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這些名詞什麼意思
白奴 white-collar slave
白奴:「白領奴隸」的簡稱。包括卡奴、證奴、禮奴、車奴、房奴等。他們擁有自己的辦公桌、電腦,靠為僱主服務賺取報酬。同時,須向某個或幾個「債主」提供財力支持或無報酬的服務,還不能反抗,只能默默承受。「債主」或許是現實存在的房子、汽車、奢侈品,也可能是虛擬的人情世故、理想抱負。這些白領「奴隸」簡稱為「白奴」,平時被生活的壓力折磨得苦不堪言。
白托
國家民政部推出的「社區居家養老」計劃:社區白天為老人提供休閑娛樂場所,負責老人中、晚兩餐飯菜。同時,每月提供理發、洗浴和日常葯品服務,以及定期進行上門家政服務和體檢等。
這種介於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之間的新型養老模式,是以社區服務中心為依託,整合社區內各種服務資源,為老人提供家政、醫療、休閑、娛樂等服務。這一計劃的實施使子女可在社區為父母簽訂「居家養老白托服務」。
另:「拜託」打錯了就是「白托」。
白銀書 book with silver/gold pages
所謂「黃金書」「白銀書」等,是選用黃金、白銀等貴重材質為載體印製,有的還加上金銀珠寶或名貴天然木材進行豪華包裝和裝幀而面市的一種出版物產品。這類「黃金書」的面市,不僅嚴重背離圖書作為精神文化產品的社會功能,助長奢華的不良風氣,而且還擾亂圖書市場秩序,損害新聞出版業的形象。更有甚者,有些「黃金書」的出版發行背後,隱藏著違規出版、買賣書號和變相公款消費、滋生腐敗的嚴重問題。
據此,新聞出版總署2006年制定並頒布了《關於禁止出版發行「黃金書」等包裝奢華、定價昂貴圖書的通知》。根據《通知》,今後一律禁止圖書出版單位出版或與他人合作出版以黃金、白銀、珠寶、名貴木材等高檔材質為載體或進行豪華包裝的奢華類圖書;禁止出版物發行單位發行銷售此類圖書;禁止報紙、期刊等出版物為此類圖書做廣告。
半糖夫妻
半糖夫妻說的是同城分居的婚姻方式:兩個人婚後並不生活在一起,而是過著「五加二」的生活———五個工作日各自單過,周末兩天才與「自己的另一半」聚首。這樣的兩個人所信奉的愛情,是SHE的《半糖主義》的歌里唱的,「我要對愛堅持半糖主義,真心不用天天黏在一起,愛得來不易,要留一點空隙彼此才能呼吸」。
「半糖夫妻」周末走鵲橋,據稱「是為了保持婚姻活力」。同城卻刻意兩處分居,動機有二:擔心膩一起會熱情消耗殆盡,又或是夫妻個性相反不願在平淡中互相折磨。說得具體點,就是,「王子和公主從此開始了他們的幸福生活」後卻發現:婚姻中有太多的柴米油鹽,日子不再是熱戀中的美酒加咖啡,而更多的是淘米洗菜的自來水;王子開始長啤酒肚、掉頭發,公主在家懶得洗臉梳頭還變得嘮叨……王子和公主不願意延續這樣的俗氣日子,於是,當起了「半糖」。
「半糖夫妻」在非團聚日子裡會用這個資訊發達時代的一切通訊方式聯絡,偶爾戀人約會般地一起吃吃飯看看電影,但隨後,他們會像朋友般友好告別各自散去。如果在不該見面的日子裡,一方要到另一方的住處,還必須「提前預約」。
抱抱團 Freehugs
「抱抱團」活動,崇尚與陌生人自由擁抱。這個活動最早是由美國人賈森·亨特發起的。他的母親去世後,他想藉助他人提供的溫暖來克服喪母的悲痛。亨特做了個寫著「真情擁抱」的紙牌走上家鄉的大街,開始了擁抱陌生人的活動,活動得到了許多人的響應。從此「FREEHUGS」這個關於愛和分享的運動開始在全美國蔓延,以至於蔓延到全球。抱抱團的中文名字應該是才子豪及其朋友起的名字,因為免費擁抱和自由擁抱都不太能表達好這個團體。抱抱團傳承「FREEHUGS」的意境傳遞關懷。
"...What an amazing world it would be if we were known as people who have a smile and a kind word for everyone. No matter what our jobs are, 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we can do is to help and encourage others, especially by our actions. With constant threats targeted towards our morale and human spirit, kind and encouraging actions are needed to get us through our everyday situations, no matter how big or small they may be..."——摘自FREE HUGS的創始人JASON HUNTER的話
撇開各人的身份,地位,性別,種族等等,平等地給予社會上的每一個人,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個擁抱,一份溫暖,去幫助身邊每一個需要關懷的人,無論大小.
也許這就是free hugs所要發揚的精神吧.創造一個平等溫暖善良的世界.
拒絕冷漠,來自陌生人的關懷。
http://www.free-hugs.com 全球官方網站
http://www.bbtuan.com/ 抱抱團@中國
抱抱裝 Hug Shirt
「抱抱裝」是一種能讓人感覺到被擁抱的衣服,這種上衣採用高科技布料製成,能模仿被愛人擁抱的感覺。
當朋友通過簡訊傳給你一個「擁抱」信息,手機會通過藍牙技術「通知」這件衣服,它隨即能把這個擁抱完整傳遞給你。這件衣服可以儲存多名親友擁抱的力度、維持時間,甚至親友的心跳節奏。更為實用的是,這種衣服可以洗滌。
奔奔族
「奔奔族」,"東奔西走"之族,最新的網路名詞。
他們是生於75-85這10年間的一代人,也是目前中國社會壓力最大、最熱愛玩樂卻最玩命工作的族群。奔奔族被稱為「當前中國社會中最重要的青春力量」,他們一路嚎叫地奔跑在事業的道路上;同時他們又是中國社會壓力最大的族群,身處於房價高、車價高、醫療費用高的「三高時代」,時刻承受著壓力,愛自我宣洩表達對現實抗爭!
