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帝保佑美國這電影主要想表達什麼
一種社會的無奈,少女代表的是新生一代,老頭代表的是老去一代,老頭無法接受時代改變了社會的思維、道德,所以老人沒有吞槍自殺,而是決定反抗,少女是新生代中仍保留老一代的品格的形象,所以他們倆可以合作在一起(所以老頭也拒絕了和少女發生關系,因為這是老一輩人的不可扭曲的道德觀),美國題材的電影都差不多的,一個中心:戰斗到底
② 上帝保佑美國主角在影院里看的電影叫什麼
是一部關於越南戰爭美萊村屠殺的紀錄片,叫做 The Graves Of My Lai,希望對你有幫助。
③ 加分懸賞電影《上帝保佑美國》所有歌曲 包括插曲 背景曲
《上帝保佑美國》。它是美國的非官方國歌,這首歌是五歲時就從西伯利亞移居美國的Irving Berlin (1888-1989)於1918年夏天在厄普頓營地創作的。當時,Berlin認為歌曲庄嚴的聲音與演出更多的喜劇元素不一致,於是歌曲被擱置在一邊。
還有
電影中27分出現的插曲《beat the devil's tattoo》打敗惡魔的紋身
最後字幕部分《I never cry》
④ 電影上帝保佑美國里的小女孩兒殺手是誰她還主演過什麼電影
塔拉·林內·巴爾
Tara
Lynne
Barr
2001年,只有7歲的巴爾在當地的一個俱樂部表演了一部兒童劇《玩具營地》。她出演的角色「泰德·e·熊」,她的表演生涯開始了。在接下來的三年裡,巴爾參加了十個兒童劇演出,並在9歲時宣布,她需要一個代理,這樣她就可以轉移到電影和電視的項目。
此後,她參加了NBC電視台的《Crossing
Jordan》,在迪士尼和尼克電視台(美國知名的有線電視頻道,主營兒童節目)。2005年巴爾搭檔肖恩·惠倫在黑色短戲劇《road
kill》贏得了當年的紐約恐怖電影節的觀眾選擇獎。同時擔任美國
Encore
Channel(喝彩頻道)的《Fear
Fest:
31
Nights
of
Horror》的主持人。她也曾代言過各種商業廣告,也曾在一些比較流行的電視游戲里配音。並且繼續在舞台上表演一些戲劇只要在時間上允許。
目前,巴爾在美國查普曼大學主修戲劇。
⑤ 誰有(上帝保佑美國)的電影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Ulpa-vg6EDPXaxzj__GLaQ
提取碼:5rhj
《上帝保佑美國》是由博卡·格德斯維特執導,喬爾·默里、塔拉·琳恩·巴爾主演的喜劇犯罪片,於2012年5月11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一個離婚的男人和一個女高中生,由於對世界的憤怒,展開了一場遍及整個美國的殺戮任務的故事。
⑥ 如何評價電影《上帝保佑美國》
「美國已經淪落為一個殘忍而邪惡的地方。」弗蘭克端著AK47闖進了「美國巨星」選秀現場,面對現場觀眾及攝像鏡頭他開始慷慨陳詞,接著他朝這群「該死」的美國人掃射。這是《上帝保佑美國》的情節,而在2012年7月20日凌晨,在美國丹佛的《蝙蝠俠前傳3》的首映現場發生了跟電影極其相似的情景,一名男子戴著面具在電影院朝人群掃射,共造成12人死亡,58人受傷。
現在並不能完全確認這位24歲男子朝人群掃射的具體原因,但在這個由網路推動的泛娛樂化時代,族群之間的隔膜從宗教、文化漸漸演變為品味(我不想用這個詞,但找不到更准確的表達)之間的隔膜。這種品味隔膜在近幾年越演越烈。
