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夜鶯》觀後感1000字
很久沒看到國產電影里能安安靜靜的講故事的一部影片了。如果能靜下心來,做一個傾聽者的話,這部電影會是你很好的選擇。而拋去「內地申奧大作」「中法合拍電影」等等名號之後,《夜鶯》這部簡單卻雋永的電影也會深久的打動我們的內心。
很小的時候,對我而言最好玩的地方就是爺爺家的小院。因為爺爺的小院里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有各種各樣的樹和水果。我很喜歡那隻老貓,黃色的毛,整天在院子里晃來晃去的曬太陽;夏天我會在葡萄架下和弟弟去抓蜻蜓,躲蚊子;爺爺每天都會給鴿子窩開關門,偶爾也會有令人厭惡的黃鼠狼光臨咬死幾乎所有的鴿子;而後院里的山楂樹每每成為我和小夥伴們一起抓麻雀的樂園……可以說,童年的時光,除了羨慕著擁有著各種游戲機去爸媽單位打仙劍的幾個小朋友外,我最美的時光都獻給了爺爺的小院。 所以當影片里的李保田拿出鳥籠子時,我一眼認出了畫眉,因為兒時爺爺最珍貴的鳥籠子里也是一對畫眉,晨昏時總愛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引來窗外無數麻雀的呼應。隨著劇情的進行,我知道了電影的核心都會放在爺爺和孫女的「歷險記」之中,但這個略帶公路片味道的劇情卻更深刻的挖掘了每個人的過去,挖掘了不同代人之間最深的感情牽連。 爺爺李保田為了養家而隻身一人來到北京,唯一帶了一隻奶奶送的鳥。爺爺在給孫女講這個故事之前,孫女問爺爺「奶奶漂亮么」,爺爺說漂亮;孫女又問了一句「奶奶喜歡畫眉么」,我想這里孫女的畫眉指的是古代女子畫眉毛的意思,在問的是奶奶喜歡畫眉毛么。而爺爺卻誤當做畫眉鳥,回答的是「當然喜歡畫眉了,奶奶當初送給我一直畫眉……」。其實這個故事裡,我想寄託了很多感情,畫眉鳥在古代中國文化里一直就是愛美的女性特有的化妝方法,而「畫眉」這個動作也算是男人為女人所做的最浪漫的事,就如倚天屠龍記里趙敏問張無忌「我的眉毛很淡,以後能每天為我畫眉么」這句話含義一樣,奶奶也是希望爺爺心裡永遠有她吧! 再往後,孫女敏感地發現了爸爸和爺爺之間的矛盾,而這時玩性大發的她肯定是向著爺爺的,果斷切斷了視頻,和爺爺再次踏上路程。 影片的高潮在爺孫倆歷經萬難到達陽朔後來到。爸爸因為擔心女兒也來到陽朔老家,碰到吃早餐的爺爺;孫女起床發現爺爺的畫眉鳥死了,下決心要為爺爺換一隻能完成爺爺承諾的畫眉鳥;而爸爸和爺爺兩人也終於在共同的做事——打水洗臉——中談開,爸爸拿出了自己幼時攢下的爺爺的小笛子,在這時帶著道歉和感恩的心情為他再吹起鳥聲。爺爺最終用這只換來的畫眉鳥完成了對奶奶的承諾,我想鳥兒飛出籠子的一刻,他人生無數的歲月一一經過,所有的悔恨和愛意在那一刻有了最完滿的表達吧!所以,孫女為爺爺做的這件事,雖然付出了一部一路上她愛不釋手的IPAD,卻也幫爺爺完成了晚年最大的夢想。而爸爸也把老房子的房產證交到爺爺手裡,原來父愛一代代都這么傳承,它深層不易被人發覺,卻動人因為直接。 回到北京,機智的女兒用一隻不會唱歌的夜鶯留住了想走的爸爸,算是給爸爸一個不離開家的台階。爸爸和媽媽重歸於好,一家人又繼續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經歷這一段故事後,我想他們都彼此更加的了解,未來的生活也會更加的和睦吧! 再回頭想「夜鶯」這個題目時,不由得想起安徒生的童話,就叫《夜鶯》,說的是皇帝(講的好像是中國的皇帝)喜歡夜鶯為他歌唱,可他後來得到只更漂亮的玩具夜鶯,真的夜鶯就飛走了。而當皇帝面臨死神召喚的時候,真的夜鶯卻飛回來為他歌唱趕走了死神。我想安徒生的童話講的就是那些我們平常身邊默默無聞的人,他們對你的好你從不察覺,可當有一天他離開時你才會發覺他的好。所以我想法國導演彌勒還是和上一部經典《蝴蝶》一樣,也在講述的是對過去的追憶,對本該擁有卻失去的那些東西的緬懷吧。本來在愈發現代化的社會里,我們有更便捷的交流工具,有更快速的到世界各地的交通工具,我們本應該擁有更親密無間的親情,可現代人卻因為種種原因失去了它,變得越來越冷漠;電影《夜鶯》正是站在這個角度,生動的為我們講述了三代人失去親情又失而復得的故事吧!
