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國際電影節節日小報

國際電影節節日小報

發布時間:2022-09-24 00:13:30

❶ 國慶節手抄報

2009國慶60周年資料大全:介紹建國60周年以來祖國發展所有突出成就資料,收集了科技、農業、文化、民生、社會、經濟等一系列國慶60周年資料,為國慶60周年呈上大禮。

2009國慶60周年資料大全

【 PCauto國慶送車活動 PCauto七周年送7部車 PCauto國慶送7部車 PCauto成長七周年 】

2009國慶60周年資料大全

國慶60周年資料:基因工程

(1)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譯牛胰島素基因後,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該胰島素。諾貝爾獎金委員會主席蒂斯利尤斯對此評價說:「比核能力更有說服力的是胰島素。因為,人們可以從書本中學到製造原子彈,但不能從書本上學習製造胰島素……」

(2)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運用基因方法重組人胰素。

(3)1984年3月9日,我國青年學者旭日干與日本學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試管山羊」,1989年,「試管綿羊」被成功培育。

(4)被世界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於1973年在世界上首稱育成秈型雜交水稻。直到90年代,雜交水稻的影響還在繼續。

(5)從1980年開始,由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與復旦大學遺傳研究所合作進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轉基因羊研究獲得重大突破,使我國的轉基因羊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6)一種生長耗料低、肉質好、抗病力強的轉基因豬,已由湖北省農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導入總效率2.1%,比國外高出一倍多,超過國際先進水平。

(7)在基因葯物方面,1988年,我國研製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製成功治療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療效的合成人工干擾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葯物,其中一些葯物已進入市場。

國慶60周年資料:農業技術

(8)早在1956年,廣東省的農民育種專家就培育出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矮稈秈良種。此後,隨著一系列矮稈品種的育成和推廣,1965年,我國南方稻區基本上實現秈稻矮稈化,每畝產量由200—2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90年代,我國農業科技人員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分離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進一步研製出只採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大面積的試種中,表現出高產、優質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頃產量可達11250公斤。

(10)1995年11月,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山東大學生物系聯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麥矮病毒的轉基因小麥品種。

(11)1997年7月,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黃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經過多年攻關,成功地將抗除草劑基因轉入水稻,並應用於雜交水稻。

(12)1997年10月,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中心郭三堆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個雙價抗蟲棉。

(13)1998年9月,浙江農業大學核農所教授高明尉等帶領課題組利用農桿菌介導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轉基因抗螟蟲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國在激光育種、輻射誘變育種、太空育種等先進技術領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績。

國慶60周年資料:通信技術

(14)1983年12月,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研製出被命名為「銀河」的大型計算機系統。從此,我國踏進了世界研製巨型機的行列。

(15)1993年10月,「曙光一號」大型並行計算機研製成功。

(16)自1965年研究開發成功第一塊單片集成電路以來,建立了幾個集成電路重點科研和生產基地。現在每年可生產2.5億塊電路,增長幅度達45%。「九五」末期集成電路批量生產的水平為1—1.5微米,研究水平為0.8微米,並在0.5—0.6微米工藝技術預研取得成果。

(17)目前,我國已研製成功的智能機器人主要有:核工業移動作業機器人;壁面爬行機器人;室外惡劣環境下工作的移動機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無纜機器人……

(18)經過10餘年的研究,我國在X光、氧碘化學激光、自由電子激光、高功率固體鈦玻璃激光和準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19)80年代,我國陸續建設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輻射裝置。

(20)繼美國、德國等少數國家後,我國科學家研製出了微合金鋼。

(21)我國現已能夠拉制出直徑為300毫米、重量達81公斤的大直徑硅單晶。實際信息寫入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22)能源、陶瓷、超導等材料方面的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國慶60周年資料:兩彈一星及航天技術

(23)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全世界為之震驚;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我國著名的「兩彈」。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唱著《東方紅》飛出地球,進入了太空。自此,「兩彈一星」被寫入新中國科技史冊。

(24)1960年,中國第一枚近程地對地導彈研製成功。

(25)60年代初我國就開始了研製大型運載火箭技術。1980年5月,向太平洋海域發射大型運載火箭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26)根據航天運載的需要,我國研製成功了「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等4種「長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國的長征火箭家族已發展為有9種型號的火箭系列,使國外認識到中國航天的運載能力和水平,標志著中國航天技術具有堅實的基礎。

(27)1970年4月24日,我國進行了首次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地將第一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1972年3月3日,我國又發射了第二顆科學技術試驗衛星。1975年11月1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發射成功。

