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國電影以浪漫聞名於世,他們的歌舞片是否都能算是藝術品
瑟堡的雨傘 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 (1964)
《瑟堡的雨傘》其實是一部音樂劇,有著唯美的布景與音樂,更有著詩意的開頭,女主角是法國著名的冰美人凱瑟琳·德納芙。1964年獲得第17屆法國戛納金棕櫚獎最佳影片。
電影里的主題曲還曾被劉歡和女兒演唱,法語君也曾給大家展示過,戳這里去回顧>>
巴黎小情歌 Chansons d'amour(2007)
電影講述了一個帥到噴血的男紙在失去女朋友後被正太扳彎的故事。而在此片段里展現的,是一段你退我進的感情糾葛。這部電影還參與2007年第60屆戛納電影節「競賽單元」(Compétition)的角逐。
八美圖 8 femmes (2002)
電影通過一家的八個女人相互指控背叛,來解讀人性。三個女人一台戲,這部歌舞劇的八個女人,讓故事變得更為荒誕。兩位影後,佩姨和凱瑟琳·德納芙,更是在電影中飆戲,喜歡她們的同學可千萬別錯過。
❷ 脫衣舞娘的影片評價
《脫衣舞娘》上映後從影評人處獲得的評價很差。根據爛蕃茄上收集的35篇專業評論文章,僅有4篇給出了「新鮮」的正面評價,「新鮮度」為11%,平均得分3.4(最高10分)。《芝加哥太陽報》的羅傑·艾伯特稱贊了電影中的部分角色,但總體認為電影很失敗,因為「除了黛米·摩爾外,別的每一個角色都很滑稽」,他覺得圍繞女主角的嚴肅內容「向其他人潑了冷水」,並且電影中的裸露場面也並不是很性感。相比之下,萊納德·馬爾汀的評價要更嚴厲一些,他在自己的書中表示這部電影讓人太過郁悶,「不夠好笑,不夠戲劇性,不夠性感,不夠壞,無論在娛樂的任何一個方面表現都不夠」。芭芭拉·克拉默(Barbara Cramer)與艾伯特的意見類似,認為摩爾的角色與其他人相比過於嚴肅。她還覺得電影毫無懸念,能夠吸引的觀眾大部分是「後青春期的男學生或是壁櫥里的偷窺狂。」不過克拉默贊揚了雷諾斯的表現,稱這是他「多年來最好的角色」,還認為文·雷姆斯的角色「值回票價」。布萊恩·D·約翰遜(Brian D. Johnson)認為摩爾的演技糟透了,他預測摩爾雖然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但其事業將取決於這部電影能否成功,而在他看來,這部電影「俗不可耐、自命不凡、枯燥無味」。他形容《脫衣舞娘》是一部專門展示摩爾虛榮的作品。《新聞周刊》的戴夫·安森(Dave Ansen)對摩爾角色的看法也與艾伯特相同,他還稱《脫衣舞娘》毫無神秘感,過早地揭露了反派的真實身份,因而在正劇角度上是失敗的,他還指出電影中使用的老套橋段「遇險女子」沒有讓任何人感到緊張。
黛米·摩爾主演過一部《Striptease》,從影名到內容都是地地道道的脫衣舞,總計有二十分鍾的表演。電影的主題倒不是要推廣脫衣舞。女主角為女兒的監護權打官司,急需用錢,不得不幹了這來錢快的行當。但女演員就是女演員,黛米一跳上台,艷光四射,熱感十足,據說放映時劇院里此起彼伏的是女觀眾的喃喃:哇,這身段,居然生過三個孩子?黛米要的就是這效果,臉上哪裡有半點被迫脫衣的遺憾?只要自己出彩,她才不管電影的基調。
❸ 電影影評300字
《肖申克的救贖》
這部電影前前後後看了7遍,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吸引力。
我喜歡ANDY的深沉而有點憂郁的眼神以及慢條斯理溫文爾雅的講話風格,更喜歡那個RED,他富有磁性的聲音以及歷經滄桑後對人生深刻的洞悉。當然,讓我愛不釋手的這部95年和《阿甘正傳》一起獲得多向奧斯卡提名的經典影片不僅僅是這些。