對於現在的都市人而言,對於成功的定義在於事業有成,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有永遠不發愁的現金;而對於孩子的教育,是為他們培養各種各樣的技能,買各種各樣的現金電子產品。但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卻再不接觸,美麗的風景,清新的空氣,動物植物等等人類的朋友,都被家長們排出在了孩子的世界之外。我想爺爺和孫女的隔閡也就在於此,經歷了大自然,孫女自然接受了爺爺的愛,也更體會了發生在她出生前爺爺漫長的人生歲月里經歷的甜和苦,是人生一趟豐富的課!
說到最後,聊個話題:好的電影是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於我而言,就如法國電影理論家克里斯蒂安.麥茨所說的一樣:每一部電影都應該是一部故事片。是的,在我眼裡,電影最終奧義就是講一個好的故事。看電影最重要的心態還是做一個傾聽者,看電影里的劇情,聽導演為我們闡述。
到了現在20多歲年紀,我還是很喜歡有時間去爺爺家坐坐,聽他們講那些我聽了無數次的故事,問候他們現在身體如何。因為我一直覺得,爺爺經歷80年歲月,他該為過去的日子自豪,更該把這些他不講就不會有人知道的故事傳承下去;而我作為爺爺疼愛有加的孫子,真想為他把人生再去梳理一次,看看他教會我們的謙遜好客助人為樂這些心態緣何而起,聽聽他略帶吹噓卻從不誇張的人生精彩。因為我真想為歲月唱首歌,安靜的講過去的故事。
② 【合集】法國親情電影,【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法國親情電影,免費高清資源在線觀看
劇名:我會好起來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https://pan..com/s/1_GTCNVpH3XS3pIZnil5EZg
③ 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相關介紹
2014年4月3日,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在官方微博上宣布,中法合拍電影《夜鶯》將成為本屆電影節的開幕影片,屆時該片導演、曾以《蝴蝶》蜚聲國際影壇的法國名導費利普·彌勒將來華助陣,影片的主演李小冉、秦昊、楊心儀等人也將一同出席4月8日的開幕典禮。
《夜鶯》聚焦一個大都市的「問題家庭」:曾差點丟失孩子的爺爺、忙於工作愛情枯萎的夫妻、被寵壞的孫女。為兌現對已故奶奶在承諾,爺爺返鄉之旅徹底改變了這一切。法國著名導演費利普·彌勒為拍攝《夜鶯》,花費一年半的時間學習中文,還游歷中國各地,了解急速變化中的中國。這部輕喜劇將於2014年5月在中法兩國同步上映。
創辦於1993年,至今已是第21屆的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將於4月8日開幕,為期33天。《夜鶯》將和在柏林載譽歸來的《白日焰火》、《毒戰》、《無人區》等優秀國產片角逐各大獎項。
2014年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有了新內容——電影節新設單元「華語新片點映平台」日前正式啟動。
「華語新片點映平台」是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新增的放映單元,旨在更好地推動華語電影的文化傳播,為其與高校之間搭建更緊密、更及時、更常規化的溝通橋梁,更好地促進優秀華語電影與大學生群體的交流互動,推進華語影片擴大在高校中和社會上的宣傳與影響。
「華語新片點映平台」計劃邀請未上映或新近上映的華語影片進入北京師范大學進行首輪點映並舉辦主創見面會,還會協助影片進行媒體宣傳,以便更好地支持華語電影的校園傳播。
