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美國與利比亞空戰電影

美國與利比亞空戰電影

發布時間:2022-08-30 01:42:31

❶ 跪求美國拍的關於利比亞的電影,【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https://pan..com/s/13Q-_hdzQoIs8sZ5s__2uGA?pwd=dxty 在阿富汗執行任務的美國空軍飛行員科特史蒂文斯上尉(傑克·吉倫哈爾 Jake Gyllenhaal 飾)突然驚醒,發現自己在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上,而他的身邊坐著一個素不相識的女子克里斯蒂安(米歇爾·莫娜漢 Michelle Monaghan 飾)正在與自己講話。科爾不知自己為什麼會在這輛車上,而且他發現自己居然是以另一個人的身份存在,正當他迷惑不解的時候,列車上忽然發生爆炸。

❷ 最近有沒有美國在利比亞戰爭的電影

額,你好,目前這類的影片時沒有的,不過有不少這類的書籍,比如:閭丘露薇的《利比亞戰地日記》,這本書來說的話,從書名我們就可以了解到這是一本關於利比亞內戰的書,其作者閭丘露薇是作為一名戰地記者,在利比亞境內的不同見聞與思想感悟,這本書是一本以日記的形式從另一個角度揭露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推薦閱讀哦。望採納。

❸ 利比亞戰爭

還比較激烈 英法美三個大人看利比亞兩個小朋友打架 打得不激烈還幫忙遞桌椅、板凳
欺負利比亞沒大人 只等著小孩打完了好去趁機搶劫 大概就這樣一時還打不完 要不LZ先吃
碗面等等

❹ 求一部美國特戰隊在屋頂給當地反叛武裝包圍激戰的電影,地點好像伊拉克

不是伊拉克,而是「利比亞」

《危機13小時》是由邁克爾·貝執導,查克·霍根編劇,約翰·卡拉辛斯基、帕布羅·施雷柏、托比·斯蒂芬斯、詹姆斯·貝吉·戴爾、馬克斯·馬蒂尼、多米尼克·福穆薩等主演的政治戰爭類電影。

該影片主要講述了六名士兵組成的護衛隊駐扎於利比亞班加西美國領事館前對抗敵人的故事。該影片於2016年1月15日在北美公映。

《危機13小時》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是一部政治題材的電影。2012年9月11日,在利比亞班加西的美國領事館前發生一起反美示威事件,入夜後數十名武裝分子沖進領事館。

示威演變為暴力沖突,最終導致包括美國大使約翰·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Christopher J. Stevens)在內的四人死亡,這也是33年以來第一個被恐怖分子殺害的美國大使,影片《危機13小時》就是由這一真實事件取材。

❺ 攻擊美國大使館是哪部電影

該影片是《危機13小時》。

《危機13小時》是由邁克爾·貝執導,查克·霍根編劇,約翰·卡拉辛斯基、帕布羅·施雷柏、托比·斯蒂芬斯、詹姆斯·貝吉·戴爾、馬克斯·馬蒂尼、多米尼克·福穆薩等主演的政治戰爭類電影。

該影片主要講述了六名士兵組成的護衛隊駐扎於利比亞班加西美國領事館前對抗敵人的故事。該影片於2016年1月15日在北美公映。

《危機13小時》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是一部政治題材的電影。2012年9月11日,在利比亞班加西的美國領事館前發生一起反美示威事件,入夜後數十名武裝分子沖進領事館。

示威演變為暴力沖突,最終導致包括美國大使約翰·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Christopher J. Stevens)在內的四人死亡,這也是33年以來第一個被恐怖分子殺害的美國大使,影片《危機13小時》就是由這一真實事件取材。


(5)美國與利比亞空戰電影擴展閱讀

《危機13小時》劇情介紹:2012年9月11日,一場災難降臨利比亞班加西,恐怖分子突然對大使館實施了恐怖襲擊,空投炸彈、烈火焚燒、激烈槍戰等,利比亞領事館陷入空前的緊張局勢。為救出領事館中遭遇襲擊的倖存者們,原是前海豹突擊隊隊員或CIA探員的六位特遣隊員主動請纓參與營救。

