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們所說的「五朵金花」各叫什麼名字
電影里是白族的五個少女
老五朵金花
------------------
昔日泳壇五朵金花的幸福生活
還記得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大放異彩的中國泳壇「五朵金花」嗎?盡管她們都早已淡出泳池,但很多喜歡體育、尤其是關注游泳的人們並沒有忘記她們。
庄泳好運相伴
庄泳的運氣一直是非常好的。她是中國游泳界第一個奪得奧運會冠軍的隊員,雖然她的隊友們也拿到了奧運會金牌,金牌也僅僅比她晚拿了或許只有半個小時。庄泳的幸運,是她參加的女子100米自由泳是游泳比賽中的第一個項目。正是這個第一,使她頭上的光環似乎比別人亮了許多。
退役後的庄泳似乎並沒有完全退出體育界,她出現在體育和媒體之間。也許是因為同電視主持人的一段婚姻,有一段時間她也在香港做起了電視評論員。然而,好運氣並沒有時刻伴隨著她,她從那段並不美好的婚姻中走了出來,之後,回到了故鄉上海。在經過一段熱戀後,她同當年的隊友、泳壇白馬王子在美國舉行了婚禮。生活美滿而又幸福的庄泳在上海有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她現在是上海鬱金香廣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從1998年做起,至今已經有五個年頭了。同以前一樣,她仍然沒有離開傳媒。這兩天,公司正忙於同香港的一家頗有實力的上市公司談聯盟事宜。公司做的是整個上海的戶外廣告,他們的廣告遍布浦東機場、虹橋機場、徐家匯等上海最著名的地段。此外,他們的公司還發行兩本雜志《理財周刊》、《白領周刊》。當問到庄泳同當年當運動員相比,做老闆的體會是什麼?庄泳大笑道:「過去是體力,現在是腦力。現在的壓力顯然要比當運動員時大,畢竟有五、六十人要靠我們養。」
林莉幸福媽媽
在中國泳壇,林莉曾是一位重量級人物。在五朵金花中,她的成績最突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她一直保持著兩項世界紀錄。退役後的林莉,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泳壇,她一直擔任著教練。之後,她在好友王曉紅的相邀下,到了美國。
在美國生活了兩年的林莉,如今的生活發生了重大變化:喜添一千金。這下可把初為人母的林莉給樂壞了,在越洋電話里她激動地描述著她的「小BB」!
由於是剖腹產,林莉現在還不能隨意活動,「我請了三個月的產假,用咱們中國人的話來說叫『坐月子』。美國人是沒有這習慣的,有的生完小孩第三天就去上班了。我還是聽老人言比較好,免得吃虧在眼前。」
這兩年來,林莉一直在聖何塞一家游泳俱樂部當教練,用她的話來說這叫「興趣使然」。每天下午4點到8點,就是林莉在美國的工作時間,看著一群群的小孩兒來上課,林莉感覺很開心:「我這人可能一輩子同游泳有緣。」問到回國打算時,林莉坦言:「想回去,但現在走不開。半年以後再說吧。」
錢紅離不開水
小鼻、小眼、小嘴,這就是錢紅留在人們記憶中的印象。面目清秀的錢紅永遠是那麼的可人。當年的錢紅有著「蝶泳皇後」的美譽。錢紅大約是五朵金花中最好相處的人了,她的人緣非常好。至今,只有她仍然保持著同另外幾朵金花的「感情聯絡」。
錢紅最近在忙啥?一打聽,她居然還在忙她的「游泳」。她投資游泳事業———建游泳學校、蓋游泳館,忙得不亦樂乎。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之後,錢紅揮淚告別了她奮戰多年的國家游泳隊。或許是依然對游泳的依依不捨,她並沒有徹底脫離這個圈子。她先後在家鄉保定和北京辦起了「錢紅游泳學校」,而且矢志不渝。直到今天,她依然在延續著她的「游泳夢」:建一流的游泳俱樂部,成立專業隊,培養職業運動員參加國內外大賽,讓游泳這個體育項目走向產業化。
這幾天,對於現已定居北京的錢紅來說,是最忙的幾天,「我在找地方建游泳館。」電話那頭的她,風風火火。由於原來的北京「錢紅游泳學校」遇到些問題,現已停辦。所以,目前錢紅正在四處尋找合適的地皮,打算自己蓋個游泳館。忙歸忙,錢紅依舊坦言「很幸福」。除了事業正在步入正軌外,她有一個疼愛自己的老公和一個可愛的女兒,錢紅對目前的生活感覺很滿意。「我女兒已經兩歲零四個月了。平時都在她奶奶家,我想她了就去看她。你知道,她跟奶奶在一起的時間比我還多,所以,她和她奶奶的感情很好,簡直比和我還深。」