網路時代造就了無比多元的社會,而它的問題也漸漸顯現。在這一點上筆者感同身受,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人們通過傳統媒體獲得信息,在我小時候每一位小朋友都看黑貓警長和葫蘆娃,每逢周末地方台會放港台片,我們看著差不多的小人書,聽著差不多的音樂,喜歡差不多的明星,吃著差不多的食物,玩著差不多的玩具,我們就是差不多先生,(但我們不是哈狗幫)。在這個時候,我們在信息接收方式上的趨同造成了我們品味的一致,這個時代你想看更多的東西也很難看到,這時我們在品味上還沒有出現大的分野。之後錄像帶和VCD的出現讓我眼界大開,大量的盜版碟充斥市場,在信息的獲取上,我們完成了大規模的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選擇的過程。這時我開始淘碟,當大家還整天看王晶的時候,我已經滿大街地尋找王家衛了。不光是電影,你對音樂、書籍、報刊的選擇也更明晰了起來,你漸漸找到了適合你的隱性圈子,看王小波的人不會去看瓊瑤,聽崔健的人大概對毛阿敏不會太感冒。由此每一個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也漸次觀變,不同的人對同一個事物的看法也漸漸多元。這再也不是幾億人同時看7個樣板戲的時代了,對於你不喜歡的東西,你可以迴避,甚至可以譏諷或批判。於是我們的品味在這時開始正式分野,但還遠沒達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再之後網路時代到了,信息的無限擴張使每一個人都猝不及防,獲取信息的手段從未如此方便過。在這個時候我深切地感到,家裡有電腦的孩子和沒電腦的孩子,區別越來越大,傳統媒體所獲取的知識已大大落後於用搜索引擎獲取信息的人。大概在2000年,我們家也買了台電腦,我對父親預言:「你等著看吧,人與人的智商差距會越來越大」這沒什麼好預言的,網路造成的智力差別在一兩年內就已涇渭分明了。玩網路游戲的人會沒完沒了地玩下去,對某些人來說網路就是游戲,而對另一種人來說,網路成了一個知識的無底洞,你掉進了信息和知識所組成的汪洋大海,你的首要工作再也不是獲取信息,而是選擇信息。之後發生的事大家也都很清楚了,社會上的人開始產生巨大的分野,的確有的人越來越傻逼,有的人越來越聰明了,這些不同的人群在文化、品味、政治觀點等等不同領域的分歧也越來越大,且相互敵視。
且不論傳統媒體和網路所造就的人群分野,這種分野基本存在於代際之間。傳統媒體所代表的父輩一代跟我們上網的一代的世界觀自然不同,不過這並不是社會文化矛盾的燃點,真正的矛盾是網路內部所造成的分野。因為網路無限大,每一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所屬的那個圈子,而一個個的小圈子小社區的存在,反而造成了更大的人群分野。我們可以回憶一下,在沒有網路的時代,不同政治觀點和不同品味的人可以坐在一起互相爭論,可能面紅耳赤,也可能大打出手。但像這樣坐在一起不同思想的交鋒變得越來越少。思想的交流被網路替代,而通過網路我們又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圈子,於是爭論變少了,不同思想的交流自然也變少了。缺少了不同思想的交流,我們的思想也變得越來越偏激,品味也越來越極端。你活在自己的網路小社群里,自己的思想跟大家沒有什麼不同,自然也就看不出自己的思想有什麼問題。比如上牛博網的人絕不會喜歡新華網,看《南方周末》的人不可能去看《環球時報》,而韓寒的鐵桿粉絲決不會去想郭敬明有什麼可取之處,而真正喜歡《賽德克·巴萊》的人,打死我也不會相信他會喜歡《舉起手來》……