《危機13小時》角色介紹:

1,映傑克·達席爾瓦

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隊員,「六人安全小組」成員之一。在恐怖事件發生後,主動請纓參與營救。他是最後一個到達班加西的隊員。

2,克里斯·坦托·帕朗托

前美國陸軍游騎兵,後成為海軍海報突擊隊隊員,加入「六人安全小組」。1971年3月2日出生於美國科羅拉多州阿拉莫薩。

3,泰隆·S·朗恩·伍茲

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隊員,「六人安全小組」隊長。1971年1月15日出生於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於2012年9月12日在利比亞班加西死於迫擊炮爆炸。

❻ 推薦幾部美國特種部隊的電影

1、《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

《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是派拉蒙影業公司2009年出品的一部動作電影,改編自同名美國熱門漫畫,於2009年8月7日中國、美國同步上映。

影片講述了恐怖組織「眼鏡蛇」企圖征服世界,美國政府為了保衛國家而組成了特種部隊——G.I.Joe。

杜克領導特種部隊,為了抵禦邪惡的眼鏡蛇頭領及其部下,發誓不論何時何地要為自由而戰,赴湯蹈火除暴安良以伸張正義。

該片講述一支精乾的「海豹」分隊前往奈及利亞的叢林,營救一位支援當地醫護工作的美國醫生期間發生的故事。

❼ 利比亞大空戰

1986年, 非洲國家利比亞上空戰雲密布。3月24日至4月15日間,美軍以「打擊世界恐怖組織」 為由,對利比亞連續發動了兩次代號分別為「草原烈火」 和「黃金峽谷」的空襲作戰,以微乎其微的代價重創利比亞就美國軍事行動來說, 其規模之大,奔襲之遠,武器裝備之先進, 堪稱空前,開創了高技術條件下空中襲擊作戰的先河。美軍空襲利比亞亦被西方稱為「現代空襲奠基之戰」。
事出有因:「頑童」利比亞親蘇反美湯姆大叔的威嚴有損
利比亞位於非洲北部,北臨地中海,面積約175萬平方公里。經濟收入主要靠石油, 是世界較大的石油輸出國之一。1969年8月1日,上尉軍官卡扎菲發動武裝政變, 推翻了持親美立場的「聯合王國」,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並擔任國家元首。
卡扎菲執政初期施行既反蘇又反美的政策, 後逐漸演變為靠蘇反美。卡扎菲執政前,美在利有6家石油公司;擁有價值70億美元的租借地,年營業額達200億美元;美與利簽署過多項經濟技術和軍事協定;美在利設有軍事基地, 駐有6000名軍事人員。卡扎菲執政後先後收回了美國在利比亞的空軍基地,廢除了同美簽訂的軍事和經濟技術協定,限制美國艦船在利比亞領海的行動, 最終在1982年與美斷交。與此同時, 利比亞又從蘇聯購買了多達100億美元的軍火,向蘇聯提供了5個海空軍基地的使用權,成為蘇在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