筆替
替身的一種,在影片中代替主角寫字(一般是毛筆字,通常對手進行化妝,只派手)。以電影《黃金甲》為例:重陽之夜,周潤發和鞏俐合握毛筆寫字,這個鏡頭被影評家譽為《黃金甲》中經典的「愛侶之舞」。近日,有網友在其博客上發帖《黃金甲驚現「筆替」》,稱寫這個字的人,實際上是一位65歲的書法愛好者。
博斗 argue on blogs
網友利用博客「吵架」或互相攻擊。(博客之間,以 Blog 為平台互相「文斗」)
Ⅱ 19s世紀的作家是誰
法國的
1、夏多布里昂
2、史達爾夫人
3、拉馬丁
4、維尼
5、貝朗瑞
6、繆塞
7、大仲馬
8、小仲馬
9、喬治
10、雨果
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
1、這個時期以長篇小說作為主要的文學樣式。
2、1830年,標志著浪漫主義取得決定性勝利的雨果的劇本《歐那尼》的上演,和第一步批判現實主義傑作斯丹達爾的《紅與黑》的出版,說明法國批判現實主義的誕生,是對浪漫主義的反駁,卻並非徹底否定。
3、法國現實主義的奠基人是斯丹達爾和巴爾扎克。
4、斯丹達爾的文藝論著《拉辛與莎士比亞》是第一部現實主義的宣言書。
5、斯丹達爾的長篇小說《紅與黑》,實踐了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它的發表,標志著現實主義文學的形成。
6、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使現實主義從理論到創作都臻於完善,它代表了西歐現實主義的最高成就。
7、普羅斯培爾•梅里美,法國。代表作:《高龍巴》,《嘉爾曼》。
8、法國19世紀後期現實主義的重要代表福樓拜,是50年代以後,法國現實主義強調科學精神,表現客觀冷峻風格的代表。
9、小仲馬,法國。代表作:《茶花女》。
10、阿爾封斯•都德是法國19世紀後期的一位帶有自然主義傾向的現實主義小說家。代表作:《小東西》(長篇小說,帶有自傳性質),《周一故事集》(以描寫普法戰爭為主的短篇小說集,內有《最後一課》和《柏林之圍》)。
11、巴黎公社文學的代表作家有:歐仁•鮑狄埃,路易斯•米雪爾,於勒•瓦萊斯,讓-巴蒂斯特•克萊芒。巴黎公社文學為20世紀世界無產階級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2、《國際歌》的作者是鮑狄埃。《國際歌》是巴黎公社革命的藝術總結,它形象而精闢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學說,表現了無產階級為解放全人類而團結戰斗的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
13、路易斯•米雪爾被稱為「紅色聖女」。代表作:《紅石竹花》。
14、英國現實主義於30年代產生,到四五十年代達到繁榮,在這一階段里,產生了馬克思所稱贊的「一派出色的小說家」,即:狄更斯,薩克雷,夏洛蒂•勃朗特,蓋斯凱爾夫人等。
15、薩克雷,英國。成名作:《勢利者集》。代表作:《名利場》。
16、英國的勃朗特三姐妹是:夏洛蒂•勃朗特,代表作:《簡•愛》;艾米莉•勃朗特,代表作:《呼嘯山莊》;安妮•勃朗特,代表作:《艾格尼斯•格雷》。
17、蓋斯凱爾夫人,英國。代表作:《瑪麗•巴頓》,是歐洲文學史上最早接觸勞資矛盾的小說。
18、英國後期現實主義文學中代表性的作家有:哈代,蕭伯納,高爾斯華綏。
19、英國偵探小說興起,代表作家:柯南•道爾。
20、憲章派是個的代表是厄內斯特•瓊斯,威廉•林頓,傑拉爾德•梅西。
21、德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有:海涅,格奧爾格•畢希納。其後者的代表作為《丹東之死》。
22、格奧爾格•維爾特是德國工人運動中涌現出來的工人詩人。代表作:《剛十八歲》,《鑄炮者》,《我願做一名警察總監》。被恩格斯稱為「德國無產階級第一個和最重要的詩人」。
23、戈特弗里德•凱勒是瑞士的德語作家。代表作:長篇小說《綠衣亨利》,短篇小說《塞爾特維拉的人們》。
24、北歐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有:丹麥的安徒生,以童話著名;丹麥著名的文藝評論家和文學史家格奧爾格•勃蘭兌斯,代表作:《十九世紀文學主流》;挪威的易卜生是北歐現實主義文學的最重要作家,他的「社會問題劇」在歐洲引起巨大反響,且大大推動了歐洲戲劇的革新和發展;比昂斯滕•馬丁紐斯•比昂松是挪威的劇作家、小說家和詩人,主要作品有劇作:《破產》、《挑戰的手套》,1930年,因其在戲劇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5、普希金是俄國現實主義的奠基人,他的《葉甫蓋尼•奧涅金》塑造了俄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多餘人」形象,他的短篇小說《驛站長》開了俄國文學中描寫「小人物」形象的先河。
26、米哈依爾•尤里耶維奇•萊蒙托夫為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曾為悼念普希金寫過《詩人之死》這篇猛烈抨擊沙皇統治的抒情詩。其長篇小說《當代英雄》中的主人公比喬林,是繼奧涅金之後的第二個「多餘人」形象。
27、果戈理繼承並發展了普希金和萊蒙托夫開創的現實主義傳統,形成了俄國文學史上的「自然派」——俄國現實主義。
28、亞歷山大羅維奇•岡察洛夫的代表作《奧勃洛摩夫》中,塑造了俄國文學史上最後一個「多餘人」奧勃洛摩夫形象。
29、屠格涅夫在60年代創作的小說《父與子》等作品中塑造了帶有「新人」形象特徵的平民知識分子的形象,這些形象表現了「多餘人」向「新人」的轉變過程,但不是典型的「新人」形象。
30、尼古拉•加夫里洛維奇•車爾尼雪夫斯基是革命民主主義者、文學批評家和作家。其長篇小說《怎麼辦?》是一部社會政治小說,副標題為「新人的故事」。正是這篇小說塑造了拉赫美托夫等「新人」的形象。小說具有強烈的政論色彩。車爾尼雪夫斯基還寫了《藝術對現實的審美關系》、《俄國文學果戈理時期概觀》等一系列美學和文學評論文章,闡述了唯物主義的美學思想。
31、杜勃羅留波夫也是著名的文學評論者。著名論文有:《什麼是奧勃洛摩夫性格》、《黑暗王國中的一線光明》以及《真正的白天何時到來》等。
32、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是各國戲劇作家,被稱為「俄羅斯民族戲劇之父」。著名戲劇《大雷雨》。
33、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維奇•涅克拉索夫是19世紀中期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詩人,代表作:長詩《在俄羅斯誰能過好日子》。
34、薩爾蒂科夫-謝德林是19世紀後期俄國著名的諷刺作家,其小說以「伊索式」的語言和多樣的諷刺筆法抨擊反動統治者,屆時俄國社會本質。代表作:《戈洛夫略夫一家》。
35、理查•希爾德烈斯的《白奴》和哈里葉特•比徹•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國廢奴文學的代表。
36、60年代末美國西部邊疆出現的通俗易懂的「鄉土小說」,是一種具有現實主義傾向的文學。布勒特•哈特的《咆哮營的幸運兒》是其代表。
37、馬克•吐溫是美國現實主義文學最傑出的作家,他吸取鄉土小說的某些表現手法,為美國民族文學的繁榮做出了重大貢獻,被稱為「文學中的林肯」。
38、亨利•詹姆斯是美國現實主義的重要作家(亦有人認為他是英國作家),他的小說開了美國文學史上心理分析的先河。代表作:《苔瑟•密勒》,《一位女士的畫像》。他的小說注意人物「心理原因的復雜性」。
39、弗蘭克•諾里斯,美國。代表作:《章魚》。
40、斯蒂芬•克萊恩,美國。代表作:中篇小說《街頭女郎季梅》。其小說有自然主義傾向。《紅色英勇勛章》則是一部反戰小說。
41、歐•亨利是美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他善於通過描寫「小人物」的不幸命運,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平等與虛偽。在藝術上,其小說常常以「帶淚的微笑」和辛辣的歡樂打動讀者,善於構思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局,這種寫法被稱為「歐•亨利筆法」。代表作:《麥琪的禮物》,《最後一片藤葉》,《警察與贊美詩》,《帶傢具出租的房間》。
42、傑克•倫敦是19世紀後期美國重要的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荒野的呼喚》、《白牙》通過對動物的描寫表現「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思想;《鐵蹄》是一部政治幻想小說;其小說中也流露出尼採的「超人」思想,如《馬丁•伊登》。
Ⅲ 2006年新詞語的特色
白奴——擁有自己的辦公桌、電腦,靠為僱主服務賺取報酬;同時,須向某個或幾個"債主"提供財力支持或無報酬的服務,不能反抗,只能默默承受。"債主"或是現實存在的房子、汽車、奢侈品,也可能是虛擬的人情世故、理想抱負。我們將這些白領"奴隸"簡稱為"白奴"。
奔奔族——生於75—85年,被稱為「當前中國社會中最重要的青春力量」,他們一路嚎叫地奔跑在事業的道路上;同時他們又是中國社會壓力最大的族群,身處於房價高、車價高、醫療費用高的「三高時代」,時刻承受著壓力,愛自我渲泄表達對現實抗爭!他們甘當草根、為網路而生,他們玩命工作,痛快享樂,卻由於承受巨大壓力,不得不提前預支享受生活,他們特立獨行張揚自我,卻容易在香煙加可樂中得到滿足。
白托——「白事先生」的存在由來已久,他們長期遊走於喪主和殯葬服務業之間。由於相關部門缺乏規范管理,一些利慾熏心的「白事先生」成了「白托」。當一些喪主感到痛苦無助,不知道如何辦理喪事時,「白托」便借機坑蒙拐騙,從中牟利。這也助推了陳規陋習的抬頭,加劇了殯葬業暴利。
白銀書、(黃金書)——「黃金書」「白銀書」,是選用黃金、白銀等貴重材質為載體印製,有的還加上金銀珠寶或名貴天然木材進行豪華包裝和裝幀而面市的一種出版物產品。據了解,目前在市場銷售的這類產品約有幾十種,內容大多為領袖詩詞、手跡以及最有盛名的古代典籍等。 這些「黃金書」的內容,其實早有各種版本的普通出版物並大量出版。但經過使用貴重的黃金、珠寶等包裝後,「黃金書」成了所謂「禮品書」「珍藏版」和「收藏品」,定價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甚至更高,不僅大大超出一般圖書價格,甚至比自身成本也要翻上好幾番。
半糖夫妻——經濟上夫妻兩人相對獨立、定期不定期的見面就像是在約會一樣,這種企圖通過分居來為愛情保鮮的夫妻,我們稱之為「半糖夫妻」。(這說明婚姻脆弱了,還是我們更理性了?)
