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亞洲電影 > 日本工人下南洋電影

日本工人下南洋電影

發布時間:2022-07-11 22:40:15

1. 哪有電視劇下南洋全集觀看 下南洋在線觀看 下南洋迅雷下載地址

《 下南洋》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UIgS1FuhhkrQsIVFYRE_8w

提取碼:jsuy

《下南洋》這部高清電視紀錄片,是馬來西亞常青集團、中央新影集團、香港東方之子國際事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北京新影世紀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和周兵導演工作室聯合承製,是一部全面反映南洋華人發展歷程的10集高清紀錄片。

2. @電影裡面 你說的下南洋是什麼地方

「南洋」是中國古代的地理稱謂,不僅僅是新加坡等國家,而是泛指東南亞。在清代到民國初年,也稱江蘇以北的沿海省份為「北洋」,江蘇以南的沿海省份和海域為「南洋」。 廣義上指東南亞,狹義上指印尼的爪哇島. 泛指東南亞,如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 具體來說是東南亞國家 特別是馬來群島附近.

3. 電影<風聲>里老槍唱的那個跟京劇似的歌叫什麼名字,歌詞是「先帝爺下南洋……」

《空城計》,老生扮諸葛亮,在城樓上那一段【西皮慢板】(此處採用譚富英音配像版本唱詞)我本是卧龍崗散淡的人,評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先帝爺下南陽御駕三請,算就了漢家的業鼎足三分。官封到武鄉侯執掌帥印,東西戰南北剿博古通今。周文王訪姜尚周室大振,俺諸葛怎比得前輩的先生。閑無事在敵樓我亮一亮琴音。【原板】我面前缺少個知音的人。
另外,不是南洋,是南陽,南陽是諸葛亮的住處,指三顧茅廬一事。

4. 日本電影,主題反映慰安婦在東南亞生活

望鄉? 不是慰安婦,是下南洋做皮肉生意,支援日本經濟的故事

5. 《下南洋》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下南洋》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GFYI3xb7RjQUWOktnDUg9g