1982年以後,國際上連續發生針對美國的恐怖活動。1984年4月美駐貝魯特大使館發生汽車爆炸事件,死亡63人;1985年6月,恐怖分子劫持了美環球航空公司817次航班客機;1985年12月27日,羅馬和維也納機場遭到武裝分子襲擊, 19人(包括5名美國人)死亡,100多人受傷。 上述事件發生後,卡扎菲不是表示「支持」就是表示「祝賀」,甚至公然宣稱, 「正在幫助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進行訓練」。利比亞「頑童」 般頻繁的反美舉動一而再,再而三地「觸犯」、「損害」了美國的利益。 為了維護美國在利比亞的軍事、政治和經濟霸權,維護「湯姆大叔的威嚴」,同時也為了整個對蘇戰略的需要,即排擠蘇聯,稱霸地中海,美國不能不教訓這個不安分的卡扎菲。1985年2月28日,里根授命駐地中海的第六艦隊處於高度戰斗狀態, 揚言對利比亞進行「外科手術式」 打擊。同時,美軍廣泛利用偵察衛星和空中偵察機對利比亞進行軍事偵察, 並派出現場特工人員觀察與核對利比亞各重要軍事目標的位置,搜集有關資料。美對利的故事一觸即發。 「草原烈火」:美利堅飛躍「死亡線」利比亞遭殃「更任性」
1986年3月22日,美宣布,以「珊瑚海」、「薩拉托加」、「美國」號三個航母編成的特混艦隊將於3月23日到4月1日在地中海舉行軍事演習。 並聲稱, 演習期間, 美軍將飛躍錫爾特灣,進入卡扎菲宣布的「死亡線」 。與此同時,利比亞加緊在國內進行緊急動員,徵召預備役,宣布全國進入最高戒備狀態。
3月24日清晨,美開始對利進行代號為「草原烈火」的第一次空襲,美三艘艦艇進入「死亡線」。當日下午2時52分,利從錫爾特鎮發射兩枚薩姆-5導彈,由於美軍施放電子干擾,一枚導彈空中自毀,另一枚墜入大海。而後利比亞又向美發射兩枚薩姆-5導彈,仍未擊中美機。晚9時20分,美軍開始了行動。一架A-6艦載攻擊機向利一艘導彈巡邏艇發射「魚叉」式導彈,使該艇當即沉沒。晚10時許,從「薩拉托加」號航母起飛的艦載機向錫爾特鎮的薩姆-5導彈基地發射兩枚「哈姆」式遠程抗輻射導彈, 使該基地癱瘓。晚11時許,美攻擊機對一艘向美艦接近的利導彈巡邏艇發射兩枚「魚叉」 式導彈,重創該艇。25日凌晨1時15分,美「約克城」號導彈巡洋艦又對正向其接近的利一艘導彈巡邏艇發射2枚「魚叉」 式導彈,該艇艇毀人亡。1時54分,美艦載機再次對修復待發的薩姆-5導彈基地進行了攻擊,使該基地再次癱瘓。8時許,美軍又擊沉利一艘導彈巡邏艇。17時美軍撤離,第一次襲擊結束。 此次戰斗中,美艦在「死亡線」以南停留75個小時,美艦載機共起飛1546架次,其中越過「死亡線」188架次。整個沖突中美軍機艦無一損失。利比亞被擊毀導彈巡邏艇4艘,錫爾特鎮2個薩姆-5導彈防空基地的主要設施全部被摧毀,死亡約150人。
利比亞遭受美軍第一次空襲以後, 國際上又發生了兩起針對美國的恐怖事件。4月2日,美國環球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27客機在從羅馬飛往波恩的途中發生爆炸, 炸死四名美國乘客。4月5日,西柏林拉貝勒迪斯科舞廳被炸, 死傷56人,其中44名美國軍人被炸傷,一名美國士兵被炸死。事後,美情報部門證實這些事件均為卡扎菲直接指使所為。
這兩起恐怖事件使得美國特別惱怒。 里根認為,這是對美國不宣而戰的戰爭。 當即決定對利比亞進行更大規模的打擊。並指令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詳細作戰方案。9日,里根原則批准了作戰方案,即「黃金峽谷」行動計劃。
「黃金峽谷」:重創利比亞海陸空天死傷卡扎菲兩子一女
