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俄羅斯電影音樂家斯密特

俄羅斯電影音樂家斯密特

發布時間:2023-08-09 21:22:14

『壹』 2010年3月的<電影世界>做了一個十年來100大電影,誰有詳細的排名啊

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這個。

100 變形金剛 Transformers 2007

99 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2004

98 101雷克雅未克 101 Reykjavik 2000

97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96 《借刀殺人》Collateral 2004

95 《卡廷慘案》Katyn 2007

94 殺死比爾1 Kill Bill: Vol. 1 2003

93 《28天後》28 Days Later 2002

92 愛在日落黃昏時Before Sunset 2004

91 美國戰隊:世界警察Team America: World Police 2004

90布拉格練習曲Vratné lahve 2007

89 夏日時光L' Heure d'été 2008

88 《九首歌》9 Songs 2004

87 《紅色之路》Red Road 2006

86 《歐洲性旅行》Euro Trip 2004

85.鋼鐵俠 Iron Man (2008)

84 黑色大麗花 The Black Dahlia 2006

83 曾經Once 2007

82 《幾近成名》Almost Famous 2000

81 朱諾Juno 2007

80 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2008

79 《科學睡眠》The Science of Sleep 2006

78《特倫鮑姆一家》The Royal Tenenbaums 2001

77 我在伊朗長大:Persepolis 2007

76 《甜蜜的強暴我》Tape 2001

74 紅辣椒 2006

75 夢之安魂曲:Requiem for a Dream

73 《穀子與鯔魚》Graine et le mulet, La 2007

72 潛水鍾與蝴蝶 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 2007

71 牆壁之間 The Class 2008

70 《罪惡之城》Sin City 2005

69 《慕尼黑》Munich 2005

68 《五道電影難題》De fem benspænd 2003

67 薄荷糖 2000

66 《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2004

65 破碎之花Broken Flowers 2005

64 《紅磨坊》Moulin Rouge! 2001

63 我要復仇Sympathy for Mr. Vengeance 2002

62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2001

61黃昏清兵衛 2002

60 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 2005

59 《飛行大亨》The Aviator 2004

58關於施密特About Schmidt 2003

57 老男孩 Old Boy 2003

56 《躲藏》Caché 2005

55 我心遺忘的節奏De battre mon coeur s'est arrêté 2005

54 摩托日記 The Motorcycle Diaries 2003

53 黑暗中的舞者:Dancer in the Dark 2001

52 缺席的人The Man Who Wasn't There 2001

51 《瑪麗和馬克思》Mary and Max

50 《黑鷹墜落》Black Hawk Down 2002

49 風吹稻浪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2006

48 俄羅斯方舟 Русский ковчег 2002

47 《我伺候過英國國王》I Served the King of England 2006

46 拆彈部隊 The Hurt Locker 2009

45 《八美圖》8 femmes 2002

44兒子的房間 La stanza del figlio 2001

43 千與千尋Spirited Away 2001

42 《受難》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2004

41《綠洲》 2002

40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Malena 2000

39 《賽末點》Match Point 2005

38 《愛情是狗娘》Amores perros 2000

37 母親 2009

36 《第九區》District 9 2009

35 《野蠻入侵》The Barbarian Invasions 2003

34 大象 Elephant 2003

33 迷失東京 Lost in Translation 2003

32 《暴力史》A History of Violence 2005

31 烏龜也會飛Lakposhtha parvaz mikonand 2004

30 《步履不停》Even If You Walk and Walk 2008

29 《致命魔術》 The Prestige 2006

28 《四月三周兩天》4 Months, 3 Weeks And 2 Days 2007

27 《殺手沒有假期》In Bruges 2008

26 《白絲帶》 The White Ribbon 2009

25 通天塔 Babel 2006

24 《春夏秋冬又一春》Spring,Summer,Fall,Winter and Spring 2003

23 無主之地No Man's Land 2001

22 《深海長眠》Mar adentro 2004

21 《潘的迷宮》Pan's Labyrinth 2006

20 《指環王三部曲》 Lord of the Rings 2001-2004

19 《無恥混蛋》Inglorious Bastards 2009

18 《殺人回憶》Memories of Murder 2003

17 《記憶碎片》Memento 2000

16 《對她說》 Talk to Her 2003

15 十二宮 zodiac (2007)

14 《老無所依》 No Country for Old Men 2007

13 《帝國的毀滅》The Downfall 2005

12 《穆赫蘭道》Mulholland Drive 2001

11 《僵屍肖恩》Shaun of the Dead 2004

10 《啟示錄》apocalypto 2006

9 《諜影重重II&III》 the bourne supremacy 2004—2007

8 《鋼琴家》The Pianist 2002

7 《摔跤手》The Wrestler 2008

6 《天使愛美麗》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2001

5 《阿凡達》Avatar 2009

4 《竊聽風暴》The Lives of Others 2006

3 《瓦力》 WALL•E 2008

2 《血色將至》There Will Be Blood 2007

1 《上帝之城》City of God 2002

『貳』 請幫我推薦些時光穿梭、時光隧道之類的片子

1、《回到未來》三部曲BacktotheFuture
導演:羅伯特 贊米基斯
主演:邁克爾 福克斯ChristopherLloyd LeaThompson
劇情介紹:
馬丁是一個擅長滑板和喜歡音樂的高中生。他和熱衷發明的布朗博士是忘年之交。同時,他還有一個美麗可愛的女友珍妮。但馬丁的家庭狀況卻頗為糟糕。母親洛蓮十分保守死板,而父親喬治則懦弱無能,常受上司貝夫的欺負。

