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電影和日本電影誰比較強
不能比啊,各有各的好處,中國的視覺方面製作很出色,但比起好萊塢還差得遠呢。日本的都以情節和感慧納官方面為主,像是恐怖片什麼的,日本就很出名,還有電視劇,日本就出色多了,內地的電視劇,不用說了,情余讓節老套又做作。
越說越覺得比日本差呢....但已發展前途來前毀沒說,還是中國的市場比較大
Ⅱ 國內引進的日本動畫片有哪些
1、《鐵臂阿童木》 1963年日本製作,我國於1980年引進;
2、《機器貓》有台灣版和內地版,我國香港1983年引進;
3、《花仙子》1979年製作,我國與80年代末引進;
4、《森林大帝 》1965年製作,我國於1984年引進;
5、《聰明的一休 》1975年製作,1985之後中國引進,內地一直到89年之後才放的;
6、《眯眯流浪記 》1975年製作,中國於1988年放過;
7、《龍子太郎》 1979 我國譯制的首部日本動畫電影 ,作為電影放過;
8、《海王子》 1979 手冢治蟲 富野由悠季的處女座;
9、《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 1980年日本製作,1985年內地播放過;
10、《戰國魔神好將軍》1981 國內動畫fans對合體動畫的狂熱始於此片。我國是於1984年引進;
11、 《阿拉蕾》1981 鳥山明創作,我國台灣於1986年引進,國內看到播放過。
Ⅲ 曾經日本電影《望鄉》在中國公映時,為何那麼火爆
《望鄉》是現實主義題材影片,導演熊井啟採用了雙重倒敘手法,通過比較和比較這兩個時空故事,可以正確地展現這部電影的深刻思想內涵,並將思想與藝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主題是嚴肅而深刻的。 電影層次結構清晰,優先順序明確,情節發展自然順暢,不僅注重細節的選擇,而且與整部戲息息相關。
接管妓院的阿菊媽用自己的積蓄為每個人建了一座墓地,並告訴每個人不要再返回日本。 但是,因為思鄉之情,她沒有聽阿菊媽的建議,堅持回到日本後,她的家人已經無法再接受她,因此她來到了中國東北與皮匠結婚。 日本被擊敗後,阿崎婆回到她的家鄉。
她的兒子送她回到家後,沒有再出現。圭子了解到阿崎婆不幸經歷之後深深的被感動了,去了墓地向可憐的南洋姐姐致敬緬懷。 她們的不幸也打動了熒幕前的觀眾,並使人們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
Ⅳ 中國電影和日本電影的差距在哪裡
不覺得中國電影的模式已經固定了嗎?大概就青春打胎劇,愛情買賣劇,裝逼扮酷劇,色情恐怖片,低俗網路段子劇這幾類(大部分,國產還是有好片的)。
本來日本電影並不算多好,但你看他們的電影,完全沒有讓你感覺重復。而且各類題材都有,即使相同題材也能有不同感覺,
反觀我們國內,青春就是打胎,愛情就是狗血,恐怖片就是露肉,喜劇就是前段時間的網路過氣段子大合集,還有全程不知道在干什麼只知道男主很帥女主很靚的。看過幾部之後其他的就是換個人名劇名的相同作品。
這樣看來就是觀眾決定了電影市場的方向,簡單的道理:有人看的電影有票房,所以大家都拍,沒人看的電影沒票房,所以導演就干不下去了。
國產電影和日本電影不同根本在於受眾的不同,大家樂意去看的電影不同所以市場的發展方向也會不同。
記住,我說的是大部分人喜歡看的,我們國家還是有很多人吃爛片那一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