主角ANDY和RED,一個曾經是社會上的精英,曾經過著燈紅酒綠的奢華生活的銀行天之驕子;一個是在監獄裡面自稱唯一有罪、投機倒把的下流社會的黑人;一個是人格高尚喜歡歌劇,一個喜歡GANMBLE看舞女並在監獄搞營生;一個學士淵博另典獄長也甘願他做自己的「左膀右臂」,一個不知義大利娘們唱的是什麼需要ANDY給他講一些趣事來打發時光。兩個人相差如此之懸殊,但最終卻譜寫了一首友誼華美的贊歌,只證明一句話:友誼不分界限。
這部電影的懸疑設置的很好,總是在人意想不到的時候轉折然後給出另一個事情發生的方向,但細想之後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很喜歡第三人稱的敘述方式,RED以一個身處局中的旁觀者敘述這發生的一切,有對ANDY的解讀也有RED自己對人生的感悟,有對正在發生事件的描述也有對事件將要發生的進行鋪墊。第三人稱的敘述方式更為客觀、靈活,像以往許多經典的文藝片、勵志片都是以這種方式來展開的,比如《海上鋼琴師》、《阿甘正傳》。
每部好的電影都是承載著一定的理念的。在這部電影里,我們可以看到導演一方面在極力刻畫隱藏在權、錢、物質下人們的丑惡嘴臉,另一方面導演也在表達他的理念:在這個物慾橫流、顛倒是非的社會中,總會有那麼一片心靈的凈土——自由、純凈,而人們正要為了這片心靈的凈土不斷的前進、奮斗。有一句俗語:不成熟的男人會為了理想而犧牲自我,成熟的男人會為了理想而卑微的活著。或許在我們為自己的夢想——或自由或自己覺得有意義有價值東西堅持而屢屢被風暴沖昏了頭腦的時候,意外和希望就這樣不經意的降臨了。
❹ 伊豆的舞女。電影觀後感。
《伊豆的舞女》有感
一
看了不少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讀了不少婉爾纏綿的言情小說,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卻是這篇《伊豆的舞女》,沒有山盟海誓,沒有蜜語甜言,甚至通篇的對話中都未出現一個「愛」字,但兩個少年之間卻都有著一份好感,並默默地愛著對方,這就是《伊豆的舞女》帶給我們的一切,很簡單卻又很動人。
每次看完《伊豆的舞女》,我都會有一份不同的感動,都會被兩個少年的一言一行,乃至一個眼神,一句對白所感動,「一篇讀不厭的文章,一個看不厭的故事。」這是我每次讀完這篇文章之後唯一不變的評價。
有時,在我讀完《伊豆的舞女》之後舞女揮動著白色的東西的畫面總會一次次浮現在眼前。而每當到了這個時候,,我總會有流淚的沖動。不知道為什麼,我對這個離別的鏡頭印象最為深刻。那白色的東西是什麼?是白色的手絹?或是紗巾?算是定情信物,卻有彷彿不是。兩個懵懂的少年,一份懵懂的愛情,兩個人都明白自己愛慕著對方,卻又都不知道對方的心思,於是,為了不讓對方尷尬,雙方都忍著不說……
也許,沉默的愛情才是最純潔,最偉大的愛情罷。
二
用眼淚緩解憂傷
——讀《伊豆的舞女》有感
劉 晨
我讀川端康成的作品並不怎麼多,之前在購買一本教材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一本川端的作品(小說集)——《雪國》,據說是大學生都可以看的一本,且是非常值得看的一本書,於是抱著一種消遣和獵奇的心態從網上將其購買了下來,不到幾天書就到我的手裡了,倍感高興。其表麵包裝的十分精美,是一個優美的女子頂著一頂紅色的圍巾,她的右手緩緩的將圍巾的一邊委婉的掀起來,一種優美頓時浮現在心中,在想——這位女子莫非就是舞女不成?當然,這只是一種毫無根據的猜測。