但布朗博士的一次實驗改變了一切。在試驗布朗博士發明的時間機器時,博士不幸被恐怖分子殺害,而馬丁則在逃命時駕著時間機器從1985年回到了1955年。。。

2、《12猴子》Twelve Ms
導演:特里 吉列姆 Terry Gilliam
主演:布魯斯 威利斯 Bruce Willis
馬德琳 斯托 Madeleine Stowe
布拉德 皮特 Brad Pitt
電影簡介:公元2035年,自從世界1996年被一種致命病毒侵襲之後,剩餘的少數人類就只能生活在地下,苟且偷生。為了改變這一情況,科學家們設計出一個計劃去改變這一切。囚徒詹姆斯?科爾被強迫作為志願者,由2035年穿越時空回到1996年追查當年病毒擴散的原因,以便由科學家想辦法預防並阻止它的發生。然而,時光穿越出現了誤差,科爾被送到了1990年的巴爾的摩。他被精神病醫生凱瑟琳?雪莉診斷為精神分裂和幻想症,因為他向人們描述6年後將有50億人口死於一場病毒災難。在瘋人院中,他與病友傑弗里?戈因斯格外談得來,戈因斯主動幫助他逃出了瘋人院,科爾也因此又回到了2035年。第二次時空穿越沒有出問題,但科爾卻發現病毒的發源地是在費城。於是他找到了凱瑟琳,讓她幫助他去費城,尋找釋放病毒的罪魁禍首:十二猴軍團。他們以這種怪異的圖案(十二隻猴子圍成一圈)為標志。從科爾腿部取出的子彈證實了科爾的確不是屬於這個時代的人,凱瑟琳相信了他的話,決心幫助他挽救人類的命運……

3、《時光倒流七十年》
導演:吉諾特 茲瓦克
主演:克里斯多芬 里維飾理查德 科里耶
簡 西摩飾愛麗斯 麥克坎娜
克里斯多芬 普拉瑪飾威廉姆 菲克特 羅賓森
特里莎 賴特飾勞拉 羅伯特
劇情介紹:
理查德 科里耶在他的畢業典禮上遇到了一個神秘的老婦人,她停在他的面前,輕聲低喃般說:回到我的身邊。在交給理查德一塊古舊的懷表後,老婦人消失在喧囂的夜色中,對此,理查德雖然感到奇怪,但他很快便忘記了。八年後,已經成為劇作家的理查德前往麥克金納島度假,在他下榻的大飯店的走廊里掛著一副畫像,理查德久久的注視著上面那張年輕漂亮的臉,他感到莫名的似曾相識,那一刻有什麼撞擊了他的心靈。他記起來,在多年前,一個老婦人曾給他的一塊懷表中嵌著一張相同的相片。經過調查,原來那是已故的女演員愛麗斯-麥克坎娜的畫像,也就是八年前將表交給他的那個老婦人,而且,她就在那晚過世。更深入的調查後,理查德發現,原來自己曾與愛麗斯相戀。

這簡直象童話中的故事,自己與一個70年前的年輕女人相戀,但理查德深信不疑,因為有一份感情在所有的遺忘後面堅持著,刺痛了他的心、他的靈魂。廢寢忘食的理查德終於找到一位心理醫生幫助他,他希望能夠憑借催眠回到過去。

穿戴著70年前的衣物,被催眠的理查德進入了夢鄉,他回到了過去。在那個時光,他找到了愛麗斯,她們熱戀著,每一天、每一分鍾都承載著特別的快樂,他們感到幸福,很幸福。愛麗斯的經紀人卻想盡辦法要分開兩人,因為他害怕墜入愛情的愛麗斯離開演藝道路,那麼他將失去他最賺錢的一刻搖錢樹。最終,由於他的計謀,理查德拿出了一枚屬於七十年後的錢幣,瞬間,他回到了現在。

無法尋回愛人的理查德將自己鎖在房間里,幾天後,飯店的保安救出了昏迷的理查德。絕望的愛麗斯等待著漫長的時光流逝,她等待著相逢。愛人死了,但愛情不變。

4、《時間線》Time line
導演:理查德 唐納Richard Donner
原著:邁克爾 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
主演:保羅 沃克爾Paul Walker
弗朗西絲 奧康納Frances O'Connor
傑拉德 巴特勒Gerard Butler
比利 康納利Billy Connolly
大衛 瑟利斯David Thewlis
劇情簡介:
2002年。法國。曾經是中世紀英法戰爭古戰場的多爾登山谷某處。一個考古小組正在歷史學家愛德華 喬斯頓教授(比利 ;康納利)的帶領下,對14世紀遺留下的拉洛克城堡遺址進行發掘工作。

對喬斯頓教授而言,這項事業幾乎意味著他畢生的夢想,可惜由於經費問題,這個計劃一直沒能實現。直到一家國際科技公司的總裁羅伯特?唐涅格(大衛?瑟利斯)答應贊助這個考古項目,喬斯頓教授才終於組建起一個考古小組來到法國。