抱抱團——來自陌生人的關懷。(一半一半)
抱抱裝——美國《時代》周刊曾評出2006年對人們生活、工作、環境等八方面最具創意新發明。這些發明或注重環保,或純粹新奇,涉及現代人生活和工作的各方面。擁抱上衣並簡訊通知的 「抱抱裝」是一種能讓人感覺到被擁抱的衣服,這種上衣採用高科技布料製成,能模仿被愛人擁抱的感覺。當朋友通過簡訊傳給你一個「擁抱」信息,手機會通過藍牙技術「通知」這件衣服,它隨即能把這個擁抱完整傳遞給你。這件衣服可以儲存多名親友擁抱的力度、維持時間,甚至親友的心跳節奏。更為實用的是,這種衣服可以洗滌。(具體價格不詳)
筆替——也是替身的一種,與武替、背替等近似,是替劇中演員寫字的。(啥替都有啊,據說報酬還挺高。)
博斗——不做解釋了,摘引一段名言:《娛樂至死》的202頁這樣寫:「赫胥黎預言,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義為娛樂的周而復始,如果嚴肅的公眾對話變成了幼稚的嬰兒語言,總而言之,如果人民蛻化為被動的受眾,而一切公共事務形同雜耍,那麼這個民族就會發現自己危在旦夕,文化滅亡的命運就在劫難逃。」
C
城市依賴與地市級幸福,都沒錯!
村證房——根據《石家莊市城市房屋權屬登記管理條例》規定,「村證房」是指「城中村」村委會為了改善村民住宅環境,利用本村的集體土地自主開發建起來的村民福利房,銷售對象僅限於本村村民,可在村民內部轉讓,但不允許作為商品房對外銷售。村裡只發類似宅基地證的房產證明,沒有在房管局備案的統一印製的房產證。
D
盜版黨——盜版黨的前身,是一個叫盜版港的搜索式網站,盜版港的前身,則是一個叫Piratebyran的網路下載者團隊。故事的開始符合階級斗爭的基本學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黑客們在斗爭中成長,由自發到自覺,直至成立政黨,樹立綱領,奪取政權。
瑞典是遍及全歐洲的盜版黨的發源地和榜樣。盜版黨運動在2006年1月1日從瑞典興起,在美國的壓力下,瑞典警方對非授權下載網站Pirate Bay的突襲,刺激了其發展,並向國際化擴張。
等額配比基金——捐贈新模式,源於段永平和丁磊各有1000萬美元用於設立「等額配比基金」。新名詞的含義為:浙大必須首先從其他人那裡拿到一元錢的捐贈,才能從這基金里取出對等的一元錢。即別人給浙大捐多少錢,段永平和丁磊就給浙大相同數量的錢,並且都以前者的名義捐。前提是,浙大從其他處獲取的這筆捐贈單筆不能超過100萬美元。
獨二代——第二代獨生子女。
丁寵家庭——近年來,一些年輕「丁克」夫妻一方面不願養育子女,而另一方面又想享受為人父母的溫馨與樂趣,於是紛紛養起了寵物,這些家庭被人們稱為「丁寵」家庭。
吊瓶族——就是那些本不需要打吊瓶的患者,卻非要打吊瓶的,我們稱之為吊瓶族。(幸好,我不愛打吊瓶。)
凍容——20歲左右的年輕女孩希望凍結青春,早早開始抗老歷程。
動能車——以石油之外的能源動力來驅動的新型汽車。由於油價高居不下,各汽車製造商都全力研製各種新型動能環保車,電動車、電池車、氫動能車、混合動力車成為車展上主角。
E
二奶專家——那些表面上看似與開發商唱反調,背後卻與開發商勾肩搭背的專家學者。
F
法商——法商(Law Quotient ,簡稱LQ)即法治商數。法商應該是一個人對法的內心體認和自覺踐行,體現的是人們法律素質的高低,法治意識的強弱,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依法辦事、遵守秩序、崇尚規則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法商,是具有不同先天稟賦的公民對法律及其他社會規范的認知、體會、實踐乃至達到信仰的程度體現,是內心對法律和其他社會規范作用的認同感受和外在行為的有機統一。
返券黃牛——自從商場有了返券的促銷方式,返券黃牛也就應運而生了,「返券黃牛」的工作是幫顧客省錢,同時為自己賺錢。
飛魚族——它源自國內第一部歐美頂級商學院題材小說《巴黎飛魚》。
「飛魚」特指在國內已取得不俗成績,但毅然放下一切,到國外名校求學的特殊中國群體.既寓指他們躍出自己所熟埝的本國行業,試圖在歐美天空飛翔的這一冒險舉動,有寓指"本身是魚,卻一心想要飛,註定失敗",這一客觀現實。
飛魚的說法,是站在嘲諷的角度而言的,但這種嘲諷又是一種友好的獨立思考方式。
分手代理——自己付費委託代理人向戀人提出分手請求。
福利腐敗——是指一些壟斷性行業利用自己的獨特壟斷地位和優勢,將自己掌握的行業資源無償或者廉價地向本行業的職工和家屬提供,在福利的名義下形成的行業腐敗現象。
G
高薪跳蚤——是大學校長們在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為那些在高薪的誘惑下,在不同的大學之間跳來跳去的「名教授」們起的雅號。
H
海嘯音——黃健翔在世界盃比賽講解中喊出「義大利萬歲」、「馬爾蒂尼靈魂附體」等驚人之語,網友們將其這段解說命名為「海嘯音」。
合吃族——合吃族每次合吃人數三到五人不等,人員隨機組成,吃完AA制埋單,一餐一般每人不超過人民幣100元。
在眾多新興社區里,常有年輕人透過社區網頁發帖子,相邀一起吃飯,他們素昧平生,卻因好吃的共同愛好走到一起。合吃不僅節約開支,更可遍嘗美味,還能結交新朋友,目前加入「合吃族」的人越來越多。
換客——指通過互聯網交換物品的用戶。
灰色技能——某些企業要求畢業生具備的諸如喝酒、唱歌、搓麻、打牌等有特殊要求的技能。
會議大使——顧名思義,就是為一個城市招攬會議的專業人士。
一位美國市長曾言:「如果在我這個城市召開一個國際會議,就好比有一架飛機在我們頭頂上撒美元。」此言是對會展業的經濟、社會疊加效應的形象比喻。會展業與旅遊業、房地產業並稱世界三大無煙產業,是一個集旅遊、商業、物流、通訊、餐飲、住宿等多方受益的產業,國際上有1:9的說法,即辦展會的場館收入如果是1的話,那麼相關的社會收入就是它的9倍。
J
掘客——掘客」(dig),網路最新名詞。掘客類網站其實是一個文章投票評論站點,它結合了書簽、博客、RSS 以及無等級的評論控制。它的獨特在於它沒有職業網站編輯,編輯全部取決於用戶。用戶可以隨意提交文章,然後由閱讀者來判斷該文章是否有用,收藏文章的用戶人數越多,說明該文章越有熱點。即用戶認為這篇文章不錯,那麼dig一下,當dig數達到一定程度,那麼該文章就會出現在首頁或者其他頁面上。
K
科研包工頭——在在學術界有一定身份,能很容易就拿到重要的科研項目,但他們自己根本沒那麼多時間去做具體研究,就會把項目分解發包出去給別人做的人。
L
樂活族——LOHAS的音譯,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縮寫,意為健康及自給自足的生活。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關心生病的地球,也擔心自己生病,於是發起了一種新的生活運動.他們吃健康的食品與有機野菜,穿天然材質棉麻衣物,利用二手家用品,騎自行車或步行,練瑜伽健身,聽心靈音樂,注重個人成長,這群人通過消費和衣食住行的生活實踐,希望自己心情愉悅、身體健康、光彩照人。接受這樣生活方式的人自稱為「樂活族」。
裸考——高考新名詞,簡而言之,就是什麼加分都沒有的,僅憑考試成績報考高一級的學校。
M