在我的記憶中,川端康成是自殺而亡的。這樣說來還有些遺憾和悲傷,一位稟賦了東方神秘主義色彩和西方現實主義的作家就這樣緩緩的不解人世,再次覺得有些遺憾。於是借這篇《用眼淚緩解憂傷》來祭奠這位偉大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文字,只有帶著憂傷才美。就好比,一位美麗的女子,眼睛裡時刻流露的那種另人憐憫的眼神一樣。川端的文字,看起來並不怎麼華美。變有種王小波的真實在裡面,但比起之前所讀的那些作家而言,他的筆風更顯得尤為的真切。對現實的把握極其的到位,每一個場景都是那般的令人想像,這在文學的要求上都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基調。不知道,葉先生(葉渭渠)當時在翻譯川端的作品時是不是加了點自我的色調,讀起來還是有些拗口。這些對於《伊豆的舞女》來說都是一些後話,我們需要品嘗的是舞女和他的一些匪夷所思的故事和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細節。
說,他要出去看電影的時候,舞女正在和樓下的一群小孩子在玩耍,舞女看著阿媽,那種表情是一種央求,央求能和他一起去看電影,而舞女所作的一點細微的動作是將他的木屐放下。(這木屐被舞女緩緩的放了兩次),作完即罷,舞女的願望是始終沒有實現,這樣看來,阿媽或許是一種愛情的抹殺者,但我們即便是在怎麼責備和辱罵,阿媽的行為也是可以體諒的地方,因為工作,舞女必須留下,因為需要,舞女也不得不留下。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眼淚緩解離別的仇恨和不舍,在文中的最後一些地方,作者寫的十分的深刻——「我坦率的說,就是讓人瞧見我在抽泣,我也好不在意了。我若無所思,只滿足於這份閑情逸致,靜靜的睡一晚上」這是在一個小男孩的關心下,作者的一些心理活動。他沒有辦法,即使是如何如何的傷感和不願,舞女都沒有伴隨著他踏上去往東京的那條船,和他一起去的是思念,一種痛徹的思念。
我亦能理解這種闊別的感傷,不是因為我也要去東京徘徊,也不是因為我在船上流過動情的淚水,哪怕是一點抽泣,對於一個男人來說,也是奢侈的。若想,一個男人為一個舞女而留下這般淚水,可顯得這個男人是多麼的愛念這個女子。但上蒼就是喜歡開這樣令人痛恨的玩笑,現實是殘酷的,但更殘酷的是這次分別,不知道下次的相聚又在何時?作者沒有留下確定的日期,也沒有留下過多的言語,只是用眼淚宣洩了一番,我們不能知道,這眼淚能否一直流到東京?
當細細的讀完之後,便寫下了這樣的一段文字——「他用眼淚化療離別的不適,用雙眸解釋分別的痛楚。即使是少年的那句帶有絲絲寬慰的關心,在我看來,也是多餘。唯一的辦法,是阿媽能讓舞女與他一起坐上回東京的那條船。但這只是一種假設,有時候一場凄美的闊別總能譜寫出令人感慨又有遐想,憂郁而又遺憾的曲調。」
三
故事講述了一個日本高中生獨自在伊豆旅行時與舞女薰子之間朦朧與青澀的初戀故事。在伊豆的優美景色的襯托下,高中生這段旅行的偶遇到了幾位江湖藝人,而且對其中那個妙齡少女的姿色十分迷戀。後來通過與他們些許時日的接觸,舞女解開了他的郁結,兩人之間也日生情愫。可是因為旅費耗盡,或說是因為這本就是一段沒有結果的感情,所以這一切就這樣平息下來,凄涼與悲傷不舍之情仍充斥在二者之間,揮之不去。
薰子是個溫柔可愛的女孩,她有著難得的直率。為「我」端茶而羞澀的薰子,聽故事時天真專注的薰子,在浴場童心未泯的薰子…… 。作者成功的塑造了這個生動鮮明、具體可感的薰子形象,也給整篇文章的憂傷、唯美的格調埋下了伏筆。如此完美的女孩,試問有誰不會為之傾心呢?
