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烈血大將軍〉
中文片名 烈血大將軍
英文片名 Kunpan
片長 87分鍾 介質 D9
類型 故事片 出品國 泰國
出品公司 Five Star Entertainment
導演 塔尼特吉努庫爾
主演 瓦卡拉屯卡帕薩特、波昂科德昂馬萊
泰國勇士昆盤被迫離開他的妻子萍皮拉萊。昆昌一直垂涎於萍皮拉萊,意圖將占為己有,他說服泰國國王派昆盤帶兵去前線參加戰爭。在昆盤離開的日子裡,昆昌一直都想說服萍皮拉萊相信昆盤已死。後來當萍皮拉萊看到昆盤的屍體後,她才相信自己的丈夫已戰死。由於離開萍皮拉萊很久,昆盤娶了另外一個女人。當他發現自己被昆昌陷害了之後,他帶著他的第二個妻子回到了國家想向昆昌報復。但是由於暫時無處可去,昆盤來到了一個森林裡,並在那裡和另外一個女人成了家。在森林裡,他得到了三種神奇的寶物:白龍馬、磨劍和魔法書。於是帶著寶物回國想救自己的妻子萍皮拉萊並帶她到森林裡開始新生活。但是,當昆盤得知他母親病重時,他只有回去看望自己的母親。不幸他被國王的衛隊抓住並投進了監獄。此時,萍皮拉萊剛好生下兒子卡魯,卡魯長得和他父親很像。在他長大後他成為了像他父親一樣的勇士,統領國王的軍隊。後來,國家又受到侵犯,卡魯向國王請求放了他的父親,讓昆盤和他一起帶兵攻打敵軍,國王答應了他的要求。昆盤戰勝歸來之時,他發現國王已將他的妻子萍皮拉萊判處了死刑。昆盤意識到,即使擁有魔力,他也無法阻止悲劇再次發生……
根據民間傳說改編的《大》片,講述為國家屢建功的大獎軍,多番遭情敵誣害,弄至家破人亡,並遭國王貶為庶民,及後苦練巫術欲奪回發妻,可惜妻子始終難逃一死……其實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不只一次被搬上大銀幕,譚力卻因加快節奏及加強情節與特技兩大元素,令這個新版本有煥然一新的感覺。諸如大將軍從手中放出養鬼仔飛上天空迎戰敵軍陳巫師,他騎馬揮動神劍擊敗千軍萬馬,敵方以巫術天降火雨滋擾泰國軍隊等特技場面,便是30位電腦特技人員花了144日後期製作的心血結晶。單是壓軸戲兩軍對峙一役,便動用500位臨時演員,拍足10日。本片製作之嚴謹與技巧之純熟,一如《烈血暹士》;將軍與五位女子糾纏不清的愛與恨,感情篇幅明顯比前作增加,更是吸引情侶入場的至強因素。可惜譚力並非高手,五段感情戲粗枝大葉拖拖拉拉,未能盪氣回腸賺人熱淚。不過以《烈》片餘威加上本片之豐富娛樂性,在本土及外地皆應有上佳回報。 ★影片背後:本季風頭最勁《大將軍》 一「將」當關 萬夫莫敵 數今季風頭最勁的泰片,非《大將軍》(Kunpan)莫屬,單是曼谷一地首映日(3月26日)已在超過80間戲院強勢登場,連一向橫掃當地的好萊塢片紛紛避戰,只有《拳王阿里》(Ali)和金·凱瑞的《電影人生》(The Majestic)敢在同期公映。 