(28)1999年11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無人試驗飛船飛行獲得了圓滿成功。2001至2002年又相繼研製並發射成功了神舟2~4號無人試驗飛船,獲得了寶貴的試驗數據。神舟5號飛船是在無人飛船基礎上研製的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是中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國慶60周年資料:能源技術

(29)1966年10月,中國首次發射導彈核武器實驗成功。

(30)1971年8月,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31)1958年6月,在前蘇聯的幫助下,我國建成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位於浙江省的秦山核電站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核電站。它採用世界上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的壓水堆型,並採用經過實踐檢驗的安全設計標准。1984年動工,1991年12月建成並首次並網發電。迄今,我國已擁有秦山和廣東大亞灣兩座核電站,國家擬在近期再建設4個核電項目。

(32)此外,我國還在研製的其他幾種核反應堆:1、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已研製成功5兆瓦核供熱反應堆;2、60萬千瓦的先進壓水堆核電站AC600,目前正在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研製;3、10兆瓦高溫氣冷堆實驗堆開發研製,目前正在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進行;4、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核電站預計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業運行;5、聚變反應堆核電站的廠家自1958年起,現已列入「863計劃」。

(33)磁流體發電自60年代開始研究,80年代已經建立了3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項目已列入「863計劃」,計劃在本世紀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體發電一蒸汽聯合循環實驗裝置。

(34)太陽能發電的研製始於1958年,目前全國約有38個單位和大學從事光伏的研究和與發展工作。自1976年開始地面用太陽電池商品化生產以來,現在已共有12條地面用太陽電池的生產線或工廠。

(35)風力發電在三北北部地區和東南沿海及島嶼發展迅速,1986年山東榮成市引進3台發電機組,組成我國第一個風力電站,1991年與德國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風力發電站的建設,並網發電均運行良好。

(36)生物質能源是近年來我國政府採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補,合理利用,講求效益」的政策,大力發展的農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顯的效果。

(37)地熱能方面,我國西藏地區已建成利用地熱發電的羊八井地熱電站,發電容量為2.7萬千瓦。

(38)我國在東南沿海地區建有數座實驗性潮汐能電站,裝機容量為40—640千瓦。

國慶60周年資料:科學考察

(39)從60年代開始,我國對青藏高原地區的科學考察活動一直沒有間斷。60—70年代珠穆朗瑪峰地區的兩次科學考察與70年代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西藏自治區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冊著作。

自1973年以來,幾代中國科學家先後8次赴大峽谷進行科學考察,對大峽谷形成歷史、資源環境及其與人類和自然資源之相互關系有了新的認識。

國慶60周年資料:遠洋和極地科學考察

(40)1970年,「向陽紅5號」船首次進行太平洋特定洋區的綜合調查,獲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質、水文等多學科珍貴資料。1980年5月,「向陽紅5號」船再赴太平洋執行任務,為探索「厄爾尼諾」現象,為我國海洋事業、國防建設和國際海洋合作做出了貢獻。

(41)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極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國第一支南極考察隊登上喬治島,建立中國南極長城站,1985年2月20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國南極中山站在南極大陸落成。

(42)1999年6月,我國首次赴北極考察。

國慶60周年資料:古生物化石考察

(43)1984—1995年,我國科學家在雲南澄江發現大批動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進化的突發性,向傳統的「漸進論」為代表的達爾文進化理論提出了挑戰,被國際科學界稱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

(44)1997年,我國科學家在貴州甕安考察前寒武紀含磷地層,發現大量微型多細胞動物及礤胚胎化石,將動物起源時間向前推進5000萬年,再次取得早期動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國慶60周年資料:夏商周斷代工程

(45)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一項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科學相結合解決三代紀年問題的大型項目。工程設置9個課題、40個專題、170名學者經過聯合考察,在文獻學、天文學、考古學和古文字學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些成就將成為邁向21世紀的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點。

國慶60周年資料:農業發展

在農業類科技成果中,一些重大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和領先水平;超級稻、雜交玉米、轉基因抗蟲棉、雜交油菜、地膜覆蓋技術等一大批突破性科技成果的研發和推廣應用,使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大大提高了糧棉油等大宗農作物的生產能力,糧食總產量從6000億斤躍上了1萬億斤的台階;畜禽品種改良和規模化養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名特優新水產品養殖技術的進步,使我國畜牧、水產養殖業的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0%以上,肉類、禽蛋和水產品總產量躍居世界首位;農業機械化技術進步和應用,工廠化農業和設施農業的興起,大幅度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農業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38%。農業科技30年來的巨大進步使我國農業科技整體水平躍升發展中國家前列,為解決我國農產品供應短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國慶60周年資料:經濟發展