就是這樣,我們品味的差別已經水火不容,政見也左右分野,世界觀自然也涇渭分明。在網路上的社區里如果遇到了非我族類,大家口誅筆伐一下倒無所謂。可如果這種矛盾和爭論上升到了現實世界就會出現像《上帝保佑美國》這樣的慘劇。
影片中的弗蘭克面對著美國道德的敗壞;文明的缺失;品味的低下,他終於忍無可忍,用一種極端暴力的方式去操翻這個世界。對於這樣一部B級影片,情節和故事不再重要,影片幾乎也沒什麼情節可言,影片充斥著弗蘭克和女高中生對品味及政見的喋喋不休然後就是去殺掉那些「該死」的美國人。影片雖是B級片,充滿著喋喋不休和血漿,但弗蘭克在某種層度上代表了美國菁英階層對當代流行文化的看法。弗蘭克只是用一種更為極端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看法而已。
影片所刻劃的美國社會極其庸俗,雖顯誇張,但一定存在。弗蘭克這樣的人也一定存在,而想像著幹掉那些惡心的傻逼的人也一定大有人在。不但在美國,在中國在全世界,這都是一個不能乎視的潛在社會矛盾。弗蘭克失去了婚姻;失去了工作,還得了腦瘤,在這種絕望到要自殺的境況下,當看到電視上的選秀節目時,仍然把他惡心得無法安然離開這個世界。是的,不把電視上那個賤貨幹掉死都不能瞑目。於是慘劇發生了,弗蘭克也似乎找到了生存下去的意義,於是慘劇一個接一個地發生。我相信,一定有很多觀眾看得大塊人心,而這就是B級片的最大意義。影片中的人物幫你出了口惡氣。
而多少次午夜夢回,你也想像著幹掉那些惡心的人,而更可怕的是,那些惡心的人是社會上的大多數。他們在聚會時只顧著低頭玩手機,他們是非誠勿擾和中國好聲音的忠實粉絲,他們的最大理想就是上星光大道,終極理想是我要上春晚……還有一群可怕的文青,他們追求知識,把穿越小說當成惡補歷史的工具,常看百家講壇,瘋狂熱愛於丹,女生們不看瓊瑤了,張口畢口的張愛玲;他們通過范曾認識了中國畫,通過文懷沙喜歡上了國學,通過張悟本學會了養生……他說他超愛搖滾樂,比如蘇打綠;他說他熱愛文學,比如郭敬明;他說他喜歡看電影,比如泰坦尼克號;他說他研究歷史,比如甄環傳……說完了,這就是我們身邊的大多數。
而你如果像影片中的弗蘭克一樣整天看這些垃圾,你當然有把他們全都幹掉的沖動。但你可以選擇不看,或者躲進自己的小圈子裡總可以了吧。而如弗蘭克這種自詡的所謂文化精英撐權的話,就會造成大規模的思想改造和文化革命,甚至種族屠殺。在近代史上我們已不止一次的看到,像弗蘭克這樣的自認為掌握了真理的人,用血腥的手段屠殺有著另一種信仰的族群,然後控制出版,堵塞言論,把自己認為錯的,或者低俗的東西消滅掉,然後大家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看一出戲,祖國山河一個色兒……相比用暴力強制趨同的社會,我更願意回到這個庸俗不堪的世界。
你可以改造社會,改造國家,但絕不能直接改造一個人的思想。這是最大的滅絕人性。思想改造應該通過社會改造來實現,而不是直接把思想消滅更不能通過消滅肉體的方式消滅思想。1689年,英國通過了寬容法案,1787年,美國第一憲法修正案,都已立法不得干涉公民的信仰自由,而說到底是不得干涉一個人的思想自由。不管這個人多麼的傷風敗俗,品味低下,只要他不犯法。我們都拿他沒辦法。革命不能革到人心深處,對社會及體制可以有大規模的改造工程,但要來一次重塑新人的運動,誓與舊我絕裂,欲重新作人的人,都是危險的。
影片所表達的思想和它的內在情感是十分可怕的。當然,這樣的影片看上去會很過癮,而這種簡單的情緒發泄是比《蝙蝠俠》之類的影片還要直接,而它的模仿效應也比後者更大。對於這種有著社會現實意義的B級片,以及影片中所涉及的「該死的」人,我們需要的是寬容。