正由於近年戰爭歷史片大行其道,兼且《大》片導演譚力·截祿冠(Thanit Jitnakul)前作《烈血暹士》(Bang Rajan)為前年泰國最賣座電影及泰國電影金像獎Surasawadee Award九項大獎得主,故此更叫人熱切期待。 根據民間傳說改編的《大》片,講述為國家屢建功的大獎軍,多番遭情敵誣害,弄至家破人亡,並遭國王貶為庶民,及後苦練巫術欲奪回發妻,可惜妻子始終難逃一死……其實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不只一次被搬上大銀幕,譚力卻因加快節奏及加強情節與特技兩大元素,令這個新版本有煥然一新的感覺。諸如大將軍從手中放出養鬼仔飛上天空迎戰敵軍陳巫師,他騎馬揮動神劍擊敗千軍萬馬,敵方以巫術天降火雨滋擾泰國軍隊等特技場面,便是30位電腦特技人員花了144日後期製作的心血結晶。單是壓軸戲兩軍對峙一役,便動用500位臨時演員,拍足10日。本片製作之嚴謹與技巧之純熟,一如《烈血暹士》;以兩級半**場面描繪風流成性大將軍與五位女子糾纏不清的愛與恨,感情篇幅明顯比前作增加,更是吸引情侶入場的至強因素。可惜譚力並非高手,五段感情戲粗枝大葉拖拖拉拉,未能盪氣回腸賺人熱淚。不過以《烈》片餘威加上本片之豐富娛樂性,在本土及外地皆應有上佳回報。
⑵ 尋找一部泰國電影
是《暹羅玫瑰》嗎?
劇情:
2004年,一份相傳已經散失多年的,由法國人FrancoisXavier所撰寫《Voyageur》手稿在泰國重現於世,並被巴黎一所大學所得。《Voyageur》手稿講述了十九世紀後半期暹羅的風土人情,上面記載的許多東西在現在看來,有些是事實,有些則不是。手稿還描述了一個名叫梅尼的暹羅女子,她能預知未來,並預言跟艾菲爾鐵塔一樣的建築會矗立於昭帕耶河上,塔下是英國和法國的殖民地!
這份手稿引起了世界歷史學家的高度興趣,他們聚集在巴黎,討論這份手稿的真實性。由於手稿所涉及的內容非常敏感,駐巴黎的泰國大使館派出了通曉英法兩國語言、和手稿中描述的那位暹羅女子同名的年輕翻譯梅尼,與法國有關方面進行交涉,希望能夠取迴文件。
然而,在集會現場,梅尼剛一接觸到手稿,便開始不自覺地走神,眼前總能看到一些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泰國人來回穿梭,梅尼確認,那些人是上百年前的暹羅人物。
回到曼谷,梅尼向同為歷史學家的父親及其他學者講述了集會的經過,以及她看到手稿後的超常反應。父親也和其他的世界歷史學者們一樣,都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則故事,並非史實。梅尼對這樣的解釋很不甘心,但是因為無法證實自己之前的經歷是幻覺還是真實存在,而沒能爭論出任何結果。
奇跡在梅尼睡醒一覺後發生了,她發現自己一覺醒來竟然回到了十九世紀末的暹羅......