建國以來,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長期處於緩慢發展的落後狀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出口額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總的來說,仍處於低水平徘徊狀態。1985年,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高瞻遠矚,從振興機電工業、推動對外貿易發展的戰略高度,從體制改革、建立出口生產體系、推進市場開拓等方面採取有力措施持續推動,從而結束了機電產品出口長期低水平徘徊的狀態,形成了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的新局面。1999年,國家開始實施科技興貿戰略,經過共同努力,中國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成績巨大,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力量。

一、進出口規模不斷擴大,在外貿中佔比不斷提高。我國機電產品出口自1995年以來,連續13年保持我國第一大類出口商品地位。2007年,機電產品出口由1978年6.59億美元增加到了7011.7億美元,增長了1063倍,年均增長27.2%;佔全國外貿出口的比重從1978年的6.8%提高到57.6%。機電產品進口由1980年的56.5億美元增加到4990億美元,增長了87倍,年均增長18.0%;佔全國外貿進口的比重從1980年的28.2%提高到52.2%。

二、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在進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出口商品結構向資本勞動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轉化的進程加快,出口產品的加工深度、附加值和技術含量進一步提高,進出口商品結構得到優化。機器設備、運輸機械以及儀器儀表等產品的出口始終高於機電產品出口年平均增長速度,機電儀產品及設備出口佔比超過93%。能源、材料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長相對減緩,低於全國機電產品出口平均增長速度。三十年來,我國向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國家和地區出口了大量成套設備和大型設備,包括:船舶、飛機、鐵路、冶煉設備、通訊設備、發電設備和輸變電設備等。

三、重點產業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多年來,通過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有力地促進了企業技術進步,推動了一批重點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我國30萬千瓦、60萬千瓦大型燃煤發電機組製造技術已進入國際先進行列。目前30萬千瓦以上發電機組在國外已安裝和正在執行項目總計容量超過1700萬千瓦。

——2004年我國自主研發、製造的新舟60飛機成功銷往辛巴威,至今已累計獲得訂單137架,其中海外87架,15家已經交付並投入運營。

——2007年我國造船業新接訂單、手持訂單、造船完工量分別位居世界第一、第二和第三位。

——汽車是我國增長潛力最大的自主品牌出口商品之一。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潛在市場、第二大消費市場和第三大生產國,2007年我國生產汽車888.3萬輛,出口61萬輛。

——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電信設備為全球100多個國家的500多家電信運營商提供設備和服務。華為公司的程式控制交換機已佔全球程式控制交換機市場份額的32%,連續三年銷量世界第一。

——我國已成為國際家電最佳生產基地和輸出大國。2007年中國家電行業出口金額達到314億美元,我國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器、彩電、激光視盤機、微波爐等多類產品已居世界產量和出口第一。

四、貫徹全方位、多元化和重點市場、重點突破的方針取得明顯進展,遠洋市場開拓能力明顯增強。在鞏固發展傳統市場的同時,向北美、西歐等重點市場的出口增長較快。市場結構向多元化深入拓展。2007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已覆蓋224個國家和地區,進口國家和地區194個。前10位貿易夥伴進出口總計10141.3億美元,占機電產品貿易總額的84.5%。除主要出口市場保持高速增長外,對非洲和拉丁美洲、中東、對印度、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均取得可喜成績。從進口市場看,自主要貿易夥伴進口占據主導,自日本、歐盟、台灣、美國等主要貿易夥伴占據主導,來自其他貿易夥伴的進口也有不同程度增長。

五、出口企業組織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出口迅速成長,經營主體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機電生產企業成為擴大出口的骨幹力量。截至2007年外商投資企業機電產品進出口持續保持穩定增長,佔比接近3/4。民營企業經過近10年來的快速發展,出口產品涉及電子、家電、電工、汽車、摩托車、工程機械、通信等多個行業,在機電產品進出口中的地位不斷上升,佔比達到12%,進出口增速比外商投資企業高出20個百分點,顯示出較強的發展後勁。據統計,1985年全國出口額超過500萬美元的生產企業不足10家。2007年出口額1億美元以上的企業達849家,其中,年出口10億美元以上企業75家,100億美元3家。生產企業成為開拓國際市場的主力軍,並逐步形成了一批出口企業集團,顯示出技術、管理的優勢和出口的後勁。