全文還是平靜的收尾結束,只給人留下淡淡的憂傷與憐惜之情。但我們都明白,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特定牽絆與行駛的時令軌道,或許只是一層極薄的屏障,但也早已註定不可能被逾越。
或許在每一個人青澀的蔥蘢歲月里都曾有過一段溫暖卻愈發遙遠的故事,它或許沒有轟轟烈烈,沒有刻骨銘心,沒有念念不忘。抑或僅僅只是一次回眸與邂逅,只是一句簡單的問候,但它卻是那樣溫暖沁人。回想起來,也會像這篇故事的結尾一樣——「我的頭腦變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來,以後什麼都沒有留下,只感覺甜蜜的愉快。」
差不多就這些了,還需要你自己整理一下
❺ 誰看過《舞女的純情》文根英演的那個,求觀後感,或看完的感受和看法
這部片講述了舞者美麗的愛情
首先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張彩琳在這部戲中表現出的如孩童一樣的性格,愛吃零食,錄音自言自語,累得倒頭就睡·······
但是在最後的時候,無論是著裝還是語調,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成熟的人,這是舞蹈對一個人的影響,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當初獲得第一名的不是全賢書和張彩民,而是羅英師和張彩民,到最後的時候張彩琳的性格還會是那樣嗎?
不會
這便是舞蹈的影響,與自己喜歡的人共舞,與自己不喜歡的人共舞·····
這兩者,造成了不同的結局····
而最後張彩琳選擇的真的是和金世英同一個結局嗎?
不是,
為什麼不是?
因為開始的方式不同,我們清楚的知道金世英是為了出名而找到全賢書,而張彩琳是被搶走的。
再談舞者的詆毀事件
在土豆網,曾有一段時間以《舞女的純情》當中含有侮辱我國的語句的理由而被封殺,那麼,哪些部分會被看作侮辱了我國呢?
1.
可對我來說,我永遠忘不了. 明白么?
知道!我知道!
所以我才叫你和將從中國來的舞者做搭檔
她們知道什麼?
我們只要付錢,她們就會跟你搭檔
實話說, 她們知道韓國什麼?
她們什麼都不知道
至少她們天真的不會去過問你的陰影
2.
小姐,你有些禁止帶入品
像這些蟲子
大叔! 這不是害蟲。
所以請把它還給我吧
小姐,這些蟲子是要按照規定,全部扔掉
它們不符合檢疫法規
我們不允許你帶它入境
他們不是東西,他們是活著的蟲子
而且它們肯定是無害的,我保證
這不是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
你現在 在一旁等吧~
3.
還有,快把你口音快改掉,知道么?
假如你不把口音改過來 我把你送去山東
以上這些是在討論如何解封土豆網文文的視頻時摳出來的
僅代表部分人的意見····
舞女純情的網路詞條http://ke..com/view/741045.htm
❻ 為什麼人們把瑪麗蓮·夢露稱為性感女神
原名:諾瑪.瓊.培克
藝名:Marilyn Monro
生日:1926年6月1日
逝世:1962年8月5日
出生地:美國洛杉磯
愛好:唱歌
頭發:金黃色
身高:166.4公分
體重:53.2公斤
胸圍:89厘米
腰圍:56厘米
臀圍:89厘米
最愛喝的酒:香檳和伏特加
最愛吃的食物:魚子醬、老雞蛋、冰淇淋、蛋糕
最喜歡的雕塑家:羅丹
最喜歡唱的歌:鑽石是姑娘最好的朋友
擁有的汽車:黑色"雷鳥"跑車、 黑色卡迪拉克敞逢車
成名作品:《尼亞加拉》
在美國和西方世界,瑪麗蓮夢露這
個名字幾乎是無人不曉的,即使在今天
她仍然是大多數美國人心目中的「性感
女神」。50年代和60年代初,這名從孤
兒院出來的姑娘紅透整個好萊塢,使多
少愛慕虛榮的少女羨煞;而她在36歲的