然而,教授和他的小組所不知道的是,其實野心勃勃的總裁唐涅格已經發明了一台時間機器,它可以把任何物體發送到歷史上的任意時間。唐涅格的原本用意,是把這台機器當成一種娛樂設施應用於商業。但是沒想到,意外發生了——前往國際科技公司總部拜訪唐涅格的喬斯頓教授無意中被時間機器送回了1357年的法國,而這時的法國正處於和英國交戰期間。

與此同時,仍在法國多爾登山谷繼續工作的小組其他成員在遺址里發現了一間瀕臨崩塌的密室,並在裡面找到了一個600多年前不可能存在的雙焦透鏡,最不可思議的是,透鏡旁邊還有一張日期是1357年4月2日的字條,上面寫著「救命」,而署名竟然是愛德華 喬斯頓教授!

原來,被送回14世紀的喬斯頓教授被這座如今已是廢墟的拉洛克城堡主人俘虜,並且強迫他製造當時並不存在的先進武器,希望能以此掌握局勢,最終取得英法戰爭的勝利。教授的生命可謂是危在旦夕,為了探究真相,組員們決定一起通過時間機器回到14世紀的法國救回喬斯頓教授。勇敢的組員們踏上了全然不可預測的時間旅途,他們能夠安全的回到21世紀嗎?等待他們的又會是怎樣的過去?

5,《時空線索》
導演: 托尼·斯科特
主演:丹澤爾華盛頓
劇情簡介:每個人都曾經會被神秘的似曾相識的記憶碎片所困擾過--當你新認識一個人、卻覺得在過去曾經遇到過;或者對於一個你從未到過的地方感覺非常熟悉,很多人對此往往就是一笑了之。但是,當這些來自於過去的記憶碎片不斷地向你發出對於未來的警示的時候,你又將如何對待這樣的情況呢?第六次合作的好萊塢大導演托尼·斯科特和製片人傑里·布魯克海莫,繼兩部北美票房均過億的影片《紅潮風暴》和《怒火救援》之後,再次為觀眾們打造了一部精彩刺激的驚悚動作電影

在片中,道格·卡林(丹澤爾·華盛頓 飾)是一名ATF(美國酒精、煙草與火器管理局)探員,奉命對於一起恐怖襲擊案件進行調查。他們所得到的消息是一個名叫奧斯塔特(詹姆斯·卡維澤爾 飾)的極端恐怖分子將要在新奧爾良民用碼頭安置大威力炸彈,這樣,將有數百名平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而在這之前,有數起爆炸事件均與奧斯塔特有關。在調查的過程中,卡林遇到一個陌生女人,這個名叫克萊爾的女人向卡林訴說她經常會感覺到一些有關爆炸場面的情景,但是沒有人相信她。敏銳的卡林聽到這個消息後馬上重視起來,他預感到這將是破解這次恐怖襲擊的唯一線索……

6,《我們來自未來》
導演:Andrei Malyukov
劇情簡介:四個住在彼得堡的年輕人,以倒賣二戰文物為生的小混混。他們毫無是非觀念,胡作非為.文物是他們從城郊的二戰戰場遺址挖出來的。一次他們在城郊又有了大發現,他們挖出了一個廢棄的野戰工事隱蔽部,裡面有幾具蘇軍士兵的遺骨,和一些文物,其中一具遺骨上還有一個帶紅十字的急救包,但後邊發生的事誰也沒料到,他們在一條神秘的河裡游泳時,回到了戰火紛飛的1942年,回到了被包圍的列寧格勒......他們親身體會了英雄的先輩們,也是在他們這樣花一樣的年紀里,出生入死,為了保衛祖國而前赴後繼,英勇獻身的.他們還共同愛上了一位漂亮的女軍醫,其中的一個年青人還與女軍醫相愛了.影片最後女軍醫帶著幾個傷病員進了一個野戰工事隱蔽部,在與她相愛的年輕人的呼叫聲中,隱蔽部還是中彈了,裡面的人就是他們挖出的那些遺骨.四個年輕人終於又通過那條神秘的河,回到了現實社會,但是他們都變了,變好了,也熱愛自己的祖國了,尊重自己國家的歷史了.(08年俄羅斯電影,據說很好看)

7,《蝴蝶效應》
導演/編劇:埃里克·布雷斯EricBressJ·麥凱伊·格魯伯J.MackyeGruber
主演:
艾什頓·庫奇AshtonKutcher飾埃文·泰瑞博
艾米·斯馬特AmySmart飾凱勒·米勒
凱文·施密特KevinSchmidt飾少年蘭尼
米羅娜·沃爾特斯MeloraWalters飾安德里亞·泰瑞博
劇情介紹:
蝴蝶效應是混沌學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它是指對初始條件敏感性的一種依賴現象:輸入端微小的差別會迅速放大到輸出端,蝴蝶效應在經濟生活中比比皆是。看完「蝴蝶效應1」以後,我渾身冰涼,不可抑制地顫抖。我不知道為什麼這部電影帶給我這么大的震動,讓我把它添加到了我喜歡的電影的第一位。也許是它踩中了我心中最柔軟的那個角落,踩中了所有人,都想回到過去,改變歷史,讓一切變好的願望。
主演埃文和他的「神經病」父親一樣,患有間歇性失憶症。他經常做出一些奇異的舉動,比如無緣無故地拿起刀,嚇壞她的母親,自己又不記得。從小到大,埃文受到這種病症的折磨,他經受重大刺激的幾次經歷,都被他忘記了。看心理醫生的時候,醫生提供了一種方法給埃文的母親來幫助埃文的記憶治療,就是讓他寫日記。從此,埃文從一個幾歲的孩子,一直寫到長大……(很好看,也很有意義)