六、機電產品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成為對外經濟貿易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2002年起,機電產品進出口總額佔全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突破50%,2003年機電產品出口佔全國外貿出口的比重也突破50%,機電產品出口增量佔全國外貿出口增量的比重累計達到68%,2007年機電產品出口佔全國外貿出口的比重達到了57.6%。擴大機電產品進出口,對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提升產業技術水平,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提高國際競爭能力,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對增加就業,保持社會穩定也做出了積極貢獻。

國慶60周年資料:人民生活

第一、每月1500元扣除標准,可以基本保證城鎮居民基本生活水平不受征稅影響。由於各國的國情和個人所得稅制度不同,其費用扣除辦法和扣除標准差別較大,但一個共同點是,但允許扣除的費用僅僅是保證納稅人及其贍養人口的基本生活開支,包括納稅人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贍養人口的基本生活費和醫療保險費,以及子女教育的費用等。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4年,全國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16024元(月均1336元),扣除用於儲蓄的部分,年人均消費支出為7182元,按贍養系數1.9計算,城鎮職工月均消費支出為1143元。

再考慮住房、醫療、教育的開支210元左右,我國城鎮每月人均消費支出約為1350元。新方案中提出的每月1500元費用扣除額,顯然要高於在崗職工月均工資水平和職工月均基本消費支出水平。如果再加上有工作的配偶1500元扣除額,一個家庭3000元的免稅收入,是能夠保證個人及家庭基本生活需要的,這個費用扣除標准也是具有一定前瞻性空間的。需要指出的是,根據現行工薪所得實行的超額累進征稅辦法,對於納稅人每月收入超過1500元免徵額的部分,政府並非全部征走,需要負擔的稅收只是其中一個非常小的比例,以確保超過1500元的絕大部分收入留給納稅人,用於改善生活。

第二、每月1500元扣除標准,基本適合現階段的中國國情和財政承受能力。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財力還不寬裕,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發展很不平衡,不論是經濟建設、公共事業發展,還是扶貧助困,政府都要花大量的錢,各方面的財力分配矛盾還十分突出。處理財力分配矛盾的基本原則性是:「一要吃飯、二要建設、三要科學發展」。目前,個人所得稅已成為國家尤其是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新方案將每月扣除標准提高到1500元後,國家財政每年將減收約200億元。政府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如果進一步更大幅度地提高工薪所得的費用扣除標准,將有可能超出我國財政的承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各級政府對義務教育、公共醫療、農業農民、下崗職工,以及對其他社會弱勢群體的轉移支付保障能力。

第三、每月1500元的扣除標准,可以適當調節部分地區、行業和居民個人的較高收入。伴隨著經濟發展,我國居民收入差距正在拉大,政府調節收入分配,除了需要規范初次分配,進一步增加財政轉移支付之外,還要充分發揮個人所得稅的作用。新方案不分行業,不論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全國統一實行每月1500元的工薪所得扣除標准,這樣,一方面可以將廣大低收入階層排除在征稅之外;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調整稅率結構,加強稅收征管,適當增加高收入階層的稅收負擔,體現稅收的公平與合理。

第四、每月1500元的扣除標准,有利於普及公民納稅義務,逐步完善稅制結構,以適應未來經濟發展的需要。個人所得稅不是財富稅、富人稅。它除了具有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之外,還是現代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重要手段。從世界大多數國家情況看,繳納個人所得稅已成為一國居民的普遍義務。10年前,我國將費用扣除標準定在每月800元,其政策重心主要是調節高收入;10年後的今天,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提高,個人所得稅立法的宗旨就應當與時俱進地由調節分配的單一功能,轉向調節分配與拓展稅源、普及納稅義務並舉的軌道上來。

應當指出,隨著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個人所得稅的征稅范圍將會愈來愈廣,收入比重還將大幅度提高。在保障納稅人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個人所得稅征稅面逐步普及到廣大工薪階層,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社會發展的一大進步,更是每個公民對國家應盡的義務。

❷ 世界上有那些著名電影節

世界十大電影節:
嘎納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
美國聖丹斯電影節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
上海國際電影節
夏威夷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日本東京電影節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洛加諾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是專為沒有名氣的電影人和影片設立的電影節。由羅伯特·雷德福於1984年一手創辦,經過這些年的積累,這個美國本土的小電影節已成為獨立製片業的重要精神支柱,許多好萊塢的新銳導演都視其為執導主流商業大片的跳板。而好萊塢大製片公司要找新秀,「聖丹斯電影節」又是不容錯過的人力資源庫。一年一度的聖丹斯電影節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 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戛納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而其間因二次世界大戰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財務因素等,曾斷斷續續進行數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動服日漸穩定,且增設了「導演雙周」,到1971年後,市場交易就愈來愈熱門了…。