王曉紅牽掛大陸
有句話叫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王曉紅是五朵金花中惟一沒有拿過奧運會金牌的人。不過,今天的王曉紅,也許是五朵金花中學歷最高、事業最為成功的人了。
現已35歲的王曉紅,是五朵金花中的大姐。她在美國一呆就是十年。對她來說,如今一切都已經步入正軌。在美國,她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和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
自巴塞羅那奧運會後退役的王曉紅就讀於美國的一所大學,學計算機課程,後又任職於世界著名的朗訊通信公司。而現在,她又在美國舊金山附近的矽谷找到了「測試工程師」的工作。雖然已經習慣了美國的「快節奏」,但王曉紅仍然毫不掩飾想回國發展的強烈願望。如今的她,最牽掛遠在老家常州的一對兒女。「我很幸福,一個女兒,一個兒子,正好是個『好■字,但是,他們現在都不在我身邊,所以特別想回國發展。」
讓遠在異國他鄉的王曉紅感到慶幸的是,周圍中國人很多,就連她所在的公司,都有很多華人。「我們這邊還有中文台呢!」王曉紅補充道,「真想回國。其實,早在半年前,我和我老公就商量好了想回去的。他從事信用卡信息處理工作,而國內這方面前景又很廣闊,希望不久後我們就能回去。」
楊文意開心美人魚
在五朵金花中,楊文意被冠以非常好聽的名字———「美人魚」。魚是離不開水的,楊文意當然也離不開游泳,離不開體育。
楊文意現在有自己的公司,名字叫「金意體育傳播有限公司」。退役後的楊文意做了一系列同體育有關的事情。比如,她搞了兩個游泳俱樂部,都在上海的繁華地帶,還請了當年她的恩師陳運鵬當顧問。當然,她自己不會像當運動員時每天泡在水裡。「不過,我會常常回到水中,去感受游泳帶來的快樂。有時,我也會親自當教練,教教那些鍾情於游泳的人。」同時,她還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當了體育節目主持人。此外,一些人覺得楊文意頗有歌星氣質,於是楊文意又順應著當了幾回「歌星」。體育節目主持人也好,歌星也好,楊文意覺得做這些事情時,很開心,好像在玩一樣。楊文意說,「開心是很重要的。」
楊文意很開心、很自由自在。不過,她也很忙。但只要開心,再忙也無所謂。她為事業忙,為兒女們忙,孩子們正一天一天長大,她也像所有的人一樣,要為孩子們的教育問題煩惱。「真的,好像沒有一點兒空閑。」在忙這些的同時,她雖然沒有像王曉紅、林莉那樣定居在美國。不過,因為丈夫是美籍華人,每年她會有相當一段長的時間生活在美國,很多時間花在飛機上,穿梭於中美之間。同游泳時一樣,楊文意也為自己找到了奮斗的目標:「我非常希望將我的事業搞得大些,前兩天,剛同在北京的好朋友錢紅聯系,希望在北京也搞一點名堂出來。當然,上海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的立足地肯定是在上海。」
確實,愛是不能忘記的。雖然巴塞羅那已經變得如此遙遠,雖然五朵金花已經從我們的視野中淡出。但是,我們怎麼能夠忘記她們曾經帶給我們的歡樂,怎麼能夠忘記她們給祖國帶來的榮譽呢?同五朵金花中的每一位交談,從她們的言談中,可以聽出她們之間的相互關愛,她們關心曾經共同奮戰的隊友,關心著中國的游泳……她們中的每一位都這樣說:請替我們謝謝仍然關心著我們的人。□
------------
新五朵金花
中國女子游泳隊新五朵金花碧波爭艷
--------------------------------------------------------------------------------
東方網9月25日消息:帶著沖刺的興奮和首先觸壁的美妙感覺,中國女子游泳隊開始了亞運會的征程。雖然,她們的釜山之旅不可能一帆風順,但絕對值得我們用心去期待。毫無疑問,擺在「新五朵金花」面前的,除了需要捍衛的金牌榮譽以外,還需要趕超曾經的輝煌。
中國游泳真正的輝煌是在十幾年前,五朵金花馳騁泳壇的年代。而今,中國游泳在經歷了兵敗悉尼的尷尬時刻之後,終於在這兩年時間里培養出了頂尖水平的選手和新一代的世界冠軍。齊暉、羅雪娟、楊雨、徐妍瑋、陳樺這幾個讓人耳熟能詳的名字,正是中國游泳新一代的代表。