正式啟動之後,「華語新片點映平台」將成為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常規品牌活動、貫穿全年,通過不斷邀請新片和劇組走進校園,為大學生朋友創造更多地觀影機會,也使國產新片可以藉助大學生電影節的平台更好的傳播推廣。截止到2014年5月,已經或計劃藉助大學生電影節「華語新片點映平台」展映的電影包括《蘭梅記》、《我的影子在奔跑》、《蘭亭》等,陸續還將邀請更多的華語新片走進校園,共同感受大學生電影節的「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
組委會成員
第二十一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運營機構人員
秘書長: 張 燕(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
任晟姝(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講師,博士)
財務總監: 夏鳳英
財務副總監:王蘭俠
運營部: 秦淇姝(部長) 李金晟 李 麟 郭 璐 崔文龍
外聯部: 王 梓(部長) 何 晅 姜 丹 趙卉添元 梁 田
宣傳部: 王贇姝(部長) 王丹妮 王 孟 陳 琪 夏 戌 彭雨禾
學術部: 賈 佳(部長) 孫子荀 余 濤 張高群 黃若菡 梁 爽
短片部: 李昕婕(部長) 王珈睿 李葉子 張翾茜 周月白
④ 《夜鶯》好看嗎
片中很多角色都是廣西當地人出演的,巴士司機,農民,郎中,小孩子,都是本納激色出演,雖說台詞說的有點僵硬,有時候明顯看得出有點緊張,但給人一種質朴平和的感覺。片中的打更人唱的那一段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感覺他悠揚的歌聲中有著沉澱的古老歲月。村民寬茄告熱情的長宴也很有意思,我想導演和製作團隊一定花了不少時間去體會當地的生活吧。廣西的風光美極了,用慎明言語無法形容它的壯麗與秀美,配樂也很貼合這樣的美景,連時光都變得溫柔。
⑤ 電影《夜鶯》結局是什麼
影片最後其實是一個開放式結局,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所有人還活著,陸老闆提到一句他們不快點就趕不上船了,暗示他們最後沒趕上船,倖免於難;另一種是所有人都死了,當他們的照片出現在照相館後,一直沒有人去領,暗示著他們都死於輪船相撞的事故中了。
電影的最後已經告訴我們了。李家輝已經看見了活著的夜鶯。是故事最後反推的真相嗎?本煜為了讓遭受蹂躪的夜鶯更好地活下去,編桐漏出了那個故事,讓大家都以為夜鶯已經死了。覺得好像也不是,起碼存在以下幾點不合理的地方:
第一,夜鶯在通風管道上爬行的狀態——冷靜、自持,衣裳相對整齊,完全不像剛剛遭受蹂躪的狀態。
第二,本煜說夜鶯是被三老臨時請去房間的,他久等不到夜鶯,才趕去房間解救夜鶯,殺人也是臨時起意。但仔細想想,這完全局卜爛是不可能做到的。門外當時都是三老的保鏢。
即便本煜武藝再高,也不可能在不驚動三老的情況下闖進去殺人,按照三老的江湖弊岩閱歷,恐怕有些風吹草動就會迅速抽身走人。等本煜解決掉保鏢,三老早就無影無蹤了。
揚名立萬
《揚名立萬》是由韓寒監制,劉循子墨執導,陳思編劇,尹正、鄧家佳、喻恩泰、楊皓宇、張本煜、柯達領銜主演,陳明昊、秦霄賢、鄧恩熙、余皚磊特別出演的懸疑喜劇電影 。
該片講述了一群電影人為將一起驚天大案拍成電影而齊聚一堂,創意層出不窮之時,卻不曾想「兇手」也來到了現場的故事 。
該片於2021年11月1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揚名立萬
⑥ 跪求《夜鶯》2018年百度雲資源,山姆·克拉弗林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LDqJsgdyinpTSGKrAxjb3w
⑦ 《夜鶯》豆瓣9.1分 | 愛的力量遠勝於恨,不然我們沒有未來。
我們需要的不是遺忘,而是銘記。
文|衿語
「夜鶯」除了是一種鳥類的名字,似乎還是一個常常被當做代號的名字。
是語文課本里《夜鶯的歌聲》,是諜戰片中的某位特工,或是某一次精心策劃的秘密行動。
夜鶯,在寂靜的暗夜裡唱歌。有多少人知道,它還象徵著自由的生活,和對自由世界的渴望?