在短短雙周之內,影展的活動分為了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份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獎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份,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映演,且「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有關獎項部份,則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競賽部份通常從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為開幕或閉幕的影片,不參與競賽

世界上最主流的電影獎項:奧斯卡金像獎(不可否認在好萊塢有最好的技術,最好的演員,最主流的平台)

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儀式 奧斯卡獎是美國最高的電影榮譽,也是當前世界電影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電影獎之一,由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頒發、它自1928年開始,在每年4月前 後舉行,至今已度過77個春秋(2005年)。 從歷屆評選結果看,大部分獲獎作品都是題材比較嚴肅,藝術價值較高的影片。 一年一度的奧斯卡頒獎儀式始終是美國好萊塢的一個盛大節日,世界好多國家都 通過電視台轉播大會的盛況。頒發的獎項有23個(具體內容參見奧斯卡獎項簡介)。為《 末代皇帝》作曲的我國音樂家蘇聰,曾獲奧斯卡音樂獎。

❸ 關於三四月份節日的英語小報

世 界 節 日 表

日 期 節 日 名 稱 開始年度
1月1日 元旦
1月第一個星期日 黑人日
1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國際麻風節(世界防治麻風病日) 1954

2 月 份
2月2日 世界濕地日
2月7日 國際聲援南非日 1964
2月10日 國際氣象節
2月14日 情人節
2月15日 中國12億人口日 1995
2月21日 反對殖民制度斗爭日 1949
2月24日 第三世界青年日
2月28日 世界居住條件調查日

3 月 份
3月1日 國際海豹日 1983
3月3日 全國愛耳日 2000
3月5日 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
3月8日 國際勞動婦女節 1910
3月12日 中國植樹節 1979
3月14日 國際警察日(節)
3月15日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1983
3月16日 手拉手情系貧困小夥伴全國統一行動日
3月17日 國際航海日
中國國醫節 1929
3月18日 全國科技人才活動日
3月21日 世界林業節(世界森林日) 1972
消除種族歧視國際日 1976
世界兒歌日
世界睡眠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 1993
3月23日 世界氣象日 1950
3月24日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1996
3月最後一個星期一 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 1996

4 月 份
4月1日 國際愚人節
4月2日 國際兒童圖書日
4月7日 世界衛生日 1950
4月21日 全國企業家活動日 1994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1970
世界法律日
4月23日 世界圖書和版權日
4月24日 世界青年反對殖民主義日 1957
亞非新聞工作者日
4月25日 全國預防接種宣傳日 1986
4月26日 世界知識產權日 2001
4月27日 聯誼城日
4月30日 全國交通安全反思日
4月第三個星期日 世界兒童日 1986
4月最後一個星期三 秘書節

5 月 份
5月1日 國際勞動節 1889
國際示威遊行日
5月3日 世界哮喘日
5月4日 中國青年節 1939
五四運動紀念日 1919
科技傳播日
5月5日 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 1994
5月8日 世界紅十字日 1948
世界微笑日
5月12日 國際護士節 1912
5月15日 國際家庭(咨詢)日 1994
5月17日 世界電信日 1969
5月18日 國際博物館日
5月20日 全國母乳喂養宣傳日 1990
中國學生營養日 1990
5月26日 世界向人體條件挑戰日 1993
5月30日 "五卅"反對帝國主義運動紀念日 1925
5月31日 世界無煙日 1988
5月第二個星期日 母親節 1914
救助貧困母親日 1997
5月第三個星期二 國際牛奶日 1961
5月第三個星期日 全國助殘日 1990

6 月 份
6月1日 國際兒童節 1949
6月5日 世界環境日 1974
6月6日 全國愛眼日 1996
6月11日 中國人口日
6月17日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乾旱日
6月20日 世界難民日 2001
6月22日 中國兒童慈善活動日
6月23日 國際奧林匹克日 1894
世界手球日
6月25日 全國土地日 1991
6月26日 國際禁毒日(國際反毒品日) 1987
國際憲章日(聯合國憲章日)
6月30日 世界青年聯歡節
6月第三個星期日 父親節