時間旅人也不錯,不過是電視劇。

『叄』 求一首曲子,我找了很久很久了。

應該是叫「波萊羅舞曲」,是拉威爾寫的。
下面這個網站是分貝網的,有毒的話你可以去告發我封我ID!!
http://music.fenbei.com/7947936
我的54首MP3全是在那裡下的!!!!

【簡介】

《波萊羅舞曲》由法國作曲家莫里斯·拉威爾創作於1928年。《波萊羅舞曲》是拉威爾最後的一部舞曲作品,是他舞蹈音樂方面的一部最優秀的作品,同時又是二十世紀法國交響音樂的一部傑作。本曲是拉威爾受著名舞蹈家伊達·魯賓斯坦委託而作。民間舞蹈風格的旋律是這部作品的基礎。"波萊羅"原為西班牙舞曲名,通常以四三拍子、稍快的速度、以響板擊打節奏來配合。形式上,由主部、中間部和再現部構成。但拉威爾所作的這部舞曲,只是借用了"波萊羅"的標題,實際上是一首自由的舞曲。

【特點】

1、節奏自始至終完全相同,節拍速度不變;

2、主題及答句同樣地反復九次,既不展開也不 變奏;

3、全曲始終在C大調上,只是最後的兩小節才 轉調;

4、舞曲前半部分配有和聲,除了獨奏就是齊奏 ,後半部分附有淡淡的和弦;

5、舞曲自始至終只有漸強的變化。

舞曲開始,由小鼓和中提琴、大提琴的撥弦來表現"波萊羅"的節奏(鈴鼓自始至終打著相同的節奏)。這種節奏持續四小節之後,從第五小節開始出現了第一主題,這個主題依次在長笛、單簧管等樂器上展開,音樂富有生氣,給人以明朗、安靜的感覺。樂曲的第二主題是第一主題的黯淡的答句,在第一主題重復兩次之後進入,這一部分也是由兩段組成,中間還使用了幾個變化音。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穿插重復進行,沒有展開和變奏,只是不斷地更換樂器,音樂的力度也逐漸加強。全曲中,這種反復共進行了九次。音樂的結尾以轉調和樂隊的全奏達到高潮。

【情節】

在西班牙的一個小酒店裡,一個少女在翩翩起舞。開始時她只是緩緩跳動,舞姿優美而輕盈。隨著音樂的逐漸熱烈,舞蹈也越來越歡快奔放,迷住了在場的人們。他們開始隨著音樂打著節拍助興,並情不自禁地於少女一起歡舞,最後在狂歡的氣氛中結束。
拉威爾在該作品中採用了非常獨特的手法:全曲在一個固定的節奏背景上,由兩個主題及其不斷的交替反復組成。節奏充滿活力,貫穿全曲始終。全曲始終在C大調上,只是最後的兩小節才開始轉調; 前半部分配有和聲,除了獨奏就是齊奏 ,後半部分附有淡淡的和弦。而且自始至終只有漸強的變化。
樂曲開始由小鼓和中提琴、大提琴的撥弦來表現"波萊羅"的節奏(鈴鼓自始至終打著相同的節奏)。這種節奏持續四小節之後,從第五小節開始出現了第一主題,第一主題舒展明亮,具有濃郁的西班牙風格,該主題先由長笛在低音區輕輕奏出;期間經單簧管反復之後,由大管奏出第二主題。樂曲的第二主題是第一主題的黯淡的答句,第二主題被作者稱為具有西班牙——阿拉伯風格。
兩個主題在調式色彩上形成鮮明的對照,連續反復了八次,整個音樂在進行過程中,旋律、節奏和速度始終保持不變。在第三次反復時,加入了平行的大三和旋,形成了平行聲部,彷彿兩個調甚至三個調同時存在,產生了多調式的色彩效果。在主題的不斷反復中,力度從弱到強,不同樂器的應用和色彩不斷的變化,使得情緒越來越熱烈。臨近尾聲,旋律突然轉為E大調,又迅速轉回C 大調,在不協和的音響和強烈的節奏中,以變格的方式結束了全曲。
該曲被公認為20世紀法國最有代表性的管弦樂作品之一。