在2022年伊始的這兩天,我看完了一本厚厚的小說,它的名字就叫《夜鶯》。
在夜深人靜里,跟隨作者筆下的故事,穿過時光隧道,回到那個歷史中的至暗時刻——二戰。
撥開濃重的硝煙,感動於戰爭年代大背景下,如螻蟻般苟活其中的個人的渺小和強大。
幾度無聲落淚,內心久久難以平復。
上一次讓我有同樣沉重感的一部作品,我想應該就是《辛德勒的名單》。而這本《夜鶯》,有人稱之為女版的《辛德勒名單》,確實一點都不為過。
本書作者是美國作家克里斯汀·漢娜,曾出版過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暢銷50個國家和地區,累積銷量破2000萬冊,比肩J.K羅琳和卡勒德·胡賽尼等知名作家。
而這本《夜鶯》可以說是她最重要的作品,一出版就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並成功提名2017年國際都柏林文學獎。
其電影版也已經敲定,將會由好萊塢姐妹花范寧姐妹出演兩位女主角。想必會讓人非常期待。
這是一個真實再現二戰陰影籠罩下,普通民眾生存狀態的悲傷故事。
戰火的蔓延和法軍的失利,讓1940的法國逐漸變畝散得面目全非,納粹的旗幟在埃菲爾鐵塔上飄揚,德軍的鐵騎踏進了鄉間的農舍,寧靜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姐姐薇安原本擁有著幸福的家庭,她溫順謙和,悉心經營來之迅鬧氏不易的生活。
妹妹伊莎貝爾年輕氣盛,失去母親又被父親放棄的她,從小就懂得不向挫折低頭。
面對戰爭和納粹的滲透,伊莎貝爾始終不放棄抗爭的決心,而薇安只希望一家人能平安度日,為此她們分歧不斷,矛盾重重。
性格迥異的兩姐妹最終做出不同的選擇,也迎向了各自的命運。
在面對道德良知和生死抉擇的困境時,她們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自己,救助他人。用相互背離卻牢不可破的愛,照亮彼此人生至暗時刻的光。
作者對日常生活的入微描寫,對人物內心的深度刻畫,以及對迫害場景的真實重現,無不讓人感到撕裂和震撼。
戰爭的觸角,或許早在一戰時期就已伸向兩姐妹的人生。
戰後歸來的父親性情大變,昔日的浪漫文人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沉默和逃避。母親的離世,直接導致父親把兩姐妹寄養在別家。
從小就滋生的被遺棄感,令兩姐妹都對父親充滿怨恨和鄙夷彎純。
妹妹伊莎貝爾從不掩飾自己的內心,輕率魯莽精力無窮,但卻頑強堅韌,積極奮進,意志堅定。
「她總是在反抗。有人拋下她,她就跟上去。有人叫她不該做某件事,她就照做不誤。她始終把每一個障礙變成良機。」
面對德軍的入侵和佔領,她桀驁不馴拍案而起,用實際行動以身試險,加入反抗組織。
她不怕艱難險阻,歷經磨難,一次又一次地翻越寒氣逼人的邊界山脈,護送117位盟軍受傷飛行員,尋求鄰國的庇護而獲新生。
她是冒著生命危險的「擺渡人」,是那隻在黑夜裡引吭高歌的美麗「夜鶯」。
卻也是那個被抓捕後,在集中營里受盡百般凌辱和殘害,憑借頑強意志力熬到重獲自由後,終究抵抗不了死神牽引,生命定格在花樣年華的少女伊莎貝爾。
與伊莎貝爾叛逆反抗的性格截然相反的,是姐姐薇安的謹小慎微。
比妹妹年長幾歲的薇安,逃離被父親遺棄而產生的無助感的方式,是在16歲的時候便墜入愛河,與一心一意愛她顧家的安托萬結婚,生下女兒蘇菲,築起了自己愛的港灣。