從4月10日開始,美國按「黃金峽谷」計劃通盤調整了有關軍兵種部隊的部署, 以適應空襲作戰的需要。11日,第六艦隊「珊瑚海」號和「薩拉托加」號兩個航母編隊利用夜暗,隱蔽駛向地中海中部海域。12日,美得到英國允許使用美國部署在英國空軍基地的F-111F戰斗轟炸機, 並派出30架F-4戰斗機進駐英國在塞普勒斯的空軍基地,令海軍「企業」 號航母編隊由印度洋進入阿拉伯灣,准備支援第六艦隊。13日,里根最後批准了「黃金峽谷」襲擊計劃。
4月14日晚5時, 里根下達了執行「黃金峽谷」作戰計劃的命令,決定總攻時間為16日凌晨2時。 14日晚7時,「珊瑚海」號和「美國」號航母編隊駛向利比亞沿海進入戰位, 「珊瑚海」號航母進入班加西以北500公里處海域; 「美國」號進入黎波里以北500公里處水域。駐美國空軍基地的美第3航空聯隊從14日晚9時13分起, 分別從倫敦附近的各空軍基地先後起飛KC-10、 KC-135加油機共30架,F-111F轟炸機24架, EF-111電子戰飛機5架。這些飛機在英吉利海峽9100米上空集結,經過4次空中加油,繞道法國、西班牙以西,經直布羅陀海峽,於15日1時30分, 飛抵距利海岸500公里的「美國」號和「珊瑚海」號航母活動區上空作機動飛行, 對機上各轟炸系統作了攻擊前的最後檢查。
從15日0時20分至1時30分,美海軍艦載A-6攻擊機15架,A-7和F/A-18型艦載機各6架,E-2C預警機數架,EA-6B電子戰飛機14架,以及F-14戰斗機, 海上搜索救護直升機和其他支援飛機共100餘架,先後從「珊瑚海」 號和「美國」號航母上起飛,15日1時54分,4架EF-111電子戰飛機同時對利實施強大的電子干擾,當即使利比亞的無線電通信中斷,防空雷達失靈。同時,6架F/A-18型戰斗攻擊機在電子戰飛機的配合下, 發射「百舌鳥」和「哈姆」高速反輻射導彈50枚,摧毀了利比亞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兩地的防空雷達站5座,致使利比亞防空體系處於癱瘓狀態。
15日凌晨0時20分至1時30分,16架F-111F戰斗轟炸機,在距目標150米時, 分3個編隊使用900公斤的GBU-10激光制導彈和225公斤的CBU-12炸彈對黎波里的阿齊齊亞兵營、西迪比拉爾港兵營和機場軍用區進行轟炸,14架艦載A-6攻擊機,用225公斤MK-82集束炸彈和MK-20集束炸彈, 同時對班加西兵營和貝尼納軍用機場進行了攻擊。在美空襲之時,利比亞高射炮兵擊中了一架F-111F戰斗轟炸機,所發射的防空導彈無一命中。 飛機也未能升空作戰。美海空軍按計劃完成了對預定目標的襲擊後,於凌晨2時13分開始撤離戰場。
此次空襲, 美軍共出動海空軍飛機150多架,投擲炸彈150多噸。摧毀了卡扎菲指揮部、 「突擊隊」訓練中心、黎波里機場軍用區,卡扎菲預備指揮所、 貝尼納軍用機場等重要軍事目標。炸毀利比亞軍用飛機14架(伊爾-76運輸機6架,米格-23飛機4架,米-8直升機2架,F-27運輸機2架) ,炸傷多架,重創波音-727飛機1架,摧毀利比亞雷達站5座,炸死炸傷利比亞軍民700餘人。
卡扎菲的一歲半的養女死於這次空襲,5歲上下的兩個兒子也被炸成重傷,卡扎菲本人受輕傷。
美軍儀損失F-111F轟炸機一架,兩名成員死亡。
美軍空襲利比亞,廣泛使用了C3I系統、精確制導武器、電子戰和遠程航空技術等高技術成果, 突破了必須陸軍叄戰、地面佔領、先攻外圍後搗核心等武裝對抗的傳統形式。 整個空襲中,美軍各兵種配合默契, 行動協調一致。美國國防部長溫伯格戰後手舞足蹈地稱此次行動是「一次成功的空海軍聯合作戰」。