⑦ 找電影名字 父女兩看電影 只因太吵 開槍 什麼電影
《上帝保佑美國》。
由博卡·格德斯維特執導,喬爾·默里、塔拉·琳恩·巴爾主演的喜劇犯罪片,於2012年5月11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個離婚的男人和一個女高中生,由於對世界的憤怒,展開了一場遍及整個美國的殺戮任務的故事。
劇情簡介:
中年男子弗蘭克(喬爾·默里 Joel Murray 飾)對聒噪的世界深感麻木,他的生活如同一潭死水,每天渾噩度日。他對自私鄰居的侵擾忍辱退讓,對前妻再婚和女兒叛逆感到無奈,對不知廉恥的電視真人秀選手反感厭惡。終於被診斷出腦瘤和丟掉工作的現實把弗蘭克徹底擊垮。
正當他想以自殺了結此生時,真人秀里貪得無厭的選秀女孩激發出了他潛藏已久的憎恨,他決定以自己的方式讓正義得到伸張。
於是弗蘭克出門殺死了他自認為該死的鄰家女孩克洛伊,這一幕被另一個女孩洛克西(塔拉·林內·巴爾 Tara Lynne Barr 飾)目睹。洛克西同樣厭惡著充斥弊病的社會,她主動參與到弗蘭克的殺人計劃。兩人攜帶槍支走上大街,大張旗鼓的玩起殺人游戲,成為新聞追蹤的焦點。
⑧ 《上帝保佑美國》、《狂暴2:資本的懲罰》、《惡魔的崛起》、《帝國的毀滅》這四部歐美電影你最喜歡看
前兩部沒有看過,後兩部比較來說,《帝國的毀滅》無論從選角、氛圍、服飾、背景上更接近那個年代,布魯諾岡茨飾演的希特勒更為到位,影片製作更為精良。
⑨ 一部美國電影大叔加一個小女孩開槍到處殺人的電影
該電影是《上帝保佑美國》,具體劇情:在這樣一個靠選秀節目搏出位的社會形態當中,大家為了出名不擇手段,所謂「名人」的質量也在直線下降。顯然,弗蘭克(喬爾·默里飾)已經受夠了美國文化世風日下、一蹶不振的現狀,因為他滿眼看到的全部都是殘酷、愚蠢和偏狹的極度泛濫,已然演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災難。
早就離婚的弗蘭克最近剛剛遭到解僱,而且很可能還患上了不治之症,他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已經沒有繼續下去的必要了。
然而,與別人不太一樣的是,這個時候的弗蘭克並沒有選擇自殺,而是買了一把槍,他要將自己的沮喪全部發泄到他所能想像得到的最殘忍、最麻木或最心胸狹窄的人的身上——他將射殺的目標先定位在了那些極度令人討厭的電視真人秀的明星。
在這個過程中,弗蘭克還意外得到了一個幫手,是一個名叫羅克茜(塔拉·琳恩·巴爾飾)的高中女生,他們兩個人無疑對這個世界懷揣的是同樣的憤怒和脫節,於是他們一拍即合,隨即展開了一場遍及整個美國的殺戮任務,他們的目的是抹殺掉所有愚鈍透頂且令人厭惡的名人們。
《上帝保佑美國》主要角色
1、弗蘭克
一個早就離婚的男人,又遭到了解僱,同時還有可能患上了不治之症。他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沒有必要繼續下去了。於是,他買了一把槍,將自己的沮喪全部發泄到他所能想像得到的最殘忍、最麻木或最心胸狹窄的人的身上。射殺的目標先定位在了那些極度令人討厭的電視真人秀的明星。
2、羅克茜
一個女高中生。她同樣厭惡著充斥弊病的社會,她主動參與到弗蘭克的殺人計劃。她的目的就是要抹殺掉所有愚鈍透頂且令人厭惡的名人們,於是展開了一場遍及整個美國的殺戮任務。她也讓自己成為眾人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