7 月 份
7月1日 中國共產黨誕生日 1921
香港回歸紀念日 1997
國際建築日 1985
亞洲「三十億人口日」 1988
7月2日 國際體育記者日
7月7日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 1937
7月11日 世界(50億)人口日 1987
7月26日 世界語(言)創立日
7月28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4
7月30日 非洲婦女日
7月第一個星期六 國際合作節

8 月 份
8月1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1927
8月6日 國際電影節 1932
8月8日 中國男子節(爸爸節) 1988
8月15日 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日 1945
8月26日 全國律師咨詢日 1993

9 月 份
9月3日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1945
9月8日 國際新聞工作者(團結)日 1958
世界掃盲日 1966
9月10日 中國教師節 1985
9月14日 世界清潔地球日
9月16日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1987
9月18日 "九·一八"事變紀念日(中國國恥日) 1931
9月20日 全國愛牙日 1989
9月21日 國際和平日 2002 2002年以後
9月26日 節日·民謠網建站日 2001
9月27日 世界旅遊日 1980?
9月第三個星期二 國際和平日 1981 1981至2001年
9月第三個星期六 全民國防教育日 2001
9月第四個星期日 國際聾人節 1958?
9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世界心臟日 2000?
世界海事日

10 月 份
10月1日 國慶節 1949
國際音樂日 1980
國際老人節 1990
10月2日 國際和平(與民主自由)斗爭日 1949
10月4日 世界動物日 1949
10月8日 全國高血壓日 1998
世界視覺日
國際左撇子日
10月9日 世界郵政日(萬國郵聯日) 1969
10月10日 辛亥革命紀念日 1911
世界居室衛生日
世界精神衛生日 1992
10月11日 聲援南非政治犯日
10月13日 中國少年先鋒隊誕辰日 1949
世界保健日
國際教師節
採用格林威治時間為國際標准時間日 1884
10月14日 世界標准日 1969
10月15日 國際盲人節(白手杖節) 1984
10月16日 世界糧食日 1979
10月17日 世界消除貧困日
10月22日 世界傳統醫葯日 1992
10月24日 聯合國日 1945
世界發展信息日
10月28日 世界"男性健康日" 2000
10月31日 世界勤儉日
10月第一個星期一 國際住房日 1982
10月第二個星期三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 1990
每年重陽節 中國老年節(義務助老活動日) 1989

11月份
11月8日 中國記者節 2000
11月9日 中國消防宣傳日(消防節) 1992
11月10日 世界青年節(日) 1946
11月14日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17日 國際大學生節(國際學生日) 1946
11月21日 世界電視日 1996
世界問候日 1973
11月第四個星期四 感恩節

12月份
12月1日 世界艾滋病日 1988
12月2日 廢除一切形式奴役世界日 1986
12月3日 世界殘疾人日 1992
12月4日 中國法制宣傳日 2001
12月5日 (經濟和社會發展)國際志願人員日 1985
世界弱能人士日
12月7日 國際民航日
12月9日 "一二·九"運動紀念日 1935
世界足球日 1995
12月10日 世界人權日 1950
12月11日 世界防治哮喘日 1998
12月12日 西安事變紀念日 1936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1937
12月15日 世界強化免疫日
12月20日 澳門回歸紀念日 1999
12月21日 國際籃球日
12月24日 平安夜
12月25日 聖誕節
12月29日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1994
12月第二個星期日 國際兒童電視廣播日

◆◆◆ 陰 歷 節 日 ◆◆◆
正月初一 春節
正月十五 元宵節
二月初二 龍抬頭節
五月初五 端午節
七月初七 七夕情人節
八月十五 中秋節
九月初九 重陽節
中國老年節(義務助老活動日)
臘月初八 臘八節
臘月二十三 小年

❹ 關於國慶節的手抄報的內容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於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

1949年9月的政協一屆一次會議上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節。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偉大的轉變。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時,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澤東主席庄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毛主席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系。」隨即舉行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朱德總司令檢閱了海陸空軍,並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肅清國民黨一切殘余武裝,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日,北京新華廣播電台在天安門廣場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實況廣播。這是中國人民廣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實況廣播,全國各地人民廣播電台同時廣播。
國慶節詩歌一: guoqingjieshige

沁園春 國慶

萬里晴空,壯麗山河,赤旗飄揚。
看九州方圓,普天同慶;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社會穩定,人民幸福,改革開放譜新章。
新中國,如世界巨龍,屹立東方。
今朝如此輝煌,賴黨政國策指方向。
憶崢嶸歲月,生靈塗炭;黎民多難,長夜茫茫。
槍林彈雨,出生入死,換得新生紅太陽。
當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長。

有關國慶節的詩歌二:

祖國啊,我為你自豪!