她所有的安全感都在於家庭完整的歸屬感。然而戰爭打破了她平靜的生活,甚至走向支離破碎。
丈夫應征入伍,生死未卜,歸來遙遙無期。德國軍官入住家中,讓每一天都變得如履薄冰。為了保護女兒,她謹言慎行,而這也正是妹妹無法苟同的態度。
然而,當最好的朋友因為是猶太人而遭到威脅,女兒被殺害,自己被遣送集中營後,盡管依然感到脆弱畏懼,但她心底的憤怒開始覺醒。
「雖然擔心危機蘇菲的性命,但忽然之間,她更擔心讓女兒在這樣的世界長大——好人袖手旁觀,任由惡人作孽;善良的女人可能背棄需要救助的朋友。」
在看到越來越多越過分的邪惡行徑之後,薇安從一棵隨波逐流的浮萍,變得有了方向有了掌控它的力量。
她用自己的方式,暗中藏匿保護了19名猶太小孩,為了這些孩子的安全,她面對蓋世太保的身心侵犯,而忍辱負重。
如果說伊莎貝爾是那隻勇敢振翅的「夜鶯」,那薇安就是張開翅膀護雛的另一隻「夜鶯」。
像英雄一樣慷慨赴死是偉大,像平凡人一樣忍辱生存是另一種偉大。
戰亂年代的人性,往往被情感與理智、道德與大義拉扯得生疼。
伊莎貝爾和賈約丹的愛情,讓人看得隱隱作痛,心生惋惜。
年輕男女在志同道合路上的萍水相逢,一見鍾情,而燃眉的戰火讓男孩把不敢說出的愛化作暗中的屢屢保護。
女孩的無畏體現在愛里,便是渴求得到回應和珍惜在一起的一分一秒。
「他們的生命中充滿太多風險,墜入愛河或許是最危險的選擇。
她只知道在這個可怕、駭人的世界,她與他不期而遇。而她不願再放手。
他們永遠沒有時間。沒辦法追求、戀愛、結婚,說不定沒有明天。」
每一次見面都可能是最後一次。直到被捕,集中營里非人生活的每一天里,對愛和自由的信念,始終支撐著伊莎貝爾頑強的抗爭。
在生命的最後,和日思夜想的人重聚相擁,如果時間能夠定格,那就是永恆了吧。
「她終於為了一切而哭——她的痛苦、失落、恐懼、憤怒,她自己、他們眾人在戰火中經歷的一切,她親眼見證、永難擺脫的邪惡,她心中的驚恐,她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的種種犧牲……」
薇安和德國軍官貝克之間的微妙情感,也是讓人不勝唏噓。
貝克入住薇安家裡後,他的彬彬有禮,細致入微的關懷,竭盡所能地保護薇安母女不受牽連,讓孤苦無助的薇安常常忘記了他的國籍和身份。
在他們之間,橫亘著的是道德、理智、敵我和生死的鴻溝。
也正是因為這些的存在,在貝克和伊莎貝爾不可避免地站在對立面的時刻,薇安為了救妹妹,親手殺害了這個讓她有點動心的貝克中尉。
愛情如此,戰火中的親情和友情也在煉獄中,焦灼而堅韌。
父親為了拯救伊莎貝爾,認下了「夜鶯」的身份,兩姐妹終於知道父親的決絕和懦弱迴避,是因為他的戰爭陰影以及秘密工作,是為了讓她們與危險隔離,是為了保護一直深愛著的女兒。
同樣的,薇安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所做出的犧牲,女兒蘇菲也曾經鄙視和懊惱,最終愛和信任讓彼此相互理解和救贖。
而薇安終其一生守住的秘密,那個本不該出現的兒子,也正是內心斗爭後的結果。
因為愛的力量遠勝於恨,否則我們就沒有未來。
薇安與閨蜜蕾秋的相互扶持,伊莎貝爾與戰友們的守望相助,在戰火紛飛的歲月中,是用生命和希望澆築的鋼鐵情誼。
戰爭對家國的破壞,納粹對猶太人的殘害,集中營里暗無天日的身心摧殘,都在本書中一一呈現。
從這樣的歷史中存活下來的人們,想要走出這張巨大的陰影,試問該有多難?