❽ 美國空襲利比亞的背景

2011年利比亞人民要民主,獨裁了利比亞42年的卡扎菲很不爽,殺了幾千人,幾十萬人逃離國家(連外交部部長都跑了),剩下的就組織反政府軍抵抗他。
他放下話:"人民如果還不投降,我就放火燒了整個利比亞."
聯合國警告他停止攻擊平民,卡扎菲一口答應了,結果第二天就反悔,繼續進攻平民區。
現在聯軍就開始空襲制裁他了,這次他一個小兒子被炸死了,全利比亞人民都到大街上歡慶!

至於卡扎菲做過腦殘的事 :公開絞刑反對他的學生,政治家,曾經3小時殺了1200人,並讓電視重復播發處決過程,威懾人民

❾ 1986年美軍空襲利比亞行動代號

「黃金峽谷」行動.
在1986年,美國就發動了突襲利比亞的「黃金峽谷」行動,海空軍以電子戰飛機為先導,首先壓制干擾對方的防空系統,爾後再出動大批戰機實施精確打擊,僅用18分鍾就達成了作戰目的。這次成功的作戰也被認為開創了現代「外科手術」式的作戰模式。

戰爭導火線
「黃金峽谷」行動,是美國為維護其在地中海地區的戰略利益,以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為由,於1986年4月15日對利比亞實施的海空聯合打擊行動。
利比亞自1951年獨立以來,一直與美關系密切。1969年,卡扎菲上台後,開始奉行反美親蘇政策,利美關系由此惡化。1986年3月,美實施「草原烈火」行動,擊沉利軍導彈艇5艘,摧毀利軍制導雷達數部。
為報復美國,利比亞的恐怖組織於當年4月2日和5日,分別製造了美環球航空公司飛機和西柏林拉貝勒迪斯科舞廳爆炸事件,炸死炸傷百餘名美國人。

美國的決策
4月6日下午,里根在白宮主持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緊急會議,討論再次「懲罰」利比亞問題。會議在分析前蘇聯動向,排除前蘇聯直接軍事干預的可能性後,迅速作出了再次對利比亞實施軍事打擊的決策,並指示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威廉·克勞負責擬定作戰計劃。
4月9日晚,克勞向里根呈交作戰計劃。根據里根指示的兩項原則,該計劃提出以第6艦隊「珊瑚海」號和「美國」號航母編隊的A一6艦載攻擊機和美駐英拉肯希斯空軍基地的F一111F戰斗轟炸機為主對利比亞的5個目標實施夜間空中突襲:的黎波里的阿齊齊耶兵營、西迪比拉勒港兵營、的黎波里機場軍用區、班加西民眾國兵營、班加西貝尼納軍用機場。據悉該處停放有米格一23飛機。另外還有兩個目標,即:美認定的恐怖分子阿比尼達爾的駐利辦事處和利比亞情報局總部大樓,因靠近居民區,在征詢撒切爾夫人意見後放棄。
該計劃建議選用2000磅(907公斤)GBU一10型激光制導重型炸彈對阿齊齊耶兵營和卡扎菲住所實施精確轟炸;以500磅(225公斤)「遲鈍」(非制導)減速炸彈轟炸的黎波里機場軍用區;以500磅MK20「石眼」激光制導集束炸彈突擊貝尼納軍用機場;以「百舌鳥」和「哈姆」反雷達導彈攻擊利防空雷達設施。在兵力運用上貫徹以最短的暴露於敵的時間,對目標投入最多的兵力的原則。
對上述計劃,里根當晚即表示原則批准,並引用古代西班牙人冒險深入中美洲深山峽谷的黃金城,成功找到黃金的傳說,命名這次作戰行動為「黃金峽谷」行動。