當巍峨的華表,
讓挺拔的身軀披上曙光,
當雄偉的天安門,
讓風雲迎來東升的太陽.
歷史的耳畔,
傳來了禮炮的隆隆回響,
那排山倒海般的回響,
是中國滄桑巨變的回響.
一位巨人俯瞰著世界,
洪亮的聲音,
全世界都聽到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當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那勝利的旗幟,
在朗朗的空中迎風飄揚,
人民揚起了頭顱,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有關國慶節的詩歌三:

我的祖國

我的祖國,
我深深愛戀的祖國.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雞-----喚醒拂曉的沉默,
你是沖天騰飛的巨龍-----叱吒時代的風雲,
你是威風凜凜的雄獅-----舞動神州的雄風,
你是人類智慧的起源-----點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個神聖的名字,
那就是中國!
那就是中國啊,我的祖國.
我深深愛戀的祖國.

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
搏動的心臟跳動著五千年的脈搏,
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
涌動的血液奔騰著長江黃河的浪波,
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
黃色的皮膚印著祖先留下的顏色,
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
……

國旗的誕生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協籌備會決定成立國旗、國徽圖案初選委員會,並於當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在人民日報等報紙發表徵稿啟事。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期間,初選委員會將收到的3012幅圖案選了38幅印發全體代表討論。經全體代表分組討論後,9月25日晚毛澤東主席召開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協商座談會。關於國旗的問題,毛澤東主席指出,五星紅旗這個圖案表現我們革命人民大團結。現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全體代表通過決議,選定了由曾聯松設計的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決議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紅地五星旗,象徵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國歌的誕生

在新中國建立前夕,人民政協開會商討國歌。著名畫家徐悲鴻和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委員力薦以《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毛澤東、周恩來當即表示支持他們的意見。但有人認為新中國就要成立了,而此歌的歌詞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已經過時了,主張改詞。周恩來發言,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留下這句話,讓我們耳邊警鍾長鳴。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聶耳(1912-1935年)。《義勇軍進行曲》誕生於1935年,劇作家田漢作詞;中國新音樂運動的創始人聶耳作曲。這首歌原為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影片《風雲兒女》描寫的是「九一八」之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中國的東三省,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在國民黨反動統治下,一些知識分子從苦悶、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線。田漢在寫完這部電影故事以後,便遭反動派逮捕,主題歌詞是寫在一張香煙的錫箔襯紙上。聶耳主動拿去歌詞,在他去日本前完成歌譜初稿,到日本後不久,把歌譜全部完成寄回。歌曲隨電影的放映,更由於救亡運動的開展,流傳於全國每一個角落,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

「文革」中,由於田漢被打倒,歌詞不讓唱了,《國歌》只能由樂隊演奏。1978年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義勇軍進行曲》新詞。改定國歌歌詞後,各方面對此一直有不同意見,要求恢復國歌原來的歌詞。直到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撤銷1978年3月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新詞,恢復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❺ 關於國慶的手抄報內容

走在節日的萍城街頭,一盆盆鮮花簇擁著大地,各式各樣的彩旗迎風飄揚,火紅的燈籠高高掛起,工作了一周的市民們走出家門,來到大街小巷、廣場、公園,感受節日的熱烈氛圍,國慶的萍城處處呈現一片祥和的盛景。

歡樂的公園

鵝湖公園分外熱鬧,人們從四面八方擁入公園,參加多種娛樂活動,還有湖中泛著的小舟,人們的歡聲笑語無不透露著市民們喜慶的心情;在人民公園的一角,有兩位竹笛愛好者在放情吹奏,優美的笛聲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市民駐足欣賞。

喜慶的廣場

在秋收起義廣場,人流如織,鮮花錦簇,音樂噴泉噴出一簇簇潔白的水花,在空中舞出美麗的圖畫,彷彿在為祖國的生日祝福;躍進路的綠茵廣場卻是鼓聲陣陣、鞭炮聲聲,各路商家為了回報廣大市民,紛紛在廣場舉行大大小小的活動,一個個精彩節的節目贏得了如潮的掌聲和歡樂聲,一直籠罩在廣場上空。

熱鬧的街道

躍進路、八一街、鳳凰街、廣場路以及市區各主要街道車水馬龍、人山人海。沿街叫囂的小販,熙攘的人群,一切景象生氣勃勃。各式各樣的甜點小吃令人垂涎三尺,稀奇有趣的商品使行人佇足不前,各大商場小店推出的促銷活動吸引著市民們的眼球……