風華之年突然自殺身死,又使萬千影迷
困惑不解。
1926年6月1日,原名諾瑪瓊培克的
瑪麗蓮出生在洛杉磯綜合醫院里,此時
父親已經離開她遠走他鄉,母親常酗
酒,人事不知。因此她從小便寄居在別
人家中,從這一家到那一家,從孤兒院
以收容所,別的孩子流連於童年的歡
樂,她已嘗到顛連困苦的滋味。九歲的
時候,母親仍然接受不了父親離去的事
實,被關進精神病院。1941年,小諾瑪
到了加利福利亞的「安娜姨媽」家。一
年後,16歲的諾瑪與大自己四歲的詹姆
斯多爾蒂結了婚,第一次有了自己的
家。不過這是個沒有愛情的婚姻,二年
後丈夫應征入伍,當時正處第二次世界
大戰期間,不久丈夫以不滿諾瑪新職業
為由提出了離婚。諾瑪的新職業是在一
家時裝店作攝影模特。
1946年,諾瑪被二十世紀福克斯公
司大老闆看中拍板僱用,從此有了這個
藝名——瑪麗蓮夢露。初期的工作並不
順利,她只是在一些在影片中跑跑堂,
說幾句「Hello!」之類的台詞,無奈之
下為了五十美元,瑪麗蓮答應拍裸體
照。1950年約翰大膽啟用瑪麗蓮,讓她
在《柏油叢林》擔任一二場重頭戲。緊
接著瑪麗蓮與蓓蒂黛維斯等幾位大明星
拍攝了《伊芙的底細》,出場時間雖然
很短,但她那天真無邪,使人聽了渾陶
陶的對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福克斯公
司等影片一結束,便與她簽定續訂七年
合同。
至53年之前,瑪麗蓮在影評界雖時
獲贊譽,但電影公司總是把她拘囿於演
「白痴美人」一類角色,為求發展,她
上邁克爾契訶夫劇院聽戲劇課,排古典
劇。這時,有位記者認出「金色之夢」
月份牌上的裸體模特兒即為瑪麗蓮,消
息透露出來,非但沒有毀掉她的前程,
反而引起觀眾好奇,對她更為關注。
1953年是瑪麗蓮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在
電影《尼亞加拉》里第一次擔任主角。
影片以有名於世的大瀑布為背景,烘托
瑪麗蓮優美的體態。該片上映以來,場
場爆滿,她不僅一躍成為第一流的明
星,而且成了好萊塢一手炮製的最了不
起的神話。
1954年瑪麗蓮與棒球健將喬。迪·
馬吉奧結婚,無奈這位球界巨人醋勁不
小,對她限制極多,兩人最終分道揚
鑣。1956年7月1日她又與劇作家阿瑟米
勒另締良緣,他們是在1951年拍《青春
常駐》一片時就認識的。婚前瑪麗蓮的
每部影片都超乎尋常的賣座,特別是在
《七年之癢》這部片中她站在地鐵口的
鏤空鐵板上,下面刮上來的風把她的裙
子吹得鼓漲起來,成了她影片里最著名
的鏡頭。不過夢露已經不滿足於傻瓜美
人這種角色了,緊接著演出的《公共汽
車站》里,她把自己的生活經歷融匯進
人物身上,而且演戲才能達到了前所未
有的高度,在片中,她出現在小酒吧
時,直有光采華艷、蓬蓽生輝之感。
1957年與勞倫斯奧立佛合作的《王子與
舞女》遭受從未有過的失敗,淡出二年
後,瑪麗蓮很小心地接下了這部《熱情
似火》,影片拍攝很辛苦,她為此兩次
小產,不過這一切都值得——《熱情似
火》成為她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
1960年瑪麗蓮與克拉克蓋博合演了
《不合時宜的人》,誰也不曾料這分別
是他們倆的最後一部影片,停機沒幾
天,克拉克蓋博因心臟病猝發而不治身
死。同年十一月她與丈夫阿瑟米勒正式
分開,這次離異造成的感情創傷始終未
能平復。她神經衰弱嚴重起來,只得進
精神病院作一短期療。一年後神采飛揚
的瑪麗蓮接拍新片《瀕於崩潰》,這是
她自那張月份牌照片以來,第一次同意
在片中拍裸體鏡頭。1962年6月1日,她
在劇組攝影棚里,慶祝她三十六的生
日。為了證明自己豐腴如初,風韻依
然,瑪麗蓮在伯特斯特恩的攝影機前功
盡棄,取一幅透明紗巾略事遮掩,拍下
生平最後一組極有魅力的照片。八月四
日一個周末的星期六,是夢露悲劇一生
