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以美國夢為背景的電影

以美國夢為背景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3-08-14 17:14:41

Ⅰ 《了不起的蓋茨比》一劇,是對美國夢破滅的影射嗎

《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講述就是美國夢的忠實的擁護者蓋茨比,如何追求並沉溺於自己編織的夢想,並最終破滅的故事。《了不起的蓋茨比》作者菲茨傑拉德對美國第一次世界大戰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美國社會發展即“”美國夢“”一種失望和不滿,所以塑造了蓋茨比這一人物,讓其天真並且狂熱的相信資本主義社會的機會均等,因此奮力追逐財富與愛情,最終人死而“夢”破,以此說明美國夢的虛假本質。

但是,當蓋茨比死後,所有人都露出了最真實的面目,上流社會只看金錢財富的多少,以此來衡量能不能進入自己的圈子,不管金錢財富來歷真假和來歷。當金錢財富沒有了,蓋茨曾經上流社會的“朋友”,在蓋茨死後自私、冷漠、無情、不知感恩的對待蓋茨身後事,如果蓋茨還有感知的話,就知道只要勇敢、勤奮就能擁有美好的生活的“美國夢”始終是荒誕的。

Ⅱ 在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蓋茨比的美國夢究竟是什麼

蓋茨比的美國夢是對物質的追求以及成為「大人物」的渴望。不過在初讀這本書是感覺蓋茨比最原始的夢想是黛西,而物質、資本、名利是在追求黛西的基礎上的衍生物,是追求黛西的一種手段和方法。當然我也承認蓋茨比肯定是相當在乎物質和「大人物」的地位的,但是我覺得他最在乎,最終極的目標還是黛西。

當金錢代表一切的時候,美國夢中原來包含的理想成分早已經不在。物質的美國夢雖然並不盡然是一個全部表達了美國精神的夢想,但美國夢的物質的一面給予人們這樣的思考:在美國夢的物質夢想實現以後,究竟應該如想的精神夢想,其內涵究竟應該包含一些什麼樣的原則。

沒有一個社會能夠僅僅依靠高水平的物質生活去長期維持人們的生活意義和興趣,人究竟要過的是精神生活,只有精神生活才是具有無限豐富發展的空間。這恐怕是一個有關人類生存意義的根本性的問題,包含對物質追逐的夢想就是一個沒有前途的夢想,是終將會幻滅的夢。

Ⅲ 影評|《愛在別鄉的季節》:沉淪在「美國夢」碎的一刻

文 /王栩

(影片信息:《愛在別鄉的季節》,導演:羅卓瑤,編劇:方令正,主演:張曼玉、梁家輝、文希蓮,中國香港, 1990年)

電影 《愛在別鄉的季節》一開場即表現出一股壓抑中的掙扎。冷暗色調的畫面里,一對衣著普通的夫妻悄無聲息的收拾著同樣普通的行裝。置身在這間屬於他們自己的灰朴朴的居室內,他們小心、謹慎,盡管收拾的有條不紊,卻依然能從丈夫將一件灰黯的外套罩在妻子身上,以此遮蓋住妻子所穿的那套依舊還十分簇新的西式套裙的用心處當可得見影片的壓抑在接下來的敘事里會無處不見。

此時,天還未亮,夫妻二人抱著熟睡中的嬰兒,走出家門。影片隱去了此刻應當響徹弄堂的腳步聲,這倒不是主創人員對生活常識的疏漏,相反,夫妻二人走出家門時的靜默恰恰是對生活常識的反映,突顯出一種對周遭環境的打量,它是對來自暗處的一雙窺伺的眼睛不一定存在但不得不有所警覺的自我訓練有素的內在心理反應。

直到坐上開往上海的列車,妻子李紅才在座位下面悄悄地穿上長筒絲襪。鏡頭在這一畫面所停留的時間足以濃縮一個時代的壓抑,它讓普通人無時無刻不敢有所懈怠的神經藉由意蘊豐富的電影語言得到有效地展現。