M型社會——指的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富者在數字世界中,大賺全世界的錢,財富快速攀升;另一方面,隨著資源重新分配,中產階級因失去競爭力,而淪落到中下階層,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在中間這塊,忽然有了很大的缺口,跟「 M」的字型一樣,整個世界分成了三塊,左邊的窮人變多,右邊的富人也變多,但是中間這塊,就忽然陷下去,然後不見了。
N
諾亞規則——上帝曾告訴諾亞修建一艘方舟來躲避災難。現指共同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抑制全球變暖的趨勢。
P
跑酷——「Parkour」一詞來自法文的「parcour」,有「超越障礙訓練場」的意思,字母K的使用大約是讓這個詞看起來更酷吧。國內有人稱之為:PK或者跑酷。
Parkour」是一項街頭疾走極限運動,有點Free-running的意思,再配合猿猴一樣的靈活攀越,不過這項運動的熱衷者倒更願意把它看成是一種青年亞文化所倡導生活方式。
Parkour運動把整個城市當作一個大訓練場,一切圍牆、屋頂都成為可以攀爬、穿越的對象,特別是廢棄的房屋,更適合飛檐走壁似的速降、跳升和飛躍……Parkour的動作追求的是出其不意的效果,往往超出了常人的想像。法國電影[Banlieue 13](暴力街區)即是展示PARKOUR街頭文化,主角DAVID BELLE是LE PARKOUR運動的創始人之一。
Q
輕熟女——泛指年齡在25~35之間的都市精英女性。「輕」,是外貌年輕,甚至還能扮一回嫩;「熟」,是內心成熟,裝扮得體,談吐優雅,獨具品味。這樣的女子,本應是極品,她們介於天真與成熟之間,讓男人趨之若鶩。
S
三手病——「游戲手」、「滑鼠手」、「手機手」,俗稱「三手病」,是由於拇指或腕部長期、反復、持續運動引起的指、腕損傷。
曬客——曬客就是一個把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心情展示在網上,與他人分享的人群。
威客——威客的英文是Witkey (wit智慧、key鑰匙),憑借自己的創造能力在互聯網上幫助別人而獲得報酬的人。
Y
壓洲——指如今的亞洲,似乎變成了壓力之洲,西方資本向亞洲轉移,同時也轉移了壓力。
印客——也稱IN客,以互聯網為聯系渠道,把網民所寫的、畫的、摘錄的任何文字和圖片變成具有永久保存價值的個性化印刷品。
Z
眾包——「一個公司或機構把過去由員工執行的工作任務,以自由自願的形式外包給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眾網路的做法。眾包的任務通常由個人來承擔,但如果涉及到需要多人協作完成的任務,也有可能以依靠開源的個體生產的形式出現」。
Ⅳ 20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並舉例說明
20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
首先,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仍然是作家們的重要思想武器。20世紀上半葉,「羅蘭主義」是現實主義作家的基本立場。他們猛烈抨擊不人道的社會現實,批判社會對人的異化,譴責統治者的殘忍和法西斯主義的暴行,同情受侮辱受損害的下層人民,同情無產階級革命,嚮往沒有人壓迫人的美好未來。但由於把「博愛」當作出發點和終點,宣揚「愛能拯救一切」,視貧富均等為最終目標,因此在本質上因襲了19世紀的傳統而沒能達到新的高度。但其中也不乏探索精神,如 20、30年代就曾有一批作家用階級斗爭觀點或社會主義思想去觀察社會現實,試圖站在嶄新和時代高度去分析問題。50年代以後,現實主義文學中的人道主義出現了革命傾向,作品中的勞動人民不再是受命運擺布的小人物,而成了敢於跟罪惡勢力作斗爭的「強者」。
其次,作家們始終堅持真實性這一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基本原則。以現實的、具體的、變化中的人的精神世界及生活遭遇為描寫對象,從人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中探討人生底蘊,進行真實的審美反映。他們以巨大的熱情和批判的眼光審視復雜、殘酷的現實,歷史主義地表現客觀世界的發展過程,力圖通過對人物的性格、命運和環境的藝術概括,回答「老是存在而又無法解決」的問題,令人信服地揭示舊制度、舊生活無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趨勢。較之19世紀現實主義,叨世紀現實主義在反映現實的及時性和擷取題材的政治性上更進了一步。許多作品,往往在被描寫的事件剛剛結束甚或還未結束時就寫了出來。而且,在反映現實之中寄託了改變現實的願望,又使作品的政治色彩十分鮮明。有的還直接以重大政治事件為題材,展現著名政壇人物的政治活動。
第三,描寫重點的內向性和主觀化,藝術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和兼容並蓄。「向內心世紀掘進」是20世紀歐美文學和美學的一股潮流。現代主義各流派在表現主觀真實方面所造成的一次次轟動效應,使現實主義文學引起藝術上的自我省察和自我調整。20世紀的現實主義跟傳統現實主義的較大差異,就在於突出了人物的主觀感受和精神探索的描寫。作家們在綜合中不斷創新,既融會了自然主義的客觀寫實手法,又汲取了象徵主義手法、意識流手法等現代主義的藝術技巧。諸如內心獨白、夢幻描寫。潛意識表現、性心理描述、時序顛倒、荒誕變形、多角度的情節發展和多層次的結構形式等等,這些在傳統現實主義中不被採用甚或遭到排斥的藝術手段,在二十世紀的現實主義作品中已是屢見不鮮、習以為常了。
第四,人物塑造上強調性格的多重性,淡化典型性格描寫。理性信念的失落是20世紀西方文化的一個根本特徵。而現實主義作家素以直面人生為本色,面對20世紀復雜錯綜的社會生活和變幻莫測的世態人情,他們在考察和分析的過程中強化了客觀務實的立場,疏遠或放棄了理想化、單一化的思維方式。因此在他們的作品中,高大完美的英雄人物逐漸消失,代之而起的主人公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正面人物,他們有對生活目標的執著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但內心世界復雜,在具備某些閃光點的同時,並存著許多並不高尚甚至並不道德的思想品質。另一類是有缺陷有弱點的普通人,他們低能、笨拙、脆弱,有時還怯懦;對生活有點渾渾噩噩,或許還帶點玩世不恭;但他們是好人,並不為非作歹,並不損人利己,而是實實在在地幹了不少被人忽視、被人不屑卻有益於社會的事,世界正是由他們組成的。
1、這個時期以長篇小說作為主要的文學樣式。
2、1830年,標志著浪漫主義取得決定性勝利的雨果的劇本《歐那尼》的上演,和第一步批判現實主義傑作斯丹達爾的《紅與黑》的出版,說明法國批判現實主義的誕生,是對浪漫主義的反駁,卻並非徹底否定。
3、法國現實主義的奠基人是斯丹達爾和巴爾扎克。
4、斯丹達爾的文藝論著《拉辛與莎士比亞》是第一部現實主義的宣言書。
5、斯丹達爾的長篇小說《紅與黑》,實踐了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它的發表,標志著現實主義文學的形成。
6、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使現實主義從理論到創作都臻於完善,它代表了西歐現實主義的最高成就。