【《波萊羅》的結構及配器】

A 長笛1
A1 單簧管1
B 大管1
B1 小單簧管1
A2 抒情雙簧管1
A3 長笛1、小號1
B2 中音薩克斯1
B3 高音薩克斯1
A4 短笛2、圓號1、鋼片琴
A5 雙簧管1、抒情雙簧管1、英國管1、單簧管2
B4 長號1
B5 短笛1、長笛2、雙簧管1、英國管1、單簧管2、中音薩克斯
A6 短笛1、長笛2、雙簧管1、單簧管2、小提琴Ⅰ
A7 短笛1、長笛2、雙簧管2、單簧管2、中音薩克斯、各分四部的小提琴Ⅰ、Ⅱ
B6 短笛1、長笛1、雙簧管1、英國管1、小號1、各分兩部的小提琴Ⅰ、Ⅱ
B7 短笛1、長笛1、雙簧管1、英國管1、單簧管1、高音薩克斯、長號1、各分兩部的小提琴Ⅰ、Ⅱ、中提琴、大提琴
A8 短笛2、長笛2、雙簧管2、單簧管2、圓號4、小號4、高音薩克斯、中音薩克斯、分四部的小提琴Ⅰ
B8 短笛1、長笛2、小號4、高音薩克斯、中音薩克斯、分四部的小提琴Ⅰ

關於拉威爾:
生平】

1875年3月7日,傑出的法國作曲家莫里斯·拉威爾出生 在比利牛斯山谷靠邊境的一個小城西布恩。父親是個有瑞士血統的法國工程師,曾應聘去西班牙搞鐵路建設,在那裡認 識了一位西斑牙巴斯克地區的姑娘馬麗·德勞特,他們結成夫婦。小拉威爾出生才幾個月,全家遷往巴黎。三年後,添了弟弟愛德華。父親愛好音樂,想培養兩個兒子成音樂家,結果只有莫里斯走上了這條通路。

他七歲開始學鋼琴,進步很快,十四歲考入巴黎音樂院鋼琴預科,兩年後升入貝里奧老師的鋼琴班並同佩薩爾學習和聲。在班上結識了與他同歲的西班牙學生瑞卡多·維涅, 他深深羨慕維涅卓越的鋼琴演奏技巧,曾狂熱地苦練以求趕上,但由於常常被懶散的情緒支配,這種興之所至的熱情未能得到預期的效果。自此維涅成了他的終身好友,總是熱情地演奏他的新作。這時,拉威爾對作曲十分熱心,最早寫達的兩首鋼琴曲《古風小步舞曲》、《百聞的景色》中的第一曲《哈巴涅拉》(1895),已經顯示出他的個性。1897年,他又向蓋達爾日學對位,問福萊學作曲。

剛進音樂院不久,拉威爾就受到象徵主義詩歌的影響,喜愛波特萊爾·馬拉美的詩歌和愛倫·坡的作品。1889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博覽會上演出的里姆斯基·科薩柯夫絢麗的管弦樂作品和爪哇加美朗樂隊演奏的東方音樂,深深吸引了這位十四、五歲的音樂院學生。後來,他又接觸到法國作曲家夏勃里埃爾色彩性的和聲以及艾立克·薩蒂的新奇怪誕的音樂思想和音樂創作。在他自己的習作中,也開始探索一些 新的音樂語言和表現方法,使他在保守的音樂院中「名聲不 佳」。佩薩爾是位良師,他總是鼓勵學生的創造性,福萊也充分認識到拉威爾不同凡響的創作才能,即使是這兩位開明的教師,都感到他的音樂思想太放肆,他所運用的和聲手法也過於新奇。

拉威爾總是孜孜不倦地為參加音樂院每年舉行的比賽而 努力。1901年,他決定參加羅馬獎的競賽。羅馬獎是法國政府為獎勵繪畫、雕塑、版畫、建築與音樂等藝術領域的優秀人才而設。通過考試,獲羅馬大獎者可到設在羅馬的梅迪奇庄園去進修三年。自1803年設音樂獎以來,柏遼茲、古諾、比才、德彪西等音樂家都曾享受這一待遇。但在這一年的此賽 中,拉威爾僅獲第二名。老師福萊深信他是可以拿到大獎 的,勸他第二年再作嘗試。出人意外的是,第二年他又失敗 了。1903年再次落選,福萊大為震驚,與其他幾個對拉威爾的才能深信不疑的著名音樂家共同提出抗議也沒有用。到了 1905年,拉威爾已快超過羅馬獎競賽者的年齡限制,決定再作一次嘗試。此時,他已發表過《古風小步舞曲》、《為悼念一位夭折的公主而寫的帕凡舞曲》、《水的嬉戲》等作品。在考羅馬獎的那幾年,他又創作了《F大調弦樂四重奏》和《小奏鳴曲》,已是個名揚全國甚至歐洲大陸的青年作曲家。然而他卻又一次名落孫山,在預選中就被淘汰。為此,全法國進步的音樂家紛紛表示反對,報紙和知識界也為他鳴不平。羅曼·羅蘭撰文說,"我不是拉威爾的朋友,甚至可以說,我 個人對拉威爾的難以捉摸、過於精雕細琢的藝術並不好感。 但是正義驅使我說,拉威爾不僅僅是一個有發展前途的學 生,他已經是我國音樂學派不可多得的最傑出的青年大師之一。……拉威爾不是作為學生,而是作為一個身份已經證實的作曲家來參加比賽的。我佩服那些敢於裁判他的作曲家,他們又將由誰來裁判呢?」這一事件釀成一場社會風波,迫使音樂院院長泰奧爾·杜布瓦辭職,由福萊接替他的職務。