?pwd=v5c9 提取碼:v5c9
《下南洋》
導演: 周兵、祝捷、張華、張效、蔡美慧、丁英鋒、董力、吉風頌、曾欣
類型: 紀錄片、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粵語、閩南語
上映日期: 2013-12-20(中國大陸)
集數: 10
片長: 48分鍾
又名: South of the Ocean
高清電視紀錄片《下南洋》由馬來西亞常青集團與中國中央電視台中央新影集團、香港東方之子國際事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北京新影世紀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和周兵導演工作室聯合承製。
此片拍攝製作歷時三年,深入九國,紀錄千年,試圖向觀眾揭示一個與我們血脈相連的南洋。此片計劃將於2013年底在中央電視台正式播出。
南洋,始終是我們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近代史的重要歷史課題。南洋的華人閱歷了整個中華千年和百年來的雙重命運。探索南洋對於中國文化的自我理解,以及對當下中國人自省與思考的價值都越來越凸顯。該片將展現華人在東南亞開拓發展的歷程與各時期生存狀態,以開放的全球視野梳理歷史、關照當下,力求打造一部能夠對華人社會未來發展的建構有所啟示的歷史人文紀錄片。
總導演:周兵 祝捷
周兵:周兵任中央新影集團周兵導演工作室藝術總監;中國紀錄片委員會學術研究院秘書長;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文物及博物館系中國藝術史博士;同時兼任香港城市大學媒體傳播系客座教授。九三年進入北京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先後擔任《東方之子》欄目編導,《東方時空》特別節目《記憶》總編導,《東方時空》、《紀事》欄目製片人。零三年任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新聞評論部特別節目組製片人、大型系列紀錄片《故宮》總導演。此後,拍攝及監制紀錄片上百餘部,包括《梅蘭芳》《敦煌》《外灘》《當盧浮宮預見紫禁城》《台北故宮》《下南洋》等。他先後三次榮獲中國紀錄片年度導演,作品多次榮獲金鷹獎、白玉蘭獎、金熊貓獎、星光獎等幾十項國家級以及國際性獎項。
祝捷:中央電影學院畢業,內地新銳青年導演。紀實類作品2005年 CCT V國際頻道春節特別節目《麗江?過年》導演、2007年《TAXI——A MOVING LIFE WITH CHINESE》(CNEX委制)導演(入選加拿大新亞洲獨立影像展)、2008年《台北故宮》導演、2009年《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導演、2010年紀錄電影《外灘軼事》、2012年《下南洋》總導演。劇情類:2007年 電影短片《天堂的顏色》(第十屆日本東京Shortshorts國際短片電影節(2008)亞洲競賽單元最佳影片、義大利San Giò Video Festival of Verona(2009)DINO COLTRO AWARD)、2007年 電影短片《我自己的Malena》、2010年 紀錄電影《外灘佚事》編劇、執行導演、2011年 電影《長江圖》執行導演(榮獲荷蘭鹿特丹電影節劇本基金台灣金馬電影節後期基金)
創意總監:麥天樞
作家、學者。報告文學代表性作家之一。其主要作品有《土地與土皇帝》、《西部在移民》、《愛河橫流》、《天荒》等。曾獲「人民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等全國主要文學獎項。九十年代主要從事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主要著述有《昨天——中英鴉片戰爭》、《中國農民——關於九億人的現場筆記》、《天國猜想——認識中國的一條新路徑》等。截至2011年已總策劃、創作指導參與《大國崛起》、《漢字五千年》等有重大影響的歷史文化紀錄片。
攝影指導:王昱
王昱是一名中國電影攝影師,曾與中國很多知名導演合作,合作者包括田壯壯、婁燁、李玉、賈樟柯等人。他參與攝影的第一部電影是2000年婁燁的電影《蘇州河》。憑借電影《吳清源》,王昱獲得2007年第1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攝影,並獲2007年亞太電影大獎(Asia Pacific Screen Awards)最佳攝影獎提名。
特約攝影:Luc Drion
著名導演、攝影師,攝影作品有《海洋》、《遷徙的鳥》。
製作人:周瀾
周瀾,2001年2月~2003年5月任中央電視台新聞節目中心新聞評論部《東方時空 · 紀事》欄目組編導;2003年6月~2007年6月任中央電視台新聞節目中心新聞評論部特別節目組編導,參與紀錄片《癸未之戰》、《沙塵暴》、大型直播《敦煌再發現》等特別節目的製作;2007年7月至今在中央電視台新影製作中心特別節目部任編導;2004年~2005年擔任10集電視紀錄片《梅蘭芳》第7集導演,擔任12集電視紀錄片《故宮》第7集導演;2005年12月任2006年度賀歲直播節目《一年又一年》短片總導演;2006年12月任2007年度賀歲直播節目《一年又一年》聯合總導演之一;2007年~2009年任12集電視紀錄片《台北故宮》製片人,任10集電視紀錄片《敦煌》第7集導演;2011年至今任10集電視紀錄片《下南洋》製片人。