的高潮。這一天早晨,人們還看見她臉
龐鮮艷。誰也沒有料到,這是臨終前的
最後光彩。
時光荏再,作為電影業的產物,好
萊塢的神話,瑪麗蓮夢露並沒有死,永
遠都是生氣勃勃的,她完美的體型,自
然彎曲的睫毛,潔白無瑕的牙齒和偶爾
挑逗的動作,可謂是「回眸一笑百媚
生」的形象仍印成千千萬萬份撒向人
間。
成名作品:《尼亞加拉》
生前作品:(部分)
《慧星美人》(1950年)
《柏油叢林》(1950年)
《青春常駐》(1951年)
《尼亞加拉》(1953年)
《金發女郎,君子好逑》(1953年)
《如何嫁給一個百萬富翁》(1953年)
《七年之癢》(1954年)
《公共汽車站》(1956年)
《王子與舞女》(1957年)
《熱情似火》(1959年)
《不合時宜的人》(1961年)
《瀕於崩潰》(1962年)
少年夢露
[1946年,攝於加州馬利布] 年僅20歲,這個明日的巨星已有一種天使的光彩。
1945年12月]Norma Jeane Baker,之後她便改變了頭發的顏色和自己的名字並去了好萊塢,成為了大家的夢露。
[1945年]19歲的Norma Jeane拍照,為 當年最新的秋季時裝代言。
[1946年,攝於加州馬利布] 身披毛毯的Norma Jeane,留下了一系列動情的魅影。
[紐約長島Tobay海灘]仍在奮斗的小「明星」,23歲的蓮夢露從好萊塢到此休憩。
[1949年夏天,長島] 夢露開始嘗試著在鏡頭前「賣弄風情」。
[1952年,加州比華利山卡頓飯店] 夢露在閱讀電影劇本。
1953年,加州比華利山的燈光下] 夢露在主演「Gentlemen Prefer Blondes」,正是這部電影造就了他的星途璀璨。
參考資料:http://post..com/f?kz=14308626
回答者:zy38 - 助理 三級 5-20 21:06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0 個人評價
好
50% (0) 不好
50% (0)
其他回答 共 1 條
原名:諾瑪.瓊.培克
藝名:Marilyn Monro
生日:1926年6月1日
逝世:1962年8月5日
出生地:美國洛杉磯
愛好:唱歌
頭發:金黃色
身高:166.4公分
體重:53.2公斤
胸圍:89厘米
腰圍:56厘米
臀圍:89厘米
最愛喝的酒:香檳和伏特加
最愛吃的食物:魚子醬、老雞蛋、冰淇淋、蛋糕
最喜歡的雕塑家:羅丹
最喜歡唱的歌:鑽石是姑娘最好的朋友
擁有的汽車:黑色"雷鳥"跑車、 黑色卡迪拉克敞逢車
成名作品:《尼亞加拉》
在美國和西方世界,瑪麗蓮夢露這個名字幾乎是無人不曉的,即使在今天她仍然是大多數美國人心目中的「性感女神」。50年代和60年代初,這名從孤兒院里出來的姑娘紅透整個好萊塢,使多少愛慕虛榮的少女羨煞;而她在36歲的
風華之年突然自殺身死,又使萬千影迷困惑不解。
1926年6月1日,原名諾瑪瓊培克的瑪麗蓮出生在洛杉磯綜合醫院里,此時
父親已經離開她遠走他鄉,母親常酗酒,人事不知。因此她從小便寄居在別
人家中,從這一家到那一家,從孤兒院以收容所,別的孩子流連於童年的歡
樂,她已嘗到顛連困苦的滋味。九歲的時候,母親仍然接受不了父親離去的事實,被關進精神病院。1941年,小諾瑪到了加利福利亞的「安娜姨媽」家。一年後,16歲的諾瑪與大自己四歲的詹姆斯多爾蒂結了婚,第一次有了自己的
家。不過這是個沒有愛情的婚姻,二年後丈夫應征入伍,當時正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久丈夫以不滿諾瑪新職業為由提出了離婚。諾瑪的新職業是在一家時裝店作攝影模特。
1946年,諾瑪被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大老闆看中拍板僱用,從此有了這個