⑶ 戰爭之王的真實背景是什麼
電影《戰爭之王》真實故事原型是Victor Bout。影片中的尤里奧涅夫的原型就是臭名昭著的軍火販子維克多鮑特,原KGB成員。
Victor Bout曾被稱為「死亡批發商」,他的公司職員超過300人,擁有約40架貨機,他所擁有的「安」式運輸機的數量是世界上最多的。
1992年,25歲的布托得到了第一桶金子。他借了12萬美元買了三架「安」運輸機,開始在莫斯科四處飛行。
1993年,他將業務遷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那裡,他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一個機場租用運輸機,建立了一家進出口公司。
在短期內,布托的公司贏得了一份「正式合同」,為比利時駐索馬里維和部隊提供武器。為了進一步擴大在非洲的存在,布托在賴比瑞亞成立了阿爾薩斯航運公司。
按照「賣錢」的原則,向非洲國家出售自動步槍、步槍手榴彈、機關槍、火箭發射器和其他武器。布托的「觸角」幾乎遍及非洲的每一個角落。
安哥拉、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幾內亞、盧安達、肯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南非、史瓦濟蘭、蘇丹和烏干達等,只要有戰爭,布托夫人就像蒼蠅一樣飛來飛去。
布托因違反聯合國武器禁運而成為國際刑警組織的目標。與此同時,聯合國觀察員已經將布托作為目標,指責他向安哥拉、賴比瑞亞和獅子山走私大量違禁武器。
聯合國安理會的一份報告描述了布托如何使用至少5個別名向非洲走私武器,如「維托·弗拉利維克·布托」、「維托·布托」和「維托b」。
(3)泰國與英國戰爭電影推薦擴展閱讀:
本片拍攝於2004年,在四年後的三月,鮑特在泰國被捕,被關押於曼谷特殊監獄。他精通六國語言,其中包括漢語。
但片中凱奇在中國邊境說的那句中文可不怎麼流利。電影的開篇,以一枚彈頭為視角,講述這枚彈頭從製造到售賣到上膛到發射的過程,實在震撼。
不過是一些金屬,一點兒粉末,放一塊兒就成了不長眼的殺人凶器,一個生命轉瞬凋零,一個家庭霎時瓦解。
電影拍攝背景:
在20世紀末,當美蘇冷戰結束時,另一場噩夢出現了。僅在烏克蘭,從1982年到1992年,就有價值3200億美元的武器流入黑市,由中間商和軍火商賣給飽受戰爭蹂躪的第三世界國家。
軍閥、商人、國際犯罪集團,甚至美國政府本身都捲入了涉及巨額股份的軍火交易,形成了復雜而令人興奮的利益網路。
但在此之前,從未有一部電影像《戰爭之王》那樣如此接近並揭示了武器交易的真相和內幕,也從未像《戰爭之王》這樣毫不掩飾地扮演了美國人的角色。
結果,由於敏感的題材,這部電影很難找到美國投資者,而且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才拿到錢。最終,在這部4200萬美元的獨立電影中,幾乎沒有投資者在美國,所有的資金都來自海外。
⑷ 戰俘的題材電影
《桂河大橋》 一九四三年,日軍佔領下的緬甸邊境,在緬甸與泰國交界的桂河上為泰、緬鐵路建造大橋,戰俘營營長齋藤大佐下令全體戰俘參加建橋工程,可是英軍戰俘代表尼科森上校認為軍官參加體力勞動違反日內瓦公約拒不執行。雙方對峙,尼科森被關入禁閉室。已參加建橋的戰俘們開始怠工,加上日方設計上的不足,整個工程陷於停頓。齋藤迫於無奈,只得讓步,尼柯爾遜等人獲釋。這時美軍戰俘希爾茲少校成功地逃出戰俘營,來到邊境農村中的英軍突擊部隊,希爾茲從隊長沃頓少校那兒被迫接受了炸毀桂河大橋的任務,四人突擊隊由幾個泰國人帶領,潛入大橋工地附近。尼科森在獲釋後想:在破壞一切的戰爭中何不做點事情。於是率領戰俘日日夜夜地干,架橋工程順利進行著,三個月後,大橋建成了。希爾茲巧妙地把炸葯安放在橋墩上。在通車那天,尼科森將橋的上下作最後檢查,突然發現埋設在沙床里的引爆電線,他跟另一英軍士兵發生了一場爭斗,被亂彈射中的尼科森陰差陽錯倒在炸葯引爆開關上,幾聲巨響後,桂河大橋被炸毀,飛速駛來的火車也墜入河裡,尼科森等人壯烈犧牲。 