投資方:馬來西亞長青集團——張曉卿 馬來西亞華人 丹尼斯拿督
年庚77歲的馬來西亞華人張曉卿是享譽東南亞的工商界翹楚,他曾被馬來西亞《資本家》雜志推舉為馬來西亞十大富豪之一,並於1985年被選為馬來西亞國會上議員,被馬來西亞政府授予世界張氏總會創會會長丹斯里拿督張曉卿。他還多次陪同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出訪中國、韓國、日本、歐美和拉丁美洲國家。作為一位深受中國文化熏陶的海外華人,張曉卿對自己的故土更有著一份深沉的摯愛。1990年,張曉卿出任世界福州十邑同鄉會的創會會長;1994年,張曉卿創辦了世界華人的文學獎——「冰心文學獎」(每兩年頒獎一次)。張曉卿對促進世界華人、尤其是十邑福州人的團結,加強海外福州人與祖籍地的聯系與交流,推動中國和馬來西亞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等,做出了卓著的貢獻。
紀錄片《下南洋》分集內容簡介:
第一集《華南之洋》 本集導演/撰稿:周兵、曾欣
對於中國的絕大部分觀眾,南洋只是一個十分模糊的地理概念,本集將向觀眾介紹何以本片將南洋的范圍界定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四國,並展示今天的南洋有著什麼樣的面孔、南洋的生活是怎樣的景象、有著怎樣獨特的文化景觀。這是一個多彩的南洋舞台,序幕剛剛拉開,接下來在這個舞台上,歷史與當下都將陸續登場。
第二集《南下之帆》 本集導演/撰稿:張華
中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涉足南洋島國?以當時的航海技術,人們是駕著怎樣的船隻經過怎樣的航線,來到南洋?是什麼推動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離鄉背井、遠涉重洋?帝國的思維傳統與統治基調,與歷時近千年的下南洋是否有著內在的聯系?而一旦出洋,對於船艙中那一個個脆弱的生命來說,又意味著一趟多麼凶險與艱難的旅途……
第三集《異鄉家園》 本集導演/撰稿:張效
這是華人初到南洋之後,建立的新生活:他們如何適應新的環境?他們在什麼行業工作?他們與當地原住民的關系怎樣?在這個過程中,華人又展現了哪些來自其文化背景的品格特質?在一片幾乎未被開發的處女之地,中國人是如何建立起異鄉的家園?
第四集《血淚南洋》 本集導演/撰稿:張效蔡、美慧
當殖民時代開始,西方以國家行為組織化地進入南洋,他們不可避免地與已經在當地生存下來的華人產生協作及沖突。在南洋的不同地區,在不同殖民者的統治下,華人的命運亦呈現出巨大的差異,最極端的,是有規律的周期性屠殺。血流成河的背後,更深層的原因是什麼?經歷了血淚苦難之後,南洋社會是否已走向更健康理性的社會架構?
第五集《百年蘭芳》 本集導演/撰稿:丁英鋒
在南洋的歷史上,曾經出現一個存在長達百年,叫作"蘭芳"的政治體。它其實只是南洋先後出現過的眾多華人政治體之一。但是因為曾經有學者把它稱為"蘭芳共和國"、"蘭芳公司",而讓它負載了更多意義。撲朔迷離的"蘭芳"到底是怎樣的組織?它與隔海相望的母國民間社會組織形態有著怎樣的血緣關系?它是否真的負載了中國人的"現代國家"之夢?
第六集《千年家族》 本集導演/撰稿:丁英鋒
在中華的傳統中,家族的繁衍時間遠遠長壽於王朝的更迭周期。是什麼賦予"家族"這一社會構成的基本單位如此頑強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又是如何在南洋的舞台上紮根蓬勃?而這份蓬勃的背後,付出的又是什麼?血緣——這既是中華最大的宗教,也是中華走向現代社會不得不面對的最根本問題。
第七集《母國春秋》 本集導演/撰稿:董力
在早年下南洋的華人心裡,故鄉只是以留在家鄉的親人為中心,以村鎮為半徑的一個很小的地理范圍,在這之上,不是故國,而是朝廷。千年來,在天朝觀的籠罩下,朝廷是如何對待出洋的子民?南洋華人又是從何時開始有了現代意義上的國家觀念,由此自認為中國人?本集將站在母國的視角,描述南洋華人身份的變遷,由此,也映射出母國的變遷。
第八集《北望之心》 本集導演/撰稿:董力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百年來的動亂與曲折,南洋華人是最切身的旁觀者或親歷者,他們由早年間悲劇的主體變成了想要改變國家整體悲劇命運的人。隨著國民觀念的建立,他們面對母國,曾以怎樣的熱忱和決絕參與著國家的變革,但他們北望母國的赤子之心卻總要面臨冰或火的考驗……
第九集《開放之門》 本集導演/撰稿:吉鳳頌
長久以來,南洋都是中國這片大陸與外界連接的一個重要門戶。現代的思潮、物資的流通、人才的進出……或多或少都通過這扇門。變革的潮流既有澎湃一時的波瀾,亦有潤物無聲的涓涓細流,南洋之門到底曾經試圖帶給中國什麼?如今留下的又是什麼?自此,我們的視線開始由歷史轉向未來。
第十集《期待南洋》 本集導演/撰稿:周兵、曾欣
對南洋華人的紀錄與書寫,揭開的只是南洋舞台的紛繁一角。
全球自由遷徙和自由生存是全人類獲得的現代財富,隨著全球化進程在全世界的深入,有著共同歷史源流的文化同胞,生活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之下,與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習俗的鄰居分享社會資源,將是整個人類的未來景象。面對多民族社會和諧共榮的美好願望,南洋既是悠遠的發端,也是現代的啟示。