「展現」在美國駐上海領事館門外申請簽證的排隊人群這一場景中也有著明晰的寓意。那一列排成長龍的人群,帶著焦慮和期待等著「好運」降臨到自己的頭上。「好運」是一個充滿著不確定性的概念,對它的操縱則掌控在美國領事手裡。這就使得彌漫在人群里的焦慮化作對領事一家的祝禱,雖說這番禱詞對自己能否獲得簽證毫無任何幫助。而期待呢,影片用一個深具象徵性的畫面將普通人從麻木性思維慣性里所衍生出來的期待表現的恰到好處的深刻。當領事的車駛過排隊的人群,那些或坐或站的人們不約而同的用近乎端正的站姿向這輛只不過坐著一個公務人員的轎車行著恭敬有加的注目禮。這一畫面傳遞了某種訓練有素的外顯,它讓組織行為範式對普通人而言成了難以抹去的印記。

在這般焦慮和期待的沖撞下,離開比獲得去美國的簽證成為妻子李紅更為急迫的渴念。循著這一渴念的主導,李紅多次簽證遭拒。在領事看來,這個女人申請赴美的理由並不充分,影片以李紅接受領事面談時的急躁說明了這一點。然而,李紅還是如願以償的取得了赴美的簽證,在以孩子的名義喚起了美國領事的惻隱之心這一表象的掩蓋下,為了赴美無所不用其極的普通人的心計於此時此刻概括出「窺一斑而見全豹」的現實性意義。

帶著喜極而泣的欣慰,李紅赴美已滿一年。這一年裡,拉扯著兒子山山長大的丈夫南生不僅背負著巨額債務頑強地撐持著,還要面對左鄰右舍欣羨不足、陰損有餘的竊議。那些竊議聚焦在李紅一個月寄回七封越洋家書,這足以讓留在國內的南生頂著莫名其妙的「萬元戶」的頭銜成為眾人視線內的焦點。

這種於日常生活下累積起來的精神高壓在李紅寄來的一封要求同丈夫離婚的書信面前達到了峰值。為了一探究竟,這一年來未曾有過片刻喘息工夫的南生偷渡到了美國,開始了自己頗為悲壯的尋妻之旅。

尋找李紅的過程同時也是南生經歷一場人性蛻變的旅程。這段旅程灰暗,卻又令人無所適從般的真實。美國向南生敞開了一個消解了國別界限的現實舞台。這個舞台釋放出叫做「生活」的怪獸,它所帶來的精神高壓相較於南生在國內所感受到的某種壓抑的氛圍更加可怖和驚懼。初到美國的南生在投靠一個兒時夥伴的當晚,即被後者趕出了家門。從這個小時候一起在少年宮學習過繪畫的兒時夥伴的口中,南生畢竟得知了關於李紅的零碎信息。李紅曾經住在如同垃圾堆一般的地下室里,如今卻已人去屋空。驟然中斷的線索讓南生心頭空落,混合著被兒時夥伴趕出家門的不解,露宿街頭的南生躺在異國的土地上,於襲上心頭的傍徨中沉沉睡去。他的臉畔,偎著那隻破舊的搪瓷缸,缸里空空,寓意出這個男人漸次面臨放空自己、告別過去的精神陣痛。

經歷了一場場毫無意義的尋找,南生在同十五歲華裔少女珍的相處中徹底蛻變。珍不經意地引導著南生認識「生活」這頭怪獸,並且從它那裡汲取自身所需要的養份。在對「生活」如此近距離的打量下,固守在南生腦海中的傳統意識觀念逐漸崩塌,卻又除之不盡地撕扯著這個男人殘存的理性。