看到穿插其中的第一人稱敘事角度的篇章時,我一直以為這是伊莎貝爾,握著一張戰後50周年重聚的邀請函,遲疑著是否要回巴黎見見那些曾經並肩作戰的夥伴和家屬。
直到看到最後,才發現她是姐姐薇安。
有時候,活下來的人需要更大的勇氣和信念支撐,對抗那些隨時翻滾而來的悲慟記憶,以及面對往後餘生的生命重建。
「如果在我漫長的一生中曾學到什麼,那就是愛;
愛,讓我們明白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但戰爭,讓我們看到自己真正的模樣。」
⑧ 《夜鶯》人物影評分析
據媒體報道,傳2014年內地申奧片是中法合拍片《夜鶯》,導演兼編劇是法國非主流領軍人物費利普·彌勒,由李保田、李小冉和秦昊主演,影片在一些地區舉行了首映,看過該片,影片巧妙的借物喻物,通過爺爺豢養的畫眉展開故事,奶奶臨死希望聽到夜鶯的歌唱,孫女達成了爺爺的願望,而孫女又通過豢養畫眉促成父母情感的癒合,夜鶯還是畫眉似乎代表的就是我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家庭文化美德,在三代人的身上傳承和發揚這種優秀的民族文化。影片寓意深刻,雖然表現得波瀾不驚,但已經很好的將這種信息傳達給觀眾。導演兼編劇的費利普·彌勒是法國非主流電影的領軍人物,其導演的《蝴蝶》,深受全世界電影迷的喜愛和追捧。此番拍攝的《夜鶯》,思想內涵深邃,畫面唯美,情感細膩。影片表現家庭的手法與日本的小津安二郎很神似,一切行雲流水,平凡中見偉大,讓我們感受到巨大的藝術魅力。
本來以為申奧片會是柏林電影節獲得金熊獎的《白日焰火》,該片風格暗黑,作為申奧片藝術上的表現可圈可點,但並沒有彰顯出一個國度的文化底蘊,記得去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絕美之城》至少向我們展現了當代羅馬風情,是奢靡頹廢也好,還是藝術氛圍濃郁也好,淋漓盡致一個全世界知名城市斑駁陸離的現狀。影片展現了各種藝術形式,令人沉迷其中有些無法自拔。而《白日焰火》的題材局限於個人私情,盡管敘事手法還是劇情設置都令人印象深刻,但濃縮不了一個國家更多的文化范疇,所以作為申奧片,它顯然不是官方的菜。
再說張藝謀攜手鞏俐和陳道明創造的《歸來》,影片同樣局限於兩個人或一個家庭的環境,通過劇情簡單的設置,以及演員精彩的表演,似乎依然講訴了一個關於愛情、等待和溫暖的故事,影片本應該製造一個更為強大的歷史背景,但一切都被點到為止,至少沒有《霸王別姬》那樣呈現出人活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遭受的各種折磨和非人性的摧殘,所以說言簡意賅的《歸來》同樣不能以一種陽光正能量的明媚風格作為申奧片的入選。《歸來》和小說《陸犯焉識》無法比較,因為張藝謀的去繁從簡,讓觀眾並沒有讀到歷史厚重數悔背景下人性的泯滅和被踐踏,所以說風格上的陰郁和藝術上的造詣,無法承擔申奧的重任,盡管這個創作團隊很有國際知名度。
再來說說《夜鶯》的申奧前途能否光明,影片的藝術表現形式還是可圈可點,但影片風格的局限,註定它像篇風景獨好的散文,重情懷的表達,導致影片節奏冗長,還有影片過多表現三江侗鄉如畫旖旎風光,這同樣導致影片不夠高端大氣上檔次,而且故事更多在講訴爺爺和孫女的情感碰撞,這片的觀眾緣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說,《夜鶯》隱喻的故事內涵深度能否被挑剔的觀眾待見,仍然是個未知數。被好萊塢大片寵壞的年輕觀眾根本不會浪費時間去品味傳統家文化的遺失和挽救,快餐文化害人不淺,除了爆米花電影帶來的快感,還有人去審視家庭和諧文化似乎不太可能。所以說《夜鶯》的票房前景堪憂,這種文藝片,註定只是文青們的嚼頭。