6. 下南洋的主創團隊

出品人:張曉卿、高峰攝影指導:王昱學術顧問:麥天樞、王賡武、庄國土、Alan-MacFarlane撰稿/導演:曾欣、張華、張效、蔡美慧、丁英鋒、董力、吉鳳頌總撰稿/總導演:周兵、祝捷解說:周志強總剪輯師:司徒家明作曲:王同監制:蔡天佑、郭本敏、蔡小敏、紀曉海、李威、劉靜策劃人:胡彥春製片人:周瀾僑務部門聯絡人:林菂總策劃:江迅航拍:李真、鄧少波、苗壯、FLYING-CAM ASLA、VINCE SKYCAM創作總監:麥天樞斯坦尼康攝像:馬天亮、王嘉瑋特邀攝影:Lue Drian主創介紹
周兵:周兵任中央新影集團周兵導演工作室藝術總監;中國紀錄片委員會學術研究院秘書長;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文物及博物館系中國藝術史博士;同時兼任香港城市大學媒體傳播系客座教授。九三年進入北京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先後擔任《東方之子》欄目編導,《東方時空》特別節目《記憶》總編導,《東方時空》、《紀事》欄目製片人。零三年任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新聞評論部特別節目組製片人、大型系列紀錄片《故宮》總導演。此後,拍攝及監制紀錄片上百餘部,包括《梅蘭芳》《敦煌》《外灘》《當盧浮宮預見紫禁城》《台北故宮》《下南洋》等。他先後三次榮獲中國紀錄片年度導演,作品多次榮獲金鷹獎、白玉蘭獎、金熊貓獎、星光獎等幾十項國家級以及國際性獎項。
祝捷:中央電影學院畢業,內地新銳青年導演。紀實類作品2005年 CCTV國際頻道春節特別節目《麗江·過年》導演、2007年《TAXI——A MOVINGLIFE WITH CHINESE》(CNEX委制)導演(入選加拿大新亞洲獨立影像展)、2008年《台北故宮》導演、2009年《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導演、2010年紀錄電影《外灘軼事》、2012年《下南洋》總導演
劇情類:2007年電影短片《天堂的顏色》(第十屆日本東京Shortshorts國際短片電影節(2008)亞洲競賽單元最佳影片、義大利San Giò Video Festival of Verona(2009)DINO COLTRO AWARD)、2007年 電影短片《我自己的Malena》、2010年 紀錄電影《外灘佚事》編劇、執行導演、2011年 電影《長江圖》執行導演(榮獲荷蘭鹿特丹電影節劇本基金台灣金馬電影節後期基金)
創意總監:麥天樞
作家、學者。是當時報告文學代表性作家之一。其主要作品有《土地與土皇帝》、《西部在移民》、《愛河橫流》、《天荒》等。曾獲「人民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等全國主要文學獎項。九十年代主要從事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主要著述有《昨天——中英鴉片戰爭》、《中國農民——關於九億人的現場筆記》、《天國猜想——認識中國的一條新路徑》等。截至2011年已總策劃、創作指導參與《大國崛起》、《漢字五千年》等有重大影響的歷史文化紀錄片。
攝影指導:王昱
王昱是一名中國電影攝影師,曾與中國很多知名導演合作,合作者包括田壯壯、婁燁、李玉、賈樟柯等人。他參與攝影的第一部電影是2000年婁燁的電影《蘇州河》。憑借電影《吳清源》,王昱獲得2007年第1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攝影,並獲2007年亞太電影大獎(Asia Pacific Screen Awards)最佳攝影獎提名。
特約攝影:Luc Drion
著名導演、攝影師,攝影作品有《海洋》、《遷徙的鳥》
製片人:周瀾
2001年2月~2003年5月 中央電視台新聞節目中心新聞評論部《東方時空·紀事》欄目組任編導;2003年6月~2007年6月 中央電視台新聞節目中心新聞評論部特別節目組 任編導 參與紀錄片《癸未之戰》、《沙塵暴》、大型直播《敦煌再發現》等特別節目的製作;2007年7月至今在中央電視台新影製作中心特別節目部 任編導;2004年~2005年 擔任10集電視紀錄片《梅蘭芳》第7集導演;擔任12集電視紀錄片《故宮》第7集導演;2005年12月 擔任2006年度賀歲直播節目《一年又一年》短片總導演;2006年12月 擔任2007年度賀歲直播節目《一年又一年》聯合總導演之一;2007年~2009年 擔任12集電視紀錄片《台北故宮》製片人;擔任10集電視紀錄片《敦煌》第7集導演;2011年至今 擔任10集電視紀錄片《下南洋》製片人
投資方:馬來西亞常青集團——張曉卿 (馬來西亞華人 丹斯里 拿督 爵士)
1935年出生於馬來西亞詩巫市,祖籍福建省福州,馬來西亞著名華人企業家,東南亞文化學術界名流和社團領袖,曾任馬來西亞國會上議員,現任世界福州十邑同鄉總會創會會長、世界中文報業協會首席會長、世界張氏總會創會會長、世界僑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馬來西亞常青集團執行主席、世華媒體集團執行主席。同時兼任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光明日報》社長;香港明報企業集團董事主席。曾榮獲砂拉越州元首頒賜「拿督」勛銜和馬來西亞最高元首頒賜「丹斯里」勛銜殊榮。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發起創立「冰心文學獎」,設立了「常青懷恩基金獎學金」等,曾榮獲「中國兒童慈善家」等美譽。2009年五月獲得世張總會頒給揮公最高榮譽特級勛章。2009年九月在上海舉辦的第五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上當選為「世界華文媒體合作聯盟」名譽主席。此外,2009年他獲得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冊封爵士勛章,以表揚他在世界商業、小區和慈善公益事業所作的貢獻。