7、普羅斯培爾•梅里美,法國。代表作:《高龍巴》,《嘉爾曼》。
8、法國19世紀後期現實主義的重要代表福樓拜,是50年代以後,法國現實主義強調科學精神,表現客觀冷峻風格的代表。
9、小仲馬,法國。代表作:《茶花女》。
10、阿爾封斯•都德是法國19世紀後期的一位帶有自然主義傾向的現實主義小說家。代表作:《小東西》(長篇小說,帶有自傳性質),《周一故事集》(以描寫普法戰爭為主的短篇小說集,內有《最後一課》和《柏林之圍》)。
11、巴黎公社文學的代表作家有:歐仁•鮑狄埃,路易斯•米雪爾,於勒•瓦萊斯,讓-巴蒂斯特•克萊芒。巴黎公社文學為20世紀世界無產階級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2、《國際歌》的作者是鮑狄埃。《國際歌》是巴黎公社革命的藝術總結,它形象而精闢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學說,表現了無產階級為解放全人類而團結戰斗的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
13、路易斯•米雪爾被稱為「紅色聖女」。代表作:《紅石竹花》。
14、英國現實主義於30年代產生,到四五十年代達到繁榮,在這一階段里,產生了馬克思所稱贊的「一派出色的小說家」,即:狄更斯,薩克雷,夏洛蒂•勃朗特,蓋斯凱爾夫人等。
15、薩克雷,英國。成名作:《勢利者集》。代表作:《名利場》。
16、英國的勃朗特三姐妹是:夏洛蒂•勃朗特,代表作:《簡•愛》;艾米莉•勃朗特,代表作:《呼嘯山莊》;安妮•勃朗特,代表作:《艾格尼斯•格雷》。
17、蓋斯凱爾夫人,英國。代表作:《瑪麗•巴頓》,是歐洲文學史上最早接觸勞資矛盾的小說。
18、英國後期現實主義文學中代表性的作家有:哈代,蕭伯納,高爾斯華綏。
19、英國偵探小說興起,代表作家:柯南•道爾。
20、憲章派是個的代表是厄內斯特•瓊斯,威廉•林頓,傑拉爾德•梅西。
21、德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有:海涅,格奧爾格•畢希納。其後者的代表作為《丹東之死》。
22、格奧爾格•維爾特是德國工人運動中涌現出來的工人詩人。代表作:《剛十八歲》,《鑄炮者》,《我願做一名警察總監》。被恩格斯稱為「德國無產階級第一個和最重要的詩人」。
23、戈特弗里德•凱勒是瑞士的德語作家。代表作:長篇小說《綠衣亨利》,短篇小說《塞爾特維拉的人們》。
24、北歐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有:丹麥的安徒生,以童話著名;丹麥著名的文藝評論家和文學史家格奧爾格•勃蘭兌斯,代表作:《十九世紀文學主流》;挪威的易卜生是北歐現實主義文學的最重要作家,他的「社會問題劇」在歐洲引起巨大反響,且大大推動了歐洲戲劇的革新和發展;比昂斯滕•馬丁紐斯•比昂松是挪威的劇作家、小說家和詩人,主要作品有劇作:《破產》、《挑戰的手套》,1930年,因其在戲劇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5、普希金是俄國現實主義的奠基人,他的《葉甫蓋尼•奧涅金》塑造了俄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多餘人」形象,他的短篇小說《驛站長》開了俄國文學中描寫「小人物」形象的先河。
26、米哈依爾•尤里耶維奇•萊蒙托夫為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曾為悼念普希金寫過《詩人之死》這篇猛烈抨擊沙皇統治的抒情詩。其長篇小說《當代英雄》中的主人公比喬林,是繼奧涅金之後的第二個「多餘人」形象。
27、果戈理繼承並發展了普希金和萊蒙托夫開創的現實主義傳統,形成了俄國文學史上的「自然派」——俄國現實主義。
28、亞歷山大羅維奇•岡察洛夫的代表作《奧勃洛摩夫》中,塑造了俄國文學史上最後一個「多餘人」奧勃洛摩夫形象。
29、屠格涅夫在60年代創作的小說《父與子》等作品中塑造了帶有「新人」形象特徵的平民知識分子的形象,這些形象表現了「多餘人」向「新人」的轉變過程,但不是典型的「新人」形象。
30、尼古拉•加夫里洛維奇•車爾尼雪夫斯基是革命民主主義者、文學批評家和作家。其長篇小說《怎麼辦?》是一部社會政治小說,副標題為「新人的故事」。正是這篇小說塑造了拉赫美托夫等「新人」的形象。小說具有強烈的政論色彩。車爾尼雪夫斯基還寫了《藝術對現實的審美關系》、《俄國文學果戈理時期概觀》等一系列美學和文學評論文章,闡述了唯物主義的美學思想。
31、杜勃羅留波夫也是著名的文學評論者。著名論文有:《什麼是奧勃洛摩夫性格》、《黑暗王國中的一線光明》以及《真正的白天何時到來》等。
32、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是各國戲劇作家,被稱為「俄羅斯民族戲劇之父」。著名戲劇《大雷雨》。
33、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維奇•涅克拉索夫是19世紀中期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詩人,代表作:長詩《在俄羅斯誰能過好日子》。
34、薩爾蒂科夫-謝德林是19世紀後期俄國著名的諷刺作家,其小說以「伊索式」的語言和多樣的諷刺筆法抨擊反動統治者,屆時俄國社會本質。代表作:《戈洛夫略夫一家》。
35、理查•希爾德烈斯的《白奴》和哈里葉特•比徹•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國廢奴文學的代表。
36、60年代末美國西部邊疆出現的通俗易懂的「鄉土小說」,是一種具有現實主義傾向的文學。布勒特•哈特的《咆哮營的幸運兒》是其代表。
37、馬克•吐溫是美國現實主義文學最傑出的作家,他吸取鄉土小說的某些表現手法,為美國民族文學的繁榮做出了重大貢獻,被稱為「文學中的林肯」。
38、亨利•詹姆斯是美國現實主義的重要作家(亦有人認為他是英國作家),他的小說開了美國文學史上心理分析的先河。代表作:《苔瑟•密勒》,《一位女士的畫像》。他的小說注意人物「心理原因的復雜性」。
39、弗蘭克•諾里斯,美國。代表作:《章魚》。
40、斯蒂芬•克萊恩,美國。代表作:中篇小說《街頭女郎季梅》。其小說有自然主義傾向。《紅色英勇勛章》則是一部反戰小說。
41、歐•亨利是美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他善於通過描寫「小人物」的不幸命運,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平等與虛偽。在藝術上,其小說常常以「帶淚的微笑」和辛辣的歡樂打動讀者,善於構思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局,這種寫法被稱為「歐•亨利筆法」。代表作:《麥琪的禮物》,《最後一片藤葉》,《警察與贊美詩》,《帶傢具出租的房間》。
42、傑克•倫敦是19世紀後期美國重要的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荒野的呼喚》、《白牙》通過對動物的描寫表現「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思想;《鐵蹄》是一部政治幻想小說;其小說中也流露出尼採的「超人」思想,如《馬丁•伊登》。
Ⅳ 「白奴」何意