剛滿18歲的羅雪娟從17歲那年便開始了她收獲的季節,全國冠軍、全運會冠軍、世界盃分站賽冠軍,一系列榮譽記錄了她在女子短距離蛙泳項目中很長時間以來的不敗戰績。也正是這一系列的榮譽使得羅雪娟成為中國游泳的領軍人物。在去年7月的福岡世錦賽上,羅雪娟為中國游泳隊奉獻了僅有的兩枚金牌。但是,當被寄予厚望的她向又一個世界冠軍的頭銜高歌猛進的時候,失敗卻不期而至了。今年的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成了羅雪娟的「滑鐵盧」,她在女子50米、100米兩個項目中均未能捍衛自己的榮譽。「做太久的常勝將軍也是不好的,多一點磨難反而對我比較有幫助。我的最終目標是2004年奧運會的金牌。」
比羅雪娟小了近1歲的齊暉,13歲時就曾代表中國游泳隊征戰曼谷亞運。雖然賽前她並不被人們看好,但最終齊暉僅惜敗於日本選手田中亞美,奪得了一枚銀牌。也正是從那屆亞運會開始,齊暉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矚目。少年成名的齊暉,在悉尼奧運會上,被視為中國游泳的惟一亮點。這段經歷也使齊暉年少輕狂的霸氣中,包含了更多的內斂。
和羅雪娟一樣,都來自浙江杭州的楊雨和陳樺也在用實力詮釋著綠水盪漾里的希望。楊雨的主項是女子200米自由泳,而陳樺則是我國目前女子400米和800米兩個中長距離自由泳項目的第一人。陳樺比楊雨大兩歲,就是這兩歲的差距,使得陳樺以主力的身份參加了曼谷亞運會,並且手握三枚金牌載譽而歸。她還在今年的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的400米和800米自由泳兩個項目中,有一金一銀入賬。而楊雨也毫不遜色地打破了4×200米自由泳接力的世界紀錄,並且將該項目的金牌收入囊中,同時她還一鼓作氣地拿下了200米自由泳的銀牌以及200米蝶泳的銀牌。
女子短距離自由泳曾經是中國游泳的絕對優勢項目。如今,接力棒終於傳到了又一位上海姑娘徐妍瑋的手中。世錦賽女子100米、200米自由泳項目中的兩枚銅牌業已證明徐妍瑋的實力足以躋身世界頂尖高手的行列,而有她加盟的三項接力項目同樣也是本屆亞運會中國游泳隊的奪金項目。徐妍瑋坦言:「就像大家所說的那樣,亞運會是中考,它將為我的奧運之路打下非常堅實的基礎。我希望在亞運會上拿滿六枚金牌。」
② 《身為人母》到底講述了什麼呢
平淡的生活是每個成年人應該面對的問題,要工作,要養家,太多的壓力,使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隨心所欲的做事。機械的生活和制度化的社會將人性極大限度的壓制,人永遠是龐大的社會機器中的一個小部件而已,如果想維持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則只能繼續附屬其上,日復一日的重復枯燥的生活,。另外,我們可以選擇跳離這個規則,但卻常常成為廢品而被遺棄。
Kate Winslet飾演的文學碩士Sarah 是一個已婚主婦,每天帶著孩子在公園散步,較高的文化水平使她看待問題時會有更多的深度,也有更多的反思。正因如此,她與其他幾位主婦格格不入,當其他人安於極其規律的生活的時候,她卻更多的是丟三落四,對規律的忽視意味著之後更多背叛。日復一日機械的生活讓其厭倦,無聊的鄰居使其心煩,這些都是她渴望激情的巨大動因。終於她遇見了Patrick Wilson飾演的Brad。Brad是一位法律專業畢業生,已經考了兩年律師,但都沒有成功,為了新一次考試,在家復習,順便照顧孩子,Brad同樣遭遇著平淡,家庭婦男的生活對他來說平淡得有些壓抑。同時,所謂的律師考試也並不是他想要的,更多是源於妻子和家庭的壓力,他需要一個資格來進入這個規則社會,但這正是他害怕的.對於Brad,酷愛運動的他更希望在橄欖球場或是滑板上揮灑汗水。對已有平淡生活的厭倦和對激情生活的渴望,使得兩人之間發生婚外戀是順理成章的。幾番勾引之後,兩人很自然的就在一起了。電影用了頗多筆墨描寫兩人遭遇激情的原因,即平淡的過程。在這里,激情主要體現在慾望及打破道德規則的一種快感。發泄慾望是實現激情最直觀又最有效的辦法,而在平淡的時候,慾望則往往是不能滿足的,當Sarah發現丈夫對著照片手淫的時候,當Brad發現已經很久無法跟妻子親密的時候。慾望成了兩人出軌的最大動因,在這種前提下,兩人的一拍即合就顯得非常合理,不見突兀,這也是我喜歡該片的一個原因之一。