藝名——瑪麗蓮夢露。初期的工作並不順利,她只是在一些在影片中跑跑堂,說幾句「Hello!」之類的台詞,無奈之下為了五十美元,瑪麗蓮答應拍裸體
照。1950年約翰大膽啟用瑪麗蓮,讓她在《柏油叢林》擔任一二場重頭戲。緊接著瑪麗蓮與蓓蒂黛維斯等幾位大明星拍攝了《伊芙的底細》,出場時間雖然很短,但她那天真無邪,使人聽了渾陶陶的對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福克斯公司等影片一結束,便與她簽定續訂七年合同。
至53年之前,瑪麗蓮在影評界雖時獲贊譽,但電影公司總是把她拘囿於演
「白痴美人」一類角色,為求發展,她上邁克爾契訶夫劇院聽戲劇課,排古典劇。這時,有位記者認出「金色之夢」月份牌上的裸體模特兒即為瑪麗蓮,消息透露出來,非但沒有毀掉她的前程,反而引起觀眾好奇,對她更為關注。
1953年是瑪麗蓮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在電影《尼亞加拉》里第一次擔任主角。影片以有名於世的大瀑布為背景,烘托瑪麗蓮優美的體態。該片上映以來,場場爆滿,她不僅一躍成為第一流的明星,而且成了好萊塢一手炮製的最了不起的神話。
1954年瑪麗蓮與棒球健將喬。迪·馬吉奧結婚,無奈這位球界巨人醋勁不
小,對她限制極多,兩人最終分道揚鑣。1956年7月1日她又與劇作家阿瑟米
勒另締良緣,他們是在1951年拍《青春常駐》一片時就認識的。婚前瑪麗蓮的每部影片都超乎尋常的賣座,特別是在《七年之癢》這部片中她站在地鐵口的鏤空鐵板上,下面刮上來的風把她的裙子吹得鼓漲起來,成了她影片里最著名的鏡頭。不過夢露已經不滿足於傻瓜美人這種角色了,緊接著演出的《公共汽車站》里,她把自己的生活經歷融匯進人物身上,而且演戲才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片中,她出現在小酒吧時,直有光采華艷、蓬蓽生輝之感。1957年與勞倫斯奧立佛合作的《王子與舞女》遭受從未有過的失敗,淡出二年
後,瑪麗蓮很小心地接下了這部《熱情似火》,影片拍攝很辛苦,她為此兩次小產,不過這一切都值得——《熱情似火》成為她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
1960年瑪麗蓮與克拉克蓋博合演了《不合時宜的人》,誰也不曾料這分別
是他們倆的最後一部影片,停機沒幾天,克拉克蓋博因心臟病猝發而不治身
死。同年十一月她與丈夫阿瑟米勒正式分開,這次離異造成的感情創傷始終未能平復。她神經衰弱嚴重起來,只得進精神病院作一短期療。一年後神采飛揚的瑪麗蓮接拍新片《瀕於崩潰》,這是她自那張月份牌照片以來,第一次同意在片中拍裸體鏡頭。1962年6月1日,她在劇組攝影棚里,慶祝她三十六的生
日。為了證明自己豐腴如初,風韻依然,瑪麗蓮在伯特斯特恩的攝影機前功
盡棄,取一幅透明紗巾略事遮掩,拍下生平最後一組極有魅力的照片。八月四
日一個周末的星期六,是夢露悲劇一生的高潮。這一天早晨,人們還看見她臉龐鮮艷。誰也沒有料到,這是臨終前的最後光彩。
時光荏再,作為電影業的產物,好萊塢的神話,瑪麗蓮夢露並沒有死,永
遠都是生氣勃勃的,她完美的體型,自然彎曲的睫毛,潔白無瑕的牙齒和偶爾挑逗的動作,可謂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形象仍印成千千萬萬份撒向人間。
成名作品:《尼亞加拉》
生前作品:(部分)
《慧星美人》(1950年)
《柏油叢林》(1950年)
《青春常駐》(1951年)
《尼亞加拉》(1953年)
《金發女郎,君子好逑》(1953年)
《如何嫁給一個百萬富翁》(1953年)
《七年之癢》(1954年)
《公共汽車站》(1956年)
《王子與舞女》(1957年)
《熱情似火》(1959年)
《不合時宜的人》(1961年)
《瀕於崩潰》(1962年)
少年夢露