7. 下南洋的作者簡介

俞智先 滿族。1960年於遼寧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80年調入遼寧人民藝術劇院,一級編劇。主要作品有話劇《高山下的花環》(改編)、《銀行家》、《婚喪嫁娶四重奏》等;廣播劇《法律奈何不得的罪人》、《租賃廠長》等;電視劇《努爾哈赤》、《康熙大帝》、《龍魂》、《血鈔》、《走西口》、《忽必烈》、《大河頌》、《曠世大儒王陽明》等;長篇小說有《成吉思汗》、《忽必烈》、《大河頌》、《走西口》、《下南洋》等。作品曾獲文化部劇本一等獎、中國戲協優秀劇本獎、全國廣播劇白玉蘭杯三等獎、遼寧省政府獎、沈陽市政府獎、飛天獎一等獎、五個一工程獎等各類獎項。
廉越,漢族,專業編劇。主要作品有電影《揚起你的笑臉》《電話里的媽媽》;電視劇本《大河頌》、《王陽明》、《女子戲班》、《鋼鐵是這樣煉成的》、《走西口》、《下南洋》。作品曾榮獲第四屆夏衍電影文學獎、2000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第七屆、第九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第九屆中國電影童牛獎、第二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蒙特卡洛國際電視節提名獎。
相關新聞
由佟大為出演「男一號」的近代歷史遷徙三部曲「收官作」《下南洋》作為央視的重點劇目,歷時三年打造完成,拍攝投資力度大,劇集製作精良,央視電視劇頻道對此也格外重視,特選在2011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在黃金時段強檔播出。劇中,佟大為飾演的客家少年簡肇慶與青梅竹馬的戀人生離死別下南洋,歷經百般磨難卻凄中帶甜,最終因家族世仇與命運的嘲弄,上演了一場「羅密歐與朱麗葉」般起伏跌宕的悲情絕戀,佟大為動情演繹的愛情悲劇深扣人心,凄美曲折的愛情往事惹人生憐。