「白奴」是在16-19世紀到新大陸「美國」的歐洲白色人種的奴隸。白奴人數有限, 反抗也激烈,所以美國又大力販賣「黑奴」以滿足勞動力的要求。到19世紀由於經濟的原因,「白奴」現象消失了。美「南北戰爭」後,黑奴也得到了解放,美國經濟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Ⅵ 重精神的格言
關於精神的人生格言
1. 精神為主人.形骸為屋舍。主人漸貧窮,屋舍亦頹謝。【大意】精神是主人,形骸是屋舍。主人漸漸貧窮了,屋舍也就逐漸變得頹廢、不堪一擊了。【作者】[清]袁枚【出處】《惡老八首》
2. 只有喪失了精神家園的人才會有孤獨感。【作者】趙鑫珊【出處】《哲學與當代世界》
3. 精神的高雅在於思考那些善良而優美的事物。【作者】[法國]拉羅什富科【出處】《道德箴言錄》
4. 我們的精神比我們的身體有著更大的惰性。【作者】[法國]拉羅什富科【出處】《道德箴言錄》
5. 在人世間,除了精神,沒有其他偉大的事物。【作者】[美國]漢彌爾頓【出處】《形而上學講義》
6. 人的精神上的忍受力是極強的.沒有什麼東西能夠徹底地消滅人們對幸福的希望。【作者】[美國]希爾德烈斯【出處】《白奴》關於精神的人生格言
7. 13.
8. 一條彈簧如久受外物的壓迫。會失去彈性。我們的精神也是一樣,如常受別人的思想的壓力.也會失去其彈性。【作者】[德國]叔本華
9. 只有當精神服從真理時才有益而且高貴。【作者】[德國]海賽【出處】《玻璃球戲》
10. 一個人的精神情趣越是貧乏.他在尋找精神歡樂手段方面表現得越是低下。【作者】[蘇聯]蘇霍姆林斯基【出處】《論愛情》
11. 精神是靈魂的空氣。【作者】[法國]儒貝爾【出處】《冥想錄》
12. 無論是絕望還是不幸,歸根到底都是人的精神使然。從這個意義上說,希望首先產生於克服自身的悲觀情緒之中。【作者】[日本]池田大作【出處】
Ⅶ 新華字典近幾年新添加收錄字
孖
劇、博文
C
草根網民、車奴、城市依賴症、村證房
D
盜版黨、等額配比基金、電話門、電子環保亭、吊瓶族、丁寵家庭、動能車、凍容、獨二代、斷背
E
EMBA、2時歇業令、二奶專家
F
法商、返券黃牛、飯替、房魔、房奴、飛魚族、廢統、沸騰可樂、分手代理、福利腐敗、祝壽螺患者、復古學堂
G
感恩紅包、高薪跳蚤、搞笑、公司駐蟲、谷歌、骨性、國際高考移民、國六條、國十條
H
海纜斷網、海綿路、海嘯音、寒促、漢芯造假事件、合吃族、紅樓選秀、紅衫軍、換客、灰色技能、回購地、會議大使、婚嫁大年
J
急婚族、監控門、江選、獎騷擾、交強險、腳環雞、節奴、解說門、禁電、掘客
K
卡神、考霸、科研包工頭、啃椅族、空調、骷髏門
L
賴校族、樂活族、梨花體、李婭空翻、兩會博客、壟奴、綠色產房、裸考、裸替
M
M型社會、慢活族、美麗垃圾、迷卡、蜜月保姆、秒殺、明星槍手、墓產經濟、墓奴
N
年後飯、暖巢管家、諾亞規則
P
跑酷、陪拼族、捧車族、純ā⑵純?br> Q
7時代、擒人節、輕熟女、窮人跑、求學房、群租
R
讓票區、人球、人戶育嬰師、潤滑經濟
S
三失、三手病、三限房、三支一扶、曬、曬客、上海社保基金案、剩女、十五細則、世宗、試葯族、手機幻聽症、手機手、熟年、睡眠博客
T
她經濟、痛快吧、圖書漂移、土腐敗、囤房捂盤、托業
W
網路曬衣族、威客、微笑北京、微笑圈、文化低保、文替、巫毒娃娃、捂盤惜售
X
新明星學者、新中間階層、熊貓燒香、炫富、學術超男、學業預警
Y
壓洲、洋腐敗、洋漂族、醫鬧、醫訴、移動商街、印客、游賄、游戲手
Z
砸票、擇校稅、證奴、職粉、終統、眾包、住房痛苦指數、裝嫩族、作弊克
不揣愚陋,註解如下:
B
1、八榮八恥(Eight Do』s and Eight Don』ts;Eight Honors,Eight Disgraces )
【注】2006年3月4日,HJT在政協民盟民進聯組會上關於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講話中提出:「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2、白奴
【注】白奴,並非是「白種人之奴隸」的意思,而是「作為白領的奴隸」、「白領工奴」之意。雖然身份上、名義上是白領,但經濟生活卻苦不堪言。
3、白托
【注】(1)白托,拜託。(2)白托,白天託管,相對於「全托」而言。 (3)國家民政部推出的「社區居家養老」計劃:社區白天為老人提供休閑娛樂場所,負責老人中、晚兩餐飯菜。同時,每月提供理發、洗浴和日常葯品服務,以及定期進行上門家政服務和體檢等。這種介於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之間的新型養老模式,是以社區服務中心為依託,整合社區內各種服務資源,為老人提供家政、醫療、休閑、娛樂等服務。這一計劃的實施使子女可在社區為父母簽訂「居家養老白托服務」。
4、白銀書
【注】選用白銀作為印刷載體的書籍、藏品,內容多為古籍類、名著類、領袖詩詞和手跡圖冊畫卷類。另還有「黃金書」。
5、半糖夫妻
【注】源於S.H.E.的歌曲《半糖主義》。半糖夫妻,是指兩人經濟獨立、定期不定期分居生活的夫妻。
6、抱抱團(free hugs)
【注】抱抱團源於國外之free hugs(免費擁抱、自由擁抱)。「抱抱團」活動,崇尚與陌生人自由擁抱。這個活動最早是由美國人賈森•亨特發起的。
7、抱抱裝
【注】抱抱裝,是一種能讓人感覺到被擁抱的衣服,這種上衣採用高科技布料製成,能模仿被愛人擁抱的感覺,而且能洗滌反復使用。被2006年11月6日的《時代》雜志評為「2006年最具創意新發明」。
8、奔奔族
【注】奔奔族,即「東奔西走之族」,指的是1975—1985年出生的人,他們在事業的道路上一路奔跑,並備受社會壓力的煎熬。
9、筆替
【注】筆替,即代筆之人。
10、博斗
【注】博斗,即搏鬥。
11、博客話劇
【注】網路時代的產物。博客話劇的劇本來源自博客,排演隊伍也來自博客群體,同時會將節目在博客門戶網站上播出。
12、博文
【注】博文,即博客上的文章。用作動詞時,指在博客上寫文章。
C
13、草根網民
【注】身份普通、平凡的網民。
14、車奴
【注】明明養車很吃力還要買,弄得自己不敢吃好不敢喝好,還美其名曰提高生活質量的人。
15、成考移民
【注】成考移民,即成人高考移民,是指考生為了享受某些地區的考試政策而將戶籍遷往該地。
16、城市依賴症
【注】是指依賴城市,養成只懂消受,但不知道艱苦的情形。
17、村證房
【注】所謂村證房其實就是沒有產權證的房子。這種房子一般是由村組織籌資建造然後變賣給城裡居民。
D
18、大肚子經濟
【注】《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指出,在2005~2020年期間,中國將形成一個生育高峰,人口增長數量將保持在每年1300-1500萬的水平。換句話說,每年中國的孕婦和產婦至少有2800—3000萬之多,形成一個數量龐大且穩定的「新媽媽市場」,即「大肚子經濟」。
19、倒扁
【注】即台灣島上通過靜坐、遊行等方式敦促CS扁的活動。
20、盜版黨(The Pirate Party)
【注】在歐美如瑞典、德國、法國、美國等爭取盜版權利的正當。其宗旨是從根本上改革版權法,廢除專利制度,確保公民的隱私權。
21、等額配比基金
【注】一種捐贈形式。2006年9月,段永平將3000萬美元捐給浙江大學。其中有一項1000萬美元的等額配比基金,即凡有人在浙江大學投入一筆錢,不管用於哪一方面,等額捐贈基金中就會抽出相同數量的錢,同時投入浙大。不管對方捐多少,基金單筆支出不超過100萬美元,時間跨度為10年。
22、電話門