二十世紀初,巴黎的藝術生活十分活躍,蒙馬台區和拉下區住著許多不滿現實的青年藝術家。拉威爾亦與一批藝術上反對保守勢力、追求標新立異的藝術家結為朋友,他們自 稱「搗亂分子協會」,成員有作曲家弗洛朗·施密特、莫里斯·德拉日、安德烈·卡普萊、卡爾伏科瑞西以及西班牙作曲家德·法亞、鋼琴家瑞卡多·維涅,稍後還有斯特拉文斯基以及一些畫家、作家、評論家。他們常常在畫家索爾德的畫室里就藝術、音樂、文學和政治進行長時間的、認真的討論,徹夜地彈琴、喧鬧,使周圍的鄰居不得安寧,不久就搬到僻靜的德拉日家中聚會。拉威爾的鋼琴組曲《鏡》就是題獻給這個協會的會員的。1908年他的《西班牙狂想曲》在音樂會上首演,「搗亂分子」們全部出動為之助威,生怕這部作品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實際上,拉威爾的見解遠不如這個協會其他成員來得激烈,他總是溫文爾雅,被人稱為「道道地地的波特萊爾式的公子哥兒。」

德彪西的歌劇《佩列阿斯與梅雨桑德》於1902年在巴黎上演,它使拉威爾深受感動,這時,兩位作曲家才初次會面。1903年拉威爾寫了三首管弦樂伴奏的歌曲,可看到德彪西對他的影響。有的評論家認為他是德彪西忠實的後繼者,的確,他們接受了相近的文藝思潮的影響,同樣追求色彩性 的音樂效果,但從拉威爾以後的發展來看,兩人在美學觀上是不一致的。拉威爾甚至對有人說他的《水的婚戲》是受德彪西的影響表示抗議。

1905年以後是他主要的創作時期,產生了《鵝媽媽》組曲、 《夜之幽靈》、一些歌曲及喜歌劇《西班牙時光》等。1909年, 俄羅斯芭蕾舞團風靡巴黎,給拉威爾極深的印象。他馬上拿 了作品去找經理狄亞吉列夫並接下了一個任務:根據希臘神 話《達夫尼與克洛埃》寫一部芭蕾舞劇。為了寫出這份精巧 的總譜,他花了驚人的心血,單是最後一場酒神宴就寫了一 年。下一部作品《高雅而傷感的圓舞曲》首演並不出色,後 在舞蹈家特魯哈諾娃的請求下,將它編成一部情節類似《茶花女》的芭蕾舞劇《阿德萊德或花的語言》則轟動一時。這一 成功促使他把《鵝媽媽》組曲配器,用睡美人的故事為題材, 也編成了芭蕾舞劇。

在為俄羅斯芭蕾舞團寫作時,拉威爾結識了斯特拉文斯基。1913年夏天,他們一起在日內瓦湖畔的克拉倫斯住了一 陣,兩人合作為穆索爾斯基的《霍凡希那》重新配器。那時斯 特拉文斯基正在寫《春之祭》,看了這份總譜,拉威爾產生了 象看《佩列阿斯與梅麗桑德》同樣的震動。在瑞士又接觸到勛伯格的音樂。這些現代主義音樂對他的影響,都在這一年他 寫的《馬拉美的三首詩》中反映出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波及到這位音樂家,他入伍當兵,在軍中任貨車駕駛員。戰爭對他是一場可怕的經歷,他逐漸對 帝國主義的嗜殺深惡痛絕,感到德、法兩國人民捲入這場戰 爭是毫無意義的,因而不顧輿論的指責,拒絕簽名支持一個旨在阻止法國演出德國音樂的組織。1917年他的母親去世, 更使他陷入了嚴重的沮喪之中,健康急劇惡化,於這年夏天 退役。

大戰對他的影響在停戰後還久不消失,他失眠,不時情 緒低落,寫得很少。悼念戰死友人的《庫泊蘭之墓》,花了兩 年的時間才完成。為換一下環境,恨作精神,他移居鄉下, 動手寫作幾年前狄亞吉列夫委託他寫的芭蕾音樂《大圓舞曲》。作品完成並在音樂會上首演獲得巨大成功後,狄亞吉列夫卻認為它不適合演出而加以拒絕。拉威爾大為惱怒,兩 人從此絕交。此時,他還將許多時間用於旅行演出,幾乎訪 問了歐美各國,指揮演出門已的作品。後在離巴黎不遠的風景如畫的蒙伏拉莫瑞村找到一所小別墅,在那裡專心作曲, 過著恬靜平淡的生活。創作了輕歌劇—芭蕾《孩子與魔法》 《小提琴奏鳴曲》、小提琴曲《茨岡狂想曲》、《波萊羅》及兩部鋼琴協奏曲。

1932年他遭到一場車禍,頭部受傷。不久,出現了偏癱的徵兆。曾嘗試休假治療,前往西班牙、摩洛哥旅行,仍無顯著好轉,自此喪失了工作能力。1937年12月19日做腦手術無效,於28日凌晨在醫院去世。享年六十二歲。

拉威爾的生活與創作處於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與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他對藝術持有自己的見解。他說:「嚴格地說,我不是一個『現代作曲家』,因為我的音樂遠不是一場 『革命』,而只是一種『進化』。雖然我對音樂中的新思潮一向是虛懷若谷、樂於接受的(我的一首小提琴奏鳴曲中就有一個勃魯斯樂章),但我從未企圖摒棄已為人們公認的和聲 作曲規則。相反,我經常廣泛地從一些大師身上吸取靈感 (我從未中止過對莫扎特的研究),我的音樂大部分建立在過 去時代的傳統上,並且是它的一個自然的結果。我可不是一 個擅長於寫那種過激的和聲與亂七八糟的對位的『現代作曲 家』,因為我從來不是任何一種作曲風格的奴隸。我也從未與 任何特定的樂派結盟。」