[1946年,攝於加州馬利布] 年僅20歲,這個明日的巨星已有一種天使的光彩。
1945年12月]Norma Jeane Baker,之後她便改變了頭發的顏色和自己的名字並去了好萊塢,成為了大家的夢露。
[1945年]19歲的Norma Jeane拍照,為 當年最新的秋季時裝代言。
[1946年,攝於加州馬利布] 身披毛毯的Norma Jeane,留下了一系列動情的魅影。
[紐約長島Tobay海灘]仍在奮斗的小「明星」,23歲的蓮夢露從好萊塢到此休憩。
[1949年夏天,長島] 夢露開始嘗試著在鏡頭前「賣弄風情」。
[1952年,加州比華利山卡頓飯店] 夢露在閱讀電影劇本。
1953年,加州比華利山的燈光下] 夢露在主演「Gentlemen Prefer Blondes」,正是這部電影造就了他的星途璀璨。
瑪麗蓮·夢露死因新說:
她好像是因為與美國總統肯尼迪有私情,得知了大量美國的機密,被美國政府暗殺的。最近對她的檔案進行了最低程度的解密,證明她曾把大量機密資料記在筆記本上(因為她家有精神病史,她患有抑鬱症,記性很不好,所以經常做筆記),並把這些秘密有意無意中透露給了一名曾在蘇聯擔任經濟學家的人,這個人名叫范德比爾特·菲爾德。她死後,她的筆記本也不翼而飛,不見蹤影。
參考資料:http://post..com/f?kz=14308626
❼ 求舞女2016年由 斯蒂芬妮·索科琳斯基主演的在線免費播放資源
舞女2016
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舞女2016
導演:斯蒂芬妮·狄·朱斯托
編劇:托馬斯·彼得葛恩、斯蒂芬妮·狄·朱斯托、喬萬尼·里斯塔、莎拉·蒂博
主演:斯蒂芬妮·索科琳斯基、加斯帕德·尤利爾、梅蘭尼·蒂埃里、莉莉-羅絲·德普、弗朗索瓦·達密安、路易多·德·朗克桑、阿曼達·普拉莫、德尼·梅諾謝、戴維·鮑爾斯、弗蘭斯·博耶、詹姆斯·弗林、威廉·休斯頓
類型:劇情、歌舞、傳記
製片國家/地區:法國、比利時、捷克
語言:法語、英語
上映日期:2016-05-13(戛納電影節)、2016-09-28(法國)
片長:108分鍾
又名:巴黎影舞者(港)、狂舞摯愛(台)、舞者、TheDancer
來自美國中西部的洛伊·福勒是一位在巴黎歌劇院跳舞的舞女,能成為美好年代時期的符號人物,並非命中註定。在追求完美舞姿的道路上她從未退縮,即便是冒著後背拉傷、燈光灼眼的巨大威脅。但她和伊薩多·鄧肯的相遇,這個對榮譽有著狂熱追求的天才將會使洛伊·福勒失去一切。
❽ 用視聽語言的知識來分析一部影片題材不限 寫1000字影評
摘要 看了橫掃奧斯卡諸多大獎的《貧民富翁》,為該片所隱含的各種矛盾而驚嘆。片子講述的,是一對兄弟和一個女孩在印度貧民窟中長大的經歷。三個孤兒當中的哥哥加入黑社會,女孩一度為舞女和花瓶,弟弟本想通過電視智力競賽贏回美人心,無意竟成百萬富翁。全片以弟弟Jamal在警察拷打下的閃回記憶為基本結構。
❾ 法國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歌舞片
法國是浪漫之都,拍出來的歌舞片也是格外的有意境。下面這幾部口碑非常好的歌舞片不容錯過。
本片其實就是一部音樂劇了,場景唯美,尤其是開篇的俯拍視角,顏色各異的雨傘穿插,彷彿樂譜上跳動的音符。
以上推薦的5部法國歌舞片,希望對你有借鑒意義。
❿ 法國邂逅愛情電影好看嗎
致命的邂逅
是由導演理查德·波恩拍攝的一部愛情電影,2002年在法國上映。
本片講述的是羅娜是某舞廳的舞女,弗蘭克是個在電車上的慣偷,一次弗蘭克在電車上偷了羅娜筆記本,他按照上面的地址找到了羅娜,從此兩人結下了不解之緣。義大利/法國2000年莫妮卡貝魯奇主演的R級作品。莫尼卡貝魯奇主演,又是一部性感撩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