【注】2006年5月4日,《米蘭體育報》突然刊登了近年來尤文圖斯俱樂部總經理莫吉與意甲裁判指定員之間的通話內容。內容主要是2004年莫吉與擔任了6個賽季(1999年-2005年)意甲聯賽裁判指定員帕伊雷托之間的通話記錄,從而拉開了「電話門」事件的序幕。
23、電子環保亭
【注】即回收電子垃圾的亭子。
24、吊瓶族
【注】即那些本不需要打吊針卻堅持打吊針的患者。
25、丁寵家庭
【注】源於丁克家庭。丁寵家庭是指那些不生養孩子但把寵物當孩子養的家庭。
26、動能車
【注】以石油之外的能源動力來驅動的新型汽車。如電動車、電池車、氫動能車、混合動力車。
27、凍容(Cryon Babies)
【注】是指那些年齡20歲上下,希望能將青春永遠凍結,早早開始抗老歷程的年輕女孩。
28、獨二代
【注】4-2-1家庭,上世紀70年代末實施「一對夫婦生一個孩子」政策後出生的一代被稱為獨一代,獨二代是指獨一代的子女。
29、斷背(Brokeback)
【注】源於李安導演的電影《斷背山》。斷背,是指同性之間的愛戀。
E
30、EMBA
【注】EMBA英文全稱為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直譯為高級管理人員MBA。它是由芝加哥大學管理學院首創。讀EMBA的學員一般由公司推薦,利用業余時間集中上課,課程內容廣泛,理論與實踐平衡。
31、2時歇業令
【注】《娛樂場所管理條例》(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八條規定:「每日凌晨2時至上午8時,娛樂場所不得營業。」這就是所謂2時歇業令。
32、二奶專家
【注】二奶專家,即服務於特殊既得利益團體的專家、學者。
F
33、法商
【注】法商,即法律意識、法律知識、守法習慣等。其是仿造「情商」一詞而成。更為准確的詞語應為「法律素養」。
34、返券黃牛
【注】即倒賣商場促銷禮券賺取差價的人。
35、飯替
【注】即待人吃飯之人。
36、房魔
【注】即房地產開發商、發展商、銷售商、中間商。
37、房奴
【注】房奴,就是為了各種目的(比如想有自己的住房、或者結婚沒房等等)但是手裡又沒有足夠的錢於是就去銀行貸款的人,可是由於各種原因(比如貸款額過高、時間過長、貸款比例不合理等)以至於每月的工資除了一小部分留下來維持最基本的生活開支以外,其他的工資都還銀行貸款了以至於沒錢應付突發事件(生病等)的人群。
38、飛魚族
【注】它源自國內第一部歐美頂級商學院題材小說《巴黎飛魚》。「飛魚」特指在國內已取得不俗成績,但毅然放下一切,到國外名校求學的特殊中國群體。
39、廢統
【注】即台灣島上終止「國家統一委員會」運作,終止「國家統一綱領」適用。
40、沸騰可樂
【注】即將「曼妥思」薄荷糖扔進可樂或汽水,瞬間產生大量氣體的然後引用的液體。對人體健康有危害。
41、分手代理
【注】即專門負責解決情侶之間的分手難事的行為。
42、福利腐敗
【注】即一些壟斷性行業將自己掌握的行業資源無償或者廉價地向本行業的職工和家屬提供,在福利的名義下形成行業腐敗現象。
43、福壽螺患者
【注】即食
Ⅷ 舉例分析19 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中的個人奮斗者形象及其社會意義與現實意義。
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是十九世紀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理性王國」的破滅,社會矛盾的深刻化、明朗化,使得「人們終於不得不用冷靜的眼光來看待他們的生活地位,他們的相互關系」。浪漫主義文學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代之而起的是真實表現現實生活、深刻揭示社會矛盾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家從狂想轉入冷靜,從積極吶喊轉為深沉思索。人們希望看到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作品中小人物增多,普通人受到關注,決定了歐洲小說越來越貼近現實。同時,歐洲敘事傳統為它奠定了基礎,客觀性、分析性、唯物性增多,主觀性引退,總體上是敘事文學。這股文學潮流,由於它對現存秩序的鮮明、強烈的揭露和批判,而被後人稱為批判現實主義文學。
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大多出身於中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
繼承和發展啟蒙運動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的基礎上形成的。
20世紀高爾基發明「批判現實主義」一詞。
19世紀50年代,「現實主義」一詞出現,指稱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這一名詞在歐洲影響不大,同時有「寫實主義」、「自然主義」等等稱呼。
不平衡,可以以1871年巴黎公社斗爭為界,分為前後兩期。
法國是發源地,是浪漫主義的繼承和發展。許多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都曾經經歷過浪漫主義創作時期。《歐那尼》和《紅與黑》都在1830年出版。40年代達到高潮。50-60年代以福樓拜為主的創作已經略遜一籌。最精確的現實主義。藝術上比較成熟,尤其是結構方面堪稱典範,長於探索,較少因襲傳統。
英國在40年代出現,已經開始出現勞資矛盾。人道主義和改良主義色彩較濃。狄更斯、薩克雷、蓋斯凱爾夫人。有勸善、道德說教、溫情脈脈的特點,同時關注下層人民、小人物。
俄國批判現實主義20-30年代萌芽,獨特主題是批判農奴制。一開始就和浪漫主義攪在一起,叫做「自然派」。作家大多是貴族出身。人物也多是貴族。揮之不去的哀愁。沉重感、歷史感,氣勢龐大,巴黎公社後俄國批判現實主義逐漸佔主導地位。
具體如下:
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作品。
① 梅里美:《卡門》
② 福樓拜(19世紀法國一位承前啟後的作家,創作中偏重於客觀寫實和精雕細刻,以「客觀而無動於衷」的美學原則、精緻的藝術風格為後來的自然主義和唯美主義奠定了基礎。):
《包法利夫人》(愛瑪是一個在貴族資產階級社會的腐蝕和逼迫下墮落毀滅的婦女形象。)
二、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作品。
① 狄更斯、薩克雷、蓋斯凱爾夫人、勃朗特姐妹,被馬克思稱為「現代英國的一批傑出的小說家」
② 蓋斯凱爾夫人:《瑪麗•巴頓》(反映了憲章運動中的勞資矛盾)
③ 薩克雷(維多利亞時代「一位犀利而無情的諷刺家」):《名利場》(「沒有英雄的小說」)
④ 夏綠蒂•勃朗特:《簡•愛》(女性意識和對維多利亞傳統的叛逆精神)
⑤ 愛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一代奇書」和「文學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謎」)
三、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作品。
① 別林斯基:《文學的幻想》
② 赫爾岑(第一次使用「多餘人」概念):《誰之罪》(政論式小說。別爾托夫是又一個「多餘人」)