8. 日本電影《望鄉》講述了主角三穀圭子的什麼人生經歷

一架巨型客機降落在馬來西亞亞庇機場,各種膚色的旅客走下舷梯。日本現代女性、亞洲婦女史研究專家三穀圭子也在其中。她大大的眼睛剛毅而堅定,在人群中顯得十分出色。來迎接她的是農業試驗所的山本,他們驅車來到山打根三馬路,在「山打根客家會」停了下來。山本告訴圭子這就是山打根八號妓院的舊址,不過由於戰時的毀壞,如今的樓房已是重建的了。圭子為了研究亞洲婦女史上關於賣身海外妓女的專題,特地來尋覓當年南洋姐的住地和她們的墓地。圭子望著大樓,感慨萬端,她想起三年前在九州的天草和阿崎婆相處的那段日子。

三年前,圭子為了得到日本婦女被賣身到海外的第一手材料,她幾乎跑遍了島原和天草,因為那一帶是當年出去當南洋姐最多的地方。由於當地人迴避這件事,所以圭子一無所獲。她正想返回東京時,意外地遇到了阿崎婆。起初阿崎婆給人的印象很古怪,她愛吸煙、愛聊天,但當有人談起南洋姐的事時,她便抬身就走。正在飯館里吃飯的圭子,見她的煙袋忘在飯桌上,便順勢追出去。阿崎婆現出慈祥溫和的神情,圭子便有意和她攀談起來。她雖已年過七旬,但性格爽朗有說有笑,看到路邊的青蛙時自己也要跳上跳下,簡直是個樂天派的老太太。她家住在山下雜草叢生的一所茅屋裡,她請圭子進屋做客,室內的席子破舊不堪,坍塌的屋頂透過蜘蛛網可以看見天空,原來阿崎婆孤身一人,只有幾只貓和她相依為命。圭子說自己想在這里住上幾日,阿崎婆當然高興。她那九州人的耿直和熱情,只要她高興,她會把心都掏給你。她打心眼兒里喜歡這位來自城市年輕漂亮的圭子,更主要的是她覺得圭子不嫌棄自己。圭子白天幫阿崎婆幹活,晚上一起聊天,就像講故事一樣,每晚講一段,阿崎婆講述了她那飽經風霜的經歷。

北川崎出生在天草的一個貧農家裡,她六歲喪父,母親帶著阿崎和她的哥哥矢須吉難以度日,只好嫁給比自己大21歲的阿崎的伯父當了續弦,可是伯父家還有六個孩子,生活仍舊是有上頓沒下頓。在阿崎13歲的時候,經一個遠房的親戚太郎造介紹,19歲的矢須吉去三菱煤礦當了挖煤工。他說可以把阿崎帶去下南洋賺大錢,於是阿崎穿上有生以來母親做的第一件新衣裳,抱著贖回押出的土地、蓋座大房子、再給哥哥娶個好媳婦的天真願望去了南洋。在革內之津海邊上船時,母親阿聰悲不自禁哭倒在地,矢須吉狂奔到海角喊著阿崎的名字。前來送行的其他母親們有的喃喃祈禱,有的悲慟呼天。

人販子太郎造把阿崎帶到婆羅洲,她被賣到八號館妓院當了妓女。14歲的阿崎臉上給濃妝艷抹,在一間粗俗寒磣的房間里,被迫開始了南洋姐的生涯。她曾反抗,但遭到的是毒打和威嚇,母親給做的新衣被扯碎了,她只好改做褥子,她一邊往褥套里塞著木棉,一邊拂拭流下的淚水,她在心裡說著:哥哥,我一定忍痛幹下去。