《夜鶯》電影能否在深奧道路上走得更遠,也仍然令人擔憂。因為目前世界各地申奧片雖然已經出台,但參賽影片的質量如何也不得而知,代表香港的是《黃金時代》題材不被熟悉,口碑不是很好,同樣不會令人有太多期者仔待。至於代表台灣參賽的《冰毒》目前沒有看到影片,自然不能隨便斷定。不過《夜鶯》還是《黃金時代》至少在申奧大道上並不會走得更遠,影片的整體質量還是堪憂。其實申奧這種行為並不是個事,最重要的是我們電影人一定要努力,滿足觀眾口味並不是目的,但一定要推陳出新,沒有創新的視覺和水平,是不能出精品薯嫌正的。
⑨ 《揚名立萬》碎屍女是誰
《揚名立萬》碎屍女是夜鶯。
在電影《揚名立萬》中,夜鶯這個角色在齊樂山道出的真相里,是一個已經被殺害的角色,可是在電影最後,編劇李登輝卻發現了夜鶯也在觀影席中。
電影中那個被分屍的女孩其實是法國醫生分屍案的兇手,只是一個無辜的女孩子,並不是夜鶯,她只是被偽裝成了夜鶯,齊樂山這樣做只是為了保護夜鶯的安全。
在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細節,齊樂山看報紙的時候,看到了法國醫生這個案子,其實法國醫生這個案子和電影主線案件並沒有關系,只是齊樂山聽到主角團討論時,臨時把自己的故事編進去了。
劇情介紹:
法國醫生根本沒去晚宴,夜鶯只是被折磨,並沒有被三老弄死,所以夜鶯沒死,齊樂山這樣誤導大家,就是想要讓大家都覺得夜鶯已經死掉了,後來編劇李登輝看到夜鶯的時候也沒有去打擾她,這也算是大家對夜鶯的保護。
《揚名立萬》的背景發生在民國時期,一群電影人受到上海灘大亨陸子野的邀請,來到一棟凶宅參加電影劇本討論會,試圖將一樁轟動上海的重大命案改編成電影,隨著細節逐漸深入,他們發現這棟別墅就是案發現場,所謂的真相背後隱藏著一個巨大的謎團。
齊樂山作為三老案的兇手,也來到了研討會現場,當他在案發現場門口聽到李編劇已經發現了假發的時候,知道這件事瞞不下去了,為了盡力保護夜鶯。
⑩ 《揚名立萬》法國醫生後備箱女屍是誰
揚名立萬法國醫生後備箱女屍夜鶯。電影剛開始不久眾人圍坐時曾提到過法國醫生的後備箱有一個女屍這是女屍第一次出現,齊雲山記住了這一關鍵詞,並在之後的言語中引導大家女屍就是夜鶯,法國醫生回國時已經承認自己是殺人兇手那具女屍就是受害者。
揚名立萬角色簡述
李家輝曾是一個記者和影評人,因為性格耿直拒絕了同流合污,導致他失去了記者的職業,變成了一名編劇。極富正義感,也是一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年輕人,在他看似不通世故的外下藏著一顆藝術家的良心,在一群人發現房頂上有一個通風管道時只有他站了出來。
蘇夢蝶表面是一個很浮華的上海女演員,其實內心堅定柔軟善良正義,左右逢源的外表下面其實有一顆仗義,充滿江湖女俠的心,遇到大事的時候非常冷靜,在很多人都想退出不希望惹一個麻煩在身上的時候她依然站出來伸張正義。
鄭千里一個經常拍爛片的導演,在他所構想的電影片段中充滿了各種噱頭,要有各種動作愛情的元素,要有拳頭和枕頭,其實他是有自己的藝術性和審美的,但在經歷過市場磨煉之後他的想法發生了轉變把那些真正美學的東西隱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