③ 屠格涅夫:《獵人筆記》;《羅亭》;《前夜》;《父與子》(社會心理小說)
④ 車爾尼雪夫斯基:《怎麼辦》(典型的「問題小說」,拉赫美托夫是俄國文學中第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的光輝形象。)
⑤ 杜勃羅留波夫(英年早逝):《黑暗王國的一線光明》
⑥ 岡察洛夫:《奧勃洛摩夫》:又一多餘人形象
⑦ A•H•奧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被稱為「生活的戲劇」)
⑧ 涅克拉索夫:《誰在俄羅斯能過上好日子》(長詩)
四、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作品。
① 美國的「廢奴文學」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萌芽。
② 希爾德烈斯:《白奴》(美國第一部反蓄奴制的現實主義小說)
③ 斯托夫人:《湯姆叔叔的小屋》(「世界小說中最令人感動的事件」)
Ⅸ 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
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
英國小說的創作晚於歐洲大陸,始於18世紀,出現伊始便與現實主義結下了不解之緣。從19世紀20年代起,現實主義在歐洲文學中取代了浪漫主義而占據主導地位,進入鼎盛時期。有些文學史甚至把19世紀稱為「現實主義的世紀」。
實際上,早在笛福、菲爾丁、斯摩萊特等英國作家的身上就已經能看到他們的現實主義傾向,但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真正的發展要到19世紀。
19世紀的英國因為工業文明的展開,經濟世界第一,如日中天,號稱「日不落帝國」。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不斷擴大和擁擠,新富裕的資產階級大量出現。舊貴族的沒落與掙扎,中產階級的崛起和勝利以及下層民眾的貧困無助互相交織。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
劇烈的社會轉型使得這一時期的作家普遍感受深刻,他們真實地昭示各種社會矛盾,揭露資產階級的丑惡嘴臉,無情鞭笞社會的黑暗現象。這是時期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主要代表作家有查爾斯·狄更斯、戴維德·赫伯納·勞倫斯、哈代等等。
1、狄更斯
查爾斯·狄更斯是維多利亞時代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代表作是《雙城記》《大衛·科波菲爾》《霧都孤兒》《艱難時世》《遠大前程》。
《遠大前程》
《遠大前程》是狄更斯晚年的作品。故事主要圍繞匹普、喬·葛奇、馬格韋契、艾絲黛拉、康佩生等人展開。
故事的主角叫匹普,他是一個貧苦的孤兒,與姐姐和當鐵匠的姐夫共同生活。匹普的姐姐是個潑婦,但他有一個心地非常善良的姐夫喬·葛奇里。每當姐姐打罵小皮普的時候,姐夫總是冒著自己被打的風險來保護他。
在一個機緣巧合的情況下,他進入了一個神秘的庄園,成為富有的郝薇香和她的侄女艾絲黛拉的座上客。見識到了上流社會的奢華後,匹普的內心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從此,他一心想成為「上等人」,因為只有進入上流社會,成為上流社會的一員,他才能夠有資格去追求女神艾絲黛拉。
而匹普似乎也很走運,他在童年時救助的馬格韋契居然發跡了,成了富豪。因為馬格韋契記得當年的恩情,於是給了匹普一大筆錢,以助他進入上流社會。
匹普一夜暴富,興奮至極,他終於可以告別自己的宿命,成為一個貴族的夢想馬上就要實現了。隨後他開始膨脹起來,故意疏遠自己的姐姐和姐夫,甚至對於幫助自己的馬格韋契也不屑一顧。殊不知,他人生最後一刻,關心他的還是他曾經的貧賤朋友。
《艱難時世》
故事主要圍繞著葛擂硬和龐得貝以及他們周圍的露易莎、湯姆、比周、斯蒂芬等人展開。葛擂硬原本是個五金批發商,退休後成了焦煤鎮的議員,他是個功利主義的信徒,把萬事萬物甚至人性、情感都歸為「一個數字問題,簡單的算術問題」。
在他眼裡,人與人之間只存在著金錢、買賣關系,諸如想像、浪漫、情感、仁愛等等這些與金錢無關的都是扯淡。所以,他把自己20歲的女兒露易莎嫁給一個近50歲的老頭龐得貝。不為別的,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龐得貝有錢。
龐得貝是新勢力的代表,他是新富裕的資產階級。他棄愛絕情、唯利是圖、虛偽自私,最後毀在了自己手上。
二、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
19世紀的法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定,工業革命的展開,法國迎來了商品經濟飛速發展,進入到了一個追名逐利的時代。這是一個被金錢主宰的社會,每個人都很忙,忙著追求財富和金錢,並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和地位。整個社會彌漫著一種極端利已主義的自私冷酷的金錢意識形態。個人的價值在經濟發展、宏大敘事、大革命中變得微不足道和渺小,人迷失在了金錢之中,找不到價值,唯有不停地賺錢,擁有更多的金錢才能讓人找到價值所在。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金錢化,親人也不例外,無論是多少親密的關系在金錢面前都黯然失色。人性扭曲,個性泯滅,誰擁有金錢,誰就擁有權力。
與此同時,社會資源和財富在不斷集中,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矛盾加劇。上流社會的資本家、政客、貴族、野心家等等,他們窮奢極欲,貪婪斂財;中產階級,包括經紀人、商人、公證人、法官等等,他們拚命賺錢,天天想著如何使自己的財富增長,攀附權貴,從而擠進上流社會;社會底層的工人、市民和小資產者,他們勞累過度,神經疲憊,每天都在想著如何穩住目前的生活,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既得利益不被剝奪,同時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使自己不那麼累。
19世紀法國社會的劇烈轉型,也使得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獨領風騷,屹立在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巔峰,正如他們的繪畫一樣。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有司湯達、巴爾扎克、雨果、福樓拜、莫泊桑、梅里美、左拉,代表了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
Ⅹ 我以前看過一部關於黑人奴隸的電影,但是忘記叫什麼名字了,具體內容如下;
美國電影《白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