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又見奈良》發布定檔海報,這部劇主要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又見奈良是一部抗日戰爭劇。據說他定檔於3月。
這部劇是由吳彥姝、國村隼、英澤、永瀨正敏、鵬飛 等人主演的。而鵬飛也是這部電影的導演。
根據官方的解釋,這部劇應該講的是一位年老的中國人陳奶奶,她為了尋找失聯多年的日本遺孤養女遠赴日本奈良。因為她已經很久沒有收到養女的信了,而她又十分想念她。然後她在二代遺孤小澤和一位退休警察一雄的幫助下,踏上了漫漫的尋人之旅。這個故事不僅展現了親情,也從側面從生活中展現出了戰爭對一個人的創傷。也從文化差異和沖突中展現了尋人的波折。以“與陳奶奶一起尋找養女”這條線路為主,電影剖析了戰爭給人帶來的創傷。
其實很讓人好奇,為什麼導演會拍攝這樣一部劇?
而且母親所在的劇照看起來也十分的治癒。
據說這部影片還成為了第23屆上影節金爵獎劇情片的官方入選影片。
② 《又見奈良》背後鮮為人知的歷史,有什麼讓人酸楚的故事
在仇恨之外,人性之中還有一些美好的情愫,是跨越種族和國界的……
《又見奈良》劇照
日本移民團的分布地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日本敗局已定,但關東軍向日本移民隱瞞了戰敗事實。10日,關東軍知道無論如何也無法將幾十萬移民全部帶回日本,遂決定將移民中的壯年男子編入軍隊上前線抵抗蘇軍,老弱婦孺全憑天命,趕不上返日船隻和火車的就全部拋棄。這些被拋棄人也知道過去無惡不作,害怕東北人報復,所以她們只能走夜路、走小路,而且漫無目的。在絕望中,部分人自殺、或在山林中迷路餵了猛獸;部分人跑到了關東軍駐地,但隨著日本戰敗的消息傳來,日軍逼迫她們為帝國殉葬,她們就慘死日軍刀下,日本編的《滿洲國史》說為日本殉葬的移民達78500人,但這裡面有多少自願可想而知;部分人則四散在東北各地的野外,此時正是秋冬季節,東北氣溫驟降,缺醫少葯的移民團婦孺大批死亡。如此種種,最後造成了大量的戰爭遺孤。
③ 一個日本遺孤被中國母親收養,多年後又回中國找養母,這個老電影名字是什麼
《清涼寺的鍾聲》,栗原小卷、濮存昕主演
④ 我想找幾部關於日本戰敗後遺孤在中國的電影,記得小的時候有看到過很多部類似題材的影片
你找到第一個故事的片名了嗎?我也印象很深刻小時候看過的,找了很多次都沒找到,不是大地之子,剛仔細看過片子開頭人物設定不同不是這部沒有服毒自盡的部分。那個片子好像沒有很長,後面被領養的小女孩被照顧的很好,養母好像還有給准備木質的大浴桶之類的。
⑤ 一個女日本在華遺孤尋親的電影 .
應該不會是楊紫瓊主演的。楊紫瓊沒有這樣劇情的電影。
⑥ 一部講述日本遺孤在中國長大當上和尚,後來訪問日本母子團聚的電影
你好!
一輪明月
總導演:濮存昕再現一代高僧弘一法師
片名1992
《清涼寺的鍾聲》
2005
電影
《一輪明月》
李叔同(弘一大師)
《一輪明月》:路奇
編劇:濮存昕
主演:楊捷
武華
於洪洋
領銜主演:陳家林
導演
打字不易,採納哦!
⑦ 《又見奈良》將日本遺孤帶入大眾視野,你認為生恩與養恩哪個更重要
一、生恩的確重要,但有的父母只管生不管養,並沒有履行作為父母應盡的責任。電影《又見奈良》將日本遺孤帶入大眾視野,而電影中養母與主角的互動也觸動了觀眾們的內心。如果要將生恩與養恩單獨比較,我認為養恩比起生恩顯得更加重要,養育一個孩子需要父母付出很多的金錢與精力,值得我們銘記於心。
人們常說,母親懷胎十月要生一個孩子不容易。生恩的確重要,我們應該要感謝自己的父母賦予我們生命,讓我們來到這個世間感受人生的美好。但是,在這個世界上,也有不少父母只管生不管養,並沒有履行他們作為父母應盡的責任。有的父母由於年紀尚輕,他們認為孩子是自己的負擔,便將剛出生不久的孩子遺棄到郊外。還有的父母在面對自己年幼的孩子時於心不忍,便將孩子託付給認識的朋友或親戚,自己轉身離去,等到多年後才回來尋找親生血脈。我曾經看過這樣一條社會新聞,有一個女孩自幼被親生父母所拋棄,後來她被一對國外夫婦收養。等到女孩長大了,她的親生父母看見女兒過上了好生活,便想重新與女兒相認。然而,這個女孩和自己的親生父母說,她感謝父母的生恩,但她認為她真正的父母是養育她長大的國外老夫婦,所以她不會再與親生父母見面。如果親生父母將孩子拱手讓人,孩子也不會對親生父母有過深的感情。
我認為生恩和養恩都很重要,但養恩比起生恩,當中包含的感情會更加深厚,也更加有意義。
⑧ 二戰中在中國的日本遺孤回到日本後的生活怎麼樣
有一些日本遺孤像關東軍,還有開拓團的家屬基本上在收音機中得到日本天皇《投降詔書》消息後,基本上都殉國了(有的剖腹,有的拉手榴彈,有的飲彈自殺等等),剩下的回國後,基本上面對的是一片殘垣斷壁,而且當時的日本是在一片失敗的氣氛中的,所以那些日本遺孤回到日本後基本上是很悲慘的,不是家裡邊當兵的戰死,就是被空襲炸死等等。總之是很不幸福的,其實有幾部電影就是描述日本戰後的情況的,你可以看看
⑨ 電影《新宿事件》裡面那些人為什麼要拼了命偷渡去日本呢我看電影開頭說什麼他們是日本二戰遺孤
不都是二戰遺孤啦,當年正直中國70、80年代,改革開放前,中國人處在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當中。
而如果去了日本(只要能過去),就算在那邊掃地洗盤子都會掙在中國掙不到的高的多的錢,所以他們拼了老命也要偷渡去日本,有些是為了讓在農村的子女過的好一些(片裡面有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