊明天皇(655—661)舉行葬禮時,朝倉山出現了一個鬼,頭戴大斗笠,正在監視葬禮的舉行。這種裝扮的人就被稱之為「稀人」。
影評
請注意,這部片不是你所想像的那種日本鬼片,這部片其實更像蔡明亮或金基德那一類探討人際疏離關系的電影作品(或許更像Michael Haneke?),再加上日本地下電影的詭異冷血,也不打算嚇人。此外,這部片也出現了一位窘異於《電車男》的御宅族(日本次文化)類型:陰郁、冷漠、讓人不舒服的主角。集合成了這部作品。
我一直覺得清水崇是個有小聰明的人,他的前作《咒怨系列》使用了分割敘事,故意將敘事線打亂,有很多人都驚 於這種手法,可是我個人總覺得這種手法其實只是眾多日本恐怖錄電影錄像帶(類似xx怪談那類,將很多小恐怖故事集合起來的那種)的變形而已,當然清水崇的手法比恐怖錄電影錄像帶聰明一些,在咒怨第二集里還加進了人物感情深度,不過稱他大師導演就過譽了些。而這次的這部《稀人》倒是一個另類的嘗試,試圖在恐怖類型中加入一些風格化的議題探討。
故事是講一個沉迷於攝影的攝影師,他只通過攝影觀景窗看世界(我想到Michael Haneke的《Benny*s Video》),而讓他的整體知覺退化,變成一個冷漠孤僻的人,在一次事件中,他開始想要追尋「看到恐懼」,結果卻撿到了一位疑似吸血族的女孩???這故事有明顯表達人類因為科技發達與時代變動而變得越來越疏離,需要有外在刺激才能引起注目的暗諭,更拿沉迷於自己世界的御宅族大作文章,劇中的男主角除了工作外,幾乎沒跟人接觸,活在自己的世界哩,這個故事根本就可以說是他的封閉史,而故意拍出詭譎美感的吸血族F,我想與其照劇本所安排的那樣,我想恐怕更像男主角對愛情(不論是愛情或是親情)的幻想或迷戀,有點變態,但也證明了他的封閉個性。而觀眾用攝影機(劇中大量出現攝影機觀點鏡頭),窺視了整件事的發生。
不過有這 特殊觀點的一部影片,卻因為清水崇在玩弄他的小聰明而顯的有點雜亂,他丟出了一堆神秘學的知識,像地球空洞論之類的玩意,然後又玩弄典型恐怖片公式,加入一個男主角可能自己發瘋的觀點,還藉機批判一下時下年輕人,最後現實跟虛構交集,剪不斷理還亂,主角終究是陷入了無法自拔的自我封閉深淵,還是這完全是一場迷夢,作者沒打算講明,而觀眾們則被他的小聰明丟出的一堆信息搞的頭昏腦脹,水土不服,只能大概窺透作者的意涵而已。
網路恐怖片貼吧有這個影片的圖解,附上地址,你可以去看一下:
http://tieba..com/f?kz=5524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