交戰雙方的戰前准備
為了實施這一計劃,里根一方面選派美駐聯合國大使,與撒切爾夫人有良好私人關系的沃爾特斯為總統特使趕赴英國與撒切爾夫人磋商;同時,親自致函法國、西班牙通報其襲擊計劃,要求允許美國戰斗機飛越兩國領空。
撒切爾夫人除建議取消後兩個襲擊目標外,對利用英國空軍基地作戰表示完全支持。但法、西兩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沒有同意為美國戰斗機提供空中走廊的要求。這樣美國空襲作戰的航程將不得不由2200公里增大為5180餘公里。
從4月10日起,美即按作戰計劃要求,調整了兵力部署。10日,美取消了第6艦隊「珊瑚海」號航母編隊原定的換防計劃,令其留在地中海待命。11日,美命令第6艦隊兩個航母編隊利用夜暗,隱蔽地駛向地中海中部海域,准備參加攻擊行動。13日,美緊急增派10架KC一10加油機由本土飛往駐英空軍基地待命。同時,駐英國空軍基地的美戰術空軍第3航空隊的F一111F戰斗轟炸機,以代號為「老練的民族」的空中作戰演習為名完成了作戰准備。為應付意外,美還向英在塞普勒斯南部的阿克羅蒂里空軍基地派出30架F一4戰斗機。同時下令「企業」號航母編隊由印度洋駛入阿拉伯灣。
4月14日,里根最後批准空襲作戰方案,決定當日下午7時開始空襲行動。從決心報復,到制定計劃,與盟國協商,調整兵力部署,到實施襲擊,前後僅用了8天時間。
面對美國的軍事壓力,為了保存實力,卡扎菲將400架戰斗機秘密轉移到鄰國蘇丹,將一些軍用運輸機由沿海轉移至內地沙漠,關閉了邊境上的幾處雷達站,加強了某些重要目標的防空,將軍隊撤離兵營,同時將外國技術人員和工人作為人質集中到油田,其中包括1000名美國人。卡扎菲於4月14日上午9時通過電台宣布,利比亞「已經嚴陣以待」,「如果美國人膽敢進攻利比亞,就將使他付出比越南戰爭更為慘重的代價」。
作戰經過
14日17時,里根向此次作戰的總指揮第6艦隊司令凱爾索中將下達了執行「黃金峽谷」作戰計劃的命令,決定總攻開始發起時間為利比亞時間15日凌晨2時(以下均為利比亞時間)。
14日19時,凱爾索從地中海中部水域「科羅拉」號旗艦上給駐英國空軍基地的美國第3航空隊和在地中海西西里島附近水域待命的第6艦隊「珊瑚海」號和「美國」號航母編隊下達「立即行動」的作戰命令。
通過空中集結、遠程奔襲、海空會合、第一輪攻擊波、第二輪攻擊波,至15日2時12分,空襲結束。前後持續時間共18分鍾,其中主攻時間僅11分鍾。
這次空襲作戰,美共出動空、海軍各型飛機150餘架,投彈100餘噸。按預定計劃摧毀了卡扎菲指揮所及其住地等5個重要軍事目標。計摧毀利比亞防空雷達站5座,炸毀利軍用飛機14架,重創波音一727飛機1架,炸傷米格一23、米一8、米一24、伊爾一76飛機多架。炸死100多人,炸傷600多人。卡扎菲本人無恙,但他年僅1歲半的養女哈娜被炸死,2個兒子受傷。