他重視旋律的作用,曾對他的學生——著名的英國作曲家沃恩·威廉斯說過:「在一切有生命的音樂中,都有一個含蓄的旋律輪廓」。他運用的調式及和聲都新穎別致,常用自 然調式、五聲音階及不解決的七和弦、九和弦等,但總是以 傳統和聲為基礎,從不在無調性的領域里走得太遠。他所運 用的節奏則有不少受舞曲的制約。他偏愛舞曲體裁,如法國 的小步舞、帕凡、里戈頓,西班牙的馬拉加尼亞、哈巴涅拉、波萊洛等,拉威爾將這些舞曲處理得典雅情致、明晰優 美,具有法國音樂的特點。拉威爾是位公認的管弦樂大師, 創造了一種獨特的管弦樂配器的方法,充分發揮每個樂器的 表現性能,形成異常精美與華麗多彩的效果。他的作品結構 明確,織體清晰,總的風格傾向於古典音樂的純凈優美和富 於幽默感。而拉威爾最重要的創作特徵是對技術的盡善盡美 的追求,盡管他技術高超,但對待每一部作品仍然是反復推 敲、精心雕琢,不到極端完美決不罷休。他曾對他的傳記作 者馬紐埃爾說:「我的目標是技術完美,因為我確知這一目 標永遠無法達到,所以我要求自己不斷向它靠近。」因拉威 爾這一癖好,斯特拉文斯基曾戲謔地地稱他是位「精巧的瑞士 鍾表匠。」

拉威爾還是個優秀的教師,但僅教幾個他感興趣的私人 學生。在他自己學習時期,經常以馬斯奈(法國作曲家,1842一1912)的話「為了掌握自己的技術,必須研究別人的技 術」作為格言;當他教授學生時,常常給青年作曲家的一個 勸告是:「找個藍本來臨摹。如果你沒有什麼要說的話,最 好還是臨摹。等到體有話要說時,你自然不會照抄的,那 時,你的個性會最明顯地呈現出來。」他也寫過少量的但很 有特點的文章,對同時代作曲家的作品總是充分肯定;對有 才華的青年人更是積極支持。

總的來說,拉威爾的生活圈子狹小,藝術天地有很大的 局限。綜觀其作品,題材比較狹窄,作品的內容很少直接源自當時的社會生活,而多是對景物的描繪和表現童話、傳說 故事等,音樂中缺乏對生活的熾熱的感情。這反映了十九 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資本主義的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化 的狀況下,一部分知識分子企圖脫離社會現實的心理狀態。 在早期,拉威爾的音樂受到印象主義思潮的影響;但從後來 的發展來看,他逐漸擺脫了印象主義的美學思想的約束,寫 出了一些形象清晰、生動,色調明朗,在藝術上有許多創造 並給後人以啟迪和影響的作品。他的音樂,是以法國的音樂 文化為基礎的,而在充分發揮管弦樂的色彩特點上,他有著 許多的創新。因此,拉威爾在法國音樂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代表作】

他的代表作品有歌劇《達芙妮與克羅埃》,芭蕾舞劇《鵝媽媽》,小提琴曲《茨岡》和管弦樂曲《波萊羅舞曲》。另外,他將穆索爾斯基的鋼琴獨奏曲《圖畫展覽會》改編為同名管弦樂組曲,使得此曲廣為流傳。

一、吉普賽女郎·鬥牛士·《波萊羅》 1928年,西班牙芭蕾舞女演員伊達·魯賓斯坦約請拉威爾(1875—1937)為她寫一篇舞蹈音樂。最初,拉威爾不願為此創作新的作品,但答應把西班牙作曲家阿爾貝尼茲(1860-1909)的幾首鋼琴曲 改編為管弦樂曲。後來拉威爾知道阿爾貝尼茲作品的配器權屬於費爾南德斯·阿爾博斯(1863-1939),他已為舞蹈女演員阿根蒂娜把阿爾貝尼茲的作品改編為一首舞蹈組曲,於是拉威爾不得不創作新的管弦樂曲。

他心中醞釀著一個配器構思,要把這個作品寫成一首樂隊練習曲。全曲是一個巨大的「漸強」,在小鼓無休止的三拍子節奏背景上,由各種樂器演奏的兩個17小節的旋律不斷反復。在以壓倒一切的力量奏出尾聲以前,音樂突然滑進了E大調(旋律大調),造成了和單純的手法全不相稱的獨特效果。拉威爾這個別出心裁的曲子,就是著名的《波萊羅》。《波萊羅》由尼金斯卡編舞,1928年11月22日首演於巴黎。場景是在一家煙霧迷漫的西班牙旅館里,魯賓什坦打扮成一個吉卜賽女郎,頭上插著梳子,圍著圍巾,站在檯子上跳舞,觀眾圍著她喝彩。跳得愈來愈紅火的舞蹈,引起了圍觀者的愈來愈狂熱的情緒。最後,他們把她抓起來,高高地舉到自己的頭上。