或許,「理性」正是南生在尋找妻子李紅的過程中亟需改造的一種本能。在國內,它是同壓抑、窒息的氛圍依順諧從的偽飾,在美國,則是求取生存的應激反應。影片藉由一個個與李紅有過接觸的人士在回憶中所勾勒出來的這個女人的概貌,幾無差池的反映了李紅改造「理性」的必由之路。這條路上,李紅的掙扎顯得徒勞,最終迷失在為了攫取錢財而不擇手段的謀生方式上。可這樣的謀生方式未嘗不是正確的,在珍的簡單、直接的「說教」下,南生為珍拉起了皮條。同傳統意識觀念分裂的陣痛讓影片以南生痛苦的嘶喊浮現出李紅在美國一年所經歷的精神劫難。李紅的迷失即為南生的沉淪,夫妻二人終於相會在「美國夢」碎的盡頭。

影片雖屬虛構,但它虛構出了一種關於生活的沉重,沉重的讓故事裡的人物、時間、地點、乃至於國度都具有著象徵性的意義。就連這個故事本身也是一種象徵,象徵對生活真相的揭示就在人性蛻變的一刻。

(全文完。作於2021年7月2日 )

作者簡介:王栩。所用筆名有王沐雨、許沐雨、許沐雨的藏書櫃、王栩326,定居重慶。

Ⅳ 《美國往事》這部電影到底好在哪裡

《美國往事》這部電影精彩在電影劇情的連貫性,演員演技的實力以及背後反映的社會現實。一部電影的成功依靠的因素有許多,而《美國往事》作為一部傳記形式的電影,成功依靠於劇情敘事的連貫性,演員演技感染力強以及這部電影背後所展現的當時美國社會背景。
《美國往事》電影的劇情連貫敘事性較好,讓人深陷其中。
《美國往事》作為一部傳記類型的電影,長達三個多小時。對於時間較長的電影,電影情節的連貫性以及敘事性十分重要,是觀眾能否堅持看完的重要因素。《美國往事》講述了一個小混混的少年,青年以及老年時期,這三個階段的故事相互聯系交叉。在劇情發展時,導演注重三個時期連接起來,使觀眾能深刻體會加入到人物的一生之中。
《美國往事》電影的成功離不開演員的實力與汗水。
電影的成功離不開每位演員的付出,《美國往事》也不例外。主演Robert DeNiro的表現讓所有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大為驚嘆,他將小混混 Noodles的童年迷茫,青年時期的青澀懵懂,以及老年時期的神態演繹的淋漓盡致,讓每個觀眾都深陷主角的人生里,與他同悲共喜。其他演員的表現毫不遜色,每一個演員具備的強大演技實力促使了這部電影走向成功。
《美國往事》電影從一個小混混視角講述了當時美國時代背景,引人深思。
《美國往事》所演繹的美國年代正處於黑暗時期,當時社會十分混亂,而《美國往事》藉由平凡人的視角將當時年代情況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引人深思。電影表達的關於當時人們由堅信努力能改變現狀到破滅夢想的無力,在向如今的我們提出警醒。

閱讀全文

與以美國夢為背景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風雲背景音樂插曲 瀏覽:824
電影解說恐怖片第一名 瀏覽:745
深水吃人的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89
搶花炮電影觀後感 瀏覽:148
表弟2016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434
春節檔翻拍電影有哪些 瀏覽:337
女生格鬥動作電影 瀏覽:94
1314視頻在線土豆電影網 瀏覽:950
虐妻電影網盤 瀏覽:130
法國烏鴉電影 瀏覽:658
歐美三連踢的叫什麼電影 瀏覽:107
美國電影成本版 瀏覽:671
國外中東電影 瀏覽:7
3高清電影網 瀏覽:760
反潛戰電影推薦 瀏覽:901
韓國電影毒死 瀏覽:304
法國電影餅干magnet 瀏覽:502
好看動作的電影排行榜 瀏覽:638
有一個電影用水罐日本 瀏覽:854
第四屆蘇聯莫斯科電影節大獎 瀏覽: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