五年過去,阿崎接過黑人、白人,還有日本人。一個叫竹內秀夫的橡膠工人和她產生了愛情,秀夫說等自己賺了錢一定來娶阿崎。可是在妓院接過一批日本軍艦上的下級軍官和水兵以後,竹內再也不來了。阿崎的心裡落了空,從此她不再那麼痴心,她開始麻木了,恨也好,愛也好,都隨著青春的逝去而消失。三十幾歲的阿崎裝扮起來雖然仍舊嬌艷嫵媚,但她的眉宇間已流露出凄涼孤寂的神情。當時,日本已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和西歐國家並駕齊驅,靠南洋姐為他們賺取外匯的盛期已逐漸過去。妓院的老闆幾經轉手,生意日趨衰落,後來妓院轉到一個也是妓女出身的老闆娘手裡,人稱她阿菊媽。阿菊媽心眼兒好,她臨死前把自己一生的積蓄分給姐妹們作紀念,還囑咐大家不要回日本去,因為回去不會有什麼好處。她生前還為姐妹們在當地都修好了墓碑。

阿崎想家想得凄苦,她沒有聽阿菊媽的話,回到了日本。當船來到革丙之鎮口岸,阿崎聽到了她離家時的鍾聲,那是多麼親切的聲音啊!她四處張望,叫是沒有人來接她。阿崎興奮地走進家門,看到了新蓋的房子,哥嫂勉強地迎接了她。她聽見他們背地裡唧唧咕咕說什麼,原來他們唯恐阿崎向他們要這所由阿崎出錢蓋的房子。像晴天霹靂一樣,做夢也想不到當年疼愛過自己的哥哥也變得這樣無情。所有的南洋姐都和阿崎一樣的命運,她們為親人賺了錢,換來的卻是疏遠和冷漠。她們絕望了,自暴自棄,飲酒胡鬧,醉了就到海邊大喊大叫,向大海哭訴她們的委屈。後來,阿崎被移民去了中國東北,在那裡她和一個叫北川良的皮匠成了親,婚後生下一子取名勇治,日子也還過得去。不幸,在日本戰敗後遣返日本的途中丈夫死去……回國以後阿崎婆帶著兒子住在京都,可是兒子長大以後唯恐當過南洋姐的母親丟他的臉,便打發阿崎回了天草。九年過去了,阿崎至今還沒見過兒媳。

圭子被阿崎的故事感動著,她不由得喊了一聲,「媽媽——」阿崎婆不要圭子留下的錢,她只想要圭子正在使用的毛巾,她將毛巾親切地在自己的臉上貼了兩下,大聲痛哭起來。她答應圭子的請求,允許她把當年南洋姐的遭遇寫成書發表。

在山本的陪同下,圭子來到山打根的原始森林,在古木參天蒼翠茂密的熱帶林中,他們找到了阿菊媽的墓碑,在藤草苔中還有許多墓碑立在那裡。它們都背向日本的方向而立,這是慘遭凌辱的南洋姐們的靈魂在向資本主義控訴她們的哀怨。

閱讀全文

與日本工人下南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8女兒失蹤電影 瀏覽:980
電影票螞蟻森林 瀏覽:262
小栗旬演過哪些日劇和電影 瀏覽:40
美國科幻電影泰坦 瀏覽:992
河智星演了哪些電影 瀏覽:65
美國一部女主角是瞎子的老電影 瀏覽:55
如何創建一個電影的網站 瀏覽:239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播音文化課 瀏覽:165
中影電影票兌換 瀏覽:795
丁香花mv是什麼電影或者電視 瀏覽:562
免費大陸電影大全 瀏覽:779
一部日本電影叫出目金 瀏覽:621
印度電影清晨 瀏覽:412
印度尼西亞和埃及愛情電影 瀏覽:49
手機看電影電視劇下載那種軟體好 瀏覽:329
廊坊看電影怎麼從網上買票 瀏覽:750
美國電影唯一 瀏覽:617
動作排行榜電影 瀏覽:515
新的奧特曼大電影 瀏覽:349
大拇指電影院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