《戰地軍魂》 (Stalag 17,17號囚房,美國,1953)早期二戰經典。戰俘逃亡題材。二戰後期號稱「牢不可破」的納粹德國戰俘集中營,美軍戰俘策劃越獄和清除內奸的故事,塑造了一個貌似沒心沒肺、無惡不作的反英雄人物形象。明爭暗鬥,其樂無窮。威廉·赫頓等主演。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大逃亡》 (The Great Escape,or Escape,第三集中營、龍虎榜、絕處逢生,美國,1963)戰俘逃亡題材經典。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1943年,戒備極為森嚴、聲稱「絕對不可能逃脫」的納粹德國第三集中營,一批盟軍戰俘在一位美國英雄的領導下實施集體逃亡計劃的故事。然而,逃出集中營的70多名戰俘最終卻只有幾個人幸運地存活下來……自由是不屈不撓的結果。史蒂夫·麥奎因、詹姆斯·迦納、理查德·阿滕伯勒、詹姆斯·科本等主演。 《黑獄梟雄》 (King Rat,鼠王,美國,1965)戰俘逃亡題材經典。根據英國通俗小說作家同名小說改編。戰時新加坡日軍戰俘集中營中貌似自私自利、有「鼠王」之稱的美國反英雄人物的傳奇故事。美國人生存之道的戰俘標本。喬治·西格爾等主演。 《桂河大橋》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英國、美國,1957)戰俘題材經典。1941年,泰國北碧府日軍集中營盟軍戰俘被迫為日軍建造桂河大橋的故事。戰爭中東西方文化碰撞的一個經典標本,英國紳士遭遇日本流氓。人物形象塑造與心理刻劃極為出色,英、美、日三國軍官的不同風格和個性十分鮮明。影片中英軍官兵用口哨吹出來的《桂河大橋進行曲》令人印象深刻。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七項大獎。美國電影協會(AFI)100部最驚心動魄的美國電影第58位。 《終止戰火》 (To End All Wars,終結戰爭,英國、美國、泰國,2001)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太平洋戰爭中日軍攻佔新加坡後,一批盟軍戰俘被送到緬甸建造死亡鐵路、在極端惡劣的生存環境中保持求生意志、直至戰火終止的故事。影片秉持的理念是:各民族只有彼此理解、寬容相待,戰火才會真正終止。羅伯特·卡萊爾、基弗·薩瑟蘭等主演。 《哈特之戰》 (Hart's War,哈特戰爭、裁決之戰,美國,2002)戰俘逃亡題材。戰俘營中的種族歧視問題。根據美國作家同名紀實小說改編。戰時的納粹德國戰俘集中營,以上校為首的美軍戰俘借審判謀殺案嫌疑犯分散德國納粹注意力、實施逃亡行動的故事。布魯斯·威利斯、科林·法瑞爾等主演。 《海陸空大逃亡》 (The McKenzie Break,戰俘營、暴動戰俘營,愛爾蘭、英國,1970)戰俘逃亡題材。戰時蘇格蘭麥肯錫英軍戰俘集中營德軍戰俘的逃亡故事。自作聰明的英軍與德軍戰俘玩貓捉老鼠的游戲,而結局則是英軍「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勝利大逃亡》 (Victory,大勝利,美國,1981)戰俘逃亡題材。二戰末期的巴黎,一場特殊的足球賽——納粹德國國家隊對同盟國戰俘隊,一場熱鬧非凡的盟軍戰俘大逃亡行動。其間,由於球王貝利以及眾多歐洲足球高手加盟扮演戰俘,致使影片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場世界足球超級明星的個人絕技大展示。 《戰火紛飛》 (Raid on Rommel,奇襲隆美爾,美國,1971)1943年的北非戰場,英德兩軍對壘之際,英軍軍官冒險將關押在德軍軍營的盟軍戰俘釋放,並率領他們發動突襲的故事。理查德·伯頓、約翰·科里考斯等主演。(笑獨行按:或有混同於《沙漠之狐》者。) 《大偷襲》 (The Great Raid,卡巴那圖大營救,美國,2005)根據美國作家同名暢銷小說改編,重現了二戰結束前夕著名的「巴坦死亡行軍」,片中鼓舞尚武之氣、友情、戰爭暴力場面樣樣不少。主要講述1945年1月,年輕的亨利上校受麥克阿瑟上將指派帶領第六突擊隊,前往菲律賓營救被困在卡巴那圖戰俘營的盟軍戰俘。