美軍突襲作戰的特點
錫德拉海灣之戰是一場以突襲與反突襲為主要內容,作戰目的、參戰兵力、持續時間和交戰空間都十分有限的局部戰爭。在這次戰爭中,美國的決策指揮、兵力運用、組織作戰方面都反映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特點。其中,最主要的有:
美軍兩次作戰都具有高度的戰略意義和政治敏感性:美軍稱這種行動為「戰略性戰斗行動」(屬於戰役行動的范疇)。作戰雙方都由最高統帥直接控制。里根對開戰時機、作戰原則、參戰兵力、打擊方式與打擊目標等實行全程式控制制。
美軍兩次突襲行動涉及海軍和空軍兩大軍種,五六個兵種。在作戰中,太空有通信衛星、偵察衛星對戰場密切監控,高空有戰略偵察機、預警機實施偵察指揮,中空有EA一6B電子戰飛機實施電子壓制,在戰區上空有F一14、F/A一18分別以雙編隊在4500米高度上盤旋警戒,在航母和海岸之間有直升機盤旋飛行,兩艘航母分別停泊在兩個戰區以北海面,實施指揮和戰勤保障,水下有攻擊潛艇巡邏游弋。在F一111戰斗轟炸機遠程奔襲過程中,有加油機進行空中加油,有F一4戰斗機負責途中空中掩護。發起攻擊前後有電子戰飛機施放強烈的電子干擾,有F/A一18、A一7負責壓制和摧毀利軍防空雷達。海、陸、空、天、電密切協同,高、中、低空,遠、中、近程,聯為一體,形成一個強大的多層次全方位的立體攻防體系。
在法國、西班牙拒絕提供空中走廊的情況下,美空襲飛機從駐英國空軍基地起飛,長途奔襲,行程5188公里,途中4次空中加油,創造了現代空戰的新紀錄。
在空襲作戰中,美軍發揮了電子戰優勢。美分5個層次對利軍進行了電子戰,控制了戰區制電磁權,為空襲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可靠保障。一是在空襲發起前一兩個小時,E一2C預警機便升空實施電子偵察;二是在主攻發起前10分鍾左右,電子戰飛機利用強大的干擾功率對利防空系統電子設備進行集中壓制,致盲對方雷達;三是在主攻發起前6分鍾,A一7攻擊機和F/A一18戰斗攻擊機進入干擾帶,以60米高度在敵雷達盲區超低空飛行,發射反輻射導彈,摧毀利防空雷達和機場通信塔台;四是在轟炸過程中,電子戰飛機始終實施「電磁護航」;五是各種參戰飛機均裝備了機載自衛電子干擾系統,可各自進行自衛電子偵察。
在兩次空襲作戰中,美大量使用了先進的精確制導武器,大大提高了命中精度,集中使用了GBU一10型激光制導炸彈、「哈姆」高速反輻射導彈和MK20「石眼」激光制導集束炸彈等。其中GBU一10型激光制導炸彈,重2000磅,理論誤差僅1米。

評析和思考
美利錫德拉灣之戰引起世人的認真思索和普遍關注。其中最重要的有:
第一,高技術戰爭已初露端倪。
第二,高度自動化的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系統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
第三,「制電磁權」的爭奪日益具有戰略意義。
第四,「外科手術式」打擊將成為現代戰爭的一種重要樣式。
第五,現代戰爭對軍隊的戰備訓練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❿ 求一部美國戰機電影.

《怒火難熄》
劇情:
最高機密的隱形戰機被偷走,美國國防部驚恐萬分,由於機上有上千種高科技設計,不能落入敵國或恐怖份子手中,飛機必需被追回。只有一個人能達成任務,他是海軍試飛官文森康納,康納跟夥伴詹寧追蹤隱形飛機至利比亞,很不幸的詹寧被敵方逮補,康納趁機逃走,並潛入軍事基地,找到隱形戰機,彈利比亞恐怖份子正准備用隱形戰機運載神經毒氣。康納駕著戰機返回,他必須小心不被擊落,否則災難必定發生。

其他名稱:《黑天雷》Black Thunder

閱讀全文

與美國與利比亞空戰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7nian十一月新電影 瀏覽:49
美國講述歷史的電影 瀏覽:47
魯濱遜漂流記的動畫電影 瀏覽:331
歐美唱跳電影 瀏覽:979
日本70代至90的動漫電影 瀏覽:457
美國黑人司機電影哪部電影 瀏覽:995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錄取分數線403 瀏覽:331
金沙電影城影訊 瀏覽:8
義烏橫店電影城伊美 瀏覽:667
馬東錫電影在哪裡觀看 瀏覽:753
貞操帶2017在線電影 瀏覽:397
劉亦菲電影與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278
電影院應該怎麼過去 瀏覽:359
韓國影評電影 瀏覽:857
日本反映初為人母現狀的電影 瀏覽:645
韓國黑道電影推薦國語 瀏覽:163
韓國十九禁電影床片段 瀏覽:888
致敬無名英雄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819
日本理論電影片免費看 瀏覽:113
關於奇異博士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