③ 關於親情的電影
《媽媽再愛我一次》:九十年代的眼淚
比父女情更動人的一定是母子情。母親被迫與相依為命的兒子分離,變成了瘋子。這部80年代放映的台灣電影讓觀眾們哭濕了一塊塊手絹,母子分離時, 「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聲響起,銀幕上下一片號啕聲。此片讓觀眾第一次有了進電影院帶手絹的准備。
《我的兄弟姐妹》:「催淚彈」讓觀眾「青衫濕」
梁詠琪、姜武、崔健等大牌明星的生硬表演絲毫沒有掩蓋住這部片子的主角———四個孩子的光輝,很簡單,因為他們的表演真實自然。全劇幾處令觀眾的淚腺不停分泌液體的高潮戲也是這幾個毛頭孩子「炮製」出來的。
齊憶苦——楊興偉:「有的戲覺得特別自然就哭了,可有的戲也是被導演逼著演的。」
齊思甜——胡增雪:一雙大大的眼睛會說話。
齊天 —— 高天鴻:笑起來露兩顆門牙,可愛極了。
齊妙 ——那格格:問她是怎麼被導演嚇哭的,她說:「那是我的傷心事,我拒絕回答。」神情儼然一個小明星。
《了不起的爸爸》 (又名《這個阿爸真爆炸》):世上爸爸也好
向來有反社會鬥士之稱的邱禮濤居然「老實」的講起親情故事!梁家輝給人印象最深的便是他娘娘腔的扮相,,蔡卓妍的表演似乎又有了進步,開始學著利用眼神,張柏芝和連久未獻身銀幕的中國星老闆「龍五」向華強居然客串了一個鏡頭。影片割據為兩部分,上半段表面固然充斥著極其肉麻的堪稱全天下父母必學的台詞典範,可是妍妍無聲無息的成長,無形中卻漸漸把任慕英和女兒之間的代溝勾畫出來。年輕孩子的反叛和過度敏感的自尊,長輩至誠的關懷和親情之愛,始終難以逾越兩代人間的代溝,這其實正是社會上最普遍的現象。
《下輩子還做母子》:真實故事感動觀眾
當時廣告上是這樣說的:「帶夠足夠的紙巾,不要哭出聲來影響別人觀看。」 影片講的是阿迪五歲患了惡性淋巴腫瘤,當英語教師的媽媽(宋春麗 飾)和做工人的爸爸在醫生給孩子判了死刑的情況下,背負著希望,用博大的愛心挽救著孩子的生命,使孩子快樂地活到了11歲,最後孩子幸福的死在了媽媽的懷里。
該片深深打動了美國觀眾。美國家長和教師被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高度責任感所震撼,這種東方式的親情,恰好與美國回歸家庭的時尚相吻合。
《那山那人那狗》:用腳來衡量心靈的距離
獲得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和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受觀眾好評獎。影片正是從兒子的一段心理獨白開始的,這段獨白表明了兒子對未來生活充滿了憧憬。然而後來父子之間有關鄉郵員是否國家幹部的簡單對話暴露他們之間的對立和分歧。隨著他們上路,劇情慢慢展開。父子之間的一次正式對話是兩人在山上第一次休息的時候兩人不約而同同時開始問對方累不累,這一次對話已經向觀眾揭示了親情的可貴,也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雙方從生疏到熟悉的進程。這樣整個郵路也成了他們慢慢「發現」對方的過程。有一段兒子背父親過小溪,這是第一次的形體語言對話;到後來的兩人一起去保護信件,這從另外一個層面上即雙方在對工作的態度上已經達成了一致;再到最後兩人一起在同一個腳盤里洗腳,並在同一張床上睡覺,十分感人。這其實不光是一部關於父子走郵路的電影,我想應該還是一部「父親尋找兒子,兒子尋找父親」的故事,同時也是「父親尋找自己和兒子尋找自己」的故事,他們最後找到也自己要找的東西。
《洗澡》:傳統文化中的人間溫情
影片很好的展現了老父親和傻兒子夜晚跑步鍛煉身體這一生活場景,並生動的表現了傻兒子每次跑到家門口都要從電線桿和老牆之間的側身穿過這一細節,以最簡單的生活細節刻畫出最真摯的父子深情。
張揚導演把所謂的現代文明和我國的傳統文化之間產生的巨大沖突放在一個澡堂子里來展現給我們,也可說是獨具匠心了。他在表現形式上卻不十分張揚,他似乎是向我們娓娓道來整個故事,最後又留給我們足夠的思考和想像空間。這是部拍的很「暖」的影片,好像寒冬臘月里的一壺熱酒,暖入心肺,回味無窮。