⑸ 戰爭電影《戰爭之王》未免太殘酷,真的可能存在原型人物
原型是:維克托·布特(Viktor Bout)。
維克托·布特(Viktor Bout),綽號「死亡商人」,是一名國際軍火銷售商和毒品走私商,身價60億英鎊(596億元人民幣)。
布特被控在全球范圍內煽動和支持戰爭,逃脫追捕近20年,他的故事曾被改編成好萊塢電影《戰爭之王》。
2008年,美國派遣特工將布特引誘到泰國,將其一舉擒獲。布特的被捕被美國視為阻止武器流向黑市的巨大勝利。
(5)泰國與英國戰爭電影推薦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維克托·布特(Viktor Bout),現年43歲(2011年)。
18歲時布特參加了前蘇聯空軍,擔任導航員,之後他被送往莫斯科軍事外國語學院學習外語,他能流利使用俄羅斯語、烏茲別克語、英語、葡萄牙語和法語等語言,據說還粗通中文。此外他還獲得了經濟學學位,這段學習經歷為他後來闖天下奠定了基礎。
1992年,25歲的布特開始了他販賣軍火的生涯。他利用非洲和阿富汗來圓自己的發財夢。 布特的經歷極具傳奇色彩,他經營著一個遍及全球的私人航空運輸公司。
他的飛機不斷往返於阿富汗、比利時、南非、史瓦濟蘭、阿聯酋以及東歐等地,貨物從鑽石到劍蘭,應有盡有。好萊塢著名電影《戰爭之王》中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布特。
2008年3月,美國毒品管制局特工偽裝成哥倫比亞反政府武裝「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成員,在曼谷一座五星級酒店內將他誘捕。
美國情報顯示,身家數十億美元的布特擁有50架軍用飛機,全世界戰亂頻發的地區都有他的身影,他還通過間接途徑向基地組織出售軍火,被西方媒體稱為「世界頭號軍火商」。布特在與阿富汗塔利班的軍火交易中賺了5000萬美元(約合3.2億元人民幣),他的客戶還包括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
布特在泰國被捕後,美國和俄羅斯都提出要引渡他,從而引發了一場兩個大國之間的角力,令泰國政府騎虎難下。2009年8月,泰國法院駁回了美方提出的引渡申請,隨後美方提出上訴。2010年8月20日泰國上訴法院判決,應該將布特移交給美國。
2011年10月11日,綽號「死亡商人」的俄羅斯軍火大亨維克托·布特在紐約受審。他的罪名包括與他人共謀殺害美國人、向聯邦特工出售軍火未遂、通信欺詐以及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等,國際安全專家認為,這還只是布特所犯累累罪行中的一部分。 但布特否認這些指控。
2011年11月2日,美國紐約聯邦地區法院做出裁定,俄羅斯籍軍火商維克托·布特圖謀向恐怖分子販賣軍火等罪名成立。法院定於2012年2月8日宣判,布特面臨至少25年、至多終身監禁處罰。
⑹ 泰國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戰爭片
謝邀!感謝關注奧斯卡,與你一起分享電影的樂趣。
4、《烈血暹士》
十八世紀暹羅軍壓境進犯,大城王朝岌岌可危。小小村莊的Bangrajan人民螳臂擋車,多番力抗強敵大軍……
很原始的國戰,不過倒也拍得真實……好多血肉橫飛,擺酷倒也可以接受。
5、《泰王納黎萱》
泰國出品的歷史/戰爭史詩片,該片在泰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目前已經拍到第六部了。Naresuan國王是泰國人最尊敬的偉大國王,他的事跡流傳廣泛,這是泰國最好的史詩素材,也是增強泰國民眾民族自尊心與愛國精神的最佳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