國慶見聞

國慶節那一天,市政府廣場披上了節日盛裝。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這里,休閑、渡假,整個廣場充滿了歡聲笑語。

一個20多米高的旗桿矗立在廣場的正中央,一面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旗桿下面有六百四十盆鮮花將旗桿緊緊圍在當中。廣場的北面是火炬大廈,大廈前面的天空中,飄著6個掛著條幅的大氣球,條幅上寫著慶祝節日的標語。廣場西邊的市政府辦公大樓的樓頂正中央也飄揚著一面五星紅旗,國旗下懸掛著金色的國徽,樓頂前邊有25面刀形彩旗,使大樓變得既莊重又充滿了節日氣氛。東邊是遼寧大劇院、博物館和電信大樓,雖然從這些建築物上見不到更多的彩旗和標語,但它們的白、青、綠的色調顯得比往日更加潔凈。廣場的南邊布置成一個立體大花壇。它由三部分組成:中心花壇呈圓形,其外部直徑達24米,花壇中心為直徑15米的圓形音樂噴泉,可隨音樂節奏的變化噴出8種水形,中心水柱高度可達15米;中心花壇東側是一座長10米,寬4米高3米的「慶祝建國55周年」立體組字花壇,它與中心花壇交相呼應;中心花壇南北兩側,各擺一座直徑為2米,高為1.8米由鮮花組成的大型花籃。

很多青少年學生爭先恐後地照相,一個男中學生敞著懷,手插在腰上,昂著頭,挺著胸神氣十足;一個小學生穿著校服,手裡拿著紅色的氣球抿著嘴笑;還有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和小女孩,他們都穿著白地紅色條紋上衣,藍色牛仔褲,都拿著彈球和玻璃球,並肩站在一起,兩個圓圓的小臉上,露著燦爛的笑容,他們也許是一對龍鳳胎吧!

兩位青年夫婦推著輪椅,輪椅上坐著滿頭銀發的老奶奶。老人家兩眼炯炯有神,雖然沒有聽到她說什麼話,但她那微微的笑臉足以表達了她那愉快的節日心情。

這真是美麗而又熱鬧的國慶節! 祖國母親的54歲的生日終於來了,10月1日的晚上,我們一家子一齊去市中心去遊玩,看到了熱鬧的景象。

我們第一個目的地是天一廣場。車子還沒開到市中心,交通就堵塞了。車開的還是人走的快。我們只好下車,步行到天一廣場。到了天一廣場,只見遊玩的人們把廣場擠得滿滿的。我們費盡吃奶的力氣,才進去。天一廣場內,好不熱鬧。人們有的在唱歌,有的在看噴泉,有的在購買東西……大約八點的時候,水幕電影開始了,人們像遇到了寶貝一樣,紛紛跑來觀看。不到五秒鍾,人們已經里三層,外三層得圍住了水幕電影。現在你要想進去,嘿,你根本進不去!

我們從天一廣場出來,來到了第二個目的地:樂購。在樂購裡面購買東西的人不比在天一廣場里觀看水幕電影的人少。人們爭先恐後地購買自己所需的東西,然後排隊收銀。我們選購好了東西,來到收銀台。收銀台里,人們排著長龍。我們足足等了半個小時才輪到我們。

我們從樂購出來,已經快十點了。我們坐上了公交車,回到了家。

閱讀全文

與國際電影節節日小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水幕電影如何調試 瀏覽:985
有關冰的動漫電影 瀏覽:798
北京電影學院博士復試2017 瀏覽:764
免費掃碼看電影什麼套路 瀏覽:512
韓國2018電影推薦 瀏覽:957
美國玩命關頭電影 瀏覽:690
2018初一電影票房榜 瀏覽:284
ktv胖子跳舞什麼電影 瀏覽:394
3d電影上下兩個 瀏覽:319
外國經典動畫電影 瀏覽:196
最火電影導演孫傳林 瀏覽:192
法國慈禧太後電影 瀏覽:115
劉德華搶一輛跑車是什麼電影 瀏覽:442
二戰電影城堡 瀏覽:599
江波愛情電影 瀏覽:584
電影他來自美國在線 瀏覽:601
唐山電影票團購 瀏覽:497
功夫電影里的功夫是什麼 瀏覽:195
法國在俄羅斯戰爭電影叫什麼 瀏覽:239
靜態3d電影下載 瀏覽: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