《波萊羅》在巴黎演出後,引起了許多舞蹈演員和舞劇編導的注目。愛爾蘭舞蹈演員多林(1904-)把它作為自己的獨舞保留節目,連續演出許多年;俄國舞蹈演員利法爾(1905-)演出的《波萊羅》,雖仍作為西班牙主題來處理,卻避而不跳傳統的西班牙舞。因為具有固定不變的旋律 和節奏型的拉威爾此曲,和真正的波萊羅已很少共同之處。其舞台設計,布景是白的拱廊和血紅的天空,利法爾化妝成一個鬥牛士,剛從鬥牛場上勝利歸來,以滑稽的姿態逗引著一位傾慕他的婦女。他的敵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奪走了這個婦女,鬥牛士大失所望,昏昏沉沉跌倒在地,受了重傷。歡度節日的人群繼續他們的狂歡,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舞台上漸漸擠滿了人,樂隊最後的「漸強」伴隨著鬥牛士的死去。

二、兒童組曲《鵝媽媽》法國作曲家拉威爾的《鵝媽媽》組曲,原來是四手聯彈鋼琴組曲,是一部名副其實的兒童組曲 — 採用兒童題材、為兒童創作、供兒童演奏的組曲。採用兒童題材 — 內容取材於法國作家貝洛(1628—1703)、奧努瓦夫人(約1650—1705)和 博蒙夫人(1711—1780)的童話;為兒童創作 — 這部組曲是1909年拉威爾為他的好朋友哥台勃斯基的兩個孩子創作的,並把這部作品獻給了他們;供兒童演奏——1910年4月,這部組曲在巴黎獨立音樂協會的一次音樂會上初次演出時,擔任 鋼琴四手聯彈的是六歲的韋爾熱爾和十歲的拉米。《鵝媽媽》作為一部地道的兒童組曲,似乎只差作曲者不是兒童了。但拉威爾告訴我們:「我寫這部組曲,目的是要喚起童年時代的詩意,因此手法就必須單純,一切表面的效果只好摒棄不用。」可見作曲家也是懷著一顆童心來創作的。

1911年,拉威爾把《鵝媽媽》改編為管弦樂組曲,後來又加上了兩個樂章,改變了各樂章的次序,並用間奏曲把它們貫串起來,成為舞劇音樂。舞劇由拉威爾根據貝洛等的鵝媽媽故事編劇,讓娜·於加爾編舞,1912年1月首演於巴黎。這是一出別有情趣的兒童舞劇,拉威爾特地設計了一個 小舞台,演出弗羅麗娜公主之夢的童話故事,顯得分外小巧玲瓏,稚態可掬。兩個扎著黃頭巾的 黑孩子擔任司幕和換景。故事以睡美人為藍本,紡車之舞一場,公主在花園里跳舞,她的保姆 坐在紡車旁。公主跌倒在紡車上,錠子刺痛了她的腰。當她著了睡魔,沉睡在卧榻上的時候, 朝廷群臣們圍著她跳林中睡美人的帕凡舞。接著是一系列的夢:在緩慢的小型圓舞曲伴奏下,開始了 美人與野獸的對話,後來野獸變為一個漂亮的王子。

兩個黑孩子在間奏曲的樂聲中調換布景。下一個夢是小拇指(矮子)和他的小兄弟們穿過樹林,一路撒下麵包屑,作為回家時的指路標志。但當孩子們睡著時,小鳥把路上的麵包屑吃了個精光…… 下面的場景是擺設著十八世紀中國古玩的皇宮,寶塔皇後(丑姑娘)和她的情人青蛇在一起。五聲音階的叮當聲和鑼聲伴奏著東方風味的舞蹈。王子登場,發現弗羅麗娜公主睡在仙園里。他吻了她一下,公主就醒來了。《鵝媽媽》舞劇在英、美演出時,常常刪了拉威爾為舞劇音樂增寫的兩樂章和間奏曲,完全按照 《鵝媽媽》組曲五樂章的布局:帕凡舞——魔園——小拇指——睡公主——美人和野獸。演的是一個小女孩夢中的奇遇,每一樂章都是以她為主角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電影音樂家斯密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G版電影網 瀏覽:688
洪金寶劉德華肥貓電影名字 瀏覽:195
看新豬豬俠的電影2015 瀏覽:328
殺人狂魔是哪個電影 瀏覽:199
電影龍年女主角叫什麼名字 瀏覽:653
粵語電視粵語電影網 瀏覽:27
bilibili怎麼查看電影 瀏覽:466
一部泰國斗雞的電影 瀏覽:78
羅浮宮謎案電影法國 瀏覽:551
2015類似奪命手機的電影 瀏覽:47
電影2017必看電影 瀏覽:195
人老精鬼老靈劉德華電影圖片 瀏覽:228
德國動作大片果然不簡單什麼電影 瀏覽:204
萬象電影網 瀏覽:457
長隆水上電影節幾點開始 瀏覽:873
老電影愛情大全 瀏覽:961
阿勒泰市電影院有哪些 瀏覽:676
外語真人動畫電影 瀏覽:595
歐美電影賽車的 瀏覽:480
親密intimacy電影網盤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